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35|回复: 6

2012年7月14日《黄庭外经景》中有章第十四(下)

[复制链接]
xuande99 发表于 2012-7-30 09: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我们继续。刚才我们上半节最后讲到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幻觉的问题,就是一个假孕的现象和一个“幻肢痛”这两种客观存在,我们把它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去看的话就说明它都在和我们的主观意识形成一个明显的对立,主观意识在这个中间起着一种决定性的作用,那说明原来它就像老子所说的,它是我们生命中间的君王一样,它说了算,但是这个说了算里面它也在创造着自己的国度,所以我最后就举了一个例子,举了一个在控诉自己一直受到性侵犯的例子,后来经过推论我们大家也知道了,原来这个所谓的性侵犯实际上在幻觉中的这种性侵犯是不成立的。
  我们再举个例子,就是从她自己的表述来看人到底是怎样被拯救的,所谓的被拯救,那么怎样的情况下才能被拯救?前几天她就发了一个短信就说到一个事,就说大白天的发生了一件事,一件什么样的事呢?就是她在传达室里面后来就发生了一件事,她在传达室里面捻着佛珠,然后还在念念有词念经的时候,当然念的是佛经,念的是什么佛经她也没说,总的说来正在念经的时候突然一下有个中年男人这个时候就来到传达室找她要手纸,意思就是说要上厕所的手纸,结果她就给了。给了以后那个男的盯着她的念珠,就说把那个珠子给我。她心里想这个东西又不是你的,你凭什么要这个东西呢?平常这是我赖以生存的唯一的一种寄托你还要要走,那怎么行呢?就不给。也就是说还在心里打嘀咕的时候,但是那个男的就不跟你讲这些道理,就死命的要,你一定要给我。这个时候作为她自己心里来说就在犹豫,就是她手上戴着一串,手里还捻着一串,就是这样两串珠子,所以说这说明她这个人的思想在这个时候就受到一种考验,这个考验当然是很简单,就是你愿不愿意放弃,你认为这是你生存中的赖以依存的所谓的信息的话,你能不能放弃呢?你又说修佛的人是如何如何的恶毒,又对佛学里面的有些东西,你比方说万事由心造的这种基本原理你又不能接受或者不能在自己生活中加以运用,又很留恋在佛学的过程中产生积累,然后在这个积累中的反面的东西,当然一些魔相的东西又不能理解,就是不能从自己的思想中去找到根源,你说这样种种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就来了这么一个考验,最后她就把自己正在手上捻的一串珠子就送给那个男的了。当然送给那个男的,那个男的意思就是说要把她手上两串珠子都要走,结果她就不愿意给,我想那个珠子也值不了几个钱,再加上那东西人家一个普通老百姓拿过去也没什么大的价值。那他为什么要找你要呢?首先要把这个问题想清楚,然后又不认识他,又跟他没什么利益关系他凭什么要这个呢?他肯定有原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玄道。就是在你不理解的那些信息来到你面前的时候你自己的舍弃直接关系到你自己内在的平衡问题,但是往往人在关键时候的舍弃他是舍弃不了的,就是小小的一串念珠她都舍弃不了,更何况于自己的生命呢?所以说更不可能把它舍弃给佛或者舍弃给更大的存在。这就是我们在修炼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经常遇到的一些所谓的考验。你说它是考验就是考验,说它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它就是一件平常的事。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一个我们如何去拯救自己的问题,拯救自己并不是说发生在很遥远的那种时空里面,它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自己要学会放松自己的身心,把有些牵制自己思想惯性的东西真正的把它放下来。比如说每天都要念佛,你明明知道就是因为修佛引起来的这种情况,然后在修佛的环境里面又抱怨她的一些姐妹们都不愿意跟她接近,都认为她已经非常糟糕了,然后有些修佛的老师也不能够拯救她,她就觉得很沮丧。但是她自己也不愿意放下,有很多的执着,然后进入到真正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去。这就是人最难办的地方,这也是人最难被拯救的地方。并不是说天道无情,天道的确还是有情的,它也是给人机会的,但是人往往抓不住这些机会是因为人的灵性执着于自我太深了。