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71|回复: 0

[第八十章] 在道性下做好自己本质工作——安居乐俗——发展健康要着重于质朴

[复制链接]
小安 发表于 2009-4-12 23: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整个章呢就有点让人们复古的那种味道。所以很多人在那个现代版本的注释中,对这一章一般都认为是那种传统思想的表露,就认为老子的思想是虚无主义的,是比较消极的,不是积极的,就是因为从这一章中就明显的看得出来,有这样一种思想趋势。这种思想趋势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分析的人分析错了啦,还是老子本身当时的思想错了呢,或者是老子当时思想本身表达的意思就不是这样一层意思呢,他是不是另外还有一层意思,这个就需要我们自己慢慢地去从中间再仔细地看来。不仔细地看,或者你不仔细地把他和你自己的修炼起来的话,你这个事你就很可能就要流于俗见,俗见就是说俗人之见呢,你根本都没有看到圣人的这种高明之处。

小国寡民。他首先一个观念,是说的是小国,而不是大国;寡民,什么叫寡民呢,那就是说很孤独的一个存在。不知道这样翻译行不行(笑)?所以说,既然是小国,那就是小的个体,然后呢寡民,就是孤独的这种存在。

使有什伯,就是他有单位。他有单位呢,过去的什伯就是军队的那种编制,十个人就为什,一百个人就为伯,这是一般军队的基本编制,就象我们现在说的一个班十个人,然后呢一个连,一百个人,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说他一般用来反映什么呢,就反映那个军队。就是你这个小国寡民呢也有军队。军队之器那就是武器了,是不是,而不用——这个地方呢当然从过去的另一个版本中间,这个中间就没有人,没有人这个字,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一般都是这样翻译的。但这个地方呢就是多了一个人字,这是根据河上公的注释本应用过来的。实际上加个人呢也无所谓,而且很有意思的就是,一旦加了这个人以后呢,小国寡民就变成了这个人呢,的确他有所指,小国寡民就相对于这个人,他都是主语啦。所以说前面一句话和后面的一句话他相互就呼应啦——小国寡民使有什伯,那个小国寡民,他有军队了,那个军队,那么人之器而不用,那么军队之器呢也就不用了,军队的武器呢也就不用了,可以这样翻译。

使民重死,使老百姓呢重视死而不远徙,他们不向远的地方迁徙,使老百姓呢很重视生死之事。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这两个字,一个是乘坐的乘,一个是摆陈的陈,就是说陈列的陈。这个陈列的陈就说,你这些东西都没有用的地方,你根本都摆不出来,没有人去用它。这个呢和前面的有些章节,他就联系起来啦。就是你这个人身体内部,说通俗点吧,也有司杀者,那么人不可能代司杀者去司杀,他自有人去工作。这个工作呢实际就是说,你潜在的那一面,他有个信号他就指挥这些军队,在你身体内部作战。这个小国寡民如果要是有军队,但是呢有军队你那个武器不用的话,那么这个武器它就没有实际的作用。没有实际的作用呢,实际就反映了这个国家的一种安宁。这个安宁,有军队,有军队的武器,但是他非常安宁呢。老百姓你要让他很安静的话,他就不会远徙啦,因为你没有战争呢,他怎么会逃荒呢,是不是,他怎么会向远处迁徙呢,他肯定也不会啦。所以说虽然有舟舆,又有舟有车,就有船有车,但无所乘之,他没有人去乘坐它;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他没有陈列的必要,因为这个东西他都用不着吗。

所以说使人复结绳而用之,回复到结绳而数的那种原始状态里面去,这个话呢就明显地带有那种很传统的、很旧的那种生活方式了。结绳而用之,那就说一种很简单的计数的方法,每天过了一天呢就在墙上划一道,是不是,一年下来划了三百六十道,他就知道又到了一年呢。

甘其食,就是对自己的食物很满意,反正自己做的自己高兴吃,吃得很美味。美其服,自己的服装尽管有自己的特色,也不是很先进,但是呢,最起码来说,他也不往外看,也不去管人家穿的什么奇装异服,一切都不管他,都感觉的自己的很美。那么安其居,对自己的居所,他没有什么挑剔的,我想现代人,就象那天说的那个意思一样,就是现代人呢花一两万块钱买一个平方,都已经觉得很贵了。现在居然出了一个平方要买四十几万的豪华、超豪华型的房子,是不是,你看人们现在已经不安其居啦。就为什么呢?因为他这个心呢,老在向外、向上张扬,这个张扬的结果呢,就造成人们整个国家不安定,这个国家不安定实际是身体不安定。乐其俗,对自己的风俗、文化,津津乐道,你要他改变一下呢,他也不会改变的,为什么呢?这是老百姓最普通的常见的一种状态,就象那个《桃花源记》说的那个意思一样,就是这些人尽管不知道有汉,无论魏晋,就是朝代已经过去了好几代了,但是呢,他们同样乐得其俗啊,不愿意跟外在的人打交道,也不愿意跟外在人发生这样一些交往。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这种风俗,实际上相对说来是保证这个小的环境的一种安定。既然是安定,为什么要去打破这个安定呢。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已经说得很明白了,鸡犬之声都能够听得到,但是呢他就是没有往来。没有往来是什么意思?就说不要去干涉人家的事,人家的事呢在你自己来说,也只是非常普通的一个经过一样。就象我昨天说的湾里有一个老人去世啦,民至老死,他也就不跟我们打招呼,是不是,尽管我也姓熊,但是他把我这个姓熊的搞忘了,是不是。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也就是这样一种实例吧。人家就马上说到跟前啦,今天正好我讲到这个事,是早上那个卖油的他说的,下午还是早上我都搞忘了。这是什么意思呢,这说明了我们的现状正好照着这个事正在实践。这个事实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个人的修炼,邻国相望啊,是不是,你看我们站在这个地方,往熊仙湾那个地方一望,多近呢,但是今,他就偏偏发生这样的事,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不是。也就说小国寡民呢,你又什么东西都有,你也什么东西也方便,但是呢,你都不用,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不相往来,就这样一种状态。

