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33|回复: 0

[第七十四章] 圣者的司法观——以德服人,以法治人——天地间的制裁也有法则

[复制链接]
小安 发表于 2009-3-2 01: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就是这一章的整个意思啊,他讲的就是说生死之道啊,和生死之道相关连的那个道法,和生死之道相关连的那个道法。

生死之道是怎么回事呢?民不畏死,从表面意思上来说,就是老百姓他肯定是不怕死的,如果说你要以死去威胁他的话,当然在某些环节里面他肯定可以起作用,但是如果说你把老百姓压得太厉害了,是不是,我给你说,那就有问题啦。如果说老百姓真正到了怕死的那种状态,他肯定是因为有那些钻空子的人,啊地痞流氓,那些恶棍呢,或者那些政治流氓,是不是,利用老百姓的单纯呢,然后有意地引导老百姓走向那些怕死的那一面。当然这个方法很多啦,你比方说,用那个宗教啊、用那个信仰啊去引导人们呢,是不是,这实际上也容易造成人们对死害怕的那一面,但实际上你如果要是从老百姓的角度上来说,人们本质上他是不怕死的,他本质上不怕死就是因为他的生存呢他实际上他有他自己的感觉,是不是,这个感觉呢,从字面上来说,我们先不说这感觉,先从字面上把这一句话说完,因为他是分两节说的,是不是。

第一节呢就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这句话的意思就说,有很多老百姓怕死的地方。为什么怕死呢,就是因为有某一种人,他钻到百姓的空子,钻到老百姓心理上的空子。如果说这样的人有存在的话,我就把他抓过来怎么,杀了,看看谁敢这样去做,这就是圣人所说的,他这种无为之治里面的有为,是不是。那么无为之治里面的有为他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他下面这句话就解决这个矛盾呢,是不是,他说你明明说无为,但是为什么又抓来杀呢?哦抓来杀是因为另外有一种状态,这个就是他后面的解释。

第二句呢就是“常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他就说杀的人,他另有其人,常有司杀者,常态里面他本身就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斫”,如果说你想代替那个是不是,在常态里面司杀者的话,你这个就叫代大匠去操刀,你代大匠去操刀的话,那有不伤你手的时候呢?就是他这个问题呢实际上说的也是一种无为之治。他就说我把这个而为机的人抓过来杀了,那个杀了呢,靠谁去杀呢,不是他在杀,而是另有司杀者,说的这重意思。当然从字面上是这样解释的。那么回过头来我们看看他潜在的一面,还有另外一重意思。

民不畏死啊,为什么老百姓不畏死啊,因为老百姓是最知道生死之道的,啊人是一口气,树是一张皮,是不是,这是古人所说的话,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人无非就是一口气,这个气呢,就是他争也争,他不争他也要争,这就是老百姓他常争的原因。所以说老百姓他一般他不怕死,他不怕死另外还有一重原因呢,那就是我自己个人的一种理解啊,我就说老百姓他知道生死之道,他从表面上来说他知道,噢人肯定是要死的,那么主观意识他肯定怕死了,但是人的潜意识他怎么,知道人是不会死的,他理解的不会死就是他不会死,就是人的潜意识这个神他不会死。他不会死,他为什么要去怕死呢,就是说你一旦把他惹烦了,是不是,说通俗点就是你的能量啊、你的信号啊,一旦激发到他那个层次的时候,我给你说,他就不会去害怕死的问题,这就是民不畏死的一种基本源头。当然,“奈何以死惧之”,你为什么要用死去恐吓他呢。这个恐吓是什么意思呢?恐吓就是说有很多不明白生死之道的人,然后设计出来天堂和地狱啊,然后六道轮回啊,这样一种说法,特别是十八层阿鼻地狱,那更恶心,他更恶心,实际上就是说他用这种方法去恐吓老百姓,你以为他怕,实际上他不怕。他为什么不怕呢?实际上有很多人他即使有不善的念头,他同样不怕这个问题,为什么不怕呢?因为他有个人的生存理念。你有你的理念,他有他的理念,所以他不信你这一套,他同样他不到你那个阿鼻地狱里面去。当然为什么去呢,我想这是人们有意地在设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理念上,影响了人们一种比较常见的一些意识吧。常见的意识里面老百姓他基本只有一种状态,他对生死之道他参得比较透的,他无非就是人活一辈子,无非就是为了那一张脸,那一张口,然后呢把这两个问题呢固下来就行啦。民一旦口也不让他满足的话,脸也不让他挂的话,我给你说那他的的确确不怕死了。你说到那个时候,那个治理老百姓就不大好办了。