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7-30 10: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下面就看看执着于自我的地方还有哪些可以参照的,“恒无心”的一个梦境。他除了提了上面假孕以及“幻肢痛”的问题以外另外有一个梦境他也提出来了。他说平常在单位很受同事的信赖,有独到的见解,在梦中在一个项目的执行方案的时候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主管部门的领导,就是副总裁黄秦超女士非常反对,把他批评了一顿,大概就说他的想法不切实际,不按常规出牌,异想天开,他自己当然耿耿于怀了,想争辩,但是强忍下来,心中还是有一些不服气。就在耿耿于怀的时候在一个没人的地方独自思量的时候董事长陈元鸿先生微笑着走过来了,然后对他说听说你喜欢国学?喜欢《易经》这些东西?他就说是啊。之后这个陈元鸿总裁就把他教训了一顿,大意是指责你不务正业,有些迷信,专门去迷信这些预测、中医等等玄虚的学问、学说,他一听梦中就很恼火,感觉其断章取义就跟总裁吵了起来,这时候公司的另一位副总裁周先生也走过来在旁边附和着董事长,那当然了,人家是董事长,周先生是副总,那肯定要附和于董事长。我也不甘示弱,对周说你们不懂就不要妄加评论。他让我帮他解答一下这个梦境到底什么意思。
  这个梦境实际上是点化人性的一种自性之师,意思就是说每个人在体悟大道的时候不要眼光老是朝着外面,还要关注内在的这一面的变化,这个内在的变化就是说你不要自己生命内部形成对抗,当你发现内在对抗的时候,哪怕是梦境中的对抗你都要找到自己谦和的一种出路,所谓自己谦和的一种出路就是自己谦恭处下,主观上谦恭处下那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所谓的幻觉也好,所谓的假想也好都来自于主观意识的一种干扰,同时如果要是让我们正当的幻想或者正当的感受都能够朝着对我们健康有利或者对我们修炼促进的方向发展的话,那么也要让我们的主观意识让一让,就是你让到旁边去让我能够争取看到一些真相,这个真相实际上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假幻空真的空,第三个字,就是你要有一种把自己置于空象的境界,如果要是你放不到那个位置去,你非要在这个中间,你说它是个角色你要让它体现出来,那这个修炼就没办法进行下去。所以说我提出来一种方法,我说人这个时候要把当下意识放到被关注的意识的前面,你让它被关注着、让它流动起来,这样进入真正的空里面去,这个空实际上就是一种无我的状态。这个无我的状态并不是说真正的把自己搞得没有了,并不是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像第二个问题“竹林笑天”提出来的那个问题一样:
  他的意思是说无我、慈悲两个问题,他说无我、忘我的分析,修行中追寻无我的究竟到底是怎么样一种概念呢?究竟实际上就是应该把自己的观念不断的推进、不断的移动、不断的被否定,那就是佛祖所说的非法非非法,意思就是说你否定之中否定,这个时候就必然有肯定。当然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像这样一些辨证观念都是现代哲学的基本内容。这跟我们所说的无我这个意境实际上是一回事,就是说无我并不是说我的这种性质是真实的,而是说我的性质是假性的,所以说它需要在不断的推进中、不断的否定中或者不断的改变中发现真性的存在,这个就叫无我的状态。所以说无我并不是为了丢弃自我感,而恰恰相反就是自我感会越来越生动,这个生动就是说让自己这个自我感能够和自己的先天的原性结合起来,也就能够促进到我们的精神层面里面去。精神层面,那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假性的性侵犯这样一个过程一样,往往人的思维老是在那样想的时候,当你非常的肯定那样一个状态的时候,那么自己身上的气味以及身上的状态好像都是对方所谓的男性身上的一些气味,包括他的脚气、汗臭等等都非常逼真的显现出来了,这跟假孕实际上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说在我们判断问题的时候,对我的这个假性的存在就是要不断的去否定它,你不用担心你这个自我感会被消灭,它是消灭不了的。因为你在不断的否定它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在不断的肯定他的真性的那一面而否定他假性的那一面,这就是佛祖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真心就必然会体现了。当然这是一种大法里面的技巧,就是说你要明白原来它是一种真正的比较科学的方式,这个就叫妙法。