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22|回复: 0

[第七十三章] 深不可测的道——不召而自来——看不见的潜在运动所以要慎独

[复制链接]
小潘 发表于 2009-2-26 14: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整个七十三章呢,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句话呢作为一个成语,噢已经永远地记在我们中国文化的比较高端的一个位置。这个高端呢,我意思就说,很多人用这句话,但是不一定懂得这句话的意思。你觉得吧,天网吗现在都用来形容政府的法律的那种网,或者是权利的那张网。但实际上这个东西都不是的。那么讲的是什么东西呢?从前面的文字里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推过来噢,勇于敢则杀。勇吗,就有慈则勇,就是前面章节里面说过的啊: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勇于敢呢。勇和敢本来是一个词,这个地方把它分开来说,你勇但是你也敢的话,那么就杀。杀是什么意思啊?杀就是杀气很重啊,或者是焦急的因素很重,或者是你会招来一些意料不到的一种反馈。勇于不敢呢,就是你有勇但是你不敢,不敢是什么呢,不敢轻易地去妄做,则活。这到底什么意思呢?如果要是说勇敢的话,那就说这两个字合在一块,勇也是阳性的,敢呢也是阳性的。那么如果要是用不敢来配合的话,勇于不敢的话,这就证明他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啊他还是有一腔的UU1001词语替换,但是呢,他的行为上呢,他又不敢轻易地付诸于实际。这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他知道天道啊,天道不常,就是很难以去捉摸,既然很难以去捉摸,那么作为人来说噢,他就应该懂得这个天道的很难捉摸的这一面,就应该谨慎处事,就不应该怎么,去盲目地勇敢;应该怎么呢,勇于不敢。勇于不敢就是说他很谨慎,但是心里又包含有那个,生活的UU1001词语替换和热情。最起码来说,这个慈,就是“慈故能勇”的这个“慈”,本身就代表一种爱心,一种UU1001词语替换,一种蓬勃向上的对生活的追求。我想有这种追求同时他又很谨慎的话,那么这个人他一定是个非常完美的人。

但是呢此两者,就是勇敢的人和勇于不敢的人,此两者或利或害,无论是利也好,无论是害也好,他都因为他的现状不同而造成的结果呢他肯定也不一样。勇于敢象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象这种人呢他往往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脑后的时候,是不是,这个时候他的生死呢,相反的不容易怎么,不容易出现机巧,也就是他不容易死,这什么道理呢?这就说明这个人呢,他还在于他的心态和状态。心态是什么意思呢?心就是他没有把死放在心里的时候呢,往往他死他是不容易死的。如果说他的状态,你比方说他的状态要求他很自由的时候,他也的确很自由,那么他这种勇敢也就自然而然地适应了这个环境,这是我在某些特殊的环境里面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事噢。有很多年轻人,他实际上在社会上做的一些坏事,他就是盲目的勇敢,他根本都不会计较什么道德规范啦以及法律的要求啊,是不是,他不会顾忌这些东西。同样呢,你即使把他抓起来了,关在那个里面,他同样还是用这种生存态度去对待自己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面呢,无论你怎么整他,他从来没有说去叫饶的,象这样的人是很多的噢。就是他勇于敢,但是呢,勇于敢呢,他带来利呢,也有利的那一面。为什么呢,因为象这种人,人家不敢惹他呢,是不是,这叫亡命之徒,谁敢惹他,你一惹他,他跟你拼命,他根本都不计较自己的死活。这样的人,一般的人他就会跟他谦让。谦让就是说让他自己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个就叫利。

那么什么叫害呢?害就是说这个人如果盲目的勇敢继续下去的话,他碰到的一种现实,可能有比他更厉害的人,这个更厉害的人那就会置他于死地而后快。象这样的情况就叫害。那么象这样的人在利和害之间的选择,到底是那一个好呢?我想,如果要是从生命的真实意义上来说,肯定是勇于敢不好,勇于不敢呢他肯定就获得了长久,这个长久实际上就是他的利。但是呢,往往这个利在勇敢的人中间呢他也有,这就是这个地方矛盾的地方。矛盾是什么意思呢?矛盾就是说要看他个人的心情和他的环境的状态,这两者之间你才能判断这个人到底是利还是害,他所持有的这种勇和敢是利还是害。但是作为勇于不敢的话,我想,无论在那一种情况下,他都是有利的。无论是你的心态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或者是你的环境是何等的恶劣,你只要勇于不敢,我想你的生存理念最起码来说可以支撑你熬过最艰难的时刻。

