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堂 于 2023-3-7 12:22 编辑
一、人的德只要足够丰沛了长生久视之道就可以有很多承载的对象 --- 溪水潺潺的问题:
两次梦见女儿死了
1、站在有架子的老式床前,手里拎一个塑料袋有点份量,里面装着一个婴儿一动不动,手抖了一下,把婴儿脑袋也抖进袋子里,女儿死了,到底怎么回事?想起女儿过往,悲从中来。
2、老家院子前,我妈说女儿死了,心中不由悲伤,又冒出一个了无牵挂的想法,和我妈去看看怎么回事,到了一个露天会场,有很多椅子,女儿坐在前排中间,又小又瘦,坐着移到自己面前,感觉像是黑人小孩走过来想亲近女儿。感谢老师!
[语聊]
两个梦境,一个是在老式床前,一个是在老家院子.
“老式”: 自古以来的信息都可以考虑进去。
“床前”: 在形成广大无边的生机之前。
“女儿死了”: 少阴,已经不存在了,无以言生化。这个时候人的生命的发展可能就会受到节制,当然也就与广大生机无缘了,所以站在床前但是女儿死了,暗示你要想发展那也是没有机会的。 与长生久视之道有缘是每个人的客观背景,人活一辈子能不能好好的利用这个背景事关人的造化,要想让这种造化能变为现实,却一定要有认识作为基础,人的认识中是否具备这种基础不是学来不能教得也与人的聪明无关,只与人深层的德性相关。
又瘦又小的女儿: 人只要健康的话活一辈子可以生很多的孩子,人的德如同生孩子的健康要素一样,只要足够丰沛了长生久视之道就可以有很多承载的对象。我们可以把生命看成两个方向,一个是有形的生育的方向,一个是我们自己本身信号扩展的方向。当然这在现代哲学或者现代科学里面可能还得不到承认,但是这个东西是可以慢慢的让社会去接受的,这个不要急。人的德如同生孩子的健康要素一样,只要足够丰沛了长生久视之道就可以有很多承载的对象,说的就是我们可以炼神,这个神可以载道的,我们的形也可以随着这个神的变化得到提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的进化。这里代表育化后的少阴是指修炼者身天下中的基础部分。这个梦境的状态就说明了一个道理,阴性的部分我们不让不能忘了她,不能让她丢失了,丢失了以后就相当于丢失了我们的根一样。
二、认识上有了自然的提醒在实践上就应该走向反面 --- 只是未名的问题:
敬请老师解梦
1,摄像馆:有几间房相连的摄像馆,我和邹春在看一位女童拍公主照,她妈妈(年纪偏大)抱着女孩换衣,女孩穿的是胸前半透明的公主装,拍照,然后有相馆员工(女生)趴地教她摆POS,接下来又换装,她妈妈抱着她,她不想穿内裤,她妈还是边逗边强行给穿她内裤,随后我跟邹春觉得饿了就出门去吃饭。
[语聊]
“摄像馆”: 人们记录生活百态的地方。
“邹春”: 邹:皱,皱褶。春:美好的阶段。“邹春”:将好事物折叠起来,忽略去不重要的地方,找出整体中的规律。
“公主照”: 寓教的一种浓缩写照。人盼女儿成公主,盼儿子为王公,表面上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妨碍的。对孩子到底应该是贱养还是贵待是相对于孩子的禀赋的一个辩证方法,不能一成不变。
“不想穿内裤,她妈还是边逗边强行给穿她内裤”: (这是)家长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公主”的名和实实际上是强加给孩子的,我们现在人类的寓和教(也就是寓教)不自然的,很大一部分是强加给我们的孩子的。当然这个东西如果追求纯自然的东西的话,包括我们现在的教育就受到很多的分析和需要仔细的加以解决,因为教育肯定是有很多问题的。离开了自然的环境,人的行为积累会一直地使人类退化下去。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是在给未来一个定义,未来肯定要验证这句话,人类是不是退化下去了?是不是如果真的退化了,说明我们的结论是对的,我们今天能够对未来几百年做比较中肯的这样一个结论,我想对人类来说也是一个积极行为,当然这个社会能不能接受是次要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这个善愿或者这个善心。
“吃饭”: 认识上有了自然的提醒在实践上就应该走向反面。别人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所以可以这样说,当我们认识到一部分的时候,我们就改变自己的一部分,在实践上,我们要勤于实践。
