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69|回复: 9

2012年7月21日《黄庭外景经》 试说章第十五(上)

[复制链接]
xuande99 发表于 2012-7-26 09: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说五章各有方,心为国主五藏王,意中动静气得行,道自持我神明光。昼日昭昭夜自守,渴自得饮饥得饱,经历六腑藏卯酉,转阳之阴藏初九,常能行之不知老。”
  这章的内容基本上出自于《黄庭内景经》的第三十二章,大概的内容都差不多,但是稍微有了一些意思上的推进,我们就看意思到底说了一些什么。
  “试说五章各有方”,“五章”是说五脏的和修各有其章法,这个要根据我们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你比方说我们五脏,心肝脾肺肾,它各自都有其代表,像心就代表先天的元神,肾就代表先天的元精,肝就代表后天的魂,肺就代表后天的魄,所以说它先后两天之间的一些配合,再加上我们脾脏,中土的脾代表着后天意识的中央土。我们也在这个场所说过很多次它们之间的配合,相互之间既有五行相生的关系也有品行相近的一些吸引。所以我们就要注意自然之间一些物质之间的关系,你比方说像心和肝之间的关系就是木和火之间的关系。所以说木生火就暗示着肝和心之间就特别容易吻合。肝作为它的品相来说它是属于后天遗传的父系信号,它属于阳性的,心它属于先天信号里面的阴性信号,是属于元神,这样它两者之间在先后天之间它有品相上的差异,这样它们就能够吻合在一块形成一个过去传统经典中所说的木母,木母就是一个女性的形象,如果要是用一个人来形容的话那就说明充满着生机的,代表着有生化能力的这样一个人物,这个就称为木母。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各有方”,它各有各的章法,它的调动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像父系的信号调动也就有这样一些方法,一般说来就是从父亲当时的信号,当时的信号那也就是说如果父亲还在的话,你比方说有的人年纪很大了,父亲可能早就已经去世了,过世了以后这个信号怎样提取呢?这个信号还是可以提取的。你比方说根据自己印象中,你比方我们大家平时总是在说到这个问题,过世了的人一般活在我们当下的人心中间,所以当我们的内心世界还在想、还在纪念他们、思念他们的时候,那么他们的遗传信号在我们身上的反应就可以起到一种支撑的作用,或者是把它挖掘出来以后可以起到转化的作用。这就是我们丹道的一些科学物质的原理,它并不是说是子虚乌有的,在我们的遗传体系中的确有很多父系、母系的一些信号在起着支撑作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要把这一点切断了。我们这只是从提炼上假设有一种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从父亲年长的时候开始观想起,然后要往他年轻的方向观想,越观想可能越抽象,越年轻越抽象,越让自己感觉到有点心仪的,就是说内心世界肯定引起一些情感上的吸引的这样一些内容的话,那么说明观想的方向可能就是对的,然后逐渐逐渐的把它往年轻的方向继续推,推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可以像推论一个问题一样把我们自己没见过的一些形象,你比如说自己的父亲在年轻的时候或者年幼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一种形象我们自己不可能见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或者可以通过抽象的方式把它观想出来,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从有相到无相的发展趋势。当然这方面大家也都学过《金刚经》,人相、我相、寿者相都不得见如来,这个地方我们就说既不是从人相上,也不是从我相上,也不是从寿者相上去追究这个事,而是从有相到无相的一种过渡,众生相,众生相就是说它不确定,它不确定就是说它没有一种非常明晰的界限,这样就导致我们对我们身上的遗传物质可以从抽象的角度向道性靠近,道性可能就是无相的了,这样就是我们观想出来的一种形象,可能不是父亲或者母亲年轻或者少年时候的图象,但是我们却可以把它确认为是母亲或者父亲年轻或者少年时候的一些具体形象,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就属于要从有相的角度向无相的方向慢慢移动或者慢慢积累,或者慢慢转变,它是这样一种章法。