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7|回复: 3

厚音老师讲解《庄子·外篇》(第41讲)《天运》(3)

[复制链接]
天堂 发表于 2023-2-5 15: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3-3-16 21:35 编辑

《庄子·外篇·天运》(3):                                     < 语聊整理,不当处请直言斧正 >      

    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帝曰:“汝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徵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大清。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其卒无尾,其始无首。一死一生,一偾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汝故惧也。

    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涂却守神,以物为量。其声挥绰,其名高明。是故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纪。吾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子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傥然立于四虚之道,倚于槁梧而吟:‘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夫!’形充空虚,乃至委蛇。汝委蛇,故怠。

    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丛生,林乐而无形,布挥而不曳,幽昏而无声。动于无方,居于窈冥,或谓之死,或谓之生;或谓之实,或谓之荣。行流散徙,不主常声。世疑之,稽于圣人。圣也者,达于情而遂于命也。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此之谓天乐,无言而心说。故有焱氏为之颂曰:‘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汝欲听之而无接焉,而故惑也。

    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语聊]

    今天的原文稍微长一点,但是内容是比较丰富的,表面上看来好像是黄帝的一个臣子“北门成”问黄帝,问黄帝什么事呢?就是“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黄帝在洞庭之野奏响了咸池之乐,奏响了这个乐章,但是这个乐章到底是什么样的?说的是不是是音乐呢?通过下面的文字我们就看得出来根本就不是音乐这个问题,没有谈到音乐的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只是谈到音乐的一些意境,这个意境实际上是自然之象。我们就简单的做一下解释,庄子的文章里的很多人物一般都是托名寓意,就是把他的意思藏在里面然后这样进行一些展示。

    “北门成”,我们大家都知道北边属水属肾,肾开窍于耳。那就说明一个道理,“北门成”就说这个门已经做成了,就是人的生命一旦形成以后这个门就形成了,形成以后心肾的运动、相互之间的联系就会变得很少。所以庄子在他的《内篇·逍遥游》里面为什么要说到南北的问题?我们曾经做过这个解释,希望大家能够回忆一下这个北和南。北边肯定属水,南边肯定属火,一个代表肾脏,一个代表心脏,这两个脏器在人的生命中间是非常关键的,所以说心肾的运动,合则利身天下,分则惧怠惑不自得,这是“北门成”在表述的文字里面这样说的。

    “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乃不自得”就是不知道、琢磨不定或是没听懂,或者完全不知道,被你这四个所谓的“咸池之乐”所影响了,还不知道原因到底影响在什么地方?其中有几点我们是需要首先从细节上了解清楚的。“帝”肯定是黄帝。“张”是设置的意思,就是把这个场面就打开来。什么叫“咸池”呢?我们大家都知道池子有大有小,比方说天池、“北冥”和“南冥”都称之为“池”,我们现在也有一个地方用到“池”,那天我在操作一个服务器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个词汇“池”---“存储池”,不是说“存储盘”而是说“存储池”,这个“池”的概念就是可以把两个盘放在一个“池”子里面,这样就把它们认为是一个状态,说通俗点就是即使其中有一个有故障了以后,另外一个可以把镜像的部分还原出来,这个就称之为“池”。今天在备课的时候就想到一个问题,主盘和备份盘合起来称之为“池”,这个“池”子里面实际上是有阴阳的,在这个地方称之为“咸池”,我们从古文里面就知道,“咸”指的是整体的意思,就是说它指的是人的生命的这个整体,然后畅想于“洞庭之野”。 这个“洞庭”是不是我们现在所认识的湖南的洞庭湖呢?不是的,这个“洞庭”并不是洞庭,而是洞见黄庭之意。在这篇文章产生的时候肯定还没有《黄庭经》这个存在,因为魏朝以后才有《黄庭经》,庄子肯定在魏以前,魏以前为什么有“庭”呢?这个地方就有点牵强,我们暂且存疑这个东西,但是不要去否定它。

    “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就是说他已经展开了这种乐礼的场面,这个乐礼场面人欣赏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状态呢?为什么产生害怕呢?
    “吾始闻之惧”,“惧”就是害怕的意思。

    “复闻之怠”,“怠”就是一种慢慢地衰竭但是又处在衰竭边缘的状态。比方说汽车有一个怠速,就是经过非常详细地设计或者运行总结出来一个经验性的数据,使汽车既处在停车之前的状态,又处在不能工作的状态,为什么不能工作呢?因为怠速的情况下转速是非常低的,如果让它工作,这个时候它就带不起负载,所以这个状态非常奇怪,要说它死了吧,它没有死,说它活吧,它又不是非常活跃,就处在这种状态里面。了解了这个状态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这些面貌以后,我们就知道原来古人的思想和我们现在的状态是非常贴近的。

    “卒闻之而惑”,听了以后都产生了困惑。“荡荡默默”,就是自己的心态被动摇了。“乃不自得”,不知道,捉摸不定了。

    这就是“惧、怠、惑、不自得”的四种面貌。在后面的文字里面通过黄帝的口把这几种状态(“惧、怠、惑、不自得”)的来历加以了解释,这就是这段文字的特点。黄帝说了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就解释了“惧、怠、惑”的来历,为什么会产生惧、为什么会产生怠、为什么会产生惑,他给你解释了,所以这段文字讲的是如何打开我们的肾气之门与天心相唱和,然后得到一种结果,这个结果就叫天乐(lè),天乐也可以说是天乐(yuè),就是突破我们人对天籁的感知障碍。

    庄子在《齐物论》里说“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天籁到底怎么回事呢?他没说清楚,他没有从正面的角度上去解释,但实际上天籁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在了解这个客观存在的时候,我们首先就要突破自己的感知障碍。这个感知的第一个障碍就是我们的心肾分离了,客观上来说也的确是分离的,一个精华在肾脏里面,一个精华在我们的心脏里面,这两者之间如果不能够统一起来,中间有个横膈膜,然后就造成我们自己本身对天道的理解和能够接受的这种天籁的声音就非常困难,更不要说去理解他了。我们一旦突破了对天籁的感知障碍以后,我们这样的人生才能够称之为有德。


    “帝曰:“汝殆其然哉!”,你的困扰(你的错误或者你的状态)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吾奏之以人”,以人出发。

    “徵之以天”,突然一下从人的角度跨入到天的展示中来。

    “行之以礼义”,好像我们认为这个礼仪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德仁义礼仪”的礼仪,实际上它指的不是这个礼仪,指的是规律性的东西。比如我们说“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是这样呢?就是因为它是规律性的东西,人一开始没有让后天意识成长起来的时候(刚生下来的时候)是有德的,这是老子所说的“其德之厚者,比于赤子”,人刚生下来是有德的,肯定是有一定的规律所依从的。

    “建之以大清”,规律性的大的那一面已经把它布置好了。

    “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一到雷霆的时候,我们就恍然大悟了,原来说的24节气中的惊蛰。其中有一些句子是非常清楚的,比方说“流光其声”指的就是朝阳喷薄而出,万物就开始躁动起来了。大家如果在城市可能到了晚上觉得还是那么的躁动,但是农村情况不同,在农村太阳一落下去之后万物俱寂,寂静了之后,声音就已经降到非常非常低的程度了,人就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平常在白天不可能听到的一些声音,这种声音跟万物在白天所发出来的噪声是不是一样的呢?它的性质是不同的,不同在什么地方?这个东西用语言是很难说清楚的事,希望大家有时间到草庄来以后,在晚上的时候一定要感觉一下。

    “其卒无尾,其始无首”,就是即使这个东西死了,它也没有结尾;即使开始的话,你也看不到它的头,这什么意思呢?就是它首尾相接没有分割,这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说的,它就像一个圆,圆的东西在运动的时候,它所产生的效果是一种正弦曲线,正弦曲线就是有波峰有波谷,但是它们都是圆滑过渡的,非常有规律性。

    “一死一生,一偾一起”,“死”和“生”大家都知道的,“偾”和“起”大家也知道,一个是跌倒了,一个是起来了。

    “所常无穷”,就是说我们现在所谈论的这个事物是没有穷尽的,它不可能停止下来。

    “而一不可待”,就是这个东西你不可能去把它分割开来,然后等待着其中有一个缺口,它没有缺口。

    “汝故惧也”,就是在人的感受里面这些界限往往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在天道的界限里面,它是非常的模糊的,当它不存在,所以你捉摸不定,所以你就感觉到有一种恐惧,你不知道它这种辽阔、宽广以及深邃到底可不可以捉摸,肯定捉摸不了,捉摸不了然后人就害怕了。

    就像我自己本身的感受,我在青少年时期对天文非常感兴趣,那个时代要想研究一下天文是缺乏条件的,既没有相关的书籍,也找不到相关的资料,只是说感兴趣想去思考,每天晚上对着天空瞭望,但是瞭望能够解决问题吗?后来有了一点稍微的物理知识以后就知道,原来天空中的这些星球运行的基本的面貌,不会像古人认为的好像地球就是核心,像我青少年时期就已经知道了,原来这都是属于太阳系,我们地球是行星在围绕着太阳进行旋转的状态,太阳再围绕着银河系在旋转,那么这些过程我们能够想象吗?可以想象,但是你想到后来(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就感觉有点害怕了,因为它没有边界。在我们的习惯里面我们是习惯有边界、有时间的间隔、有事物的节点,但是这一切在自然里面找不到,找不到我们就认为这个事情是可怕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感受,大家的感受是什么样呢?我觉得各有其类,各个人自己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这个地方说“奏之以人,徵之以天”,那么到底是天大还是人大呢?肯定是天大,所以他所说的“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大清”,就是说常人不明至道就能够载道而与道俱,这就是这一段文字的最后的一句话“愚故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这句话的意思要跟前面的意思结合起来讲,就是将人的存在纳入自然的范畴以内就知道“一不可待”,万物为一分割不了,在分割不了的情况下,它无穷然后又是太大了,人就显出渺小来了。这里有一个非常直接的感性的例子,曾经有一个电影,是美国人在非洲拍的一个电影,还是黑白的,一个六七岁的小孩碰到了一群狼,五六岁的小孩他有什么能耐去跟狼进行对抗呢?肯定是对抗不了,那狼就非要吃这个小孩,但是在电影里面是真实的一群狼面对这个小孩,这小孩一看情况不对,就在地上捡起了一些木头,这个木头的长度差不多有小孩的一半,小孩就把木头举得高高的,举得高高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他的个子变高了。那个狼很奇怪,一看他把木头举起来,就离他远远的。就像我们在农村有时候碰到一条狗,它对你狂吠不止,这个时候你只要蹲下来它就更加暴躁,但如果你手里拿着一个棍子的话,这个时候它就会对你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呢?观察你会不会打它,你的棍子会不会伤害到它。所以在这个前提之下,人像万物一样有大小之分,人一旦面对大的东西的时候肯定是有他的恐惧的,这个恐惧是莫名的就在那个地方存在了,所以我们要习惯于这样去看自然的一些现象。


