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39|回复: 8

20120421《黄庭外景经》玉池章第二(上)

[复制链接]
xuande99 发表于 2012-4-24 11: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老师、朋友,大家周末好!刚才听到张老师打过来的电话了,实在抱歉,我刚才在底下关鸭门去了,所以没有上来。这几天事可能多一点,上来晚了一点,很对不起大家。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黄庭外景经》玉池章第二:
    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老不衰。
    中池有士衣朱衣,田下三寸神所居,
    中外相距重闭之,神庐之中当修理。
    玄膺气管受精符。急固子精以自持。
    基本上文字上就这么多,内容基本上在《内景经》里面都已经曾经说到过,比方说像《内景经》的第六章:“舌下玄膺生死岸,出清入玄二气焕”。你比方说像“玄膺气管”这样一个说法的话在十九章,《内景经》的若得章里面曾经说“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都说得是内在的一些信号,信号比较多一点,《外景经》说到实修的方位、状态可能就多一些,那我们就逐句的把玉池章第二给大家简约的讲解一遍:
    玉池清水上生肥,玉池就指的是舌下的玉池,也就是玄膺穴,水上行充沛的时候它就没有异味,然后就为清水,生肥,生肥的意思是说肾气旺盛,它能够滋肝、壮阴,这样就能够把阴性的基础培养好。那就像地里下肥一样,就是说有很多东西是看不见的,但是它却能够让土壤湿润,它含得住水。
    灵根坚固老不衰,灵根指的是我们的心肾相交的灵根,心肾相交,所以灵根得以滋润,神它是活于玄牝的,老不衰指的是年迈而精气足称之为老不衰,老还是要老的,但是他精神不衰,精神没有衰竭的现象,不像有的人到了一定年纪以后就蹒跚满步、老态龙钟,那就不行。
    所以说我们的心肾如果是修得非常活的话,“灵根坚固”指的是我们自己本身精神方面能够通灵,通灵并不是说要一天到晚活在信息中间,而是说人的精神状态本身,就是思想方法以及一般的观念和理念都能够切中于客观事物的发展运动规律,这样就能够使得我们的灵气经常相通,灵气相通就是与客观物质的状态的要求和发展比较吻合,这样比较容易维持人的精神不会衰退,人的老化尽管在进行,但是另外一个方向,就是神的那个方向的增长它也同步在进行。所以说一般在修炼中,我们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在中国现代社会的养生观念在逐渐逐渐普及的情况下这一点就特别要注意,就是我们的精力不要放在我们的命体上过多,放在命体上过多就是它不能平衡的进行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神的那一面积蓄不够,神的那一面积蓄不够,如果要是说在命的一面过度的用了,就是说把潜在的一些能量和信息用在我们的主观需求上去了,这样就会把人的生命阴阳搞得有点不大匹配,那就是阳性的一面就偏多,阴性的一面肯定就偏少了,这样人在到达一定年纪以后,说通俗点人的生命是有规律性的,就是它是有定数的,到了一定时候要么就是尸解,要么就是羽化,要么就是汽化,这三种不同的境界随着人的状态它要进行下去。像这样的情况就是说老而不衰你才能够完成,如果说老而衰,就是衰竭了,这样就很危险,那跟常人就没什么两样。
    中池有士衣朱衣,“中池内神服赤珠”,这是《内景经》的第五章里面说的一句话,现在无非就是把这句话改了一下,“有士”,原来是“内神”,现在是“有士”,“内神”、“有士”,意思就是说我们在修炼过程中现在还不能谈得上是神,只能说有一个人士,有一个像自己又不是自己的这样一个人他存在于身体内部或者是身体内部的黄庭这个主线上,穿的是红色的衣服,为什么穿红色的衣服呢?那就是因为它是属于心神的一种代表,也就是说它要用心气代表神的所在。
    下面一句,“田下三寸神所居”,“田下三寸”,跟我们原来在《黄庭内景经》里面的第五章所学到的“横津三寸神所居”有两个字不同,一个是“田下”,一个是“横津”,那么为什么说在《内景经》里面它是属于“横津三寸”呢?意思就是说它是取横向的,它遏锁住了人的中黄的通道,所以这就叫“横津”。那什么叫“田下”呢?“田下”就是说在修炼有素的情况下能够把神会聚起来,把人的精气神会聚起来,经过几个往返以后,往返,我们所说的往返也就是神在身体内部有一个生长和沐浴的过程,它在沐浴阶段肯定要回到下丹田里面去,那么下丹田的下三寸,就是丹田以下的三寸正好是我们所说的海底之处,就是人的下腹部有一个海底,海底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骨盆中间的窍位那个地方,那个就称为海底,所以说“田下三寸”是指的从海底的造化,海底的造化就是从那个地方升起来的真阳,那个是比较关键的。希望大家引起注意。
    当然我们有必要回过头去再看看第五章,第五章的基本内涵、基本状态是这样的:
    “中池内神服赤珠,丹锦云袍带虎符,横津三寸灵所居,隐芝翳郁自相扶”,“隐芝翳郁自相扶”和下面这句话就相吻合了,无非就是它把意思改变了一下,就是中外相距重闭之,“重闭之”就是重重的关闭的意思,那跟我们刚才念的第五章里面所说的“隐芝翳郁自相扶”的意思就相吻合了。它为什么要隐藏起来呢?就像拿一把扇子把自己的脸面给遮起来一样,“自相扶”的意思跟“重闭之”的意思基本上是相辅相成的,意思就是说把它关闭起来以后从内在的机制运作上再作用它。“中外”,黄庭为中,外在就是说我们身体外面还有一个大的环境,这个大的环境和内在的变化之间它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并不是说它没有保持联系,它有联系,但是它不是说我们主观上的一种联系,所以说这个时候就要相距,什么叫相距呢?就是要有一定的尺度,这个就叫相距,就是内外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你不能说你像平常人一样,就是说天天频繁的去谈生意或者干活或者是交换,或者是做贸易或者是做工,那样就有一定的干扰和消耗了,像那样就很难以把内在的机制集中地锻炼出来。我们修炼也要注意这个问题,要抓住机遇,这个所谓的机遇就是说你很想在短期内提高的那个阶段是不多见的,就是说在一年之中或者在一个月之中或者在一天之中它都是有一个比较恰当的时间的,这个就叫“活子时”,这个“活子时”过去一般人都认为人的性冲动的信号就称作“活子时”,但实际上“活子时”相对天地这个大生命来说它也有一个“活子时”,那么人的小生命和大生命之间的这种协调、同步也有一个“活子时”的吻合问题。所以说中外相距并不是说把“活子时”的联系给切断掉,而是说在阳性的一面要保持一定距离,在阴性的一面你要提高内在的敏感和联系的能力,这个就叫“中外相距”。
    神庐之中当修理,心为神之庐,身为气之庐,“之中”,“之中”意思就是说其中的理念或者气质或者感受,像我们所说的理念,最后人学了很多的东西,通过修炼能够实践上证实这些理念在自己生命中有所体会,然后还有气质、还有感受,感受就是非常抽象的那一面,抽象那一面最后化为气质,气质然后提升成为一种理念,或者叫观念也可以。在这个之中的意思就是神庐,就是说神性它所居住的生命当中有这样一些表现它能够检验我们修炼的一种基本状态,这个基本状态就是说你的气质、你的理念、你的感觉,你是不是能够切中自然的变化,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说我们要使自己学习到的东西在实践上能够得到真实的检验,而且这个检验还一定要明白一些道理,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修炼。为什么明白道理是一种好的修炼呢?就是说这个道理我们从内心世界里面能够与它相通。你比方说像《道德经》一样,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不提倡大家去背诵它呢?就是因为你背诵了以后你可能会以它的原始文法结构或者顺序结构来理解它所谓的道理,但是如果说你没有背诵,但是你能够把它用活,那么这个道理就变成了自己修炼的验证过的道理了,这个验证过的道理就是你可以信手拈来,信手可以把它解释成为自己的一种系统构建,把它解释成为自己的一种系统构建,这样一种修炼它就显得比较活一些。当然我们有时候是需要做一些学问的,做学问的人才需要把它背下来,但是没有做学问的人就不要盲目的去背它。当然有的人说我背下来以后我放心一些,我觉得这能够促进自己的一种修炼进步,有的人是这样理解的,这样理解也没什么错的地方,就是说你的德,就是我们所说的德,道德的德是那种无意识的程度反应,无意识的程度反应就是最后这个道理回到你的现实中间去的,然后你要用无意识来反映出这个道理的实践性,这才叫“有德”。因此这个地方所说的“当修理”,修那就是修心、修德的意思,理是说道理,道理要跟人的神同步的,如果这个理念只是跟自己的主观观念相同步的话,或者是我们自己主观上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是我们又不能把它带到修炼的实践中或者是某一件事,就像老子说的那个意思一样,“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但无人知,无人行”,这是什么道理呢?