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15|回复: 0

针灸之道六字言

[复制链接]
岐黄赤子 发表于 2008-3-21 15: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纵观今往于针灸之道而有成者,皆以此六字为训!即:三为,少为、慎为、善为;三用,精用、巧用、妙用。
  医疗之术为“仁”术,针灸之行尤为甚!孔子曰:仁者,爱人也。“仁”由人和二组成,二是阴阳,可见医者面对的就是芸芸众生和阴阳之事。医者更应该有一颗慈悲仁爱广普的心才能参悟世间阴阳之道,从而拯救万民于苛患之中。用针与用药业同而术有所专攻,针灸调的是神的层次,中药调气的层次而西药针对“精”的层次,对病欲愈执术预加者,非上医所为!针灸推拿医师是用“真心调和阴阳,妙手疏通气血”。医者,意也!操术执针,如尚方宝剑一把在手。对于一个初习武者,技艺不精武德不具,动动拳脚还说得过去,耍耍普通刀剑且罢。如果你手中的是干将莫也,是一把尚方宝剑,是孙行者的如意金箍棒,那你用好了就是苍生大使,用不好就是含灵巨贼!用针之术就是这样,这时候你针技平常,心不灵手不巧,阴阳深浅又难辨,那就要“少为”为上策,而且选穴要精确精练精少,循经问典不可疏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功过对错自有千古评说!不做你无功,作了你有罪,如何作取舍选择,你的真心会明白。许多低水平的医生,不知针刺的利害,是病就动针。辩证又不清,为了扩大选择范围,就把患者扎成了刺猬。练针时一根都不愿往自己身上多扎,这时却忘记了病人的苦上加苦,仁爱之心无存,其作用也可想而知。其实,高手临症理法方穴辨清,君臣佐使四五个穴位就足以克疾!这就是少为与精用。
《老子》言:圣人之行,如履薄冰。针经常说“手如握虎,如临深渊”!这就是“慎为”。搞中医切忌浮躁心理。没有“人不知而不愠”的心态,没有十年寒窗的功底,三年习成的名医执一技之巧不足以为圣!巧,是精的升华。是理论辩证与手法纯熟有机结合的使然,是包丁解牛游刃有余的意境。这时候如果你自恃此巧而投机取巧,那也是不对的。殊不知,治病克疾救人如砸狱放人!不得已而为之,应少用明杀与暗毒,当以柔和之术促其邪愈,励其自强。所以佛道仙师有言:为其治病,不如劝其向善!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看一个人的疾病,是有着方方面面的根源的。西游记的孙悟空,他一路护送师傅去西天取经,真可谓是唐僧的贴身医生。他凭着自己的火眼金睛,明辨正邪暗查阴阳各界,一路降妖捉怪。开始时,他自恃法术高强见怪就杀遇魔就诛,结果落下了诸多后果报应。直到大慈大悲的观世音为他戴上金箍,师傅又时不时的念念紧箍咒提醒,他才善心俱足。所以对每次魔难都能妥善处理,巧妙安排,最终西天朝见如来,成了佛成了圣!如此,这善为与妙用的功用则可见一斑了!妙,古体为玅,深奥精少称为妙。具体在针灸实践中一些特定的腧穴或经穴组合,它们的作用深奥广远,用之不必多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简直有四两拨千斤之妙!实际临床中民众的疾患是深之奥之千象万别利害重重的,作为一个上医的首要责任就是“善”于把握这万象之中“妙”有的权柄,抓住利害间的主症真凶。然后还要“善”于运用那具四两拨千斤之功的“巧妙”,才能真正妥“善”处理好那病魔的生死存亡来龙去脉。如此便有了善为和妙用!也只有到了这般境界我们才真正明白,台湾针灸泰斗董景昌那句话的含义--病非人身素有之物,故能得亦能去,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
自古以来扁鹊华佗是神医,张仲景可称医圣,孙思邈成了真人,杨继州为针灸之大成!他们的骇世之为我们虽然不可及,但是我们可以渴望--校先圣之圣,故及于圣!为上医之上则已为上也!       岐黄赤子述于《浅谈五输辨证论治》之前
          丙戌年仲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05:03 , Processed in 0.02118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