所以说“试说五章各有方”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就是说这个有相的章法向无相的方向、无相的道性这样转移的一种可能性它的确是存在的,所以大家以后修炼功法也就不要把功法中的一些意念太固定死了,要随时的可以调节自己的那种灵性加以配合,调节灵性加以配合就是说它变化无方的那一面总是在客观实践中或者客观存在中能够找到对应点,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我思固存在”,就是你只要按自然规律思考的东西它肯定是存在的。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7-26 09: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句,“心为国主五藏王”,心,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心是生命的主宰,没有心脏估计这个生命就没办法运转血液,全身的血液、全身的氧气都是靠心脏这个大的泵把血液不停的抽上来,然后再泵出去,然后输送的是全身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各个细胞所需要的一些氧气,所以说它很辛苦所以它不愧为国主,国主就是一个身国之主、身国的主宰,这一点就和《道德经》的精神基本上是一样的,认为人的心就是身天下的主宰。
  那么我们从《黄庭内景经》第八章我们就知道了,“心神丹元自守灵”,心神它又叫丹元,它是丹的一种基本元素,它的名叫守灵,之所以叫守灵就是说你如果要是守住了它的话它就能够变得灵动起来,对人的健康、对人其他的一些存在可能就能够有很大的促进,因为它是基础。然后在《黄庭内景经》第五章也曾经说过“中池内神服赤珠”,意思就是说中池内神它穿着赤色的、红色的衣服,所以它有它的标志性,居于方寸之间,所以它也是属于五脏王。有这样一些心神跟我们刚才分析或者是举的一个例子,就是说各有章法的例子是相吻合的。看《黄庭内景经》也好,《外景经》也好,它要结合起来就要经常回顾,就要回过头去把过去学的东西都要有一个回忆,这样才可能把它经典的根本意图看得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7-26 09: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句,“意中动静气得行”,“意中动静”,那就是说动静和殒殁都是由于心的运动所造成的,就像我们说话一样,这都是由于我们心的一种运动所形成。然后我们的意识如果要是合于自然、谐于天数的话真气就能够畅行无阻,也就是说我们的意识,当然我们的意识里面有很多不合实际的地方,这一点希望我们大家在修炼中要经常的注意,所谓的修心就是不断的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为什么要改变观念呢?就是我们现实中的一些实际往往和我们的观念可能不相吻合,意识的观念不相吻合,然后我们坚持自己的意识观念,然后这个意识观念肯定对现实就有一种消极的反馈,就形成一种矛盾。这个矛盾它肯定要服从于自然,连道都要法于自然,所以说我们的意识肯定要法于自然,所以法于自然对我们自己本身有一些基本的好处,最基本的好处就是我们的真气畅行无阻,它没有阻碍了,合于自然的意识、谐于天数的意识都可以促进我们认识问题或者是促进我们身体中的一些物质更加和谐的相处在一块。
  我们下面就找个例子,看能不能找到。
  今天第七个问题,“晓风残月”提出来的,他的意思是说“老师一再强调口水存漱的重要性,好像老师讲了好几种存漱口水的方法,有存想莲花的,有存想婴儿的,有睡前的,请问每次都要搅拌和漱口再吞咽吗?还有老师在讲口为章的漱口次序与修德通真论里的次序好像是用数次序相反。存想以单一清晰为好还是以多种存在略为模糊为好呢-----------都是些菜鸟级的问题,烦请老师重复解答”。
