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3-2-11 17:59 编辑
五、一定要在自然中间去明白道理 --- 非我非非我的问题:
请教老师关于死的问题
大概是一四年春天,我在老家,家里的小黑狗吃了玉米地里被毒死的田鼠,中毒了,在家里的走廊上十分痛苦的叫着,然后蹬了几下就死了,那时我就看到离小狗不到一尺的高度,有一缕烟,就象香燃烧时升起的一缕烟一样,当时因为心情不好,也没多想。现在想起来,仍有疑问,走廊是水泥的,我用拖布拖过的,没有灰尘,所以那缕烟排除土雾升起的可能性,请教老师,这缕烟是不是小狗的魂魄,如果是,这缕烟会飘向何方,是随机飘,还是有固定的去向?我们人死,是不是向小狗一样,一缕魂飘出来就宣告了生命的结束?有一种说法,说有的人临死的时候,自己能做的了主,请教老师,临死自己能做的了主怎么理解?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
[语聊]
她想请教一下关于死的问题,我们今天也讲了很多死的内容,特别讲了死亡的内容,“死”和“亡”是两回事,大家不要把“死”“亡”扯在一块谈,扯到一块谈不下去,为什么呢?因为扯在一块谈就太肤浅。把死亡分开来以后,你就知道和原来古人对生命的认识大大的高于我们现代人,我们现代人以为自己有科学意识有文明意识,就认为自己好像懂得很多一样,实际上啥都不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生命的真相。相反古人从各个角度都尝试过了、实践过了,他知道生命的真相。为什么现代这么发达了,相反还不知道生命的真相呢?就是因为科学本身就没有也没有能力去揭示人类生命的真相。它现在没有这个能力,为什么呢?因为它思想出发点错了,现在的研究方式的出发点错了,它尽去弄一些杀人的机器、杀人的武器、杀人的方法,从来没有说研究一下人生命的起源。它即使研究生命的起源,它也研究到犄角旮旯里面去了,自己拼命挣扎也挣扎不出来,为什么?因为许进不许出的思想模式限制了现代科学去认识生命的真实面貌。
古人说生死事大,一说到这个事大家可能都很感兴趣,我们就先把最后一个问题先解决一下。
“有一种说法,说有的人临死的时候,自己能做的了主,请教老师,临死自己能做的了主怎么理解?”,这样的问话是拿他人的结论来这个地方寻求认同,她不是来问,因为显然她自己已经有结论了,说明问问题的人已经具备有自己的不能确定的一些想法。她不能确定,但是她已经接受了,那怎么办呢?因为人人都想自己在临死的时候能够有所控制、能够有所做主,希望自己能够在临死的时候做自己的主,这种情况到底成不成立呢?
我们暂且放在一边,待会儿再仔细的论述。
在中国之所以存在神仙学说,是因为道家思想中将死亡这个普通人看起来是一件事的过程分成阴阳两个方面“死”和“亡”。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老子是从生命的系统工程的角度下的结论。东西方宗教文化中都承认人的存在背景中是有灵的(灵性的灵),但是科学找不到其存在的证据,于是乎当下人们的社会观念仍然不能确认生命中灵体的真实性,说简单点就是魂魄肯定在科学上是不认同的,因为科学的历史相对于相对性其结论被人们所迷信了。因为科学总是讲唯物的,唯物了就要讲验证,不被验证的时候,当它的手段、认识的方法都有碍于这种验证的时候就没办法再往下研究,所以就阻碍了人类认识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
从以上的推论来看,人的生命自主性是存在的,但是得满足老子所说的道德这个条件。有的人说临死前能够自己做得了主,那得是满足条件,如果没有条件的满足,那就是一种臆想,就是在思想上自我陶醉的一种想法,那肯定是不现实的。在生命中道德这个条件是很直接的,除了主观意识存在人是否还存在有客观意识,并将客观意识像主观意识一样,甚至更深刻地去耕耘。就是要根据道德这个条件把客观意识来认识清楚,然后深入进去实践一番。易经里面的那句话非常经典,“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经典,就是讲究一个事物总是分成阴阳两个方面来认识,只承认主观意识存在,显然是不道的。这种不道也正是造物早早就深藏在这个里面的,所以人要想做得了自己的主,就一定要闻道并勤而行之。
举个例子,宗教中有很多想当然的方法实际上并非其然,我们只有深入进去实践了以后并历练过了,才能够明白这个世界真相是什么样的。比方我们已经学过了的《六祖坛经》里面,六祖说,“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念头绝了就死了,有念又不行,为什么呢?有念肯定入不了定,所以这是个矛盾,那无念是不是可以呢?念头绝了以后,你就死了,生往别处了,这是一种生命的自主,因为很多人就把自己念头搞绝了,在往那里面死钻,这个是有现实的验证的。
