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22|回复: 0

老子思想一家言

[复制链接]
温良恭 发表于 2012-7-3 09: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文转载自新浪如松兄的博客,写得挺好我很认同,各位道友参考!

是什么造就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全面繁荣?繁荣不仅仅体现在某一方面,而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  军事   经济 科技等全方位的繁荣,这全方位的繁荣依托的是什么?

    前面说过,气候是一个依托,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史以来最适宜的气候周期,气候的暖周期加大的农业的产量(单产增加  种植面积增加),这是物质依托。

   仅仅温饱的物质依托无法将社会带入全面的繁荣,还要有深层次的内涵。

   世界上对这一问题可以给出明确回答的人可能根本就没有,如松在此抛砖引玉。

===================

   首先是局势,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式微,群雄逐鹿,这是造成这种繁荣与进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纵观中国的历史,战争和动乱往往成为科技进步的契机,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先有春秋五霸,后有战国七雄;今日是国君,明日也可能成为阶下囚,为皇权阶层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两个特点,第一是各国都广揽人才,以秦国为例,从秦国立国到嬴政执政,历经六百多年,一共有三十多位君王,而与兼并六国关系最密切的是秦国后期的七代国君,他们分别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嬴政,在这七位国君之前,秦国和关东诸国相比,国力处于劣势,秦孝公招揽商鞅,并支持其变法改革,使秦国的实力由弱转强,秦惠文王虽然车裂了商鞅,但变法的内容却完整的继承下来并继续推动,魏冉、张仪、范雎、王翦、王贲、蒙恬、白起、李信、李斯在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大多数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楚国等其他国家也都是近似;其次是各国都极力进行改革,还是以秦国为例,商鞅变法就是一种深刻的改革,西周的制度讲究的是世袭制(嫡长子继承制),无论地方士大夫还是军队,世袭是晋升的唯一通道,而商鞅的变法主要是两点,第一点是以农养兵,现在很清楚,这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典型,轻农重兵的魏国因为穷兵黩武,因此衰落。秦国通过重视农业,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即有充足的粮草可以保证军队的战马和士兵的需要,又因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军队的行列,前期本人曾经说到秦国首先推行牛拉铁犁的作用,在军需物资得到保证的同时,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这一点在战场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时秦国的总人口与关东的各国相比并没有占据多少优势,但军队的动员能力却有天壤之别,秦可以动员100万军队,而六国中,只有赵国最多动员过40万军队, 楚国只能动员20万军队,牛拉铁犁的作用巨大!商鞅变法的第二点是以功升爵,就是凭战功才能晋升爵位,打破了西周以来依靠世袭才能晋升的模式,即吸引了中原很多优秀人才,又疏通了下层人士晋升的道路,这是一种即便到今天都极为先进的模式。

    在这样群雄割据的形势之下,皇权阶层不断的吸引人才到自己周围,不断的变法(制度)追求进步与强盛,为的是皇权的维护和扩张,是这一时期繁荣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列位或许会说,中国不同时期都出现过大分裂与大动荡,为何其他时期无法实现这一时期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历史上有文明史以来气候最温暖的时期,可种植的土地范围扩大,单产提高,各国不存在农业生产不足而导致的生存危机,这期间的战争,是皇权的维护和扩张的需要,目的是为了占有更多的土地和人口,鲜少发生对平民的大规模杀戮的事件,因为这违反了维护和壮大皇权的初衷;而像五胡乱华那样的分裂时期则不同,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包括食物和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这时食物的含义扩大化(已经不仅仅是谷物),后赵和北燕都曾经出现将少女添充军粮的事件,就是这种扩大化的写照,这时期的分裂和战争,是为了争夺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对社会是一种彻底的破坏,自然就和促进繁荣不沾边。

    都是气候的不同惹的祸。

    其次,形成这一时期繁荣与发展的基础是老子文化。

    老子(传说前 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春秋楚国历乡曲仁里(今鹿邑县太清宫镇)人。为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他的哲学思想,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

       很多现代文人,基本都认为老子的思想和佛家  儒家思想共同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本人倒觉得这种说法不妥。

       佛家思想是舶来品,时间上也晚得多,暂且不去评论,老子思想的中心《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这有史籍可考,从老子的思想之上陆续诞生出道家  儒家  法家  名家     兵家   农家   纵横家等思想,孔子以师礼事老子也是佐证,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本,其它思想是末,是本与末的关系,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老子思想的中心是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是诞生其它先进思想的源泉,也是各种不同思想实现继承式发展壮大和进步的阶梯,这是现代所有思想家的共识,所以,将儒家思想和老子的哲学思想相提并论是不合适的,是一种本末倒置。

     为何如松一直说,独尊儒家是中国历史不断转圈的根本原因?儒家思想固然是中国古文化的精华部分,但是我们的继承过程如何?发展进步如何?现在社会仁义礼智信还有多少?完整继承下来的的倒是尊卑   等级    守制(旧制)   皇权至上等等糟粕部分;没有了哲学思想,就无法实现儒家思想(也包括其他思想)的去粗取精过程,让糟粕部分扩大了市场,这是统治阶级愿意看到的,也是极力鼓吹的,因为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继承的过程中无法实现去粗取精,更别提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失去了哲学思想也失去了更先进思想产生的土壤。独尊儒家的模式侮辱了儒家思想本身的宗旨,已经沦落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使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不断转圈,也使中国2000多年来没有任何思想和文化上的进步!

    恰恰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和古希腊哲学思想并肩的老子思想,是诞生诸子百家的温床,也是未来诞生更先进思想的基础,这一哲学思想也使各种思想可以通过不断的去粗取精过程从而实现不断进步(自我更新),但这一中华民族思想上最精华的部分被历史的罪人汉武帝所排斥,如何可配和秦皇并列?

   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实现繁荣的根本,因为它孕育了百家文化,而繁荣的文化孕育了社会其他方面的繁荣。也是未来中国可以突破两千多年怪圈的明灯!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半部论语治天下使儒家思想达到顶峰,今日依旧深以为然;但现在本人同样要说的是,哲学思想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基石,是指路明灯,一个失去哲学思想的民族,是一个失魂的民族!无法进步。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关于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全世界有不下一万种解释的版本,但有一点是一样的,老子思想是唯一可以和古希腊哲学思想相比肩的哲学思想,这点没有疑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9 07:06 , Processed in 0.0165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