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69|回复: 1

2007.10.20厚音老师在语聊室的谈话

[复制链接]
网上人 发表于 2008-4-30 17: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友们前半场的提问:
1、怎么样在修炼中一起共同进步?怎样发现生活中共性的东西?
2、修炼中应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
3、对道德经的学习是牢牢记住,还是看了就忘好,这两种状态哪种最好?
4、练丹功的时候,师父在隐态是如何调节我们身体的?如何确认这个信号?泡泡糖说昨天做了一个梦,梦见熊老师点化,回来后他就感冒了,接着身体发烧,烧得很利害,他吃了一点药,吃了以后,整个人烧得更利害,他不能确定是师父调整病的信号,还是怎么回事,他感觉有点迷糊。
5、西游记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妖怪要吃唐僧肉,唐僧肉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是什么意思?
6、天水:想到草庄修炼几个月有没有问题?

厚音老师:
大家好,我首先回答一下天水提出来的问题,他说想到草庄修炼几个月,有没有问题?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知道你的情况怎么样?有哪些要求啊,先联系一下。发个电邮,或者直接打电话到草庄谈谈你具体的情况,都可以。这样比较好一些。

今天我们是学习第四章,大家提出来很多问题。我们先谈怎样培养修炼的习惯。修炼习惯涉及的方面很多,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习惯都符合于道,符合于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它本身就是在道的状态中,所以说没有什么习惯不被道所包容的。只不过是我们并不能对自己身体的进步的要求,比方传统丹法里面对身体、思想的要求,应该朝着什么地方运动,自己并不一定清楚。一般这个问题如果要是仔细的看了《道德经》的全部讲解以后,这个问题应该是逐渐的心里有数了。因为实际上整个《道德经》讲的就是道和德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讲的天道与人德之间的关系。人有什么样的习惯需要培养呢?那就太多了。首先一点要忘我。如果忘不掉我,那么有很多弊端自动的就要对人身体的进化和发展起消极的作用。所以说要培养什么样的习惯,老子在《道德经》中间已经把整个内容都讲完了。81章中,没有哪一章不是讲人习惯的。因为讲天道,肯定要包括人道在里面。讲人道肯定要包括人的德在里面,德又包括德心、德行、德性,作为我们修炼者,对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不一定了解的非常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在意识上永远是片断的。如果我们返观气功的修炼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当我们之所以对气功感兴趣,或者对修炼感兴趣的时候,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对神奇的那一面本身就有一种探索的要求。这个神奇的一面正好又是我们的潜意识发展所必须要前进的一个方向。所以我们自己的内心,它本身就发出一种信号,才有我们对修炼非常感兴趣的这种举动。要不然,人一般很难走上这条道路。那么在这种前提下,我们人就一定要看清楚,这个神奇的背后到底暗示着什么道理。比方就象我们人一样,人他对自己的生命有相对的控制能力和控制的位置,或者是关系,他在这个位置上已经站到了主导地位。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因为造物的法则,我用这个词实际上不是很全面。造物的法则,实际上天道它没有什么法则。它把存在体现在自然中间的时候,它要符合于自然的所有存在的相互交换。就是人也好,人和生物之间的关系也好,或者人与其他所有存在以及我们所说的众生的交换关系也好,它都要符合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在老子的道德经里面,他只是用一种比较浅显的、常见的说法去表述它。他说道就象张弓射箭一样,它并不是控制箭的高低,而是控制什么呢?而是控制目标的高和低。这一点在讲课的时候已经讲过了。但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我们本身因为不知道它背后的这种控制机制,我们始终都以为这个控制机制在我们的主观意识里面可以有所体现,实际上它肯定能体现,但只是片断的体现。这跟我们的思想是一样的道理。但是我们的思想如果要是继续发展下去,它就会形成文化社会氛围,然后就会给人的后天意识形成一个非常顽固的堡垒。就象我们现代人一样,主观意识比较发达,个性比较突显。在这种情况下,人要想把握好自己的修炼,回到现在这个问题上,就是怎样培养自己的习惯,那就不好说了。怎么这样说呢?这实际上表达的一种意思就是说:如果要是讲求什么习惯的话,它就是没有习惯;就是你所有的习惯都不要有,那么你才能谈得上符合道的要求。所有的习惯都不要有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这个人不断的生长过程中,不断的随着你的环境在变化,你才符合于道。这就是中国人的变易思维。就是说万事万物变动是恒定不变的,它永远是变的,它不可能固定下来。当然在这种前提下,如果说你的思维不动,你说要去适应道,这个时候就比较困难。所以在现实中间,你说要有什么习惯,那就是不要有什么习惯。就象我们抽烟、喝酒、打牌,或者是逛街购物,这些习惯实际上都是相当消极的。这些习惯占据了我们人一生每天除8小时睡眠以外,16个小时里面的一大部分。真正的工作占比较小的部分(就是人们一般把自己的心情投入到吃喝玩乐以外的这一部分就比较少),而投入在自己对生活的那种感受、享受这方面比较多一些。现代人一般生活条件都比较好了,都不会为了生活成天在外面劳累,是不是啊?不顾自己身体啊,现在象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这就说明现代人的思维慢慢的进入了什么?由于生活条件提前富裕了起来,人们的思维很难以完全进入到全方位的工作循环里面去。当然我说的这个工作循环并不一定就是说好象工作就一定是好的那个方面。如果说工作过头了,就象农民的情况一样,农民一年到头躬耕于田间,夏天上面有太阳晒,地上有热气的烤,特别是在种田的时候,那是非常辛苦的。如果要是长期在那种环境里面,一般身体肯定要受影响。我说的这个问题,都是现实中非常普遍的问题,就是说除了工作以外,还有你的生活的休闲,还有生活的休息,以及生活中的修炼,是不是啊?
工作、生活、修炼这三个方面要想平衡,重点应该放在哪个方面?
就象有很多人专业性的修炼。他抽一段时间,专门的进行修炼,他说这样修不修炼得好呢?我想这个方面要是提出来的话,对老子的道德经的精神估计可能就很难以全面去了解。老子的思想就是说你在生活中对大道的认识,实际上并不在于你这三点之间,就是工作、生活和修炼之间的矛盾问题,并不在于这个问题,而在于什么呢?而在于人心的着落点的问题,就是你人心放在什么样的角度去把握它。如果说你很在意某一件事,那么你肯定就要消耗。消耗是什么意思呢?消耗就是说你在这个环节中自动就把自己给糟蹋了,但是你还不知道,这就象老子所说的“开其兑”,你就必然没有救,没有救就是你最后一头都救不着。无论是生活也好,还是修炼也好,一头都救不着。是不是啊?那么就要“塞兑”,塞兑就是说你把你所有的关在一定的时候,你把它闭起来。但是作为现代的生活,你完全的塞兑,就是你把它塞起来,这也是不恰当的。这个时候开合就要按严新气功八十字说法“开合常学实”。就是你要追求实用的这一面,你不要去鼓捣那些不现实的。不现实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很多说法,有很多修炼的方法,或者有很多前人的经验,它对我们自身的状态来说,并不一定切合实际。但我们自己呢,往往把这些东西投入的过多的时候,是不是啊?实际上也是消耗,也是一种消耗。
你比方有的人他练功,练得什么东西都不顾了,只顾练功,把工作都抛弃了,或者是把自己的家庭,或者是自己的所有的东西都甩到脑后去了,这个时候自然而然他遭受的反信息,他自己就在一个基础的层面里面,他都没办法跳出来。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生活的基本环节它本身是直接影响到我们本身的积累的,老子的思想在修道上他一直都比较提倡积累。就是你在积累的过程中,你不要有争执,就是说你跟家庭也好,跟环境也好,你不要有对抗性的一面;一旦你有对抗性的一面,那么这个存在就象你的吃喝玩乐一样,它同样要用你的耳朵,要用你的心,你的眼,然后这些东西自动就打开了,然后你成天就在这个东西中间烦恼不堪,既使你表现上看起来好象什么烦恼都没有,但实际上你最后还是要在潜意识里面积累很多的负面因素。因为人他不可能和环境脱离开来去进行修炼的,一旦他存在于自己的小环境里面,那么这个小环境的影响,过去说业力,这个力肯定要作用于你,这个力我在讲课的时候把它形容成一种弱力,就是你看不到它,你根本都不知道它怎样作用于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说怎样培养习惯?我觉得没有习惯那就是你修道的习惯。没有习惯是什么意思呢?古代丹道家葛洪说“其嗜一生者,其根基浅”,就是你任何的嗜好或者任何的习惯实际上都代表着你根基比较浅,比较浅是什么意思?就是你积累的经验不够,所以你移动的速度或者是状态老是达不到修炼的真正要求。所以我们现在要想修炼,要想培养习惯的话,就是你修炼的习惯要往什么地方培养呢?首先就要往虚的方面去培养。虚的方面就是说人的思维,阳性的思维要往虚的方面去靠拢。如果你老在实的方面,你老把你自己的思想、感觉放在非常实际的这个方面,这时你就会发现,你没办法移动自己,就是你自己周围的环境,或者这个环境中的一些事物对你的要求,它老是要产生。因为你毕竟在现实中间,是不是啊?所以你现实中间所有的存在,那怕是你穿的衣服也好,用的化装品也好,或者是你工作的任何一件工具也好,实际上它都将影响到你自己本身修炼的心情。所以说象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但是你又要把它当作是一种很正常的存在,同时也不使它们产生一种消极效果的话,那么就要有个前提,就是把这所有东西的存在都当作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就是当作你身体或者是生命存在的一部分去处理。就是要把它当作你自己感受中的东西。你比方说,你一早上起来,然后你考虑到你的工作,考虑到你的生活,考虑到你关心的人,是不是啊?哪一点是你选择的首要前提呢?你比方就象我们有家庭的人一样,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孩子、自己的长辈或者自己的伴侣,然后想到这些问题以后,把这些问题处理好了,自动这个思维它就象流水一样,然后接着下来就处理你自己的工作啦,是不是啊?工作怎样考虑呢?是不是啊?然后象这样流动性的思维,就象《金刚经》里面所说的应,但是你不要停住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你这个心生了以后,它并不是有坏处的,它也有好处。因为任何事情它都是这样,当它有坏处的时候呢,因为当它消耗你的时候,它肯定也要提供给你一定的能量,万事万物呢实际上它都在装载着自己特定的信息,无论是方位信息,还是时间信息,它都能够携带在自己的状态里面,就是万事万物它都能够携带,这个携带过程中,实际上人如果要是打交道的话,你的心只要不动,你的心不动意思就是说你的心不是很去追求的话,不是很追求这个东西的存在,那么这个东西它必将被你所吸收,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你在守虚,你的主观意识在守虚。你的主观意识和你的潜意识之间这种关系,就是你的主观意识它是片断的、狭窄的、狭隘的,简单的说它不可能指导你正确的走向道境,它不可能正确的指导你走向道境。如果说你只要心一动,它就开始引导你走向消极的一面去了,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那么怎样培养习惯呢?我就提出来你在修炼的时候一定要怎么啊?无心。无心按老子在道德经里面的说法就叫无为,就是你不要有所作为的去想那些问题,按我们的说法,就是你做了以后再想,你不要想了以后再做,你一旦想了以后再去做,你肯定要消耗自己,你做了以后再去想呢,你实际上已经在积累了,为什么?因为你把阳性的存在里面所携带的时间和方位以及能量因素,就从你的行为中间、无感觉中间你已经怎么?吸收进来了。然后等你这个事情过了之后呢,你再去总结它的时候,实际上这个过程就叫怎么?这个过程就叫化气。