那就是说了一个意思,他有很多话是对立的,就是说它自身是有一些矛盾的,在有矛盾的前提下我们如果要是说把它仅仅背下来了,不理解这个矛盾是什么原理,我们就很容易忽略我们自身接受中的片面性,这个片面性就是说这个矛盾我们没有正面的去看待它,而且我们没有从阴阳的角度把它归纳到道一里面去,一就是一二三四的一,没有归纳到道一里面去,而是说还在二里面或者还在三里面挣扎,这样的修炼我想它不叫修理,它只能说把有些死框框、死条条背下来了,因此我们修炼就应该在这个方面多加努力。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4-24 11: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这句话:玄膺气管受精符,这个问题原来谈到过的很多方面都提到这个事,就是说很多《黄庭内景经》的章节里面都说到玄膺的问题,气息的问题,这个地方所说的“气管受精符”是什么意思呢?“玄膺”就是玉池所承载的一种液体,“气管”是指的人的气管的十二节,它就像十二重楼一样,就像第十九章里面所说的,若得章第十二,“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就是说它每一节都相当于有真人在里面居住一样,那么我们要重视这十二层楼对人的修炼的一种促进性,那么这个促进性体现在哪个方面呢?它主要是讲了三个方面,玄膺指的是液体,气管指的是气体,受精就是说你要接受一种精华的符号,这个符号就是说它有一种传递的意思或者是转换的意思,或者是叫神气合一的意思在里面。这个受精就是气液交合要给它送到神的状态里面去,这才叫受精。如果说仅仅是指我们的身体去受理这个精华的话我想它肯定是管理不了的,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身体管理往往受制于我们主观意识的调配,因此人有时候挥霍过度人的精华就流失了,人如果想补给自己,你单纯的靠后天意识去摄取营养或者摄取休息的状态,你这都叫摄取,但是也都达不到非常理想的效果,吃多了容易长胖,你休息得过头心宽体胖也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拥积,这就是人肥胖的一种来历。当然肥胖的来历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神受制于我们的后天意识,受制于后天意识实际上就是说我们遗传上可能继承了我们先天之中父系和母系的一些特征导致于我们自己的个人信息体现不了它的优美或者健美的层次来。我说的这个意思可能大家还需要接受另外一个概念,就是说我们自身的主观意识这个时候就只能够同步到我们的父系遗传或母系遗传,但是它就同步不了天地间最优美的、最有显的出来的那种美的信息。我们说美的信息就是协调或者是叫漂移。那就像我们从庄子的《逍遥游》里面“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这样一个意思就是说把人的精神面貌和形体都显得很漂移,这样一种状态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一种向往,就是说人在精神得到比较高的状态人的身体就自然而然轻盈了许多,人就显得非常非常潇洒、漂移的那种神仙态,这个神仙态我想从《逍遥游》里面说它是比较具体的,它谈到神人与社会的一种关系,而且谈到人的一种基本形态,我们这个修炼也是这样的,就是说我们的这种精神不断能够更新、提升的一种精神到底来自什么地方呢?我们应该从基本的状态中,就是说我们平常生活的状态中要来一个提升,就要把它提升到一个既有方法又没有方法,既能够把自己放到一个高的境界,就是高的生存价值观或者理念里面去,同时这个价值和理念观也不是常人所能够做到的,要放到那个状态里面去,那个状态里面它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精气神合一,它怎么样合一呢?我们中国人在这个天人合一观里面一直都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我们大家也可能看过西方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我曾经在讲到第五章的时候就说过这个问题,说到黄庭与中外诸轮之间的关系,因为西方有一些修炼方法讲究体内有一种轮子的这种关系,轮讲的是一种能量,就是说它那个地方肯定是有一种能量、有一种核心,轮子的核心它就是一种能量的明点,所以说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黄庭经》的时候《黄庭经》讲的是一种内神,它不是内轮,所以它讲的是内神,然后外国的文化强调自己,就是强调人通过自己的修炼或者是关注可以把自己这个生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里面去,但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真人的培养,意思就是说我们人的生命有一种假性的成分在里面,那么西方文化它提倡的是生命轮的这种和谐性,就是说与外在世界的能量能达到某些和谐,当然这个理论上有很多,我也只能说把我接受到的一些基本概念这样说出来,至于说具体的方面因为我没有研究那个东西,也没有按那个方法去修,所以我只说对后者来说后者是肯定天人的一体性。那么这个一体性是从什么样的角度切入的呢?西方的修炼方法是从轮的角度去切入的,而东方的方法是从存想的角度切入的,那个存想的角度包含有这样一些物质,这个物质就是三点,就是精气神。表现在具体的方法上它就是玄膺穴里面有一个玉池,玉池里面有一个玄膺穴,它是一种液体产生的源泉,有了液体,这个地方又和人的气管最近,就是气管的最上层,咽喉这个部位又和它最近,然后气管、液体,气管里面的气,当然里面的神它是虚性的,因为气嘛,就像老子说“天之道,其犹橐龠乎?”那么人的十二重楼就相当于这个橐龠里面的空腔(音),“虚而不屈”,它是虚性的,里面是空的,它有十二重楼,然后它是空的,然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就是说你只要在呼吸上去调治它,这个调治就是说你要与玉池里面的水相混合,我们说的相混合平常我也说到这个问题,就是你气压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我说的气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这个呼吸深长细匀,达到一定的深度积累,我们说这个呼吸很深,然后深度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人内在的一种潜在压力就必然要升高,这个潜在压力意思就是说人液体的输送能力必然会增加,所以说人玉池里面的水就自然而然变清了。过去说“流水不腐”,相对说来人的口水里面所体现出来的气味它就芬芳、甘甜,芬芳、甘甜就说明内在的气质或者是素质得到一种极大的提高。
    这并不是说就把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就是说“神庐当中当修理”,就是神你要把它放在田下三寸里面去,那个地方才是它真正住的地方。你说这里不是心藏神吗?它明明在心里面,我怎么把它放下去呢?你就偏偏可以把它放下去。为什么呢?因为你可以请客,你说对不起,你老人家到那个地方去休息一会儿,你说它不去那不行,因为你才是生命的君主,就是说我们人的主观这个时候它充当的角色是生命的一种君主,就是16个小时以内是你说了算,当然8个小时你睡过去了它又来工作了,那当然另当别论,但是这6个小时之内,或者是有的人提倡夜不倒单,意思就是说我晚上都不睡觉,我要打坐,我要用我的主观意识连续的去做功,这样行不行呢?这也是一种修炼方法,但是这种修炼方法和我这个地方所说的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大家需要自己去比较、自己去甄别、自己去选择。因为你到底处在道中、德中还是师(音)中那是每个人自己的定数和缘分的问题,有的人说我不需要这个定数,我也不需要这个缘分,我需要不断的净化,那对不起,那你就一定要具备有足够的道德精神你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所以说我们有时候说修炼是可以破定数的,但是这个破并不是一般的能力所能够破的,就是说你要认识自己或者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高的精神境界里面以后你才有可能说达到一个基本状态或者是准备改变自己命运的基本状态而不是说我马上就能够改变的,这个改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的。