这是为了什么呢?作为老子在这个地方表达的一种思维,他实际上说的是另外一层意思,并不是要你去复古,而是说你在这种相对安静的情况下,你最利于修炼。你在这种相对安宁的情况下,你最少的干扰,你既不去想人家的事,人家也不想你的事,但是呢是不是就没有相互之间的这种关系呢,他不是的。因为他在前面谈道的时候呢,他已经把这个事呢就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就是人们他即使没有这重关系,就是没有表面上的关系,但是他潜在的关系他还是存在的。既然是存在,那么保持这种相互之间表面上不来往的这种方式,实际上对人的这种状态的清静,他很有好处。

我们很容易从文字上就认为,他说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好象他肯定说的是一种社会现象,但的确他说的不是社会现象。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我们这个小国寡民,我们这个身体。我们这个身体,我们有武器也不用,有军队也没有用,然后呢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就是你这个身体的所有的信号,你都能够重视死的这种存在而不远徙。而不远徙是什么?就让你自己的身体啊不断地造化,不断地处在生生的机制中间,你没有去远徙的必要。你即使有车船,你即使有甲兵,你也不用去坐它,也不用去打仗。这样呢人们的那种状态,就是整个全身心的细胞,或者是器官,他都处在非常和谐、自然运转的这种状态。那么呢,作为人来说——这个地方的人,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人,指的是人的主观意识——人呢,这个时候他就回到朴素的那个生活面貌中去啦,他结绳而用之,就说他不用纸啊、不用笔啊,更不要说用电脑去办公啦,然后呢他就回到非常朴素的结绳而居的这种状态。

这种结绳而居他能够甘其食就是因为,相对他自己来说,他自己在研究自己的食物,就象我们自己一样,什么样的食物方式,北方的也好,南方的也好都吃过啦,觉得自己的东西啊还是好吃。就象那个李艳回去以后,吃家里的饭吃不惯一样(笑),这就说我们这个地方的食物已经甘其食呢,非常美味,你再怎么说,吃的并不是很好,没有城市里面吃得丰富,但是呢它却非常甘味,甘味就是自己有自己的特点。美其服,服装简单,但是呢自己觉得很美它就美啦。安其居,对自己的住所,并不是象现代人们那样,不断地攀比,不断地装修,甚至装修的费用比买房子的费用要贵几倍,象这样的事都多得很。这就说明现代人都是因为心在乱动,而我们修炼呢往往就是心不要动。不乱动还不说,而且要不动。这个不动意思就说你很平常地生活,过平常的生活呢,然后去想大道,我想这个小国寡民之间,你即使没有相互的这种交往,但是呢,他同样也存在一种共生的这种关系。

邻国相望,尽管看到了,但是呢鸡犬之声相闻呢,民之老死不相往来,这无非就说明了你要清静为本啊,人家的事你不用去操心,你的事也不用人家去操心,这个呢相互之间就处在一种非常自然的循环中。所以说这个第八十章它讲的就是人的修真方面,它不是讲的人的社会性方面;即使拿到社会性方面去说,他也有他的道理。就说相对的民俗朴素的这个国家呢,他实际上他有兴旺;民俗要是不朴素的话,人们现在追求高消费,追求超前的消费,追求时髦。到底有什么好处呢,看起来好象是促进了经济的发达和发展,但实际上呢却过多地消耗了自然资源,同时呢也打破了这个生态的平衡,同时呢也破坏了这个宇宙间信号的宁静。

这个信号的宁静是指的什么东西呢?就是人们的心他乱动的时候,他给宇宙的一种精神反馈,这个东西是非常乱的,大家可能这一点没有感觉出来,我是说的人世间有很多人他没有感觉出来。他感觉不到这个问题的好象严重性,所以他们才会变本加厉不断地开发、不断地发展经济,然后不断地向钱看齐、向钱运动,最后的结果呢就象毁掉自己的现状。为什么会这样呢?当然前面的章节里面已经说过这个事啦,所以说不再重复。但是总的说来,我们自己本身要从修炼的角度去界定这个事,不能从人家怎么说我就怎么去理解呢。

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访问,我们的道性呢他所能囊括的含义,绝对不受限于时代的状态,我想这个意思他肯定是能够成立的。我们就想这个问题,现在道德经针对社会和国家而言的话,那么社会和国家在时代中变化以后,那道德经不就失去意义了吗,这是我当时提出的这样一个反问,那还能够言其为道吗,就是这个道他怎么去囊括万事万物呢?所以说道德经他从头至尾,他所展现的一种理论体系针对的对象都是指的什么,都是指的身体这个大国。道德经针对而言的是从古到今都没有变更的人之性命,这样一个概念。道德经针对而言的是从古到今都没有变更的人之性命。你就是一千年、两千年,一万年以前又怎么样呢,人还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一张嘴两个耳朵,他不会变的。这一点既然不会变,那么呢他的存在也就可以拿着来和道来相提并论,人地天道这四个大物质,他在道德经中间是并列而提的。既然是并列而提,我想他没有提到国家的问题,没有提到国家的问题。既然是没有提到国家的问题,他只是提到天、地、人、道这四个事物的话,我想站在人的角度,他分析的最重要的原理,他还是从本源出发,从自己立足点出发,讨论的是人。