  刚才我们学到一句话就是记忆中动静气得行,现在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意识在一些功法中它怎样配合的问题,像他这个问题就说到有口水,既要存想又要漱口,存想的时候存想一些什么东西呢?有存想莲花的,有存想婴儿的,刚才我还说了有存想母亲或者父亲他们年龄现状的或者是往年轻方向继续推进的,或者不断的往年轻方向转变的这样一个存想,像这些存想和我们自己的漱口有什么关系,像这些东西都需要理解成为意中动静气得行,它既有动的一面又有静的一面,它有有相的一面也有无相的一面,它有道的一面也有德的一面,所以说在这个中间就需要我们把有些问题从自然的角度吸取到足够的信息,然后再得出一个比较恰当的选择来。我刚才说的就是要合于自然、谐于天数,合于自然、谐于天数那就是精气神三点要时刻注意团为一个整体才能够称为善法。心开窍于舌,我们都知道乌龙搅水和漱口都是因为舌为心窍,心开窍于舌,所以我们的舌头在运动的时候这跟我们的心神状态是密切相关的。舌头的运动可以促进心肾相交,为什么心肾相交呢?因为这个肾水它已经上来了,在我们的舌头底下有一个穴位叫玄膺穴,这里面的口水不断的分泌使得我们的舌头就有工作可做,然后让它乌龙搅水、心肾相交,还要配上绵绵若存的真气运动,所谓绵绵若存那就是说尽量的绵长细匀的这样一种呼吸这就可以叫做真气的运动加以配合,由这样三点的配合,舌头的运动再加上肾水的存在,加上呼吸的绵长,人体健康就是举手之劳了。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好像健康很困难一样,我觉得健康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当然把刚才说的那个过程持之以恒的做几年你试试看,当然要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就是要自动的形成一种体内的响应,所以说当你存想也好、存漱也好或者是呼吸也好都要形成一种固定的生存方式。你比方说习惯于腹式呼吸、习惯于立腹式呼吸、习惯于舌顶上颚、习惯于目不斜视、习惯于内视自己的生存状态,像这样的一些生存习惯慢慢的养成,养成对生命是有好处的一件事,慢慢的从这个方面开始积累习惯,这跟学习好像没什么关系,懂得了这个原理以后就把它固定下来就是一个习惯的培养问题,它跟学习没什么关系,因为太简单了,每个人每天都在做,只不过是做的方法不一样而已,改变一下方法。
  然后他所说的次序相反,意思就是说讲口为章的时候跟《修德通真论》里面所说的次序相反,这一点肯定是存在的,就是说可能跟过去讲得不同,因为时空已经移动了十多年了,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过去说的一些东西有一定的意义,现在说的也有一定的意义。为什么它有变化呢?就是因为它随着时代的不同引导的方式也不一样,引导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说要理解“法无定法,自性生法”对修炼个性的建立,这个是很重要的。就是你要通过自性生法,不是说老师说了一个什么样的功法我就照它一练十几年,然后没有任何的效应还在那个地方迷恋不止,那样是没有用的,没有用就是说你没有找到自性与它相吻合的地方,你在追究所谓的外在的一种形态的吻合,那样没有用。书本上的方法是针对众人而言的,为的是寻找一些机缘,因为这些机缘是针对某些特殊的数字的人设计的,所以说它没有普遍性,但是它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个意思就是说有很多人可能练几年、练十来年都没有什么效应,那就没有必要去坚持下去,就要随机的采取分解和组合的方法,就是把其中的有些功法中的一些要素分解成为一些基本元素,然后随意的组合,这个随意的组合就是说根据你个人的兴趣,很多人就说你这样说如果要是练出问题来了呢?实际上修炼一般是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练出来的,这是什么道理?那就是说人是一个有机体,他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宽泛的,它不可能说人在内在运动上面会自相杀灭自己,他不会的,唯一能杀灭自己的是自己的主观意识,所以我们主观意识要安时而处顺,就是说你要对当时的情况有所了解,然后随着它去变化,这就叫“无为之治”,就是说随着当时的情况去变化这就叫“无为之治”,这也叫“安时而处顺”。