我在80年代搞工程的时候,听到一个公司的经理说他曾经在九华山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他就谈到一个问题,就是九华山的一个庙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坐化的人。就是(有些人)坐的时间长了,也失去了他的念头(不知道坐了多长时间,然后他又不回来),你说他死了吧,他(身体)还有点温度,有点温度吧,他又不是活的,他又活不过来。这是什么情况呢?这就是六祖说的“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就是他的信息(他自己本身的魂也好、魄也好或者神也好)出去以后,晃荡晃荡,又没什么能量,就是它能耐不大,能耐不大了又想寻求自由,那怎么办呢?那念出去了以后不愿回来。不愿回来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贪恋外面的世界,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回头一看,这个臭皮囊简直臭不可闻,它不愿意再进去,那怎么办?所以它只有在外面晃荡。它这一晃荡就被外面的信息所吸引,比方说,如果一个人的信号在空中飘荡的时候,底下有一个妇女正在生产的话,就像猪八戒一样,低下有一个母猪正在生产,猪八戒一不小心就被吸进去了,吸下来以后就成了猪八戒。
当然是《西游记》里面的故事,在人身上是不是经常发生这样的故事呢?的确,在修炼者中间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千万不要念头绝、不要绝了自己的念头,应该应无所住,就是你要有反应,否则那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你说你做了[le]自己主吗?你做得了[le]这主,但是你做得了[liǎo]自己的主吗?做不了[liǎo]自己的主,这就是个矛盾,希望大家理解这个矛盾的由来是什么样的?由来就是你自己本身在修炼上的认识不健全,没有系统化,不是真性的,只是接受某方面观念,然后一味的执着进去了,“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六祖就说这是大错,错在哪个地方呢?错在主观与客观没有形成不可分割的系统。修炼是一个系统工程,阴性的客观意识需要修炼者去认识去完善去积累去构建,要想完成这些过程首先就要承认客观意识与这个世界的相似性是自然圆融的。就是自己的生命中间有一个存在,这个存在与这个世界的原貌是相通的、是圆融的。
人的生命不可能经历所有的可能性,就像我们说人要去实践要去体验,但是一个人怎么可能体验得了天下所有人的感觉呢?体验不了,如果是能够体验的话,那他就是上帝就是造物主了,那种可能性是极小。既然不能经历所有的可能性,但是人却可以利用系统的相融性寄托于天下,你在系统中间,你是可以有信息沟通的,这个沟通是在整体性上互动的。利用这个相融性寄托于天下,那么这个辨证状态是这个世界中真人们的真实面貌。无数的念头中哪些念头是真性的?这就是道德观念的由来。
狗吃了被毒死的田鼠,十分痛苦的叫着蹬了几下就死了,我看见离狗不到一尺上方有一缕烟,这缕烟是不是小狗的魂魄呢: 任何生命都是某种物质所组成的,未知的一些物质在特殊人状态之下或者在特殊人的眼里是可能被发现的,就是你发现了生命的一种物质,到底是不是要把它划归到魂魄这个里面去呢?那取个名字叫阴神不行吗?叫阳神不行吗?叫神不行吗?都可以的。所以观念实际上是一个活性的东西,不要把它固定死了,你把它固定死了以后,你就不知道这个魂魄的观念是比较狭隘的,就是用的范围比较窄,要想在宽广地方用它,你要用不了,然后你又用了它,这个时候就容易发生一些误解。
“如果是,这缕烟会飘向何方,是随机飘,还是有固定的去向”: 道法自然。(如果)你道法自然的话,你任何再厉害的功夫都不可能把这个东西都控制在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一定要在自然中间去明白这些道理,然后再从自然中间去提炼出你自己想掌握的一些信息。 就像把一滴墨汁滴在一盆清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这个墨汁就会扩散开来均匀的分布于水中。一滴墨汁在清水中可以发生污染清水的这个现象,这个水是不是就绝对的还原不了了呢?是可以还原的,墨汁呢可以过滤出来,水又变成清水,就像我们从海水中间提取一些微量的元素这个过程一样,海水中间有很多微量元素,是不是我们提炼不了呢?是可以提炼的,这个提炼的过程就相当于刚才说的意思一样,溶于水然后提炼于水这个过程都可以正向和反向反复的运动。作为修炼达到一定的水平的人是可以在这个中间去掌握一些存在的,但他一定是道法自然的,他一定不能像老百姓那样单纯的从利益上去考虑的。