那么另外一层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身体这个整体的生命,他也就象一个大国一样,在前面的章节里面也一直都是在演绎这样一种比喻,就是这个比喻啊每一个细胞啊,实际上他都按自己的存在在循环,他从来说没有怕和不怕的,他只服从一个问题,服从谁呢?服从他的心的那种指挥。心是什么呢?心就是他心神的那种指挥,这种指挥造成他这种循环它很自然,它很自然。这个很自然就是身体上的某一部分细胞它淘汰了,它自动就回到自然中间去啦,他也不存在什么生死的观念问题,是不是,你为什么要以死去威胁他呢。如果说真正的死,这个地方不安定的话,不安定的话,就象人身上的某一个部分病一样,不安定了,那么我就把它抓过来,啊把它杀掉,然后呢看谁还去造成这个不安定的因素。这个就象人治病一样,这个地方有病吗,我一吃药、一打针,哎这个地方就好了,看还害不害病呢,他不会害病啦。那么这个治病也好,这个杀,说通俗点,克服这个病态的病灶的战争也好,就象前边讲的战争的那个问题一样,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主观意识亲自去参与呢,噢他不是主观意识亲自去参与,他而是有司杀者,这个司杀者他另有其人。

这个另有其人是说,我们的信号系统里面,还有一种状态,你比方说象我们的阳神和我们的阴神以及我们的元神,在这种三位一体的这种关系,你别看呢,在体内的时候,你好象分得很清楚;在体外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已经不知道他怎么在运动呢,他已经到体外去啦。当他在体内的时候,你看得见他的时候,你可以从颜色啊、服装啊,是不是,举止啊以及状态啊,你就可以分析地出来,那一种是元神,那一种是阳神,那一种是阴神。但是到体外去以后呢,你就不知道啦。所以说往往到体外去以后,如果说你的身体还在进行变化的话,你这个时候就不能用你的主观意识去操杀伐的那种大权。身体任何一种状态,实际上你都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操纵他。你一操纵,就会破坏这个整体的平衡。所以说,你一破坏这个平衡,就象你拿刀把自己的手指给砍伤了一样,只会有这种结果。所以说这个问题吧,不怕死,就怕的根呢,大家对这个问题呢可能没有注意,书中间是这样写的,老百姓怕不怕这个根在什么地方。后天意识实际上就是君,这个心君呢实际上就在于他怕不怕的问题。怕不怕呢?实际上是心君体现的一个状态,然后呢他怕老百姓干扰他,然后他想出各种问题去吓唬老百姓,这是一个方面。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到底根子在什么地方?根子在君主的身上。老百姓呢他不存在怕不怕的问题。

无为而治啊,也就是许其自化,许其自化,就是老百姓你让他去自化,这个呢就是天道啊他能够胜利的伸张,如果要是你这个人用主观意识去操纵这一切的话,那么这个平衡它就很容易打破啦。一打破了以后,你再回过头来你想治理他,这个时候就非常困难呢。这个地方就举个例子,你比方说过去,传统的历史上炼丹经的时候都要怎么,去三尸,就是人身上有三尸虫啊,它们居住在人的上中下三焦里面,每一个虫居住在一个地方。然后呢我们为了驱除这个三尸虫,我们就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呢那就是辟谷。也就说啦,你要把这个虫啊给饿死,最起码来说你要把它饿跑。这种方法在古人中间是这样做的,那我就问一下啦,这种做法到底合不合理呢?