2,卷子:晨梦,夏其喆老婆刘老师和我一路,她包里带我的考试卷子,语文数学共考了一百多分,大学没考上,让去上初中,不想上初中,刘老师就给我看我考试时坐着的背影,披着一头长长的卷发,这导致审卷老师不同意我上高中,刘老师说把这个图片去掉也许可以,我们到了一个商店柜台,墙上隔板上瓶装饮料,刘老师却说想喝新型饮料,服务员分别给我俩4瓶象霍香正气液那样包装和颜色的小瓶,我打开来喝,发现是半瓶,(可能是刘老师喝过又拿错了?)然后是和刘老师两口子吃饭,夏其喆着急忙慌从公司赶来,斜坡上立着玉米禾,他就想去掰玉米,我说要去掰那两棵玉米须是棕色的,一转眼,夏又去旁边的茄子地里偷摘茄子,一个高个小伙过来把他抓到,他掏钱认罚,我把10元钱递给小伙子,说是摘着玩的,小伙说象么个官就算了吧,恍眼看摘的大茄子变成一个小干巴茄子。
[语聊]
“夏其喆老婆刘老师和我一路,她包里带我的考试卷子,语文数学共考了一百多分,大学没考上,让去上初中,不想上初中,刘老师就给我看我考试时坐着的背影,披着一头长长的卷发,这导致审卷老师不同意我上高中,刘老师说把这个图片去掉也许可以”,好像他(这样)就可以上高中了。原来一直都在说“大学毕业上高中”,“大学毕业考高中”,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因为这个东西是倒着来的,同时俗话也说得好,“头发长,见识短”,头发中医称为“血之余”,将其用老子的观点来发挥一下就是人有多余的精力不应该好于杂念,应该将其有余以奉天下,这样人的生存就有了更广阔的感受,不再为小我所缚。
人有多余的精力就用在对社会对人生的觉悟上,那样人的感受就会更广阔,但是这个更广阔不是西方人那种文化思维,不只是说到处去旅游、到处探险、到处去搞极限运动,不是那种广阔,而是说感受上不断地深入到普遍性中间去。深入到普遍性中间去,让每一种感受、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作为独立的个体都可能从广泛的普遍性的角度上吸收到个体中来,那么个体的状态就变成了公有的一种载体。这个载体对我们修道来说就相当于公的这一面、大的这一面,就像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所说的“公乃(则)全,全乃(则)天,天乃(则)道,道乃(则)久,没身不殆”,就是这个东西越来越大,这实际上是在展诉人的感觉和神是相通的,这两个方面是可以互动而得到拓展的,这样一种修炼是真实不虚的修炼。这跟一个人在那个地方持有一定的特异性不是一回事,不要把特`异功能弄到这个地方来作为一种基本的要素,它不是基本的要素,所以一定要把这一点说清楚。
这样看来修道唯“一”是积极而向上的,我们的思想一定要树立“万物一马,天地一指”这样一种境界。当然作为人来说,有时候修炼很糊涂,按照我们刚才的说法就是人们只会依据“儒墨”之士传下来的一些文字去修,那样修行不行呢?行,它有很多条条框框伦常规范,作为社会来说肯定是有伦常规范,作为修炼来说肯定有方法的套路或者路径或者验证的标准等等,你按照它,然后你就会怎么样?走下去后走到一定程度是不是能够回头呢?对不起!骑虎难下,开弓就没有回头箭。
昨天我还听到一个例子,我也给大家讲一讲,反正都是现实中修炼过来的一些实际的教训。在潮州有一个老道友,这个老道友跟我们保持这种缘分已经一二十年了,有这么长的历史,可想而知无论是对这种修炼的方法和道德的理念都是非常清楚的,是不是我们对这些老的朋友或者老的道友的思想加以限制呢?因为没有所谓的门、也没有所谓的派、也没有所谓的宗、也没有所谓的师,所以没有任何的约束,就是他保留这个缘分,但是他想修什么、他想探索什么、他想与什么样的人进行相互切磋或者学习,那都是他自己的事。
他谈到一个例子,在他们那个地方有个修佛的这样一位人士,这人完全按所谓的书上的一些理论进行炮制对自己进行修炼,修到什么程度呢?修到皮肤非常滑嫩,就是这个人皮肤肯定是已经做到返老还童了,这看起来人的颜色也非常得好,但是作为这个道友反应给我的现象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人修到后来表面上皮肤已经很好了,就像庄在《大宗师》里面所说的“色若处子”,是不是可以觉得这个人得道了呢?好像是可以给他装上这样一个美好的结论,但实际上问题又在另外一个方面反映出来,就是这个人的牙齿特别是门牙(几个装门面的东西)都掉了,莫名其妙的就掉了。人如果没有门牙的话就有一个大豁口,肯定是不好看的。即使你颜色很好、气色不错,但是你也不能说你修的很正确,这个牙齿反应出来你说的不正确,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这个状态)你做不到的。为什么?因为婴儿的那个状态和成人的状态是截然相反的,婴儿不需要牙齿,你能接受吗?你既然接受不了,那你为什么没有这种思想准备呢?他说:我不知道。不知道,那说明你没有得到修炼上的真正的口传心授,你不知道这个道是一种什么样的面貌,那么你所说的按文字法门来进行修炼,那么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呢?
