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2|回复: 4

厚音老师讲解《庄子·外篇》(第14讲)《在宥》(2)

[复制链接]
天堂 发表于 2022-6-10 21: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3-3-16 22:29 编辑

《庄子·外篇·在宥》(2):                                       < 语聊整理,不当处请直言斧正 >     

    崔瞿问于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老聃曰:“女慎,无撄人心。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淖约柔乎刚强,廉刿雕琢,其热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其居也,渊而静;其动也,县而天。偾骄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

   “   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胈,胫无毛,以养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为仁义,矜其血气以规法度。然犹有不胜也。尧于是放灌兜于崇山,投三苗于三峗,流共工于幽都,此不胜天下也。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毕起。于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于是乎斤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撄人心。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栗乎庙堂之上。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形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意,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故曰: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

[语聊]


   有一个人叫“崔瞿”这个人是虚拟出来的“崔瞿问于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这个天下还是要治的,如果不治的话,那么人心要怎么去安定呢?

   老聃说:“女慎,无撄人心”,你要谨慎这个问题,不要去扰乱人的心“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人心处在荣辱之间,无论怎样挣扎都像囚牢中一样,这就是“太牢”。“人心排下而进上”,人心对上的一面有一定的想法,对自己所处的下的这一面应该怎样去做呢?他也有一定的想法。

   “淖约柔乎刚强”,“淖约”,舒缓柔美,人世间的这一切好像很缓慢的在表达它的形态。“柔乎刚强”,有时候很优美,有的时候又很残酷。

   “廉刿雕琢”,老子《道德经》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把“廉”、“刿”放在一块是说:方正但是不带刺。如果是方正又带刺的话,那就把人的性格就搞地有点矛盾了。

   “其热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热的时候好像很火热一样,冷的时候又像冰一样,在俯仰之间,一会儿思想又飘逸到世界以外去了。

   “其居也,渊而静;其动也,县而天”,静的下来的时候就像睡着了啥事没有,无论鸡鸭猫狗到了晚上都显得很安静,但是一旦动起来世界就越发显得躁动不安。我们人跟万事万物就是有相似之处。

   “偾骄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愤”就是成语“愤世嫉俗”里的“愤”,就是没办法用统一的想法和统一的意志去束缚他,这是人心的一种特征。

   “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胈,胫无毛”,自从皇帝提倡的仁义以后,扰乱了人心,“尧、舜”接他的班以后“股无胈,胫无毛”,他们走路太辛苦了,居然连腿上的毛都磨掉了。

   “以养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为仁义,矜其血气以规法度,然犹有不胜也”,一天到晚就想用一种非常优秀的思想去引导人们去关注正确的东西,呕心沥血制定社会的管理的法度,然而犹有不适应,还是有解决不了的地方。

   “尧于是放灌兜于崇山,投三苗于三峗,流共工于幽都,此不胜天下也”,放”是放逐的意思,把这些著名的人物“灌兜”、“三苗”、“共工”放逐了,“此不胜天下也”,说明尧在治天下的方面也有很无奈的地方。

  “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这样继续顺延到夏、商、周这三代的时候,天下就已经不堪入目了。

  “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毕起”,下有夏桀、盗跖之流,他们都属于残暴之人,上有曾参、史&#19617;之流。“而儒墨毕起”,儒家和墨家这时候都起来了。

   “于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老百姓由于有了这些思想的引导就相互怀疑,聪明的人和笨的人之间就相互欺骗,善的一面和相反的一面互相排斥(这就像社会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一样,人们群居都是以自己的好恶凝聚在一块),荒诞不羁与非常确信这两种状态又相互讥讽,这个时候社会性的力量就很难以凝聚起来。

   “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人们的基本面貌就是各种文化竞相绽放。“大德不同”就是各种文化。“烂漫”这个词儿经常用到,“山花烂漫”说的是自然的美丽和差异性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丰富多彩,但这个地方是带着贬义意思。   

  “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一旦在天下引导一个东西,百姓就会穷竭而追之,“好”什么就“竭”什么,提倡什么就追溯什么,这皆是不知根蒂之故,天下没有人去引导老百姓去明白根本。当然现在我们所见的状态就有人在引导,比如宗教就在引导,但是宗教也没有把世界的根本完全真实的展现在人们面前。而老百姓确实是很想知道根源的。

   “于是乎斤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这必然有一定的裁剪、销蚀或者选择,用各种各样的观念去判断客观存在的一些理念。比方说我们在翻译古人的思想的时候觉得他们的思想很离谱,特别是庄子的《外篇》是非常离谱的。但这个离谱是不是就超出了庄子的思想范畴呢?肯定没有,但是却一定会超出我们的思想范畴,因为我们的思想里面就有“斤锯”这些客观标准存在着。

   “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撄人心”,把人心搞乱。

   “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栗乎庙堂之上”,贤德而有为的人,他们处在大山嵁岩之下。话说到这里就知道了,原来庄子比较赞赏那些隐士们,而对那些在朝堂上战战兢兢的在管理天下的人,庄子有着一定的揶揄。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形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被砍掉头的人一个压着一个,带着枷锁的人一个挨着一个,到处都是犯罪等待处罚的人,在这些刑法处罚的现象之间,那些儒墨之士却在那里挥舞着手臂慷慨陈词,想让人们规范到一定的思想之下。

   “意,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像这种情况是不是有点过头了呢?他们如果不感到惭愧的话,最起码也有一点羞耻感吧。

   “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我不知道圣人的所谓的智慧不是犯人脖子上枷的连接插木,仁义不是桎梏的榫眼和榫头。

    “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总之得了一个结论,曾参和史&#19617;之流难道就不是夏桀和盗跖的引导、相衬的或者相陪的。因为一个历史状态中,有好的一面,有鼓吹好的一面,也有现实的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是不是就是不好的一面的陪衬呢?