过去练气功我们提倡采气,说到采气就是你在自己的生活流动中,你凭自己的灵感,所谓的灵感就是非逻辑的思维,所谓的灵感就是你的思维中间没有任何的停顿,思维跳动非常快。所以有很多人不注意观察这个问题,对人的思维没有进行仔细的研究,我说的研究并不是文字上的研究,而只是说你对这个问题的观察不够。有时候你对自己灵感产生于什么地方,你可能没有习惯,没有习惯呢,当然你做的时候肯定就习惯于这个东西有没有把握,这个东西我准备好了没有,如果说没准备好的话,我就有点担心,一担心,哟,你这个心就走到前面去了,是不是啊?所以这个时候呢,就要象老子说的那样“要模仿婴儿的生存状态,”你要知道你本来就是没有思想的,没有思想你还担心什么思想呢?是不是啊?所以说当你在成年人这个状态的时候,即使你没有想法,是不是啊?你也不要担心。你没有准备,你也不要担心,你不要以为那个事情做坏了,或者做错了,或者是什么?做的离你修炼的要求很远,或者破坏你修炼的这个状态,或者一下子把你好几个月的功力都消耗了。不要有这些想法,当然你产生这些想法,那就是你的后天意识了。如果说你没有这些想法,那么你做的任何一件事情,你做了以后,再去想,你就发现这个状态它就老是在积累。因为你实际上,最起码来说你不但是积累了自己的感觉,你最起码积累了一种经验,就象我们平常人一样,尽管我们平常人也有生老病死,到了年纪大的时候,已经精力不行了,但是他有一个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他的经验,经验为什么很宝贵呢?就是因为它可以被你自己的精神所携带,这个携带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携带就是说即使人的这个肉体没有了,那么这个经验它仍然要随着人的神去运动,这个尽管现在还找不到这样的理论根据。就是现实中间还没有这种科学的方法去测定这个经验被人的先天所携带,但是最起码来说,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现象,一种什么样的现象呢?就是我们自己观察现实中的人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人与人之间它有非常多的差异,有的人非常聪明,有的人非常不聪明,这种差异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实际上就是我们先天的这个经验,经验这个东西是属于阴中之阴,就是它一旦被成立以后,一旦被确定下来以后,它就怎么?藏在人最深层的那个地方,也就是说藏在我们的德性中间。德性、德行和德心这三点如果要是并列的拿出来进行讨教的话,与我们现在提的这个问题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就是个习惯关系。就是你的习惯一定要知道你的重点应该放在德心的这一面,德心的这一面意思就是说真正的德心它是无为的,真正的德心它是无心的,就是它没有,没有就能够保持另外两点和谐的运动,那就是你的德行和德性。德性呢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你的经验中间肯定有自己的积累,然后呢,你的德行,如果说你的心不担心,不害怕,你只是在做,那怕是一厢情愿的在做,但是你不要害怕,不要觉得对自己有损害的话,你只要照着这样去做了,你终究能够从祸里面看到你自己的福,当然人他不可能老是在祸事中间的。这就象过去古人所说的“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是说这个人他在运动的时候,他的祸是因为人的心造成的。但如果说你没有心的话,首先你已经去掉了一项祸的来源,就是你已经把祸的来源切断了,切断了一项,那么另一项的来源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就是我们所说的来自于环境的业力,或者是你自身所携带的这个业力的共振。但是这一点正好又被你的德性,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他本身携带的这个原始信号中,它知道这个规律,它知道应该怎么去释放,所以说你一旦无心的时候,那么你的德行和德性之间的这种非常和谐的表达,就能够直接抹平你现在的这个状态的消极面。这就是今天所谈到第二个问题“怎样培养我们修炼的习惯?”就是说你的心一定要在无为中间,这就是培养。

