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93|回复: 0

[第十八章] 每件事必有背景且相反——大道废,有仁义——凡事在比较中归纳进步

[复制链接]
xuande99 发表于 2008-1-22 08: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八章讲的是大道存在于比较间。

大家看了文字以后,可能心里就有数了。说得很简单。实际上用比较这个词就比较牵强。实际上他是说,任何事物的对立面,是同时出现的。

大道废了之后,就有仁义出现了。大道废了没有呢?实际上它废不了。因为它是万物之源,它怎么能废哪?那么这个地方说的大道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所以从文字上理解东西,我们有时候从客观的角度去看看我们的实践。刚才谈了,有社会意识在里面。所以首先从社会方面考虑,老子所说的大道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大道废,实际上说的是一种退化。实际上像老子这样大智慧的人,不窥牖,知天下,就证明他知道实际上人世间原来是有过大道的。我想这个话是顺理成章的。人世间原来是有大道的,现在已经被废了,为什么被废了?因为人在退化。为什么退化呢?就是因为人性的特征。这个东西所决定的。由于人间的特征,促使人间原有的道在慢慢的退化。退化成什么样呢?退化成很仁义的样子。我讲的这种仁义的观念,实际上就是一种退化的观念。现代人连仁义都不讲了。你叫那个做生意的讲一点仁义,少赚一点,让人家生存的好一点,那怎么行哪?我该赚的一定要赚。就像那天我跟大家说的,在上海一个平房四十万的商品房,谁买得起?只有做生意的人买得起。他们有钱,他们的钱来自于什么地方?来自于人世间的资源、剩余价值、劳作,你要想他把这些东西让出来,那怎么可能呢?这就说明,废了之后,他就开始讲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就是智慧这个东西,也很难说,有很多解释,有很多人把知识当智慧。有的人看过“辟谷道论”,是不是有这种感觉,所有的道书,只要看一看,你就知道,历史上只要是修仙的,有名的,都是书香门第。或者是文化上有造诣。江南七子啊,包括邱长春啊,这样的人,不都说成是书香门第啊,最起码家里有钱,然后有文化。那平常老百姓能不能修仙呢?(答:能。)靠什么修呢?唉,靠灵性。灵性是个基本的东西,灵性是个抽象的概念。说不清楚,人们对灵性到底能了解多少,基督教里面有圣灵这个东西,就是身体里面有这个东西的存在。既然它存在,那就是引导我们走向修炼的基本东西了。那么我们对他有没有尊重呢?没有尊重。就是因为现在书多了,方法多了,气功大师也多了,甚至半仙也多了,真神仙也多了,越来越多,把人都搞糊涂了,到底哪个是真神仙哪?最后虚伪的一面就越来越充斥于整个社会。充斥于我们整个气功界。最后,国家要取缔气功,我想这也是势在必行。我很赞同这种结果。我很感谢对气功的取缔。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东西是这样的。它之能够隐传。不能够明传。你让他明传,他就传成了一种宗教信仰,传成了一种过于信的状态。过于信到底有什么好处啊?对人的进化一点好处都没有。所以我建议,大家的讨论,从这两章里面,就应该对这个问题心中有数。有很多问题,心里应该有个度,这个度,实际上就是法度。尺寸,应该按自己了解的人性这个角度出发。你要对人性有所了解。人性这个东西他就是这么怪。一迷进去,他就信过头了。信的时候,他要不迷,还非常难。我那天讲课就讲这个道理,师父就在菩萨的面前,当着我的面,指着这些人说你说这些人是什么?这些人是小偷,你看人家那么虔诚,跪在那个地方又是烧香又是磕头,他为什么说人家是小偷啊?这说明,他希望人们不信这个菩萨。如果人们不信这个菩萨,那他自己不是没饭吃了么?因为师父当时是和尚的装扮。他既然连自己的饭碗都敢不要,那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呢?我想只有一种结论,那就是他说的是真话。她吃了这碗饭,但是他希望这个饭碗没有了。希望人们不去菩萨面前烧香磕头。那把不是没有饭碗了么?既然他这样的话都说,你说他是真人还是假人呢?他肯定是真人。我当时就是这样想的,他一说这话,我就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师父。因为一般的和尚你要是进去给他磕头,就像我们有两次到青城山的上清宫一样,那个老道姑公开的就发脾气,她说往功德箱里面丢钱哪,丢钱哪,不丢钱烧得什么香啊?这个宫还这样叫,人都到这一步了!回国过头来我再想想遇到师父的那种境界,两相比较,得差多大一截啊。那是天地之别了。师傅说这些人是小偷,他们无非是想从菩萨的口袋里面拿一点东西。我当时想,和尚你这样说,是有违你的现状的。既然是有违,就是反之则道动之的基本表现。我从这个角度就知道,这是师傅。