   “故曰: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所以说绝圣弃智,而天下大治。

    庄子表达的意思就是“无撄人心”。老聃的想法是“女慎,无撄人心”,“撄”是扰乱。在庄子的思想里面就有一个词儿叫“撄宁”,中国道教修炼史上有个陈撄宁,他就是有意的把“撄宁”这个词拿出来当作自己的名字。庄子的《内篇》里面是把“撄宁”两个字放在一块儿的,既然能够扰乱的话,也能够让它安宁下来,这就叫做“撄宁”。庄子这里是为了单独说一个问题---人心是怎么乱下来的,所以自然而然就延续到刚才说的问题里面去了,好(喜好)什么老百姓就去追求什么、上面的“好”就是下面的“竭”、上面有“好”下面就有“竭”、上面追求奢华下面也就追求奢华、上面追求朴素下面也是追求朴素,各种文化竞相绽放的这个情况称之为大德,现在我们看到的就不是大德,而是有为之德占据了大部分,“好”什么“竭”什么都是因为不知道根蒂的原因。

   如果庄子这位《外篇》的作者还在的话,我们就想问一下:如果没有皇帝,没有尧舜,是不是老百姓就有信念了呢?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先提出来,就知道了下面这个提法有一定的道理,就是“撄而后宁”,先扰乱它,最后让它归于宁静,这是圣人的一种职责和能耐,他(圣人)就是干这个的。因为“撄”与“宁”是辩证性的,“乱”与“治”也是相容性的,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动能。我们大家也都知道,毛泽`东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他是一个大圣人,再往后面看也是这样,很多年前有气`功之乱,而气`功之乱与修炼之治,也是人类进化的一种必然。很多人都进入了气`功的所谓很混乱的大潮里面去了,好像很乱但实际上冥冥之中里面有一种规范贯穿着,就看我们自己本身是不是有这种睿智和明亮的眼光。所以在修炼之中还是要看看我们自己走过来的修炼历史,“觉其本者,天之骄者,臣其心者,自我求杀也”,我们处在这个时代中,我们很忙很辛苦,可能会产生一些情绪,可能会因为“上”“下”这种关系更加刺激到我们本能的一种冲动,但是安时而处顺只因总体上不随天下而觉己心,只因不随天下而觉己心,才能够做到安时而处顺。

   所以庄子就认为贤者处嵁岩之下,贤者学会了尽量从整体上去看社会的矛盾性,同时也让自己能够有更好的修炼机会。这更好的修炼机会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社会需要我们促进然后才有发展(社会本身是自然而然的在发展),而是要发展是我们这个很短暂的生命,要想让它延续下去发展下去就要懂得自然的规律,在规律中间与其起舞与其共舞,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共舞,要看到这种进步的必然性。

   我们在学习了《庄子外篇》的内容以后,有时候的确需要去比较一下,有很多人认为(特别是一些专家都认为)庄子的外篇和内篇根本不是一个人写的,在旧时代很多人有一些观念一些观点,自己名气还不够就托这些出名的人物(托他们的名)把自己的文章搭载到历史的列车上去。也因为这样才让我们有所鉴别,鉴定以后就知道,原来在从庄子的原始观点到后人所发展的观点本身是有区别的。比方说关于人心的描述,庄子在《齐物论》里面有这样一节(解人心之困的描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蜇,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从文字上比较,我觉得庄子《齐物论》在这个问题的描述细致地多,不像《外篇》这样比较简单。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7-1 16: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7-1 16:16 编辑

一、修炼在人生中是最有意义的工作延绵和愉悦体验 --- 情相连的问题:
   
    尊敬的厚音老师:你好!好久没有发帖了,近期感觉白天执着什么,老想着什么,梦中就会出现什么。总觉得执念难销,走向反面不易,修炼不易。    2021年4月25日夜,梦见同事宣广忠跟我说,我工作岗位将要变动,要调到市公安局某个部门工作,跟我一起调到这部门的还有他和其他一位同志,在梦中我不相信自己工作岗位会变动,因为我还有份内之事没有做完(向老师和各位道友汇报:我于2019年5月改非后被分到弥阳派出所工作,做社区民警。现在被分到城西社区警务室工作才两个月),其他部门也变动了很多人,有从派出所调到局机关的,也有从局机关调到派出所的,只见已经退休掉,60多岁的原弥东派出所的老所长杨美文和其同事普光林(现实中他们已都70多岁了)又被调到弥东派出所(2004年撒掉合并弥阳派出所,这次又恢复)工作,我见他们很高兴、很精神的样了,梦中感觉到:他们已达到副处干部级别,可延长退休年限。我跟杨美文说:老弥东乡的东乡、南乡和老卫泸乡都归你们管了,你们辖区有三个水塘:太平水库、茶叶塘和养木塘。你们还要负责工业园区,红河烟厂周边巡逻任务。   自悟:自己执念过重,干扰无为而治。请老师解析一下!谢谢老师!