    所以“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变化齐一,不主故常”,无论前面的所说的日月之明也好、声音的长短也好、柔刚也好,它变化都是围绕着这个“一”在运动的。就像我们看五线谱一样,那么多的线,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界限的话,那么上面的“豆芽”时而在高处、时而在低处在线间跳动,实际上它围绕着一个东西在呈现,不是别的东西就是声音的高低的变化,于是它就形成了音乐的丰富多彩。实际上就是一个事情,就是一条线,然后一个“豆芽”,那一条线我们可以看成是可有可无,但是这个“豆芽”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如果再客观地说一点,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零”和“一”摆在什么地方的问题,有多少个“零”和“一”聚集在一块的问题,一首音乐实际上也是这样的,把这些很简单的东西聚合成了一块以后就成了一个变化非常复杂、非常庞大的一种存在。所以说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就看到了复杂的背后实际上是简单整齐划一的背景。在这种背景之下,“不主故常”,没有人去主宰它,这就是我们科学所得出来的结论,就是这个世界有没有人主宰呢?它没有人主宰,但是它为什么会成为一种常态、非常有规律的东西在什么运行呢?就是因为它背后有一种力量,这个力量在这个地方就化解成为黄帝的咸池之乐的力量。

    “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涂却守神,以物为量”,“涂却守神”在这个地方不是说要人去相信鬼神,而是说这个空隙会被这些存在所填满,物质也是这样,只要长时间不去动它的时候,那么这个东西、这个地方已经变化了,它怎么样变化呢?就是空隙会慢慢地填满,这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它填满的呢?这就需要人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观察它。

    “以物为量”,就是你要以物质的性质去判断它。

    “其声挥绰”,它非常宽广,非常豪放。

    “其名高明”,如果还是命名的话,它肯定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一种存在。

    “是故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纪”,鬼神都要在它背后在支撑它,日月星辰都会按这个规律去办。

    “吾止之于有穷”,我到底住在什么地方呢?就住在极点之处。

    “流之于无止”,这句话大家可不要轻视它,“止之于有穷”我们可以理解为神仙住在最高远最极端的地方,那么“流之于无止”是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金刚经》里面那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在这个地方所说的“流”比“应无所住”的“应”更加有那么一点点那个意思。为什么说“流”比“应”有意思呢?“应”肯定是被动的,“流”就是主动的,所以这个地方庄子描述黄帝的那种天乐的意境是属于流动的,属于主动的流淌出来的一种天道的意志,他(描述的)是这样的。

    其结果就是这样,“子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人虑之不知,望之不见,逐之不及,然后四处就不着边际。在这种情况下人就处在被动委蛇的状态,没有着落,所以这个时候就不敢越雷池半步,为什么呢?因为他没办法,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着,追也追不上去,那怎么办呢?只有小心谨慎的被动的委蛇。如果谈到委蛇,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再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应帝王》原文第三节列子请季咸给壶子相面,结果相到第四次的时候,“立未定,(季咸)自失而走。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也。’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表面上这个好像有点委蛇的那种状态,非常颓废、非常糟糕的这个状态,但是就是因为这个状态,所以让他(季咸)看不清楚我到底是怎么样一个真面貌,所以把他就给吓跑了。  “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面对这个移动的状态,如果我们把壶子假设看成是一个神仙的话,那么他的变化就相当于神仙的这种变化,在这个变化的面前季咸这种有神通的人物给吓跑了,为什么吓跑了?就是因为他实在是看不懂这个人为什么在自己的习惯里面完全反常,说平常人一说一个准,说他什么时候死,他绝对不会超过第三天,为什么这个人不但是他没死,相反他的变化无穷呢?

    所以这就是我们所需要面对的一个词汇,“形充空虚”,塞满自己不理解的东西。“乃至委蛇。汝委蛇,故怠”,过去有个词 “虚与委蛇”实际上说的是主动的状态,这个地方的“委蛇”实际是一种被动的状态,就是说你被你自己不了解东西充满了,你就没办法再往前走,没办法再举步。

    你已经在这个“怠”状态里面去了,你已经很难再往前走了,这个时候我怎么办呢?作为黄帝来说,他就“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丛生,林乐而无形”,这个地方的“林”是什么意思呢?“林”就是林林总总的林。“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响应娱乐,就是万事万物都活在自己的形态里面。林林总总的万物,它们都活在自己的形态里面,这个形态里面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该生的生,该死的死,该乐的时候乐了,该悲的时候一定会悲,所以这种情况之下把这个东西写到咸池的乐章里面去,实际上就是一种无形的面貌,它在变的时候,你听的话,听出来的可能是万事万物的这种更替波动。

    “布挥而不曳”,没有人去拽它,没有人去扯它,没有人去推它,但是它却挥洒自如。

    “幽昏而无声”,所以你听不到它,但是它又客观的在影响着自己。

    “动于无方,居于窈冥,或谓之死,或谓之生;或谓之实,或谓之荣。行流散徙,不主常声”,“行流散徙”就是流动起来,然后迁徙过去,人都没办法。就像我们沧海桑田一样,说起来好像觉得轻松的一句话,但实际上如果真正见到沧海桑田的话,我们会吓坏的,那不是像我们想的只是一座房子倒了或者只是一条河干涸了,不是那么简单,而是要摧枯拉朽,天翻地覆,移星易宿,把所有的存在都给移动了,人在这种状态里面能适应吗?肯定适应不了。所以在这个情况之下,它“不主常声”,让这一切没有人去操控它,但是却从天乐的乐章里面能够反应出来。不去发出那种改天换地的声音,而是发出一种我们人还感觉不到的状态。我们人类实际上在自己的相对安定的文化里面的确是感受不到这一切的,如果发生了人类近乎灭绝的这种自然灾害的时候,人类会怎么样呢?也没怎么样,说灭就灭了,是没有任何的犹豫的可能性的。

    就像2008年四川的汶川地震那时候一样,我们也看了各种各样的视频,其中有个视频就是汶川映秀的地震,当地震一开始,大群的人飞奔而出,从自己的屋里面跑出来,跑上了山岗,一个个都还拿着自己的手机尽量地找信号,要给自己亲人发一个报平安的信息,但实然发不出去,都站在那个地方茫然无措的拿着手机,那个表情我们大家可能都看到过了,那就是人在特殊的状态里面所表现出来一种无奈。而在这个之前或者在这个之中我们是不是要对这种“常声”的状态有所了解呢?肯定要有所了解的,说简单点就是居安思危,要知道人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才是真正的安全。有人说一定找一个安全地方躲起来,你说你躲在地洞里面,它把地洞给你震垮了;你说你躲在山上面,然后它把山给你夷平了,那你怎么办呢?所以这看来都不是出路。

    所以“世疑之”,世界所有人都会提出这样的一个疑问----怎么办呢?

    “稽于圣人”,我们去找圣人问一问,看他是怎么样一种态度吧。什么是圣人呢?“圣也者,达于情而遂于命也”,就是他知道这个道情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遂于命”就是安时而处顺的意思,这个安时而处顺并不是说我就等死了,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他了解了这个规律以后,他会往规律的方向去努力,就像我们修炼一样,我们修炼也是为了寻找这个规律而去实践,大家说是不是这样?我觉得是这样的。

    “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天道不把自己本质的一面展现出来,但是我们人身上却充满着五行的运行规律,过去我们中国人把五脏(五脏六腑的脏)称之为“五官”。

    “此之谓天乐”,天乐是什么意思呢?天乐,天道的华章就在人的身上去展现,这就是《阴符经》里面所说的“天性人也,人心机也”,那就看我们怎样去理解这件事然后去实践这个道理了。

    “无言而心说”,就是它没有语言表达出来,完全靠心灵去感应的,这个“心说”是说心灵的感应。

    “故有焱氏为之颂曰:‘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听之而无接”,就是你没办法去接受它,因为你没东西去接受它。这个地方为什么说没有东西去接受它呢?你没有接受它,你拿什么东西去接受它呢?就是上面分析的因为我们人“肾开窍于耳”,我们的心肾运动的合则利天下,为什么利天下呢?就是它们一旦合起来以后这个东西就产生了,就是我们所说的,我们中国古人在这个问题上(对生命的分析上)就知道人是有灵性的,心肾一合,这个灵性就展现出来了,灵性就是接受天乐的有效设备。

    “汝欲听之而无接焉,而故惑也”,你没有这个东西,你肯定困惑的。

    “ 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这个东西太大了,所以你最开始的时候是恐惧的,恐惧的时候就必然会产生对鬼神的一种迷信,所以修炼是出路。

    “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接下来就以“怠”这个状态来引导你,你进入“怠”的状态它就潜在的移动了,移动到那什么地方去呢?

    “卒之于惑,惑故愚”,卒就是死,“死之于惑”。惑是什么呢?“惑故愚”,人有困惑了以后,不去往前面去,不去探索、不去研究、不去体悟、不去参透的话,那么最后“愚故道”,大量的人,我们人类,人类社会整个的状态就处在不知“道”的这个状态里面,不知“道”所以他有困惑,困惑就是在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的状态中,这个“愚”就成了一种道的基础。

    为什么说是“道”的基础呢?因为他后面这句话就说了这个意思,“道可载而与之俱也”,“道可载”靠什么东西载呢?靠“愚”去载,而不是靠“智”去载。“智”通“知”,就是你知道这个原理以后你肯定不会“愚”,你肯定会终身把自己最大的精力都放在这个努力上面,然后去超越你自己本身受受到的限制,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突破对天籁的感知障碍的时候,你就可以听到天地的真实的声音。作为《齐物论》里面所说的“地籁则众窍是已”说的是什么呢?他(庄子)就跟你分析了一个基本的状状态,“地籁则众窍是已”,就是地面上的所有的存在,它们的形状不同,然后这个天只要有风在移动的时候。这个风代表什么意思呢?这个风我们也解释过很多次,我们暂且不去点破它,我就是说这个风一起然后“众窍”就开始呼应了,呼应了就发出各自自己的声音来,那么天籁如果在运动的话,它会以什么样的状态么去造成众人的众物的响应呢?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然后再去考虑今天的原文。

    “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原文最终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可“与之俱”,就是这两者之间,无论是你“愚”也好“智”也好,或者你死也好生也好,你“卒”也好“起”(重起)也好,你都在与道所俱,你都在完成载道的这一种任务。这是他最精彩的地方,他已经点题了,他把这一节文字的内容基本上就点题了。

    “无怠之声”,“动于无方,居于窈冥”,“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此之谓天乐,无言而心说”,人不知道用什么去接受这种天乐的话,这就是人困惑的根源,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修炼呢?修炼就是让自己的心神能够跟自己肾脏里面的元精相互之间互动,一旦互动以后,人的灵性就产生了。我们所说的这个灵性实际上是指的人的神的那某一部分,为什么只是说它是某一部分呢?因为它的全部是一个系统结构,这个系统结构一旦成立以后,那么人的生命就成了立体的,它不是片面的不是一个点了,它是立体的一个架构,这个架构的状态就像我们的形体一样,就像我们这个小宇宙一样,我们这个小宇宙跟大宇宙之间是有处处相应之处的,既然是相应之处,那说明整个世界是可以被人所感知得到的。