那么下一句话,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就是天呢讨厌的东西,我怎么会知道这个事啊。天之道,我想天之道他所嫌恶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啊?实际上就是刚强的东西,就是你太过于刚强了,那么你肯定就要得到折伤,这种折伤我想这是前面的章节里面就讨论过很多次的,就是他为什么要处下不争,以及上善若水啊,他说的目的呢无非就说天之所恶啊,你怎么能知道这个东西的内在要求呢。天道为什么会厌恶刚强和争勇呢,不知道是何缘故,就是圣人他也难以说清楚这个问题,也只能用实际的运转说明,天道因为他从来不和谁去争论和争强,所以说呢他才会厌恶勇于敢的人。他保不保护那个勇于不敢的人呢?在这一章中,他并没有说,但是呢他说了一个问题。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圣人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呢,他对天道的理解,他就说天道从来不和人争,我也只不过是照着天道的样子去做而已。天道从来不跟人争,我也学着他的样子,我也不跟人们去争。

“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我想这三个状态,以及后面第四个状态,“繟然而善谋”,这四个状态都是天之道的特征。“不争而善胜”,他是说他从来没有跟任何事物去争过,但是呢他总是胜利者。“不言而善应”,他从来不说话,但是呢有求他必有所应,当然这一句话在我们的现实科学中很难以解释,是不是,就老天爷你求他他怎么会有善应呢,实际上就象我们现实中一个简单的问题一样,你比方说这个地方干旱呢,你说你求老天爷下雨啊他不下。那么他不言而善应,他应到什么地方呢,他到底对谁的话去应呢,对谁的话又不应呢?我想这个意思噢就很难以用科学的定义去解释他。那么用什么问题去解释他呢?他指的是什么呢?他指的是前面的那一句话,“是以圣人犹难之”。他说圣人呢他也很困难,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也很困难,他只是说我照着天道的样子去做而已,学他那个模样,他不争,我也学着他不争。然后不言而善应是什么意思呢?这说圣人和这个天道之间的言语的交换看起来好象不存在,但是呢他相互之间的感应,他却无时无刻不是一个整体,这就是不言而善应的基本意思。

“不召而自来”。不召而自来那就是说你不用召唤他,他就会自己来,这什么意思呢?这说你本身就在天道之中,天道所生的万事万物,我想你这个个体你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只要意念到天道的存在,我想这个天道他自动地就会怎么,来到你的身边。那么你不召呢,他来不来呢,你不召他也在你的身边。那么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你不言也好、不争也好、不召也好,都是说的不,就是他没有任何的行为,但是呢,他往往就是在怎么,就是在胜利中,就是在反应中,就是在自来中。

“繟然而善谋”。这是说尽管大道的形象,就象天气的变化一样,非常的缓慢,非常的舒缓,也非常的坦然,你根本都不知道春夏秋冬是怎样去变化过来的,他就是这么在运转自己的状态,但是我们人呢,却很难以去怎么,去深究他的这种变化。这就说明天之道啊,他的的确确在很多问题上,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这种情况下呢,人在感觉天道存在的时候呢,就过度地用了自己的后天意识。一用了以后呢,对他善胜的一面、善应的一面、自来的一面、善谋的一面,他就不好理解啦。这个不好理解就是说,他到底怎样在运做的,人自然而然就发出这样一种疑问,他到底怎样在运做?这个运做善胜、善应、自来、善谋,他到底怎样在运做呢?我想无非就是一点,就说,他本身包容了万物,然后不跟万物相争。

那么尽管看起来这一张天道之网啊非常宽广,非常宽广,你根本都看不到他这张网,但是呢疏而不失。任何一件事情,你都在他的规范以内。这个规范以内说的什么呢,说的就是这个网眼虽小啊,网眼虽大,可小可大的东西,他就说他就为恢恢之样,他就是宽广的模样,就是无论怎么变化,你都不会逃过他的这张网。就你说你从这张网的这边钻到那边去,你说你已经逃过了他这张网吗?实际上在那一边,他也是在网内。你在网的这边,实际上也在网内,你在网的那一边也在网内,就是因为这个宽广的意思,就他没有限制。他既然没有限制,他肯定就没有形象啊。他既然没有形象,他就没有你可以超越的状态。既然没有超越,所以说,他就说疏而不失。你怎么样他都把你囊括在他的状态里面。那么我们现在谈的是一种字面上的意义,下面就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修炼上的一种感觉。

修真进道的话,对天道呢你也不可能不知,你多多少少知道一点,但是你是不是知道得很深刻呢,我想每一个人,他都不可能知道得很深刻。那么什么样的状态,才能够知道得很深刻呢,那只有象老子所说的那个意思一样,就是说你撇开了伪德,你进入了上德,然后你进入玄德,而且进入玄德以后,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你的生命就已经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呢就是你的主观的部分,一个部分呢就是你潜在的这个部分。你潜在的部分呢,他就会象道一样,越来越强大,他就回归到天道中间去啦。那个回归到天道中间去实际上,他也就在包容你的存在,就是包容我们现实中的这种存在。当你包容了这个存在以后,那么你所有的作为,实际上都在你的神的这种影响以内,就你任何作为,实际上都是你神的一种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呢,你的环境也就自然而然的要得到他这种调理。这个调理呢实际上他也具有一种那个地方所说的四点效应。这个四点效应,如果要是从前面玄德的概念来说,他就有三个定义,第一个定义呢就“生而不有”,第二个定义呢就“为而不恃”,第三个定义呢就是“长而不宰”。当你的主观上能够彻底地做到这三点的时候,实际上你的天道就自然而然的要去运做。