[语聊]


   “近期感觉白天执着什么,老想着什么,梦中就会出现什么。总觉得执念难销,走向反面不易,修炼不易。”:   尽管他没直接去说自己,但他已经通过这一句话交代清楚了。明知修炼不易,不能精进不止,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考虑工作和生活,这就是不易的由来。

   “同事宣广忠跟我说,我工作岗位将要变动,要调到市公安局某个部门工作,跟我一起调到这部门的还有他和其他一位同志,在梦中我不相信自己工作岗位会变动,因为我还有份内之事没有做完”:   刚才我们在《庄子·外篇·在宥》中就已经学到了“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就像《道德经》宠和辱一样,上就是宠,下就是辱,“上下囚杀”就是在这里面,如果没有想透的话,不能知荣守辱的话,那么就像在牢里面待着被情绪折磨着一样。由基层到调到局机关当然是“上”,不能相信(自己)“上”是不是又能安心于“下”呢?这是自己最清楚的,因为执念难销,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升迁,特别是在机关单位或者是公务员都希望自己能够升迁,在退休之前最起码要达到自己理想的一定的级别。现实中无论是“上”还是“下”,只要不绝于人生都会处于“囚”的状态而自己消灭自己。只有修炼这条路是人生唯一创新思路和实践,因为它给我们打开另外一条人生发展的途径。 现实中无论官做多大,如果自我的修炼没有完成的话,自己的觉悟还处在非常幼稚的角度,那就像那些已经被打下去的“大老虎”一样,他们位极人臣,但眨眼之间又为阶下囚,当初嘚瑟,现在又处在让老百姓(特别是老百姓)非常鄙视的角度,这什么道理呢?就是老百姓处在下面,他们对上面的不法行为或者不健康的思想,特别是贪腐的一些现象深恶痛绝。所以说修炼这条路是人生唯一创新思路和实践。

   “其他部门也变动了很多人,有从派出所调到局机关的,也有从局机关调到派出所的,只见已经退休掉,60多岁的原弥东派出所的老所长杨美文和其同事普光林(现实中他们已都70多岁了)又被调到弥东派出所(2004年撒掉合并弥阳派出所,这次又恢复)工作,我见他们很高兴、很精神的样了”:   退休的老干部又调回到原单位,他们还很高兴,这是潜意识在暗示梦者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这是潜意识的一种暗示。人生没有真正歇下来的时候,既然没有歇下来,那就要安于下而乐于常,但实际上我们内心世界是不是这样在想的,就像我们在单位工作是不是自己就很安心于在下面做基层的工作呢?不一定的。所谓安时而处顺将精力都用在觉悟上而并不是要寄希望于升迁上。相对于工作和退休,修炼将人对社会的积极奉献延长到了生命最终需要转化的那一天,也同时将人生的意义延伸到了不可思议的领域和长度,所以修炼在人生中是最有意义的工作延绵和愉悦体验。当然要想达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在精神领域有所建树,我们首先思想上要立地起来。潜意识在暗示梦者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人生实际上是没有真正歇下来的时候,在生命的形态上有所创新与实践。 我们讲大家的梦境的时候都在剖析我们自己本身思想的状态,思想的状态为什么要经常的分析呢?就是我们潜意识想告诉我们一些事儿,使我们的心态更加健康的发展下去,如果没有这种心态的健康的发展很难说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


二、身天下的百姓的安全来自于民以自化和无为之治 ---  一性光明的问题:

    梦中回到老家的梦境

    1、梦中,我原来工作单位的同事孙德体和徐发涛一起到我老家镇上开发房地产,让我带着他们去周边看看,我带他们去乡村周边看了看,周边的村子里面都是一些破旧而具有生机勃勃的农家小户,我说,这边经济不发达,房价不能太高。我两个同事笑而不语,梦境结束。

[语聊]

  “老家镇上开发房地产”:
   在陈旧的生命体系上通过修炼去改变既定的一切。

   “同事孙德体和徐发涛”:   同事,同事于道者,不是靠自己的主观去改变一切,而是靠客观意识来完成。

  “孙德体”: 孙,孙悟空,元神。德明,积德如林以荫先天,把先天给保护起来。

   “徐发涛”:  靠事物的渐变来长久是个变化的法则,欲速则不达,人依靠道德获得长生久视之道也是这样来的。

   “破旧而具有生机勃勃的农家小户”:   法于自然是从保护自然开始做起的,要开发生命的潜能就一定要保护好淳朴的一面。

  “两个同事笑而不语”:   因为他们的开发与自己所想的开发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所以一定要向生命学习智慧的系统性。


    2、五一放假做梦,梦中我回到老家,坐着像椅子一样的飞行器,飞到我们老家北边的地里面,看到一个低洼的地方到处都是蛇,还有一条蛇特别大。我看到还有一个人在玩蛇,我心里很着急担心他受伤了怎么办,我要赶紧回家通知村里面的人,这里有好多蛇注意安全。

[语聊]