这说明一个道理,就是不鼓励人们去增长智慧。不鼓励人们在智慧中去鼓捣这些东西。那么他自然而然的就有了从自己的灵性中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智慧。你如果鼓励这个东西,你说这个气功师不得了,有好多功夫啊,最后老百姓把练气功的真正目的都搞忘了,都去追那些枝微末节的所谓的法、所谓的术,对它的本质都搞忘了。在搞忘了的背景下,这个气功还有必要继续存在吗?还不如把它打入地狱。让它永世不得翻身,让人们不再提气功这个事。一提气功人们就盲目了。所以说,我的想法就是这样。这个想法再简单不过。就是你鼓励人们练,你又不能正确地去引导人家。那么多气功师就成了那么多危险的人物。当然这个危险的人物是相对而言的。

六亲不和,有孝慈,家里不和,肯定有孝子。我想这个东西都是讲相对的,国家混乱,有忠臣。大家看过封神榜,里面有个比甘,把自己的心都挖出来了,有像那样的忠臣,还是姜子牙狡猾,做了大臣,一听说要杀头,掉头就跑。跳到水里去了,跑了。这说明这个忠臣和国家昏乱之间就有这种辩证关系。那么我们在看了这一章以后,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无非就是任何事物,当它很突出的时候,那么与它相关的一面自然而然的就存在了。就像我们现在看世界一样,如果在新闻报道里面稀奇古怪的事多了,我们就会担心,这个世界是不是要发生变化了。大家都知道这个变化肯定是存在的。我想大家既然走到修炼中来了,既然有这种感觉了,也有这么个结论在里面,就是我们的回头路已经没有了。为什么回头路没有了呢?当然这都是比较而言的,修炼到底有没有回头路?我想这个道理大家心里也有数。不用我将大家也都知道。它前面没有止境,后面回头又有什么意义呢?当你明白了很多修炼中的道里以后,那你回头还有什么意义。你要回头也可以,你把所有的东西都放下也可以。但是有一个东西你放不下,那不是你放不下,实际上我们阳性的追求都是因为它造成的。我们之所以进到修炼里面来,都是我们的潜意识造成的。从阳性的一面说,你只有享受生活,社会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该享受的还是要享受。就像这个灯一样,你不可能再回到六十年代,点煤油灯。在享受生活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你这个也可以放下,那个也可以放下,但是有一个问题你很难得放下,这个问题很实际,我实在从比较的角度提醒大家,你既然修炼的问题提出来了,那么他相反的问题就存在了。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这一章里有许多概念都是相反的。道跟仁义之间,智慧跟大伪之间,不合根孝慈之间,昏乱根忠臣之间,他都是比较出来的。既然你的修炼已经存在了,你既然这个道已经丧失了,找真道找不到了,那么它相反的一面肯定存在啦?到底是什么东西?大家想过了没有?有没有那个愿意动脑筋的,猜测也可以嘛。

