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48|回复: 7

小游戏,玩玩。

[复制链接]
灵通 发表于 2008-3-6 16: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游客 该用户已被删除
游客 发表于 2008-3-6 19: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体会到:真的是很诡异的啊!

请知道这个小游戏原理的朋友,解释一下这个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灵通 发表于 2008-3-6 20: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题涉及认知心理学的一些内容。

  在一般知识组织当中,语义记忆组织的模型有好几种,其中一种叫原型途径,原型途径涉及两个概念:范畴和原型。比如说,水果属于范畴,苹果就是原型。家禽属于东范畴,鸡就是原型。鸟属于范畴,麻雀就是原型(在美国就是知更鸟),等等。

  这里的重点是,原型经常被当作范畴的样例,当被问及范畴,绝大多数人的答案会是原型。

  所以前面的加减题只是障眼法,这么做的目的只是占用脑资源,让答题者在看到问题时凭第一本能回答。当题目问到一个范畴,回答原型就是很自然的反应了。但是原型并不绝对适用,所以有些人的回答会和答案不同。

  至于第一题,前面几个加法题的目的是形成定势,然后问题是在12和5中迅速选择一个数字,加法的结果不符合要求,这时候因为定势的原因,答题者会在减、乘、除其他计算方法中选择一个,减法是最简单快捷的选择,自然说7了。

  总之,就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些小把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该用户已被删除
游客 发表于 2008-3-6 20: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解释的好,还是觉的是很诡异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灵通 发表于 2008-3-6 21: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也是转帖,哈哈。心理学我也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灵通 发表于 2008-3-6 21: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了,在看到这个解释之前我和一些朋友玩了一回了。还写了一些自己的感受。但上午单位网慢,发不出。现在可以了倒忘了。哈哈。正好贴在后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灵通 发表于 2008-3-6 21: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了个游戏,测试测着玩。虽然没都对上,但也是有对的有错的。给同事玩,他们倒是惊讶于这个测试的准确。给网上的朋友玩,也是有对有错。不觉从这个谈开了去,虽然时间不长,但却是表现不一。有的就认为这是心理暗示,如果怎样会怎样----有的从理上讲,认为是平素的信息积淀-----各人都有个人的理解。虽然是一个直觉反应的游戏,但确实是人们当下的反应。不管理是多明白,不管自认自己如何,在这个观念层次上,日积月累的思维惯性上,是不是真能在潜意识当中摆脱常的思维性,当下反应确实真实。对待一个事物的出现也是如此,出现了好玩,不好玩,都可。有时却用自己的观念来框定这个事物。这是什么,这个东西怎么样,如果怎样会如何,最后应该如何----却没有看到自己真实的感受是什么,自己真实的反应是什么,这不也是一种思维惯性?总说当下,不用自己的已知去来诠释他,不以自己的知识和意见来看待它,不去用自己理解解释它,他就是他。只是个好玩的游戏,我觉得好玩。和人交流也是如此,有时就会用自己的好恶或者是既有的一些认识来看待人,造成事无好坏,以人为定。或者此人给自己造成了一个情绪,再看此人就以此种情绪不自觉的来看他,回应他。都是慢慢形成的思维观念。这不也是一种思维惯性?哈哈!玩吧!挺好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福琳同泰 该用户已被删除
福琳同泰 发表于 2008-3-7 11: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灵通 未命名.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05:13 , Processed in 0.0171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