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鸥鹭忘机

熊老师的理论总结

[复制链接]
 楼主| 鸥鹭忘机 发表于 2017-8-12 15: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鸥鹭忘机 于 2017-8-14 15:16 编辑

觉的难度

认识两位老师,一位是瑜伽老师,有着多年禅修的习惯。另一位是多年的灵性老师,还带领葛吉夫的律动舞蹈。

他们都掌握着一些训练觉知的方法,也在内在觉知上有了一定的经验。在觉知训练中,从感受入手,是他们认为切入当下的途径。这种感受,往往是身体感受,还有周围环境的信息。

看上去,这些方法可以增进心的敏锐度,密集实践这些方法,可以使内在的情绪和一些能量直接释放。

但是,可以发现,那位瑜伽老师的气场有点框框的感觉。那位灵性老师跟我们倒茶时,有点僵,过于小心,动作慢但不流畅。不像我们认识的道家老师和道友,洒脱自在,颇有行云流水的味道。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为了保持觉知,而给灵性增加了负担。

虽然,在禅修的手册中,也是反复强调几个要点,放松,觉察不要带着目的,或者像克氏书中“观照者就是被观照者本身”这样抽象的言语

但是,我们也知道,有道之人,是随着道的波动而行动的。真正的放松是神活,主观不参与;真正的觉察不带着目的,是无为而至。

然而,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去体验和理解禅修,可能会有助于觉察的深度,有助于了解心的运作模式。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神得炁后比较舒服,当情绪风暴来时,对不舒服的耐受度降低。所以,道友中更多的是看似性情中人的暴脾气,当然我也跑不掉。

另外,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总结自己是如何觉察自己的情绪的?

以前我是通过观察自己的念头入手,这种其实容易被带跑。而且在发现观念的过程中,我习惯性用道性思维(或者大的境界)去比对,或者用志向去转化。看似,情绪风暴平静了,但是我的觉察并没有深入。

因为我一直在反省,而没有在觉察。因为我一直在反省,而没有在觉察!

反省的结果是,道性思想成为了审判者,导致了无尽的挫败和对觉察只停留在表面这样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鸥鹭忘机 发表于 2017-8-12 16: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鸥鹭忘机 于 2017-8-14 14:39 编辑

觉察和反省的不同

个人经验觉得下面的这段话(克里希那穆提)很重要: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9d72608d0102vkag.html

“觉察跟反省,这二者有所不同。反省是一种自我分析,在这种自我分析中,思想根据欢愉和痛苦、奖赏和惩罚去衡量自身的行动与结果,于是便形成了某种判断、某种模式。也就是说,思想在检验、分析了过去的行为之后,试图用现在的行动去实践它所学到的东西,从而决定在将来要如何行动..........如果你做了某件导致痛苦或冲突的事情,你就会希望去认识它,以避免重蹈覆辙,并且希望可以产生出某个将来的结果。

觉察则不同。在觉察中,存在的只有当下——也就是说,在觉察中,你明白了过去的影响过程,它控制着现在,改变着未来。觉察是一种完整的过程,而非界分的过程。例如,倘若我有所觉察,我便能够明白是什么运作着的力量迫使我去询问那个问题了。尔后我就会意识到各种形式的恐惧——我的祖先们的恐惧,我把他们的理念同自己现在的反应结合在了一起。如果我展开觉察,便会完全领悟过去的整个过程,认识到过去对于现在和将来的影响。”

反省,是向着未来道心和佛性的蓝图,这是一种理想,产生对自己不间断的批评。

觉察,是看到自我故事的过去,这是一种真实,产生对故事来龙去脉的全然理解,并解脱。

再分享一篇详细的,希望有缘的人真的能认真去了解,即使是过了很久才能明白,那也是质的飞跃。
点击文章链接《内省和觉察有什么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鸥鹭忘机 发表于 2017-8-14 14: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鸥鹭忘机 于 2017-8-14 15:00 编辑

无题

这个题目,本来想写内观和五蕴的。碍于自己五蕴未空,想来写得也不尽全面。

梳理自己的修炼经验时,也发现自己不宽容和对抗的原因,确实也是未完结的不安全感。

加拿大有一位华裔灵性老师,叫Amira,写了一本书叫《在爱中觉醒》,中间有很多亲身的转化成长经历。当年,她大学毕业差几个月就辍学去印度,寻找解脱之路,听起来有些离奇,就像女版的乔达摩.悉达多。中间有些细节,是她长期在禅修中心灵修,十几年处于比较高能的状态,有了很多看似开悟的体验。但是,回到台湾成立自己的灵修中心,现实生活的物质与情感,将她从天上拽回了人间。