人怎么呢,人和其他三个事物的之间的这种关系。人依附于土地,然后呢仰望蓝天,然后呢背后还要靠着一个虚空的大道,这就是我们人的存在。那么背后靠的是虚的,前面取的呢是实的,他不停地挖地球,把地球挖这样一个窟窿,那样一个窟窿,结果呢搞得天下都不安宁啦,那无非就是为了自己眼前的那点利益,他就搞忘了自己背后那个大道,搞忘了天上那个虚空,搞忘了地脚下那个有限的地球。我想老子的这种思想是生命的大智慧,既然是这样的话,生命对国这个大小来说他是小,那么道性呢他是善居其小的,所以呢他就用道德经的这种整体内涵来说明,人们修真达到天人合一的这种境界。这种境界实际上就是说你从道性的角度明白人性,然后从人性的角度呢要合于天性,然后再融于道性里面去,这个道理他就是这么讲的。

至于说我们的主观识神,相对于我们这个小国家来说,他肯定就象领导者一样呢,但是呢,我们要对待他主观识神的话,就要象对待孤独者一样,要时刻地注意其状态和形式,不要让他轻易受到外来的信息干扰,这个意思我想已经很明白了,就主观意识你不要让他轻易受外来信息的干扰。过去人称孤道寡,他无非就是表现自己,就说你这个寡德,意思就说自己在德性方面很欠缺,才称为寡人。那么这个地方提出对待主观意识就要象对待孤独者一样,实际上也是这样一个意思,就是说要站在欠缺的角度去看他的状态,你不要认为他很富足,他的确很欠缺的。你如果说让他欠缺,那么他就会永远地会得到道性的一种支持,这就是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这种基本的道理。

那么人的训炼,特别是在修炼中的训炼他也就是这样,人有时候真意识他肯定要培养啊,但是说有培养,你的主观意识你还站在大的这种角度,不是站在小国寡民的这种角度,而是站在大的角度,你说你非要去怎么,劳民伤财,非要去指挥你这个小国寡民,然后去怎么,东奔西颠,然后呢好象要备战备荒,搞得老百姓没有安宁之日。我记得文化革命的时候,林彪他写个报告,写给UU1001词语替换,他说军队好象已经有点没有过去那种传统啦,他提倡那个天天要拉炼,结果这个报告被UU1001词语替换批啦,批了几个字,不但军队在拉炼,后来搞得老百姓全部都拉练去了,就是工厂里的工人、田地里的农民、学校里的学生都去搞拉炼,这就说明了在劳民伤财啊。根本上这个国家本身就处在动乱不堪的状态里面,再这样一劳民伤财,所以说整个国力、物力肯定就要下降,一下降以后他得不到休息呢,肯定就休息不了。

这种状态吧我想这也是历史,也给我们一个实践的例子。就是有很多事你越是国小,越是作为领导的,越是要人民安居乐业。你这个人的主体也是这样,你不让他安居乐业,你说你非要把他搞得怎么,不死不活的,想做神仙,同时呢你又每天在歪掰他,你把你这个身体每天都要歪掰,今天试一下这个方法,明天试一下那个方法,你以为你是在修炼,实际上你根本都不懂道性,结果你把你的身体可能实验来实验去实验坏啦,等到后来,你以后再想找这个基础呢,这个基础已经残破不全啦。到那个时候那就很可惜啦!

所以说我们应该重视死亡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大家对这一句话不知道怎么理解啊,重视死亡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我们运动过头,可以这样说,人生的话在人的一辈子中间,他运动过头啦,他为了自己的一张嘴,啊就是为了自己衣食要能够果腹,他最起码来说他要工作,他劳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给社会带来一些经济效益,他实际上带来很多的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呢在现在这个社会,实际上就已经被掠夺啦,被剥夺啦,然后呢去满足那些是不是,更高的、更有钱的人的追求奢华的生活。

实际上这些东西到底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就来自于我们很多人的那种积累。就是很多小生命的积累,形成了这种整体的繁华。实际上我们老百姓到底享受了多少的繁华呢,根本都没有享受到什么繁华,你每天还是一日三餐,可以说家常便饭,吃得还是多,不象他有些人他每天都是吃的上千块钱一桌子的那种高级大餐。那回过头来,那一千块钱一桌子的那种高级大餐又怎么样呢,他也只能够长一百来斤,是不是,他不可能说长一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呢,我想只不过是人们在这个观念上的一种错误。所以说老子就提倡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这种意念,我想是积极的,就是你回到你朴素的生活状态中间去,然后呢做一个平常人,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活动,爱惜生命,保精养神,不要大起尘劳,然后呢特别不要四处奔波。

所以说有很多人呢,在修炼中间他不是这样的,他到处跑,他以为能够访士问道就能够成道,但实际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般修道,大部分都是怎么,都是师父找徒弟,而不是徒弟去找师父。就是你自己本身一定要有一定的根器,然后呢通过对根器的冶炼,达到一定状态以后,这个师父他就会发现你,然后他就会远距离的从信息上调控你也好,或者近距离的对你进行点化也好,他都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人他不要勉强的去从方法上找师父,而应该从德性上你去吸引师父。不应该在方法去找师父,而应该在德性上的修为,用这种修为积累去吸引师父。

这种吸引师父他为什么回来呢?他就是因为每个人他有一股气,在天道中间他有一股气,就是你的百会穴,他能够自动地放出一股气来,作为高功能师父,他一看他就知道,这个地区他有多少人他有正气,这个正气的能级能够达到多大的一个状态,他一看他就知道,他自动地会找上门来,然后对你进行点化。你如果说修得很好,有很好的灵性,是不是,他即使不跟你高谈阔论,我想你也同样从他的很普通的言行中间,能够觉悟很多真实的问题。为什么不走这样一条非常真实,非常,说通俗点,按过去人说真常需应物,就是你应的是一种非常平常的生活的这种道呢。你从禅宗的角度以及那种其他的,或者是在修炼上有很高造诣的这样一些,无论是高僧也好,那个大道也好,他们的表现呢都是乐于从事很平常的生活,乐于从事平常的生活,从平常的生活中呢去体悟这个大道的存在。他绝对不会追求时髦。追求时髦的人,我想他成不了大道的。