   “老家北边”:
   北边,肾志之地。生命的原始需要肾水的奠定,肾脏是我们生命的一种基础。对生命的发展和进化需要志向的指引。

   “椅子一样的飞行器”:   有信号依靠的方便法门是修真的开始。人有时候自己能量达不到,但是具有依靠的话就方便多了,有信号的引导自己,这就是一种修真的开始。

  “低洼的地方到处都是蛇”:   低,处下。洼,洼则盈。处下而能容是修炼的式态基础。蛇,代表了人的心态基础。“洼”代表式态基础,“蛇”代表心态基础,“洼则盈”,就是你要想办法,要让自己能够有容纳的可能性,有容纳的可能性还不行,还要有心态基础,就是要舍(蛇),修炼需要舍弃人生的一些东西,这是自损的一个过程,在“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法则下,人的潜在运动一定会得到天道的帮助而获得圆满。

   “有一个人在玩蛇,我心里很着急担心他受伤”:   主观担心客观本身就是对客观的一种伤害。这是一个辩证的思维,希望大家能够把句话可以记住。因为有时候人主观上肯定是看不清楚福和祸的转换,何时转换成福,何时转换成祸,人的主观肯定是看不透的,看不透就喜欢瞎折腾,一折腾就更加破坏客观的存在,客观的圆满就被人的主观给破坏了。身天下的百姓的安全来自于民以自化和无为之治,而不是对自然的不了解瞎操心。


  3、梦境一转我到家了,这个时候我老爸回家了,我老爸说他一个朋友吃了六味地黄丸把病治好了,我心里想吃“六味地黄丸”有啥用呢。。。随机梦醒。

[语聊]

   “老爸”:
   经验丰富的领导者。

   “他一个朋友吃了六味地黄丸把病治好了”:   人有病是常态,因为人的六根不清净,六根正好跟“六味”相对应,一旦人的主观意识觉悟以后,六根清净圆满的结果就是脱离痛苦与烦恼获得究竟的解脱,这就叫“治好了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7-1 16: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7-1 16:33 编辑

三、修炼是一个在元神统筹下的生命改造的系统工程 --- 回家真好的问题:

    五一回草庄的梦

    1、厚音老师您好! 弟子4月30日的梦,梦中在草庄老师让我们五位道友研发动机的气门。然后坐什么车上(具体忘了)去草庄(非现实中的草庄)东院找发动机。我坐在车上看见草庄的树木又高又大,有两棵叫不上名字的树斜着像一龙一凤并排欲飞向天空,有要一飞腾空的架势,高耸入云。然后和道友找到旧发动机拿回去研气门。还看到不少道友五一节也来到了草庄,有许大姐、李同大姐和各位道友。烦请老师释疑 !   

[语聊]


   回家真好道友只是说“研发动机的气门”,没有交代清楚怎么研的。我原来在公交汽车的大修厂干过,知道研磨发动机的气门是一个比较细致专业的工作,所以给他添上一个字磨,“研磨发动机的气门”。

   “在草庄老师让我们五位道友研磨发动机的气门”:   简单介绍一下,发动机的气门包括气门头和气门上面的连杆,连杆和下面发动机的凸轮连在一块,凸轮在转动的时候,气门就按凸轮的运动规律按时的打开、关闭,比如说气缸里面的活塞在运动,点火了以后气门就关闭,爆发过后气门就要打开,吸进新的空气,然后进入第二次的爆发。气门和气门的孔之间的吻合是至关重要的,过去就要用研磨膏把气门和孔用手工的方式研磨得非常吻合,这样就不漏气,发动机的效率就非常容易发挥出来。发动机的气门是发动机功能输出的一种关键,人生命的气门同样也是人生焕发光彩的重要领域。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也提到一个气的问题,这个气门在什么地方呢?所以老师对道友们就说:人生命的气门一定要有所研究。回家真好道友没有说“研磨”,只用了一个“研”也是有他的道理的,我们在这个“研”的后面就加入一个字,叫研究。

  “和道友找到旧发动机拿回去研气门”:   发动机有新旧之分,对于人生命的源动力却没有老少之别,只要在德的前提之下找到并打开了真气之门,人体这个老的发动机就可以焕发出全新的动能来。

   2、近些天下肢调整比较明显,有早晨似醒非醒状态下脚抽筋的感觉。大概在4月27日晚上调整明显,我躺在床上,先是左腿僵硬崩直,但里边却感觉翻江捣海一般,从上往下,持续大约两分钟后,大腿内侧筋动。两脚心涌泉穴有被前后侧拽动的感觉。后来右腿筋外侧都是几秒或几十秒,最后是右腿腕骨疼,几十秒疼得大汗淋漓。情况描述不全面,是分两次调的。第二次是命门先有胀的感觉,然后调的。我描述有些混乱,老师费心了!     

[语聊]


   人的下肢是一个支撑点,力量也是最大的,按理说应该很容易调过去,之所以很难就是因为这是一次事关造化的调整,所需要具备的条件离不开人的意识和观念的更新。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人有五脏(五个脏器),腿部分布有三个脏器经络: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脾主意,肝藏魂,肾藏志。 意志坚定如一就能够左右魂魄的动向,让生命整体能一致运动。如果意志分离,先天的能量再高也抵不过后天的矫情左右为难。在这个问题里面,肯定要注意自己去甄别,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自己的调整总是不能够很理想的或者一次性的通过。人的身体也是这样,人身体的大部分都需要清静,但有时候清静不下来,就是因为人的思想可能卡在某个地方,没有觉察到它的原因或者缘由,使它总是反复的在那个地方游荡。

    3、另从谷雨节气两天后开始辟谷,这次胸口感觉调整明显一些。之前吃蒜、水萝卜之类的会刺激胸口难受。身体上的一些细微感受就不多描述了。感恩天地,感恩师父,更感谢厚音老师!     