“人死,是不是向小狗一样,一缕魂飘出来就宣告了生命的结束?”: 这个问题我们就扯远一点,人跟人的死不一样,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今天在收集问题的时候,我就看到偏将军提出了一个事,他把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贴出来了。《为人民服务》是过去的老三篇里面的第一篇,里面讲了这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重于泰山的人死了以后老百姓还念记着他,所以他没死。也就不能说他的生命结束了。这个结论应该是符合于我们这个客观现象,因为老百姓老记着他,他怎么会死呢?他肯定死不了。我们现在说的是一种好人,好人就是这些人为人民做的好事太多了,人民怀念他,就无形中就承载了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么作为真人是什么样一种状态呢?他是不是也是需要老百姓记着他呢?不是的,他不需要老百姓记着他,他也能够长久。为什么能够长久?就是因为他(真人)掌握了自然界的人变化的规律,他从这个规律中间找到人生发的本因,从本因中间再进行造化,然后就把自己的结构弄得和人的结构能够形成一种捆绑或者永久的互动的状态。这样人的生命一个一个朝代的过去了,但是他的信号还不会移动,为什么不会移动?就是因为他(真人)的这个结构确定了他跟人的社会性的结构或者社会的人的形态的相似性,这个相似性就像我们人的小宇宙和客观存在的大宇宙有相似性一样,这个相似性就让真人们能够永久的存在下去,就是有这样一个关系在里面。
“小狗十分痛苦”,所以它属于横死,它活的好好的,你每天给它狗粮吃也好或者给普通的饭吃也好,它都能够活下来,但是如果它吃了毒药或者吃了被毒死的老鼠,它就很难再活下去,这叫横死。
横死的生物如果处于年轻态的话,它存留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意思就是它原始的精力、元气或者元阳都没有耗散,没有耗散所以它一旦横死了,那么这个信号就比较容易在阴性的角度长时间的保存。否则就像年老的一些生物、年老的人,生老病衰以后,他的死亡就显得非常的平静,就是他没有什么阳气了,所以他去的就比较平缓。 所以有时候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些事还是非常玄妙的,比如就像一个马路上如果压死一个人,这个人是个年轻人的话,那么这个地方肯定就要产生一些消极的效应,这个消极效应就是可能在若干年之内,这个信息还会影响到这个地方,还会继续出现车祸,会继续出现死人的现象,这什么原理呢?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有些生物的横死,由于死的这个对象属于生气比较旺,这个旺就导致它这个信号不容易散掉不容易消失,它就会影响到其他的生物的存在。这是一种自然结构所造成的。所以我们修炼者弄明白了生命的全然结构,对造物的意图也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让自己的生命能够演化于天下万事万物中了,那么人的生命形态就再也不受形体的制约了,这就是长生久视之道。
刚才我们说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这个老三篇我们都要好好的读一读,为什么要好好的读一读呢?因为那是战争年代、中国革命者都在奋斗的时候形成的精神食粮,它有一些很积极的信号。最普通的就是能够让我们接受的一个信号---我们现在所说的“三观”,老三篇有一些“三观”都是可以让我们有很好的修炼的奠基。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说《为人民服务》就像我们说的“为天下服务”一样;《愚公移山》就是我们中国人就讲究这种精神,一个人有了信念以后,那么大的山他都可以把它挪走;《纪念白求恩》也是这样,他没有民族没有国家的界限,只要是有利于他人的他都要积极的去干,这就是共产主义精神,所以有了这些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离修真成道的大门也就自然不远了,大家说是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是这样的,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读好老三篇,塑造好自己的世界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