当然这个地方再重申一遍,我们每一个人,即使你没有修炼过的人,他也有天道。那么,如果要是你主观上做到了这三个基本要求的话,其他的运做他就会体现出这样一些特征,就是“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这四点我想是在玄德的这种状态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基本形态。这个基本形态就是你不争,但是你老是胜利。为什么呢?因为你考虑的问题实际上是天道帮你考虑的。不言而善应,就是你尽管不语言,就象我们这个样,我们处在世外桃源,云雾草庄这个地方悠哉游哉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那么我们对社会有没有作用呢,我们对社会还是有作用的,这个就叫不言。不言是不是应该有反应呢?有反应的,这个有反应是肯定的,而且这种反应带有积极的调整意义。这个积极的调整意义来自于什么地方?就来自于我们自己所修的那一部分神。那个神他不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他而是天道的一个整体的系统生命。他这个系统生命,他和你的生命的存在,他有一种正比效应。正比效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身上的细胞有多少的话,你就可以炼出多少个神;你的思想有多宽广的话,他就可以涉及到你所想到的所有的范围,这就叫“不言而善应”。

前面的不争而善胜,我想这一点大家比较容易理解,是不是,因为这个不争是天之道最基本的原则,这个天之道基本的现象呢,你只要做到了,我想,任何事情他终归回到你的这种状态中来。你的这种状态是什么呢?你的这种状态是因为你有了玄德的这种状态。玄德的概念呢我想,刚才也重申过了。所以说当你做到这一点以后呢,你不言而善应,你同样,就象那一天我跟闫工讨论这个问题一样,是不是,你活着就是对这个宇宙的贡献,你不需要做其他的工作。当然一定要吃饱饭,睡好觉。要不然的话,身体不好,是不是,精神就不好;精神不好呢,他就会影响到这个人的思想;一影响到思想呢,肯定这个思想就开岔了;一开岔,哟这个不言而善应的这一面,它可能就要下降。

所以说呢,我们要努力地修炼好自己的身体,然后呢,不召而自来,不召而自来,你不用去召唤他,他自己就本身存在于你的存在中,你的存在就是他的存在,你的意念和思想就是他的运动方向。那么这个意思什么意思呢?这个意思就说,你的无为之中你的慈爱,你的俭啬本身就在提供物质和精神的两个作用,给予你的运动的神。这个运动的神呢,当你不用召唤他的时候,他为什么会来啦,就是因为你对天下的事情有一种本能的慈爱之心。天下的事也就是你的事。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思维所知也就是天道所知。

所以说象我们修炼的人,如果要是继续修炼下去的话,啊继续修炼下去的话,就要进入了这种状态中。如果说天下的人每个人都能进入到这种天道中间去,都能够明白玄德的定义并且进入到玄德的修炼中间去,你说那这个世界该有多平静多和谐啊。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神都可以合为一个神。这个合为一个神就是说他在统一的一面,他本来就是一体。那么第四句话呢,“繟然而善谋”,就是说你越是舒缓、越是坦然,你就越能够处理好你的存在。越是舒缓、越是坦然、越是悠扬,那么你对你问题的存在呢,处理的能力就越强。这什么道理呢?这就是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他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局限性,他不可能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完整,他只会去破坏你的存在。所以说主观意识如果要是损之又损的话,那么我们的潜意识、我们的元神就会怎么,就会得到一种非常大的彰显。这个彰显以后呢,实际上就是说他的无穷智慧。他的无穷智慧来自于什么地方啊,就来自于这个大的天道对他的支助。所以说,孟子说啊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是说的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呢就说你得道以后呢,你的支助对象已经不是你自己一个人本身,也不是你的亲戚朋友,也不是你的这种群体和集团。而是什么呢?而是天道。这个天道是什么意思啊?天道就是说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的一种信号。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的一种信号,而且是每一个事物身上都存在的一种信号,你说他该有多强大呢!