回答“对道德经的学习是应该牢牢记住,还是看了就忘好”的提问。

除此以外,你要想再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啊,或者是你要再想有什么高深的方法或者是功法,当然都可以找得到,但是我建议如果要是你去找的话,你还不如把《道德经》扎扎实实地多看几遍。当然看几遍,并不是说要你去背几遍。看几遍,也并不是为了让你去怎么?好象把有些语言都记得牢牢实实。实际上我刚才讲的时候,大家可能都已经听得出来,我对道德经中间的有些原话根本都不清楚,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根本都不记得原话到底是怎么说的,但正是因为我不记得,所以说我能够做得很好。不记得,我就能够做得很好。记得了,我就做不好了。为什么做不好了呢?就是因为这个文字里面它本身也有方位和时间的信息,就是你在现时代所接受的方位和时间的信息,它携带有周围环境的共振。这就是前一段时间潘工所提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我把洛伦茨的蝴蝶效应扯到牛顿的头上去了,是不是?意思就是说蝴蝶效应这个概念实际上在每一个人的意识或行为中,它都是存在的。既然科学都已经发现这个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重视它呢?我们肯定要去重视它了。所以说对蝴蝶效应,我们应该运用到自己的本身思想和行为当中去,你要知道,你自己的每一点思维和每一点行为,你都将影响到你的环境,当你在影响环境的时候,你怎么样从环境中间去获得你自己积极的那一部分呢?怎样去获得这个积极的部分呢?我建议大家还是要吸收老子的三宝“一是慈,二是俭,三是不争”,他这三宝不是今天才设计好的,他这是在2000多年以前就已经设计好了,就是说这个问题你只有照这样办下去,你才可能去接近这个道,你才有基本的道的精神。你如果说没有这三点,你要想有道的精神,你就基本上达不到它的效果。
谈到生活的习惯,工作的习惯,以及修炼的习惯,我们现在关心的实际上都是修炼的习惯。我刚才讲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要在修炼中间单纯的去选择这个习惯。而应该怎么?而应该在生活中去选择这个习惯。意思就是说生活是你大部分的时间和空间,因为你有8个小时是睡着了的,其余的16个小时你又在活动中,这个活动中的时候,实际上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考虑你的工作和生活。现代人由于生活占了一大部分,意思就是说生活中的消耗占了一大部分,而生活中的工作呢,往往只占了一小部分。象我说的方法呢,就是说你把自己的心放在工作和生活的和谐中间去,就是你不要把工作当作是你生活的另外部分,而应该把工作当作生活中的一个分子或者一部分或者是你应该关注的那一部分。
比方说把工作当着是你生活的一个调节因素。当你在生活中感觉到非常无聊的时候,实际上你就可以从工作中找到一种调节的因素。当你在工作中感觉到很疲劳的时候,你又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种休息和调整的机会。所以说它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关系。
如果说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把我们自己的心情非常投入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说我们把工作当作是生活一样去看待的时候,就是我在生活中所有的追求,都在工作中能够实现的时候,实际上你这个人的思维就比较趋向于共存化了,共存意思有共同存在的一种状态,就是说你只是在讲究你的奉献精神。
当然我说的这个奉献精神并不是说单纯的只知道工作,而不知道休息、休闲,或者不知道自己适当的调节自己生活。你最起码来说,起码的饮食啊,以及娱乐啦,这些你都要顾及一下,这个顾及一下意思就是说你把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协调关系就处理得很好了。
那么真正修炼中的习惯呢,你就要在这个中间去培养这个习惯,就是你什么事都是做了以后再去想。就象有很多人的创造能力很强一样,你做了以后,你在这个做的过程中你的感觉,是不是啊?你老想做,老想做,就象我们平常或者是生活中,或者是工作中,比方我们平常养成一种习惯,这个工作还没有来之前,脑筋里面就已经开始产生事物的形象了,这就说明你自己的感觉已经进入了,一进入了以后,那么你再去动脑筋想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一想一个准,是不是?而很多人他为什么做不好自己的工作,或者是处理不好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呢?就是因为这个事物没来之前,根本都没有信息或者没有感觉,象这种情况下,他就很难以在生活中培养出来自己无意识的那种行为。
我们现在谈到的这个无意识,当然这是董兵的行业话啦,这是心理专家所经常用到的。就是我们的无意识和我们的分配意识本身它就暗示着这个人的经验深浅的问题,就是我们平常大部分的习惯应该放在自己对所有问题的一种关注上。你关注,但是你不用心。我提醒大家,关注社会、环境、自然,然后关注人生,你关注的时候,但是你不用心,不用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用感情去关注,而不是用方法去关注。
就象我平常讲课的时候,我老拿这个事作例子,什么样一个例子呢?就有很多人在路上偶然碰到人家吵架的时候,他非常感兴趣,是不是啊?不是一个人感兴趣,是很多人都感兴趣,有很多人都愿意围着吵架的人,看人家怎么吵架,实际上那种生活方式,说明人的心态里面本身就是有意注意的一种习惯,那么我们所说的注意是怎么样一种注意呢?就是你的无意注意,你要发展它。如果说你发展有意注意,你就要小心掉到你的欲望里面去了。如果说你是无意注意的话,你就会发现你每天的生活过程,你都在培养自己的下意识,都在培养自己的灵感。用这种方法,你再去实践一下你自己的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就是道,这个道理是千真万确的。就是你从自己的生活中间培养自己的修炼习惯,你不要在修炼中间去培养自己的生活习惯。
你要是想在修炼中间培养自己的生活习惯的话,我跟你说,你处处会碰壁。意思就是说你处处都会招来反信息,你处处都要摔跟头。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所说的修炼根本就不是修炼,我们主观上所说的修炼根本就不是修炼。为什么不是修炼呢?因为你对它的全面性根本都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你怎么可能去掌握它修炼的整个火候呢?所以说你在修炼中间,你真正要想专业的进行修炼,或者在专业性的把握你修炼上的主动性,你越是想这样,你越想在这种修炼中间培养一种习惯,你越是失败的多。
所以说我提倡的方法还是回到你的生活中间,培养你的生活热情,培养你的生活的无意注意,培养你在生活中对事情的关注的热情,关注的热情意思就是说你要有慈悲的那种观念,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第一点宝贵的地方,我们应该保存的第一点就是应该有慈爱的心态。就是你用慈爱的心态去关注所有的一切,然后呢,你在自己的生活中又非常的节俭,为什么要节约呢?就是因为人的消耗要养成习惯,要养成习惯就是你不要挥霍,不要挥霍意思就是说你珍惜每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在你的信号中间去珍惜它。一般你在现实中间大手大脚的人,你在信号中间不可能非常谨慎,你不可能去积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呢,所以说俭所以能广,这是道德经里面所说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你只有俭啬了以后,它才能广。所以说你不争呢,意思就是说你对环境,对自己,都没有去争的话,那么你无形中就给自己开辟了一个生长的渠道,这个渠道就是说它没有任何人去影响你,它只会帮助你。它没有任何的人、任何的信号会影响到你的进步,而且它只会帮助你。那怕是相反的东西,它都会帮助你,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你没有心,是不是啊?但是呢,你又非常关注这个事。那么这个没有心而又关注,这本身就是个矛盾。这就是老子道德经的精神对造物法则的一种科学运用。这个运用正好把我们人心的非常偏激的这一面回避了。
所以他说他的话比较容易懂,比较容易做,但是就是没有人去懂,没有人去做。他说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平常人产生一种生活习惯也好,以及对生活的要求也好,对生活目标的一种树立也好,实际上都处在一种非常不符合于道的状态中间。所以他就说不道早已,就是它早就已经安排好了。这在上一节课里面跟大家说过这个问题。所以说我们现在所谓的培养习惯,第一点你要无心,第二点你不要在修炼中间去培养你的生活习惯,而应该在生活中间去培养你的修炼习惯。第三点,你要按老子的“三宝”去做,你做好了,实际上你就知道什么叫习惯了,什么叫修炼的习惯了。实际上这个修炼的习惯就是你生存的习惯,它没有什么区别。生活就是道,它就是这么个真理。
这个问题我想讲到这个程度,再往下讲呢,可能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就是说,只要领会到这个程度,我觉得你真正那怕是一句话,两句话,你只要照着去做了,然后你再去积累自己的感觉,我想每个人他都会有收获的。怕就怕怎么?怕就怕自己已经听懂了,就象老子的话一样,实际上大家听懂了没有呢?实际上大家都已经懂了,因为读过很多遍了,看过很多次啦,不可能不懂得,多多少少有点感觉,但是能够做多少呢?微乎其微,这就是人。这就是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在生活中,在自己的工作中,他形成的习惯,他是几十年养成的,他在一、二次对经典的诵读,或者对经典的那种领悟,在这个状态中间,他不可能一下了跨入到对这所有的问题的解脱中间去。所有的问题的解脱意思就是说所有的过去所积累下来的一种思维惯性,他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它摆脱掉。你解脱不了的。你要靠慢慢的积累来解脱。这要靠我们平常对自己修炼的关注啊,对自己生活的关注啊,对自己生活的投入,从这几个方面慢慢的培养吧。

另外江湖浪子问了一个问题:中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怎样修炼?
答:一般跟学生来说,你不要跟他谈修炼,是不是啊?你就跟他谈人生就行了。做人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认识这个社会,或者认识自己的知识,或者认识自己的环境。你看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谈过修炼没有呢?根本没有谈过修炼。但是它为什么能够指导修炼呢?就是因为它的每一个道理实际上都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我们为什么不学习这种方法呢?而要把修炼时刻的挂在口头上呢?你一谈修炼,人家就以为你是在练功,是不是啊?一谈练,人家就以为你是在操作什么样的一种功法。实际上这种提法在老子的思想里面,他本身来说肯定是不提倡的。不提倡意思就是说我们对孩子的引导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就是你要培养他的习惯,培养他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的交换的这种观念,你不要让他限制在一种状态里面,对孩子首先要观察他的能力,我说的这个能力就是他对社会、对环境的关注的能力,如果说他的关注能力不是很强的话,你一定要反反复复的提醒他,当他没有关注到一些事情的变化的时候,你一定要提醒他,你这种提醒实际上是对他最好的教育。第二点,如果要是说作为家长的话,或者是作为朋友,或者是作为同辈,如果你在家里能够有这样的年轻的人跟你打交道的话,你除了向他们学习以外,是不是?你同样,如果要是有条件,特别是做家长的对自己的孩子在勤俭方面,如果能够给他一定的教育,那是最好的了。当然这两点,一个是关注,一个是勤俭,它都是属于生活的习惯问题,这个习惯它不是一朝两夕,特别是家长他不是一朝两夕就能够灌输进去的。首先来说,家长他就难以做到全面,更不要说让一个正在生长中的学生做好了。所以说,作为一个人,当他怎么谈修炼的时候呢,实际上他越谈修炼,那么他的修炼就越假了。所以说不要从修炼中间去看待我们自己日常的学习、或者日常的工作中、或者日常的生活中的一种要求。而应该从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去看我们自己修炼的一种要求。我们是不是在这三点中间首先已经处理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那么学生来说,他就这样。当他的习惯,你比方说当他的关注能力因为自己情感的流动方向比较符合于共生性的话,我说的共生性意思就是说他比较关注公德,公德意思就是说大家都要有公德意识,但是公德意识并不是说每一个人所必须要掌握的东西,而只是说这个公德意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修炼或发展或进化的过程中所必须要具备的一种素质。这个素质才是他将来所需要的。但是他不停的生长的过程中,他由于有自己的遗传特征,就是说他自己本身的先天已经在左右自己的命运了,那么你要想让他转变自己的命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那怎么办呢?那就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你让他关注,同时带着自己公德心的这种关注,带着这种比较博爱的心态去关注,你才有可能让他培养出一种比较好的未来。如果要是让他在学习中间极早的树立了修炼意识,你比方说告诉他了什么叫练功,什么样的方法叫练功,是不是啊?他一旦掌握了这些东西以后,他实际上在固化自己已有的状态。我说的固化自己已有的状态是说他的性格一旦是在真正掌握方法以后,他会从方法中间获取固化的能量,这样呢,他的性格移动相反比较困难了。所以说,如果要是从我们知白守黑的原则来看,我们首先教给他的不是方法,不是修炼的方法,而是生活中的感觉,就是你要教他学会怎样去关注他的环境。然后关注环境以后呢,然后再从勤俭中间去积累,至于说剩下来的事情,他是不是能够在工作中或者学习中成为佼佼者,实际上那个已经不重要了,为什么不重要呢?因为关注和勤俭这两点就足以让他的未来受益无穷。

