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小潘

草庄道友缺礼节:中国人为什么设计了磕头、跪拜这个礼节?

  [复制链接]
 楼主| 小潘 发表于 2011-1-19 12: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开始曾经点化过一个道友,他的丹功练得很好,练到后来丹也练成功了,同时呢,**也跟他说位列仙班,他自己也很高兴了。
  人生在世修到这个地步也是不容易的,按道德的经典记载的话,像一般修到这个地步就已经算成功了一大半了。
  所以说他跑到武汉去,一进来就跪下来磕头,“师父,我是来给你报恩的”。
  既然说报恩,那肯定就很虔诚的礼仪,头绝对是磕到地上去了的,磕得嘣嘣响的,但实际上问题在什么地方呢?
  问题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有没有“由恭至慢”的一种变化呢?这个问题就很难说了,为什么呢?因为人们的心性中间他不知道“进道若退”,他就以为进道了以后功夫就会越来越高,表现就越来越强,然后呢,形象就越来越帅,可能是这样想的。但实际上在我们的现实中间会什么样呢?如果要是对老子的思想有所了解、有所实践的话我想大家自己去推论一下,同时呢,自己也在社会上去试一试,看结果会怎么样。
    人们对自己实在是太不了解了,一开始说“恩师啊,我是来给你报恩的”,慢慢的口气就改变了,为什么呢?就由恩师变成熊老师,熊老师就变成了老师,最后呢,要走的时候了,有若干个月以后,最后呢,一看,这个熊厚音什么本领也没有,什么功能也没有,什么表现也没有,什么都没有,既然是这样的他凭什么点化我?凭什么当我的恩师呢?所以最后他临走之前把我的肩膀一拍,“小熊,我走了。”就这样走了。走了以后这就说明一个道理,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个实例,我并不是说非要去点名道姓的去批评这个人,我只是说就事论事,就由法达的“由慢至恭”,然后我们再推论到有没有“由恭至慢”的这种现象呢?
  如果要是不知道这种现象那么我们就举一个例子,举一个例子的目的呢,是说大家要小心这个问题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潘 发表于 2011-1-19 12: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说大家要小心这个问题的变化。
——我就是这个意思。老道友应该都知道的,不存在给熊老师磕头的问题,十多年那么多道友,给熊老师磕头的估计就几个,而且都是未经过熊老师同意磕头的。
我早就放弃了会给熊老师磕头的念头,老师不让别人磕头,我得尊重老师的意思。我也不会建议任何人去给老师磕头。这点是明确的。
上面这个故事熊老师又提出来了。10年前曾经收到过老师讲课录音带,本以为会介绍什么秘法,结果整整2盘磁带就是讲这么一个故事。听完就明白,这个事情很重要。
这个故事不断在很多人身上重演。
我在背后也是经常说熊老师坏话的,但我知道有个分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城 发表于 2011-1-19 13: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城 于 2011-1-19 14:07 编辑

磕头行礼还是比较重要的,这需要大家在实贱中去觉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城 发表于 2011-1-19 13: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城 于 2011-1-19 14:11 编辑

比较高层次深度修炼那是很细微细致的道德发现滴。磕头、行礼如此简要之事都做不了,更何况言其它之事物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smos 发表于 2011-1-21 15: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道德经》:“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有道有德者, 自然会有"先天之礼" 。 后天之礼各种文化间大不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玄德蓉林涛 发表于 2011-1-22 14: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玄德蓉林涛 于 2011-1-22 14:25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道隐无名 发表于 2011-1-22 14: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从礼、信、义、仁、德,道。往逆向修炼。既然生活在常道中,基本的礼貌礼节还是要讲的。如果把礼貌礼节当作功利的工具,那又另当别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10:23 , Processed in 0.01629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