  所以我们在理解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修炼实际上是一个内在的开发,内在的开发最大的一种阻碍不是方法上的阻碍,而是我们主观意识上的一种固定或者是理解上的一种偏离自然的一面。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自性生法”这个概念的时候,“自性生法”的方法是针对灵性产生的,因为成功的可能性是人人平等的,就像大家都知道众生佛性平等,佛性实际上就是一种觉者之性,所以说一般人都有这种成功的可能性,但是每个人的思想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这个时候就要想修炼好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方法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同时也能够理解它。了解是说把握一般的信息,理解就是说能够知道它之所以这样一种存在就需要另外一种相反的存在去引导它突破自身的一些限制。
  那么存想一开始是主观上的一种导引、引导行为,存想一开始是主观上的一种引导行为,《道德经》中间就说神得一以灵,就是说以这个一为产生灵气的一种标准,但是问题是自然所见跟我们的内在天地的这个全然的面貌它是相应的,所以说我们观察到的对象是以多种存在而出现的,这样就为真,就是说在内景的相上面,他说存想是以单一的清晰为好还是以多种的存在略微模糊为好呢?这两个问题,就是这两个现象或者这两种状态,第一是单一的清晰,第二是模糊的多种这两种状态,我们就说单一是因为神得一以灵,所以我们的主观上,就是刚才所说的“意中动静气得行”,这个意思就是说你肯定是要以一为基准,心无旁鹜,这样就比较容易生灵气。但是自然所见跟我们内在天地的全然性它是相应的,所以说我们内在观察的一些东西或者是对象以多种存在的出现为真相。你比方说内在世界里面有日、有月、有星星、有山川、有河流、有松树、有人群、有父、有母、有道父、道母、师父、师母等等,总的说来有小孩、有年长者,像这样的一些现象都说明这个复杂的、多种的或者对称的出现它都暗示着在无意识下出现的这个情况就体现出来你内在世界的真实性,这个真实性是来自于自然的全然面貌的。所以说单一而清晰与模糊而多种这是一对朴素的辩证过程,意思就是说一开始的时候你是单一的而清晰的这样一种观想和存想,到后来就变化成为一种多种的或者比较模糊的,你比方说人相不一定看得很清晰,天相也不一定非常明朗,它逐渐逐渐的达到比较清晰的状态。
  所以说这一对辨证用好了以后是对修炼者的道性的最好验证,他说这些问题是属于菜鸟级的问题,相反这些问题都不是菜鸟级的,都是事关夺造化成真人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掌握好了人修炼夺造化就不是很难的一件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7-31 13: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下面一句话,“道自持我神明光”,道肯定指的是一种客观的整体存在,道自然的会把持我的生命,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实际上就是说人明白了一些道理,采取无为之治,采取忘我的一种精神这样去存在,那么神明就自动的能够体现出它的光辉来。这一点对我们修炼来说当然是很渴求的一件事,但是对前面四个字却不大容易理解,就是“道自持我”,就是道怎样去把持人的生命的运动呢?人一般都是靠主观意识来认识自我、认识环境的,这样一下子要把所有的一切都交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说不清楚的存在中去,所以说人好像就有一种空茫的感觉,但实际上如果我们训练有素的话我们就知道自然的存在的确是有它运动优势的,这个所谓的运动优势就是说它有一种自然的吻合性。那就像我们刚才说气息的运动一样,气息在内在运动的时候如果说你不去阻碍它,也就是说你主观意识不去提前设想它,也不去事后干扰它,那么它的运动就可以也按自己的运动规律隔一段时间循环一周,隔一段时间循环一周,遇到有阻碍的地方它就努力的开关斩窍,让你身体通畅,身体获得一步一步的健康。但如果要是主观意识干扰多了,主观意识老想当自己“身天下”的这个家,然后按一些固定的方法去干扰它,然后该改变的地方又不会改变它那就麻烦了。所以说有很多人练了几年或者十几年一无所获,甚至身体越练越差,那就说明是我们的意识有问题而不是说我们的气息有问题或者是我们身体内部的道性有问题。所以说这个地方,这个“道自持我”说的意思就是说道会把持我这个性命的运动,要放心的交给它,合天然,依天数就可以称为“道机德行”,道它是有玄机的,只有靠德才能够行使它。这个德实际上就是无意识的生存状态才称为德,所以说无意识态它是源于自然的一种说法。