因为想修炼你得知道这个东西得要满足一定条件的。过去古人,比如就像六祖一样,在《坛经》里面他曾经说了,五祖是要跟他说明白一些事的,就是六祖在老家的时候,他听到人家念“一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恍然大悟,这个叫开悟,开悟了以后他是不是能够得到性命的和谐呢?他肯定是没得到,那这个问题由什么东西来办呢?这个就是后来的这个情节,就是五祖有一些东西要跟六祖说清楚,就把袈裟给围起来,四边没有任何人来去接近他们两个人,两个人围起来在里面说悄悄话,这个悄悄话就叫口传心授,这个东西少不了,要少了这个问题就不好办了。
如果说我们把这个事情再往下推推演,我们再说另外一个例子,这也是我在从事这个工作几十年以后一个比较特例的状态,有一个人是练严`新气`功,练到后来就是在家调整,什么叫调整呢?调整就是你要被动的接受一些状态,无论是疼痛或是不能说话、或者不能走路、或是不能跟他讲道了,这都称为调整。这个人就在家调整,他儿子大学毕业以后专门去伺候她,让她度过这个调整的阶段,但是后来发展到什么程度呢?这个练严`新气功的妇女最后就在家里调整,调整一开始也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一个现象,皮肤逐渐逐渐的细腻软化,色若处子,最后就发生了一个意外。这个意外就是突然的有一天,几秒钟的时间,她一下子面对自己的儿子自己的亲生的儿子,她不认识了,她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几秒钟的时间,然后这个时间随着每一天的变化逐渐逐渐延长,半分钟,十分钟,甚至半天,这个时间越来越长,最后家里所有人她都不认识,就是她所有的记忆都被抹掉了,到底被什么东西抹掉了?大家知道吗?这是我们经过的,我们都非常尊崇严`新老师,也都知道他传的功法肯定是没有什么错误的,但是为什么这个人练着练着就出现这样的一些情况呢?到后来不但是她不认识自己家人了,她自己要想坐起来已经完成不了,为什么呢?这是我们刚才所的说的老子所说的“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那肯定是不能的。为什么不能呢?因为你是个成年人,你有100来斤,那个小孩只有几斤几两,肯定不是一个等级,百十斤的人体,你要让自己很非常幼小的力量去支撑它,支撑得了吗?因为你身体已经返回到幼儿这个状态里面去了。 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你不是追求年轻吗?给你年轻。这个年轻是真的还是假的?假的。为什么是假的?因为它里面没有支撑。
就像我们刚才讲的溪水潺潺的问题一样,一开始你不要把阴性一面给搞丢了。阴性一面不能搞丢了,丢了以后非常危险的,所以我曾经反复的给大家说“阴不厌臃”,这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尊重她,你不要怕多,你也不要怕阴的多了就乱了,在古代的丹经里面就说:那个阴要把它排干净,一点都不能剩,这个说法辩证吗?不辩证,为什么不辩证呢?因为他不懂。有很多人就是照本宣科这样去修炼,这样修炼出来的东西到底是害人还是利人?我觉得从我经过的这些例子来看,我觉得是害人的,所以我们要弘扬一些正确的东西,来摒弃一些错误的东西,一些错误的理念、一些错误的行为、一些错误的所谓的修炼的方法,它对人们的健康没有什么利。那为什么(有人)要那样去做呢?原来就是因为我们迷信于传统,传统里面还是有糟粕的,我们又迷信它,又不能分辨精华和糟粕到底是怎样去抉择(因为你不知道),这个时候就需要尊敬那些过来人,就像六祖尊敬五祖一样,他要尊敬这个老师,老师才能跟他说真话,这个真话别人是听不到的,为什么听不到呢?因为古代人他非常严谨,“三口不言,六耳不传”,真的不是假话,那是真话,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我们到了一个商店柜台,墙上隔板上瓶装饮料,刘老师却说想喝新型饮料,服务员分别给我俩4瓶象霍香正气液那样包装和颜色的小瓶,我打开来喝,发现是半瓶”:
“刘老师”,这个刘老师有点牛(他很厉害的意思),他实际在行不言之教。
“新型饮料”: 新的引导方法。
“霍香正气液那样包装和颜色的小瓶”: 瓶小说的是正气不足,而且还是个半瓶,更显得人的正气是非常匮乏的。
“和刘老师两口子吃饭,夏其喆着急忙慌从公司赶来,斜坡上立着玉米禾,他就想去掰玉米,我说要去掰那两棵玉米须是棕色的,一转眼,夏又去旁边的茄子地里偷摘茄子,一个高个小伙过来把他抓到,他掏钱认罚,我把10元钱递给小伙子,说是摘着玩的,小伙说象么个官就算了吧,恍眼看摘的大茄子变成一个小干巴茄子”:
“茄子”: “茄”,草字头一个加,更加上升的一种进步更加明白的这种进步,它干巴了、它抽巴了、它已经无效了,就是这个基本意思。
“吃饭”: 走向反面的好机会。其中偷玉米也好,偷茄子也好,都可以认为是机遇加身,这本来是暗示修炼的好机会好资源自然出现在环境的条件中,但是如果贴上一个偷的标签,那性质就歪了,所以要想修炼好我们的警觉之心少不了,不要认为恶小而为之,也不要认为善小而不为。
这其中最严重的是“象个官就算了吧”这个思想,这想法是梦者自己的不是那个小伙子的。如果不觉,天下乱矣,身天下也就丧失了成真了道的机缘。大家可能认为“象么个官就算了吧”这个思想就是那个小伙子的,因为这个地是他家的,然后他把夏其喆给抓住了,就认为是他说出来的,实际上这个想法是梦者自己的,不是那个小伙子的。这个思想如果不觉悟的话,身天下乱矣,身天下也就丧失了成真了道的机缘。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所以一定不要做个梦就认为这是别人的思想,那不是的,那都是自己的思想,好像当了官就应该占老百姓的便宜一样,千万千千万万不要有这种思想基础啊!