第三个问题:练丹功的时候,师父如何调整的?
首先谈一谈什么叫丹功。丹功这个问题在我们的传统经验里面,或者是传统记载里面那是可以这样说,汗牛充栋。但是里面有多少是精华,有多少是糟粕呢?估计大家可能还不习惯于在这个问题面前大胆的去下结论。是不是啊?实际上,我习惯于否定。就是我习惯于对传统经典的提前否定,然后再去肯定它。我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首先对古代人的经验,你要知道古代人的经验里面是他的时空效应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思想结晶。就是他的实践和他的时空跟你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把他的那些东西都当作是你自己的精华,那么就是你自己的错误了,不是他的错误。古人是没有错的,我想错就错在我们自己本身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可能没有注意与时俱行。就是你要修炼好,你就要与时俱行。
那么什么叫丹道呢?丹道实际上就是说我们人生命本身它就是天道所创造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它是一个小宇宙。小宇宙和大宇宙之间可以产生呼应或者调控的作用。呼应和调控意思就是说它相互之间,你只要在这个地方呼,它那个地方肯定要应。就是谷神不死啊,谷神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一种响应的关系。当你在山谷中间吆喝一声的时候,这个山谷中间的回响它是肯定存在的。这就是我们与天道之间的天然的关系。这种关系呢,它实际上就是玄牝。当然玄牝在人身上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还有另外一种系统意识的存在,我们今天先不谈这个问题。等到第6章的时候,我们有时间再专门谈这个问题。但这个响应它是肯定的,就是我们自己本身这个小生命和大生命之间的这种响应,它既然存在,那么天道它如果要是能够长久的话,那么我们人身体也必然能够长久。那就是看你对这个长久是怎样去认识的。老子对长久的认识他已经讲得非常多了,在道德经中间讲的非常多了。他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他所说“外其身、后其身”这些意思。就是说“之所以有身不得长久”这个问题怎样去处理?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也进行了暗示。当然这个问题他没有明示,因为他没有谈修炼嘛,他也没有谈丹,也没有谈明心见性的问题,是不是啊?这些东西他都没谈。但是他谈到真正的人生命的进化没有呢?他肯定涉及到了,涉及到了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懂道,要懂德,要去积德,就是你要从自己的生命中间,改变自己的存在状态,然后使生命得到升华。这个升华的过程实际上就叫炼丹。
当然这一切呢,对古代人积累出的一系列的经验里面,有一点是可以吸取的,就是他所说的象是值得借鉴的。我说的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古人练功,他肯定有象啦。有象就是他明摆着是那样一个反应。就象我们原来谈到过黄芽和白雪一样,他一提这个问题,如果说我们现在修炼人连黄芽白雪是暗示着什么东西都不懂的话,那就是我们自己对这个事情,你没有经验到那个程度。你不要猜,你猜是猜不来的,是不是啊?你只有经过自己的系统修炼以后,你才能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人呢,他关心的问题不是在以后,而是在当下;就是我当下,对这个问题怎么处理的问题。我在练丹,我想练丹,我想得这个丹,但是这个要以后才能够懂得、才能够获得,那我怎么行呢?不行,我一定要提前知道这个道理,或者提前知道这个结果,提前知道这个过程它是怎样进行演变的。对不起,如果要是你这样想的话,你十有八九,你这个丹要失败。为什么?就是因为你的心只要一动,那么这个东西它就必然产生一种什么?不全面的因素。不全面的因素就是因为我们的思维的片断性。我们的思维的片断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这个人,你醒来的时候,你可以说自己就是自己。你张三就是张三,你李四就是李四,王五就是王五。但是你睡着了,你说你是谁啊?你根本都不知道你是谁,是不是啊?为什么不知道呢?就是因为我们自己本身的思维的片断性。因为你醒来以后,你所积累的这个东西,才形成你自己“我”的这个观念。实际上“我”的这个观念它并不能代表你生命的全部。那么你生命的全部到底是什么呢?你生命的全部里面它还有另外的背景,一定要把这个背景搞清楚。既然天地之间创造了人这个生命,那么这个生命的背后它肯定还有一个背景在运动。这就是老子的道德经对这个问题的一种认识。他意思就是说,反反复复的谈这个道,把这个道让你明白。意思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因为这个道而生的,并不是因为人而生的。他所说的道而生和人而生,当然并不是象我所说的语言这么简单,他说的是文言文,说得比较多一点。我也不能把每一点找得非常详细的进行比较,我只能说感觉得出来老子在讲道德的时候呢,他讲的就是道这个东西虚无的那一面你要重视,它永远的是你生命的一种背景,它永远是你的根子,你不要把它搞忘了。你搞忘了,你说要练丹,这个时候丹估计可能就要成为你的负担,而不是你的金丹。这个负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最后要为它而付出你自己不可思忆的代价。这个代价重要的就是你精神上的代价,你是承受不了的。
有很多人练功,就象古人总结的这个问题一样:“你一练丹,练得十疯九傻”。就是练丹的人,十个人练丹,有九个人要傻。这是什么意思呢?丹实际上就是一种能量,这个能量作为人来说,他不懂人的主观意识和能量之间的关系。他以为人的主观意识能够控制这个能量,实际上人的主观意识它控制不了。
你比方就象我们人一样,如果说我们人要真正能够做到心想事成的话,是不是啊?什么事一想它就成功了,那好,你一想,天上的飞机掉下来了,那人家不被你摔死了,是不是啊?那你岂不是要杀人于无形啊。是不是?我想这个道理,它就这么简单的。就是你的思维你肯定有这个能力,但是你不一定有这个能量,为什么不一定有这个能量呢?就是因为你没有和天地之间沟通。这个沟通它就是靠丹来沟通的。人的思维里面它有很多不可思忆的东西,你没办法一下子把它清除掉。就象我刚才打了个比方一样,你比方说有的人就说,哎呀,我如果要是成了神仙就好了,我就可以在天上飞。你根本都不知道你在天上飞的感觉,你说你要跑到天上去飞,那你岂不是自己跟自己开玩笑啊?很多人他就是站在稍微高一点的地方他都害怕。他怎么可能跑到天上去飞呢?万一哪天他真的飞起来了,突然一想,我怎么飞起来了,哟,他这一想就掉下去了,那不惨了。那到底是怎么惨了?那是他自己把自己给害了。
所以实际上有很多人他练功,练到后来走火入魔也好,或者是变傻了也好,是不是啊?或者是自己给自己身体造成永久性的痕迹也好,实际上都是因为对这个道理的不明白造成的。所以人的主观意识这个东西说通俗一点,它要在生活中慢慢的进行磨练,磨到后来啊,你自己所有的念头都没有了,是不是啊?不是压抑得没有,不是压抑得没有,而是磨得没有,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魔性的魔和磨练的磨,这两个魔(磨)齐头并进的在你的生活中出现,交叉的出现。
当然魔性的魔肯定是磨你的精神,是不是啊?就是你有很多幻觉、幻听、幻视,或者你感受上的激烈。有的人一下子有了功能,哎呀,他兴奋得不得了,一下子又没有功能,一下子又非常沮丧,是不是啊?所以他在这个中间长时间的受到一种折磨和比较,实际上这个魔也是一种基础。
然后另外一种磨呢,就是说磨练的磨,就是你在生活中有很多苦恼啊,很多情绪啊,象这些东西都是你自己本身这种修炼的信号的释放造成的,也就是说你这个人在修炼过程中,实际上你就在不停的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消极思维信号要让它释放出去。当它释放的时候,就成了你的生活磨练因素。很多人就说,这个修炼怎么处理好家庭关系?怎么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邻里之间的关系?以及长辈和晚辈之间的这种关系。实际上这所有的关系都是一种磨练。这个磨意思就是说你的心态一定要摆的正确。你要把自己放到真正的道性中间去要求自己,你不能站在自己生活的简单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如果你从生活简单的角度,你就会怎么?你就会斤斤计较。斤斤计较就是说你无论如何你就会把自己的陈词滥调,什么叫陈词滥调呢?就是人家有一天得罪过你,或者家里人有一天骂过你,或者甚至打过你,你马上记得非常清楚,或者人家环境中间某一个人鄙视过你,你会在自己心里记得很长时间,象这样一些心理上的陈词滥调它终究会影响你自己的进步。所以你在这个磨中间,这个磨练中间,实际上就是说你在生活的磨练中间,你慢慢的就会释放自己。但是你如果没有我刚才所说的那种生活习惯,就是你没有带着慈悲之心关注的习惯,你要想面对自己的磨练,你真正的非常顺利的通过这场磨练的关,你就通过不了,为什么?因为你会记较它,是不是啊?你会摆不平自己的状态。你最后呢,你说在修炼,实际上你是在假修,你就不是在真修了。
所以真正的修炼实际上就是说对应这两个魔(磨),第一个魔,你就不要有欲望,那么你自动的就能够化解它;第二个磨呢,就是你要热爱生活,是不是啊?热爱生活,用道性去包容这所有的一切。你就必然能够做好你自己已经积累的所有信号的释放这个工作。当你释放到一定程度以后,你不但是经验具足了,你的道性也必然具足了,你的德性呢,也就必然丰满了,那个时候你回过头来再看自己的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就必然而然有反应。
当然我们现在谈的呢,实际上大家关心的就是这个反应问题。有很多人就说,哎呀,突然一下我感冒了。感冒了我不认为是感冒,我认为怎样呢?就是我把感冒这个事当作是一种好事去处理。你比方说感冒了,肯定要发烧啦,是不是啊?肯定要头痛啦,头一痛,你首先一个观念,哎呀,我是不是感冒了,你往这方面一想,哟,它就必然要往感冒的那个方向去发展。就必然要流鼻泣啊,咳嗽啊,是不是?最后,浑身的筋骨痛啊,它必然要到来,是不是啊?