再就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修炼者要领会:虽有甲兵,无所陈之的问题。就是这个事啊,我们有两个情况:一个情况呢就是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呢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这样三句话。这三句话的意思我再讲一遍,他是什么意思呢?从修炼角度上来说,你的神通你可以超越你自己个人的限制,你甚至可以飞起来,但是你也不要去飞了。为什么呢?你要使民重死。意思是什么呢?就是重死,你不要去重活。重活,你就要运动;重死,你就要安静。你不远徙,就说你不要周途劳动吧,你不要过于劳动自己的身体,你虽然有特异功能,虽然有特异功能可以代替车船的作用,但是你也不要去发挥它,这个千万做不得的。大家一定要注意,你每用一次,我给你说你的神呢你就下降一个层次。

再就是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就是你没有必要去陈列它,就是你没有必要去耀武扬威。虽有甲兵,就是你身后,可以这样说,当你修炼到一定程度以后,你就知道,你有雄兵百万、千万、亿万,他越来越多,但是呢,你也没有必要去怎么,去显赫你自己的这种存在。有很多人就说:啊这个神怎么能够看的见呢,他到底怎么演化的?我给你说,他演化起来的确很可怕的,他越来越多,但是呢他越来越多是干什么的?他就是说你一个国家,他必然有这个东西,他这个东西存在他是客观的。但是呢,他都不去用他,你即使元神他的能量再大,他的功能再多,你也没有必要去用他,你还是要返回来最俭朴、最容易的生活方式,这样呢才能够体现出你的道性来。这个道性实际就是说一个阴、一个阳最符合于易经的那个思想。

就说你的身体里面产生了两种状态:一个呢就是有形的一部分呢,他就非常非常安静;无形的部分呢,非常非常的活跃。这就是人修炼所造成的一种阴阳之道。这个一种阴阳之道用那个非常朴素的方法去应他,就是你非常普通、原始的这种方法去生活,结绳而用之吗,你想那个简直是太原始啦。就这种原始的方式你看都想得出来,是不是,那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不要动心机,不要觉得现代生活的好象很多工具啊、很多用具啊都非常先进,你非要去攀比啊、非要去使用啊,你觉得那样就好。实际上你那样呢离修炼呢比较远。比较远呢意思就说,有很多器具,特别是现代西方人用的很多器具,他不一定很好,不一定很先进,还没有我们那些土东西来得有味道,因为他们的食物方式和加工的方式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中国人要适应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然后呢要使用适应于我们自身生活方式的这些器具,不要单纯地从讲卫生的角度去考虑,不要单纯地从讲好看的这种角度去考虑。这样呢我们就能够使得我们的神呢,能够很平静地去发展,就是没有干扰地去发展。

如果说你的主观意识老是怎么,老是不断地在生活中翻新,老是停留在对生活的追求上,实际上你就掉到整个社会发展的那个信息圈子里去啦。你一掉到那个信息圈子里面去以后,你就会招来整个社会信息的一种干扰。这个社会信息的干扰,他实际上他是不希望的。不希望意思就说,他在你个体的显态这一面,他是独立的;在整体的那一面,他是统一的。所以说你一招来干扰以后,那么你这个个体的这一面,就是整体的这一面,一旦要和其他的信息打交道了以后呢,那么你的元神他的力量呢他就会衰弱,他这个衰弱也是符合阴阳之道的。所以说,能够提醒大家注意这个辨证关系,就是你在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的人一定要怎么,闭关,要回避社会对你的干扰,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那么回过头来我们再讨论一下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人类既然是这样的话,既然是修炼的时候都要经过这样一种状态,那么人类社会将来的存在方式什么样的呢?我可以这样跟大家来一个憧憬:就是将来的人类,他是非常安静的,他几乎不动,几乎不动,他也没有必要去动,为什么呢,因为他很长时间都可以不动,他不用吃饭。他既然不动吗,他也不用睡觉,为什么呢,因为他不动的时候他就睡着啦,是不是。但他为什么又存在呢,就是因为他知道这个道。所以这种人呢他一活,就可以活很长很长的时间,他就不是象我们想象的那样,只活几十年,说不定几百年、几千年,在未来的人中间,他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当然这一点,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拿出证据来,但是我相信这一点,因为我听说有人已经活过了一千多岁。就是上次跟大家讲的,那个红椿坪里面曾经有个挂单的和尚叫宝塔,他就活了一千四百岁,这在佛教的经典里面,啊就说在当地的佛教经典里面是记载非常清楚的。你既然有这样的情况,我们为什么不去学习呢,最起码来说,照着他的生活方式去体会一下嘛。我们体会的是什么东西呢?我们体会的都是这个社会的繁华,好象飞速地前进,飞速地消耗,飞速地消费,然后那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就象我老在参悟这个事一样,十五年前买一台电脑去了一两万,现在呢买当时那486电脑,我估计可能一百五十块钱都不要,是不是,就说你为了赶时髦,当时为了赶时髦。实际上当时那个比尔?盖茨,他当时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就说:我们人类实际用电脑啊,486就已经到头啦,你没有必要再去发展新的东西,够用啦。实际上当时的486它的运动速度有多少呢,如果按那个大型计算机的运算方式来计算它的话,实际上它每秒钟达到几千万次,每秒钟它的运算达到几千万次,它本身速度已经非常快了。但现代人他满不满足这个要求呢,他肯定不满足。慢慢地越发达,电脑就越多,你看现在电脑垃圾成堆,到处都是电子垃圾,以后这个社会它就慢慢的怎么,把人们的现代资源都用在这个上面,然后人们的心呢他也耗散在这个上面,这就是所谓的经济的发达。