    所以在这个问题面前,在我们的生活的面前,我们不能懈怠,我们不能“怠”,不能“怠”就是你不能停下来,你不能松懈,你一松懈了之后,你到底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就说不清楚了。 我们很多人就以为自己为什么而活着是自己非常清楚的一件事,实际上这件事是最难说清楚的一件事,希望大家能够从今天开始起仔细地去思考一下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释在后面道友们的问题里面比比皆是,为什么比比皆是呢?就是几乎每一个问题里面都包含有这个问题的现状和答案,希望大家能够接受这种不言之教。

    所以我们刚才所说的结论就是普通人就是载道的一种基础,“有明则有仙矣”,极少数的人才能够超越了这一切,超越了民的“惑”,超越了老百姓所具有的困惑以后,他就能够跨入到一种新的生命旅程中去了。这个“惑”是不是可以解开来呢?那是一定可以解开来的,这就称之为实修的仙,仙实际上就是一种人,他在实修实证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与天地同在的一种感受。我们在刚才解释这些问题的时候说到《齐物论》里面的一种说法,“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这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他们自己本身的形态所决定的,没有人去主宰他们,没有人去主宰他们然后他们各自发出来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得出一种结论来,天籁就是天道为众生所载而唱和出来的一种自然万象和人生的百态,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个自然的结论。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3-2-5 19: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3-2-5 21:21 编辑

一、主动去寻求人生命的真谛可以谓之真修 --- 白路的问题:

    梦见二舅

    晚上梦见和二舅一起吃饭,其他的记不清了,白天醒过来想,为什么会碰到他?平时跟二舅也不怎么联系,梦到他是什么意思?要不给二舅烧点东西?也不对,他还活着呢。难道是说他要走了?我要不要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语聊]

    “和二舅一起吃饭”: “舅”,母系遗传中的男性,文化传统里面称之为阴中之阳,母系肯定是阴,舅舅就是阴中之阳,就是母系遗传中的阳性(他是男性)。

    “二舅”,次第为二,他不是大是二,为什么是二呢?因为我们可以把“舅”认为是“旧”,过去有一个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这个“照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依照原来的说法或者规律去办。大舅、二舅显然能够代表人的趋势,因为人的这个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是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的进化才达到我们今天这个状态。(人的)这个状态到底是不是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去理解呢?(肯定可以),所以这个地方就没有把大舅提出来只提到二舅,大舅代表人生趋势的客观性,二舅就代表着主观上需要对生命的一种领悟。

    他(白路道友)跟他二舅之间的关系不大好,“平时跟二舅也不怎么联系”,看来这个领悟是很有必要的。《庄子·外篇·天运》里说“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这“阴阳之和”就是说,母系是阴的,舅舅是阳性的,客观是大舅,二舅是主观所需要的领悟,这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主动去寻求人生命的真谛可以谓之真修,阴中之阳是一种引导所以弥足珍贵。

    “吃饭”当然是指人能走向自己的反面,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就知道他(白路道友)上面所说的一些东西是没有真性情的。一般外甥跟自己的舅舅是很容易走得很近的,但是他说没有什么联系,甚至他还说“要不给二舅烧点东西?也不对,他还活着呢。难道是说他要走了?我要不要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他平常为什么不问候呢?非要到做梦了以后再去问候呢?实际上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是我们对生命的尊重里面的基本的一面,这基本的层面就包含一个“孝”,这个“孝”实际上就是对长辈的一种尊重,就是你要客观的去承载他对你的作用性。为什么平常和二舅没有联系?肯定有一些情绪、有一些意见根本没办法宣泄,但是为什么晚上吃饭要吃到一块儿去了呢?说明自己的潜意识肯定跟自己的主观上这一切的状态是不能同步的,就是不是一回事,也就是我们主观上的理解和客观上的希望不是一回事,这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北门成”。

    “北门成”就是这个“门”你已经把它关起来了,你认为你自己这个“门”可以把它关起来,关起来就相当于你关闭了这个孝道,关闭了孝道以后你就关闭了人道,人道关闭了就相当于你关闭了天道,所以你把它关闭了以后,你再想去寻找你人生的一些困惑(困惑就是你做个梦,你理解不了),这样的困惑有多少呢?可以这样说数之不尽,如果要是这样再下去的话,人到年老的时候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自己这所有的困惑就形成一个泥潭,就像走进了沼泽地一样,你要想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你是走不出来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沼泽就是你自己的创造,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在这之前,在自己形成自己沼泽地的物质基础之前,就全部都能够领悟了,领悟好了以后它就消失了就去掉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做这方面的努力。


二、人非常遗憾的一件事就是有为 --- 璀璨星空的问题:

    火车很矮

    梦中开来一列火车,火车很矮,这很异常,所以觉得是自己在做梦。但没有去控梦,又随波逐流了,又迷失在梦中了。迷失在梦中,这样的情况叫昏沉吗?烦请老师指点。

[语聊]

    “又随波逐流了”,随波逐流,你不随波逐流怎么办呢?你在梦里面能够把这个火车看成比自己还大吗?它大不了,为什么?因为它就在这样用这种方式来点化。

   “迷失在梦中,这样的情况叫昏沉吗?”,看来第一问和第二问,尽管它们很简单,但是这两位道友他们所展示出来的问题,都说明他们曾经接受过其他一些宗教的修炼的法门的影响,然后产生了一些困惑,这些困惑摆在道家的思想里面到底应该怎么去看呢?我们人睡着了,迷失在梦中的情况叫昏沉吗?当然不是昏沉,为什么不是昏沉呢?因为昏沉是指人主观正常下的非正常状态,就是(如果)你人还醒着,那可以说是你昏沉了,你突然一下丧失了某些主观上的东西。在梦中整个的状态就不是你的躁动,也不是你的所谓的清醒能够辨别的,你即使辨别就像其他的梦境里面所体现出来的逻辑性一样,明明从左边走过去,但是在梦里面体现出是从右边走过来,那你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你就理解不了了,下面一个梦境里面就有这样的一些客观,我们待会儿会涉及到。

    而梦是人主观意识处于抑制状态下所产生的系统活动,简单说梦是主观意识没有参与的,只是主观意识在白天接受了一些信号,或者从自己身体内部某些器官里面(某些官里面)。刚才(原文里)说到“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我们人的天机没有什么伸展开来的机会,但是我们自己本身五官又非常齐备,齐备就是说五行是圆满的,在圆满的情况之下,人又不努力地去跟天机互动,这个互动就是我们所说的你首先要听得懂天籁之声,天籁之声就是我们所说的天乐。天乐是什么样子呢?“此之谓天乐,无言而心说”,它不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而是用心来感应的,这一点我们做到没有呢?没有做到,那我们就一定要去努力。

    人的主观属于抑制的状态,然后我们又产生了所谓的梦境的这个系统活动,尽管昏沉和梦境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梦的意义明显的处于在客观活跃的状态里面。如果说你白天走得好好的突然一下感觉到很昏沉或者吃了一点什么药,让你看不见了摸不着了,一脚高一脚低或是跌倒在地了,那个状态肯定也叫昏沉,但那个状态要么属于病态、要么就是中毒、要么就是自己不舒服,但是主观是能够感知得到的,或在这之前能够接触到相关的一些状态。比如人在昏沉之前或者在休克之前(用医学的说法叫休克),他是能够有感受的,可能某一个器官非常的难受不舒服导致意识丧失了、昏沉了,最后产生了病态的严重体现。尽管说梦境昏沉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是梦的意义明显的处于在客观活跃的状态里面,而昏沉不是这样,它处在主观先导的状态,主观实际上是引导我们自己的身体走向不平衡的一个基本因素。我们平常也一直都是这样翻译的。

    梦中“火车很矮”,这是潜意识在告诉自己客观的能动性远远的小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为现实中火车是载人的,它应该比人要大得多,在梦中它却变矮了,这就是主观变得高大了,这是不符合修行要求的。在这个前提之下这实际上就是在暗示我们的主观过于强大了。

    “没有去控梦”,他(璀璨星空道友)后面用了一个词我没有去“控梦”(梦这个东西他没有去控制),人到了连自己的梦都想控制的时候,那么人的生命就会活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更不要说修真。当然这是一句结论性的话,他没有说自己去控梦,但是他曾经接受到这些控制自己梦境的这些说法,所以只有一种结论,人到了连自己的梦都想控制的时候,那么人的生命就会活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更不要说修真。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你一旦把主观意识带到自己的梦中去以后,你客观性的一面就已经被主观所干扰了,就一塌糊涂了,先天没有办法再翻身了。在这种情况下,人能够从自我的沼泽中走出来吗?肯定是走不出来的。

     大家有时候看一看一些科幻片,实际上就应该反思一下,就像我们看了电影《超体》以后,我们就不要以自以为我们看懂了这部电影,我们不能说看懂了,我们也不能说这个电影原著的作者就把人生搞懂了,他肯定也不懂,他要是懂的话就不会写这个作品,既然他写了,说明他不懂,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懂人的生命的本质。他可以这样说---这个生命的本质不就是人类在慢慢的研究吗?慢慢的在认识吗?但实际上如果认识方向错了的话,那么人这种认识会越走越偏,大家说是不是这样?我觉得是这样。

    为什么说新的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个机遇呢?就是因为在这个机遇的前提之下,东西方的文明都会展现自己的绚烂多彩的一面,到底是谁能够引导谁?这是辩证的。这个辩证的过程就像爱因斯坦说的“科学没有宗教就象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象瞎子”意思一样,他(爱因斯坦)生动的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讲清楚了,就是科学与宗教之间有这种“瞎子和跛子”之间的这种制约,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来说有没有这样的类似的制约和本质的差别在里面呢?那肯定是有的,希望大家在这个方面花点小小的精力去体悟一下。


    “迷失在梦中”。庄子的《天运》中说到北门成听了黄帝的咸池之乐后产生了惧、怠、惑、不自得的感觉,北门成他迷失了,他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感觉。 “迷失在梦中”,那是提醒,在现实中还有转环的余地。如果在现实中迷失了,却还认为自己的科学素养丰富和文化积淀厚实,这就是“愚故道,道可载而可与之俱也”的意思。

    “迷失在梦中”,实际上我觉得他这个话的确说的非常勉强,因为一个人做梦就是一种自己内在信息和自己心神的一种交叉的运动,这个交叉的运动谈不上迷失,它就是客观在提醒你的主观,仅此而已。庄子的《天运》中说到北门成听了黄帝的咸池之乐后产生了惧、怠、惑、不自得的感觉,北门成迷失了,他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感觉。“迷失在梦中”,那是提醒,在现实中还有转环的余地,就是我们如果在梦中迷失的话那是一种提醒,在现实中醒来以后,我们想想认识一下自己,说不定把自己的本质加以东西方的比较,我们就知道自己欠缺在什么地方,是不是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思考到。

