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30|回复: 0

修道者如何面对婚姻、家庭 【转贴】

[复制链接]
董兵 发表于 2013-10-7 18: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修道者如何面对婚姻、家庭
很多修道者、学佛者、练功者,因为他们而面对着家庭婚姻的矛盾,我在《问答集》、《增益集》答复了很多这些问题。的确,这是一个纠结,苦恼的问题。我先把最近《增益集》里的多则问答贴出来:
《增益集》之(49)第9问答:
答博友学佛与教子之问。博友说:陈老师您好,我也观心念佛很长时间了,对耐心和观照念头也努力着。唯独对我的儿子没耐心,而且经常无原因想打他,以前有时看到就想打他,现在好点。我自观察原因,可能是因为父亲对我的压抑,而孩子也是父亲逼着生的。对父的不满,发在他身上。现在观心,比以前好些,我该怎么修来化解这个?
我说:就这样觉照,先找到原因,然后忏悔自己的行为,忏悔自己的慈悲心不够,慈爱心不够。慈悲心不够,慈爱心不够,同样也是耐心不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如果把自己的孩子也当成一位未来的成就者,当成是未来佛,还会打骂他吗?真学佛,就要有这样的精神,而不会因为是自己的孩子、亲人就可以放肆。打骂自己的孩子,也是给自己造恶业,给孩子造违缘。自己造了恶业,今生很可能在日后会受到孩子不孝顺的报应,未来生也会结下恶缘。现世报和未来报都会有。给孩子的人生制造了恶缘,在于,孩子从小感受不到母爱,感受不到亲情,心理上会出现问题,也许会变成一个问题孩子。这样,你就是一个严重的恶缘制造者,谈什么学佛?为何不反省?《今日说法》上有则案例“迷失的羔羊”,两个少年,一个十七岁,一个十八岁,都成了杀人犯,两人杀死了七个人,其中一位还是孕妇。这两个孩子,从小都受到家庭暴力,其中,一位经常挨母亲的打骂,从小心理上有问题。在这则案例里,那个经常打骂孩子的母亲,就是恶缘的制造者之一;另一位学生,经常挨老师的精神虐待,老师就成了恶缘的制造者之一;因为孩子得不到亲人的爱,就上网寻找慰藉,上网,玩暴力游戏,那些暴力游戏的开发商就成了恶缘的制造者之一。众缘和合,这两个孩子就成了杀人犯。这些事情难道不值得天下为人父母者反省吗?为人父母者,切不可成为恶缘的制造者。
这则问答涉及“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
《增益集》之49中第18则问答:
答博友女性修道之问。博友问:陈老师,年过三十的女性,特别是家庭不支持不理解的很难坚持修道,是自己的业障还是真的无法修道,特别是仙辈说最好是双修,那对于我来讲更难了。如何是好呢?
我说:既有业障,也有福报不足的问题。但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你的智慧不够。修道纯属个人的行为,未必要告诉家里人,未必要家里人知道。真有智慧,潜修默证,虽夫妻亦不能知。该亲人知道的才告诉之,不该说的,绝不说一个字。时候到了、缘分到了才说,时候不到,缘分不到,绝不说。修道和信仰宗教不同,修道,很多事情不必告诉有违缘比如不支持的亲人,以免制造更多违缘而不利自己,不利亲人。这就是“和光同尘”的真义。至于宗教信仰,一般家里人不会反对。古人说:“若非修道者,父子不相传。” 这样才堪修道。所以,还是你智慧不够,不懂得如何修道,如何处世,如何给自己制造有利修行的家庭环境。我最近还会续写修道者系列,谈这些问题,届时你留心看就行了。你要做好自己,让亲人信任你,放心你,就不会干涉你修行了。你没有做好自己。
这涉及“夫妻相处”的问。
《增益集》之51中之第3则问答:
答博友修行与家庭矛盾等问题。博友来信说:陈老师,去年曾向您求助,关于我学佛(那时是自学)无法被另一半正确理解,如何化解家庭矛盾的问题。感恩您的提点,我成功地说服了对方,他开始接受和鼓励我学佛。然而,其自身对佛法的信缘不足,所知障重,也不肯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佛经(这与其教育背景及科研类职业有关)。数月前我有幸拜入明师门下,经老师指点,身心各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步,如:信心与愿力进一步坚固,正见增加,心胸日益开阔,贪欲、嗔心、杂念极大程度减少,体质明显增强(气脉现象不作描述)。明师的慈心加持,使我与过去判若两人。但配偶不承认上师对我的帮助,而把我的进步归因于年轻人的自愈能力和较之前宽松一些的工作环境,以及家人的照顾;更甚者,受前些年某邪教的影响,被名相所缚,武断地将我的修学与之划上等号,阻止我在上师门下修学。如今闹得不可开交,令我随时面临家庭破裂的危机。我虽理解其烦恼,也明白自己需耐心对其施以正向引导,然而几周以来收效甚微。如今对方唯一同意的解决方式,是找到我和他均认可的佛法修行高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即我所修学究竟是否为佛法。对此我心存顾虑,因为这样的做法有辱我师门之嫌,实不愿为之。然而又找不到别的方法化解这一困境。想到了雪漠老师、张玉仙老师这样的得道高人,以他们的见地,很容易做出判断。若是前往拜访,又担心太过唐突,多有打扰。同时也愧对吾师。陈老师,想听听您的建议。感激不尽!