但是这个东西它切入到事物发展的核心上去没有呢?实际上它没有切入。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人也知道,电脑是很高级,但它没有办法和人的思维连起来。所以西方也有科学家在研究这个问题,就希望把人的大脑也转变成为一种电脑,对不对,意思就说人的大脑和电脑要接轨,这个工作估计可能要很多年才能够实现呢。实际上等那个时候即使人实现了这个状态,也很难以把握自身的这种,说通俗点就是存在,就是说你不可能用所谓的电脑代替你所有的存在,是不是,他也不可能。

哎呀,所以说为了人类的发展,我觉得,中华文化,特别是我们的道德文化有必要让全世界的人都去知道一点,然后呢知道这种发展,他在必要的条件下,是以开发人自身的潜能为基础的,而不是开发外在的能力为基础。这一点一定一定要作为一种道性把他确定下来,就是发展人类自身的潜能为基础,而不是发展外在的手段为基础,如果那样把发展外在当作人类社会发展前途的基础的话,那人类就没有希望啦,因为他最终就要自食恶果。那么发展人类自身潜能作为基础的话,他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他会产生一种非常明显的效果,这个效果就是人类他会处下不争,他会很爱惜,他会很慈爱这个自然界的存在,他会很俭啬地去使用他的资源,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然后呢他会和任何一个民族,就是任何一个民族他都会和其他的民族和平相处,共生共荣。我想这种情况就是因为道学思想里面的三宝造成的。这个三宝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就是你人当明白了修炼的道理以后呢,他每一个人背后的千军万马他就汇合成为一个巨大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团,他不但是能够移山填海,你就是整个地球要改变它的轨道,他要让太阳系改变它的轨道都不成问题。大家要不信的话,我就把这个话说在这个地方,未来人他的确 能够做到这一点。按照那个《海奥华预言》说法,人啊,人类,是因为从外星球移过来的,为什么移过来,就是他们当时的星球啊已经不利于当时的生存呢,是不是,实际上这种说法他本身就站不住脚,为什么站不住脚?就是因为他没有领会老子道德经的精神。

有很多事,实际上作为我们现代所从文字上接触的这些外星人也好,在很多问题上,我们都是看到了写文字的这些人所携带的地球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这种思维方式和观念里面有很多陈旧的东西。就是这些陈旧的东西,他没有想到,你比方就象我们道家的法术一样,过去道家的法术,一个功夫高的人,我给你说,他移山填海还不说,他换星挪斗,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他可以把天上星星挪过来挪过去,是不是。当然这个道理是怎么样一回事,我们对这个机理可能还没有认识到,但是我想这样的高道,的确他是存在的,就说他改变环境的这种能力,他肯定还是有的。但是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少呢,现在为什么会越来越少呢?现在并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存在,或者这样的仙人不存在,而是说人类他本身代表的一种信息,他是取之于天的,他是由天老爷所确定的。所以说一般的神仙,你就是功夫再高,他也不可能跟你人搞对立,也不可能跟你人的思想去进行对抗,他不可能为了你的信,为了你的信仰,或者为了你相信他而去显示自己的大能耐。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呢,人他不可能看到非常神奇的这种存在,他只可能从自己的现有的前提下,去觉悟超长的那种能力。这个超长能力实际上最大的能力呢是我们每一个小国寡民的觉悟,然后呢使这个觉悟背后的无穷的潜能他联合在一块所激发出来的能力。这个能力实际上是我们每一个小国寡民如果要都得道的话,都能够进到道里面去了,那就叫天人合发,万化定基,这就是阴符经里面说的一句话。万化定基啊,你说什么东西他都能化,你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啊,可以这样说,他既然是这样去定义,就说明地球上的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就是过去说我们古人呢都是以那个以地球为中心去考虑问题的。有很多人就不相信呢,科学上肯定不相信呢最后推翻呢,是不是,把地心说就推翻了,推翻了是件好事,因为科学在向前发展吗。

但是回过头呢我们再想一下这个问题,我也是偶然的原因才发现这个事,就是八十年代初期看《收获》,里面有一篇文章,专门写河北的土气象学家叫蓝举庆,他这个人很怪,他祖辈上呢就是朝廷的星象学家,就是看星象家,祖辈上是搞这一行的。然后传到他这一辈子的时候,当然有很多个人的技术就自然而然被他们继承下来啦。他父亲呢就非常精通,到他头上呢,他实际上也非常有研究。他研究了什么程度呢,他专门研究气象学,就他能够发现两年之内一个地区,就你全中国所有的地区,他可按你的方位,就象当初的张衡发明地动仪一样,你那个地方发地震,他能够知道,他这个地动仪啊它能够知道。但是这个蓝举庆呢他有什么特点呢,就是他能按八个方位,你无论指那个方位,你只要把距离报给他,他就知道那个地方的天气,当天是什么样的天气,就是他能够给你把天气排出表来,就是你从一年、两年,他可以排到这么远的时间,就两年以内的气候他能够给你算得出来。他是算呢,他不是象我们想的那样,只是象特异功能那样一看他就能够知道,他不是按特异功能好象超常的视角啊、感觉啊去判断这个问题的,他是算。他怎么算呢,他算的方式呢他就是以地球为中心,他严格地以地球为中心这个基准点不放,说通俗点就是这个观念不放。你如果把他这个观念否定了,他算不出来。他以地球为中心,然后呢观察那个行星它相对于天上的位置。因为行星她肯定每年、每个月、每一天可以这样说它都在移动,就象那个长庚星一样,尽管它每天都在那个地方,但它也有少量的移动,所以他跟你罗盘的那个位置一看,他就知道,然后他有固定的那种演算方式,他能够算出来那个地方方位、距离这是个什么关系,和天气是什么关系,他可以排出表来。后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一个讲师,那个时候还不是研究员,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讲师就剽窃了他的那个研究成果,并把他写的那个论文呢,说通俗点就是关于气象学的这个论文呢,就给署上自己的名字,就寄到国外的自然杂志。这个自然杂志呢据说还跟他联系,考究了很长时间,后来还是没有发表。因为觉得他这个东西呢理论基础啊,是属于那个地心说,也就不同意发表。这个事呢当初在国内来说,就是在国内气象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到后来这个事也被人家知道了,就知道了这个事是剽窃的。但这个人呢他也很怪,他自己也不愿意说好象扬名立万一样,他根本都不愿意彰显自己。这个事后来就不知道怎么样呢。