    把它请到下面去,对不起,你还要设计各种各样的内容与它相合,最起码来说就像一个人一样,你请他的客,最起码你要提供餐饮这方面的服务吧?如果没有餐饮这方面的服务你说神怎么能够与你这个生命相吻合呢?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我们主观意识或者区区一个肉体来进行一个所谓的伟大的造化,我们为了什么呢?我们为了我们的存在,就是这个个性生命的独立存在,然后向共性的生命或者是长久的、无限的未来,这样一种净化是为了这个目的,这个目的你想想看它其中的造化基础你说需要多严谨或者是多么符合于自然你才能做得到的,所以说希望大家理解这个问题,然后把它请到田下三寸里面去。当然在那个地方你可以设想一些比较共性的东西,像修炼界无论是道家也好,佛家也好都以莲花为基本的自然纯洁的对象。但是这个莲花请到那个地方去以后你就把人的神也可以放在那个地方,那么神是什么样子呢?神可以是一个变化的这样一种生命形态,我们现在就看一看这个变化的生命形态在我们今天的问题中是怎样呈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4-24 11: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应该回答的第四个问题,“感悟人生”转某道友的问题:
    “帮一个老道友分析一下4月16日晚的功像:
    听着老师上周的语聊录音,感觉头部阵阵的发胀发麻,于是就关闭手机睡觉了,闭上眼,眼前一片金红色,非常漂亮。忽然,肚腹跳动了起来,犹如胎气跳动一般,五六分钟之后,慢慢停止了,随后看到下丹田有一个3-4岁的小孩在笑眯眯的打坐。天门刺痛”,头顶那个地方天门刺痛。“随着呼吸有节奏的跳动了起来,就跟幼儿的那个囟门跳动一模一样。此刻内观到:一个金色的筒状体从会阴穴直达虚空,外面是金黄色,里面是黑紫色,黑紫色的能量不断进入身体。接着,夹脊穴又开始有能量通过,犹如溪水流动般一样,十几分后,那小孩已经长成了十四、五岁的少年”,本来是三四岁的样子,十几分钟就长到了十四五岁,你想想它是不是虚空的这样一种湿气而生的生命形态呢?我想肯定是的,要不的话他凭什么长得那么快呢?长得太快的东西说明不是我们人的肉体这种类型,但是他的形态又跟人是一样的,所以说跟我们人就比较贴近,但是性质可能就正好相反。这个方面就需要大家在修理的时候要多加注意,不要用我们的精神观念去代替神的产生、运动和发展,这一点千万要记住,有很多朋友在这个时候就容易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那就是用我们人在常态中所建立的一些生存观念、价值观念、运动观念去对待我们生命内部这样一个非常神奇的、跟我们长得非常像的生命,这样去限制它行不行呢?肯定是不行的。
    像现在这位朋友的功像当然是动作非常快,很快就已经离开肉体了,所以说你再怎么想,再怎么给他增加主观上的障碍他都无所谓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快速练神法,快速,快到什么样的程度呢?快到你不可思议的程度了。
    所以他接下来说:“神情非常自然,时不时笑呵呵的。”为什么笑呵呵的呢?就是因为它找到机会了,就是说这个机会太难得了,不可多得的这样一种机会很快就能够迁徙到体外去,就是脱离生命的制约。生命的制约主要是主观意识造成的,我们大家原来也说过,人的主观意识本身是一个定数,它本身就是用来设计剥夺人的生命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人如果要是觉悟了以后它就会促进生命,因此我们的主观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又是非常有威胁的这样一个君主或者生命大国的领导或者皇上,你不得不正面的去对待它。
    “忽然,中丹田一涨,他又到了中丹田。”神长到十四五岁以后到了中丹田,“此刻,虚空里出现了无数的星星,很多很多,有的非常明亮。”我估计像这样一种状态他既没有说到太阳,也没有说到月亮,但是他说到星星,当然星星里面有很多都是属于恒星的,要不然它不会很亮,很多很亮那就说明日月的运转没有经过小的太阳系或者小的环境的这样一种冶炼,它是直接进入到大的宇宙环境中间去了。“有的非常明亮,师父穿着宽大的紫金道袍,手里拿着芭蕉扇,站在很远很远的虚空里”,到底有多远呢?不清楚。“笑呵呵的看着发生的这一切。一条金龙在盘旋。不一会儿,上丹田出现了一朵紫色的莲花花蕾,花瓣快速的打开。”快速的,你看,它一切都是很快的。“十几秒钟后就变成了一朵开放的莲花,放着紫色的光芒,上丹田发胀发麻。那少年不知何时站在了莲花上,看上去年龄已经有二十几岁了。”由三四岁过渡到十四五岁,现在一下子到了上丹田以后已经二十几岁了。“师父手拿芭蕉扇扇动了几下,那莲花快速的上升,奔向金龙,金龙也迎向了莲花。”可想而知,外在的能量通过金色的桶状的这样一个物体,当然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物体我想大家可能也猜得出来,人的主观,就像我们刚才从《外景经》玉池章里面所说的“中外相距重闭之”,大家不相信这个“重闭之”,可能有时候产生一种怀疑,有时候需要开放,有时候又说重闭,那不是矛盾吗?它一点不矛盾,因为它需要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要求采取一种特定的方式去处理,它需要快速的提升神的状态,然后快速的给这个神加以补助使它尽快的生长,同时又尽快的升华,然后脱离人的生命约束。你说他不用一个固定的桶状物把它约束起来,那么人的主观或者人的其他的内脏的一些信息都会对这个神产生一些影响,但这些影响由于你见到了那个桶状物你就无形的被那个桶状物的信息所制约了,你要想切入到其中就没办法,为什么没办法?那就是因为人的思维是以形象来决定自己的观念转移状态的,人一般看到那个东西以后就不敢相信自己还能够深入其中。那么“中外相距重闭之”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就是中间和外面已经切断了这个联系,重重的关闭起来了,它只和上端的通道相联系。
    “随后那青年站在了金龙身上,距离龙角不远处的脖子上,感觉它非常的喜悦。在虚空盘旋几周后消失不见了,身体依旧有能量进入,热乎乎的。”这说明人在这个时候除了把自己的神有效的同时快速的让它进入到虚空以外,人的生命还接收到了很多额外的能量,产生的那个感觉肯定要保留很长时间,同时效率也非常好,使得自己身体可能要长时间处在一种亢奋或者高效率的状态,这都是属于炼神的一种结果,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谈到这个出去的神和肉体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的问题,因此这个例子也就说明快速炼神莫过如此。听录音他的头部就发麻发胀,那就说明这个声音的能量中有着全然的丹道引导信息,机缘成熟的时候就会产生神奇的一种效果了。黑紫色的能量与溪水流动般的这种内药,就是他只感觉到内在有东西像溪水一样流动,外在的能量又通过桶状物,黑紫色的能量通过桶状物直接下到下丹田,把那个三四岁的孩子一下子就培养成了十四五岁的孩子了,你说这个速度和这个能量的效率有多高。同时也说明阴阳相合的空间生命要素它需要这样处理,就是说除了外在能量进入以外内在能量也要启动,就是说他自己本身感觉到夹脊以及其他部位像头顶这些感觉它在流动,流动的那个内在的物质它是感觉的,它是阴性的,外在的紫黑色的状态的物体它又是显态的,显态的意思就是说你看得见它,但它实际上是虚性的,虚性的它用阳性的位置来展示它,那个实性的、你身体内部的一些能量你明明知道它在流动,但是你看不到它,你只感觉到它的流动,所以这就叫实性的物质是用感觉的方式、阴性的方式体现出来的,所以在这两点上面它也是阴阳交叉的,希望大家以后在自己的修炼中要习惯于这样去甄别。为什么要甄别呢?就是因为这个阴阳之道它是比较制约事物发展因素的,如果它都是一边倒的一个功像、一边倒的一个现象,或者它都占据阳性的一面或者都占据阴性的一面,那么这个事物它假性的成分肯定就很大了,这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要符合于自然的原因,也就是中国人为什么有阴阳五行学说,就是因为它大量的实践证明了这样一个阴阳先后存的道理,同时阴阳之间相反相成,也就是它能够并列的存在,就是同时存在一个整体中,阴阳如果要是同时存在于一个物体当中或者生命当中那么它就一定要颠倒着存在,那就不能说你什么东西都顺向、都朝一个方向、都指向一个方向,那是不符合阴阳之道的。