    如果在现实中迷失了,却还认为自己的科学素养丰富和文化积淀厚实,这就是“愚故道,道可载而可与之俱也”的意思。我们现代人不要以为自己的科学素养很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很厚实、我们啥都懂了,我们对人生是不是很懂呢?我们对天籁是不是能够接受得到呢?接受不到,你说你只能够收到天体上传送过来一些微波或者其他的一些什么无线电波,你分析来分析去以为外星人他可能会侵占地球,就像史蒂芬·霍金的这种担心一样,这担心是什么?担心就是“惧”害怕,他害怕外星人到地球上来把地球上的人的地位给剥夺,这种担心有没有道理呢?我觉得他不懂,他是科学的泰斗,他居然连这个问题都不懂都犯了一样的错误,他产生了害怕,为什么产生害怕?就是因为那个东西太大了,太不可知了,太神秘了。

    太神秘了什么意思呢?就是比方我们接受的一个若干光年以外的信号,然后我们就认为它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会要我们的命,把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这种主宰地位给完全的剥夺掉,只有西方人那种文化思维才会产生这样的恐惧。而我们东方人一向都是很坦然,因为东方人一向都认为天人一体、万物一体,所有的存在(无论有多远或者有多近,无论有多大或者有多小)都是一个整体在运动,这是中国人的文化素养,这是中国人最宝贵的财富。西方人没有,所以他会恐惧,他会恐惧同样就像北门成听了黄帝的“咸池之乐”以后,产生了惧、怠、惑、不自得的这个感觉,你说他不自得吧,他那么大的科学家,他啥都懂啥都会计算出来,然后他居然会产生害怕,为什么产生害怕呢?就是他认识问题的方向错了。错在什么地方呢?错在他不知道人的这个小生命与天地这个大生命、宇宙这个大生命是一个整体,他是可以感应到这个大的存在的内容的,如果他能够接受的这个内容,他还会产生害怕吗?他肯定不会的。所以说我们只有一个结论,就是即使史蒂芬霍金像这样的科学素养达到极点的人,他也尚且还要害怕于外星人对地球人的侵略,说明他对事物的认识非常偏执,他们的文化非常有限,他们的认识非常肤浅。


    至于说其他的方面,我们就沿着我们自己本身从内感应到外的这个途径,内感应到外就是我们刚才学原文的时候得出了一种结论,“北门成”,北边这个肾水之门,你不要把它关闭了,你要胸怀天下。说起来是胸怀天下,实际上是我们的志向要能够承载地住这个天下。志向要承载地住是这个天下,就是心肾的运动要完整的吻合成一块,对天籁对天乐有所感应,不会有任何的障碍了,然后能够能够感应到天地的信息的运动状态,我们自己本身就能够从自己身体内部找到开发的途径。

    我们说开发是什么呢?西方人是绝对不相信你对生命的这个所谓的有开发或者有进化的这个说法的,他就认为人类不可能再进化了,人类只可能发展自己的智力,就是发展自己的所谓的科学的认识,发展以后利用客观这一切去驾驭自然,他从来没有说人的生命在进化的时候本身就在与自然互动,到底是互动好还是去驾驭好呢?驾驭看来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人类要想脱离地球的引力都非常困难,就是美国旅行者一号、二号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连太阳系尚且都没有飞出去,尽管上面带着一个铜做的类似于光盘的东西上面记载的很多关于地球上人类文化的一些信息和科学的一些符号,(旅行者一号、二号)能不能代表人类的正确的方向呢?不能。因为经过科学家仔细地演算,观察以后再进行演算就发现2万年以后旅行者一号和二号才能够飞出真正的太阳系,才能够真正的脱离太阳系的真正的制约。2万年是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人类的文化总共才有几千年(我们中国人知道自己的文化有5000年),相对于2万年来说就是人类的文化的好几倍,也就是说在几千年、上万年的进化里面,我们人还是原来面貌吗?我们人类真的还是抱着现在这个思想,还在进行你争我斗吗?肯定不是这样的。

    但有很多科学家也好,政治家也好,社会学家也好,他们都非常悲观,因为很多人都翻了那个所谓的一些大的预言家们的预言,总认为这个世界在未来的几十年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灾难或发生什么样的人为的灾害,至于这些东西,我们可以去看看,但是我们不执着于它,我们把自己的信念还放在相信自己的努力上,自己的努力要改变这个世界,是改变这个世界,而不是说让这个世界在自己的知见中迷失,是说让这个世界在自己的性命中间得到呼应,呼应就是知道天道的意思了,然后就知道有些事可以发生,有些事是人的自作多情。所以人非常遗憾的一件事就是有为。


三、人对道理的体悟要回归于自然 --- 李门的问题:

    坐井观天不得真意

    我近期练气上火耗精神,看到悟真篇中歌曰:“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草木金银皆滓质,云霞日月属朦胧。更饶吐纳并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所以就停了人为的练气,但又不清楚怎么才是退主为宾?而且会经常一念不觉又把意念集中腹部过去了。对于这个意念,我有一次梦见同学不穿衣服去教室,然后我还把自己的衣服给他,然后自己身上又出现了一身衣服,早上回想起,歌曰:脱去衣服见天真。是不是自己的阳性的意识太重了?

[语聊]

   “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草木金银皆滓质,云霞日月属朦胧。更饶吐纳并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这首诗里面实际上没有说金丹到底怎么回事,只是说所有的“真铅正祖宗”和“休妻”这种方法使阴阳相隔了,去辟谷让肠胃掏空了,又去草木里面金银里面去寻找所谓的炼丹的药,这里“参云霞服日月”好像就是一种练功,(还有)吐纳存想与金丹这个事到底是不是一回事?都不是一回事,所以(《悟真篇》里的这段话)把人们修炼行为里面的很多东西都否定了。

   “所以就停了人为的练气,但又不清楚怎么才是退主为宾”,他提出这一点来,(说明他)知道自己是主观站到“主”的位置上去了。“而且会经常一念不觉又把意念集中腹部过去了”,他停止了练功,但是意念已经养成习惯了,动不动就回到腹部那个地方去了。

    “对于这个意念,我有一次梦见同学不穿衣服去教室,然后我还把自己的衣服给他,然后自己身上又出现了一身衣服,早上回想起,歌曰:脱去衣服见天真。是不是自己的阳性的意识太重了?”:   在观念的支持下人的主观意识是存在惯性的,观念不改这种惯性的会影响到人的变通和灵性的发展。我们经常提“修心修德”为的是突破对天籁的一种感知障碍,我们主观站在前面的时候怎么能够感受到天籁呢?所以退主为宾是人德性的表现,德丰沛了,退与进就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观念没有解决好,德性就没办法立足,又怎么能够去推进性命的改变呢?人在无意识状态下将意念集中在腹部的行为是不会上火耗精神的(说的是在无意识状态下集中到那个地方),而且可以辅助身体的健康,因为无意识状态是人有德的表现,人靠后天意识想达到的目的都会落空,而且会造成人生不易排除的麻烦。

    观念是有惯性的,穿衣服就是属于这样一个惯性,就是一个人行为的观念的依赖问题。因为依赖惯了,所以很多人不穿衣服肯定不习惯。可以这样说天热的时候,小孩(特别是精力旺盛的3-5岁的小孩)可能不穿衣服很自然的在街上跑去跑来,大人也不会说什么,所有人看到以后可能都觉得这是非常可爱的一种童真的表现,都可以接受他、承认他的可爱性。因为小孩的观念中没有不穿衣服很丑的这个观念,大人和环境不停地给他灌输丑的观念,终于穿上衣服就脱不下来了,这就是人的意识慢慢产生的这样一个结果。


    我们再说另外一个话题,在西方很多地方有一些“西方”的海滩,那里一旦进去以后是不允许穿衣服的,就是有个规定,要想穿着衣服你就别进去,你要进去就别穿衣服,所以在那个地方的海边度假的人都是不穿衣服的。不穿衣服的人聚集了一块以后觉得都很正常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大人(成年人)一旦进入到这个环境去以后会产生同步的效应,就是这本身是一种天真的表现。如果穿着衣服的人看着不穿衣服的人,就感觉到一定要用那个丑去衡量他,这也是人自己本身的一种心态,而不是说他真的很丑或者真的见不得人(他不是这样一种状态),但是社会一定是有公序良俗的(良性的一种习惯),你一定要尊重它。

    就像前天在上海的地铁上有四个男女(三个女的一个男的),男的是一个摄影师,女的是model(模特),他们为了拍摄所谓的内衣的广告非要跑到地铁上去拍,到别的没人的地方你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你跑到地铁那么熙熙攘攘的地方拍内衣广告,你到底抱着什么样的想法呢?你把公序良俗又摆在什么地方去呢?(这)又是有人接受得了有人接受不了(的事),而你非要去这样做,这样你这不是触犯了公序良俗吗?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知道原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观念性问题,观念性问题放在我们自己本身的思想里面我们就知道,在修炼的前提之下对很多问题的理解一定要转圜,转圜就是要学会圆融的去想,而不是对抗的去想,你拿一种标准去衡量世界上的存在的时候你就知道,原来你总可以找到人家的问题,那么人家找你的问题是不是也很容易找到?是很容易找到的,所以不要做那些徒劳的对抗,没有对抗的人生是你在身体内部寻找到了自己的圆融,这才是没有对抗的人生。

    学习了有关“天乐”这一篇文字以后,我们最起码知道原来我们定的标准不同,我们不是寻找“人籁则比竹是已”这种乐器的声音,也不是去寻找那些“地籁则众窍是已”的复杂,我们还是要寻找天籁。天籁就是看不见的一面,就像我平常讲的一个问题,春天到了,万物都开始繁荣起来了,为什么?因为它们要生长要伸展出来,这时候暗示着这个世界可以给我们带来一种兴旺的感受,这种感受有时候不可名状,这个东西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呢?风吹万不同,是不是春风拂煦所带来的生机呢?也可以这样说。那春风是不是就是天籁呢?肯定不是天籁的本源,到底是什么才是天籁的本源?这个就需要我们自己本身花一点小小的精力,就是一次不要花的时间太多,不要一次地钻进去了以后自己出不来。

    人对道理的体悟要回归于自然,在自然中间去寻找道理,在自然中间又去检验这个道理,检验这个道理以后,然后再去用这个道理指导自己对自然的新的认识。这个认识就像我们刚才说我们有中国自己的文化去判断史蒂芬·霍金这种科技界的大咖一样,一分析、一判断,我们就知道原来他不懂天籁、他也不懂天乐,所以他有恐惧,所以他会担心外星人,他根本不知道外星人已经在我们的身边,为什么?因为他没有那种体验,他不可能在自己实践中去接触到外星人。外星人肯定就像大学的教授说我们这些小学生一样,说我们学习的微积分是属于小小数学,外星人看我们现在的大科学家所研究的问题就是小小物理,因为层次不一样的。人类现在所处的这种物理的认识层次还处在一种非常低微的基础里面,还不足以去指导人类是去超越自身的限制,就像超越地球重力的限制、超越太阳系重力的限制或者超越银河系的限制,超得了吗?超越不了,那说明这只是小小的科学,我们要相信这一点。