我说:你好,很抱歉,才回信。是你的做法有问题,智慧不够。修道学佛,纯粹是个人之事,也需要默默修,默默学,不一定要告诉家人,也不一定要家人一起修。有缘分一起修最好,无缘分,要尊重亲人的选择,这是和光同尘。学会跟亲人沟通,沟通不好,就自己默默修学,绝不把自己的信仰强加在亲人身上,否则,很愚蠢。你丈夫的话不无道理,你认为是明师的人,未必是明师,社会上邪师太多,找真正的高人帮助判断一下未必是坏事,但不要走神秘主义的路子,搞什么神通灵应,那更虚妄,由常道和智慧判断,看看其人讲的道理是不是符合佛经;看看其人是否心行一致,看看其人的道德是否真正高尚。一个人是否得道、开悟,这些常道的知识都可以判断,不必高推圣境。你智慧未开,自己还是迷惘中,怎么能那样自信?如真有智慧,也不至于把家庭搞成这样。三省之,不给你当头棒喝,你还会自以为是,自误误人,何苦来哉。
这涉及“如何和谐地居家修行”的问题。
   《增益集》11之第20问答如下:
答孝道之问。博友问:我想再悄悄问一下,我常母亲嘴,属不孝吗?
我说:和母亲斗嘴,当然是不孝。至少是不顺。偶尔斗斗嘴,无妨,经常斗嘴,就有业报业力业果在里面。业报,业缘如此;业力业果,会招感未来的违缘。
    这涉及如何孝顺老人的问题。
修道者所要面对的婚姻家庭问题,一是子女问题,一是夫妻问题,一是如何尽孝问题。我之所以如才安排,把孩子的问题放在前面,把老人的问题放在后面,把夫妻放在中间,这样以说明夫妻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我下面讲一件真实的故事,因为涉及他人隐私,不会涉及具体的姓名,只是简要地陈述一件事情,希望能给一些道友启发。
一位道友非常喜欢学佛,也因为学佛,她变得很“虔诚”,虔诚到了没有时间照顾丈夫、孩子、老人,一度产生的出家的想法。由此引出了夫妻感情的危机,也引出了孩子教育的危机。这位朋友并没有反省自己的行为,也没有和家人进行很好的沟通。结果,家里就生出了巨变,而这位道友由于过度信仰宗教而带来的心理症,住院治疗,由年迈的父母照料。
这样,对尚未成年的子女,她没有更好地尽到抚养的义务;对于丈夫、家庭,因此面临者危机;对于父母,反过来是老人照顾年轻人。
因为学佛出现了问题,导致家庭出现了问题,导致子女教育、夫妻感情、孝顺父母上也出现了连环的问题。这不该是学佛修道者的本怀。这些问题不是“学佛学道”本身的问题,而是这位道友修学不当,使自己的身心、世界观、人生观、修学方式、所拜的老师的教导,都有系列问题,这系列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引生连锁反应,家庭就面临者如此巨变。丈夫因为长期难以忍受妻子只学佛,不理家务、不照顾孩子的行为,夫妻间曾有过暴力行为。丈夫因次还有过外遇。这样,一个好好的家庭,因为“迷信式的学佛”,变成了这个样子。
一位道友也给我讲过,自己当时不懂得和光同尘的道理,知道学佛好,也而就教儿子学佛,希望给孩子培植福慧。妻子不理解他学佛,也反对他爷两学佛,潜在的因素是怕他们中有人出家,或者两人都出家,结果,险些闹到夫妻离婚的份儿。当他了解了妻子的心意后,就不再因为学佛的问题闹矛盾,而把修学放在心法上,不是在形式上。以前他总会在家里展卷诵经,现在他不在家里展卷诵经,而是把诵经融化到了心中,或者在下班前诵完一卷经,再回家。他并没有抱怨妻子,而是感恩妻子对自己的爱。他也没因此烦恼不已,而是反省自己,改变自己修学的方式,使这方式既能满足自己的修学,又能和谐家庭。他真的做到了,自己开心,老婆欢喜,家庭和谐,不废修行。