    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金色的桶状物在《黄庭内景经》里面有没有这样一些话呢?肯定是也有的,你比如说“守雌存雄顶三光,外方内圆神在中”,也有这样一些比较接近的经典,那说明金色的桶状物也是在规范或者是在制约神的干扰因素,就是说你尽量的不要去干扰它的存在,所以说它一定要有一定的形状。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说它像胎气一般的跳动,首先他听录音,听完了以后头脑感觉到可能要休息了,这样就把手机关了,然后就感觉到下丹田有胎气一般的跳动,胎气肯定是在腹部,中丹田就发胀,后来又上丹田发胀发麻,然后青年又站到了龙的头上,并且在虚空盘旋,像这样一个变化的顺序和过程这是与外在能量和信号的帮助下所产生的一种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一个高度凝聚的过程,大家也都知道还有一句话没有展现出来,那就是炼神还虚,像这样一个过程它没有展现出来,为什么呢?或者说叫炼神合道,就是说我们人除了炼神还虚以外还有一个过程那就叫炼虚合道,就是你虚性的生命与你实际的生命之间还有一种吻合,那就叫炼虚合道,就是虚性的生命最后要回到现实中来与你的生命互动这样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在他的这个状态里面没有呈现,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过去还虚那是需要面壁的,就是说你需要很长时间的相对静止状态,你不能动,或者是你的神基本上完全是由自己体外的那个状态所代替的,而体内这个主观上可以被更替掉或者可以被移植掉或者可以被替换掉,我们在《修德通真论》里面已经说了,一般的情况都是被替换掉了,当然替换的时候不一定习惯,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就会习惯了。所以我们有时候在修炼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些非常微妙的一种区别。有时候主观上我们对自己不一定了解得很清楚,因为有时候一见到炼神就沾沾自喜,就以为这就是成功了,但实际上这个成功可能还遥遥无期,为什么遥遥无期呢?因为那个神并不是自己,也不是自己所有,那么自己的肉体是不是他的呢?那肯定是他的,但是他可以抛弃掉。过去就叫弃土而去,它把你丢下来,它不管你了,像这样的情况多得很。所以就像六祖在《坛经》里面所说的,你不要百无所思,你在那个地方好像专心静坐一样,你受身别处,你受身于别处就是你这个神出去以后由于你这个性质没有达到道的境界,你总是在某方面有偏执,这样你出去了以后你也在虚空当中待不常的,你还要受制于自然界的一种运动力量的牵制,最终还是把你送到一个新的生命中间去了,说不定要送错了,送到猪的身上去了那肯定就形成了新的猪八戒。当然这都是玩笑话,但是客观的层面来说它的确是这样的,就是说我们人有时候对自己生命的运动应该全方位的这样去立体的或者是系统的构建它,而不应该从单纯的有一些理念或者观念上这样去构建它,因为单纯的理念和观念,你比方说你看经典,你看《丹经》也好,你看人家的经验也好或者你体会自己的经验也好你都只是一个非常片面的状态,但是你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呢?因为你连自己个性的片面性都不知道。就像我们人一样,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个性,它不可能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个性,那这个社会就太不精彩了,也就太没有矛盾性了,没有矛盾性的这个世界那还有什么意思呢?所以上帝或者造物绝对不会那样去设计这个世界的。既然是这样,我们回到自己的现实生命中去的时候就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就是怎样对待我们的现实,我们现代人就看到这样一个现实,比方说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样一个高速高度凝聚的变化过程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很快就过了,但是没有炼虚合道的过程,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还虚,所以它就不用炼虚合道这个过程的展现。那么多长时间才能够完成这样一个过程呢?那还得有后天意识的成分在这个神里面才行。我说的这句话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就是说我们要想自己的神它在炼虚合道的过程中给自己身体一个恰当的反馈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条件呢?它需要我们的主观意识和个性意识有所保留,同时有所参与、有所分配,有所分配就是说你还不如说一开始可能来慢一点,别来快了,来快了快有快的好处,但是它也有它的坏处,如果太快了你还来不及跟它打招呼或者来不及扯上它的裤脚上它带你一把,结果它就不见了,你说那怎么办呢?所以这也是属于我们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的一个反思,但是跟大家说白了,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为什么在我们这个环境里面形成了一种这样的状态,并不是说他这个现象是一个坏现象,我只能说这个现象不是圆满的这样一个过程,圆满的过程是需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够获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4-24 11: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像我们在庄子里面所学到的一些内容一样,这句话是怎么样的我看一下,正好是下一个问题,就是“有无同出”提出来的,实际上我刚才有些话把第四个问题和第五个问题一起回答了,他问的是什么呢,“什么叫分神化气”,我们的气凝聚起来的这个神它的根源肯定在我们的心里面,但是心里面的这个神它怎样变化出来的?你比如说小(56:30)里面这个神它是怎么样成立的呢?然后它的神情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它的状态和自己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大家都不知道。同样这个变化的主人,就是身体的这个主人他也不知道,但问题它已经在变化了,已经迁徙到体外去了,已经到了着紫金道袍的师父那个地方去了,那么这个师父代表什么意思?这个师父就代表着他穿着这身紫金色的道袍是非常庄重的在迎接,这样体现了师父对此事的一种郑重,郑重其事的郑重。然后身体依旧很热,而且有能量的进入,这就是先性后命的这样一种全然的写照,当然这里说的全然,但实际上它不是全然的,我只能说解释了它其中的一个片段。那么这个紫金道袍的师父会不会管理他后续的一些过程呢?我想他肯定会的。就像我们刚才说的这个意思一样,这个例子、案例为什么要出现我们云雾草庄聊天室的环境里面呢?主要是以后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些快速发展,然后再慢速修炼的这样一个进程的案例。相应说来就像庄子在《齐物论》里面所说的,有很短的生命的一种存在,朝生暮死,有很长生命的一种存在,有一种大春,三千年为一春,三千年为一秋,你想他活得多长呢?大家都不可想象。那说明什么呢?说明在人的生命形态里面也是这样的,就是有很多东西可以把它变得很短,有很多东西也可以把它延续得很长,这样一种状态就叫道的多样性,我们不能用我们人所观察到的一些非常普通的状态去衡定玄之又玄的一种变化。
    所以说第五个问题,在“有无同出”提出的问题中他是这样说的:
    “上次语聊老师提到的“分神化气”我不太明白,请老师详细的解答一下“分神化气”的修炼境界。”
    实际上修炼它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说你很快的炼出了神,甚至很津津乐道的说我已经炼出了五神,而且五神是可以并列的修出去的,是的,你可以这样理解,但是那并不等于你人修得怎么样,为什么不能代表你人修得怎么样呢?因为你人跟神之间不是一回事,就是我们的个性和我们的共性之间,共性是一个大的存在。就像我们总庄子那个地方所学到的“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这个彼的客观世界跟我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是因为它生了我,然后由我去决定对它的一种反馈形态,这就是人的可贵性,因为我们人知道了有这样一种反馈,而动物往往在这一点上是非常茫然的,所以说修炼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认识过程和体验过程。在此过程中修心修德是最基础的一件事,而这是我们要反复强调的。“分神化气”中的神实际上是源自于自然之真气的凝聚,我们刚才从上一个问题中也就能够证实这个问题了,当外在的或者师父那个地方的真气当他灌输到你的体内的时候,这个黑色的真气能够迅速的让你即刻成仙,即刻成仙就是说你的信号在仙家里面可能就有一定的一席之地了,所以说那个神充满着喜悦,时不时的笑呵呵的,你看看,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时不时的笑呵呵,后来到了长到二十几岁的时候感觉他非常的喜悦,这就是他对这个问题的一种观察,意思就是说他主观意识很清晰,观察到这样一些现象,说明是真实不虚的,就是说它是真气的凝聚,但是它也是自我解脱的一种难得的机会,当然可能现实中的能量和虚空中的能量结合起来形成了它这样一种变化,这属于机缘,我们很多人在这个环境里面,特别是在云雾草庄这个环境里面有这种机缘,大家也要打一个持久战。