[语聊]

   “从谷雨节气两天后开始辟谷,这次胸口感觉调整明显一些”:
   胸口,心神对应的位置。难受,不接受而排斥。修炼是一个在元神统筹下的生命改造的系统工程,所以要用自然的法则来判断她调整的走向,这个时候向生命学习修炼尤为重要。

   “之前吃蒜、水萝卜之类的会刺激胸口难受”, 最后就看自己怎样对待衣食住行和心神赞成的衣食住行,这有着一致性,向她学习,向她学习中去做,这就是积德,就是无为之治,就是民以自化。说简单点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身心更加能够放得下来,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单纯的所谓的打坐、对道理的深刻的专研中间去。就像刚才学庄子的《在宥》里的原文一样,这个天下不需要你倡导什么仁义,倡导仁义就是“撄人心”,你就把人心搞乱了。我们修炼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心清静不下来,你觉得这个好像也有道理,那个也要比划比划,最后就把自己搞乱了,又很难以回到真实的自己的内在世界里面去。


四、越寄托于广大,德就越加普遍 --- 流水无声的问题:

    请教梦境中生死体验的问题

    熊老师,您好!近来,学生有一个新变化,就是在梦境中对“死亡”的体验过程渐多,大概有四五次的样子,请老师费心讲解。    1、生死关系的梦境:梦中,知道自己死了,来到了阴间,在阴差的指引下进了阎王殿,和阎王在大殿里聊天。阎王对我说:不要着急,让我再等等。他解释说,人死后不是立刻就能投胎或者转世的,要等到和你缘分最密切的所有因素都到齐的时候,才能去投胎或者转世。时间到了,走到一个地方,被人从后面一推,然后就变成了一个婴儿,知道了自己父母、亲人。一生很快过去了,老死之后又到了阴间继续等,之后再次被推了一下,又成为一个新生儿,然后醒来。醒来自悟:生死是互为其根的循环,每一次人生经历都是一份难得的历练,既要珍惜,更要感恩。     

[语聊]


    “生死轮回,转世投胎”是与人的意识密切相关联的宗教观念。这种宗教观念是相对人主观上的被动形态而言的,如果相对于我们所说的“真人”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考虑“生死轮回,转世投胎”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相对于“我执”而言的。作为人的一生来说“我相”是很难真正的转化掉的,不知道“我相”与“众生相”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和“无相”之间的又是什么关系,是很难做到真正的转化掉“我相”,所以人在考虑“生死轮回,转世投胎”这些问题的时候都是相对于“我执”而言的。有了“我执”就有了转世轮回的基础。

    通过修炼成功的高级生命“真人”,其生命的信息是立体分布的,也是跨时空多维存在的,也就是说无论哪层“天”都有其存在的代表。比方说我们就觉得功夫最高的神仙住在最高的“天”道里面,好像功夫稍微差一点的就住在下面一层的“天”里面,是不是这样呢?不是的,是自古这些文人们按照自己的思想把这些故事说“死”了,我们的思想就受这些神仙文化的影响以为就是这样的,实际不是这样的。

    实际上功夫最高的生命在顺序存在的每一层“天”里面都有他的生命代表,所以“至人无己”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拘于“一己”之论的宗教设想,而是无所不在的、与“同一性法则”客观呼应的、与万物并存的、与天地同庚日月同晖的无生无灭的生命。执“一己”出发点的认识是迎合人性的,在面对道性存在的修炼事实面前可以休矣止矣、可以有心生疑。

    有时候在宗教思维里面,哪怕修炼很多年的人也不一定摆脱的出来,他以为真的是那么回事儿,其实也并不一定是那么回事儿。为什么不一定?就是因为这个场态就是这样,它是弥漫的,是没有界限的,是不能以一个人的形态去衡量所谓的成功者的生命状态的。当然如果你非要这样去想,那我也没办法,只能说是人的思想受观念的制约久矣。哪一天你想通了,说不定你已经跳出了三界了。

   2、不舍亲情的梦境:具体情节记不清了,梦中知道自己死了,看到母亲、姐姐和其他的亲人,围在我的尸体旁边非常悲伤,我心中既难受,又无能无力,只能静静地看着他们。死过之后,我见到过世的父亲和大哥,我抱着父亲痛哭失声,既有想念父亲的舔犊之情,也有离开亲人的不舍。早上醒来,满脸都是泪水。醒来自悟: 亲情珍贵却难免离别,心有不舍却难以再见。小情终有限,道情才长远。   

[语聊]


    芸芸众生囿于亲情,这是很平常的一种事实。我们可能被亲情这个表面的现象束缚住了,之所以要修炼就是要明白这个平常的事实,发现更大的情的存在,弄清其间的一切关联,激励自己向着更远大的方向去努力,这就是修炼的真实意义。

    禅宗六祖慧能出名成为一代宗师以后,曾经见过他的母亲,这个时候他的母亲眼睛已经完全瞎掉了,看不见他,但是耳朵就能够听得清---这肯定是自己儿子的声音。六祖惠能是不是见到自己母亲以后,还是很在意自己亲情的回归呢?他肯定没有在意这个亲情的回归,要不然他就认自己的母亲。他没有认。他还是(选择)要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一个宗师级的角度,要为这个宗教着想,同时为这个宗教的意义着想,同时也要为众生着想,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精神境界束缚在自己对亲情的所谓的依恋上。如果要是那样的话,他肯定就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了。