这两个信号噢,这两个存在的信号,你说他如果要是谋定起来的话,谁又能够去违反这种谋定呢。所以说这个繟然而善谋的话,说的就是一种大境界。这个大境界呢说的就是你的无为而治的大境界,就是你的主观意识要降低到最低的程度,然后呢,你对天下有最慈爱的深度,那么呢,即使这个天网还存在的话,那么这个天网也就不存在啦。为什么不存在呢?因为你的心你已经能够超越所有的心的存在。天下老百姓的心你都能够超越他,你想什么事情你不能够超越呢。所以说万事万物对你来说也都不能够约束你。

这个地方的意思我就曾经在提问的时候,问到一个问题,天网到底在什么地方啊,天网到底在什么地方?不知道谁能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对。天网实际上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实际上作为。你比方说宗教中的概念,无论是天堂也好,地狱也好,实际上都在什么地方呢,都在我们的心里。我们自身本身他只有一种生命的循环。这个循环呢实际上都只是大生命中的一种体验。这个大生命中的体验,造成了小生命的一种循环,这种循环他可以升华,他可以升华,可以超越,同时呢,也可以被每一个人所体验。但是呢往往体验的多,超越的少,升华的更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呢,我们的修炼也就是这样一个目的。我们为什么要修炼呢?我们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有一个升华。升华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让我们的灵气噢,就是我们本身所具备的一种神,这个神呢实际上是天道中分出来的一分子,这个一分子他和整体之间,他有一种和谐的关系,他是绝对不可能去和天道去抗衡的,他也绝对不会跟天道去争,既然是这样的话,如果说我们的主观意识不跟我们自己争,也不跟天道这个存在争,也不跟万事万物去争的话,那么我们潜在的这一面信号他就自动地会朝着那个天道的方向去努力。这个朝着天道的方向去努力是什么意思啊?就是在你这个人还精力十足的时候,他就会帮助你这个身体和精神,都达到一种怎么,非常和谐的状态。这个和谐是什么意思啊?这个和谐实际上就是造化的钥匙。

造化的钥匙啊这个东西到底什么东西啊?他就是生生之道,就是他不停地生呢生呢生呢,那尽管也有死的状态,但是这个死他永远地在生之间去体现,而不在死中间去循环。这句话不知道大家听懂了没有?就象树叶一样,它每年都要落,但是树死了没有呢,它肯定没有死,这就是在生生之中它不断地升华、不断地长大。你说它能够长多大呢?如果要是没有意外的情况下呢,啊那么这棵树就会一直地长下去。所以一般要是一个地方出现了上千年以上的树的话,你就应该尊敬它。不要说上千年,就是超过一百年的树,你都应该给它磕个头,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树,我给你说它经验很足的,最起码来说,它体现了在生命的中间,对一种干扰和破坏的挣扎。这个挣扎是什么意思呢?你说这个树,要是在人世要想活下来的话,你说它要发生多少灾难的情况啊。我是观察过这个问题的啊,只要活在尘世里面的树,没有那一个树不是灾难重重的,是不是。尽管现在已经提倡,是不是,在绿化祖国,但实际上很多树木怎么样呢,它无形中还是被残杀啦,最起码来说,你比方说,空气啊、再就是阳光啊、再就是人的那种有为的干扰啊,是不是,每个人就是去摸一下,我给你说,它都不知道要感染多少是不是,它所不愿意接受的信息。但是我们人怎么样呢,我们人知道它厌烦什么,高兴什么吗,根本都不知道。但实际上作为植物来说,它的的确确是存在这些感情的噢,也存在这些智慧的。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我们人也就只有一种方法,就说我们要带着慈爱之心对待万事万物,然后从万事万物的身上呢知道这个生化的机制。你象我们人对什么东西干扰,他都有一套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生病啦,他就通过找医生,吃各种各样的药,西药不行呢他吃中药,中药不行呢他又去吃西药,实在不行呢,他钆上一刀,是不是,他各种各样的方法都有,他只是为了保持这个生命的暂时的状态。实际上这种状态在这个天道里面,他有更高级的处理办法,这个就是修炼。这个修炼的方法,我们为什么不去身体力行地去体会它、实践它呢,同时你知道了这个东西很好的时候,你为什么在慈爱的这种心态中,你不把这种好的方式,推广给世人都知道呢。我想当然是要推广的,只不过是这个时机呢一定要成熟。这个时机成熟是什么意思呢?同样也是天道在起作用,不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在起作用。我们不是说一腔热血地去干这件事就能够把这个事干好的,这就是上面说的这一句话,勇于不敢则活。勇于不敢,勇就是你的慈爱。你有这种好的想法,你要普度众生,这是怎么,天道最欢迎不过的事,但是呢,你不要盲目地去勇于敢。你勇于敢,我给你说,你就有杀头之祸。这什么道理呢?这就说现实中间有很多东西,是受限制的,受限制的。我们这个受限制的这一面,你要谨慎地去处理,尽管你有很好的心情,你有满腹的天道,你同样还要等待时机。

