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89|回复: 3

[第二十五章] 人生命贵在惟道是从——道法自然——重视人在天地间的作用

[复制链接]
xuande99 发表于 2008-3-11 16: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章讲的是道。

从文字上来说,在这一章里,老子把道的意思以及道的运转做了一个比较抽象的概括。里面涉及到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这是符合现状的,因为道是虚无的,天肯定是无穷的,地是有限的,人呢?也就更有限。这四者之间,它是按顺序,由无穷,到有穷。有穷和无穷之间的联系,由他所说的一种形态,就是先有名,然后有大,然后有逝,然后有远,然后有反。名,就是这个事物你不给它取名你没办法研究它。就像道一样,我们没办法看见它,所以暂且给他取个名,就称它为大。大后面是逝,就是这个东西太远了,它就象离去了的东西一样。逝曰远,它很远很远了以后呢?又返回来了。

我觉得老子在几千年以前就可能预见到我们今天所要发现的物质世界,我们现在物质世界里面所说到反物质,也就是这个反。最后,你别看它远,在无穷大的地方,无穷远的地方,也就变得无穷近了,它反过来了。反过来就说明符合于道。那么符合于道的反物质和正物质是一对阴阳。那么,这中间有一个事物就一定要说清楚了,那就是道到底是什么样一种形态。所以说,他就给它一个基本的抽象概念,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它肯定是在天地之前就已经产生了。混成,就是它本身不确定,它浑然一体,你怎么想分,也分不清它。寂兮寥兮,寂静和空虚,独立而不改,它本身有自己独行的一种规律性,这个规律性一直都没改过。周行而不殆,它运转了很多次也没发现危险或者是懈怠的地方。殆,也是怠慢的殆,同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把它称为天下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给它取个名字叫道,道就是因此而来的。

那么这基本上就是一个没办法说清楚的事。但是它的规律性很强。尽管它空虚、遥远,但是它确一直都在作用于我们的天地之间,我们人间也在被这个东西所左右。现在只有人才能认识这个道,其他的生物可能就差一点。人能去研究它,去想它,确切的说人能给它取个名字,那么人就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了。所以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这四个大中间,人是其中之一,也是大的。那么,说明了人在自然中的特殊的地位。既然这个特殊的地位被人所确定,人又给道取个名字,人要想掌握道的实质,就一定要知道它的运动规律。这个运动规律就是大、逝、远、反。你别看它离你很远,最终它会变得离你很近。所以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规范,地以天为规范,天以道为规范,道以自然为规范。是不是用规范就能够表达他这个法的意思呢?不能完全表达它的意思,只是意思的一部分。人最基本的依靠是地;地最基本的依靠它是和天比较出来的;天是依靠道来产生的;道呢?要靠自然去表达它、再现它。所以说,人和道之间就有这种顺序的关系。回过头来,如果用前面的那个字“反”来表达的话,最终人还是返回到道里面去了;这个道,最终是由自然来表现的。所以我们的自然观很重要,这个自然观是我们要立足的。

有很多东西需要重新确定。我们现在确定的是东方文化,我们现在准备融合的是西方文化。这两个文化之间,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东方文化有什么特点?西方文化有什么特征?比较一下就知道,东方文化在认识问题上,它的自然观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区别,然后再回到自然中去求这个道。我想这样就能够达到目的了。

大家知道,现在西方文化已经侵蚀到我们东方文化的体系中来了。就像那天我说的中医一样,整个中医的体系基本上就更替了,就是被西方文化所代替了。我看过中医学院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以西医的解剖学原理为基础,而不是以阴阳五行的学说为基础。为什么?因为这个东西很难接受,因为现在的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全部都是西方文化的东西。所以他就习惯了从科学的角度, 从试验的角度,从理念的角度去研究医学。理念,它有两重性,第一,归纳,第二,演绎。当你从自然中看到很多事物,然后从自然中得出结论,这就叫归纳。先有公理,然后有推论,然后再去试验,这叫演绎法。实际我们东方的思维一直是归纳法。万事万物,可以非常明显的分成阴阳两类。我就可以把万事万物看成是阴和阳的作用关系,然后根据物质性质分成五行,金木水火土。这样,它相互之间就形成了一个体系,就是阴阳五行学说。