一些所谓的炼丹者也遇见了这等问题。今年五月,一位道友和母亲、妻子来我家拜访张玉仙老师,道友的妻子说丈夫为了学道,几乎花去了家里的积蓄,被那些道士骗取了很多钱,钱的数目以万为单位计算。丈夫因为要炼丹,要“保精不漏”,和妻子分房而睡,夫妻间没有性生活,结婚多年一直没有怀孕。而白发婆婆急着要抱孙子。
这样的事情,于夫妻,没尽到责任,于老人,令老人为子女焦虑忧患,也就没尽到孝道。尽孝道,不仅要在物质上要赡养老人,也要在精神上安慰老人,令老人安心。
还有一位女士,拜了一位邪师伪师,那位邪师自称自己被“上天”封为“九天玄皇”,将后会掌管九天,连“玉皇大帝”在他面前也要“靠边站”。就这样一个充满幻想、迷信、邪恶的邪教组织,这位女士还信得很真,成天忙着修道,忽视了丈夫、孩子和老人。使这位女士的丈夫很郁闷,婚姻也面临着危机。我去年在《问答集》里揭露过这位“玄皇”骗人的事情,令一些人从迷信、盲目修炼中警醒。
一位女士信佛,见人就说学佛的好,把宣传佛教像搞传销一样,令和她接触的人都能为难。在家里,电视机几乎不许看电视,成天放佛教音乐和佛教碟片,也不做饭,做饭也要儿媳妇做,儿媳妇下班回家,已经够劳累的,儿媳妇做饭,这位女士也不帮一把,在大厅里放佛教碟片,家里为此充满了矛盾。
一位老人给我诉苦,自女婿学佛以来,家里就不安宁了,不许家里人吃肉,还管到岳母家,一看见岳母家吃肉,就说:“你们造业吧,你们吃肉是造地狱业。”令大家连一顿饭都吃不欢乐。这位居士和妻子出门,动不动就说:“看脚下,你踩蚂蚁了。”吓得妻子都不敢和丈夫出门了,因为,丈夫总是一惊一乍地说你踩着什么了,又造业了。整个家庭的气氛都不对了。
修道学佛者如何面对家庭、婚姻的问题,真的需要诸君三思之。学佛修道本来为了使人生更幸福,使心灵更洒脱,使精神更自由,是生命更升华,可是,我们美其名曰学佛修道,幸福何在?洒脱何在?自由何在?升华何在?
我将自己对修学佛道者如何面对婚姻家庭的看法归结为十条:
第一,绝对不要因为修炼,包括信佛、修炼丹道等而影响家庭、婚姻,影响孝道,否则,于人道有亏,绝不会修成佛道的。人道、人伦是佛道的基础。这个信念一定要树立,不要把婚姻、家庭和佛道对立。
第二,一定要明理,树立正见,不要以为家庭、婚姻、责任是修道学佛的“拖累”。一个人能否得道,关键的是清净心、慈悲心、能否净化八识,而不是练功练功,没有正见的练功,不可能成就,也不可能解脱,还有可能因为练功、痴迷而陷落到魔障中,求升反堕。清净心、慈悲心都能在家庭中培养,推己及人,扩大到社会中去面对他人。情爱、性生活并不是解脱道的障碍,无明和业障才是解脱道的障碍,这个见地一定要树立。
第三,一定要有智慧和能力处理所遇见的家庭矛盾,这正是对修行境界的检验。连家庭问题都处理不好,智慧何在?道力何在?跟亲人处理不好关系,同样会成为生死轮回里更强大的业障与牵缠,更难解脱。很多人能善待他人,就是反感亲人,这就是心量不广,心态有问题。你要“普度”众生,难道亲人不是众生吗?
