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箭凌

[点评功像]:对某道友九三年开始的功像的多次点评

[复制链接]
小潘 发表于 2010-1-6 08: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位老道友,当时应该确实是公认的修炼特别得好。
家庭生活困难能吃苦,练功精进,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格,比如:坐不翘二郎腿。几乎找不到什么缺点。是我崇拜的偶像,只是感到惭愧,修炼上差距太大。
有人问我,那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现在想想,很遗憾的是那个时代对《道德经》的重视远远不够。
从《生存与修炼》看,熊老师的修炼并不是10前就停止了,也在进步过程中,比较《生存与修炼》和《玉真通解》《修德通真论》,熊老师这5年进步神速,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应该珍惜《生存与修炼》的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云雾山猪八界 发表于 2010-1-6 09: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潘说那么多干吗?人人都有一杆称,只有你能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6 10: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的事是很复的,修炼人,都想获得成功,但是为什么成功却那么难?是因为悟性不高?还是因为智慧不足?还是因为能量不足?还是德不足?我觉得都是,又觉得不全是。每天24小时,如何真正地做到“道法自然?”不是人心完全可以做到的,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人心对天道了解的还是太少太少了。我觉得失败者,犯错误者,有病者,甚至于死于非命者,都不一定完全是因为他自心有问题,而是受到天道的某种约束。否则就没有办法理解最好的人雷锋年纪轻轻就死于非命,历史上杀人如麻的帝王将相的子孙后代依然荣华富贵?!几个月前到北京的明皇陵参观就有这种思悟,看明成祖朱隶墓,导游说他死后跟他睡过的宫女都被迫去死并陪葬。觉得好残忍!......???
道,可道也!.....行善积德是应该的,但是仅有行善积德是不够的。清静无为是修炼的高明方法,但是为什么人很难做到?老子说:“欲将取天下者恒无事,以及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心中无事,自然就容易清静无为了。但是为什么有人能想到做到,而有些人想不到,也做不到;有些人想到可能做不到?一定还会有更深层的原因。完整地理解并按《道德经》去修炼,肯定就会容易成功,但是要达到全方位的觉悟,是很不容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0-1-6 10: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人物和修炼人还是不一样的。有的历史人物短命是因为需要他青史留名,所以需要他死得其时、其所。象耶稣,如果没有三十几岁就钉在十字架上的奇异而深刻的场面流传下去,基督教绝对不会有两千年的生命力。
天地通过历史推动人类发展,历史又是由各种不同的历史人物、事件组成的。所以历史人物需要符合整体安排,怎样出场、退场都是有讲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城 发表于 2010-1-6 10: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所谓"成功"可能就不存在。而且,道德经的某些理想,几千年来从未被实现过:如王候自守清净,天下将自宾,小国寡民~~等等,,当然,也许是偶浅陋~~

那么,修炼也许只能永远在前行,不断的重新认识,改造,~~~~~~~

又也许,修炼者只知己在修行,即可余皆不顾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6 11: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阿城于2010-01-06 10:47发表的:
其实所谓"成功"可能就不存在。而且,道德经的某些理想,几千年来从未被实现过:如王候自守清净,天下将自宾,小国寡民~~等等,,当然,也许是偶浅陋~~

那么,修炼也许只能永远在前行,不断的重新认识,改造,~~~~~~~

又也许,修炼者只知己在修行,即可余皆不顾也
成功肯定是存在的。老子《道德经》如果只从字面上去解一般是不好理解的(当然不全是不能理解),有些人甚至误解都有很多。比如《德道经》第28章说:“以知知邦,邦之贼。以不知知邦,邦之德,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要是从字面上去理解,那不是搞愚民政策么?其实老子当然不是玩愚民政策。而是另有深意。什么深意?看看厚音师的《生存与修炼》(道德经新解)和厚金师对《德道经》(修真版)的解释就会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1:38 , Processed in 0.01736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