  那么“神明光”,“神明光”我们大家都知道,通达神明,自在无碍的意思这个就称为“神明光”,为什么能够这样?就是因为我们人内心世界能够静得下来,《道德经》中间就说嘛,静为躁君,就是说以静服雄这才是明智之举,不要躁动,不要靠自己主观上的躁动去夺造化,躁动是夺不了造化的,只有靠清静为正才能掌握这个“身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7-31 13: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半节“昼日昭昭夜自守”,“昼”肯定是白天,“夜”肯定指的夜晚,白天肯定是比较明白的,但是夜为什么能够“自守”呢?白日它觉于体悟,就是人脑袋思悟自己的修炼有很多信息、很多感受会自发的形成一个结果让自己产生一种灵感。白日它可以觉于悟,夜安始于休,人们就说到晚上到底是睡觉还是不睡觉呢?这个地方它并没有说,它只说“夜自守”,我想如果人要是夜不倒丹的话,就是专门在那个地方坐着练功的话那样为守,到底守不守得住呢?那就像过去我说的那个意思一样,就是人们守住自己,用一个木馒头顶住自己的下窍,就以为这样能够守得住,实际上这种方法是比较愚蠢的,就是不自知的一些方法,也是不可取的。为什么不可取呢?因为这个地方就说到“夜自守”,就是自然而然它能够守住,为什么能够守住呢?因为夜安始于修,就是你平常的修为,你已经养成了习惯或者是你的思想上已经开窍了,你已经觉察到这个根本,然后根本的运动就像我们刚才讲到上节的时候的问题一样,心为国主,意中动气,道自持我这样一些过程它都是逐步逐步转变过来的,你心为国主,然后你让出来了,意中动静是要符合于自然,道自持我意思就是要神修的圆满,意思就是说他修肯定是圆满的,我们自己靠主观意识修肯定永远都圆满不了。所以这个“夜自守”我们就自然而然的会把它归结到“夜安始于修”,修什么呢?修我们这个道性主持神天下的开始,当它开始在主持这个天下的时候,你说你到了晚上你靠主观意识守守什么东西呢?你主观意识休息去算了,客观的存在它还继续在活动,所以我们在梦境中或者是感觉中它始终都有一个修炼的原则或者是一种状态、一种基本的运动轨迹可以去把握。
  所以说我们从渐变中积累,这样去修积我们的习惯才不至于夜昭侵腐,意思就是说在晚上好像觉得阴性的物质过于厉害,我们驾驭不了它或者抵抗不了它,最后被它夺走了我们自己本身的精华,好像就夜昭亲服(音)一样,实际上在神修丹法里面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之所以不会就是因为道自持我这个前提所造成的,道它要成就你的话肯定就不会剥夺你,然后你主观意识上要能够掌握动静相宜,这个动静相宜就是说你最后就能够把握住你自己本身的积累和分布的这样一种关系,不是说单纯的靠积累才叫修,还要学会分布,要分布自己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结构,然后还要扩散自己的一些能量,像这些方法都是在提倡一个概念,就要和天道的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样一个运动规律而相适应,那么人的生命也就是这样,独特的个性只在一个特定的角色上起作用,至于说其他的广泛的生命意义可能不是人的主观个性所能够左右的,所以尽量的把它缩得小一点。
  由于有了“昼日昭昭夜自守”,这样白天也好晚上也好二十四小时它都不停的在精进,生命也都不停的在提高、在积累,为什么呢?因为道有自己的积累规律,人只是把握一个清静守一,同时又能够心怀天下的这样一种心态。这样能量循环起来就相当的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7-31 13: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渴自得饮饥得饱”,意思就是说你渴了以后自动就像有水喝一样,你肚子饿了以后自动的由于先天的循环就会得以能量的支撑,这样无形中就会感觉到温饱。根本的原因主要是依循阳性的需求而收藏沐浴于渐变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我们的阳性需求肯定又是有饥有渴的,根据这个需求它收藏沐浴中的过程就是渐变的,这个渐变有很多信息通道会自动的打通。过去有一句话叫做“幽处生发填饥渴”(音),幽处(音),什么叫幽处(音)呢?就像后面那句话,“转阳之阴藏初九”,初九大家都知道了,在六爻里面它是最底下那一横,那就是初九,初九实际上就是说潜龙勿用,它代表着乾卦,乾卦那就是纯阳之卦了,纯阳之卦就是我们从纯阳的气息中可以获得我们自己本身的物质支柱,所以说人最后就可以不食而饱,不饮也不会感觉到渴,就是因为我们能够和虚空的一些通道相吻合了。