下面还是就文字的问题,讲一下。大道废,国家昏乱,六亲不和,智慧出,像这些概念,都是有选择的。一般都是讲的精神的一面。仁义也好,虚伪也好,不和也好,孝慈也好。昏乱也好,忠臣也好。其中惟有国家昏乱,可以从物质上去量化它。但实际上它也是个精神问题。都是由于精神问题造成的。那么精神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呢?到底在什么地方?我的观点:人文的进化,要有助于虚有之道的通化和统一。在上古时代,民风非常纯朴,接近于大道。现代人距大道越来越远,文化上的进步也就越来越慢。从文字上我说它是退化,人文的进化还停留在表面上。这是我十年以前下的结论。这个表面是什么意思?表面就是物化。就是物质化了。这和我们现在本身的内容是相通的。因为物质在进步,你在利用自然的资源,去享受生活,但这是由于我们整个的人文体系在朝着物化的方向在进步。逐渐逐渐的有很多东西就支持物化这个理念。实际上我们现在的文化都服从于物质利益。不论是整个人类的大社会也好,还是你的小团体也好。这我很有感触,那几年兴奖金的时候,一个月四块钱的奖金,一个小组不知道要讨论几个小时才能够决定下来,哪个人该拿这四块钱,多可怜哪?我们所谓的评先进,你强调这个东西的时候,多么虚伪啊?这个先进最后评出来了,就是为了那四块钱。而且都不相让。都觉得自己很先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精神已经被物化了。已经不知道我们比那四块钱更有价值的东西了。你坐在那个地方讨论的时间都不只四块钱哪!大家都知道,那时一个月的工资多少?一般那个时候的工资,三十一块八,一天平均一块钱。每天讨论每天讨论,我十天里有九天要早退。因为没事做。早晨也都是八九点才到,那个时候人们精神涣散,不知道什么是所谓先进。最后出了一个先进,我们把他叫做守点模范。这说明还是有人去坚持的。这种精神是好的,我们应该鼓励,但作为领导者来说,他应不应该提倡评先呢?不应该。你应该让老百姓自觉地去产生一些很朴素的思维。我们还是那五十年代的精神相比,那个时候,整个社会都向上升,人们的思维也带有积极性。那个时候说向谁学习,人们也正经的把他当英雄。我记得学习向秀丽,她是一个普通工人,为了救火,把自己给烧死了。这种人,你说该不该学呢?肯定是该学的。因为人已经死了,雷锋该不该学呢,也是该学的。因为也已经死了。这就给了人们一个简单的概念,好像人死了以后才学,那么人不死的时候学什么东西呢?还是学他的灵性。每个人身上都有灵性的体现的。那就看你怎么去观察。你观察到了,就向他学习。就像有的人做手印一样,做得很好,你觉得他的手印已经超过你的想象了,你值不值得去学一学他呢?这个东西就值得学,这是他的灵性的一种体现。你就能够从他这里发现你从感觉上所应该补足的一点。

当人的思想离开大道的时候,就会用仁义的标准去坚持自己的天理。实际上人道包容了仁义和仁义的对立面,坚持大道,才有纯朴自然的反应,而不是凡心的造作。当人偏离本性的时候,就会用知识掌握一些规律,然而,本性之光却遭到了蒙蔽。虚妄就因此而替代了真我,所以当人能够自我表现的时候,其身上必然有其虚伪的一面存在。我这个人虚不虚伪啊?(此处录音有中断。)老子西出函谷关,他为什么走了?没留下什么道德经,按司马迁的记载,他留下了道德经,到底怎么留下的呢?尹喜跟他谈了一番话,做了一些记录,这样才有了道德经的产生。实际上他本人什么时候写过道德经啊?庄子在他的文章里面也没有这种记载。据说以前有四个老子,没有一个著书立说的,唯有老子著书立说,孔子都没有著书立说。孔子只是论语,他只是论断。他的弟子们根据他的对话辑录成册,这样就有了论语。既然是这样,那我们根据现代的考古推断一下,我想老子也没留下什么文字上的论断。只是后人在造作的过程中,强加给他的一个实际情况而已。既然是这样一种情况,我们也就要认识到,老子肯定当时没有表现自己。