    科学肯定是没有止境的,未来的科学到底什么样的?是不是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合于自然的认识呢?这是一定的,所以要想建立这样一个认识,一定会有新的哲学体系去支撑它,而要想得到这个新的哲学体系的基本架构,除了从中国文化中去寻找本源、寻找这些要素以外,从人类其他的文化体系中是不可能找到这个东西的。我们可以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键的时间段里面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到底是怎么样造成的呢?这个结论实际上是由公知们告诉我们的,所谓的公知们极力去追捧西方的所谓的科学和文明,但实际上在他的吹捧后面吹破了的一些泡泡落到了我们的脸上,使我们的惊醒了,为什么呢?因为它已经破了,这个破灭的泡泡就是西方的美、合理、科学的进步等等,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的泡泡而已,不是终极的真理。它不是终极的真理,我们需要寻找终极的真理,这个终极的真理在什么地方呢?希望大家把精力花在这个问题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3-2-8 08: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3-2-8 09:42 编辑

四、符合于自然规律才称之为长久性的合理 --- 天籁之音的问题:

    巨蟒

    8月9日清晨梦:家中发现大蟒蛇,从开着的门口溜走了(发现情节被后面挤忘了),住在高层,从楼梯口望下去,一圈圈的深不见底(已有两三次与梦中看深洞相似的梦,何意?)。我追下去,在大街上,看见一条被切断后断面排在一起的巨蟒,断面大如联合收割机的大车轮,表层是一圈如轴承钢珠一样的大珠子,还在伸缩蠕动。又看到前面大蛇已溜到水南桥的桥头,从桥左角溜到河道里去了,我跑到桥上,清楚地看到一条巨蟒在清澈的河水中从上游向桥游来,巨蟒的花纹很显眼,我想捡个石子去扔它(求关注?)但没找到(心中那种忐忑担心害怕又想找刺激的冲动,有如少时与蛇的互动)。蛇已游进桥洞。有人在对面出口处观看。
    醒后回想,有两个穿帮情节:一是蛇在桥左溜入河道在下游,我在桥右面又看到它从上游游来。二是我从街上跑向桥头,却是从桥对面走到桥上,从左手边的上游看到蛇游下来。看来梦是只讲情节元素的拼凑不讲逻辑的。随后两天看到越南蟒蛇伤人和美国佛州杀蟒比赛的报道。(蟒蛇在人统治的地球上,处境还是蛮尴尬的。许多物种也如是,小则濒危临灭绝。多则泛滥遭猎杀。本地的萎靡,外来的疯狂)此梦离奇,不知何意,敬请厚音老师解析。

[语聊]

    天籁之音道友的问题跟他的名字有一点契合。我们今天讲的是“天乐”,“天乐”就是天籁,天籁到什么样的形态呢?我们没有说。为什么没有说呢?因为就是希望把这个问题留一半给大家,让大家认识到庄子是怎么说的,大家的梦境里面是怎样在对我们实行不言之教的、怎么样暗示我们的,然后从这个中间再深入进去,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原来我们这个世界(最起码来说在我们这个聊天室里面这样一群人)所受到的启示是一个整体,无形中和庄子上千年以前的这些论点非常契合。

    “天籁之音”这个名字与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关联非常紧密,常人听不到天籁,所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就是一句空话。人听不到天籁的时候,观有什么用呢?你观了,但是你听不到它在说什么,它到底说什么你肯定听不到,你既然听不到,那你怎样去“执天之行”呢?所以你观了以后还要能够听得到它的声音。这个“听到它的声音”,实际上我们现在都是通过圣人的话里面参悟出来一些天籁的意境,因此人要是能够突破对天籁的感知障碍,此生也就必然有德了。人要想突破对天籁的感知障碍,就一定要完成心肾合一这个修炼的初级过程。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的庄子的原文里面就有一个“北门成”,人有命门,这个“北门”实际上就指的是命门,门一旦关上了,肾气的开合就是不再受邀于先天了(就是它不会受先天的调配了),而是听命于后天主观的摆布,为什么呢?因为人有七情六欲,瞎弄一气,把自己的情绪胡乱地施加在人的肉体之上,人肉体承受不了了生出各种各样的病态,这就是矛盾和对抗形成了先天与后天的居家常态。人类的常态是什么?“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就是本来是个整体,没有人去主宰,这就是常态,但是在这种原理的前提之下,“顺天理而成乖张”,相反人没有去理解这个常态,没有人对这个常态的(进行)一种深化的研究和实践,没有去研究这个东西,而研究那些科学的极端的东西,原子弹算不算极端?算极端。大规模的毁灭性的武器算不算极端?肯定也算极端的。为什么不研究人的意识和存在之间的关系呢?为什么不研究一下人的生命科学中人的生命的多种形态的变形状态呢?没有这个研究,研究来研究去,受了西方人的文化社会的影响,(这些研究)最后都终止了,这就是人类的一种遗憾,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被西方文明破灭的一些泡泡,溅到我们的脸上以后让我们惊醒了,惊醒了以后去认识一下,重新的认识一下这其中的合理的一面,看是谁才是合理的长久性的合理。符合于自然规律才称之为长久性的合理。


    “家中发现大蟒蛇,从开着的门口溜走了”:   人能主动地舍弃一些存在而获得另外一些存在,这是在与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法则所进行的深刻互动。即使人舍不得放弃一些存在,客观上与存在的交换也不一定就能避之,所以还是主动地觉而后行地放松放下放弃的好。

    人必然有舍和得的这种互动,这个互动是生动的,如果人是被动的去舍得话,那就没什么意义。就像人生老病死只是被动的,人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会生这个病,生了这个病以后又用什么样的办法能够寻找到新的平衡点。人没有去研究这个问题,只是说去找医生,然后医生就说:根据你的化学检测,你得了什么样的病,然后给你开什么样的药,看起来好像很科学,但实际上根本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呢?没有。既然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所以人的病由大病化成了小病,由急性病化成了慢性病,然后人的一辈子就不停地跟医生互动、跟药互动,不停地上医院,所以医院里面总是人满为患。

    我们现在提倡的问题就是人能够主动的舍弃一些存在,而获得另外一些存在。这是什么意思呢?舍弃一些存在而获得另外一些存在,当然这只是抽象的一种比喻,说的就是人在与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这个法则面前要进行互动,互动了以后就获得这个天道(或者天运也好,或者天籁也好)所释放出来的同一性的“变化齐一”的一种存在,你能够随时都获得它,为什么呢?因为万物获得了以后都得以生发,更何况人呢?人获得以后难道不生发吗?肯定会生发的,到底往什么地方生发?又怎么生发?人只要没有主观意识,难道还要担心不会去接受这个存在使自己生发?这就是后面那句话所说的“汝欲听之而无接焉”,你即使听到了,你也没有自己的内容、没有自己的体系、没有自己的系统能够接受这个状态,那就不能怪它不存在,它存在同时你偶然的也听到了,比方说你听到圣人一句话,觉得圣人这句话太好了,讲的太对了,那说明你已经听到了天籁之音。只是天籁之音可能是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的(是用语言的方式表达的)。古人说天乐是没有表达的,是“无言而心说”,它是用心来感应的,圣人之所以能够把天籁之音(天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因为圣人有智慧,智慧不是智力,他是一种智慧,所以他表现出来的东西需要你转个弯,然后你才能够接受到这个事情的本质。

    我们人面对这个大蛇(大舍)的时候,(其实)大舍还谈不上,但是我们人不愿意放弃一些存在,即使人舍不得放弃一些存在,客观上与存在的交换也不一定就能避之。为什么呢?因为人只要活着就要跟万事万物进行交换,“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也”,这是没办法的事,“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这三者之间的相互的窃取是一种规律,你不可逃避的。你为什么要逃避呢?你为什么不在这种客观的盗取中间去获得主动性呢?而这个主动性,老子已经告诉你了,“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你主动舍弃一些存在而获得另外一些存在,这就是你在跟“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个法则进行深刻的互动,这就是客观。所以还是主动地觉而后行地放松放下放弃的好。
“家中发现大蟒蛇,从开着的门口溜走了”,表面上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情节,实际梦中这个故事一开始就揭示了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规律性的东西。

    “住在高层”,现在城市里楼房很高了,几十层楼的楼房要坐电梯才能上去,这种楼房现在太多了,过去很少,现在中国住宅都非常发达了,住高层的人也非常多了。他这个地方所说的高层跟我们所理解的高层是不是一样的?肯定是不一样的。他的情况是“从楼梯口望下去,一圈圈的深不见底(已有两三次与梦中看深洞相似的梦)”,梦中看了一个洞,圆圆的,深不见底,看着楼梯也是这样啊的,深不见底。这到底什么意思呢?高层:能够跨入修炼的起点很高。他住在很高,那他起点上就很高了,人群中有这样一些人,这一点是存在差别的。望下去深不见底:红尘迷眼,浊浪如烟,连神仙都淹得死(神仙在这个状态里都可能会淹死),更何况肉眼凡欲的一些俗子呢?我们有时候真的一定要小心这一点,一定要把人生参透。

    “看来梦是只讲情节元素的拼凑不讲逻辑的”, 逻辑和非逻辑的一面,他非要去强调逻辑的一面,好像没有逻辑的一面就没有合理的一面,是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我们举个例子,他在分析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我们回到他的分析状态里面),“有两个穿帮情节:一是蛇在桥左溜入河道在下游,我在桥右面又看到它从上游游来。二是我从街上跑向桥头,却是从桥对面走到桥上,从左手边的上游看到蛇游下来。看来梦是只讲情节元素的拼凑不讲逻辑的”,他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来了,但实际上这个结论没有道理,因为他把方向和上下固定死了,认为上下是固定不变的,他说水不可能从下游流往上游;这个蛇从右边下去了,它怎么变成左边去了;我明明从这边上的桥,为什么变成了从对面上的桥呢?这一点他理解不了,他理解不了,就像我们对那天籁或者天乐理解不了一样,(因为)我们的思想方向已经被我们的观念给锁死了,这个观念就是我们所谓的逻辑性。

    回到逻辑性的解释中我们就知道一个道理,逻辑与非逻辑、线性与非线性、理性与感性、科学与宗教、男人和女人、模糊和清醒,哪一点不是客观存在一种普遍而又不可回避的矛盾呢?为什么提到男人和女人呢?大家都知道过去就说“清官难办家务事”,这个“家务事”就是男人和女人扯不清,你要想在家庭中间把家庭矛盾理顺真是不容易,因为你找不到共同点,男人和女人想问题的方向不一样、状态不一样。模糊和清醒也是这样,有人说模糊一点好,就像上次交流的时候谈到的模糊数学一样,你拿一个棍子顶在食指尖上让这个棍子不倒,你指头挪过来挪过去维持这个平衡的状态是准确的量化吗?没有准确量化,它不是机械,它就是你的感应和棍子重心的偏移之间是发生了非常模糊的一种互动,它没有严谨的量化关系,这就是模糊,所以数学界这称之为模糊数学。清醒就是你除了模糊以外,还有很清醒的数理关系,没有数理关系,那怎么说他是清醒的呢?所以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这其中逻辑和非逻辑,线性和非线性,理性和感性,科学和宗教,男人和女人,模糊和清醒,哪一点不是客观存在一种普遍而又不可回避的矛盾呢?