而如果说你往其他的方面,你比方说,你头一痛、一发烧,你就想,哎呀,这是对自己的调整嘛,而且你坚定不移的产生这种观念的话,你这个状态它就会对自己的身体得到一种比较优势的调整吧。我说的这个调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首先观念上,因为你本身已经有了感冒的这个观念,你这个观念一旦形成之后,你自己无意识的引导自己了,它是一个确定的因素,就是你不可回避的。但是呢,如果说你没有足够的关注,你对自己的状态呢,你肯定不知道怎么去调节它了,就是你在思维中不知道怎么去调节,总以为一定要有个老师跟我说“你这不是感冒,这是调整”,那你就放心啦。实际上这种想法和做法,实际上都是自己在影响自己,自己在消极的引导自己。这个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当你的精神非常正常状态的时候,我说的正常状态就是说你有一种激情,对你的生活和工作来说,你都有一种激情去投入的时候,如果说你突然有一天,你腰也痛,头也痛,你就不知道什么道理,哎呀,我这个是生病了,还是调整呢,实际上你这一想,就证明你已经落到后天意识里面去了,我说的这个意思就是说你在修炼的时候,你首先要树立“天地之间所有的现象它都可能是积极的”这样一种观念。就是你不要单纯的抱着丹的那个观念去看,就是你所有的这种现象,无论是拉肚子也好,头痛也好,发烧也好,你都要知道祸中间有福,福中间有祸,就是你当自己感觉到难受的时候,你要想,这是磨,这对我的身体来说是一种磨,那么磨肯定对自己是有帮助的,这个帮助并不一定体现在丹的方面。体现在哪方面呢?体现在消极的方面。就是说它看起来好象是在损害自己,你比方有的人一发烧,他全身痛啊,痛得骨头都发酸了,根本都一点劲都没有了,他肯定要想了,哎呀,我这一点劲都没有了,怎么是好事呢?哎,它恰恰是好事,为什么是好事呢?就是因为我们习惯于指挥自己,我们一旦感觉到自己非常疲劳的时候,或者非常浑身酸软的时候,我们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时候,是不是啊?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们就体会到,噢,我的生命既然还存在,那么这种失去控制的感觉实际上它也有积极作用,就象我平常在讲课的时候讲这个道理一样,我说感冒发烧,发烧就是振动,医学上说红、肿、痛就称为发炎,发烧肯定是一种发炎的症状了,发炎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实际上它是一种信号的释放,意思就是说人如果要是不发烧,全身的能量就集中不到一块,就不被人的潜意识所调动。如果说你要想调动自己全身的信号和能量,你就肯定要通过发烧来统一它,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人的免疫系统就是靠发烧来激发的。这个激发,当然并不是说我在这个地方搞科学的生理实验,我意思是说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种看法,而且这个看法得到很多专家的认同。我记得我第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在三个月以内的时候经常的发烧,结果我们把她抱到医院去了,找到一位专家,你知道专家怎么说啊?他说:“我们都是熟人了,我也跟你明说吧,你孩子发烧,这是很正常的状态,孩子们经常的被病毒感染发烧是很正常的。”你想那么小的孩子他都说很正常,是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来说,他劝我们不要给她打针,也不要给她吃药,是不是啊?我说为什么不用打针、不用吃药呢?他说你以为打针吃药是个好事啊,打针吃药是对他的免疫系统极大的破坏。我当时听了以后,就很感慨,我说:哎呀,这幸亏是托朋友找的一个专家来看啊,要不然的话,你到医院去,你不打针、不吃药,那个医生他吃什么?他工资从什么地方来啊?
所以说有的人说真话,我们有时候还不一定相信。是不是啊?有的人说假话呢,我们时时刻刻还把他奉若神明。是不是啊?实际上我想这个道理,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中可能慢慢就体会到了。就象那天我讲的事情一样,我在庙里碰到师父,师父就说了:“你看,这些烧香叩头的求佛人,到底象什么呢?”我说“象什么?”他说:“他们象小偷。”我说“那怎么呢?”他说:“他们无非就是想从菩萨的口袋里面偷取一点东西而已。”我当时就想“你这个和尚怪呀,你可是吃这碗饭的,人家烧香叩头,就是为了给你口袋里面提供你的供养,你怎么说他是小偷呢?你这样说,岂不是对你自己饭碗的一种影响吗?”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真和假之间的一种实际的区别。
就是我们有时候听到的一些不理解的话的时候,它正好是道中间体现出来的一种反向运动。就象刚才说那个发烧的问题一样,你发烧,你是向相反的方向调节。当你感觉到自己精神饱满的时候,你就不要去怀疑这个发烧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消极后果。当然,如果说你烧,烧到后来自己意识都没有了,这个时候你可能就要出问题了。我说的都是在你的意识没有丧失的情况下,你自己能够用你的意识和你的存在之间进行交换,这个交换正好就体现出了我们刚才所说的什么叫丹这个问题。我们的丹就是你自己的意识和自己的存在之间的互动。这个互动,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下意识,每个人本身都有自己的神啦,当然讲到神这个系统,那就非常多的名堂了。就是我们中国古人就把“丹”这个问题看得比较深,就是看得比较系统化吧。就是说每个脏器里面,心肝脾肺肾,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肾藏志、脾藏意,他就是说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体系统化了。系统化了就是我们的思维整个的状态都和自己的丹有关。就是这个东西它由于先分开了,然后呢,你通过自己对问题的一种修炼,对自己什么问题呢?就是对命和性的一种修炼,对命和性的一种修炼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呢?就是你要知道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互相关联你不理解,你就不可能去把握它。意思就是说,从XX上来说,你不可能去控制它。
所以说人用有为的方法一般要想练好丹,他肯定练不好的。就象前天我碰到一个道友一样,他突然跟我说“我的头好痛啊,痛得好多年了。”我说你头痛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呢?他说我没什么想法,我只是感觉到难受,我梳头都没办法梳了。我说那你担不担心?他说我不担心,因为我觉得这所有的一切都很正常。我说那你有什么现象呢?没什么现象,就是头顶上从前到后绷起来一条宽带子一样,他问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我说,哎哟,这就是你的丹道啊!因为他原来根本都没接触到丹道这些概念,他问什么叫丹道啊?我说这就是你的丹所需要经过的道路,叫丹道。他说:那这怎么叫丹道呢?它自己长出来的怎么叫丹道呢?我说:对了,就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才叫丹道,你自己真正练出来的东西就不叫丹道。所以有的人一练,一练,头上起个包,那就不叫丹道。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叫气包,或者丹包,但是它不叫丹道。这个意思希望大家能够听明白。当然我说到这个地方就想笑,想笑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们在自己的观念中间它有很多是先入为主的,就是他的思想先跑到前面去了。他对自己的状态掌握得过多,就是自己的理念掌握得过多,然后呢,就想让自己的这种理念去控制自己既有的发展状态。你说这样科不科学啊?肯定是不科学的。那么我说的这个朋友他为什么又经历过头痛的状态以后,丹道又自己形成了呢?就是因为他走得很自然,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练什么丹,但是这个丹能不能成呢?一样能成。为什么能成?就是因为我们的信号它也在运动。
就象我刚才说的那个意思一样,8个小时以外,有16个小时你以为自己是自己,实际上在16个小时以内,你的潜在的你,根本你都没观察得到。然后呢,其中的8个小时你睡着了,这个潜意识它还在运动,它还在做自己的工作,你同样也没有观察到。你说你能算自己的主人吗?你根本都不能算是一个好的主人,你不能算是你生命中的好的领导,你不能算是你生命大国的明智的君主,都不能算。
那么怎么办呢?正如说头上一条是丹道,这不是胆道,要是胆道的话,那是大胆的道了,那你就可以瞎炮制一气了,是不是啊?胆是一个月一个日加一横,所以说胆大的人一般对自己修炼的消极影响是比较多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胆子要大,但是如果心也大,那就不叫真正的修炼了。心一定要小,胆子一定要大(这个地方的胆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大家都知道肝胆相照,意思就是说肝与胆相表里,所以你的肝气要舒畅,要通达,然后要和其他的脏器形成共振)。我们说五行之间的关系,如果说你胆大了,你实际上直接消耗了你的心神。消耗了你的心神是什么意思?因为胆与肝相表里,它是阳性的这一面,所以它把肝气首先就消耗了,消耗了肝气以后,肝气如果说提前消耗了,肝属木,木生火,火是什么呢?火就是你的心。所以说这个时候你的心气、你的心神就得不到足够的能量。所以说一般练丹,千万不能胆大,如果说你胆子在前面运动的话,你肯定心气就要受到影响,说通俗一点,就是你的元神,你的神,你的先天的一部分它肯定要受到影响。这对自己是相当不利的。那么怎么样一种状态才合理呢?这个时候实际上就是说,你五行相推,你只要掌握一点,你心不动就行了。心不动,你最后就能够调节五行之间的平衡。如果你心一动,这个五行之间的套路基本上就被你自己打乱了。
当然我刚才说的这一切不知道泡泡糖能不能满意。我也知道他的三鼎叔叔对丹道是非常感兴趣的,非常感兴趣这个丹到底是什么东西。实际上我今天还没有把丹这个东西讲明白,讲透。我只是说怎样对待练丹过程中的调整问题。有的时候,你比方说我们肾脏很痛,腰这个地方很痛,有时候一年痛个一两次,这个时候我们就怀疑自己是不是有胆结石啊?是不是腰间盘突出啊?是不是腰肌劳损啊?或者是我若干年前腰这个地方受过伤,是不是因为那个问题还有后遗症啊?如果你这样想的话,那你就是一个大傻瓜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因为人实际上对过去的事,他尽量的让它过去。就是你的思想要真正的移动你的关注点,移动是说你不要把过去消极的东西硬生生拉到你的现状中来。拉到现状中来,实际上你就在不停的用自己思维中的能量,就是你思维中的一种阴性能量,因为思维它本身就是一种阴性的东西。用阴性的能量去固化你阳性的印照。大家以后练到练丹的高级状态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发现什么问题呢?发现我们自己本身在练丹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不一定调得非常好了,没有调得非常好的时候,为什么也可以练丹呢?就是因为我们身体这个状态,有些疾病它也是符合于道的,这个符合于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它的阴阳和五行的相互关系有固定的配比,这个配比在先天方面它知道怎么去运作,而我们的后天意识它不知道,所以说当你在操作这个事的时候,你越是操作,你可能消极的影响就越大。所以我建议大家正确的去看待我们自己本身所产生的一些身体反应,尽量从积极的角度去看这个身体反应,不要从消极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我们思想的任何一点都将影响到我们健康因素的全面性。
你要想真正的健康,你就要学习婴儿。当然学习婴儿,老子也说了“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就是你根本都做不到象婴儿那种境界,那怎么办呢?按《易经》的说法,你在变易中间去掌握你的主动。就是你在流动中间去掌握你的主动,你不要在固化中间去掌握。就象我刚才说那个问题一样,腰一痛,你马上想起过去受过伤。是不是啊?你头一痛,你马上想到是感冒。是不是啊?你一拉肚子,你马上想到:哎呀,我今天吃了什么?实际上这些想法都是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消极背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一个消极背景。所以说人的创造性意识它是无所不在的,就是你在破坏性方面同样存在,你对自己的破坏也同样存在创造性。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今天所说的人的思维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把自己放到真正的积极这一面,然后去造化。积极造化的整个机制和方法,老子的道德经全部都讲到了。你如果要是不信的话,你随便提一个你身体中的变化的问题或者是丹道中间的、修炼中间的问题,你只要提出来,你只要能问,我必然能从道德经中间找到回答的依据。这是讲的如何对待调整的问题。