但西方人就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先有原子,由两千多年前的苏哥拉第提出的:这个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后来在十七世纪,原子被发现了,这就可以被认作是一个公理,在经过试验,就慢慢的被历史所接受了。这个理论已经成立了,这个东西逐渐、逐渐的就影响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了我们现代人所有的存在。就是我们现代人所有的存在,都是因为西方的文化习惯造成的。这种习惯是不是很正确呢?原子理论是不是很正确呢?原子理论是不是能说明原子的全部运动形式呢?是未知的。实际上苏哥拉第当时根本没有看到过原子,他只是受到了一种信息的提示而提出来的。这种理论后来又被科学家实验证实了。科学家实验证实原子理论是不是这样运行的?是未知的。实际上就是科学家的仪器再强,也无法看到原子的真正结构,无法看到电子是怎样在运动的。这只能说明一个道理,就是这种文化结论、科学结论,都也只是在有限范畴之内的结果。有限的,既然是有限的,它能概括事务的全貌吗?在四十年代,发现了测不准定律。当时德国的海森宝在做实验的时候,他发现人不能接近电子对撞机,一接近,整个试验就垮了,测不准了。所以,它的数据不能重复,也没有确定的结果。结果就推论出一个定律,叫测不准定律。人非常怪,人身所带的能量大概只有60电子伏特,而电子对撞机呢?最起码有五百万。在五百万电子伏特的情况下产生的东西,人只要一到跟前,它就变了。就是以小干预了大的东西,小的东西却能作用与大的东西,而且是彻底的改变它。由于西方人没有归纳性的自然观,就是它不能在归纳的形式上产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所以最后他只能说,用一种比较客观的态度去回避他,就是在做实验的时候,人不要接近机器,实验的结论才比较可靠。人不接近机器,那么人观察的东西,只是由机器来表达机器的结果。那么这准不准确呢?

这里面就有老子在这一章谈到的问题,周行而不怠的问题。什么叫周行而不怠?就是这个东西尽管你不能解释它,但他的的确确是存在的。他老在影响你。所以说人是四大之一,从科学上来说,的确是这样。人可以不接触物质而改变物质,你靠近它,它就改变了。这说明人的确有一种信号存在,这个信号能量很小,但实际上它的能级却很高。既然知道这个道理,我们从实际上就应该理解老子的自然观,道这个东西,它尽管很虚,但它的确能够作用于自然。那么我们就应该从自然中获得一种启示。

过去我们修道只注重练,你练、你练的最后结果就入了神道。因为过去我们的文化观里面只有神仙说,现在不是这样了,是要由单纯的神仙说过渡到宗教的实质。我们要解开它的实质,到底是什么东西?现在有人写书说人是外星人的复制品,有人说月球是外星人的宇航基地,各种说法都有。宗教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受宗教影响几千年,怎样去改变你的宗教习性。大家练功也好,炼丹也好,无非都想修炼成正果。这正果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在你现在的文化观里面怎样去解决它?这是个重要问题。而且这是我们每个人所要面对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它行将改道了,它的面貌已经全非了。我们以为我们看到的是过去全貌的传统文化,实际上你现在所想的都是带着现代人的实质,然后再去看古代人的神仙观、古代人的宗教观。这种影响,你不得不承认。那么,你在宗教中怎样产生新的文化观?在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进行交融的时候,你怎样产生新的文化观?这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大家不要忽略这个东西。

我们现在看的这个道德经,实际上从文字上已经作过多次、多重的改造。比方说,有的版本中所说的王,应该是人,被改成王,是某种强权下的结果。过去讲王道,老百姓根本没有什么社会地位。所以一般都讲王、国,他不说域。国中就有王,所以他这样改,符合那个时代的道理。