等待什么时机呢?这个象四季气候的变化一样,四季气候的变化,你说那个天道,那个万事万物,特别是那些个植物、那些动物,为什么一到了春天它都蠢蠢欲动啊,那个惊蛰一到是不是,那些蛤蟆啦,再就是那个蛇啦,是不是,以及一些泥鳅啊,它为什么都钻出来啦,从泥里钻出来啦?因为它们知道,春天已经到了。它凭什么知道春天到了,这就是因为它那个万事万物的身上都有天道给它们埋下的一颗种子。这个种子实质上就是万物之灵。这个万物之灵实际上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但我们勇于敢的时候,往往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敢而破坏了你这种灵气的存在。当勇于不敢的时候呢,往往你的谨慎、你的小心可能就导致于你有更大的作为去和这些万物之灵产生共振,而达到一种天道的和谐。这个和谐实际上也需要等待机遇。这个机遇呢也就象天道的变化一样,你要让他发出一种信号来,然后呢你再去伸张,这才是符合于天道的,你不要逆道而行。你逆道而行对你的存在绝对没有好处。

那么我们从修炼中也是这样。修炼呢,我们现在的状态呢,也是由高潮到了低潮,由共性到了个性,由整体的效应很强的时代过度到个体的效应,是不是,需要提高的这个时代。我想这个状态大家都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练功的时候,一炼我们就上功,一炼,就出现一些怎么,就比较惹人注意的或者使人心情高兴的功能,我想那个时代为什么会那样呢,那肯定是为整体的效应呢。整体的效应是什么呢?整体的效应实际上就是天网恢恢中的一种信息,这个天道啊他无形中发出来的一些信息,你根本都没有感觉到,你只从自己的个人生命上,你知道这么回事,但实际上呢,作为天道来说,他就有这样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呢,就是你不召他,他也会来,就象我们的气功大潮一样,是不是,谁去召它啦,谁都没有召它,它来啦,它来啦我们每一个人一练功,哎他就上功,一炼,他就有感觉。就象刚才说的那个问题一样,往年练的时候有反应,现在练没有反应呢,这到底什么原因呢?这实际上也就说他这个天道中间他运转,他有他自己的规律。

那么我们现在的规律是什么东西呢?现在的规律按师父发的信息啊,那叫不重教化重自化。不重教化重自化它是什么意思呢?就说他的教化他是以不言之教为宗旨的,他话也说啦,是不是,文字上也出啦,但是呢你能够照着做多少呢?微乎其微的一点,是不是。那么最终那怎么办呢,我们毕竟还是他的儿女,在这种情况下呢,他不可能不点化你,那么他还是重视一点,重视你的自化。就是你个人的修炼,一定要从自己的感化中间去提升,而不能单纯地依靠师父给你加功,或者单纯地依靠天道啊给你一个机遇。你平常呢就一定要积累。这个积累是积累什么呢?你不要去积累能量。那么积累什么东西呢?积累你的慈,积累你的俭,积累你的不争,积累你的勇而不敢的行为方式。我想这一章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啦,如果大家做到这一点,我想我们大家都能够怎么,达到一定的境界。

那么从具体的方法上,原来就曾经说这样两句话,勇于向内则稳操胜券,勇于向外呢则杀机难逃,这是过去在《双经合一》里面写的两句话。这两句话实际上也就说明了一个意思,就是你有勇气,这种勇气呢是来自于你的向上的蓬勃的那种爱心,和那种慈悲的心理。你勇而向内,就是你向内在收敛自己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肯定是怎么,你做什么事你都能够怎么,胜券在握。如果说你勇于向外的话,向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不该向外释放的一些东西,不该向外去作为的一些东西,你非要去释放,非要去作为的话,那么你肯定难免招来杀机重重。

这什么道理呢?这就说你的勇还要适应天道的运转,你不要盲目地跟天道相对抗。天道还没有来的时候,是不是,还没有发这个信息到你身上来的时候,他没有要求让你去做什么事的时候,你最起码来说,噢你自己要怎么,清静以为天下正。清静以为天下正就说你要等待,你的感觉,这个感觉实际上就是你元神的那一面,那么感觉实际上也是自己灵气的那一面,你要等待那一个方面。你有不动而自动的这一种存在,也就是说把这句话反过来用也就是这个意思噢,你不召而自来啦,就是你根本都没有想到他,突然的就这个念头就来啦。就想做这件事,这个事呢它自然来了呢,你就按他的去做,绝对没有什么坏事可言的,是不是。我想这个地方谈的就是我们修炼中的基本的形态,这个形态呢一旦被我们自身所掌握了以后,领会了,付诸实践啦,我想你基本上就能够进入到比较好的德行范围里面去噢,最起码你可以进到上德的这种范畴。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天之道他还有一个特性,那么除了对我们所说的这种修炼者以外,对世上的那种善人以外,他对恶人是怎么样去作为的呢?这个大家肯定是没有想,但这个地方讲的话,也应该把这个问题讲一下。你比方说,他有些人,他本身来说,他有邪念,他有邪念,然后他有正念。邪念和正念呢存在一个实体中间,就是存在一个生命中间的话,这是很正常的事。有邪念的人,他为什么有邪念呢,就是因为有浊气,这个浊气呢慢慢地消耗他的正气,慢慢的这个人的生命呢就走向衰败。那么天之道,到底怎么样一种特性呢?他就不召而自来的这种特性。就是你是正的时候,天道就帮你的正气;你是邪气当道的时候,天道就帮你的邪气。他这个帮是什么意思呢?帮是为了促进你更早地进化,促进你更早地消亡。你有正气的时候,你就进化啦;你有邪气的时候,你就尽快地就消亡啦。