这是一种有为的做法,就是你主观意识你参与这个事的时候,你明白这个道理,然后你有意地去饿肚子,你说我要把它这个虫啊饿走,是不是,这种想法是不是有点幼稚呢,我想就是幼稚。这个方法为什么幼稚呢,就是因为你想代大匠斫,就是你想拿起刀来把这个三尸虫给砍走,实际上这种方法没有不伤自己的,最后你把自己一点精华,一点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精华,就是炼精化气的那种精华,或者炼气化神的那点精华,最后一辟谷,辟得没有啦。为什么会辟得没有啦?就是因为人的主观意识他并不知道,什么时候的时机最好,那个三尸虫怕什么,三尸虫到底怎么躲的,它怎么生存在体内,你人主观意识你根本都不知道。你说你非要把它赶走,然后你说你饿肚子可以把它赶走。你结果呢,饿去饿来,把自己的一点精华呢饿不见啦,后面的路啦,修炼的路啦,你就没有办法走下去。是不是这样?(笑)

一般三尸虫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它可以离开人的身体,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基本的道理。人身上的确有三尸虫。但这三尸虫呢,不是人身体本身就有的,人身体本来他没有这个虫。那么这个虫到底怎么来得呢?它和两个事物有关。第一个事物就是人的后天意识,第二个事物就是人吃的食物。人吃的食物和人的后天意识它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呢?就是人日食三餐呢,他不得不想问题,所以说他吃的东西呢就变成他想问题的一种结果。所以人后天意识实际上里面就包藏着有很多的三尸虫所储藏的一些地点。这个地点是什么意思呢?那就说人的思维里面有很多空挡,这个空挡呢就是它呆的地方。那么这个食物到底什么东西呢?食物就是谷类,只要是谷类,它就肯定有三尸虫。就是你每天吃,把虫吃进去啦,然后它积蓄在你体内,然后和你思想中所产生的那种意念,就遥相呼应,你存在,你的后天意识存在的时候,那么它的先天它就存在啦,它就相当于人的主观意识的一种潜在信号,这个就叫三尸虫。

这点不知道大家听明白了没有?那么吃什么东西没有三尸虫呢?面食。面食是不是谷类啊?

古人呢对两个事进行研究,他就发现我们那个植物里面呢就有两种东西,是比较奇怪的,这个比较奇怪呢就是它不属于谷类,一种东西呢那就是我们的小麦。小麦为什么说它没有三尸虫呢,它就是因为它是越冬植物,越冬植物,越冬植物还有一种,实际上我们没有注意,我们种的油菜也属于越冬植物,所以我们有时候吃菜油是最健康人体的,但是常人呢都不喜欢菜油的气味,都不喜欢菜油的气味,都不吃它,但实际上菜油对身体最好。但是菜油呢一定要吃熟油,不能吃生油,就是你最好把它榨一榨,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呢,然后你再把它凉下来,这样吃熟油,一般对人身体它就没有什么干扰。第三个事呢就是我们在地里种的香椿。香椿也是这样的,就是它头一年,它已经在开始孕育这个精华,然后第二年,当它芽发出来的时候,那么那个香椿它就特别能够补先天。为什么能够补先天呢,就是因为它没有后天的那种气息。当然这都是过去古人所说的,我也不是搞植物研究的,所以对这个道理呢没有过深的研究,只知道说了这几件事。

那么我们这个从整体上来说,从整体上来说就是要自醒自爱,不要自争自为地去斗杀,你有意的就是说去跟你身体去较量的话。我给你说我们有很多有为的功法把自己的身体呢当着实验工厂,这是老子是最不提倡的,他最不提倡的就是说,你过度的有为,就象我们人一样,我们人在社会上有时候碰到一些坏人,或者叫歹徒,如果说你自以为是正道噢,然后要替天行道,或者是惩恶扬善,但是你又没有那个本领,你说你跟人家去斗,结果你一下被人家搞伤啦,是不是,你还是去了多的,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就是说你对那个修炼中间遇到的一些不良的一些信息,或者比较恶的一些信息,这个时候你也要替天行道啦,你也要正气昂然地去斗了,是不是,这就象我前面举的一些例子一样,结果斗去斗来,把自己给斗死了,自己还不知道。所以说对有些残余信息,有些残余信息他们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就说明他们跟我们有一种天然的缘分,这个缘分呢你是要尊重的,他既然来到我们身边,说明我们有某种信号,与这些残余的信息呢是在遥相呼应的。你既然知道这个呼应的这个效果,你为什么还要自以为正呢?如果说你不是自以为正的话,你可能就从这个信号中间,你能够看到自己修炼所欠缺的那一面。

