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28|回复: 0

转:《悟真篇》第五十一章厚音解(校《丹道科学》9

[复制链接]
静如 发表于 2010-8-25 10: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e9664f0100l12x.html
万物芸芸各返根,返根复命即长存。①知常返本人难会,妄作招凶往往闻。
  ①:芸芸:物众多貌。《老子·一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极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此首诗依据老子之言说明了修真长存之理,而常人知理而难会,致使常常听到炼丹人所自招的厄耗。世上的万物多貌,但是他们都要有其归宿,就如同树叶的一年一度落而归根,然常静之树干却得以滋养长寿而不变,因其静也。静即是回归至生命的起始状态,就如同“生命在于运动”之言一样,动则有生气,静则能归根,此乃太极阴阳之道也。然“道法自然”,复命亦可为复生之循环。生命的循环就是一种自然的存在,知道了这个存在的运动方式,并在阴阳两个方面都模拟其理即可称之为明道了。不知其运动又不能复归于静,犹盲人瞎马,动则有殃,不足为奇。今人对神仙了道之人的认识,不是停留在宗教上,就是停在政治说教式的科学中,很少有人真正理解道家思想在社会实际中的结果。有成就的得道之人(至人),他们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而我们却以为他们只是居住于天上。他们就是我们,我们却总是远离他们背道而弛。
  对今天的“特异功能”(神通)现象,若不能复归于常地去认识,在人们的修行道路上就会埋下莫大的障碍,因为“特异”本身就是违背常道的,神通不是修真的目的,“神奇卓异非至人”就是这个含意,很多人心存善念想练出“功夫”为大众服务,却不知立“功夫”于心本为“妄”念之始,因为人修行不作归根至静的实践就不能做到了命,不了命何以明“常”理?穷理、尽性、了命此三点易知不好做,其原因不在外而在内,因人之本性使然。穷理难穷反,尽性不尽圆,了命难窥阴,各据其一半。“一阴一阳谓之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尝梨子,何知其味?然而人可以“三人成虎”,故以“众口难辨”。
  普度众生,德化人间,也要符合于常道,真言只能于平常与平凡中传,德优者自能举一反三,妄求者,等待他的是万物之理,怎样去无非是颠倒中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14:41 , Processed in 0.0144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