这什么道理呢?因为人们对姗姗来迟的报应呢,都不解其意,就总觉得这个报应,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是不是。但是他为什么要报应呢?实际上都是因为自为自争的这种心,自为自争的这种心。自为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自以为是,啊自己自以为是的这种作为,啊总觉得自己肯定这样做是绝对可以胜利的,或者绝对是正确的,然后呢,自争。自争是什么意思啊?自争就是这个善人也好,恶人也好,实际上他每一个人的心态里面,他都有双重信号,都有双重信号。我再打个简单的比方,就是那个《三国演义》里面的枭雄叫董卓的,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个人吗,这个董卓啊就是当时已经凶得不得了,是不是,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挟天子以令诸侯吗。那个时候,你看,有一次呢,吕布呢——吕布当时是他的干儿子啦——就被王允他们给买通了,就准备在一个地方把他杀掉。这个时候董卓就出门的时候呢就发现心惊肉跳。心惊肉跳是什么意思啊?心惊肉跳就是说他的信号已经在给他发出来啦,你的命要丢啦,但他没有感觉到,啊没有感觉到。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呢?因为他问旁边的谋士啊,谋士就说,哎呀,这是主公可能要坐龙庭啦,是不是,可能是因为这个吉祥之兆,他把这认为是吉祥之兆,结果继续往前面走的时候呢,那个军中的大旗一下被风吹折啦,吹折了以后呢,他又问这是什么兆头啊,啊这是应该换旗号啦是不是,换旗号呢意思就是你应该当皇帝啦。实际上这都是什么意思啊,这都是要他命的信号,老天爷不是没有给你啊,连这样的坏人是不是,这样凶恶的人,这样邪念重重的人,老天爷都给他暗示。这什么道理啊?这说明天道他不弃人,而是人自弃,只有这样一个结论,是不是。

天不弃人人自弃啊,这就是天道给我们的一种昭示,我们为什么不去觉悟这一点呢。所以说我们自我的一种判断,往往很难以从无为、无争的角度去加以证悟的。所以说呢一般就是坏人也好,好人也好,有邪念的人也好,有正念的人也好,往往你用主观意识在判断问题的时候呢,你就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一些错误,就是说你肯定想寻求一种自己觉得最安全、最有利可图的那种角度,但是你不知道天道他那种含义啊、他的作为方式。天道的含义实际上就是不争而善胜,那么他的方式呢,他的方式就是第三十六章里面所说的: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我想这个意思已经把这个话呢说绝啦。他要废掉你的时候,他必定会让你先兴旺起来;他要夺予你的时候呢,必定要先给予你。我想这重意思、从他这两句话里面已经表达得非常完整啦。那么我们作为修道的人,是不是从这个方面重新建立一下自己的那种生存理念呢。当然这个生存理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对自己你不要信得足,你对自己的主观意识你不要信得足,而应该对那个虚的、看不见的那个天道啊,看不见的那个天道,看不见的那个师父,看不见的那个菩萨,或者看不见的自然规律,你对他要信得足。

这一章呢基本上就讲的这些问题。基本内容呢也可以用这五点,给大家总结一下。这一章呢基本意思就叫天网,讲了五点问题呢。

第一点:守慈则勇,逞敢则失;

第二点:生有柔弱,修必不争;

第三点:观天之道,执柔万胜;

第四点:时机人不守,神化所以神;

第五点:疏而不失,是无;利而不害,是机。

就这五点,再给大家口头上解释一次。守慈则勇呢,逞敢则失。我想慈爱肯定是因为他的好处,就是他的精神的那一面,肯定是蓬勃向上的噢,可以获得无穷资源的这样一种状态。所以说你守住你的慈爱,你就能够勇,你就能够勇敢,这个勇敢实际就是说有向上的蓬勃的那一面,你有不断进取的那一面,这个进取的那一面呢,并不代表怎么,你去争啊、你去斗啊、或者你老想抢在第一啦,这不是勇啊,所以说逞敢则失啊。你逞,你过度地张扬你这种敢的精神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失去,这个失去呢包括前面的慈和勇也容易失去。