欠缺的那一面就是说你思维上,还有很多你没有认识到的,你没有认识到,就象我刚才说的这个意思一样,你的三尸虫是以你的后天意识为基础而形成阴阳匹配的这种关系的,要不然的话,人阳性的意识它怎么能够呆得住啊,它在身体内部,人身体都是由先天构成的,它根本都没有后天的东西,人的后天意识呢是慢慢地靠环境呢、传播啦、引导啦、感化啦、教育啊这样慢慢形成的。这个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后天的烟火之食,它作为信号。这个信号呢实际上最后就演化成为三尸虫。就是这样一个关系。当你理解了这一点以后呢,你把你的主观意识其中所欠缺的这一面、不符合道性的那一面,你慢慢地认识到。而且这个认识的过程呢,往往需要很多那些残余的信息啊,或者那些邪气啊,让他们作为镜子来照一照你自己的那种主观意识,才知道,噢原来你的主观意识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不符合于道的。

那么你明白了这一点以后呢,你就会很容易的就从你自己的主观意识上,提出那一些不符合天道的一些存在,然后呢,尽可能的去慈爱天下的万事万物,然后呢就能够把天下的事治理好,最起码来说。你比方说象有些信号,你认为你肯定处理不了啦,但是你不要认为你的存在里面就没有处理的这种存在。这种存在到底什么东西啊?这种存在实际上就是自己的神,自己的元神呢,他本身这个体系呢他可以和大的体系联系在一起,就是他可以和天道联系在一起。

所以说我们不去争斗、不去杀戮的话,自有天道治天魔,也不劳我们分毫精力。天道呢自能在我无心的状态下,很快的去平息这个外来的缘分。所有的缘分实际都是这样处理的,我们为什么不让他自己去处理呢?你心不动,你心不动,处理的这个信号他自动就会出现。关键是有很多人,他心在这个信号一来的时候他就动啦。首先他不理解这是一种动,害怕第二种动,然后呢想去争得自己的好象主动权,这是第三动。有了这三动,我给你说,你就很难把这个事情摆平啦,很难以摆平。所以说我建议大家以后如果说练功的时候,看到任何信息,你首先保证一点,你的心不动,你以清静为本,你要知道这所有的东西都是你自己招来的。你招来的东西,你就要认真地去对待他,你这个对待的方法啦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你的无为,你不争,你只有这种方法,你没有别的方法。你说你非要学一套法术,然后念念有词,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给我斩,是不是,你把他斩了,实际上你也把自己给斩啦,这就是我上次举周详那个例子,那个例子再深刻不过啦。

所以修炼中的谦让、不争,这是个比较重要的原则。我们遇到的坏人呢也是我们的因缘,你有这种因果,你有这种因,才有这种果,你有这种缘分是因为你本身积累的因素造成的。那么你在主观上呢就要知道谨守于内而知于外,就是你要知道你内在的欠缺而知于外,就是你对外界来的东西呢,你心里一定要有数,所有的东西呢都把它当着是激发你内在的一种基本要素,把外缘都把它当着是激发你内在的一种基本要素。当你这样去做的时候呢,我想积极因素呢它就越来越多。有时候呢,你比方说,象我们社会上还有这样一种提法,就是设立什么见义勇为奖,不知道大家是怎样去看这个问题的?提倡遇到坏人坏事的时候要见义勇为,不知道大家有几个人是愿意去见义勇为的,大家觉得见义勇为有没有道理?我们这是活学活用啊,并不是空洞的说教啊(笑)我就直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就大家自己思考一下,这个见义勇为到底有没有道理?

……应当?啊那你这一章就别学啦(笑),那你这一章就别学啦!那我还是听听闫工为什么说应当。……

好,就说到这个地方。要出手,结果那个小偷一下把刀拿出来,捅了你一刀,那么是你负责,还是国家负责,还是那个小偷负责?小偷他负不了那个责,因为他已经把你给捅死啦或者捅伤啦,你说到底是那个负责?是你生命留下来好啊,还是你生命送了是好呢?是你生命跟那个包包比较,是你生命重要呢还是那个包包重要呢?我想这个简单的问题,就不用再讨论下去啦,我们还是回到原文中间去,再说这个事是不是。他是说的是从大局上去考虑这个问题,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然后你不得不考虑他的第二个问题,要是民常畏死的话,这种人呢我抓过来我就把他杀了,啊我抓过来我就把他杀了,杀了以后呢这个杀,我还看他谁敢这样做,对不对,我看他谁敢这样做。那么这个杀了是什么意思呢?他结果后来又说了那一句话,常有司杀者,但是杀,到底是我抓过来杀还是人家抓过来杀,哦他说另外有人杀。这个杀是什么意思啊,他说这个社会的治理,实际上你强调一个方面的时候呢,你实际上在鼓动另外一个方面,是不是。你比方说,你强调礼仪的时候,“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他说的就是这种辨证关系。就是你提倡那个礼教的时候呢,实际上你把忠信的这一面呢就已经放弃啦。就是那个东西已经很薄啦,一戳它就破啦,所以人们就不会顾忌那个礼仪的那一面,有时候顾,有时候根本都不顾,而它就成了混乱一片的罪魁祸首。是这样比较出来的,实际上他的很多意思啊,他都是在这个地方在展现。他就说我抓过来杀,不是我去代这个杀,这个大匠啊就是执那个屠刀的人呢肯定是有的,你不用担心,他肯定是有的。你在社会中就是法律,你在人的生命中,他就是自己的系统意识。