至于他所讲的慈悲的含义,就是说慈悲和大爱的究竟,他把慈悲就说成是一种情愫,好像这只是人的情绪的一种积累一样或者情绪的一种基本表现一样,实际上是不是呢?不是的,所谓的慈悲本意是属于无心的,因为我们从字意就能够体现出来,慈,兹就是“这个”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心并不是心,就是此心非心的意思,就是字面含义它这样组合起来了。当然我们并不是为了在这个地方和人们的字缘进行探讨,我们只是说在中国字的形象性的信息里面它肯定包含有相关的这样一些动态,相关的、同时又是动态的这样一种联系,要不然的话我们这个世界的同一性法则就没办法体现了,就是万事万物之间有联系的可能性它怎么存在呢?就是因为原来所有的信息都是一个整体,所以说这个慈悲不是心里想出来的情感,而是发自生命根源的一种律动。生命根源的律动就像我们所说的先天之性里面的一种律动一样,我们说先天之性,就是你要明心见性这个性它有没有活动呢?它肯定有活动的,同时它也在律动,就是它按规律在运动着。慈悲是造物在寄划人生的,我们所说的寄就是寄养的寄、寄托的寄,寄划人生的时候转移出去的一种冲动。当然这是把造化看成是一个人格化的对象,那么生命的确是这样的。就像《阴符经》里面所说的“天性在人,人心在机”,我们的生命它也就是这样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身上的一些灵性都是来自于先天的一种积累。那么先天的信号积累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它实际上就像天上的灵气在自由运动,然后我们自身的采撷也是在我们自身的运动中积累起来的一样。然后他这个地方所说的后天人之私心,他说慈悲或者是爱心是不是去掉后天人之私心的这种无赖情愫的一种药方,是不是无赖的呢?它实际上不是的,这是一种天然的存在,后天人的私心和先天人的公有之间它是一种天然的平衡的存在。你比如说刚生下来的时候他肯定没有什么先天、后天的区别的,它本来就是一个生命你说它有什么心?它没有心,你说它私心那就是私心,你说它公心那就是公心,所以说在这个时候是分别不出来的,只有到后来才有私心这个所有的一面,但是随着他私心的生长公的那一面肯定也就成立了,这个成立就是说他本来是两者之间界限非常模糊的,既然分辨出来了阴阳之间肯定就共同的存在于生命之间了,那么存在于生命中间的这两个存在,就是说先天的人之公有和后天的人之私心它就是人生的两个程序。这是我们假设的,它是两个程序,一个程序是指向生存的,一个程序是指向死亡。先天之公有肯定是指向生存的,后天的人之私心肯定是指向死亡的,所以说先天之公有的这种本质也不是人培养出来的,根本都不是培养出来的,本身天性就如此,而是人的固有。所以说我们说是人在生理或者生育的环境中把它藏起来了而已。把它藏起来就是说你把它已经埋藏起来了,因为人们在确定自己的意识的时候、确定自己的观念的时候、确定自己的理智的时候逐渐逐渐的就确定了自我的存在。这一点存在确定以后就把先天的公有的一面,就是我们所说的本性,就是说众生佛性平等的这一面或者是本性相通的一面,或者共性存在的一面就埋藏住了。庄子对这个问题分析得比较透了,他说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因为你知道天道的所为,就是因为你已经知道它在干什么了,然后你才知道原来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的,是天之所为者,就是能够把这一点,就是把我们先天的公有的存在能够挖掘出来,因为天道老是在给你提供一个呼唤,这个呼唤到底是什么样的呼唤呢?就像我们说佛祖一样,佛祖出生在皇宫,享受着优越的生活,当他见到外面,就是说他出城进城的时候看到百姓孤苦伶仃、非常贫穷的那种面貌的时候他油然而生的那种慈悲或者是感触我想那不是一个富家子弟或者不是一个皇权的继承者所天然也应该有的一种情感。那是他天生,不论是生在穷户小家也好或者生在皇宫大院也好他都有的一种天然的慈悲在起着一种作用。那么这个作用就被这种人间的苦难唤醒了,就是唤醒了他的慈悲,然后他立志要修行,立志要把人生的根本觉悟出来,就是要知道人的生命的根本到底是什么意思,最终就使得他个体灵性与现实的生活面貌加以响应产生了他的造化。这个造化当然最后我们从宗教的角度上来说把它认为是宗祖,那么从人类的整体发展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平凡的人向着不凡的正果的方向努力的这样一个很神奇的经历。这个神奇的经历除了他个人的这些种子情况不一样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他所具备的环境比较特殊,而这些特殊并没有埋藏他这种慈悲之心、公有之心,同时我们回忆一下或者我们观察一下这个社会的一种基本现象,这个社会的基本现象就是要为富不仁,为富不仁,这是古代人形容那些有钱的、条件好的人所产生的一种基本思想,那么这种思想为什么在佛祖的身上没有被体现出来呢?