第二点呢生有柔弱,修必不争。你人生下来肯定是柔弱的,所以说柔弱的东西,你比方说就象前面的章节里面谈到的问题一样,啊这个比如赤子是不是,就是说无论凶暴的鸟也好,猛兽也好,他都不会去伤害这个赤子。为什么不伤害呢?因为他很柔弱,这个柔弱不受伤害,实际上和我们社会中也一样,谁看到那个婴儿是不是,谁都不会产生反感。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婴儿他就是柔弱的那一面,他老是在接受信号,他而不是在释放信号。人为什么容易产生那种什么,让人回避啊、让人讨厌呢、让人感觉到不舒服的那种状态呢,实际上就是因为人的心灵里面的信号表现在人的脸上,或者表现在人的形体语言中,所以这样呢就显得这个人,有点格格不入。在这种情况下呢,实际上主体的这一面,主体的这一面是柔弱还是刚强呢,就体现了他这个在修的时候,他是争呢还是不争的一种状态。不争,那就证明他是柔弱的;他争,那么证明他性情是刚强的。他既然刚强,那么他很可能怎么,自己伤害自己。所以说,你要修的话,你就肯定不要向外争,同时呢你跟你自己也不要争,我的原则就是说不向外争,也不向内争,那么你才能修炼好。很多人就以为,只是不向外争,你就能够修炼好,你不跟世人争,不跟社会争,不跟家人争,也不跟朋友争,你就以为你做得很好的,实际上那不行,就象我们说,好人为什么不长寿一样。你单纯地不跟外争,那么你在内一面,就是你的身体内部、你的思想内部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你明明想说的话你不敢说,想做的事你不敢做,是不是,你以为这是不争,这不叫不争,这叫你跟自己在争。你不跟外面争,你肯定在跟自己争。你不跟自己争,是不是,同时你也不跟外界争,这样你才能够容化,就是说这个有容乃大的容啊,这才能够你真正地容进去。如果你不能做到外不争、内不争,你这个还不能叫容,就说人家的思维、人家的状态,你能够收纳进来,哎这个纳进来,同时呢能够造成平衡,是不是,这就证明你内在的这一面,你内在的这一面他就没有争呢。你内在的这一面实际上是个很关键性衡量因素。大家一定要把这一点记下来。什么叫不争呢?不争是说你跟你自己的内在心理你没有争执,这个才叫真正的不争。

第三点观天之道,执柔的万胜。就是你天之道啊,你柔顺的东西,他就肯定处在生长期,柔顺的东西肯定处在生长期。你看那个竹子,竹子它很硬啦,你如果要用竹子杀人的话,我给你说那真是绰绰有余的。当年的那个越南战场上是不是,那个竹剑桩不知道杀了多少美国鬼子,是不是。但是这个竹子一开始生出来怎么样,竹笋是很好吃的,软而脆,这说明什么道理呢?说明这个生长期的东西,它一般都是柔顺的。生长期的东西是什么意思啊?生长期就是这个东西还蓬勃向上,你别看它柔啊,是不是,你就是压个大石头在上面试一试,它负责要把你石头给你顶穿、顶翻,这就是竹笋的厉害,是不是。这说明柔顺的东西它也有自己能量的这一面。那么我们做人呢实际上也一样,就应该知道生长期的这种状态啦,它是柔顺的,它是说明了你在这个生生之化中间,要掌握主动啊。要掌握主动实际上就是说,你要握住这个钥匙。这个钥匙到底什么东西啊,实际就是你的柔!就是你柔而不争,你柔而不争是说你的心态处在一种非常柔和的这种状态中间,就象婴儿一样,你这种婴儿的心态,然后呢你跟自己内部你没有争论,你跟外部也没有争论的话,我想这个状态就是直接能够促进你的健康。第一是你的健康,第二呢是你的生长不受干扰,这两点最起码你可以得到这两个结果。

第四点:时机人不守,生化所以神。这句话呢实际上就是天道的一种基本状态。就是我们人身上体现出来一种天道,他怎么体现的呢,就我们总说我们自己的机遇不好啊,是不是,生错了时机,生错了地方,实际上都不是这个问题,而是因为这个东西你没有理解它。你没有理解是什么意思啊?你没有理解万事万物啊它有长处啊,就必然有短处;有福气的时候它必然有祸事,是不是;有好处的时候必然有不好处,伴随着这个事物的产生。你为什么要求得那个时机呢,你以为那个时机对你来说是一定有好处的,实际上不一定有好处,因为每一个对自己的状态呢他都没有称量一下,都没有称量一下自己的状态符不符合人家的状态,是不是。就你要知道天下的事,有天下人去干,它每一个事都有每一个人的才能去适应,你为什么要去争这个事呢。你争这个事,你以为这个时机是不是,是由你可以掌握的,当然你也可以学,可以掌握这些本领,但是你有必要吗?你没有必要。你要知道,万事万物它生在了每个地方,它有自己的生长特点,是不是,他这个生长特点是由它的环境面貌所决定的。你既然是知道这个环境面貌,实际上这个时机,作为人来说,他也就是要顺其自然的,要承认它的合理性呢,就说你人不要去守住它,你觉得这个东西好象,你觉得不满,是因为你的心大啦,你这个心大,我给你说,你心一大,那么你所有的事情你都会感到不满。你不满,你就会产生不平衡,你就非要跟社会去争,你说这个争你有好结果吗?肯定没有好结果。