   过去有种说法“跳出三界不在五行”,是不是真的需要人去“跳出三界”呢?实际上不是的,不仅不是“跳出三界”,而是要深刻的“化”入三界,遍布三界,与三界所有的生灵能够产生互动,这就是明道情之大者。就像上面问题讲的道理一样,我们错误的以为人的转世轮回是很被动。是不是很被动?是不是人家一推你就转世了不推你就不转世了?简单说在这个思考的背后还有另外一种想法,原来人的生命在一定的前提之下可以通过修炼不断地提高自己生命的分布形态。这个分布形态也可以被我们所认识和实践到。如果没有这个思想,那我们修炼岂不是非常狭隘吗?修炼就是一个人的成功了,但实际修炼不是一个人的成功。

   修炼的的确确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一个人修了一定程度以后,他开始寄托于天下众生之中了,越寄托于广大,德就越加普遍。这个德(他无意识的形态)不是某种意识确定为我相而是无意识,无数的意识、众生无数意识都可以回归到本来的形态中间去,这就称为真意识。这里面如果有一个灵窍,又被我们思考通了的话,那可能转眼之间我们就立跻圣地。

    3、心性考验的梦境:梦中来到山脚下的一个村子,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一问知道这里不久之后就要发生洪水。大家商量要组织附近村民赶紧转移,但是要找一个人到山上负责观察报告洪水的距离。村长问谁愿意去?上去肯定就会死的,心里犹豫了一下,就说我去吧。不久,村民很快撤离了,我一边上山一边用手机告诉村长洪水的距离,走到山顶后,洪水漫延了村庄,我看到有一位老人不愿意离开村子,直接投进了洪水里。我在山顶坐下来,看到洪水渐渐把山淹没了,心里说死就死吧,反而很平静的看着洪水把自己淹没了。画面一转,我见到了熊老师和其他道友,就对熊老师说起梦中的情景。我对熊老师说:老师,原来人在死了之后,才能看清自己人性隐藏的执着和不足。熊老师说,梦境的演绎就是不言之教,醒来才知道是梦里说梦。梦醒自悟:生死的考验,也是对自己心性的考验,自身的执着和不足靠自己是看不全的。   感谢老师,辛苦您了!

[语聊]

   “熊老师说,梦境的演绎就是不言之教”,
这个话在这个地方在每一次和大家交流以后都曾经是这样说的。

   “梦醒自悟:生死的考验,也是对自己心性的考验,自身的执着和不足靠自己是看不全的”,这句话很具备有修炼实践的指导性。修炼者就是需要向生命学习(如梦境等等)、向众生学习、向万事万物学习,这样才能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促进自己向道的转变。人有牺牲自我而成全大众的精神这本身就是修道最好的资粮,将此资粮用在志向的确定上了,这就是“道情”,将这样的志向在修炼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实践下去并做到忘我了,这就是修真,天地必然会依据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法则让其逐渐体会成真了道的玄妙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2-7-1 16: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2-7-1 16:38 编辑

五、觉悟在生命内部,一切的要素都会因为观念的转变和德行的积累而逐渐形成积极的结果 --- 成长的问题:

    梦见取经

    梦中自己跟着悟空唐僧去取经…。忽地来到一山旁,山中有二个妖怪。我一路当先,这二个妖怪给我下了很多绊子…我费尽周折就是降服不了…打得难解难分之际,忽然悟空出现了,对我说:“念佛能降服此二妖!”。于是我念诵起佛号来…随着念诵,二妖的精神面貌不断变化,妖气逐渐消失,正能量渐渐充盈,红光满面神彩溢溢…,师父唐僧也很高兴,收他二人为徒…。大家都很高兴,继续一路西行!    醒后想了很多…,总结:先慈才能勇,有爱方相溶…。敬请老师道兄们指点!

[语聊]


    就像我们讲的《西游记》的道理一样,无论是孙悟空也好、猪八戒也好、沙和尚也好、白龙马也好,他们都是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角色,说他们是妖怪也好、妖仙也好,总的说来他们都是没有入流,都是贬下凡尘做了妖孽。沙和尚就是非常阴的一种角色,孙悟空就是比较阳的一种角色,所以最终孙悟空就成了大师兄,猪八戒处于两界之间成了二师兄,这也说明所谓的妖怪都是我们自己本身所需要的一些角色,就看你怎么去利用它,利用就是法无定法,很多方法来自于我们自己内心。

   “跟着悟空唐僧去取经…,山中有二个妖怪,这二个妖怪给我下了很多绊子…我费尽周折就是降服不了…忽然悟空出现了,对我说:“念佛能降服此二妖!””:  

     取经:  获取金丹的经历。
     悟空唐僧:学会将生命看成一个多元要素组合成的整体而不仅仅是只有主观。我们看《西游记》总觉得是一个取经的团队,实际上讲的是在一个人生命中这些角色都是并列的共存的,。要有这种思想基础,这是我们今天对《西游记》一个简单的复习。