在这一章里面我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人的内气不和的时候,感觉像有病了就想去看医生。这时我们应该远离健康和疾病的思想,真元之气的启动和运用才会尽善尽美。如果我们远离了健康和疾病的双重思维,真元之气才会启动和尽善尽美。这是第一个例子。第二个例子,人要死的时候,其神灵也就显现了,出现了回光返照。年纪大的人可能都经历过家里人,或同事、亲属先自己而去的情况,这种回光返照在人世间并不是少数,基本上每个人都有。我最后就得出一个结论,人常病于思病,则无病之忧。就是你常常想到什么样的人才是没有病的人呢?人常想到了未病之躯的保养,就知道养生的道理在常处其阴,则人体的纲章就不会打乱。而且还有可能取得造化而取得再生的机会。人类有这样几点,因病而治其功,因修而知常理,因悟而知非常道,这就是走的由生活而明白大道的逆过程。这个过程是被逼出来的,那就是因祸而生福了。如果是主动的去真修呢?那就一定会因福而自贵,贵者,非一个人的成功,而是众人所受其阴护者也。这也算是个结论吧。就是一般我们有两种状态,一种状态是有一部分人练功是因为生病而造成的,…另外一种是主动的去追求的。就是你本身就有这个基础,人生下来有许多性格特征,有的人生来就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无论你谈神也好,鬼也好,他听来感觉到顺耳。那就一定会因福而自贵。就是最起码来说,你能够帮助人家了,这种人就叫贵。贵就是一个人成功,而使众人受其福荫。就是这么个意思吧。基本上文字内容就讲到这个地方。

还有个问题需要讲一下。今天早晨,一个电话把我吵醒了。在电话里他就问我,某某道友是不是死了?我说是有这个事啊。他问什么原因死的?我说据说是得胃癌死的吧。他为什么会得胃癌啊?…我说这个道理很简单,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你不修光练的话,就很难得。人修炼就是这样,他最后可能都落在练的角度上,对修就忽视了。当然我对这个死并不是很在意,很可惜、很遗憾,并不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个死也是很自然的事。是人的习性没有得到一种调整所造成的。如果调整好了,估计活个八九十岁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不是活得越长就越好呢?我们大家的修炼到底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活得长一点吗?如果要是这样的话,我建议不要再修下去。

为什么修的问题,要搞清楚。宗教有个说法,说我们的灵都来自于天上。也就是你只要是修炼人,都是天上下来的。下来干什么呢?就是为了度世人。大家认为这个说法对不对?既然摇头,那什么样的说法是对的呢?普度有情众生,那你度的怎么样啊?(大笑)这话说得真是太对了,连自度都成问题,何况去度人呢?有很多神仙下来以后,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了,因为他喝了迷魂汤。他已经不知道自己是仙人下凡。他搞忘了这一点,他怎么度自己?连自己都度不了,还渡人,度有情,那怎么可能呢?

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这和宇宙的创生有关。史蒂芬.霍金讲的反物质理论,无形中就支持了创世说,就是这个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史蒂芬因此而获奖,在颁奖的时候,梵蒂冈的宗教领袖保罗二世跪在他的面前听他讲解。就是上帝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有很多东西,上帝通过他的创造暗示给世人,让世人慢慢的理解我们这个宇宙到底是怎么回事。理解了以后,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比较明确了。现在我们的方向是不是很明确呢?不是很明确。因为这个创世来说,主要是这个创世者到底想干什么?(答:经验自己。)他为什么要经验呢?他自己已经有经验了?这个说法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他是精神,精神怎么可能孤立的存在呢?与神对话有言不足的一面,就是语言不足以表达他的意思。如果按这种说法,那么他就缺乏一种道的精神。道是虚的,没有说它是精神的。它只是道。什么都可以是道,他有物质的一面,也有精神的一面。如果单纯的讲精神,就很容易使人把它跟物质对立起来想了,因为它是不会孤立存在的。那么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由于道的存在,它是浑沌的。没办法说清楚它。它生出了一,一生出了二,而生出了三,一二三到底是什么东西?没有说。总的说来万事万物就由这个三慢慢的形成了。这无形中是不是也说明了创世的思想呢?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源头,那么虚的这一面就是我们赖以探索的一面。我们现在的人都很重视物质,所以这个时代,要强调的是精神。所以与神对话中的这种精神说,我们应该支持。佛家讲的是空,什么都没有,生成了有,有才生了万物,这个老子的思想又合到一块儿去了。既然是这样,我们就应该追根朔源,我们下来是为了度有情众生,但是我们自己也有情了,怎么回到原来的状态里面去呢?一有情,你就回不去了,因为你解决不了一个基本的问题。你的思维到底是被什么东西期盼着?你被什么东西牵扯住了?想过没有?把这个问题想清楚,然后我再告诉大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到底被什么问题牵住了?被情牵住了,那么情的根本含义在什么地方?哦,色,您的这个说法有点极左。实际上中性的说法,就是情性,就是我们的性牵扯到了我们的情。然后被情所期盼。我想这是顺理成章的。性问题实际上是根本问题,我们人的根本问题。我们人产生于它,我们的矛盾也在于它。我们的成仙了道也在于它,这就是我的结论。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提。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问:功成身退,功成是什么标准?