她发现,自己人性的一面还未被疗愈。


人性中,被隐藏的黑暗面,不安、恐慌、嫉妒、孤独,统统从水底浮现。

她用的词,是疗愈和转化

她用的方式,是真实的面对自己穿越了它

有过这样的经历,才会懂得人性那一面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是如此的自然,而且并没有那么不堪。


过于爱钱,是物质匮乏导致内心恐慌的故事,留下了一种思维,用钱可以守住安全;
感情出轨,有内在孤独感的故事,也有回避无能感的故事,留下了一种模式,不断地链接别人,才能有短暂的光芒;
自私,是曾经缺少周边人的爱的故事,留下了一种想法,认为只有自己才能爱自己;
不断打造美好的形象,是内心脆弱的故事,留下一种动力,至少让自己表面上更强大。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很多故事,而且会不断地上演,一次次被同样的模式击中。

其实,佛陀看到的轮回,其实就是一次次重复上演的故事。无论是前世今生,还是来世再劫。

他看到了真相,走到大家中间去,去讲如何解脱,去讲此时此刻。

在这种意义上,轮回不是让大家产生新的恐惧感的名词,而是一种(因为……所以……)顺序的表达

让现在的我们,去看内在的过往故事,内在的模式。去看我们人性的那一面,获得疗愈和转化。


达到“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鸥鹭忘机 发表于 2017-8-17 11: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鸥鹭忘机 于 2017-8-17 11:33 编辑

做为修炼者的心态

大多数人踏入修炼的队伍,或多或少都有些现实生活的烦恼。至于我,是对人生和世界有很多不安和疑惑,需要一个出口去了悟。我想,大多数人都类似,只是轻重缓急的程度差异。

草庄做为一个标杆,从初入时的云雾缭绕,到步步接近时,有了一种欣喜。就像是海中行驶的船舶,有了一个定心的锚。后来,我知道,这个锚拴住了我的恐惧,将它沉入了水底


大船上的世界,显得尤为丰富和广阔。有灵光一现,也有踏实笃定;有奇妙的故事,有从前的传说;有夕阳西下,也有旭日东升。


那段时间,我的大多数烦恼似乎都不见了,因为所有的情绪和行动都被转化成了两个字,修炼。我的心有了表面的安宁,甚至有时会有小兴奋、小开心。有了目标和方向,现在的困难都是浮云。我对世界的疑惑开始慢慢拨云见日,对世界的矛盾全然性有了更多的认识。反馈也很明显,立了志向反馈了三个梦;15年大约有5个月时间的自然辟谷;情绪起时,纠结的念头很快被志向转化。


我总是觉得,熊老师所说世界大同的梦想,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然而,潜在的积累有两面,很明显神性的能量会越来越大,在草庄住时特别的突出。另外一面,那个拴住我恐惧意识的锚,也越来越沉重。在这个意义上,草庄确实承载了很多人的负担


草庄给了大家地图,给了大家希望,义无反顾的向前航行。然而,有时候需要停一停,看看锚后面到底拴住的是什么。风吹雨打,触礁翻船,表面上是个坏事,然而距离真相是进了一步。只是在经历的时候,真的不太明白。


我们在草庄能够看见天地的广阔无垠,但是,见天地、见众生,还需要见自己。


触礁翻船后,我在岸边修补,支离破碎,叮叮咣咣。我看不清远方的路,也不知道来时的路,只好沉下去、沉下去,再沉下去。我看到了松动的锚,每一个主观意识的背后,都承载着世世代代的恐惧能量。在我的意识里面,在我每一次努力做什么、愤怒什么、恐慌什么、坚持什么、必须什么的时候,它都牢牢地抓住了自己。


在这个意义上,古人说的樊笼是多么的贴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个天网呼应的就是自己织的网,又怎么可能漏呢

此岸即是彼岸,烦恼就是菩提。没有去的地方,我才能停住。才能看见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鸥鹭忘机 发表于 2017-8-18 09: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鸥鹭忘机 于 2017-8-18 09:53 编辑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潘胜宏 发表于 2017-8-18 15: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上一个普通的帖子,文字都编排得如此精美绝伦,这种认真的态度堪为楷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7:31 , Processed in 0.01563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