意思就是说要从长远的角度看我们自己快速修炼的一些变化过程,如果说没有这个思想准备的话那我们岂不是把《道德经》又丢在脑后去了吗?那很多人就问了,你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怎么又和《道德经》扯到一块了呢?《道德经》是怎么说的?《道德经》上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台始于垒土”,我想这个东西一步一步的建立是必需的一个过程,但是我们有时候这些过程被人替代了,被谁替代了?被圣人替代了。那么他为什么要替代我们呢?就是因为他要完成一些客观的讲解,当我们在讲解到《黄庭外景经》、《内景经》这样一些著名的经典的时候,如果说仅仅是在文字上弄来弄去,而古人怎么说,这个经典怎么说,那个怎么说,仅仅是这样去翻一些教科书的话那叫搞科学研究,那不叫修炼的实践,而我们现在这个实践里面既有理论,同时又有大家的修炼反应,同时我们又在这个地方进行互动来解释这个反应的个性和共性之间的一种必要联系,同时也在告诫大家如何去对待这个快慢的问题,有快的不能喜之过头,慢的人也不要着急,当然这个地方只是讲的快的问题,慢的问题有的人说我修了十几年,我修了二十几年简直没看到什么变化,也没有什么结果,然后就心灰意冷,就觉得好像没有什么希望一样,慢慢就淡出了自己修炼的要求,你说那种人就很可惜了,为什么很可惜呢?因为他不知道修炼是需要有一定的毅力的,我们所说的这个毅力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志向所作基础的这样一种生存能力,这个就叫毅力。而有的人就没有这个志向,没有什么高远的志向,所以说最后就停留在自己所谓的享受里面,觉得年纪越大就越来越消沉,越来越具有惰性,逐渐逐渐人的生命还是回到那个定数中间去了,所以修炼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为什么是痛苦的呢?你比方说就像我们刚才说的那个问题一样,有很多人他炼神,神的信号并不是说离自己越来越近,而是说离自己越来越远,为什么要越来越远?其中有一个道理的,这个道理就是说我们神如果要是说离人很近的话它无论是能量也好,智慧的信息也好它都可以直接的传递给你,传递给你的东西是属于你直接可以在阳性的一面加以运用的这样一些特征的东西,那么这个东西到底有好处还是坏处呢?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这个东西属于客,什么叫客呢?就是它属于外来的东西,它外来的东西传递进来以后它不属于人的基础物质场态里面所释放出来的、和道的本体相同一的这样一种智慧和能量,它不是这样一种状态,你说那样的状态对人有什么好处?所以搞的人越来越有依赖性。所以有的人有一定的功能以后就喜欢看、听、去感觉,就以为这就是修炼,实际上这是不是修炼呢?它不是的。为什么不是呢?就是因为这是摧残自己真性的一种基本形态。所以说人有时候不知道,有还不如没有的好,为什么有还不如没有的好呢?就是说你没有的时候你从完全没有的这个状态里面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生命形态如果要是和客观能够丝丝入扣的吻合的话,你说你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我想这比那个有不知道要高明多少,不知道要有意义多少,为什么呢?因为你即使到了就像刚才说的“灵根坚固老不衰”,你即使老了、到了一定年纪了,八九十岁了,你同样灵性的那一面还保持着沟通。这个保持沟通并不是主观意识上和它去沟通的问题,而是说灵感的那一面永远会切中天道运动的步伐的,所以说这个时候就叫“有德”,这个时候的“德”你才能说借助于它可以进入到玄道里面去,这个才叫玄德的积累。
    所以说回到“分神化气”的这个观念中,“分神化气”刚才已经说了是真气的凝聚,那么从上一个问题的提问中就可以知道成就神并不是因为主观臆测的结果,他只是说想睡觉了,录音也不听了,然后就感觉到小腹部在跳动,然后就看到小腹部有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这个孩子就被一个金色的桶状物就给圈定了,最后外在的能量和内在液体流动的体感双重的作用使得这个孩子迅速的就长大了,一下十四五岁,一下就到了中丹田,然后一下又到了二十几岁,就到了上丹田,最后就成金龙,最后就进入虚空了,你说这多快啊?所以说要想再使神还原于气希望我们大家注意这个问题,“分神化气”嘛,神它要还原于气而进入到万事万物万象之中就不是一个主观上所能够达到的事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现在既然“有无同出”提出这个问题来,什么叫“分神化气”啊?这个神怎么分啊?它是由我们的观念来分还是由我们的存在来分呢?我想肯定是由我们这个道的存在,我们的道性不明,意思就是说道性它自己在生命中必然要呈现出来,那就看我们自己对它的理解是不是像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这样去描述的呢?如果要是说仅仅是停留在神的层次,对道的层次根本都没有去关心它的话,或者不重视自己德的积累,还为所欲为或者是还想当然之所想,那样就非常遗憾了,所以说我们要回到自己的现实中来。就像“有无同出”这次到草庄一样,见面的第一天我就告诫他,我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你要回到现实中来,你不能回到现实中来你就不知道什么叫“分神化气”,为什么呢?因为你不知道你的思维里面是怎样一种结构,你既然连思维的结构都解不开你怎么能运用到大脑的整个升华中间去呢?就像我们前一段时间从道友们的例子中间说到大樊笼、大丹,大丹可以理解,大樊笼也可以理解,但是这个樊笼到底是什么结构?你轻而易举把它扎了,你理解它的变化状态吗?不理解,你既然不理解,那你凭什么说你最后要和天道相吻合呢?你还要能够达到大天的那个形态吗?我想这个内容中间有许多我们尚未走过的一些路,有些路我们根本都没有走过,但如果说你听了人家的暗示以后,你比如说你看了某一本书或者某一个经典,你就知道了这个炼神或者神修它有很多内容,有一些什么样的状态、有一些什么样的名词你就在自己的信号里面可以去造化它了。我们刚才也看了,第四个问题中它就是由气化而成的,那么这个气化到底是由谁来促成的呢?那肯定是由那个穿紫金色道袍的师父在那个地方操作或主持的了。当然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并没有能够从自己的生命中间完全的去把握这个变化过程,你也没有必要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开,你可以借助其他人的意见,你比方说就像我在这个地方讲这些问题一样,我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唠唠叨叨的讲这些问题,而且反复的跟大家说,大家提出来的这些修炼感觉的共享是一种大功德,为什么是一种大功德?就是因为大家的问题也就是形成系统状态的一种要素,就是在我们这个系统里面、在玄德的这个修炼系统里面它需要有这样一些生动的要素。过去我曾经说像我们这样讲《黄庭内景经》可以这样说是前所未有的,为什么说前所未有?就是因为历史上还没有人说是能够把现实中人们的修炼状态和《黄庭经》之间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非常生动的、往理性方面引导的这样一种状态,还没有,现在有了,有了那就说明这个时代也非常急切了,因为这个时代它需要人们去掌握一些东西,但是有些东西又不是人能够掌握得了的,首先要有一些感性的知识,我们现在就是为了使大家能够建立一些感性的知识,就是说努力的去明白人生的基本状态是怎么回事。高的东西你不要奢求,低的东西你千万也不要去放任它,所谓低的东西那就是说我们明明知道生命就是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神,一部分就是精,中间那个部分就是气,你精用在人道的那一面就用它生儿育女,做一些低级趣味的所谓的对性的一种糜烂的追求,另一方面神来说它就属于一个无限的发展空间,就是你有了神的这个世界你可以智慧上不断的提升,你的生命也可以不断的加以吻合,我们所说的吻合就是说你可能一辈子也不一定就能修到很高的层次,但你可以分阶段的保留你的信息,当然你按照我的方法来你可以保留信息,保留到一个角度上,你比方说我们可以把自己存储的一部分存在某一个地方,存在哪个地方最好了,那当然,比方说存在穿紫金色道袍的师父那个地方那不就正好吗?存在他那个地方他收去了不一定他就不管你的事了,他会管,管到什么样的程度呢?