  刚才说到一个问题,“幽处生发填饥渴”(音),这个“幽处”(音)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我们所说的会阴深处,就是在前列腺那个地方它本身就称为幽处(音),“幽处生发填饥渴”(音),就是它一旦激发起来以后,就像我们原来讲过一个道理一样,前列腺向外可以产生精液分泌的这样一种激素,它同时向内可以产生我们内在的生命冲动的一些激素,当然这些冲动里面包括有性冲动的激素,前列腺一般都是在起着性冲动的这样一种激素的产生作用,这是在向内的一面。但实际上修炼者不是这样的,修炼者是利用前列腺向内的这种作用去激发人的内在的平衡冲动,所谓的平衡冲动那就是说你一旦有饥、有渴的时候它都会分泌出一种相当的激素去与其他的激素相配合,然后取得身体的一些相对平衡,当然这个平衡主要是从虚空中的物质能够获得一种转化的效应,主要是因为这个问题。我们讲这些生理上的解剖并不是说要把西方的文化用来讲解东方的修炼,不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是证明一下那个地方的确有这样一个器官,它有这样一些作用,我们在修炼的时候也能够借用这样一些概念来平衡我们自己本身的一些传统理念或者一些非科学的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7-31 13: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历六腑藏卯酉”,“经历”那就是《内景经》第三十二章里面所说“经历六合隐卯酉”,三十二章里面所说的是六合,这个地方所说的是六腑,六合是一种方位信息,六腑是一种脏器,就是说我们人五脏六腑是一种内脏的具体所指,意思就是说我们内在六合的,就是从《内景经》到《外景经》这样两个经典都吻合的话它表达的一种意思就是说从外在的虚空方位的一些信息过渡到内在的一些脏器的气息运动,有这样一个历练过程,这跟我们刚才所说的采撷外阳的真气来弥补我们内阴的不足,使得我们自己本身身体“渴自得饮饥得饱”,意思就是说饿了的时候他就能够通过这个真气转化成为一种宝,口渴,水不得以平衡的时候就可以自动的产生水平衡,没有渴的那种感觉了。这都是属于我们内分泌系统它可以调节的一个内容。所以说六合是属于虚性的,六腑是属于有形的,这就把外在的时空和内在的具体脏器之间形成了一个整体。然后什么叫卯酉呢?它实际上是一个时间的信息,卯就是上午五点到七点之间,酉就是下午五点到七点之间,这两个时间都是属于太阳升起来但又不是很高,酉就是要降下去,但是又没有完全的落山,像这样一种情况就暗示着这样两个时间它处在渐变的中间状态,它既不是极阳也不是极阴,既不是日顶当头也不是日落以后阴极的那种状态。所以说它暗示的是一种渐变的过渡形态,它暗示的是一种藏于无形中,藏于渐变的无形中。这个藏就跟庄子所说的把我们这个小天下藏于大天下的这个时空运动中,这样我们这个天下就得以有保障了。如果单纯的去摆弄我们这个小天下,你再怎么弄它也只不过是一百来斤的物体而已,相对于天地这个大世界来说我们这个小天下的确要寻找一种方法和这个大天下要能够同步,同时要能够同向,同时要能够藏得进去。所谓的藏得进去就是在无形渐变的过程中把我们的生命真正的同化起来,同步的谐振那就必然能够同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7-31 13: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阳之阴藏初九”,“转阳之阴”那就是说从阴性的一面它已经转到阳性的这一面来了,那么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的灵主,就是上面所说的心为国主里面的另外一个角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内人那个角色或者叫内神那个角色,就像《内景经》第八章里面所说的“心神”这样一个角色,它本来是属于阴性的,它属于阴爻,它属于离火,离火里面的阴爻,所以它是属于阴性的。