王道在过去的文化观中是比较强的,我们现在就把王道撇开不谈,我们要强调的是人道。人和道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作为人来说,现在有平等观。我们就从平等观的角度去推论这个问题,老子讲的是人和道的关系问题,他讲的是自然观。他既然讲的是自然观,他肯定不会为了王道而存在。所以,我的推论这里他讲肯定是人而不是王。人和道如何去打交道?人应该从整个修炼的体系上去考虑道德经的精神,要不然你是想不透的。整个道德经里面谈到的涉及到社会的几个字,国、君和人,谈得最多的是这个字,(人)这个字肯定是它的立足点。那么提到这个字的时候,(君)就涉及到人的心念了。涉及到(国)这个字的时候,就涉及到人的身体了。当你的身和心在一块儿的时候,如果你理解了婴儿这重意思,那么你就知道,他研究的是生命学。既然是生命学,那么跟王道就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而跟人道有必然的联系。这就是我的推论。

你如果从文字、文化上去考证老子,你越考证文字,你越难以理解他的原貌。那么我们何必在故纸堆里面费力气哪?我们就不费力气,来看看这一章对我们的启示到底是什么?

这一章实际上是我们修炼者如何对道产生一个定义的问题。现代科学已经证实,我反复谈到史蒂芬.霍金,企图从统一场上去论证这个问题。当然这个课题还没走完,结果史蒂芬.霍金已经残废了,现在已无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理论只能在某个片段上被我们利用,在整体上,它还是不完整的。就象他的身体一样,他的身和心已经隔开了,这隔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现代文化所产生的人类和他们的生命部分,现在还没有到统一的历史时期。为什么没有呢?说穿了,就是它只能被我们修炼者所接触。你不修炼,就接触不了它(统一场)。你从科学上了解根本了解不了他,因为它受制于潜在场。潜在场到底是什么东西?就像师父给道起名字一样,我在这个地方给宇宙的规律起个名字,叫潜在场。这些潜在场要作用于社会,就是你人要是知道的天机太多了,你即将要揭开这个世界的物理核心的时候,那么,他肯定要破坏你。他给你带来一些很多的灾。这灾是以免得你泻露天机,而给天地带来大的灾害。这就是潜在场,一种潜在的规律、规范。所以说不该说的你还不能说。你想说,他给你搞的得帕金森综合症。史蒂芬.霍金的病也是挺怪的。一病病了几十年,他也没死,他就是那么不死不活,为什么不死不活?他如果死了,这个影响就没有了。就让他活着,在前面挡着。什么叫挡着?我们传统文化中有个习惯,这个人不去,后面人再想创造新的东西,就受前者信息场的影响。这都是我们看不见的作用啊。我讲的都是我们看不见的作用,不是看得见的作用。后来人要想发明新的理论,就被他的信息场挡着,被他所左右。这左右是什么东西?是潜在场。也是玄。如果说得确切一点,圣人之德,就叫玄德。说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真正修炼者获得的一种德,是在给潜在场增加力量。当你明白了这一层关系以后,你一定不要自作聪明,你不要自作聪明!就是你不要夸自己有功,实际上当你阳性的功越强的时候,你被玄德所左右的方面就越大,而且功就越深。也就是它加在你身上的功就越强,你最后还是在潜在场的背景下运动,最后,你所有的东西都是被它所左右的。这就是玄德的根本含义。

我在这个地方讨论这个问题,是说我们是怎样法的。就是我们到底依靠什么样的规则?我现在给大家揭示了这个背景。首先把背景告诉你,你就知道原来在背景里有这么多的东西,即使是文化的交融也好,科技的交换也好,以及商业上物质的交换也好,它的目的都是因为:历史已经发展到这个时期了,有一种潜在的场在作用于这个历史,然后让他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新的自我。大家要有思想准备。这种新的事物,既不是西方的文化结果和科技结果,也不是我们东方那种神仙学说的结果。是一种新的东西。大家要准备迎接这个新的东西。

我根据推论,我就知道,比如很多人都想修仙,但是我没看到一个人修成神仙的。因为古代人的神仙,他修到一定程度以后就遁去了。遁去就是他消隐了。他只有在历史非常突出的情况下,比如皇帝比较相信这个东西的时候,这个东西才被烘托出来。在一般的历史中,几乎没有被人公开的鼓励这个东西,因为这个东西叫怪异。所有的特异功能,所有超出常规的东西全都称为怪异,怪异暗神。所以,他说神实际上是一种信仰,也可以说是王权,是一种既得的东西。它也象神一样,过去古人为什么说天子啊?无非是说他的权力是上天降下来的。就是为了提高权力的神话性。而现在这一切都没有了,就是西方保留的君主立宪制,像日本、英国、丹麦,这些王国的君主,人们是不是还把他当神话呢?不是了,他仅仅是以一个有钱的贵族而存在。