下面谈一谈潘工提出来的唐僧的问题:为什么要吃唐僧肉?
唐僧肉我也没吃过。但是我肯定也想做唐僧,为什么呢?因为唐僧他很怪的,很怪是什么意思呢?很怪就是他有后天意识。他并不是象他的几个徒弟那样,什么东西都懂,什么法也会,是不是啊?但是呢,他们就是没有坚定的道心,没有道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对这个道根本都不在乎,你说孙悟空他在乎什么道不道啊?在乎你什么佛不佛啊?他根本都不想你这些问题。他为什么不想呢?因为他本身就是本源,就是孙悟空他本身就是本源,本源是什么意思呢?本源就是他本身就是存在的根子,根子就是他是最原始的精华,只有他才能够体现出这个精华。
那么其他几个因素,你比方象沙和尚,他就是属于阴神,是不是啊?他在流沙河中间呆得时间长了,阴性十足,然后他实际上什么东西都顺应着来,什么人、什么信号只要能借用他,他肯定不会推辞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思想:大师兄说,他也说大师兄有道理;二师兄说,他也说二师兄有道理;师父说呢,他也说师父有道理。三个人都有道理,是不是啊?那么他自己有没有主见呢?他不需要主见,这就是阴神。
猪八戒实际上就是阳神。阳神是什么意思?就是他阳性的东西飘浮太大,就是他移动太快,他的思维里面老是在阳性的一面追求过分了,这个过分意思就是说他有这个法力,但是呢,他往往信号呢非得受元神的控制,他才能够走上正道。那么元神是谁呢?元神就是孙悟空,所以他只服孙悟空的管。他只服孙悟空的管,但是他也能够戏弄孙悟空。
那么唐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唐僧实际上就是人的后天意识里面的道的信念,道的信念这个东西它为什么值得宝贵呢?就是因为这所有的先天存在,你比方沙和尚也好,猪八戒也好,孙悟空也好,所有的存在都不足以替换唐僧的这个角色。这个意思就希望大家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去体会一下,就是你自己的道心坚不坚定。这直接关系到你这个人生命的进化和发展问题。与其他的存在,根本都不相干。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身体也好,你的存在也好,实际上你就是短暂也好,长久也好,实际上你都将还原到自然中间去,或者都将被自己的状态所淹没。但是如果说你有了这个道心,就象怎么?就象唐僧的这种观念一样,他对佛的孜孜不舍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那不是其他的几个信号所能够代替得了的。只有他才能够稳定这个团队。这个团队它要到西方去取经,这个经呢肯定是金丹啦,就是经担,经担就是担经的担子。担经的担子意思就是说担和丹的韵母基本相同,意思就是说这个精华必然要被经文所凝聚。就象我们看到的经文一样,我们现在看到经文它里面肯定有精华,但是如果说没有人的一种精神在里面支撑的话,你说这个经文有什么用呢?所以说光有经文不行,还得有人的这个信念去支撑。这个信念实际上就是唐僧。
唐僧他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人这个生命正好就是天地间长久的基础。人这个生命正好就是天地长久的基础。这就是古人在阴符经里面所说的那句话“天性在人”。如果说用天、地或者用上帝去代表天这个观念的话,可以这样说,上帝实际上它有没有这个存在呢?它有,就是人。人就是上帝这个观念一般很难以被我们人理解透。这个理解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人肯定思维里面和存在状态里面,它是双重性的。双重性的就是说它有消极面,消极面就是说他里面有很多杂乱不堪的东西,然后它肯定要造成自己生命的流逝和消亡。那么他还有一个精华的东西,那就是他对道的、对佛的追求的信念。这个东西是精华面。为什么这个东西它非常珍贵呢?就是因为这个东西就是上帝的存在。上一次在谈到玄德生死观的时候,曾经谈到这个问题。就是说玉皇大帝住在什么地方,玉皇大帝就住在人的九宫,就是我们所说的百会的九宫中间。人的生命状态是非常玄妙的,我们现在对人生命状态的观察仅仅是从生理上进行观察。真正在信号上我们还没有观察到一定程度。而古人所观察的一种经验呢,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往往并不重视。你比方就象《黄庭经》里面所记载的那些说法一样,由于它的比喻说法太多了,所以人们就不习惯于它的那些比喻和说法。哎呀,每一个脏器、每一个部位都有自己的神。那多麻烦啊,是不是啊?这个麻烦到底麻不麻烦呢?实际上它不麻烦。为什么?因为它们有一个同一的领导。这个领导实际上就是说它在信号的一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自动运作的。它自动运作就是说它没有指挥者,但是它能够协调,这就是道。所以我们自己本身,就象我们在草庄观察蚂蚁,或者观察蜜蜂的群体一样,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蚂蚁与蚂蚁之间,工蜂与蜂王之间,可以这样说,它们之间并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也不是指挥和被指挥的关系。而是一种非常和谐的共存关系。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共存关系。这个共存关系在我们的观念中间首先要培养,培养就是你要知道我们身体中间的这个信号它是统一的。那么这个唐僧为什么值得珍贵?为什么唐僧肉吃了以后长生不老呢?就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上帝的这种观念放在人身上的一种体现,所以叫唐僧。上帝把自己的存在放在人身上体现的这种观念,就是孜孜不舍的追求的这种观念,就叫唐僧。
所以人一旦知道这个东西的宝贵性,就是你知道了你自己对道的追求的这种信念,你就可以永远的不会离开道了。所以说为什么妖魔鬼怪都要去吃唐僧肉呢?说到这一步,大家可能自己就有结论了。实际上这个唐僧肉意思就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些妖魔它的魔性是天然的,它并不是矫揉造作的,它是本来就有那个东西的。本来就有那个东西,但是它又被正确的那些信念所左右。为什么呢?因为天道它肯定是有“一”而存在的。这个“一”就是说这所有的东西都是在这个“一”中间得到调控。所以这些妖魔也都知道它自己是不得长久的。它就是再大的法力,再大的功力,它也没办法获得自己的长久,它也必然会被正道所用。你比方就象我们从西游记中看到的那些妖魔鬼怪一样,大家翻一翻西游记肯定都有这个体会,没有哪一个妖怪和佛没有缘的,和道没有缘的,都是他们的坐骑,或者是豢养的童子、下人。是不是啊?这是什么道理啊?这一点就暗示我们大家,所谓的魔性就是道性里面一个不确定的部分。所谓的不确定就是它的生命是短暂的。那么确定的这一部分是什么呢?确定的这一部分正好是没有任何功力和没有任何能力的这样一个状态,那就是唐僧。正好是他才能够装载这个永远的存在。所以说这个永远的存在就叫唐僧肉。所以说这些妖魔都想吃这块肉,都想把自己引导到长久的那个天道里面去。但是呢,他们的方法错了。他们的方法就是因为他们的魔性是天然的,他们并没有娇柔的造作。他们也只能够通过吃唐僧肉这种方法来获得自己的那种进化。但是吃不吃得了呢?他吃不了,为什么?因为上帝他已经规定了,或者天道它已经规定了。当然我这个地方说的都是一种寓言性的说法,一种比喻,一种隐含的说法,或者引导大家比较方便性的进行思维,然后用这种存在去引导自己的修炼,用这种方法去引导自己的修炼。
所以说真正的唐僧肉实际上就是上帝的存在,唐僧肉就是上帝的存在,它就是在人现存的状态中间体现出来的一种修炼境界,就是修炼的一种精神,这个东西就叫唐僧肉。因为妖魔它吃了这一点以后,它实际上就可以与天道同步了。但是它这种方法肯定是错了的。因为唐僧他是会受到天道整体性协调的。所以说唐僧他尽管有九九八十一难,他最后还是会圆满的。这个圆满意思就是说不停的圆满,不停的循环,不停的循环,就不停的存在。这就是长生久视之道。当然这个长生久视之道实际上就是从这个协调中得来的,并不是从斗争中得来。所以我们看西游记的时候,我们得到的一种印象实际上是一种斗争的印象,是一种争斗的印象。但是从它背后一定要知道,不斗争才是最好的斗争。所以说唐僧他没有功力,但是他法力最大。为什么法力最大呢?因为这些徒弟们最后必然因为道性的原因,要围绕着他转。实际上这些徒弟,包括白龙马在内,你说他们哪一个没有魔心呢?他们每一个存在都有魔性。唯有唐僧他没有魔性,他是纯善的。纯善意思就是说他没有任何伤害他人的心。那怕是奉献自己,他也不情愿伤害任何一个存在。这就是道心。这就是道心就是说这种道性里面它没有任何的争斗心。那么这种存在,你说值不值得珍贵呢?肯定是值得珍贵。这个珍贵的东西它才叫唐僧肉。当然这个道理能不能说服潘工,我现在还不敢确定。呆会,我还要听听潘工的个人意见。
 楼主| 网上人 发表于 2008-4-30 17: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2007.10.20厚音老师在语聊室的谈话(续)