在这个地方它已经转阳了,为什么转阳呢?因为它已经挪到主导的位置上来了,为什么能够挪到主导位置上呢?就是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和我们的元神意识在换位。这就是张伯端先生在《悟真篇》里面所说的主宾换位,主宾换位以后他灵气的一些能力就自动的能够体现出来,这个时候他就劝我们,就是说你得到了这个纯阳的性质以后你要藏于初九,那就叫潜龙勿用,就是你不要用它了。就是说潜藏起来的龙它还要继续的积累,乾元知识万向德深(音),但是你不要轻易的去用它,所谓的用就是说不要用主观意识去用,其实我们的主观意识呢,我原来曾经说过一个意思,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主观上有釜底抽薪的这样一种能力和作用,这一点我们大家可能都能够理解,就是说人的脾气一上来或者是人一旦自以为是的时候,或者人一旦很执着自己的生命的时候他可能又有很多偏执的,甚至不可扭转的一些行为,这都是不能法于自然所形成的一种人为的个性。我们现在修道就是要转阳之阴,意思就是说要把潜在的一面元神把它请出来扶到主导的位置上,然后我们的主观就要换到潜藏的阴性的位置上,这样问题就比较好办了,就是说万物的开始又有了一种根本的智慧去引导它。所以说“常能行之不知老”,意思就是说你常常这样做下去的话你就不会知道什么是老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把生机的滋发过程或者这个本原已经掌握在自己手里了。
  你比方说就像我们说时空的采撷一样,就是如何能够和时空加以配合,刚才晓风残月的问题我们回答了他第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呢?他说“上半年口中都能感觉到甜味,特别是思维放松或者专一做事的时候,最多是晚上抓中药的时候。正好有越来越甜的感觉时,夏至一到,一连十几天甜味基本没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这几天感觉两腮口水比以前多些。”
  那就说明在这个夏至之前口水逐渐逐渐越来越甜,夏至一到一连十几天甜味就尝不到了,这是什么道理?那就说明生命是一个整体,它是一个有机体,一旦修炼有素的时候掌握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相应规律就会有反季节的运动状态出现。我们说反季节的运动状态就是说它可能不受外在的一些季节影响,你比方说像夏至就是一个季节性的标志,它是一个阳极阴生的过程,夏至一到阳气已经走到极限了,从这一天开始它就要向下开始滑动,所以说在上升的时候我们人的身体能够感觉到阳气的上升,当然这都是属于修炼素质有一定基础的人。但是随着夏至一到味道就没有了,那说明我们古人对夏至这个概念的分界线理解得还是非常正确的,它的确是阳极阴生,阳走到极限了阴就开始在逐渐逐渐滋生了。而我说的那个情况就是说人在掌握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相应规律以后它可以在相对的小环境里面出现一些反季节的运动状态。反季节的运动状态就像我们说蔬菜市场上的反季节蔬菜一样,到了冬天我们还可以吃到天热的一些蔬菜,那是什么道理呢?那就是因为反季节的一些规律被人已经掌握了,在冬天一样可以培养出夏天的一些蔬菜,像什么茄子、辣椒、西红柿,一般大道上的蔬菜都是可以进行反季节栽种的。那么我们在生命内部也是这个道理,就是在我们理解了生命的自我状态,掌握了它和天地之间运行的一些联系规律以后我们就也可以产生反季节的运动状态。因为刚才晓风残月提出来的第一个问题是说口中的甜味是随着夏至的一天一天的接近会越来越甜,但是夏至一到又停止了,那是不是在其他的季节就不可能再变甜了呢?还是一样会变甜的,就是这样一个意思。为什么能变甜?那就是因为有了反季节状态的一种呈现。到那个时候就可以称之为小成。夏至一到口水的甜味就没有了说明人的身体还处在与天时相印的阶段,也证明人的灵性很不错,努力下去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7-31 13: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问题,他说“前几天做了一个梦,基本忘了,只记得一个场所,说在卫生间,左边是他弟弟,右边是大十来岁的表哥,他在盥洗盆前淋浴,我们好像都是裸体。这是何意?”