那是因为佛祖本身的种子下的不同,这就是庄子所说的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这样一个结论就是这样来的。所以说我觉得庄子跟佛祖可以这样说是同时代的人,尽管他们没有生在同一个国度,但是他们的思想却自然而然相通了,这一点我想从这个推论上可以下这个结论。所以说在我们的修炼里面我们大家之所以能够走到一块去讨论这些问题我想也是这样的,天而生的这样一些我们在何种前提下能够唤醒我们自己的先天的公有之心,然后我们再能够立下我们的一个后天的博大之志,意思就是说你能够囊括自己的有相和无相的生命的共有的存在的话我想修炼就不是一个非常难的事了,那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所以我们刚才把“竹林笑天”的问题也做了一下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7-30 10: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我们还是回到第一个问题的第二个梦境里面去,他在梦境中跟领导争论,然后不服,领导对他的方案进行了否定,总裁一开始好像很愿意听取他的一些说法,了解他你是不是喜欢学什么中医、修炼等等这些东西呢?他说是的,接着就批评他了,你这个不务正业等等,然后他就跟领导吵起来了,三个领导都在指责他的不是,那就说明这个梦境是点化人生的一种自性之师。那么他梦境之中的这些信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意见上为什么和黄秦超总是不同呢?就是因为主观上总是和阴性的一面,和他这个领导者相悖,因为他根本都没有猜透这个阴性的领导者,他说叫黄秦超嘛,女性,肯定在角色上是一种阴性的主宰,意思就是说你提出来任何方案或者你提出来任何思想你都要和本身的需要呼应,如果要是违背了这一点的话你不切实际,但这一点没考虑到。那么黄秦超这三个字代表着什么意思呢?就是代表中央后天的这个主人它只有道性能够超越它,就是说我们这个主观上的自我感它是没办法轻易被超越的,我们自我感只有道性能够超越,而且只有靠我们的真情能够深入到造化里面去,只有道情能够超越,只有真情能够造化。
  那么他在梦中就受了一点批评就耿耿于怀,然后就在那个地方独自的嘀咕,那说明他不明民以自化之理,不愿意让出主观的角度或者是位置,所以说在他的这些认识里面可能不切修炼之实际的情况还比较多,那么他们的总裁陈元鸿他先问以后又责备他,代表着什么意思呢?就是在鸿蒙初始的道性面前所呈现的一切主观很难得有如道之处,就是说后面的主观都是让你自由放纵得来的一种结果,所以说你真的要让它符合于道性,就是让我们的主观意识符合于道性是很难的一件事,因为学得多,同时又学得很杂的话这不是修道的根本,那就是你没有抓住根本了。那么他在梦中很恼火,而且跟他们的领导又进行争吵,那就是说他在无视先天一元的道性而任性于人世间的知见,好像自己看的书、接触的那些论点都是正确的,然后对这些总裁也好或者是副总也好,对他们的批评都不能接受,那么这个副总周先生为什么帮老总而不帮他呢?就是因为潜在的系统它是有一个统一性的团队,然后他在梦中不甘示弱而继续进行争论就说明不言之教,不争之德,在梦中各位领导都是信息即来激化的一种资材,运用领导这个角色,领导面前你尚且如此,如果要是换一个普通老百姓那你就更加盛气凌人,凌驾于别人之上,要人家强行的接受你这种所谓的教化,这是推心置腹的说这样一句话,那我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一个强迫接收或者你不得不接收的这样一个相互关系,那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有时候在教化的时候也是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不言之教,不争之德是圣人最推崇的一种基本形态。在他梦中的这一切也体现了修炼者还处在好争之境里面,体现在现实中也可称之为好确定于已知的,或者确定于既知的这样一种存在,就认为自己已经知道这一切都是正确的。就像我刚才回答“竹林笑天”的问题的意思一样,什么叫无我?无我就是不断的要否定自我,这样才叫无我。如果要是说老在肯定自己这样的状态就不叫无我。