厚音师父变换一个角度再一次谈修炼的无为性。
董兵说的第一个问题是说修炼丹功中,师父隐态中是如何调整我们身体的。我跟你说,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应该问,为什么呢?因为师父他明明在隐态,他怎么调节你的身体,难道你非要拿出个一二三、三二一才放心呢?你非要了解得非常清楚,然后你就放心了,噢,我这是调整,你实际上就象刚才我讲唐僧这个问题一样,实际上我们身体中的这个整体性它本身也是天然的,就象我们的魔性一样,魔性是天然,那么我们的佛性肯定也是天然的。既然是天然的,那么如何调节,我们何必要去关心它调节的方式呢?你就是关心,你也办法去学,为什么呢?就象我刚才说的那个蜜蜂和蚂蚁的状态一样,你没办法理解这个系统性是怎么形成的,因为我们人的文化和人的存在、人思想的整个生长和发展都是不道的。不道早已,他早就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但是你偏偏要用这个东西去了解你不应该了解、你了解不了的那个存在,你说能够达到积极的作用吗?只会有消极的结果。所以说我在这个问题面前,当然我说的比较多,实际上我说本身就是一种断道的现象,就是我说的过程中间,我只能说一家之言,只能代表我个人的一种看法,不能代表大家自己的一种感觉。大家可能看了很多的经典以后,有自己的想法,我在这里说的一些想法和观点是不是和大家的观点和感觉同步呢,那是大家自己的事。但是作为我的心愿来说,我是善意,我就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个整体,意思就是说希望大家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去俯看这个修炼,而不是从自己支离破碎的这个角度。什么叫支离破碎啊?就是我们的后天意识。不要从后天这种支离破碎的角度去掌握我们那个系统的必然,你掌握不了的。你既然掌握不了,那么你越是知道的少,你越是进步的快,你越知道的多,你越进步的慢。我刚才举的前几天碰到那个朋友的例子实际上就说明这个道理,他什么东西都不懂,但是他的丹道自动的就形成了。那么丹道形成了,有没有丹在其中运作呢?我想这是个不言而喻的结果了。我今天还听到一个朋友在跟我谈到这个问题,就是说他自己身体反应怎么样怎么样,是不是啊?我想,哎呀,这也是丹道的一种响应。我去年底在网上贴过一个文章,曾经说到这个问题。我说从这几年开始,就已经展开了一个对人的命体的全方位的一种调整的信号过程。我想这个信号它已经分布出来了。就是这个信号它不是哪一个人的意愿,并不是哪一个人的意愿所造成的,而且是整体上有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它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当我们自己发现这个信号以后呢,我们只是要顺应它就行了,然后你顺着它无为的去做就行了。你不要去了解得太深。你了解得太深了,你以为从中间了解的多,就以为自己可以掌握主动,你越了解的多,你掌握的主动就越少。大家要不信的话,也可以从道德经中间找到这方面的论述。当然在哪个地方论述的,我现在也没有精力,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跟大家去讲这些问题。但是希望大家能够平常有意无意之间把那些文字翻一下,翻一翻,不一定非要当成是一个必须要接受的内容,只是了解一下。你就会发现有哪些问题是说过的,哪些问题没说过。