管到你最后的信息在离开人的肉体的时候或者人的生命它即将要转化的时候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帮助,这个帮助就是它可以迁徙,它可以让人毫无感觉的就加以转化,当然我这里说的都是一些比较婉转的词汇,无非就是说面对生死之道实际上有些信号它是可以左右人的轮回的。有的人说轮回是一个很大的轮子,一般的信号是左右不了的,一般人也不会去左右它的。错,这个问题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这个造物既然能使万事万物的形态得以产生,那么对万事万物中间的规律它也同样可以把握,这个就叫道,这个就叫道人,所以说道人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圣人的境地,所以圣人做的工作就是这样的,所以说圣人的工作就是要协调或者是不断的,就像我们从庄子的《逍遥游》里面所说的“渺菇射之山”的那个神人,他们在做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呢?他们化秕糠、糟糠为尧舜。我们把这个原话念一遍,意思就是说“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他怎么会回到我们现实中来,对待每一件小事呢?小事他不做了,他专门去造人,专门像传统故事里面所说的九天玄女那样捏个泥人一丢就变成活人了,当然这是故事,但是这个故事你信不信呢?你不信你就没有德行了。我们所说的道德的基本精神也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就是这个信里面也有一种信号在运动,就是你首先得相信生命的背后肯定有它神奇的一面,有玄之又玄的一面,它本身是可以被左右的。当然这个可以被左右是由规律来左右,那么这个规律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我们从我们自己的修炼实践中也就看到这样一些规律了,慢慢的就浮到水面上来了大家喜不喜悦啊?高不高兴啊?我想大家肯定是越看就越明白的,当然要花一定的工夫,不是你听一天两天一下子就能够明白的,这跟单纯的性功的提升它不一样,有很多东西你要回到自己的修炼实践中来,回到自己的常态生活中来,你要在常态中去观察自己做人的那一面到底做人做好了没有,做好了没有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因为你首先得知道你到底是干什么的出身,你出身在什么地方,然后你觉得一个人高境界应该用什么样的状态去要求自己,仅仅是津津乐道于自己所谓的信息或者是五神,还要说哪个修得好,哪个修得不好,哪个修得好像不怎么样或者觉得自己修得比某某人要高多了,还要厉害等等这样一些思想或者这样一些反应都是可笑的。为什么?因为这是属于可笑的一种行为,你明明知道那个东西不是你自己弄出来的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所以说千万要记住在老头子面前你还是永远做一个小孩最好,千万不能随便的去当老师或者随便去当师父,所以说希望大家郑重的听进这么一句话,就是不要翘尾巴,这个尾巴不要翘起来了,最好是收敛一点或者多看看自己的问题,多从人家的嘴里或者人家的感觉里面找到问题所在,到底在什么地方呢?我想这个人他是多多少少应该有点自觉能力的,如果没有自觉能力你说你修什么东西呢?你还要修得和万事万物大通为一,你说你怎么通得了啊?你连最起码的层面都没有弄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4-24 11: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我们草庄前一段时间产生的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样,一只老母鸡孵出一群小鸡来了,这个老母鸡非要把其中的几只小鸡啄死,为什么要啄死呢?大家都解不开,后来我听了一个修炼的朋友跟我介绍这个问题才知道,原来他们家曾经养过鸡,他自己也养过鸡,也孵过鸡就说到这个问题,就是大鸡和小鸡你只能一个人去看它,如果有很多人去看,但是你只看到小鸡,对不起,大鸡就一定要去驱逐小鸡。那是什么道理呢?小鸡本身气息非常嫩弱,嫩弱就是它很嫩小,又很弱微,像这样一种气息你人的气味多强大,你不要以为自己手上洗得干干净净、打了肥皂、用了洗洁精就已经很干净了,实际上你不知道你自己身体的气味大母鸡是闻得出来的,所以它一闻它觉得这不是自己的孩子,是一种非常奇怪的信息,所以它就觉得应该排斥它。动物它就是这样的,它只能按自然的法则去做,但是我们人还很奇怪的觉得这个老母鸡是不是信息干扰它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总觉得这是一种魔象,但实际上他不知道这实际上是自己的物质完全没有按客观规律去办造成的一种恶果,然后嘴巴里面还念念有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别啄它了行不行啊?”好像跟它商量一样,你商量得通吗?还是商量不通。这就是我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我们的精神应该回到物质中间去然后观察物质相互之间的这种关系,你不要造成一种额外的负担,这就是修炼。这个修炼需要我们长时间的这样一种积累,当然,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跟什么小鸡小鸭打交道,我们为什么在草庄养这么一些东西呢?就像刚才说的那个意思一样,每一样的生活情景,当然是自然的生活情景它都需要提供给我们理论,有一个实践检验的过程,经过检验了也就说明一个道理,你光念阿弥陀佛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关键是你还要懂得物质运动的一些基本规律,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管理好你自己的环境,我想这是你没办法否定得了的一件事,但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往往觉得好像自己想当然就够了,但实际上想当然行不行呢?肯定不行。希望大家引起注意。
    我们刚才说到“有无同出”的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到常态中的生命是承载天道大化的一种基础物体,我们这个生命它是承载天道大化,就是它要化,就是我们刚才说“渺菇射之山”的那些神仙们随便一捏就捏出一个圣人来了,然后这些基础物体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说人不觉于根本而津津乐道于虚象或者是幻景而不明白身与神合一,神它要与神合一,就是说我们身上到底有多少神大家知不知道,可以这样说,它是无穷无尽的。那么这个身怎么样去处理它呢?这在修炼上是一个非常高的、不可思议的技术性问题,但是这个技术可以这样说,在全世界的真神当中,全世界,就是在我们所接触到的文化所能够承载的范围之内,或者是在历史上、传说中所能够表现的、表达出来的神人信号以内只有这个穿紫金色道袍的师父他才有掌握身体与神完整变化的能力的技术。但是这个技术是属于科学的,它并不是说我们把它说成是玄之又玄,然后认为这就是玄道中的不可知的那一部分,实际上它是可知的,这个可知就是说你可以感觉它,但是你要想在人类的相对范围之内,你比如说我们现代科学也就是发展了两百来年,甚至一百多年多一点,还不到两百年,在这种基础上你要想了解人的生命科学与神之间的这种关系的话那还有一定的路程,就是说还需要发展,有很多东西我们肯定也能够觉察得出来,自然的现象与我们人为创造的现象之间它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个差异性就是说自然的一面也能够非常和谐。就像我平常经常这样说,我说一片树叶你掉在地上你不感觉到它是一种累赘,也不感觉到它是一种非得清除掉的存在,但是如果说你丢一片塑料在地上你会发现性质又不同了,因为它相互之间,大地和塑料之间的信息就很难吻合,但是那个树叶隔个三五天,只要下一场雨再出几天太阳,下几场雨它就逐渐逐渐看不到了,你不知道它到什么地方去了,实际上它最后就变成了与大地一样的这样一个土壤。但是塑料你也不知道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被风化掉,风化掉以后它的分子是不是也被分解掉了那很难说,可能是更微小的塑料粒子,然后它可能借助于一些途径又进入人的健康之中,那对人又是一种伤害,所以希望大家理解我这种解释。