  所以非常感谢他们能够提出来这样一些生动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7-30 10: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大家都知道,下半节的内容,就是《黄庭外景经》中有章第十四的下半节,“仙人道士非有异”,这都是属于《内景经》第二十八章的翻版,“非有异”对“非有神”,就是说原来《内景经》里面所说的“仙人道士非有神”,这个地方就是“非有异”。那意思就很清楚了,就说看清神意的本质实际上都是属于精气所化,所以我们说精气是一种基本功,大家修炼也就不要在这个基本功上面太放松了,只是在做一些空理上的堆积。那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假孕现象一样,就是你思想上的感觉你好像自己怀孕了,好像自己修炼了,好像自己成功了,好像有了自己的孩子了,但实际上是不是那么回事呢?不是那么回事。这毕竟需要阳性的这种引导,这个引导那就像我刚才说假性的那种性侵犯一样,如果要是真性的性侵犯的话那为什么说没有怀孕呢?也就是说这个东西还是属于发生在我们精神世界的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理解佛祖所说的万事由心造的这样一个基本原理,把这个基本原理掌握了,然后从自己的根子上去找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7-30 10: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积精所致为专年”,“积精蓄气以成真”,这是原来的《内景经》第二十八章里面的原话,那么这个地方改为“为专年”,这个意思就是说“成真”与“专年”意思不一样,“专年”就稍微低一点,“成真”就稍微高一点,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为了真相而存在的,不是为了延年益寿这种专注的努力,当然这种专注的努力跟上面所说的精气的聚化这一点又是同一个性质。就像我刚刚说大家在基本功上面要下功夫,你又说要下功夫,又说要成真,又说境界不一样,又说这种延年益寿的努力好像不如成真的境界,那你这不是矛盾吗?实际上它并不矛盾,就是说往往一件事它总是一体两面的,我们在说的时候就一定要慎重处理自己的相互逻辑的关系,就像我今天讲的内容一样,我已经做了很多次的跳跃了,这个跳跃希望大家能够习惯,意思就是说把张三的问题扯到李四的问题上去,然后把李四的问题又扯回到张三的问题上来,然后把经典又和大家的实际结合,然后大家的实际又和理念的判断结合,判断又和大家的文字结合,这样最后就搞得大家可能听起来就像云雾草庄一样,的确搞得有点云里雾里,但是不要紧,这个问题并不是问题的本质,关键是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刚才我们在上半节的时候已经说了,中有章第十四有精神的差别、有饮食的差别,修炼者与普通百姓之间,“人皆食谷与五味”,这一点取自于《黄庭内景经》第三十章,原来的一句话叫“何不食气太和精”,现在的一句话就改成了“独食阴阳太和气”,都是为了告诉我们要参破生死的这种羁束还要靠太和之精气的这样一种支撑。有时候我们就以为空洞的道理就能够让我们把问题想通,然后我们的根子就能够扎到道里面去,就能够生长出我们茂盛的稻谷来,是不是这样的呢?肯定不是的。就是我们自身还要立足于改变我们自己生命的结构,这个改变生命的结构就是让自己比较虚的一面强壮起来,要让肤浅的一面深刻进去。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除了要改变我们的思维,同时要用我们自己本身的这种积累来改变,这个积累来改变就是说有很多道友,你比方说前天草庄就来了一个道友,修炼有几十年了,身体越修越差,看起来非常糟糕,历次的交换意见他都不能接受进去,他还沉浸在自己所谓的信息感受里面,这样一种感受到底是真象还是假象呢?对于他自己的生活来说永远是假象,你说这种假象坚持下去有什么好处呢?所以说我们最终还是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正常的修炼和普通百姓之间的精神之别,如何的形成一个整体,就是如何看待平常心是道的问题,这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7-30 10: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故能不死天相既”,这个“相既”的意思就是说为什么人不吃东西能够生存下去呢?这在常人来说肯定是想不通的,在修炼者的实践中来说那是比比皆是的,有很多人都在自己实践,但是合理的同时又能够促进自己进步的这样一种实践却是很难的一个机缘,希望大家能够引起警觉。这个“天相既”的意思就是说天道肯定也有自己的一种吐纳,这个吐纳就像我们说人的生命中间也有吐纳一样,既然是都有吐纳,那么我们就说跟天道一起进行吐纳和饮食行不行呢?能不能做到呢?肯定是有一个途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xuande99 发表于 2012-7-30 10: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就解答一下今天的第四个问题,就是今天刚开始的时候张老师说的,他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是第九个问题,就是有一个疑惑。