    当人选择矛盾的任何一方的时候,是不是就代表这种选择是唯一正确的?比如你选择了逻辑,难道逻辑真的是正确的吗?你怎么不想想,你从这边上桥,难道你就不能从那边看过来吗?为什么?因为你从这边上桥,代表你的感觉,你从那边看着你自己从那边上了桥,代表你的客观在观察你的主观不行吗?是可以的。你把你自己的单一性认为是全面性,那就错了,它不是自己的全面性,那又怎么办呢?人又怎么会知道在非逻辑性的一面说不定有着这个世界的真相,而逻辑一面的严谨正好掩盖了这个世界真相的假设不是虚妄的呢?这句话的意思希望大家不要强求自己一次性的听懂,因为这是属于一定是自己思量以后才能够知道是个什么意思的问题。

    我也没下什么结论,我只是假设,举个例子,就像面对我们现在的新冠疫情,前一段时间产生一个争执,到底是我们的国药莲花清瘟胶囊好?还是美国辉瑞医药公司的特效药好呢?大家都知道辉润的特效药要2300元一盒,而我们的莲花新瘟胶囊就几毛钱一包,几毛钱跟几千块钱之间到底是个什么量级,大家肯定是非常清楚的。我们不去谈它这个价值的高低,我们就谈谈关于药效的问题,莲花清瘟胶囊这种全国人民在抗疫的过程中使用的最简单的传统中药的治疗方式的胶囊,与所谓的西方严谨的科学分析化学分析里面得出来所谓的特效药的效果加以比较的话,当然肯定是要把美国的疫情和中国的疫情进行比较才有结论的。

    在我们国家以人为本组织的抗疫行动下所产生的伟大的抗疫效果中,中国人民生活在比较安全的场所中的时候,美国现在感染了将近一个亿了,死亡已经超过100多万了,而即使面对这样铁的事实,还是有那么一些人数说美国的药就是好、美国的疫苗也很好。有人这么说,那我们要怎么去想这个问题呢?好和不好不是由人去说出来的,不是价钱高这个药就一定能够治好病的。我们中国几毛钱的药能够抵过他几千块钱一盒的药,就说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有非常多的精简出来的一些精华,而西方人在自己的所谓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所凝聚出来的这种所谓的结果尽管价值很高,但是效率却非常低。能不能这样说呢?当然在公知面前我们肯定是不能这样说的,我们也不会这样说,我们很无视他们,因为那些说美国一切都好的都是他们,是不是一切都好呢?事实证明、现实证明、客观证明不是一切都好,是一切里面有很多很多而且越来越多的的问题。



五、炼丹这条道路并不难而是容易,难却难在人观念的改变中 --- 途难的问题:

    两个梦

    1.我和一个少年双脚交叉,当时还看见自己的心里活动,说喜欢一个人要保持距离。反思:知道保持距离有什么用呢?能做到无为吗?如果不能,同样还在裹挟里而不能自拔。

[语聊]

    “少年”: 小鲜肉。现在社会就是这样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大美女,一类是小鲜肉,这都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容易不自觉受到裹挟的东西,大美女裹挟我们的眼睛,小鲜肉裹挟我们的心态,社会充斥着这些新闻。说客观一点,现在电脑只要鼠标不动,过了几十秒钟以后电脑中的所谓的屏保程序就出现了,所谓的屏保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大美女的图像,是大美女行了吧,它还弄一些大美女各种各样的姿态,那就让人头痛了。不要说这些屏保里面所产述生出来的这些所谓的裹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YY的聊天室里面同样也是这样,当你进入YY以后第一个画面就是排行榜,是哪个网红、他的浏览量到底有多少、他长什么样子、摆什么姿势、美到什么样的状态,让你自己去受裹,挟不管你其他的,社会充斥着这些所谓的色情的诱惑也充斥着这样的一些新闻。当你打开新闻以后,特别是手机里面,每天打开新闻以后总有这方面的一些东西让你应接不暇。为什么呢?因为人类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而你想回避它,你说:我把手机丢掉从此以后不看,如果那样我也把电脑扔掉,那我就没办法和大家进行交流了。所以回避肯定不是一个最健康的方法,而且应该将它穿参透,然后在前辈圣人们优秀的文化内涵中找到解决自身被束缚的真切出路,这也是一种修炼。


    2.疗养院职工宿舍,离城区好远,妈妈曾经住过一段时间,谢洁(3岁至初中都是同学)指给我看她想租3楼的楼房,房子外观是坑洼的土而不是砖,刚好妈妈想租2楼那套,2楼屋里中年妇女听说有人想租房子赶紧下1楼来,我和谢洁走过去,她(中年妇女变成了老奶奶)在报纸上写了444租金,妈妈之前预计租金500。换画面,远处看见爸妈来了,告知房租别人开价444,爸妈绕着找到了那位老奶奶,结果我找不到那栋楼了,绕了一下,远远看见老奶奶喊了一声和妈妈架起手来,紧张醒了。回想是不是打架呢,为什么啊。

     反思:3楼的外观是坑洼的土而不是砖,一早大雨滂沱,房必朽矣,如果没有经过千锤百炼的身经实战,明再多的理,堆积脑皮层,而不能深入开发,终究在这个小里,与天地这个大无缘。2楼,老师说过2楼是炼气化神的地方,请老师说说,现实自己的身体手上大肠经偶尔会整体凹陷,伴着疼,气时常不足,以前有道友告诉过我炼气的方法,可当时炼不了,不想炼。老奶奶说租金444,妈妈预计500,4属阴金,3个4=12,为一元,这里我不知道老师们想告诉我什么,最后老奶奶和妈妈是不是打架,如果是,说明了什么?梦里的老师演绎说:租房与建房不同,租房是初期积累经验之所,只有有了自己的体悟基础,才能建自己的房子。说明一点,我离建房的路还有好远。请老师解释!感恩老师。

[语聊]

    表面上看起来这个梦似远似近、似是而非,大家看一看下面的她的反思,下面我按我的思路去解释一下,不要认为我的思路就比她的思路合理一些或者高明一些,不要这样去想,而应该平行的去接受,自己去比较,然后再得出自己的结论来。

    “疗养院”:   “疗”,解决过去积累下来问题,比如说身体不是一天才能够得出病来,肯定是过去的时间以来所积累下来一些问题所形成的,这就称为“疗”。“养”就是讲解决当下的平衡问题,尽量的使自己的身体趋于平衡。那么还有一个字他没体现出来,“疗、养、炼”,“炼”就是解决将来的问题。梦境起点就在“疗”和“养”上面并未涉及到修炼。

    “房子外观是坑洼的土而不是砖”: 单纯后天意识的积累解决不了生命性质的改变,一定要有先天意识和身体客观物质的参与及造化。
    “3楼的楼房,房子外观是坑洼的土而不是砖”,可以设想如果大雨磅礴的话,房子必然会垮,说的是不是这个问题呢?肯定不是这个问题,说的是人的主观的堆砌肯定不能使我们的造化有所结果。所以现在修炼界有很多靠主观引导出所谓的修炼的法门的这些存在,它们都不会长久,其道理就在这个地方,因为它不自然,它没有真正的深入到生命的真实性里面去。

    “谢洁(3岁至初中都是同学)”:   修炼中身体部分不能排斥掉内洁外净的这样一个要求。“内”,当然包括心灵这一部分,“外”,行为中不自觉的部分也要符合生命生化的要求。“谢”,谢绝的意思。谢,卸,卸掉,推卸的意思。“谢洁”就是拒绝真正的内洁外。她拒绝了,所以当她要想住到三楼去的时候,这个房子就有问题了。

    “中年妇女变成了老奶奶”:   阴性的信息在灵变。这个中年妇女从楼上跑下来马上就从中年妇女变成老奶奶了,她怎么会这样呢?因为是阴性的信息在灵变的时候,说明那个阴性的存在不是阴性的,而是阳性的一种展现(前提就是在自己的梦中直接有这种效果)。只要在灵变的东西,说明它是阳性的一种变化,但是它表面上又给你这个阴性的一种状态。这就和我们在前面看到天籁之音的梦境一样,从自己这个方向上的桥又变成自己从对面走上来,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它不是什么样的,你要理解它的本质,你首先要知道它的灵变本身就是一种本质,不是说她是奶奶,她是一个妇女,老人和妇女之间好像就定死了一样,不是的,说不定不是女的是个男的,那你怎么办?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有自己的一种思路,不要把它限制死,只要有灵变的东西就有阳性的(性质),只要不动的不变东西就有阴性的(性质),这就是我们阴阳学说里面最基本的一个分类方法。

    “我找不到那栋楼了”:   人在没有主观参与的情况之下可以讨论生命的真相。


    下面的内容就是生命的真相,只不过是这个生命真相变了一种方式展现在你面前,就是没有主观的这个存在了,我们就可以看到客观的真相。什么样的真相呢? “远远看见老奶奶喊了一声和妈妈架起手来”,“远远看”她根本都没有看到他们两个的表情,更不要说他们两个人心情了,这个老奶奶和妈妈碰到一块到底什么样的心情呢?让你似是而非、模模糊糊、窈兮冥兮这样一种状态,你说你能够说的清楚他们是高兴还是想打架呢?肯定不是打架,没来由为什么要打架呢?打架肯定不是真相。交手倒是有可能的。两个人握手、两个人拥抱这种都属于交手,两个人把手举起来合在一块是,这也是一种欢呼。刚才已经交代了,这个老奶奶是阳不是阴,妈妈是阴,阳和阴碰到了一块以后肯定会相互吸引,这就是事物的真相。但这个真相在我们的观念里面被挡住了,因为一个是妈妈,一个是在灵变中的中年妇女变成了老奶奶,自己怎么想得通呢?想不通,无论如何想不通,这是我们的观念限制了想象的空间。

    “老奶奶说租金444,妈妈预计500”,他也做了分析“4属阴金,3个4=12”,我们是不是也要这样分析呢?对不起,不这样分析,因为实际的收费比预计的收费要便宜了56元,500块钱减去444就是56,七八五十六,7和8相乘就是56,实际上是指木和火的隐态的一面相遇的时候是调动先天信号的起手之势。因为木是8,阴木,所谓的七就是阴火,它们两者之间相乘的时候就表达了调动先天信号的一种起手之势。妈妈在与贾奶奶的交手,也可以理解成为架手,是两个元素合成一个存在的符号。这个符号是真性的,不是假的,就告诉你这个东西是真的的,就看你看不看得懂?遗憾的就是他隔着远“远远看见老奶奶喊了一声和妈妈架起手来”,以为他们两个人在打架,实际上给你传递了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就是两个人的手举在一块,到底这个符号是什么样的,由于隔远了没看清楚,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这就是炼丹的开始。

    前面有个内容就是实际的预计和实际的收费是不一样的,差值是56这个数字在里面,这个56就是“变易”了,不是“便宜”而是“变易”,因为这个“易”更加能够代表这个符号的意思。“变易”指的是炼丹的法门在对生存面貌从变从易的参悟中,而不是复杂化中。(回到他的网名中来,他的网名叫“途难”,就是道途的途,征途的途、路途的途,“途难”就是他有道途很难的这种心态在里面,难也没什么事,也不是说他的名字取得不好,只是说)途难,途难,炼丹此途并不难而是易。因为通过这个梦境已经告诉我们,给你变易了56,就是56代表了木和火之间的这种相生关系,这个关系是人修炼丹道的起手,这是一种真性的符号,不要把它忘了,大家现在不懂的话,不要着急,因为以后的机会还是存在的,为什么存在呢?因为不停的有各种各样的不言之教会汇集到我们这个环境中来,你只要留心,你只要花一点时间去留心,你就会得到一种参悟的可能性。所以炼丹这条道路并不难而是容易,难却难在人观念的改变中。所以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要谈修炼就不要把这些真言给忘了。

    所以有时候面对梦境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去讲什么逻辑性,对非逻辑的一面我们也需要去接受它,要不然的话这个道就很难成立。我们在修道,不是修人道、不是修文化,也不是修文相,而是修大道,大道是包容一切之道,这个一切指的是这个世界是存在非逻辑性的,如果不认为这个世界存在非逻辑性的话,那么就说明我们思维里面还有很多东西还是西方化的,不理解我们东方文明的深邃和变通。 从大家的这些问题和梦境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我们所受的教化就是从众人为师中间来,大家的问题尽管是大家潜意识释放出来的信号,这些信号无形地聚合在一块以后都指向了天乐(我们所说的天乐实际上指的是天籁的这种本质到底是什么东西),也希望大家能够习惯于从这些不言之教中汇聚出自己的真知和灼见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天堂 发表于 2023-2-8 09: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3-2-8 10:52 编辑

六、及早地去除以趋利来满足“我执”的生存惯性才有可能谈修炼 --- 感恩自然的问题:

    感恩自然的问题:梦见说自己会拳击  尊敬的厚音老师您好!下面两个梦境恳请您开示,感恩您!

