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27|回复: 5

凡圣两忘

[复制链接]
zezemei 发表于 2009-5-14 11: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

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

试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师曰:这沙弥争合

取次语。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以柱杖打三下,

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

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

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

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

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

敢尔弄人?神会礼拜悔谢。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

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

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

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百余拜,

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

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

性。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

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弘

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谓荷泽禅师。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学道

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

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

见。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神会是禅宗史上重要的人物。前面曾经提到禅宗南北二宗的

分立,神秀的北宗,在当时比六祖的南宗,无论势力、影响都大

得多。六祖圆寂后二十年间,神会在洛阳传法,对六祖的法门大

加弘扬,并与北宗的代表人物进行过多场辩论,影响极大,引起

朝廷的猜忌,一度被赶到湖北一带。直到\"安史之乱\"时,洛阳长

安两京沦陷,国家财政困难,而神会当时德高望重,对政府资助

不少;得到唐肃宗的尊敬,迎入宫廷供养。使六祖的南宗顿门,

在力量和影响上超过了北宗渐门。后来,唐德宗又正式立神会为

禅宗第七代祖师,这样一来,北宗就逐渐瓦解,而南宗独传,从

这里可以看到神会的巨大贡献。

  在宗宝本里的一些机缘中,神会与行思、怀让、永嘉觉相比,

当然不行。从与六祖的答话中就可以看得出,那三位祖师是过来

人,到六祖这儿来是求印证的。而神会虽然机敏,但毕竟停留在

分别思维上,还谈不上见性,所以六祖说他“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我们试举几个公案看看。

  西塔和尚是仰山的弟子,后来到北方参临济,回来时仰山问

他到哪儿去了,他说参临济去了。仰山问他:“回来干什么?”

他说:“回来看和尚。”仰山说:“看我像不像一条驴吗?”他

回答就很妙:“我看和尚不像佛。”仰山说:“那像什么呢?”

他说:“若真的像个什么,那又与驴有什么区别呢?”这一下,

仰山大吃一惊,说:“凡圣两忘,情尽体露,我以这个方法验人

二十年,还没有看见一个了手的,你好自为之吧。”以后仰山逢

人便说他是肉身佛。注意“凡圣两忘,情尽体露”这八个宇。西

塔和尚这里,既没有凡情,也没有圣解,分别思维全都息了下去,

处处都见本体,处处都表现着本体。而比较神会与六祖的答话,

神会下的全是死语,全是在概念的两头打滚,不落在这边,就落

在那边,只要落在概念里就是死语,一说合逻辑的话就是死语,

不是六祖门下,不是曹溪路上过来的人。我们只要细看神会的答

话就知道:神会虽然当时只有十四五岁,还是个“童子”,书却

看得不少,虽然几次答话都显得很机敏,而且合乎教下理数,但

并没有开悟,所以六祖当时没有印可他,因为他概念思维太活跃

了,还没有经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一关。下面再举个公

案作个比较。

  赵州初参南泉,南泉问他:“你从哪儿来?”赵州说:“我

从瑞像院来。”南泉又问:“那你还看见瑞像吗?”赵州说:

“不见瑞像,只见卧如来。”南泉当时是卧在床上接受赵州参访

的。南泉又问:“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这个问话刁

钻得很,可赵州怎么回答呢?他说:“有主沙弥”。南泉再追一

问:“哪个是你主?”下面就可以见到赵州的功夫了,他说:

“现在是仲冬时节,天气冷得很,只希望老和尚贵体平安。”有

人认为赵州是在拍马屁。错了!赵州可不是俗人,他的禅风在唐

代诸大师中是至高至雅的。他初见南泉的答话,可以说是不能再

妙了。南泉所问赵州的,与六祖所问神会的差不多,而赵州的答

话是活的,神会的答话是死的。神会的回答来自书本,赵州的答

话来自内心的体验。所以赵州进一步问南泉:“如何是道?”南

泉回答说:“平常心是道。”赵州紧迫一问,说:“还可趣向不?”

南泉说:“拟向即乖”——进入分别思维那个道就不是本来的道

了。赵州又问:“不去认识它,怎么知道是不是道呢?”记住南

泉下面所说的,他说:“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

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岂可强是非邪!”赵州这

里就言下大悟。南泉禅师在这里和六祖一样,已经把话说透了。

赵州悟了,我们中有没有能悟的呢?对这个问题,要有信心,有

勇气,但不能作知识加以理解。大家好好参,我真诚地希望我们

中能有人能那么“豁然”一下。

  大家学习禅宗,这里就一定要记住六祖大师的话,要“常见

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这样,你才能真正排除干优,

潜心修道;再进一步,“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

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

便须自见”。

凡圣两忘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光涌答:“来拜见禅师。”

  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

  光涌答:“见到了!”

  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

  仰山不放松再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

  光涌则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光涌大为惊叹,说道:“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之中,再也无人优胜于你,你好好保重。”

  事后仰山禅师一见到人就赞叹说:

  “光涌为肉身佛也。”

  这则公案究竟有何含意呢,譬如有人问人像什么?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假如有所像,就有所不像。如果回答说人像鬼,鬼中也有人;如果说鬼像人,人中也有鬼。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虚空像什么?虚空无相无所不相,正因为虚空无相,才能包容万有;虚空无相,所以像一切的样子。仰山禅师和光涌禅师议论不像驴,不像佛,那么究竟像什么?像自己。唯有见到自己的自性,才能与虚空一个鼻孔出气,像什么?像虚空无相之相。能够凡圣两忘,体用一如,那就是见到无相的真理了。
箭凌 发表于 2009-5-14 12: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禅是印度佛教和中国道家思想结合后的宁馨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09-5-14 12: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立文字,不假造作,直指人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潘 发表于 2009-5-14 16: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09-5-14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牛粪和莲花,佛看如一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hc 发表于 2009-5-15 11: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师心不死参访者无活路
禅师心若死参访者在地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9 00:54 , Processed in 0.0167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