答:这个功是针对主体而言的,不是针对客体而言的。就是你心里最明白自己修到什么程度了。有的人一辈子退不下来。你说它成功了没有呢?主体他没明白他应该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他肯定退不了。我们以客体去判断别人,说这个人肯定成功了,应该退了,这是你给他下的结论。只能是就主体而言,比方说,我到底成功了没有?我心里最明白。因为我只要不狂妄,就永远都成功不了。就像有个道友,我让他发誓一样,我告诉他你发誓一定要大,要虚,他想了好多我都说不对,他想了一年,最后说,我想好了,众生不成功,我永远不成功。我说,这就对了。他终于找到感觉了。因为他把自己的成功和众生的成功绑到一块儿去了。那什么时候成功啊?所以他永远都可以不退,永远都可以前进。(笑)不知道这说法有没有道理啊?这也是一种智慧。

不要追求圆满,下一章就是讲的去地置虚,去掉这个目的。千万不能有这个目的,一有这个目的,你马上就入魔。你实际上还在魔像里面没出来。缠绕在这个问题上,还没解决,我就知道你肯定会针对这个问题发出很多类似的思维来。是不是这个道理?因为人家给你的成功的像,太具体了,你有没有往虚的方面去想。从来也没有往虚的方面去立志,这样你修下去,积累的能量就发散不出去。顺着你的思维发散不出去。你以为你在自己的身体内部能够积累什么东西,你积累不了的。只有你的神才能够积累。但是你对神又不了解,你只了解你自己。甚至你自己背后的那个灵,你都不了解。你只知道我想过什么东西,我学过什么东西,我爱好什么东西。但实际上自己潜在的一面需要什么东西?怎样的东西才能使它满足?这一面,可以说,很少有人去关心。所以我跟后金老师为什么谈不来,……任何气功师都是这样,你只要想到什么东西,作为老天,天之道立而不害嘛。他不会害你的,都是自己害自己。最后把自己害得一塌糊涂,你还不知道你害了自己。老天爷怎么会害你呢?他只会帮助你。你想成功他就帮助你成功,但你是往什么地方成功?这就是整篇老子道德经所展现的智慧趋向,为什么说他是人类的大智慧?因为他的虚无主义,他是顶了尖的。谁人都没有他的虚无主义伟大,他跟你讲虚的,不跟你讲实的。他跟你讲退让,讲不足,没有圆满的时候。只有某某某讲我保你圆满。实际上某某功有几个人圆满?那不是笑话吗?