就是你的潜在的元神,这个东西我给你说,他力量很大的,他对什么事物他都是公平去对待、公平地去处理的,他绝对不会说你这个人是好的,或是比较好,还是很好,他不会这样去处理,他只会按因果律,就是你做了什么因,你就得到什么样的果,他这样去处理问题。不是你见义勇为,见义勇为实际上就象你代大匠斫。代大匠斫就是说你想拿起这个屠刀,然后去惩治那个坏人,然后达到这个社会安定的这样一种效果。实际上这个社会的安定到底是靠什么东西来做呢?那不是替代,实际上从道德经,你别看它四千八百多个字,但它从治国的高层角度一直谈到非常基层的角度,谈到我们个人身上的这种治理问题,它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就是你这个社会的动乱呢,因为上面的奢华造成。上面不奢华的话,底下他有什么追求啊,底下他一点追求都没的,没有,他老百姓我给你说很淳朴的。如果你这个国家,你这个当领导的,你没有那么奢华的话,你看底下他淳不淳朴。你看现在整个国家的领导阶层全部都奢华起来啦。我记得我看报纸说的那个乡镇一级的办公地点吧,它做得象UU1001词语替换一样(笑),它贫困县它做得象UU1001词语替换一样豪华,这就说明它整个风气啊都已经在趋向于奢华啦,是不是,糜烂啦,你说他还可能引导老百姓走向淳朴啊、勤俭吗,他肯定引导不了啦。

这个道理呢跟我们修炼中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说我们的主观意识这个时候根本都没有守住这个无名之朴的话,我们的潜在意识,你说受不受我们主观意识的这种干扰啊。你稀奇古怪的想法太多啦,听见没有,你肯定要破坏你潜在意识的运动。你一破坏,这个元神他就没有办法修,可以这样说,他不要说跳出你这个人体这个樊笼的约束,他就是在你身体内部多呆一个小时,他都是受罪的。就是最后呢你修炼呢,只有一种方式,那就说你最后要从你的观念开始修起。你把你的观念修得比较符合于道的时候,噢你的元神就喜悦啦。当你把自己的后天的观念修到很符合于道性的时候,那么你的元神“嘣”自动就出去啦。他一旦出去以后,他造成的结果我给你说,你放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摆得非常平的,他也不会说过格得去怎么,去完成你自己的欲望,好象你不应该去报这个仇啊,你非要他去报啊,他不理你这个茬的,他总会按他的运动规律去做,这就是我们的神,这就是整体的那一面。作为你人来说,也要从更宽广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道性,你去从自然的角度呢,去摹拟你自己整个应该走的这条路的话,我想这样下去,对修炼他是最有帮助的。你从现实中间,你不要被现实中间那些表象的矛盾所牵扯住了,就象我们刚才说的那个问题一样,你比如说有很多人他提倡设立见义勇为奖,他为什么要提倡呢?就是因为他觉得这个东西它有必要,但实际上他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的根源到底在什么地方。