但是我是偶然的,就说从报告文学中就看到这个事情以后呢,我就想一个问题。既然他在理论上能够成立的话,是不是,他肯定是有他一定道理的,说通俗点就是我们的实象可能是日心说,但是我们在虚象里面呢,可能就是地心说。在虚象里面我们地球就是中心。(笑)……不动就是动,动就是不动,实际上是相对而动。

……象我们平常啊,就是我们自己修炼,还要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个草庄为什么要建立,然后我们草庄人呢应该怎么去生活,实际上大家都应该从这一章里面呢,都应该体会出一个前景来。修炼的人最关键的他就是怕干扰。为什么怕干扰,就是人呢他一旦这个体系他在形成的时候,就象个婴儿一样,他生命非常嫩稚的时候,你如果老是要干扰他,他长不好的。你对他过度地指挥啊、过度地调教啊,你以为你是在帮助他,实际上他这样对生命的确不好,不好生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呢,草庄的这个生存呢至关重要。他以后如果说没有草庄这样的一种环境,你在人世间你说你要实践这个神仙的这种学说,你门都没有,可以这样说,你门都没有。它就是为了人们在进入一定的状态以后,他在相对长的这一段时间内,啊相对长的这一段时间内,他要进入到一种很安静的这个状态里面去,你生活你的,我生活我的,啊我们有事做,啊我们有联系,但是呢我们没有必要去和这个社会发生过多的交往。这个交往他有专人去完成就行了。然后我们自己本身呢就有相对稳定的这一段时间呢,就让自己,说通俗点吧,这个小国所有的机构的运转他都存在,但是呢,这个存在他是按元神的意识他去自动地完成的,而不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去完成。所以在这个时候呢,我们自身本身的体系,他潜在的一面他就会越来越大,会越来越大,然后我们人在这个时候完成的过程的话,就奠定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这样一个生长过程。当你这个有稳定了以后,生长到一定状态以后他能够怎么,说通俗点,他跟你人能够保持一种相互平衡的关系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就不怕你干扰啦。我想每个人的神,大家只要看过的话都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一开始他的确很软弱,很软弱,你稍微干扰大一点,哟他就消失啦,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人间的,说通俗点这个阳气啊——我们所说的这个阳气实际上是一股浊气——它非常干扰,就是他非常消耗人的精华。我再打个简单的比方,就象我平常说一样,你吃一块肉,你当时的一点性光你就没有啦,你只要吃一块肉,不要你吃多,你吃一块肉,你这个性光你就没有啦,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实际上作为我来说,我不反对大家吃吃荤,我自己也吃荤,但是我知道这个道理,就是你人世间的这种,就是说你不懂得这个方面的运转规律的时候,你这种干扰你是无形的,你任何一种行为你都可能造成这种干扰,所以他就劝你复结绳而用之,你说这多原始啊,是不是,就你的脑筋基本上不动,实在是记不清楚日子呢你就在墙上面划道道就行了,你来了多少天一看,噢来了多少天,行。

有时人的确要进入这种心态里面去,这才好修炼。但是你什么事都记得清清楚楚,今天这个事,明天那个事,是不是,那完啦,家长里短的,就象那个小帖子里面说的,那些乡村那些老太太们,边在做做气功,边在家长里短的(笑),谈论是非,是不是,你说那样,说通俗点真是败坏气功的好名誉,那叫健身,也算是练功只是功而不道啊,功而不德,这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我想把问题呢也给大家写几句话,目的呢就说用我的这种简单的意思吧,把刚才的语言作一个汇总。

第一点:主静则明道化,复古则明先进;

第二点:修炼主静,人心叛心;

第三点:非言国而阐命邦(命邦啊就是生命之邦啊 ),谬藏真而识万性;

第四点:“不用”神在道,追髦时失成;