那么第二点,神化所以神,就是你这个神呢,就是你不要去管这个时机的好坏,你只是在做的话,就是你做你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比如说你现在的工作就是要搞好自己的身体,搞好自己的工作,搞好自己的家庭的话,你做好这一切工作就行了,是不是。做好工作以后呢,然后你的神他去运做。他运做什么东西呢?他去运做你的环境,运做你的身体,他这两点他都能够做得到。而人要想兼顾这两点,就非常困难,有时候你工作忙了,然后呢你身体又跨啦;有时候你身体搞好了,哟你工作又忽略了,是不是,往往就是这样。你为什么不让这个神去发挥他的长处呢。所以有很多人,他往往不一定有很高的才能,但是呢,他也可以担当很多重要的工作,这什么道理呢?就象过去历史上很多得了天下的天子一样,我看那些人不一定有很高深的文化,很高深的技能,是不是,你象那个明朝的朱元璋,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一个和尚,或者是一个讨饭的,他为什么也能够得天下呢,实际上他就是因为他根本都没有在乎自己那个天下,他是糊里糊涂得来的,他就是因为神所化。这个神所化实际上就是说天道所化。天道,他里面有很多机啊,很多机啊,作为我们自己来说,一个做普通老百姓的,他很难以去理解这个机的这一面,是不是,这个机的这一面如果要是被你遇到的话,那更困难。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心太多啦,太多啦,太多啦,是不是,有这两点,我给你说,你什么事你都办不好。

有很多人就认为啊,那些成功的人他心一定很大,是不是,一定很多,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个问题呢在历史上描写很多错误的地方,大家要带着自己修炼以后的这种心态去看这个历史的话,你就会发现很多观点,你跟那个历史学家的观点肯定就不同啦。

疏而不失,是不是,就是说这个天网恢恢啊,疏而不失,他尽管这个网眼很大,这个天网的网眼呢太宽广啦,是不是,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失去对这个事物的一种控制。这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他是无的一面。什么叫无呢?就是他不存在,这个天网他肯定是不存在的,这个天网只是我们的一种形象语言,啊是我们的形象语言,就是一种比喻,是不是,一种喻是不是。既然是这样的话,他实际上他体现的,既然这个网是不存在的。那么最后这个天网的作用,就是这个作用的结果他怎么会到来呢,你既然不承认这个天网的话,那么这个天道的结果为什么会到来呢,实际上就是因为他无为的那一面,他是因为他无为的。他无为,为什么会无为啊,为什么无为里面他有善胜呢、善应呢、自来啊、善谋啊,为什么又有这些东西呢?这都是怎么,站在人的角度去说的,是人说这些事。那么人说这些事的话,那就说明另外一个道理呢,那就是人在做啦。谁人在做啦?圣人在做。就是这样一个结论。为什么圣人在做这个事啊,就是因为天道他没有做,他没有做,但是可以这样说啦,这个天道没有做,他可以借圣人的手去做啦。借,什么叫借啊,实际上不叫借,是不是,叫同化。同化是什么意思啊?就是同一之中的感化。我给你说,这个东西是圣人他知道天道的这种意思的,他做实际上就是天道在做。所以说天道啊,无非就是说他不失这个无为的这一面,他始终都在怎么,起作用。

利而不害是机。就是天之道啊利而不害,说的是一种机枢,就是这个枢纽啊。这个枢纽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枢纽就是这个事物关键的地方。关键的地方就是说,他老给你利,不给你害,就说他老在帮你的时候,你肯定不会反感他,不会怀疑到他,实际上你已经在被夺,就是后面这句话啊,就是《双经合一》里面说的将欲废之,是不是,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不是。他如果要是准备把你废掉的话,他一定会怎么,先兴旺你,对不对;他如果想夺取你的东西的话,他一定怎么,先给予你。我想这个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啊,就是因为天道的性质,他已经知道什么东西叫长久,什么东西叫短暂。我们修炼人为什么不去追求长久的那一面,而要在短暂的那一面,是不是,津津乐道呢。

人世间很多事都是这样的,他们去争呢、夺啊,处心积虑地去怎么,可以这样说互相强迫啊,好象获得了自己应该有的那一部分,但实际上最后呢,可能是一宿他就会失去这些东西。老拿这个东西打比方,我说那个前年的印度洋海啸,你说那都是富裕的那些地区啊,是不是,一会,几十万人是不是,都不见啦,那不就是利吗,他给你这个利,但是你还承受不了。所以我们活在世界上,也就是唯道至尊呢,是不是,唯道是从吗,才是唯一的出路,为什么不坐进此道呢?噢坐进此道,人们也不一定会接受他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5:30 , Processed in 0.0245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