第四,修道学佛,纯粹是个人的行为,不要急着拉亲人进入你的信仰、修行的圈子。修学佛道要看机缘,决不可妄为,否者,会因为因缘不到,你智慧不够,反而制造更多的违缘,使大家都沉陷在业报的因果链里更难解脱。
第五,修行难以分享。修行不像某个具体的好吃的、好用的东西,可以和亲人分享,要把修行的阴德和成果悄悄地在无形中因发心、因回向、因血缘、因慈悲心而默默分享。一些人知道学佛修行好,就抱着“分享”的急切态度,要拉亲人进入修行的世界,结果因缘不到,事与愿违,惹出无尽的烦恼,甚至造罪业。不要以传销式的“拉人头的方式”拉人学佛修道,修学佛道要看因缘、看发心,信仰不可以强加给别人。
第六,修行,一定要和光同尘。可以不对亲人讲,也不要对外人讲,自己把握,自己要在生活、工作、能力、心性各方面变得越来越好,可以在无形中影响亲人朋友,可以在机缘合适时与亲人交流。修道的法门,从古到今,是“若非修道者,父子不相传。”道本来是不可能传的,可传的只是一些法。假如道可以传,臣子愿意传给君王,父亲愿意传给子孙。修道学佛的最高境界都是自悟自证。
第七,很多人没有那些佛道的根基,要修学很多生才会有那些善根慧根,所以,对于这样的人,过早讲佛道之理,往往事与愿违,会带来更大的违缘。比如你劝亲人学佛,可亲人不愿意学,还会谤佛谤法,制造恶业,反而使亲人堕落。要有智慧来帮助亲人悟道,先要帮助那些善根、慧根不深厚的人从培养福慧、明理开始。这些缺乏善根慧根,缺乏佛道因缘的人,也许就是自己的亲人,丈夫,妻子,子女,父母,也许就是他们。不能急于求成。先要以身作则,从信根培养。
第八,不能讲神神道道的东西。神道的东西不能令人悟道,往往会使人变得敏感、迷信。不要变得神神道道,以免家人担心。
第九,不要拜社会上的邪教之师,像一贯道、某某功,都是邪教,不要拜邪教之人为师,也不要加入邪教组织。近几年“民国邪教”一贯道死灰复燃,一些人不了解真相,会走进误区。也不要结交邪教之人为道友,以免被邪见污染,或者被拉进邪教之门。但凡邪教,都不认为自己是邪教,所以,要有智慧辨别正邪。
第十,一定要保证心理正常,生活正常,行为正常,修行也就自然正常。一旦发现自己有反常的地方,就要警惕,就要反省,就要果断地抛弃正在学习的法门。一定要先树立正见,就能辨别正邪;一定要经常观心、内省、觉察,就能对自己的心行清明在躬。
这十个方面,非常重要,希望修道学佛者,结合上面例子,逐一检点心行,自然就能学好佛道,过好日子。佛道与日子,相得益彰。
我曾给一位好友在信里写过一段话,道理可以给大家看:
夫妻问题慢慢解决,孩子的问题,在于你的引导,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重要的是在家庭出现矛盾时要正确引导孩子去理解大人的难处,理解人生,而不是变成纠结和心理阴影。谁家都会有一些矛盾,最关键的不是回避和压抑,而是化解,对于孩子,是面对问题时的正确引导,正确理解和正确认识,则家庭的矛盾也会变成孩子成长的要素和成熟的要素,也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人的成长会遇见这些问题的,回避不了,那就来理解,来面对。大人的问题也如此,回避不了就来理解,就来面对,就来化解,甚至暂时搁置一下,耐心等待转机的时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05:13 , Processed in 0.0153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