第五点:凡体少交往,玄界万化定。

我口头上再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

第一点呢主静则明道化,就你当主人的,你的身体、你的心念肯定是你的主人呢,你这个主实际上是一种客主,说通俗点就是他不是真主,他是客主。他是客主实际上就是说他是后来生出来的,他当然是客呢,真正的主人是人的先天之神。主静呢则明道化,这个明呢他自动地就归到道里面去。复古则明先进,复古啊就是你这个主复古,就是你回复到很原始的那种生命状态的话,那么你全身的这种老百姓,他自动地就能够进入到非常先进的存在里面去,他所有的东西他自动地会去学,他所有的功法啊、所有的能力啊他都会,包括你这个要学一二十年英语才能够掌握的技巧,他就分一个元神出去学会了,然后他自己回来用就行了。就象那个张宝胜一样,他根本都不会开车的人,但他有个特点,他只要坐在那个方向盘前面,旁边只要有个司机就行了,你不用指挥他,他自己就会开。你知道他怎么开的,他实际上就是旁边有个开车的人,他肯定知道开车的那个经验呢,有个信号呢,是不是,他就把人家的那个神拿过来放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去操作他开,负责他不出问题。后来他自己有了车,然后在北京大街上,人家北京市公安局就下了通知,只要是他的车牌就不用拦他,他违规也不能拦他。为什么不能拦他呢,就是因为他违规啊他是不会出事的,这就说他什么事啊他都恰倒好处。这个恰倒好处实际上就是明先进的这一种现象。反正北京交管局的那些有些民警们根本都不知道他那种状态呢,有很多人就把他车拦下来,一拦下来怎么样呢,你收了他的驾驶执照,或者收了他的行车执照,你都收了,他都给你,但是一会儿,是不是,一掉过头又到他手里去了,你收也是白收的,你收他根本都没有用。所以那个时候人们都知道他厉害呢,最后就不收他的,公开地行文,就是不要干扰他的活动,也就是说他实际上是处在最先进的状态,你别看他朴素。

修炼主静呢,人心叛心。这就讲我们一种基本面貌。修炼呢他主要是要求清静,但是人心呢他又特别喜欢兴旺。你想一兴旺起来,是不是,就象大家谈到这个草庄一样,太兴旺了也不行,你不兴旺也不行,那怎么办呢?那就顺其自然该怎么样,他就自动地会调节。你需要人来的时候,他人就来了;你需要发展的时候,你的经济他就有人支助,我想这个道理就是这样的。这是经过我的实践所证明的事,我想师父他是不会把这个事当作儿戏,是不是,他也不会跟我开这个玩笑,他也没开过玩笑,所以说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那个精神在发展。既然要把这个地方保留下来呢,那么肯定要让它发展下去,同时要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人心叛心呢,心应该叛在什么方面呢,放在那个潜在的那一面,就是我们自己过平常的日子这一点,他肯定是不能变的。

第三点非言国而阐命邦,实际上命邦他并不是说的国之治,而是阐明的是命这个邦,邦也是国的另外一种含义,他阐述的是命这个国的存在方式。这存在方式呢他就有很多,就常人不能理解的一些说法呢就是他太复古啦、太倒退啦、他落后啦,怎么呢,让他去说,这个让他去说呢就是谬,就是他说的你这个思想太落后啦,这种说法就认为你这个是一种谬论,这个谬论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是不需要这种谬论的。所以说有很多人就认为老子的思想太虚无,太守旧,但实际上这个谬里面他藏着真理,这个真呢而识万性。识万性是什么意思呢?他实际上是专门针对人而言的,人这个事物他很怪,是不是,几千年、几万年他都没有变,他根本都没有进化,相反的怎么,他想法的还退化啦。既然是退化,那么他人的心基本形态是不是那样呢?他还是那样负阴抱阳,总的说来他还是受天地之间的一种调整、调和,他在调节。你多了,他就给你拿走啦;你少啦,他给你补上,我想这个调节他始终都存在。既然是这样个存在,这个真性的这一面,我们特别要重视。我们从什么地方重视呢?我们就要知道他不变的那一面他是属于道性,这个道性他在左右人的时候,他是根据你人的状态而去作用的。

人的状态是什么样呢,就是我所平常分析的,就是你的人心当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不是,这个事情他就不大好办了,人心呢他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人这个时候你再想扭转他呢就不大好办。就是前天岳方伯他们来就说的这些问题,就是那个成都的武侯祠——武侯祠你去过吗?没有。我也没有去过,很遗憾——它有这样一副对子:“天下未乱川先乱,天下未治川先治”。就是这样一副对联。这样一副对联,当然这是他们说的,就提了很多关于现在四川民心呢他乱到什么程度啦。就是他们那个大足啊,现在是地级市,大足那个地方本身就前几年出了一件事:就是一个小女孩,大概一个十六岁的小女孩,在一个三星级的饭店里面就无缘无故的就死了,据说是被奸杀了。这个开饭店的是当地公安局的局长的小侄子,在这种情况下呢,当地老百姓就非常义愤填膺呢,就这个事一定要有所交代。但是作为公检法部门的话,说通俗点,对这样一些有头脸的人来说,他肯定不愿意处理呢,就是他迟迟地不办理,就是对这个嫌疑人犯呢没有处理。没有处理呢,老百姓很义愤呢,结果就把整个饭店,可以这样说,好几千万呢,七八千万的财产呢,就一把火给烧得干干净净呢;而且七八万人呢就把整个街啊就堵得死死的,然后冲进去把整个设备啊全都往窗子外面丢,丢到那个场子以后,然后点火一烧,可以这样说所整个就变成了一个空房了。还听说另外一个地方,也是2006年的事,把四川的省委书记逼得怎么样呢,逼到后来爬墙逃出去了。省委书记本来是想去当地成立工作组,怎么去解决问题呢,结果当地老百姓后来起哄起到什么程度,逼的省委书记挨了人家几巴掌还不说,而且后来实在没有什么地方跑了,只好翻墙跑,到这个地步啦。那就说明四川的这个情况呢就本身来说,就比较不容乐观吧。