现在人们都知道新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然后再产生一种新的文化。我们怎样去看这种新的文化?我们应该知道这种新的文化的实质性内涵是什么东西。然后我们在修的过程中,我们是怎样认识我们自身的规律的。这才是问题的所在。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终还是要回到自然中间去。所以,你的自然观一定要建立,这个自然观的建立是至观重要的。这个建立是:先有虚的,后有实的。虚和实之间最后还是形成了道。这个道的实的一面就叫自然,虚的一面就叫道。其中就有天、地、人,大家看一看就会发现它们的相互关系了。虚和实,实就是自然,虚就是道。如果我们单纯的研究天地人,你研究不通的。最好,要建立一个观念,这里还有一个背景你是没办法知道的?就是道。

道英文的说法是第一推动问题。什么是宇宙的第一推动力?这个问题最好不要把它说得很明白。西方,耶稣说是上帝,这样一说上帝就人格化了。人们就会想,上帝和人差不多。形的方面这么一想,心的角度就开始模拟他了。这就是人的缺欠,他从心理就会推测,上帝跟人大概也一样吧。心也和人一样,所以就会以为上帝也是有烦心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这个东西你不能用人这个形去推论这个事。

这个道,为什么老子沿用的道在中国特别成立呢?因为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它的虚无性。虚无性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容纳。容纳的最大结果是什么呢?在中国,从来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宗教战争。西方就不同,两千多年以来,西方一直因为宗教问题在打、在杀,而且到现在还在杀。再看我们中国,三教合一。从唐宋的时候就已经做得很好了,从元朝的时候,特别是从邱处机找了成吉思汗以后,成吉思汗十分赞同他的观点,要三教合一。在你们东北,经常能看到这种三教合一的庙。

这说明什么道理?只有虚的一面,才能够容,才能综合,才能够把宗教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在西方,为什么人格化了以后有战争呢?人心哪,他以自己的心去度上帝的心。你想那怎么行呢?他就会自以为是。中国人的道是虚无的,它能够容纳所有的文化进入自己的本土。也就是域,在这个域里面他强调的是道大、天大、地大、人大,这个人就带有虚性的性质了,他能够容纳。那么我们反过来推论这个问题的话,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说你顺着这个路推论下去的话,你会发现,你没有虚的一面,你就没办法修下去。

有很多人在修练上最终找不到北,什么道理呢?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一个主心,没有一个主论,这个主论就是道论。实际上老子从来也没有把道说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道可道,非常道。他自己都这样说,但是为什么容易被大家接受呢?同时,他所左右的中国国度,再从政治上看,他就用这套体系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到现在也是这样,这就是他的智慧。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它的背后有个道。我们到现在还是君主集权制,我们还是要统一在胡主席的党中央周围。这个话不能够推翻的。这和西方的政治有什么特点?有很大的区别。当然我这个地方不是在谈政治,不是谈国事,而是谈道真正的作用,以及我们在修道的时候,为什么要立道心。道心就是虚的,就是它本身就不存在,这个时候才有存在产生。如果你太讲究存在的东西,比如古人的经典,这就是存在,你从里面是翻不出结果来的。路已经告诉你了,结果你不去找,道在什么地方?北是什么东西?这就是我为什么告诉大家要热爱自然的原因。如果你不热爱自然,你根本都没办法去修。你单纯的喜欢神仙,你以为能修成功?你心里没谱,这个谱是什么东西?朴就是自然。(谱、朴,同音妙意。)你只有接近它你才知道这个自然多博大,你要花很多时间、很多辈子才能积累一点点对它的感受。

道法自然,道都要以自然去彰显自己,这是不是有点像《与神对话》中的说法,神是通过众生去表现自己的感觉?我想是这样的。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知道了这个循环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求那些比较所谓实际的东西,以为在那个中间能够找到道呢?

台湾的王才贵教授倡导了读经运动。从第二十五章,我们就知道,读经运动在哪些方面能够用,哪些方面不能用。在修练人中能不能用?大家自己思考一下,读经运动对修练人有没有需要?