今天提出来的问题,我基本上都跟大家做了一定的解答。就象刚才提的这个问题一样,你比方董兵提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转达泡泡糖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没记住呢?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不该提,最后我就搞忘了,但是我为什么又提出来呢?就是因为我的后天意识也在动,我担心自己没听到的问题正好是大家需要听的问题。实际上这样想就错了。错了是相对于今天这个状态,意思就是说没记住,没听明白,是因为它不需要去提,不需要去说。这就是即时即刻师父在我们背后所体现出来的不言之教。

问:听了老师讲课以后,身体有些调整,是不是老师讲课的时候在带功?
答:有的朋友说喜欢在这个聊天室里听,听完下去以后,身体有些反应,问这是什么回事?这是不是因为我在发功?实际上这个问题不存在,为什么不存在呢?因为我刚才已经说了,作为我们来说对于玄德的理解应该从系统的方面,就是从统一性、同一性的角度多树立一些自己的观念。你的观念直接暗示着你自己状态的问题。并不是象过去人那样要发功啊,跺脚啊,没有那些过程。那些过程对于修道来说(不是对练气功来说),是装模作样。但是大家为什么有反应呢?这是因为我们的思想正在和大的信息统一场发生共振,正在互动。我们大家要在互动的过程中掌握机遇,大家肯定希望自己身体健康。既然希望健康下去,那么你愿不愿意调整自己的呢?肯定愿意调整自己。所以你要注意哪些观念对自己的调整有好处。把今天讲的内容,下去以后,如果有机会,当你还有没明白的时候,或者你还有困惑的时候,再重新听一遍,也可以。然后呢,一定要知道这所有的东西并不是我这个人在这个地方发功而造成的,实际上是因为天道,天地之间它有一种信息同步的效应,我只不过是在同步的过程中踏着音乐的点子正在舞蹈而已,它仅仅是这样一个状态。至于说大家怎么去拓展自己与道共舞的心态,怎样去调整自己与道共舞的心态,我想大家都有这个机会,也都有这个能力的。希望大家都能够参与进来,同时呢,也让更多的人为了健康而参与,为了和谐而参与。同时呢,也为了自己的进化而参与。同时呢,也为了众生的进化而参与。当然这几个参与是我从自己的心愿里面早就说过的理念。
另外一个问题,大家原来自己看书修炼也好,或者是原来练过气功,然后转入到对道的追求中也好,或者是对道的修炼也好,大家肯定有很多自己的反应,是不是啊?但是这个反应,跟大家说心里话,大家很难以去俯看它,就是你很难以从全面的角度去把握自己应该怎么去选择,特别是对红尘中间的杂乱不堪的信号以及自己既定的一些思维,这些东西都在干扰自己调整的状态健康的向前发展,那怎么办呢?自己有时候放不下来的时候,可以和我进行互动。是不是啊?因为我曾经发过愿,我愿意陪着修炼者到永远。大家只要愿意修炼,你提出来的任何问题,在我的经验范围以内,我肯定可以提出一个比较健康、或者比较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发展的建议。大家互动的话,可以互为其师。如果自己的调整在这个环境里面不方便说,可以给我打电话,发短信,都可以,我都会认真的给大家参考的。
自己调整自己还是需要众人为师,万物为师,然后还要借智于他人的一种智慧和他人的一种心愿。要多进行互动。同时如果自己的修炼朋友中间也有类似的反应的话,也可以建议参与到这个互动中来。我想这对天地之间来说也是一种功德,这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德,这是天地间的功德。
人的经络、骨骼和神的系统是一个整体,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反应都会有一种现实等待着他去验证。就象我们过去所说的,从很多经典里面所看到的:心血来源,掐指一算,就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实际上我们身上的反应也是这样。你如果说修到一定程度,当你发生什么样的身体反应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周围环境中间有哪些信息在作用了。是不是啊?我想这个道理它都是一样的。当有了这种感觉和选择以后,那么我们自己对每一个事情都会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自己不会拖自己的后腿了。一定要从积极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潘工:是不是每一个梦都有意义?
答:一个人做梦的时候,有的梦记得,有的梦不记得。有的梦很快就过去了,很快就忘了。有的梦,你想忘还忘不掉。是不是啊?这实际上都是自己的潜意识在暗示自己,特别是忘不掉的那些梦,你要抓紧时间破解它。要不破解的话,那么你自己可能对很多问题就没办法进步。就是说你自己本身释放出来的信号你自己都接受不了,或者你自己都不能产生同步的互动的效应。你自己首先要跟自己互动。当你自己互动不了的时候,就是你自己的理解程度达不到这个状态的时候,你可以和人家互动,然后获得这个信息量,特别是大家有时候问一问我关系到修炼的一些梦是什么意思。我想这也是个很正常的事。通过梦境能够反应人的潜意识的一种状态。因为大部分的梦都是属于自己肺魄里面发出来的一种信息。就象我刚才谈到的沙僧那个角色一样,人身上有沙僧,肯定有阴性的信号存在,它不断的在释放。你唐僧说,他说师父有理;孙悟空说,他说大师兄有理;猪八戒说,他说二师兄有道理;他都是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呢?因为他只负责记录,他不负责翻译。那你翻译靠什么呢?翻译要靠唐僧。这个唐僧实际上就是你对修炼的一种执着的成真的那种追求,要靠他来翻译。但是他往往没有什么法力,也没有什么功法,是不是啊?他要想解开所有的问题,他要借助于自己的团队。这个团队就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他们的力量,你要注意团队的作用。大家的智慧合起来,是一个非常不可思忆的事。所以要向大家学习,要向有经验的人多交换一下自己修炼的经验、状态,以及调整的感觉。多交换一下,看看人家怎么看,人家怎么说的。说不定正好是自己忽略的一个角度呢?要从这个角度去看一看。

问:请讲一下创新和保守的辩证关系。
答:一个人,当你在修炼的时候,你要凭感觉去进行互动,你要凭感觉去进行交换。我说的感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你觉得你自己需要问别人的时候,你比方说,就象我这个人在这个地方一样,熊厚音这个人在这个地方说,他好象懂得很多,但是我能不能问他呢?这不能从理念上去找这个答案,应该从感觉上去找。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感觉到你值得问这个人的时候,你就去问他;你不值得问这个人的时候,你就别问。这个值得和不值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感觉上想问,你就问,不想问,你就不要勉强。这就是这个观念问题。所以大家要从自己的习惯从中慢慢的培养出什么啊?慢慢的培养出按习惯去处理自己行为的状态,慢慢的培养这个状态,时间长了,它就自动形成习惯了。这个时候呢,你的感觉就非常准确。你的下意识就一定会怎么?时刻的在超前的运动,意思就是说它在这个之前,在任何事情你的行为没有发生之前,它就已经给你把这个场布好了。然后你的感觉呢,当你需要这个东西的时候,你比方说你主观意识需要有很多东西要明白的时候,当你这个窍叩不上那个点子上的时候,你主观意识不给他暗示的时候,那么他肯定就很难以进步,但是如果说正好有这个经验的这个人突然一句话,非常在点子的说到问题的关键上去了,哟,这个潜意识它一下子就获得了你阳性的这种互动,这个互动实际上就是同一性的互动,是不是啊?所以说,有时候谈修炼,特别是谈玄德的修炼,它没有原则,为什么没有原则呢?因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非常难以把握。就是你行为的准则到底是什么呢?它没有准则,这个准则实际上就是你的感觉。因为它这个系统在前面已经把你的生命安排好了,但是你如果没有心的话,安排好的这一部分就能够尽情的完美的发挥出来。如果说你的心一旦乱动了,那你就破坏了你既有的这个成就。当然我所说的既有的就是说这个东西它不确定,它不确定就是说它处在动态中间,处在变易中间。这个变易因为它是恒定的,是符合于道的。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回到自己的创新意识中间去。就是你在自己感觉的基础上,你保持创新的意识不停止。如果说你保守了,就象我们平时有很多人不想问,自己有了功象也不想问,或者不敢问,或者担心自己问了以后,会有什么不好的印象,或者不好的说法。是不是啊?实际上这种想法都是属于保守意识,这不是属于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就象小孩子一样,小孩问自己父母的时候,他是没有任何顾及的。是不是啊?他的为什么、为什么可以不停的问下去。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在前进,他在生长,他在发展,他在进化。所以说大家要从这个道理中间要找到自己的基本的思维着落点。不要把自己固化在过去的那种习惯中间去了,这一说又回到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中间去了:怎样培养我们的习惯问题。我想既然讲回来了,大家应该是听明白了。所谓的习惯性的培养就是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道心,不要在修炼中去培养自己的生活的道性。不要搞反了,这一点千千万万不要搞反了。
今天就先讲到这一点吧,我也非常感激大家能够参与进来互动,参与进来互动对于我们大家,对我们自身,就是对于我自己本人也是一种帮助。所以说我应该感激大家。


整理者的体会:
在生活中修炼则真,离之则假。因为生活就是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9 18:50 , Processed in 0.0240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