……但是呢,我意思就说,我意思就是整个社会的倡导和提议,就你一定要有正确的导向。你比方说,人家,我记得那一年呢,那个农业银行的储蓄员,夜班值班的时候,结果两个抢劫的来啦,他非要跟人家顶着干,人家要钱,他要顶着干,后来是当了英雄,但一个死了,一个变成了残废。实际上你这个从法律上来说,你就应该倡导人家怎么,不应该见义勇为,那不是你干的事,说通俗点,你在那些强徒面前你说你有必要跟他顶着干吗,因为收拾这些强徒,他另外有这个代大匠宰的持刀的人,是不是,那是他们的工作,你凭什么去完成这个工作啊,你小小的一个值班的人,你把警铃按了就是你的责任,那就是你唯一的责任,你报警啦。当然这个社会人们的思维导向呢,我想它实际上很重要的,要学会珍惜生命,是不是,你这个生命比金钱都要重要,他就是他几十万、几百万抢去了又怎么样呢。是的,他好象是富了,是不是,他好象是富了,但实际上他害了他自己,他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这就是老子思想非常机巧的地方,这是他玄妙的地方。要杀你的时候,我给你说,他有意地帮助你,这就是他的道,因为他提倡你最好是怎么,你最好是不要干你分外的事,你的分内,就是你做好你自己本职工作就行了。

你看国外的那些电影也好、电视也好,一旦是发生那种抢劫,或者是歹徒事件的话,旁边人插不插手?没有人插手的,他怎么会去插手呢,因为人们的观念知道是不是,最起码来说这个生命很重要,你跟这种人你没有办法去争强好胜的。当然这从表面意义上是这样说,我们还是回到我们修炼角度上来,是不是,我们自己这个体系,你身体内部你说有多少矛盾呢,是不是,这个地方出一点,那个地方出一点,然后呢,你在想,这个东西都是我自己身体中的事,我有权利处理,你是有权利处理,但是你又没有权利去制服它,你没有能力去制服它,因为你根本都不知道它的那种体系。那你去请专家、请医生,医生就说你有这个病、有那个病,是不是,就象我昨天念那个报纸一样,就是那有个妇女,她一天到那个医院去检查一下,就是北京的那个协和医院,做妇科检查,检查一天下来,你知道检查费取了多少?四万!一天的检查费去了四万。她说她妹妹肚子也痛,好象是那痛经,他说你妹妹也叫她来,我们可以优惠。四万还算优惠!你看,现代人都成什么样呢,就说人们的观念呢完全错位啦,可以这样说,错位啦,他非要去找,实际上你找又怎么样呢,你找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全面的方法。

这个全面的方法,还是从自己身体中,你要找到一种和谐。这个和谐实际上是这个天道,他本身是和谐的,你别看他柔软,但是呢他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他为什么能够解决问题呢?就是因为他知道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怎么去摆平它。所以说他的治国方式也就是这样。他的治国方式呢就是你圣人同样也不争,同样也不争,你别看他说这样的狠话,我抓过来我就杀啦,但是他下面这句话就说得很好,啊不是我杀,我绝对不会杀。那就是天道啊,就是天道!

第一点:民不畏死,我不畏让;

第二点:自醒自爱,不可自争自为;

第三点:谨守于内而知于外;

第四点:爱民莫若不宰,其命最贵自然;

第五点:目道取上善,明心换作为。

这五点呢,这是我自己对七十四章的一种理解。民不畏死,我不畏让。你不要害怕让了以后你会失去什么,就象老百姓他不怕死一样,他死了他也不会失去什么,因为我们身体中的细胞他也是这样的,是不是,他实际上只是完成一个过程,我们的生命呢实际上也是完成一个过程。所以说当你让的时候,你越让,你所经过的这个过程就越丰富。这个越丰富就是你生命的经验呢越广泛。有时候人,你比方说一个人他修到一定境界以后,他一个人的生命他可以相当于千万个人的生命。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因为他的信号他已经参与到人家的生命里去运动,所以说你的让,实际上是一种比较高的策略。比较高的策略就是说,你要进入到民的那种生死之道里面去,你越让,你进入到这个生死之道里面的机遇就越广泛,这就是天道,我们所说的这个人得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进入到这个天道里面去。你的思想进入了,你的实际呢你也进了,那么你就不存在生死。

第二点:自醒自爱,不可自争自为。就是自己反省自己,然后自己爱护自己,然后你不可自争,是不是。你没有自爱了,你这个自争是难免的。然后你自为的话,如果说你没有自醒的话,你这个自为的这一面,你就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当你有了前面这四个字的时候呢,后面做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同时呢,也能够保证你的修炼呢,有比较稳定的那种发展吧。