      1、2022年8月21日早上的梦:和哥哥、小侄女一起去英国,进了机场大厅发现忘记带护照,连身份证也忘带了。心想让他们先去我改签第二天航班也行。打电话问女儿,她说每周只有一趟到英国的航班。这时发现小侄女正在帮我填写一张表格,上面特长一项写的是工作灵活会拳击。好像如果我有他们需要的特长,就能入境。心想我什么时候会拳击啊。梦醒。

      我上网查了一下,拳击的基本释义是以拳殴击,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其实我真的不喜欢看拳击比赛,认为是一项野蛮行为。可是梦里为什么说我特长之一是拳击呢?想了好几天。觉得是想告诉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不一致(不德),就像在殴击自己一样,在严重伤害自己,在内耗。另外反思自己在与别人相处过程中是否有言语伤到人家的自尊心而不知,应该有的。还有说明自己内心里争斗心很强,没有做到处下不争。

[语聊]

    “工作灵活会拳击”:   工作当然是为了生活,“工作灵活”也就是指生活中很灵活。“灵活”指的是善于选择。“会拳击”:“拳”通权,拳头的“拳”跟权力、政权的“权”是相通的。“击”,寻找“击”的准确性。总能够准确的选取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这就称之为“会拳击”。

    拳击赛,一种相互击打定输赢的方式,你打我,我打你,好像在互相虐待,我们说成是互虐不为过吧,最起码说这违背健康生存的目的,戴着一个里面有很多海绵的大皮手套打得嘴角出血或者把牙打掉,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的。记得前段时间有一个散打运动员,他说:你们知道我的耳朵为什么没有平常人所说的纹路吗?(正常人的耳朵)就是该凸出的凸、该平的平、该凹下去的凹,他的耳朵就是一块板一样。你们知道这叫什么耳吗?这叫焦耳。为什么叫焦耳呢?就是耳朵受伤的次数太多了,把耳朵都打平了,他该挨了多少次打啊,他是很强大,很强大是不是就代表符合于健康生存的目的?肯定是不符合的,所以我们不能把拳击归于体育运动就是合适的,只能说不合适,不合适怎么办呢?体育运动里面又有这个项目,我们只能说在这个梦里面它就被用来影射人自己伤害自己或者互相伤害这种状态而已,这种状态是不符合于未来人类的生存模式的。

    未来的人类绝对不会认为把你打过去我打过来好像是一种运动,那么人类的运动需不需要这样去体现呢?不需要这样去体现,就像我们中国的武术一样,我们的武术是为了锻炼身体的,不是为了打架的,可能很多人从小就以为武术学了就是为了打架的用来防身的(说是为了防身的,就是说起来好听一点,),但实际上都不是,它是为了健身,最起码把自己身体搞得柔软起来、能够灵活起来,这是非常积极的一种状态,这都是健康生存的一种需要。所以回到自我的体系中来更需要认识自己,及早地去除以趋利来满足“我执”的生存惯性才有可能谈修炼。不是说他现在不满足修炼,而是说要想修炼下去就得不断地去认识自我,对我执的一面又有一个全新的视角,人一定要往这个方面努力,这才是前途。


    2、2022.8.29日的梦:在郊区一个四合院,干净、邻里和谐。要回城了,父亲喜欢这里不想走,我想父母岁数大了,一个95岁一个94岁(现实中他们都已经去世,但梦里都挺健康的),他们也照顾不了自己啊,还是跟我们回城吧。另一场景,院子里大家坐在四方桌旁聊天,同事李玉瑾把高压锅坐在炉子上烧水,喷出来的热气通过管道排至四合院,增加温度取暖,后来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又看到有一个高压锅在炉子上烧开水。叫母亲回城啦,母亲一手撑在桌子上一手撑在栏杆上两腿一跃跨过窄的地方,落地时扭了一下,赶紧问她怎么样,她笑着说没事。梦醒。

[语聊]

    如果从逻辑性的角度上来说,90多岁人怎么可能这么灵活呢?既然在一个地方用高压锅烧水,怎么又在另外一个地方也在用高压锅烧水呢?这说明一个道理,在梦境里面非逻辑性的一面是普遍存在的,比方说一个去世的人在梦境里面活着而且是很健康的活着,这些事都是非逻辑性的、非线性的、非序列性的,(也)没有时间性,你认为他95岁,你认为她94岁,他跳起来会说跟年轻人一样,那怎么解释呢?说明这里面有些东西没有被人认识到。我们自己的梦境里面、我们自己的脑袋瓜子里面为什么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它也是一个很客观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去自己解释一下自己这个现象呢?我站在我的角度试图解释一下提供给大家参考。

    “四合院”:   和合四象。

    “回城”:  “反者道之动”,人走向自己的反面了,那么修炼事业也就有望成功了。

    死者在梦中还挺健康的:   这是“和合四象,攒簇五行”的基本功,不要认为他死了就没事了,再把他忘了就行了,人忘得了吗?忘不了的,因为人死了以后还有人记得。上一节交流就说到这个问题,你忘记别人容易,别人忘记你容易吗?不容易的。活的人忘记了去世的人或者去世的人忘记了活的人,是合乎逻辑的,活的人忘记了去世的人,他怎么忘记?他的遗传在那个地方,他不好忘记的,相互之间有一种固定的联系,不是想甩掉就甩掉的,所以这里面有一种基本功。 这基本功就是我们对这些亲情的理解一定要深入到科学的所谓的遗传基因里面去,然后看有些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可以激发我们在客观中的一种响应。这个响应的基本点实际就是我们的心肾合一,心肾合一以后就是我们的灵性的一种激发或者激活,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灵性的确是被激活了,没有这些变化就没有被激活。所以说到死者在梦里面还挺健康的,这是“和合四象,攒簇五行”的基本功,怎样把这个问题认为是基本功呢?这一点需要口传心授才能够获得全面而安定的转化,这个东西不要急,有些东西是不能像科学一样去反复验证的,因为反复验证了以后它就会只剩下那些逻辑性的一面,非逻辑性的一面就一闪而过,就擦肩而过,自己的机缘就没有机缘了,那多遗憾啊。

    信号的年龄大了对修炼会有影响吗?比方说梦里面过世的老人,他年纪很大了,那么这个年纪很大对修炼有影响吗?修道无论是信号还是修炼者的实际年龄都不会影响实践的理想效果。这句话是个结论,希望大家能够记下来。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因为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可能要受一些人教导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可能要受一些科学进步的影响。在科学进步里面就可能分析到高级的物理概念问题,比如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关系问题,有的科学分析就认为时间只是一种假象,至现在有人分析牛顿万有引力是不存在的,分析来分析去,人们树立起来的东西又被推倒了,推倒的东西又被树立起来了,像这种状态会终止吗?肯定是不会终止的,随着我们科学的认识在不断进步的时候,新的结论会不停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3、另一场景,院子里大家坐在四方桌旁聊天,同事李玉瑾把高压锅坐在炉子上烧水,喷出来的热气通过管道排至四合院,增加温度取暖,后来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又看到有一个高压锅在炉子上烧开水。叫母亲回城啦,母亲一手撑在桌子上一手撑在栏杆上两腿一跃跨过窄的地方,落地时扭了一下,赶紧问她怎么样,她笑着说没事。梦醒。

[语聊]

    “李玉瑾”:   你应该预备、谨慎。“圣道一切唯谨慎,慈悲天下总无争”,我们看《道德经》,看去看来,这句话估计是需要记住的。《道德经》整个精神就是圣人都是非常谨慎的,如履薄冰,如客临堂。我们凡人如果不谨慎的话,那我们的小日子都很难过得下去。

    李玉瑾在烧开水,另外一处也同样在烧开水:  现实一面需要生着火,信息的另一面也同样需要,是谁在另外一面烧开水呢?肯定不是自己,是自己发现还有另外一个地方的高压锅也在烧,说明修炼者的努力背后还有师傅们的不懈帮助,这一点是一种自然结论。注意,它们都是高压锅在烧,为什么是高压锅在烧呢?这暗示着有一定的压力风险,没有足够的德行修为,想想这都是一种充满杀机的暗示。

    “叫母亲回城啦,母亲一手撑在桌子上一手撑在栏杆上两腿一跃跨过窄的地方”:   老人轻轻一跃就过去了,像年轻人一样的动作,暗示着不可能的事情在梦中是有可能的。可能和不可能在现实中间我们是一定服从于老人的面貌的,但是在梦境中我们能够用我们现实的观念去约束我们梦中的存在吗?肯定是约束不了的。为什么一切皆有可能呢?把这个玄机参(悟)一下,那我们的修炼就不是个事,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一切皆有可能,不去否定一切,那就是老子所说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好,德信也好,这一切我都以最宽广的胸怀去接纳它。最大的胸怀是什么样一种宽广度呢?没有自我的状态才是最宽广的,一旦有了自我,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观念、有了自己的成见,那么你还能够接受新的东西吗?不要说玄机,就是新的事物你尚且都接受不进去了,你已经老了,你怎么可能去接受玄机呢?这个问题说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上它预示着,我们要想修炼好就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对位置。最好的位置是没有自我的这个位置,循序递进慢慢的慢慢的接近以这个社会的本质,我想这也是天地的意志,你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一蹴而就,不要瞻前而顾后,不要疑虑终生。


七、走向自己的反面是很难的一件事 --- 只是未名的问题:

[提问]