    山中:  修炼长久的过程。
   二个妖怪:  生命中追求长久的对立面是有道性存在的(所以是两个),不道(妖怪)也是早已经预置于人生的一对因素。

   绊子:  拉人倒退的意思。
   降服不了:  人的主观意识无法与客观的设定相对抗,因为它是规律。

   悟空出现了:   人的元神是生命内部愿意积极向长久的因素,这也是人修道成功的主导角色。
   念佛能降服此二妖:   人觉悟的力量能克服客观设定的一切障碍。

   人的主观意识无法与客观的设定相对抗,人觉悟的力量能克服客观设定的一切障碍。所以人的思想是相对的,就看我们自己是不是能够大通为一。如果大通为一了,我们的能量智慧就是无穷无尽,那么什么消极的事情来到我们面前不就能够迎刃而解了嘛。

  “于是我念诵起佛号来…随着念诵,二妖的精神面貌不断变化,妖气逐渐消失,正能量渐渐充盈,红光满面神彩溢溢…,师父唐僧也很高兴,收他二人为徒”:   觉悟在生命内部,一切的要素都会因为观念的转变和德行的积累而逐渐形成积极的结果,所以修炼也就是以大志愿确定好自己努力的方向,用自然的意识来改变自己既定的观念,将坚定的信念和刻骨的意志用来奠定忘我的德行。

   (成长道友)他名字也起的很好,给自己起了一个网名叫“成长”。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需要去觉悟我们生命内在的一切,这一切要素因为观念转变和德行的积累逐渐形成积极的结果,因为它们统一起来了,过去为妖为孽的一面到后来就是为真为佛,所以修炼也就是以大志愿确定好自己努力的方向,用自然的意识来改变自己既定的观念,将坚定的信念和刻骨的意志用来奠定忘我的德行。通过成长这个梦境的一种模拟,我们知道修炼在事物的看法已经没有对立面,就是身体内部、身体外面没有对抗,没有消极的斗争。(在)生命内部也是一样的,化所有的消极因素,它们都可以变成积极的参与者,这就是问题关键的地方。


六、趁早就作生死终极思考而憣然省悟的人一定能成为真修道者 --- 偏将军的问题:

    心理学专家武志红卖馄钝

    1.请老师解个梦:大学宿舍从一楼被安排到三楼328室,班长说心理学专家武志红在楼下摆馄钝摊,说我跟他熟悉,让我去买馄钝。外面下着大雨,我循着飘香找到了武志红的馄钝摊。

[语聊]

    “大学宿舍从一楼被安排到三楼328室”:
  大学:大学不是小学,小学学文化,大学学修道。

   宿舍: 舍有的,舍无意识和习惯性的交换出去的部分,也就是舍得的“舍”的意思,。无论是有意识交换还是无意使交换都是包含在这个“舍”在里面。

   一楼到三楼: 是由低到高的一种变化。

   328室:  室,所藏的一种空间。328,8的整数倍,是8的41倍。循环的可能性最大,因为8这个数字的特性就是循环性非常大,所以我们就是说循环的可能性很大,重复的可能性的非常大。生命在不停地学习积累和交换,如何让这种积累和交换的有利于生命的进化和升华呢?这就是修道所需要解决的认识问题。人可以逃脱定数的束缚但是又很难,这个梦就是在暗示解绎之道(解释这个问题怎么样去解决)。

  “班长说心理学专家武志红在楼下摆馄钝摊,说我跟他熟悉,让我去买馄钝”:   “班长”:生命中的引导信号。“心理学专家”:人的心要想解决生死究竟的专一的论述。“武志红”:论述的标志就叫武志红。 武,五,代表后天中央脾土的意识,指后天意识及我相的物质基础。志,志向、志气、志愿等等。红,赤,南方火为红,象征着生命运动的活力、动力与毅力,从大小来看应该相同“宏”更有利于发展。

   “楼下摆馄钝摊”:  楼下,回到基础里面来展示教化。“武志红”是一种教化,还回的基础的一面来展示这种教化。

   “说我跟他熟悉,让我去买馄钝”:   曾相识而相知于原来(原来这一点是有相通的那一面),你买他卖,阴阳之道。“馄钝”:浑浑沌沌,混沌和浑沌两个不同的意思,两者皆通的意思。混沌称之为天地之本来,浑沌就是人心至务虚,人心在修炼中必须要达到这样一种状态。

   “我循着飘香找到了武志红的馄钝摊。”:  “馄钝”飘香可循。混沌有香乎?混沌是最原始的面貌。尽管我们可以说在原始的面貌里面,肯定是没有香没有臭的说法。但是我们还是要说它当然是有的,只不过能识其香的角色不在我们后天之心上。元神,人生命最开始的主人,只有她才能识得出混沌之香化得了无极之数。

   最有意思就是他梦里面还有很细节的点明,比如“外面下着大雨”,水,道,水几近于道。大雨,大道。多好的认识机遇,如果没有天降慈悲,即使修道者呕心沥血也很难在黑暗中明得此理。


  2.时常出现恶念,怎么办?   我觉得自己还算善良的,但最近时常出现恶念:巴不得某人早点死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恶念?虽然只是一个念头,也让我心很不安。这该怎么办?