3,狗活:我象吃烤鸭一样用刀片一只烤熟的小狗,一刀一刀下去,片到头部时心想怎么不褪掉狗毛,再一刀片下去,狗活了,它用舌头舔我的手,还有温度————惊悚。
[语聊]
吃素吃荤,这是每个人的自由吧?为什么人做个梦吃荤也有如此惊悚的反应呢?并不是因为吃肉的感觉造成的,而是正在吃的这个对象活过来所造成的,所以人的潜意识喜欢用这样一些不言之教来唤醒人的善念和修行。
狗活”:苟活,苟且之活。人如果不探索人生的真谛也只能算是苟活一次而已。大家说是不是这样一个道理呢?我觉得是这样的,追求吃的喝的玩的乐的,好像觉得人很快乐,就好像就活着一辈子很值得一样,实际上值得吗?还是不值得,为什么呢?因为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所以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努力啊!
4,池:有一3米大小的天然的泳池,周边有树和草丛,我在池里洗澡游泳,水还是清亮的,用手捞却很黏稠,似口痰似燕窝羹。向上看,是流水下来的瀑布样的水道,向下看,对面有一个巷子是集市(没开市),有一条横向的乡村公路形成一个小的十字路口。视觉从土公路往右中就醒了。
[语聊]
这个梦境实际上是很生动的,生动就是它用形象语言,比如就像有些人因为意外的原因聋哑了,聋哑了以后没办法跟人进行交流,然后就有很多的哑语,哑语的手势在全世界可能就是通行的,那么其他的很方面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地方呢?就是为了表达一个意思有多种多样的行为艺术可以作为载体,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风水也是一种自然语言的表达。
“我在池里洗澡游泳,水还是清亮的,用手捞却很黏稠,似口痰似燕窝羹”: 我们也知道对液体是否清净的判断仅靠视觉是完成不了的,看起来是清亮的实质上粘稠的,我们还要用触觉,去摸一摸才知道原来这里面是有其他的一些物质掺在其中的,对梦境的判断也是如此,看起来是直白的可能是暗藏的一些点化,看起来复杂无比的梦境想要表达的意思却相当的简单。人在水中,相当于人在道中。大道是至简至易清澈无比的,如果其中混进了泥沙和杂念,就可能是浑水一团了。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能够接受,她这个梦境实际上就是在跟我们讲这些道理。
“向下看,对面有一个巷子是集市(没开市),有一条横向的乡村公路形成一个小的十字路口。视觉从土公路往右中就醒了”: 人沐浴于道中,但是道已经被莫名的东西给污染了(变黏稠了),这是一个基本的环境。
“对面有一个巷子是集市(没开市),有一条横向的乡村公路形成一个小的十字路口”; 面对集市是说人面对的是红尘滚滚物欲在前,这是生路一条,在生活中也必然有人去选择这条生路,但是另外一条就是公路与这人生之路相交,说的是这人生中一定会有公与私的选择题需要做,这个选择题目需要人去做。
“视觉从土公路往右”:土,后天意识。“土公路往右”就是后天意识在选择方向的时候还会按照负阴抱阳的原则来对待这个“公”,也就是会选择强势的一面发展下去。为什么说往右是选择强势那一面呢?因为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左和右的一种认识,总觉得右为大,左为下,所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这是老子的为人原则,希望大家能够联系老子的《道德经》把这一点搞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