总结一下。

1, 大无外,无所不在,无所不通。

2, 大、逝、远、反。

3, 常道。A,心性不迷。B,心性静观,无所作为。C,性动无不应。

第二十五章本身讲的就是道的性质。尽管已经给它取了一个名字,但他已经说明了事物的运动内容。其特点是其大无外,无所不在,无所不通。就是它和什么东西都有联系,它也没有边际。

第二,大、逝、远、反,联系用这几个字,他无非是把这个事物的自然观建立起来。我们大家应该从这四个字中去体会道德经中所说的玄德这个问题。这讲的是玄德,玄德是合道之人做功的一种基本方式。大家在后面的章节中就可以看得出来,玄德远矣,与物反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它是和于道性的,所以它跟事物相反。

第三点,我们在常道中怎样去认识这些问题和怎样去做。第一要心性不迷,实际上不迷是假的,我们现在已经被迷住了。你要想往不迷的方向运动的话,无非就是要去理解虚有的存在,无和有的存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你最后要守住无,守无为,他就是这样被推论出来的。老子这种守无为的思想,是因为他知道,你心性的迷是决定性的,不可推翻的,它本身就存在。你生下来以后就慢慢的被迷住了。第二,静观,无所作。就是你的心性,要是不迷的话,有个特点:就是无所作为,而且你在静观它。静观,并不是说你这个人不作为,而是说你的分配意识一定要起作用。大家把这个词可以记下来,大家训练到自己的分配意识很强的时候,就会体会到静观无所作的意思。人的意识是很能够分配使用的。就像武汉的柳大华一样,他能同时和七个人下棋,即使和高手下,最低也能胜五盘。这就证明他的分配意识非常强,它能够阶段性的运动。我们修练的时候也要掌握这种技术性的方法。我跟大家介绍一下想象问题的方式,那天我就跟闫工讨论这个问题。我说:闫工,你太专注了不行,你的分配注意力一定要有,当你身体在运动的时候,心和神是能够分开的。在公共汽车的前面经常会看到一个牌子,上写:请勿与司机答话。这就是当人的分配意识不强的时候,一答话,就影响了开车,会出危险。实际上大部分司机在开车时,都说话,有的人抽烟,有的人还在打电话,这都是违反交通规则的。但这也说明人们是有分配意识的,有这种能力。只不过是自己往往并不知道他的运动规律,所以一般重视得不够,所以容易被干扰。比方说,严新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个人买了一辆新车,请严新去看一看,严新一看就说:你这个车有问题,以后要出车祸。并且把时间也告诉他了,那个主人也把时间记住了。到了那一天,原来的司机就请假了,这个主人正巧有事,由另一个司机和老板开车,开到一个沟边的时候,司机急打方向盘,车子翻到沟里去了。从车里钻出来,老板就问那个司机:你是怎么搞的?车开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打方向盘?你没看到前面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对着我撞过来?我不打方向盘行吗?老板说:我怎么没看见有骑车的人呢?这就说明这个分配意识他没注意重的一面,潜意识他没注意。一般开车的人,他的潜意识都非常活跃,他的小脑就不停运动,他的分配意识也就很强。我在这里向大家提议,比如当你散步的时候,你就边走边调整自己的呼吸,什么都不想,你无所作为。但实际上你在走,走的过程中你没有想问题,你在静静的观察你走的过程。你会有感觉,但是你的心是静的,没有乱动,这个时候会有一种效果,就是你的分配意识会告诉你发现了什么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性动的时候,你的心是不动的。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个道理记住。就是只有到你的心不动的时候,同时你又注意自己,这个时候,你性的一面肯定有信息出来。实际上就是虚的这一面。所以当你很静的时候,肯定会多多少少发现一些问题,不论你有没有眼功。为什么不静下来去发现问题呢?你指望在动态中发现问题,那肯定发现不了。当然我说的这个静,是动中求静。奥修说过,老子在散步的时候,最讨厌有人跟他说话的。问他为什么讨厌?他说我现在需要的是清静。
慧明 发表于 2008-3-22 17: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知我忘我 发表于 2008-7-3 13: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动中求静——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7-5-31 18:33: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错字:“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其中“王”应为“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5:31 , Processed in 0.0182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