[语聊]


   人有恶念是因为他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影响和损害,受到影响和损害以后就容易恶念丛生,恨不得要跟对方要杠下去斗下去,甚至要来一个你死我活。但是人修到忘我的境界以后其善恶也就不分了,这就像婴儿一样,总是带给人世间来希望和未来,人见人爱,这个时候他就不可能将别人的想法和行为耿耿在怀了。婴儿往往是这样的,所以老子认为婴儿(赤子)是最有德的,其道理就是这个地方。成年人之所以对自己的名利得失耿耿于怀,是因为只看到了名利的好处,还没有发现名利的弊端。纵观历史名利之利弊,如同福祸之随身一样,是分不明厘不清的。“人之迷,其日固久”,趁早作生死终极思考而憣然省悟的人一定能成为真修道者。


七、修炼的觉悟是全然契合于存在的 --- 浑沌的问题:

    老师慈悲!能否麻烦您将“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地二生火 天七成之;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地四生金 天九成之;天五生土 地十成之。”逐句解释一下。

[语聊]


    这是一个跟河图洛书有密切关联的一种论点。说起来估计可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们也只能说“就汤下面”。上面的汤已经熬好了,下面的这个面就简单的抖一抖下到锅里去,这就叫“就汤下面”。偏将军和浑沌所提的问题的表面上各异,实质是“一”,是一体的,因为上面提到“馄饨”,下面也就是叫“浑沌”。上面所说的“武志红”之“武”与“无”的一致性,这个世界“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这个“无”和“我”本身也是可以相通的。期间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这个貌似天地之间的呼应而生出“金木水火土”,实际上两两之差都是与人心之“五”相一致的,简单说就是它们两两相差都是五。说明古代智慧的大成者在心的问题上是非常统一的,“万物唯心造”,“万法由心生”,在这个问题上有着统一的认识和出发点。

   现在时代在进步,科学也在发展,人类现在所具备的科学认知也越来越倾向于对认识与存在的关系研究了。比方说我们讲过的“双缝实验”、“薛定谔的猫”就是属于量子力学里面的,连科学家都没办法得出究竟结论的一些实验。作为修炼者与科学家的研究方式不同,修炼者是在生命中直接体悟意识与存在的关系,所以修炼的觉悟是全然契合于存在的,而科学家的研究需要经历无数社会与自然的矛盾以后才能摸索到意识与存在关系之一二,孰重孰轻对于一个自然人的即世解脱困惑来说是昭然若揭的。谁重要呢?当然是内修重要,外在的实验相反在其次。现在实际上是外在的科学实验成了我们修炼者内在验证的一种证据。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快速的节奏或者比较,让我们的思想在传统文化的精髓基础上得到尽快地的升华,使我们的思想体系更加能够接近于道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上人 发表于 2023-6-8 20: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参、史&#19617;之流”
“曾参和史鰌之流”
“如果没有皇帝,没有尧舜,是不是老百姓就有信念了呢?”
“如果没有皇帝,没有尧舜,是不是老百姓就幸运了呢?”
“在规律中间与其起舞与其共舞,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共舞,”
“在规律中间与其共舞,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共舞,”
“在旧时代很多人有一些观念一些观点”
“在旧时代很多人有一些观念观点”
“如果没有想透的话,不能知荣守辱的话,”
“如果没有想透,不能知荣守辱,”
“不能相信(自己)“上”是不是又能安心于“下”呢?”
“不能相信(自己)‘上’是不是就能安心于‘下’呢?”
“所以修炼在人生中是最有意义的工作延绵和愉悦体验”
“所以修炼在人生中是最有意义的工作延续和愉悦体验”
“我们首先思想上要立地起来”
“我们首先思想上要立得起来”
“靠事物的渐变来长久是个变化的法则”
“靠事物的渐变来获得长久是个变化的法则”
“对生命的发展和进化需要志向的指引”
“生命的发展和进化需要志向的指引”
“有信号的引导自己”
“有信号在引导自己”
“对道理的深刻的专研中间去”
“对道理的深刻的钻研中间去”
“执“一己”出发点的认识是迎合人性的”
“执“一己”为出发点的认识是迎合人性的”
“说不定你已经跳出了三界了”
“说不定你就跳出了三界”
“修炼就是一个人的成功了,但实际修炼不是一个人的成功。”
“难道修炼就是一个人的成功吗?修炼不是一个人的成功。”
“无数的意识、众生无数意识都可以回归到本来的形态中间去,这就称为真意识”
“无数的意识、众生无数意识都可以回归到他这个本来的形态中间去,这就称为真意识”
“这里面如果有一个灵窍,又被我们思考通了的话,那可能转眼之间我们就立跻圣地。”
“这里面有一个灵窍,如果被我们思考通了,那可能转眼之间我们就立跻圣地。”

我们顺序递进的把大家的问题串了起来,归纳到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庄子·在宥》的核心意义里面去,不要“撄人心”,就是你不要扰动它,对个人来说不要扰动它,对圣人来说肯定是可以扰动而引导事物由乱到治的过程。

“宿舍:&#160;舍有的,舍无意识和习惯性的交换出去的部分,也就是舍得的“舍”的意思,”“宿舍:&#160;宿是宿有的意思,舍是无意识和习惯性的交换出去的部分,也就是舍得的“舍”的意思”
“楼下,回到基础里面来展示教化”
“楼下,回到基础一面来展示教化”
“上面所说的“武志红”之“武”与“无”的一致性,”
“上面所说的“武志红”之“武”与“五”的一致性,五就是无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3:50 , Processed in 0.02217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