问:宇宙的有限和无限问题。

这就是我们下一章所要讲的内容,刚才不是说了么?以为文不足。这个道理从文字上讲不清楚的。我只能给你画个图。这个圆的,你说是宇宙也可以,说是月球也可以,地球也可以。都是圆的。宇宙既然是圆的,它肯定有边了?……但是你看不到边,因为它是虚的。……宇,是空间的无限,宙,是时间的无限……是人对无限的存在的有限的界定……什么最快?思维,这就是未来人类所要达到的境界……

他如果是深入的了解了东方文化,就应该知道,老子在讲了无的同时是讲了有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句话他肯定没听到。或者他根本就没有研究过,所以他才会把所谓无的思想代表成为东方文化的核心。实际上是以道为核心,以道为终极。

太上,他有无上的那一面。没办法形容他到底有多高。多大也并没有说清楚。它只是给你一个抽象的意念。我这个东西的确是存在的。你知道他这个存在,然后你从这个存在里面再去鼓捣任何东西,他都有余地。

你看与神对话也是这样,你如果没有像刚才我说的那种不信的思想,你跟着他思维跑,你很可能就介入到他那种比较消极的一面去了。他有积极的一面,也肯定有消极的一面存在了?他肯定在鼓励一种新的文化概念、一种新的宗教思维、或者一种新的文化进化观念。他给你这个东西,那么他消极的一面肯定在背后起作用。这个作用你看到没有?如果你光是信,没有不信的这一面,就很难以建立自己的比较意识。

老子在比较意识方面的确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大智慧。而且是个非常普通的智慧。这个东西比较普通,比较朴素,反而不好理解,也不好掌握,因为它太普通了,这个东西一看就是这样。你天天看,天天用,但是你有不知道。你无形中就上了他的当,在人本身的遗传里面本身就带有消极的一面。这就是第十七章中我们人的思维中所反映出的一些问题。

民以自化。……我们人就应该反省,你要警觉到这一点。你喜欢什么东西?你到底追求什么东西?有一个自觉的过程,当你想到了自觉的问题,任何问题都比较好办。这就像孟子说的,吾日三省其身。就是每天三次想一想自己。到底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心理状态啊,身体状态啊,都想一想。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修炼过程。反省对人的基本状态有一种促进作用。

世界上为什么那么多宗教呢?就是看法不同。实际上他们的教义都是一样的。说法不一样,就打得一塌糊涂。我说对这个教义,之所以不主张去尊崇他,就是你不要把那些教义当成是教条。但是人无形中做着就把它当教条了。他不会当成教义,这个东西的基本含义,我们照着去做就行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守一的人,他就知道什么叫盈和虚,什么叫满,什么叫不满。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在理念上往往就做不到这一点。为什么守一的人能做到,心性分离的人却做不到呢?就证明他还是要受一种物质的约束。

我刚才讲到人体,你有人体在肯定就要受你人体的约束。你说你没有情,没有欲,这就不现实。是非常不现实的。你有,是很正常的。就看你怎么去把握这个有了?你把握了这个有,那就是你修炼的真实内容了。修炼也是这样,走到后来弯路就越来越多。并不是直路越来越多。这跟我们常道不一样的。常道是走到后来直路越来越多,一开始弯路多。因为你能量越大,你拐弯的能力就越差。你就容易进入到那种岔道里面去。你再也转不回来。

所以有时候人对生和死要看得比较淡一些呢?就是人死了,相反的是一种解脱。解脱以后再来,有没有机会再来呢?那就看你这一辈子的信念建立得怎么样。如果年轻,希望就很大了?

人往往就是这样,对虚有的目标追求过深,对现实的生活又享受的不够,这样他两头都觉得好像是一种亏欠。都想要圆满才行。实际上都圆满不可能。因此对生活要看得淡一点。对修炼同样也要看得虚一点。不能看得太实。

人就是这样,他有实的一面。象女性,她实的这一面比男性就突出一些。因为女性比较敏感。她本身素质就是这样,她玄的一面,灵的一面她本身就敏感。所以她的基础肯定要好一些。基础好一些就看你怎么用了?