那么这个地方有一句话:第四点“不用”神在道。你不用,你的神呢他就在道,他把整个道的体系肯定就装载过来啦,你如果一用,你主观意识只要一用,那么神这个时候他就被破坏啦,这个体系啊他就被破坏啦。所以说最好的方法啦就是不要去追求表面上的东西去干扰你的主观意识,你主观意识一旦走在阳性里面去了,那么你这个神的这一面他就载不动这个道。当你人这个有行的这一面越来越小的时候,他潜在的一面他就越来越大。所以说追髦时失成。什么叫髦呢,大家可能对这个时髦啊可能顺着念习惯了,我们把他反过来写,追髦。追髦是什么事?髦呢在过去的说法,这个小孩飘在前面的那一点头发,就象刘海一样,但是这一般的说,过去叫垂髫,意思就说那个头发垂在前面,是不是。他这个一般小孩呢,有意地留一撮头发,让它在前面晃动,这个就叫髦。那么这个髦你追不追得着呢,那肯定就是说你在追求眼前的一点利益,就是这一层意思。追髦的时候呢,你就失去你成功的机会呢,说通俗点就是你的见识啊这个时候肯定就深远不了。你深远不了,实际上就是因为人的主观意识,停留在眼前这点利益上面。

第五点凡体少交往,就是我们的肉眼凡胎啊这个体,就是少交往,就你尽量地保持清静,这个清静呢就是你自己的阴阳啊,这个时候他能循环起来,他就非常有积极性。这个道理,当然这是老子在这个地方提出来一种观念,是不是,至于说他和古人那些方法矛不矛盾,那我们没有必要去比较,我们一搞呢就去非议古人的话也不好,是不是,我们单纯地就只是从老子的个人观点上,从师父的那种理论体系上去看这个事,然后呢玄界万化定。就你这个玄界啊,你的凡体啊如果说尽量地清静的时候,那么你玄界你自动就万化定基啦。这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很多事他从整体上他肯定有个运做过程,一定要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而不能从单纯的你心里的那种或者文化呢、或者心理呢、或者社会的一些发展呢这些要求去看这些问题,不能这样看,要从整体上去看。

总的说来,你守住了清静的那一面,你就守住了这个道性的这一面。所以说,前几年我就说吗,就说要很感佩编那个气功名词解说的那个人叫东方什么,出的一本气功名词解释,他就有个观点,生命在于静止,他就提出这个观点来,生命在于静止。我想生命在于静止跟歌德的那个生命在于运动他正好相反的,但是他的确说得很对,生命他越静止,他的潜能就越开发得多;越运动,越开发得少。那么人类他整个的发展到底走那条路呢?民以自化。(笑)民以自化,你要发展你的后天意识你去发展;你要想修道,你就修道;你两者兼而有之,也可以,那就是有的人他信,但是他有自己的事业;有的专业修炼的人也有,有的完全不信的人也有;有的人信,他搞专业的科学研究也有,这样呢也是一种创造。如果说到人类将来发展起来啦,就是有很多思想都和谐了的情况下,就是在思想上,人类的整个问题在思想理念上他能够统一的时候,也就是人的背后那个神的体系他就基本上越来越大的时候,这个时候人的主观意识再想作祟啊、再想生乱子,他生不了,这个时候人类才能够进入到正儿八经的进化里面去。

而这么多年以来,你别看这两千多年过去了,实际上这两千多年他不但是没有进化,相反的是退化啦。退化呢一个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呢?(板书:记忆力)大家别看这个问题噢,这个分得非常明显,就是这个记忆力,他一般古人呢他是记首诗啊,这是有的专家分析,过去古人呢有一个叫但丁的,……这是很古老的一首诗,这首诗啊据说他的诗句啊有五万多句,古人呢他没有文字啊,他就凭口口相传,他居然传了一两千年,说明古代人你看啊。再不说别的古人,我们就说我们这附近草庄的。草庄原来有个申师傅,大家记不记得,就是金门的女同志,她不是有时候唱那些他们当地的有些民歌,说通俗点就是唱那个“姑娘上轿”,就是结婚那一套,你知道她可以唱多少句?她说这个歌他原来是三千多句,那要唱多久啊,说通俗点就是一两个小时你还不一定唱得完。但是那么长的东西她怎么记下来的呢,你就象我们现代人记这么长的东西记不下来的,说通俗点就是人的心他不清静,是不是,心不清静不单一,太杂乱了,乱七八糟的什么东西都有,都在里面,他自然而然记忆力就逐渐下降啦,大脑皮层的干扰呢就逐渐逐渐破坏了人大脑整体的和谐性,那么人实际上是退化啦进步了?他实际上退化啦。你看就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是不是,那个时候发现的思维的话,老子也是那个时代的人,孔子、孟子、墨子、荀子,可以这样说,公孙子,法家、墨家、农家,反正都在那个时代轰一下都出来啦。为什么那个时代都出来那么多人呢,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我们现在认识到了没有呢?可以这样说,我们不但没有认识到,相反的越丢越多,越丢越多,而且我们现在的思想和现在的面貌,全部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就他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思维,无论是那一个派别他都涉及到了。我们现代人呢往往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去发展,是不是,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发展,这明显地说明我们人在退化呢,就是我们人这个思维的宽度在缩小,记忆力呢在下降,然后创造力呢是不是在上升呢,那种创造力一点用都没有,它不能代表整个我们人所需要发展的真正趋势吧,是不是,你看这些发展多了之后,你人你勉强地学了很多东西,你以为人会变得更聪明,实际上有很多过于聪明的人,他为什么自杀呢,就是因为后天意识和先天意识之间的矛盾他没有解决好,就是他没有注重于潜能的开发,他只注重于外在能力的开发。外在能力越开发,人实际上他自我的那种平衡能力他就越差。老子提倡的这种潜能,对表面的这种能力就应当尽量地降低,就尽量地复古,然后潜在的那种能量呢,你就要让他更加地彰显出来,然后成为一种先进的引导,这样人呢才能够进入到真正的道性里面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5:46 , Processed in 0.0248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