  这个问题实际上跟我们的修炼肯定是密切相关的,而跟单纯的性观念可能联系是有,但是意义我们就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破解它,与他前面所说的口水变甜、夏至一到甜味又没有这个状态,跟这个东西相关。也就是说要想突破时空的一些限制,你比方说夏至就是一个时间的限制,你要想突破这个限制而出现反季节的天常运动,就是天地、天体的阳气运动,它肯定是总有阳气的,只不过是多和少的问题,就是天常运动就一定要有活子时,我们大家都知道活子时这个概念。特别是男性修炼中的时候一般容易比较理解这个活子时,一旦活子时出现的时候阳物就举起来了,特别是在老子《道德经》中间说婴儿不知牝母之何而追着(音),意思就是他小小的年纪刚刚生下来不久,他根本都不知道男女之事,但是为什么说生殖器会扬起来呢?那就是因为属于精之至也,意思就是说精华非常饱满导致于阳性的器官体现出坚挺的那一面,意思就是说它要暴露出来。那么万事万物也是这样的,它的精华一旦很充沛以后它的形态就必然有自己优势的美,我们所说优势的那个美是所谓的泛概念的那种美学概念,不是说单纯的指美和丑的这种比较。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在活子时这个问题上我们就应该知道异性的出现它就是活子时的这样一种冲动,同性出现的时候子时就活。这个问题,我们说异性那就是说有时候男女在一块,特别是现在一般的时尚文化都是比较讲究,说通俗点现代一般不讲究抽象的美了,就讲究具体的美。一般杂志或者网络上就说女性的衣服越来越少好像就越来越有刺激性一样,好像越来越能吸引人的眼球一样,这个就属于异性,这时候就容易出现活子时,活子时就是说没有所谓的欲望移动的时候或者活动的时候出现的一些性冲动,这就叫活子时。然后后面一句话,同性出现的时候就是子时活。什么叫同性呢?就是说在同性之间,同样的男性与男性在一块他们相互之间有没有吸引的可能呢?如果要是没有吸引的可能那为什么现在有同性恋的说法呢?那说明社会也在教我们,它也属于不言之教,这个社会在告诉我们无论是怎样一种性别的组合它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绪的移动,这个情绪的移动就带动着我们内在物质的一些运动,这个子时就活了。活了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时空的随机体现就比较容易在我们的运动中把握。
  我说的这一切供大家参考,参考意思就是说我没有把这些话挑明,也没有把它说透,其目的只是为了表达一种状态,就是说我们要理解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情绪,包括我们的一些生存观念,特别是性的观念,它都有待于我们重新认识,同时把这些认识真正的用到修炼中来它也就是一个遗传效应,也就是一个遗传物质和一个遗传效应,或者一个遗传信号这三者之间的配合问题。把这三者之间的配合问题搞清楚了丹道就不称其为很奇异的、很复杂的或者是不可理解的东西了,它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下面我就休息十分钟,十分钟以后再上来回答大家的其他问题,谢谢主持人接一下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2-8-2 15: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9楼中的错别字:1、同性出现的时候就是自(子)时活;2、再上来回来(答)大家的问题;……7楼中后面的错别字:1、同步的协整(谐振);
(已经修正、能指出几楼几行这很好,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5:34 , Processed in 0.0186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