  有一位道友看到《悟真篇》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是以天意秘惜,不许轻传于匪人也”,就认为大丹之法与红尘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因为“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嘛,它的意思似乎是这样的,根据张伯端师父所言来看道家修行一定有一个秘诀,如果要是能够得到这个秘诀的话就可以不需红尘力,也不需修心修德,就拿着秘籍跑到山里面去独自练它个几年就可以立超圣地了,修几年立超圣地那就太慢了,这个是立超圣地而不是修几年的问题,所以说可能还不需几年的功夫就可以了,因为还有一个立超的问题,立马成功就在眼前了。这有点像武打小说里面的什么《葵花宝典》一样,秘籍宝典,得到后悄悄的修炼就可以成就绝世武功,真的是这样吗?请老师指点一下。
  这个问题我认为比较有趣,所以说我特地把它选出来作为今天的一个结束语,认为大丹之法与红尘境界没有必然关系是对古人处境的一种错觉,为什么是错觉呢?就是我们对张伯端老先生的这种说法这么认为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不了解他是因为我们站在他就是神仙的这个境界上,实际上他当时讲这个话的时候他还不是神仙,当然我这个话现代人看来可能觉得有点唐突,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一回事呢?的确是这样的。我们下面就推论到底这个说法站不站得住。你比方说“故知大丹之法至简至易”,那就是他自己所说的难遇而易成也,意思就是说这个东西很难遇到,但是很容易成功,就像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是以天意秘惜,不许轻传于匪人也。那么遇,难遇而易成的这个遇的话,这个机缘到底来自于什么地方呢?机缘的本身就不在法中,根本都不在你说你得到这个法好像觉得你就可以成就真性的自我一样,它根本都不在法中而在于你的德以内,就是你自己本身的修炼是不是符合于一些缘法,就是你已经积累了这个缘法没有。就像我刚才讲到性侵犯的这种幻想的这样一位道友,有人在救她的命,她却舍不得放弃自己所有的念珠,那个念珠念珠,就是你在念,你把它视为珍宝,你执着于在你的传统习惯和观念里面根本都退不出来,你说你怎么可能退得出你自己本身所幻想出来的情景呢?我想这个道理都是有根源的。首先你在缘法上面都切不断自己的信号,你怎么可能在思想上去切断呢?因为思想还是在自己的潜在信号之中建立的。所以我们这个地方的顺序也可以这样看得出来,就是说你有这样一些巧遇,就是说丹法上你有这样一些巧遇,难遇而易成嘛,就是你遇到了是因为你的缘法,这个缘法是因为你的德所造成的,而不是因为你好像觉得碰巧碰到的。那么我们就给大家下一个结论,这是我个人在自己经历过下的一个结论,就是说君子遇到丹法的机缘的话是因为他的德造成的,君子遇之是其德,小人遇之是人之幸,就是说张先生所说的“立超圣地”这样一种说法也是属于一种气的结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圣地本身就不是愚昧小人所能够站得住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那只是一个地点,但是你立超圣地,把你送到那个地方去了,你晃荡了一阵,你说这个地方有什么意思啊?算了算了,我还是回去,因为你是立超嘛,意思就是说你在短时间内接受到的感受和不言之教可能不足以撼动你自己本身千百代以来所积累下来的后天的这种渴求,因为它不能满足你这些渴求,最后你可能会厌倦这个事。所以说这就是愚昧小人的心理特征。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你愚昧小人在这个圣地里到底能够待多长时间呢?可能它只是一种戏耍的过程,就是说让你去体会一下、让你去展现一下你自己本身的可能性,这是其一。其二的一面,“天意秘惜,不许轻传于匪人也”,这个不许到底是谁不许?可能大家认为这个不许是一个抽象的比喻,意思就是说它是属于一种人格化的天意,那么是不是属于一种天格化的人生呢?这就很难说了。