只是未名的问题:叩请老师释梦抟神

     1,有位小女裁缝给我做了几件新衣,都是无袖上衣,展开来看,其中有件是八块等份竖拼的中长斗篷,这些衣服裁剪合体,就问她如何了解这个尺寸的,是不是按从前的衣服取样?画面转,在清亮的河水里洗衣,三个女的,我在中间的石头上埋头混洗几件衣服,有人从上面扔下来一件深蓝色背心,我揉搓它,发现它局部纱子稀了还有个洞,但是看不出是裁缝做的还是以前老的衣服。

[语聊]

    小女裁缝做了几件没有衣袖的上衣,尺寸很合身:  为什么合身呢?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自己的内人最了解自己,简单说就是我们身边内部还有一个客观的自我,但是我们自己并不了解她,她却了解我们自己,所以她对我们自己的尺寸肯定是很清楚的。

   “小裁缝”:  相对于自己的主观,她还很小。说明原来自己太大了,自己的主观很强了,所以她就变得小了。

    新衣服有领无袖:   我们都知道领袖的意思,“领”代表主导因素,“袖”代表操作的成分。没有操作成分就是没有袖子的意思,是说明自己修炼离实修实证还有待于补充。

    在清水河里面洗衣:   清水河:道,清水河说明她的状态非常理想,总是能够碰到清水,总是能够碰到道清晰的展现出来。

    “三个女的”:   自己的三重意识(当下意识,背景意识和关注意识),当然是需要提醒我们的当下意识了,因为当下意识是主、是君、是天下的负责人,没办法,所以一定要提醒她,提醒什么呢?提醒这个蓝色的背心破了,走向自己的反面是很难的一件事,要想不中途破功就必需义无反顾,砥励前行。


    2,请熟悉的姐妹吃饭(不记得是谁),我在餐厅等她,旁边桌上还有俩个认识的女子也在餐厅里,姐妹来后非说时间错过了,我看了下表,心里想这不还没到点呢,又一个莫名奇妙的人。

[语聊]

    梦中的姐妹说时间过了,自己的表又证明没有过,证明姐妹的时间比自己的时间要快。姐妹到底在梦中代表什么呢?代表她的前,自己现实中的自我感受在后,因此她代表了师傅,众人为师的这个师。发现生活中或者梦中这一类相对性的时候,一定要加以比较,因为只有比较了自己的结论是基于常态的。因为你比较以后你就知道,原来自己比较的标准是基于常态的。如果修炼者不熟悉非常态并且能够保持万事万物为师的习惯的话,那么成真了道的路随时都可能是障碍。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刚才讲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的一面一样,就是你有一个常态,你肯定有一个非常态,你说你拿常态的标准一定要去衡量非常态状态的不停展现,这个不停展现就是你的运气来了,那个玄机总是不停地在给你展示宇宙的世界的人间的运动规律,但你偏偏要用常态的标准去衡量它、去界定它,然后去解释它,你怎么解释的通?解释不通你就认为它不合理,不合理你就把它否定了,然后认为是不真实的,那你猴年马月才能够明白道的意思啊。


     3,进屋就看见舅舅撸起袖子把整条手臂使劲伸进一口缸里,缸子的形状有点像古代的的器皿,深桶、敞口、底部中间还向外延申一截封口的粗管,费劲的颠着涮洗。有两女的在屋里悠闲坐桌边吃饭。

[语聊]

    “舅舅”:阴中之阳,他可以引导出体悟的方向。

    洗器皿:为了盛(shèng)德(非常旺盛的德)的到来做好准备。盛还有另外一个盛(chéng)的意思,盛德就是我用把这个器皿把德给装起来,形象化的把德理解为一个实有的物质,为把它装而做准备。为什么是阴中之阳来做准备呢?就是阴中之阳代表了我们身体内部一种活跃的引导性的因素。

    两个女的在吃饭:信息在劳作,性命却要取反,简单说就是信息在忙乎不停行,而我们人心却要清净,这是修炼的积极现象,她们走向反面都很容易,只有主观上是非常困难的。


    4,我少年时代的朋友刘丽跟我介绍说:有个男士发明的这套机器设备:如果你跟它意识共享它就会打印出你的照片,在我房子里,他俩操作给我看,男的坐着把右脚举得很高,他把右脚拇指和食指按压在类似手机屏幕上,我在他背后边走边看,没看到图片。这个男士好象又成了一个老板,小朱把屋子一侧租给他2500元每月,出租的屋业是很长的走廊,里面透着的阳光,堆放了一些钢管和构件。刘丽说这个男士在武隆搞地产开发,我想那地方房子卖给谁呢?但同时又出于礼貌便说找机会去参观参观。一转眼,我真去参观房产的路上,其实就是从屋里一侧出来再走过几个的门廊,眼前就出现了很惬意的景色,俯瞰左侧是一排排独栋别墅,中间是辽阔的湖光滟映,右侧的远景是绿翠环湖。还有一排溜族新的黑色大炮架放在别墅邻湖的岸边,整个画面静怡而又舒坦,我不相信这是真的,就使劲的眨眼,睁开后景色依旧。但接着马上明白自己躺在床上。

   8月高温异常还引起山火频发疫情,享有一方清静修炼确不堪了了,愧对老师和大家,愧对师傅的安排,只有振作精神,借力天下万物,继续潜行,不辱师恩!请老师指点!

[语聊]

   少年时代的刘丽: 少年时代有些机密是可以留做修炼所用的,为什么可以用呢?因为就像刚才说的,一个小孩在少年的时候可能光着屁股到处玩耍,他也没什么心理负担,没有什么丑和美的分别,这就是可以有些东西保留下来。

    男士发明的机器共享可以出照片,但是没有见到照片:  因为共享这个问题眼下还没有完成,所以照片也就出不来。
   
    男士把脚指头按在屏幕上:  为什么用脚指头按在屏幕上呢?说的就是这个东西不是靠手去操作的,是靠自己的脚去丈量的,一定要走到那个地步才能够达到相应的一些效果,因为共享眼下还做不到,共享做不到就是你没有跟他同步,就像我们说跟天乐同步、跟天籁同步一样,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我们怎么能够去反映出天道的运动规律呢?所以自然而然没有共享就见不到这个事物(这个玄机)所能够反映出来的这个照片。

   小朱租屋给这个男士:   “小朱”:朱门。朱门的结果很认同男士的创新内容,就是高大的这个朱门能够有前瞻性的或者有一定的见识的认同。

    “刘丽说这个男士在武隆搞地产开发,我想那地方房子卖给谁呢”: 这个情节仔细核对就会发现:图性命的发展一定要与潜在的暗示有关,理解并且实践这些暗示了修炼就能够奠定真实的基础。“武隆”,就是吾隆,自己兴隆的意思。“房子”,生命的形体。“武隆的房子”,就是吾隆的房产的意思,涉及了自己生命再造的一些比喻。

    参观不错的一些景致:  描述的景致肯定是非常美丽的。修炼的要求与梦中的这些情节仔细的进行核对,当然我们所说的修炼要求就像我们学习了《悟真篇》《黄庭经》这些古人的优秀的经典以后,我们就知道了修炼的基本要求到底是一些什么东西,然后再和这个梦境加以比较。所以我们就知道有一个结论是真实的,就是图性命的发展一定要与潜在的暗示有关联,关联起来了就能够奠定所长无穷的开端。我们把这开端是建立在常态而又无穷的未来上面。

    最关键的是后面这句话,“还有一排溜族新的黑色大炮架放在别墅邻湖的岸边,整个画面静怡而又舒坦”,好像这别墅周边的环境非常和谐,然后弄一排大炮架在旁边,这就是非常不和谐的一些内容,因为大炮肯定是伤害的一种武器,是不是只有这一种解释呢?不是的。我们来解释一下。

    “别墅”就是人们现在的生活别有洞天,人们的生活好了,身体都保养的不错了,有经济的还可以运用高科技的一些延年益寿的产品。就像那天我去一个人家做客,从武汉来了几个客人,其中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脸上一根皱纹都没有,我说:哎呀,这个人修的不错啊,一定要好好的向她学习。结果旁边的陶老师就说:不是的,她们是用了一种药或者用一种化妆品,出门之前化妆了一下,皱纹短时间之内就消失了表面的皮肤很紧致了,只是维持那么一段时间,并不是不用化妆品(时)永远是这样的。人表现的心情是不是能够跟没有皱纹的这个状态合拍呢?一看就是不合拍的,就是高科技的这些所谓的“延年益寿”所谓化妆美容的这些产品,好像让人们活得很滋润一样,但是仍然解决不了生死的大问题,我说的是生死的大问题。

    最不和谐的因素就是美丽的别墅旁边架一排黑色的大炮,这肯定不是指的俄乌冲突的155毫米的那种大炮,而指的是温饱思淫欲,黑色就代表肾,炮代表了现代人浓烈的性欲的取向。刚才也说了(电脑)一回到屏保里面去就看到到处都是一些女性的图像,可以这样说,如果把这些图像是放在30年前40年前去看的话,那是太不累的一种状态,现在人们已经审美疲劳了、已经审丑疲劳了,无论是美也好丑也好,总的说来已经不为所动了,好像不存在了,达成这样一种状态了。这一点是可以下结论的,就是这个大炮不是说一种如俄乌冲突中的可以直接伤人性命的大炮,而是代表了现代人浓烈的性欲取向,这个大炮轰多了,再美的别墅也会被摧毁掉。别墅代表人的身体,大炮轰多了,再美的别墅也会这么被自己所摧毁。

    所以一排溜族新的大炮说的就是人们的意识完全在新的时代里面,正在走着过去的老路,就是“温饱思淫欲”的这条老路,这条老路对人类到底有什么样的一种启示呢?人的潜意识让人做这个梦不是想说人生之路止此一条(好像觉得温饱了以后产生淫欲是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作为人们现在就是这样,不停地用色相引诱人们然后产生所谓的商机),架炮轰开天门得享长生久视这条路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只有踔力奋发于了悟人生真相的人才有如此的缘份。意思就是人的潜意识是在告诉人,你的这个梦境不是在说人生之路只有一条,就是只有你温饱了以后,你追求一下色相色欲是很正常的这一条路,有没有另外一条路呢?另外一条路就是架炮轰开天门得享长生久视,这条路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只有踔力奋发于了悟人生真相,这样的人才有如此的缘分。你轰得开天门,但是一定是要了悟人生的。

    (在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我祝大家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的能够参透人生的真相,轰开天门,得享长生久视,祝大家有一个这样真实的未来。非常感谢主持人王老师,同时也感谢箭凌老师,感谢各位主持人老师,以及在背后默默无闻工作的各位老师和道友,感谢今天提出问题的各位道友,他们的精彩的不言之教使我们能够围绕庄子的原著展开来谈啊,把这个展开的这面看一看就知道,原来这个展开一面本身是一个定数,就是说大家的问题、大家的梦境偶然的碰到一块了就变成了必然,为什么变成必然呢?就像我们所说的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关系一样,模糊和清晰之间的互动一样,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形成了一种状态,这就是道体。道体的存在就是这样的。我祝大家在不断地这种互动中间去了悟道体的真相。谢谢大家,谢谢各位的参与,这个真相一定会使我们与天乐,或者天籁,或者天道,终究团圆在一块,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3:49 , Processed in 0.0294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