第三点:谨守于内而知于外。就你内的这一面,你一定要把他守住,然后呢你对外的那一面呢,你一定要去观注,这个观注呢实际就是你的观察能力,你的观察能力呢实际就是在体现你那个慈爱的过程,你越是体现慈爱的深度的话,他越能够使内在的那一面得到发展,那这个就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

第四点:爱民莫若不宰。就是你爱护身体这个老百姓的话,全身心的老百姓,你最好的方法就是你不要去主宰他。人一般就习惯于跟自己的状态呢就憋着来,是不是,该休息的他不休息,不该吃的呢他非要吃,象这些东西呢都是由于主观意识、由于那个三尸虫、由于那些不良的信息存在于你的体内,而产生了后天意识,这个后天意识呢,他老想去主宰你身体这个大国,但实际上他又主宰不了,他最后呢就把你这个国家呢就主宰的怎么,天下大乱,乱七八糟,结果呢你爱民的这一面,你就体现不了啦。所以你体现爱民的这一面呢,你还不如不去主宰你这个身体,而让你自己的潜意识去主宰。这个潜意识主宰呢实际上就是无为,这个无为呢就是表现你的自在性的那一面,就是你很自在,你不是很自为。自在呢就是说你的思想没有任何的负担,但是呢又活得很喜悦,这个喜悦呢实际上就是说你很高兴,你每一个念头呢你都得到了一种验证。念头的验证,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你每一个念头出来以后,它最后总要变成你的现实。这个验证的过程实际上就证明你在观注这个问题,你谨守于内,你谨守于内,然后呢如果说你验证的过程,你不主宰他的话,是不是,你就会发现你的自然的这一面,就体现出他的宝贵来啦。就是你的生命,你要想珍惜他的话,你最好的方法你就是自然,自然的状态发展。自然的发展你不要以为没有东西去主宰他,或者没有东西去左右他,或者没有事物去调整他,你放心,这一切都有。都有,那就是自然之道。他按自然之道,他有自己的生长方式。我这一点,不知道反反复复地讲过多少次啦,啊可以这样说,我都讲得有点厌倦了。但是一定要反反复复地讲,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人最忽略的这一面。就是天道自然,他本身他具足,本身人他佛性具足,本身自然之性也具足,本身天性也具足,噢这三点具足的话,也就足以说明我们人他不用后天意识,他同样可以生存。当然不用那是假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老处在阳性的位置上,你用,你又要合理地去用。合理地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观念要随着你的修,就是你的修啊,要随着你的修和炼这两点去自然,去自然什么方面呢?去自然的万事万物的存在,就他生长的那种方式,有很多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地方,而不是学人他有为的那种,是不是,掠夺啊、控制啊、自我为中心呢、然后嫉妒啊那种心情或者要求,不是学那个东西,而是学先天的那一面。

第五点:目道取上善。就是说你那个双目啊,当然你只要想看见道的话,你肯定是看不到的,这就是我们目道的话,我们如果想用我们的眼去看道的话,我们肯定是看不到的。你既然看不到,那么你取什么东西呢?你取你的上善。上善实际上按老子的思想就是说上善若水,是不是,这是他的核心,就是你水性吗,不争吗,聚众人之所恶啊,故几于道,就是大家都不愿意去的地方,都不愿意呆的状态,你愿意去,你实际上就趋于水性,趋于上善的这种状态。所以你看不见道的时候呢,你不要担心。你看不见道的时候呢,你不要担心。你就按水去作为例子去做他,就行啦。然后第二点,明心换作为。就是你的心呢,你只要想你面临任何事情的时候,你从阴阳两个方面,你都去想的时候,你都去想。你都去想是什么意思啊?实际上就是总结,总结。你在总结这个事物的时候,你实际上就在换取这个作为。换取这个作为是什么意思啊?换取这个作为就是你明心了以后,心里明白了这个过程,它的好处和坏处,作为一种经验,作为一种经验他就储存起来啦。一旦储存起来以后,它毕竟要换着一种作为,这个换着作为就是下一次的作为它肯定就会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个积极的意义也就说他以后在办这事的时候呢,这个经验他就会自动的,自动的该回避的就回避,该吸取经验的地方呢就按经验所存的地方继续运动。那么一般就是说他能够解决你所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一种基本模式。