修炼对男的要求就高一些。女的要求就低一些。历史上谈修炼人,女性的很少,女性为什么很少?这和本性的特征有关,和人的思维趋势有关。你要了解这一点,你就知道,为什么男性的追求很强烈呢?女性追求不是很强烈的。她不会树立一个非常伟大的目标,一辈子坚持不松懈的去追求的。她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她很现实,她的思维是发散的,她不可能很集中,思维集中起来的这种女性她身体一般非常差。她要是不差,她的心身就非常容易出问题。

这样一些心理现象和精神现象就要联系起来想。弗洛伊德在分析精神病学说的时候,不也谈到这个问题吗?在他那个年代,精神分裂的人大多数都是女性,男性的很少。女性非常多,他警觉到这个事,从中间发明了他的基本理论。潜意识理论。他就说,女性的潜意识比较活跃,活跃的潜意识的根子在什么地方呢?他就把这个根子和性别联系在一块儿。他说这是性别造成的。这是中心问题。

但是他的研究在医学界一直都没有被承认过,不接受他的学说。只有极少数的心理学大夫接受他的那些观念。那个东西很实用。分析问题一语中地。

我们人也就是这样,无形中或有为中,你都去了解一下自己。时间长了以后,你对自己的问题处理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我们人的灵,相对于动物说来,就比较高一些。但是相对于生命的层次来说就低一些。

生命不是一个层次,人的生命也分很多层的。人处在智慧生物的最底层。但是他又处在生物圈的最高层。这就是他矛盾的地方。这就是他为中心的地方。

地球这个核心,有时也不能完完全全的相信西方文化的那些内容。有很多东西他也不好解释。因为毕竟从文的角度,它从一个方向去解释问题。然后和现代物理靠到一块儿。人们了解的现代物理,对超物理的那些现象还没有研究。所以只能就现代物理的概念再去说。

比方说《海奥华预言》它明显的就是利用了人们现有的观念,然后再去说外星球上怎么特殊的那一面。但实际上那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我想这和佛教的西方极乐是一样的道理。他说的很好,但是存在机制他没办法全面的描述。那说不定是给他的一个虚像了?他说他肉体也去了,如果他肉体也去了,那他回来怎么解决呢?他讲到回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没有。

比方说这个人很纯洁了,到了海奥华以后,他就已经成了仙体。这个仙体突然一下回到人间来了。那么这个人间他到底受不受得了?他只讲了去,没有讲他回。他是突然回来的,等他醒过来,就知道,噢,自己睡在自己床上了。是不是这样?实际上他去的时候是经过消毒的。他只考虑去的一面消毒,回来他消不消毒啊?不用消毒,他认为那是怕感染,那么还有另外一面呢?

你太纯了,纯的已经成仙体了。要不你跟那些高智慧生命怎么在一块儿啊?搅合不到一块儿的。肯定要排斥你,但你回来以后,是处在一团浊气中间,因为地上的东西都是浊气的。既然是浊气,那么你怎样去接受这个浊气啊?她没有解释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说,他根本就想不到有这个问题的存在。

只有我们修炼人才知道,就像前几天谈到女同志的斩赤龙一样,赤龙一斩,她容易生病,这不是一个女同志的问题。只要女的跟着学斩赤龙就出问题。没有身体变好的,只有身体变差的。为什么呢?因为你纯了嘛。你既然纯了,你怎么排泄?你身体上的这些浊气怎么排泄?

因为女同志是属于受纳型的信号,思维是发散的,但身体是收敛的。她要吸收外界的信号,一吸收,浊气就一起进来了,一起进来你排不出去了。这是物质特点决定了结果。

我们以为外边的神仙世界是好去的?去了以后他怎么回来啊?你不可能回来,也没讲到回。没讲到回那么怎样自圆其说。他没讲到回来以后他跟自己的家人怎么处理关系问题,在社会的关系问题他没讲。这就证明他所说的这一切,就像魔术一样,要他到什么地方去,他就到什么地方去,像涛拉带着他在空中飞行一样,突然宇宙飞船一下被物体给撞飞了,撞破了,结果两个人都进入了虚空,他吓得简直魂都掉了。结果回过头来涛又跟他说,这都是我利用你的幻觉,那么可不可以利用他的幻觉来一个完全虚拟的旅行呢?他完全可以做得到。可以做得滴水不漏。