    所以说身与神合一的这个道理如果要是单纯的去津津乐道于我们的出神或者是炼神的状态,不知道回到现实中来去修我们的身的话,这个就叫不知常,不知常就是妄作凶,你最后的结果就不是叫得道,那就叫离道。老子“一气化三清”这是《封神榜》里面的一个故事,但是它也能够说明一个道理,三清是怎么来的呢?三清是老子一气所化,那么它的一气是什么意思呢?一气就是道气常存,就是它有一个道气在里面。所以老子的这个气实际上说的就是道气,这个道气是原始之气,这个原始之气中国人的概念跟其他的修炼法门概念不一样,中国人的概念里面有一个气的概念,我们大家都知道佛家的概念里面有本性的概念、佛性的概念,这跟一气的概念之间肯定是有不同性质的,那么这个三清为一气所化的话那也就说明反证了生命中间的三清是“无心而任乎自化者,应为帝王”,这句话不知道什么地方出现过,但是我是从(87:12)里面摘录过来的,原来的资料也都记不清楚选自于什么地方了。“无心而任乎自化者,应为帝王”,这是我们《应帝王》中所产生的一些概念,主要就是无心而任其自化。那么什么叫无心呢?从庄子的观点中就叫“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就是说人最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思想有没有私心。那么什么叫私呢?私就是自己的好恶它有分别心,这个就叫私。那么得的时候不足为全真,什么叫得的时候不足为全真?就是有些东西好像发生在自己生命以内,这个时候就称为得,好像已经得到了,但是它是不是全真呢?它不是全真,因为不知其失,就是你失去它的时候你根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失去它呢?在以后的过程中你可能就要失去它。为什么要失去它?就是因为根据道的原理,“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它的一种运动规律,“损有余而补不足”,那就是说你多了以后肯定要给你拿过去了,然后你说你要保留在身上,老保持着有一种有的状态、充满的状态和神奇的状态,或者是有能力的这种状态的话,如果说你想保留这个状态那么这个状态真的不被剥夺吗?我想那是不符合道性的,不被剥夺它是不符合道性的,而被剥夺肯定是符合道性的。所以说庄子在他的论点里面就说了“无妆,之失其美,具良,之失其力,皇帝之亡其志,皆在炉锤之间尔”(音)。意思就是说你不要小看无妆他好像变得不美了,具良(音)的力量好像丧失了,皇帝的智慧也失落了,不知道在哪个地方再能够找回自己的智慧了。那么这种状态叫什么呢?这个状态就叫“皆在炉锤之间尔(音)”,它们都是天地降下来的一些锻炼,就是给这个人一定的锻炼。那就像孟子所说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为什么要这样呢?就是因为他为了锻炼你,你锻炼过没有,如果没有锻炼或者没有吃过足够的苦你就津津乐道于你自己所得的话,你就没办法接近“分神化气”这样一个本质的层面。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我们的精神层面和我们的肉体之间它就是这样一种关系,我们在体会自己肉体变化的时候它还是有很多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些感觉它在进行的,但是我们如果要是先建立一种基本的思想体系,也就是说我们要有真意识,我们要知道我们基本的东西不会变,这个不变的那一面,那就是说失或者无而知大通为一,失就是失去了,或者是无,无就是根本都没有,我一直不打算有这个东西或者是没有准备去用这个东西,即使有我也不打算去用它,在这种状态下而知道大通为一,就是说你从本质的一面你就知道所有的存在它都是一个大的整体,并不失去自己,并不失去无己的那种操守。无己的操守就是说我的感觉里面总是在事情里面而不在自我感里面。那就像现代人一样,有很多人要想享受,吃喝玩乐,去追求现有生活的品质或者是价值,就认为自己的生活应该寻求一些刺激,但实际上无论是刺激也好,价值观也好,它都是建立在自我感上面的,这个自我感就叫私,就叫私己,一己之私跟无己之操守是不一样的,无己之操守就是说人当他在立志,他说他要为众生的存在再去保留一些状态和锻炼一些状态或者是改变一些状态的时候,那么这个修炼就叫无己之操守,他会忘我的去奉献自己。当然这个忘我的奉献自己并不是嘴巴上的一句话,而是真实的这样去操纵或者坚守它,这样的状态就称为有真得,你真正的能够得到它。就像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所说的“大存若缺”,因为你已经知道这个原理了,你总是保持自己的一种缺失,这样你在缺失的过程,就像我们平常在讲修炼的基本观念一样,这也是属于“分神化气”的一种基本思想建立,就是你没有这个思想你就没办法达到“分神化气”的这样一种效果来。什么样的状态呢?那就是我们要不断的扩展自己,第一是扩展,第二是转移,扩展,那怎么扩展呢?我们肉体就这么一个,怎么扩展它?你的信号可以扩展它,你的爱心、你的慈悲或者是你的理解都可以扩展出去的,然后你都可以分化出去,比如你的思想可以分化出去,你把自我感全部都分化出去了,你保留的是大公的一种精神的话最后自己的精神就会成为无己之操守。
    刚才讲了这么多,同时回答了第四个和第五个朋友提出来的问题,剩下来一句话,那就是急固子精以自持,刚才说了“玄膺气管受精符”说的就是人的神、气、精,这三点要抱成一团,这就叫三花聚顶,当然我们所说的这些功效里面往往没有三花聚顶这样一个说法和这样一个现象呈现出来,但是它实际的内容里面已经在运作这个事,而我们平常也就要把它养成一种生活习惯,就是玄膺穴,舌头底下这个穴位它产生的效果就是玉池里面的清水,这个清水和我们呼吸十二重楼,这里面的呼吸要息息相关,就是你的呼吸达到一定的状态,那个状态就是你有节制,你有符合于缓慢的自然的状态话那么人的口水就自动的会被清理得非常干净。这就属于我们所说的一种压力转换的原理,就是你内在的压力越高,我们说就像有一个朋友说的那个问题一样,说修炼之中头老是在发昏、脸发红发胀,他原来曾经患过血压高,他一练功就出现头发昏、脸发红,脑袋发胀的这种感觉,他就问那些有病的老年朋友们,老年朋友们说那你很危险啊,你这个跟血压高犯的是一样的现象,你赶快去检查,结果他去一检查没有,血压很正常,没有什么问题。这个时候他就想不通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实际上这个情况就属于我们自己本身内在的神的压力它在增加,内在的契机它在增加而不是说把这个增加程度转移到外在血压的状态中去了,它那个方面根本都不会分配过去的,这就是神的高妙的地方。然后这个人内在的压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在的压力它是表现在神的层面的,神平常是被制约的、被闲置起来的,我们根本都没有发挥它的大部分用途,就像我们对大脑的用途只发挥了5%以下一样,我们要想用到10%的话我们简直就可以成为一个天才了,但是人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只有那些天才们,当然这个天才们也有危险,也有很多天才太聪明了,太聪明了他内外的协调就很难以做到,内外的协调做不到最后他精神压力就会增加,这是物质原理。所以说很多天才他之所以自杀也就是因为我们说的这个原因,对自然的因素我们要认真的去对待它,不要单纯的发展某一个因素,就像现在的教育一样,不要盲目的给孩子们去增加他们所谓的智商,你还要通过让他们去体会自然、体会生活增加他们的情商,如果情商不高的话光有智商那就是一个废才,我认为是这样。
    急固子精以自持,什么叫子精呢?大家这个时候可能很容易把它认为是人生殖的精,是不是这样呢?不是这样的,它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神也可以有自己的子嗣,意思就是说它也是可以传承的,它也可以从我们的生命中间被产生出来和生育出来的,因此我们说“气液交合则化神明”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我们的神明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就是因为我们的气和我们的液体再加上我们意识的运动,当然我们说没有运动,完全无为,完全放任自然那就另当别论了,我们这个地方讲的就是在无为中间“始于有做人不见,极至无为众使志”(音),就是说你在有为的时候人家是看不见你的就是因为你肚子里面老在解决一些人家想不透的问题,到底是风动还是旗动啊?对不起,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而是尔等心在动也,就是这个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4-25 09: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们就再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我们最后一个观点是不是这么回事,“急固子精以自持”,“自持”是什么意思?就是自我把握,然后自己去造化它,这个就叫“夺天地之造化”,这个就叫“分神化气”,因为你要知道你之所以能够分神,之所以能够化出气就是因为你首先得按规律把它收纳起来加以转化,然后再分化出去,这个就是一来一往,这个就叫“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就像刚才“有无同出”问的那个问题一样,什么叫“分神化气”?“分神化气”实际上就是对玄牝它有一种自然的转化能力。我们看看这句话是怎么说的,我这个问题好像不在回答“有无同出”这个问题中间说的,但是总的说来我们所说的玄牝这个问题也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就是它就像一个根子一样,如果说你了解了它你才能说我已经知道我这个神为什么能够产生了,但是我们刚才也从第四个问题也已经可以看得出来了,他没有这些因素在参与,但是他的神已经被紫金道袍的老者接送到体外去了,那么这说明什么道理呢?说明他这是一个特殊的案例。那么像“有无同出”,像“逍遥子”的夫人他们的功像变化里面到底运用了玄牝这个存在没有呢?大家可以做一个自己的总结,我想如果要回过头来让我去找出文字来讲解一下的话,有时间大家如果要是提出相应的问题或者把有些相关的曾经讲解过的一些内容或者提出来的问题集中到一块的话我还是愿意再重新分析一遍的。那么现在就把这一句话,我们新的论点解释一下,看能不能成立。“急固子精以自持”,我们就看看“自持”持在什么方面的问题。