就像我们刚才说找她要念珠的那个中年男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找她要那个对他自己来说可能没有任何价值,同时最有价值的我们表面上看来是那几张手纸,因为他马上要上厕所了,如果上厕所不带手纸的话可能问题就很大了,但问题是说这个手纸是最实际的一种渴求,但是他接下来要的也就是说你给了我手纸相当于你已经赞同了人排毒浊气的这样一个要求,你已经赞同了,如果要是人从无我的角度上来说,从灵性无我的呼应上来说就应该有这样一种联想。他要大便,他并不是说他要大便,而是说他在代表着我要把这些信息排泄出去,排泄之前还要带着我的一部分,带着什么呢?带着我的根子,我的根子到底在什么地方?就在对佛学的迷盲和执着上。既是迷的,又是盲目的,又是执着的,就是根本都没有搞清楚学佛是觉悟,根本没有搞清楚学佛是觉悟自身可以创造一切造化、一切真实性,而把学佛当作是一种依赖、渴求、攀缘或者是被拯救等等,仅仅是把它看成是这样一种状态的话就把自己的思想寄希望于活佛、寄希望于大师们,然后希望他们能够救自己,结果自己的性幻想一出现就造成了自己一发而不可收拾的磨炼继续向前发展,而且是滚动式的、滚雪球式的发展,最后就不可收拾,越来越真,越来越像那么回事,她自己都没办法否定了。为什么没办法否定呢?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一个假孕的人当她没有打开肚皮的时候,当她没有被麻醉的时候她能够停止她的假象的状态吗?她停止不了的。所以这就说明一个道理,说明我们的思维里面有多少可怕的东西在捉弄着我们,要引起警惕。所以这个时候认识自己是改变自己的一个真正基础,看来这是真实不虚的。
  所以在第二个问题里面,就是在关于是不是能够立超圣地的第二个问题里面就说天格化的人生,紫阳先生说天意实际上是指的红尘境界中的德所积累成的一种道性,就是说这个东西人本来是有道性的,它只是一个信息、一个种子,但是你要让它能够生根发芽,生长成为一个参天的大树,同时能够繁育,然后开花结果,那么我们生命中间它和人的存在、人的状态怎么会没有关联呢?就是说你假设这个状态有结果的话它怎么和自己的基础面貌没有关联呢?所以这是其二,肯定是有关联的,这是其二。紫阳先生大家也知道历经磨难,在官场上来说他肯定是不得志的,最后受尽了磨难,得到了异人的传授得到了丹经,同时在他传播有些信号的过程中也不小心犯了规矩,这个犯了规矩意思就是说妄传匪人造成了他背上长了几个大疮,差点要了他的命,这就是不慎之失,这个不慎重的过失也得到了一些验证,所以以后小心一点,不能随便跟什么人都说。那么他自己也逐渐的在渐修渐成的过程中树立了古道晚成之风,古道晚成之风就是说他到了晚年的时候最终有所觉悟了、有所成就了,我想这在张先生的记载中我们当然也到老先生的故里去瞻仰过了,的确是如此。那么我们就反问了,因为这个东西就是这样,论点和现实之间有一个反比的过程,就是说我们从来没有说能够见到张伯端先生立超圣地的这种自诩,意思就是说“我已经到达圣地了”,他说过这个话没有?他从来没有这样说,他既然没有这样说实际上是在告诫我们什么东西呢?我想这个问题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我们这些做晚辈的为什么要说不修德境就能够立超圣地的这种妄想啊?张先生你说那么说圆话的人都不敢说自己立超圣地了,他只是说这个东西能够立超圣地,没有说他就已经立超圣地了,因为他即使得到了这个丹法也没有说一下子就成功了,然后在圣地里面常盛不衰了,他没有这样的说法也没有这样的结果,他也是属于渐修渐悟这样一个过程。但是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说看了丹经以后,看了这些结论以后就产生这样一些妄想呢?原来我们实际上是因为不明白、不知道紫阳先生它这也是抛出来的一个诱饵而已,这就像老子所说的“落于饵,故可止”,我这个东西本来重视的人就不多,我弄一个诱饵出来,你只要明白了这一点,我跟你说“这个东西很宝贵,你是很难遇到的”,那如果说你遇到了,你掌握了它的话,你只要照着我说的去修你立超圣地,这算不算一个诱饵呢?我想这是真实不虚的,的确是一个诱饵。像我在现实中间看到这样说法的人太多,同时这样走下去,走了几十年甚至最后没有结果的人也很多,那算不算诱饵呢?真的是诱饵。自己不要被这些在修炼中或者是在不得不为之的这样一些诱饵中迷失了方向,最本质的方向还是要看清人性,努力的向佛性、向道性去努力。祝大家成功!
  非常感谢今天提出来问题的各位道友,让我们大家受到了一场生动的不言之教。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我们下个星期再见!祝大家晚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5:27 , Processed in 0.01855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