但是我们得承认其中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最起码说明了,虚的一面是存在的。虚有的一面是存在的,不但是虚无,它还是虚有的。虚中间它有,这个东西存在。要不然他怎么走那么长时间,家里边也不知道他跑什么地方去了?他怎么能想出来那些东西呢?虚中间肯定有有了?然后给他灌输进去了才有这些想法?有很多跟外星人接触过的人不就是这样的想法吗?接触过以后他搞忘了自己所有的一切,不经过催眠根本就想不起来。

这是一般飞碟遭遇中普遍存在的状态。因为人们当时的状态,带着正常的意识,你想进入到人家的那种状态里面去,你怎么进入得了呢?这就是与飞碟的一种正常的交往过程。我觉得这是正常的。相反的,在此提出来的这种交往显得不正常了。为什么?因为他不符合现状。要是符合这个现状的话,人类早就和飞碟有明显的交流了。那就不用再等待什么东西了。直接就可以利用它们的文化。

他一定是不让你了解它的文化。只有他了解你,你不能了解它。这个东西是单向的。同样,这个道理跟神仙学说是一样的。他没有什么区别。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神仙理念也是这样,它是单向的,不是双向的。你要想了解它,只有通过自己的灵。你要想通过自己的理念了解它,你做不到的。我们利用理念,就是为了打破这个理念。因为我们的理念太多太多,从宗教中,以及从思维中,思维中就是教育中,文化中,传承过来的一些东西太多了,不合理的东西太多了,包括修炼思想里面,很多也都是消极的东西。

这些你不去掉,又要相信神仙,照着他的意思去修,那你怎么做得到呢?是不是这样?(答:恍恍惚惚。)你看,女同志就恍恍惚惚,男同志越想,眼睛就睁得越大。想啊想,这就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是存在的。所以说,往往听的恍惚反倒好一些,因为主观上他知道,我只是需要吸收其中的信号。不需要吸收他的文字结构。信号有了就行了。信号有了就是知道内在里面,讲的东西的外表反面,到底是什么一个意思。

与神对话里边有很多比较积极的说法,也是可以借鉴的。就是我们本身对有些问题理解不透的话,可以借助于那些说法。但是他有很多说法,特别是对于社会性的问题,如果拿到现实中来,现实中如果按着他的思路想的话,不是入魔就是走上邪道。很容易的。这个东西它很容易,它只是一步之遥。就是你只要跨出一步,你的整个行为就都和修道相反了。

因为他所讲的那种理念是在他那种境界上,或者他所模拟的是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和状态。它不是你所想的现在你的这种状态。他希望给你展示一个新的目标,但是你知道那个目标以后,在现实中怎么处理呢?这就很矛盾,你一矛盾,你稍微走错一点,你招来的反信息就足以让你消亡。因为这东西就是这样,你不冒尖则已,一冒尖,就成了众夭之的。

老子思想,它不但是我们修炼的一种指导,将来人类的整个意识系统,也要按他的这个思想去发展。他的境界是超前的,你看两千多年前,他把一些基本问题,我们人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怎样从现在这个历史状态过渡到新的历史状态,他基本上把这个问题都解决了。暗示我们,要过渡到和谐的社会里面去。我们现在只是嘴巴上讲和谐,你真正要过渡到和谐,有哪些先决条件?

不解决人们的精神问题能够和谐吗?所以现在提倡八荣八耻,我想这个道理也是站得住脚的。人的荣耻观念都没有了,怎么和谐啊?

强调一件事情的时候,反面的事情就存在了。讲究荣,肯定耻就出现了。就知道这个荣和耻是相对出现的。既然都提出来了,他就是让你去比较,在比较和选择当中,你肯定愿意选择那个积极的部分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谁也不愿意选择消极的部分。这样社会上的和谐就容易产生一种精神上的积累。这个提法是有辩证基础的。比较合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7:11 , Processed in 0.0227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