    这就是回答到第一个问题中来了,樊婧的问题:
    “请老师帮忙看一下这个梦境——一次生了四个孩子。
    几个星期以前做了一个梦,梦见怀孕生了四胞胎,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儿子是哥哥,最小的一个是女儿。很清晰的记得梦里女儿生下来特别小,因为是四胞胎之一,体重很轻,可能就是一斤多吧,于是我着重照顾这个小女儿,给她喂奶,希望能够让她恢复正常,甚至梦里还记得给她喂奶的那种感觉,但是并没有梦到怎样去照顾其他的三个儿子,也许是因为知道要抢救一下最小的这个女孩吧。可惜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小女儿还是没能养活而夭折了,虽然很遗憾,但是也没有特别的痛苦,也许是觉得还有三个儿子呢。”
    这就是说明在我们自己本身的生命世界里面,尽管只是一个梦,但是它的确,除了我们真的生一个孩子出来以外我们在虚空的那个角度或者阴性的角度我们也可以生孩子,那么这个生孩子到底代表着什么意思呢?就代表着我们神的由来。这个神的由来就是说你的子精,就是你自己吸具的,就是说用“玄膺气管受精符”的那个精华所产生的一种操作,这个操作是什么呢?就是你不断的在积累积累,你今天也这样在修,明天也那样在修,就是说把你的德或者心都调到一个相应的标准中来了。这个标准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那就是张伯端老先生说的,就是说你要回到《阴符经》所说的道家的世界观中来,你要回到老子《道德经》的道德观中间来,有了这两者,就是说人的基本的宇宙观、基本的道德观,你再去看自己的现实的时候你就能够很有把握的去说我能够解决我自己的内在矛盾,或者能够消除所有的内在对抗了,当你能够消除这些对抗的时候你会不会产生一个新的生命呢?肯定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这个例子只是代表着其中的一部分,为什么呢?因为她是一个女性,女性就是说她天生就有生孩子的能力,现在在梦中体现出来这个生孩子它是发生在阴性的那个神的层面的,所以说我上面就说了,子精是什么意思呢?子精说的是神他也有自己的子嗣可以被产生,那就是说我们的气液交合于神的时候神就可以得到这个能量,然后牵出于体外。我们刚才讲的第四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也就是说明我们人之所以要炼神就是因为我们要保持我们自己内在的精神要外其身,外其身然后我们能内其心,外其身,内其心,内其心又要不停的修,修到合于自然,合于自然就是要修得有真正的道德观和道德行或者道德真。道德观还不行,还要道德行,道德行还不行,还要道德真,为什么呢?因为你行有时候行错了怎么办呢?真是什么呢?真是无论什么样的状态你都是有益于众生的,这样的状态就叫道德真。
    因此我们下面就可以来大概解释一下它是一个什么意思了,比如说什么叫四胎啊?四胎就是四方之气聚于一身所产生的孕育。有时候我们炼气,采四方之气进来,在身体内部就要化合,就必然要孕育一种新的生命,你可以先想象它,但是如果说你觉得不好想象或者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想象你可以问嘛,或者可以找一些功法来参考一下,那都不是问题。然后三子一女是什么意思呢?三子一女就是说东木西金南火,一女就是北水,就是北边的那个水。这是什么道理?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东边为木,西边为金,南边为火,这都是属于阳性的,为什么属于阳性呢?因为它都能够描述成为阳性的一种状态。火烧起来那是非常明亮的,但是你身边有水,你身上有水你不一定感觉得出来,就是这样一种状态。然后东边的木跟西边的金那更加不谈了,那是我们在现实中间叫做东西的由来,它是非常具体的。然后三子大而一女小那就说明物质与精神的比例失衡了,女小那就是北方的水小,北方的水小就是人的志不大则心火阳亢,她没有看到自己去哺育自己的儿子而只是在哺育那个女孩,那说明她自己潜意识里面的不言之教在促使她纵使志愿的建立,就是你要建立与北方的肾水相同步的一些志愿才能够称得上是修炼者。最后这个小女就夭折了,意思就是说她死了,死了以后那就是志不大则为物所夺,什么叫志不大为物所夺啊?就是说你的志向不大的时候你逐渐逐渐的生活中都将丧失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女夭而没有悲伤就是说女儿夭折了她也没有悲伤,这是什么意思啊?这说明人的基本思维形态或者是感觉惯性都是托其阳气而生,意思就是说人是靠阳气支撑着的,总觉得我只要有阳的一面我觉得就有把握了,反正女儿死了也没关系,反正我还有三个儿子。这就说明人的思维反映在梦境中间就是为托其阳气而生,不知无志则无长久之基,就是说她并不知道在修炼中间如果没有志向的话,没有大的志向就没有长久的基础,沉溺其中就称之为人道的执着。
    她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她说“去年我做过那个家里墙上长玉米粒的梦境”,我觉得好像也解释过这个梦境,已经不记得到底在哪一期了,“是不是这个梦其实和那个梦是一种延续呢?”对的,有一定的联系,那我们就看看这个联系是怎么样的。墙上长玉米,那就说明其墙之势难有全真(音),大家也都知道墙上本身土就很薄,最多也就是裂一个缝,可能有一些灰沙落在里面可能长出一定的生物来,就像草庄的一些旧的墙壁上有可能生出草来一样,它都不是正常的生长的地方,就是说它不会有两全之势(音),就是阴阳两个方面,因为它是属于其墙之势(音),它不着落两边,它没有把两边混沌成为一个整体。
    那么这两个梦到底有没有联系或者有什么样的联系呢?那当然是有联系的,“知白守黑以为天下式”这个不能忘,两者只能取其一,就是你要守的话你只能守其一,不能守其二,现实的一面要安时而处深,那么道要(音)的那一面,就是潜在的那一面你就要磅礴万物以为一,就是你在感觉上一直都要有这种整体感,从现实这一面你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安时而处顺,从精神的那一面来要求自己的话一定要磅礴万物以为一,当然这个磅礴万物那简直是太有豪气了,这都是庄子给我们中国文学界所缔造的一些精彩片段。
    下面我就休息十分钟,谢谢主持人接一下麦,我们十分钟以后再上来回答大家剩下的问题,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2-4-25 23: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安时而处深=要安时而处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2-5-1 15: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1.是因为它大量的实践证明了这样一个阴阳先后存的道理,同时阴阳之间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2.太快了你还来不及跟它打招呼或者来不及扯上它的裤脚上它带你一把,=(让)它带你一把,
3.这个樊笼到底是什么结构?你轻而易举把它扎了,=把它(炸)了,
4.间“始于有做人不见,极至无为众使志”(音)=及至无为众始知”
5.神的由来就是说你的子精,就是你自己吸具的,=你自己吸(取)的,
6.孩,那说明她自己潜意识里面的不言之教在促使她纵使志愿的建立,=促使志愿的建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2-5-3 13: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你自己吸具的:就是你自己歙聚的;

然后牵出于体外:然后迁出于体外;

在促使她纵使志愿的建立:在促使她重视志愿的建立;

其墙之势:倚墙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5:39 , Processed in 0.0277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