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阴阳的概念及作用大家一定很熟悉,毋庸我在此重复。但是阴阳很简单却很难把握,所以我恩师反复叮咛:要将阴阳仔细推。
学过周易都知道无极、太极、两仪、四象这以模式。无极是指大道,太极表混元一气,两仪指阴阳,四像是指少阴、太阴;少阳、太阳。
四象用来表述阴阳的状态:阴阳之初生谓之少,老而将化谓之太。阳极阴生,阴极阳生,物极则反,这是周易的思想之一――变易。这个可以理解。然而我们中医偏偏多出个阴阳其它各家均未有。这是怎么回事?不明白恐怕是我们学习中医的一大障碍,理不明则事不详。
多出来的阴阳分别是厥阴和阳明。《内经》“两阳合明,谓之阳明”“两阴交尽,谓之厥阴”。
这个问题需拿到一年这个时空里进行说明。春天万物生发是由于天气的渐暖,也就是天地间这个阳气之门的渐渐打开,阳能初放。也就是在农历的正月、二月、三月上这段时间,可以称之为少阳阶段,用干支表示就是寅月、卯月、辰月。
由于阳气的施放增大,天气渐热,大概在农历的四、五、六月份,也就是巳月、午月、未月。这一时段为太阳用事。
我们知道,太阳在此阶段最热,万物(特别是植物)生长到了极点。参照经典,万物本来依靠阳气生长,是属阴的。此时它所吸收的阳能最多,其阴气几乎完全收敛而似乎成阳性。在加上太阳之气的这个阳,是不是可以免强称作是两个阳了?所以阳极则降,阴门随之而开。打个比方说吧:两个年轻人正在热恋中,女性也一改其往日的矜持而主动起来,(阴呈阳性),那么也该组成家庭结婚了吧,以家庭的形式结束单身之热恋。我们叫他们两阳合明。在时序上相当于农历的七、八、九月份,也就是申、酉、戌三个月。
进入农历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这个时段,在我国北方地区,都是天寒地冻,阴之门开到最大,十二消息卦用坤卦表示。《周易》坤卦初爻爻辞上说:履霜,坚冰至。此时阴气之门开到极致,而阳气随之收藏。这个时段几乎纯寒无暖,我们称之为太阴。
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三个月;用地支表示为子月、丑月、寅月,这是少阴的时段。其间植物的种子进入休息待长的阶段。天气在冬至这个节气,阴极阳生。冬至,冬之至极,十一月在十二消息卦中用复卦表示,意谓阴极阳生,一阳复出。所以少阴就包含有水火冷暖之意。五行唯有土能“备化”相容水火,作为生命种子信息的少阴,当然包括土――这个生命本质信息。古易有三种:《周易》、《连山》《归藏》。《归藏》以坤卦为起首,意谓万物终归于土。少阴在阴极阳生这个过程中,其本身就是阴的枢机。
在农历十二月,正月,二月这个时段,冬去春来,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把其气收藏转化了的太阴、太阳将少阳这个生命培养成人,来接他们的班。老的阴阳成为乾坤,功成身退不再主事。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春天开始。
相当于登基的少阳来说,太阴太阳已退藏隐居。隐者,阴位也。此时太阴太阳将少阳扶持上岗,然后退休、隐居。这个过程就是“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很明显,厥阴就是功成身退,推陈出新。
摘自拙作《中医万法归宗-六经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