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非我非非我

《西游记》学习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16-4-16 08: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非我非非我 于 2016-4-16 15:55 编辑

一个完整的循环为为一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16-4-16 09: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贞下起元
贞下起元是一个成语。用以表示天道人事的循环往复,周流不息。出于 《·乾》:“元亨利贞。”尚秉和注:“元亨利贞,即春夏秋冬,即东南西北,震元离亨兑利坎贞,往来循环,不忒不穷。”

贞:贞洁。  假借为“正”、为“定”。

百度:元亨利贞
元、亨、利、贞。——《易·乾》元亨利贞,语出《周易·乾》,代表乾卦的四种基本性质。“元”,为大、为始,引义为善长;“亨”为通,引义为嘉会。“利”为美利,引义为义和,“贞”为正,引义为干事。在人事上,“元亨利贞”分别代表仁、礼、义、智。《周易·乾·彖》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乾·文言》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人足从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又说:“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孔颖达疏:“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周易正义》卷二)

近人高亨、李镜池等训元为大,亨为享即享祭,利为利益或有利,贞为占问或卜问。合起来说即:“古人举行祭祀时,若卜得此卦,乃是有利之贞问,可举行大享之祭。〔《周易大传今注》卷一)北宋周敦颐以元亨利贞配四时,发挥了《周易·乾·象》所谓“天行健”的解释,叫元,始也,子时配春。言万物始生,得其元始之序。发育长养。亨,通也,于时配夏。夏以通畅含其嘉美之道。利,义也,于时配秋。秋以成实得其利物之宜;贞,正也,于时配冬。冬以物之终,纳干正之道”。《《周子全书》)另外,亦有人将元亨利贞配四方(汉扬雄)、配“一二三四”的序数(今人尚秉和)等等。宋李靓则认为元、亨、利、贞,分别涉及气、形、命、性。“元以始物,亨以通物,利以宜物,贞以干物,始者其气也,通者其形也,宜者其命也,干者其性也。(《删定易图序论》之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16-4-16 10: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非我非非我 于 2016-4-16 23:52 编辑

天地在未生之时的状态叫做无极。无极生太极。
无极就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具有无穷之意,虽无实体概念,但也不是虚幻,是无所不包而又能有序运化的整体。无极即大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16-4-16 11: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非我非非我 于 2016-4-16 23:59 编辑

3、《西游记》中隐藏着多少的道理?根本的道理是什么?
根本的东西就是:
元始动则天地生,天地生则万物生。元始之前的状态就是无极,即无极就是道,道就是万物之根本。

西游记》讲的就是:人如何回归到道,即无极的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16-4-16 11: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感觉《道德经》中的道、无极、混沌、无、玄、黑、白等一些让自已雲里雾里的概念清晰了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16-5-13 13: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熊厚音老师答疑系列


来源:2009年7月25日晚《生存与修炼--黄帝阴符经解析》语聊
提问人:王法鑫
问题内容:

     《西游记》里的白龙马可否比拟成元精(肾)?因其他四大脏器都找到了比较准确的人物形象,还差个肾脏,肾主水,白龙马来自于水中,水处下不争,正符白龙马在剧中的表现。

     厚音老师答:把白龙马比成元精那是从命体的角度考虑。心猿意马是从性体的角度分析。所以,在修炼中性功的基础是随心念积累的,从团队的角度上看少不了唐僧。因此人的修炼信念很重要。人生造化之盗机是个整体因素,从西游记可见相关,但是却见不到全然,因为其莫能见莫能知,小人得之轻命是因为纵欲,君子得之就会躬行不辍是因为观常。固此盗机只许口口相传方为不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16-5-13 13: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2011年7月24日晚语聊——《黄庭内景经》(第9讲):天中章第六
提问人:lihui
问题内容
                  关于西游记

       小说西游记是否为得道的人所写?我们现在是否可以去参悟,研究西游记?没有过来人指点,能否看懂西游记?请老师讲一讲。

厚音老师答:
    我们在极力地推行“不确定性”原理。因为人的思维总是在面对具体事件时看不清整体的作用机制和指向。没有了整体观,局部的分析是“不能作为确定性结论”的。《西游记》是否为得道的人所写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否传递了修道的真实信息。从“不言之教”的回答即可以明白,万事万物皆有修炼的点化意义,更何况《西游记》?因此从万物为师上说《西游记》可以作为修炼的参照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16-5-13 13: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2009年8月15日星期六语聊—— 《四维奇藏——阴符经讲解录》
提问人:天空之星
问题内容:

    1、《西游记》是一本讲道家修炼的书,其中有大量的丹功术语,讲的却是佛家取经的故事,从情节和内容上看,有明显的扬佛抑道之感,为什么会这样?
   (厚音老师答:道隐佛显这是天道使然,也是“不敢为天下先”的基本存在模式,更是圣人之治的不言之教,我们应该高兴此现象的存在,并从中觉悟道性本来应该呈现的面貌,看看现今人群中有哪些现象是合于此道的,我们就身体力行地去相袭而实践,《西游记》中隐藏的丹道真机就成了我们修炼的必然结果了。丹道之于佛理中是不存在的。藏于扬佛抑道之言辞中:先成佛性后进仙道之真机也。)

    2、从宋朝开始,道家(教)许多著名人士讲儒道佛三教合一,希望能从佛儒两家吸取精华,然而从实际结果看似乎并不理想,丹经越来越偏于有为化,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大异其趣,看不到佛儒两家对道家的积极影响,到是看到一些消极的影响(我的看法可能并不正确),请老师谈谈此问题。

   (厚音老师:道家(教)许多著名人士讲儒道佛三教合一,其中也不乏期道中兴之望所产生的有为之举。此之结果如君所述,亦是对世人不言之教的引导罢了。没有比较也就没有真实的发展。时务如此,修炼亦如此。观天下事,成己之佛觉,去彼存此可矣。勿用在名相上执于一家,龙华会上哪有分别,道业正果岂认“我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16-5-13 13: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2012年8月10日晚《黄庭外景经》[入清章第十八]语聊
提问人:坐忘
问题内容:

                                偶观西游记,一处请问老师


   前几日偶然拿起《西游记》,看到第二回中,菩提祖师问悟空学什么的时候,有一处: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
    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
    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
    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
    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
    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
    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
    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此处,作者将道家等归入“流”字门,言其义理与长生之道仍是“壁里安柱”,在这里,我觉得“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已经很符合这个天地的基本了,因此存疑,望指教。



厚音老师答:

     此道非彼道,这是在名相上的误解。小说家那个时代道教与道家是一个意思。只有现代人才愈分愈细,并明白了老子所代表的道德境界不是指道教后来所推崇的宗教领地。

    老子是被后人尊为道教之祖的,并非他创立了道教,这个历史一定要记牢。之所以祖师将诸家均归于流字门中,因为诸家非根本归元之道,如历史长河中的流水一般终将被替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7:20 , Processed in 0.01609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