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不朽功业乃在于为中国的学术文化之路向指出了一条光明而又独特的路途. 中国学术文化自孔子始成其格局,蔚然而文成大观之万千气象,大德威仪之优优洋洋.
孔子丁宁反覆,总在倡明人道,以亿兆生民为其大宗大本,最是本份,最是家常。以 “人” 立其学道基址,则饮食男女;则天不能皆生善人;人之生也,有上智下愚,有寿夭穷通,有愚夫愚妇;简言之:“人”是一个并不完美的产物。因为不完美,故不可能具有神圣性;因为“人”的不具有神圣性,故以“人”为最高皈依的儒学就绝无发展成为宗教的可能。孔子从一开始就为后世儒学发展之路向一举横绝天堂涅槃之路.此为中华学术文化之特质.此特质为孔子所奠定。孔子教化,深入人心,由此又导致中国人的宗教观念至为淡薄,故此在中国本土很难生成宗教,故中国人在历史上所受到的宗教迫害又是最少的,儒学有宗教之利而没有宗教之弊,这是在孔子所开出的文化形态下的势所之必然.
儒学体糸天道人道浑然一体。以“人”为第一因位,则“人”不尊贵而自尊贵,中国学术传统上的“天人关糸”历来都是天道比附人事,天理服务人事,形而上之 “天”所扮演的功能角色是要规定来给人类一切正当行为提供合法性的权威证明,一种在形而上层面上法理意义下的阐述和保障。
佛教作为外来之宗教,对中国文化传统之破坏乃在于宗教化中国,把一个从来没有宗教传统和土壤的中国变成一个宗教国家。宋明理学乃受佛教污染的儒学。儒家“人情”立教,故无宗教之弊,笃实平易,亲切可人,至宋明理学尽变其辙,一变而成道貌岸然,面目狰狞的类宗教。宋明理学上承易经传统亦讲“天人关糸”,但却是人天倒置,为儒学宗教化开辟道路。世事从来都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不是“人情”战落“天理”,就是“天理”弹压“人情”;只要把某种天理,主义,意识形态,置于“我人”之上,就必然会导致人性的异化。因这种编排必定要求人去种种做作,自我改造,主动迎合某项预先设定好的标准。天理横行,则人情抑屈不可生。“人皆有恻忍之心”,一到宋儒手中就成了”存天理,灭人欲”,宋儒门下弟子见侍从溺毙,竟能安坐轿中,漠然不动心,盖去欲功夫精深故也。战阵上杀声震天,死人如麻,理学门生蒙头大睡,鼾声如雷,盖吾人本具的恻忍之心就这样被佛学改造过的儒学悠然安止于寂灭之中,不起尘劳,此类人欲灭绝之行径更被附会成已到孔子晚年境界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又是,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到理学家之手就成了“妇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故戴东原说宋儒是“以理杀人”。佛教借刀杀人,借理学之手,杀尽吾人情性,变换中华文化传统,把中国人拖向宗教迫害的深渊.
宗教必然导向真理垄断的党同伐异,故宋儒的学术争论变成洛蜀党争,党争又构成政治乱局,种下宋室南渡之祸.阳明心学下开东林党,东林党与魏党相争又成明室覆亡的主因.
佛教精于形而上的心性之学,更精于亡人家国种族,从琉璃王族灭释迦王族起始,佛教就一直为自身的理论做证明----------寂灭的主张必然带来寂灭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