无为而无不为的一种基本模式,靠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基本理念,这个理念呢就是这个天道自然的这种理念,他并不是说的什么高深的东西,就是这个东西他很自然,他本身就存在,佛性也好,神性也好,道性也好,他在人的身上他本身具足。这个具足的这一面,无非就是说你要放弃你自己的状态和控制性。放弃你自己状态的控制性,实际上就是放弃你后天的这种作为。后天的作为为什么在明心的时候又换来啦,换来正确的这种作为呢,就是因为你明心了以后,你就知道阴阳之道啦,是不是,你按阴阳之道你换的作为,实际上你正在用自己的经验去适应你的存在,这就是整个事物所应该修的这一面。我们自己修呢,无非就是说按老子的思想吧,逐渐逐渐地培养系统理念。这个系统理念呢从道一直讲到德,从国家一直讲到老百姓,下面的第七十五章,我给大家念一下,大家听听就行了:第七十五章贪损: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我想这些话都无非就是说对前两章的内容呢,在不断地深化、不断地推进他的论证。第七十六章戒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你看,所以说这个师父的这个思想,我可以这样说,他是非常严谨的,他并不是说,他糊里糊涂地把一个论点拿出来以后他不加推论,然后呢他就让你去接受,他不会这样的,他是一点一点地推论给你听,是不是。这一章和某些章节,它有那一些联系,我们自己平常在学的时候呢,就要积极地去找这种联系。你不能说把这一章你单独地看懂了,然后你就不管其他章节了。实际上其他章节他都是为了某些论点在摆出证据,然后呢再不停地从证据中间呢,再找出有些论点的合理性,无非就是这个问题。

而老子的论点呢,无非就是这个天道自然这个核心。天道自然,我们人身也是自然的。我们人身自然,我们为什么不发挥他自然的优势的那一面,非要靠你的主观意识去鼓捣呢!你越鼓捣,你越不自然;你越不自然,你的存在问题就越来越多。这就象我们人类现在的文化发展史一样,是不是,它实际上是非常不自然的一个东西。它很多东西根本都没有搞懂,它非要朝这个地方发展,到底好不好呢,这只有靠人类他自身去认识,自身去认识。当然象老子,象这样一种人,这种圣人他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他呢。为什么这么少的人能够理解他呢,这个道理实际上在前面的章节中,全部都讲过啦,是不是。知我者稀则我贵啊。老百姓为什么大部分都不理解他这种存在呢,就是因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啊,虚的这一面他没有人去关心它,都关心实的那一面去啦,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个事。所以作为我们来说,要想学圣人的那种状态,最起码来说,对老百姓他这种不理解道性的存在,也同样要以善待之,而不能以抱怨呢、或者以不理解的心态啊去处理。当以善待之的时候,我们自身的发展最起码来说,有了老百姓的潜意识的支持啦,他们的信息、他们的神,他会发出一种比较积极的意念去帮助你实现这种成功的目标的。

基本的内容第七十四章讲到这个地方呢。

道德经讲到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接近尾声了,后面剩下几章。越来越接近尾声,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从整体上怎样去看道德经,我想,慢慢地就要养成习惯,往往我们一般接触一个事物就从全貌上去把握它,很难养成习惯,你就是我讲也是这样,一天两章,有时候一天讲一章,涉及全面的地方呢一般很少,就说很难以把它牵扯到其他的章节啊,或者是把其他章节的一些意思啊串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讲解,一般象这样的机会比较少。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的思维他就是这样,他片段性的,他有合理的遗忘,所以呢一般很难以把他连起来讲。但是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是很有必要的,主观上呢能够连成一个整体,象这样如果天生就有这种能力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天才啦。但是天才毕竟少,一般普通人呢就比较多,就说不要勉强自己。那么我们每一个人所说的那个天生的那一面,他就具备这种能力,每个人天生都有这项能力,但是呢他由于后天意识的挣扎呢,慢慢这个能力就下降啦,所以说要首先在信心上要承认自己有这个能力,然后呢从那个修为上,尽量地进入到无为的状态里面去,减少后天意识的那种干扰,然后呢再进入先天的那种天才状态里面去,我想还是能够做到的。当然不用心是最好的,越是不用心,所得到的东西呢可能就越多一些。我说的这个地方不用心是什么呢,就是你不用心去分析、判断,你只是需要从虚的方面去感受他就行了。那个感受也是这样一层意思,就是你去感受并不是说要去感受他的文字,而是去感受他的那个意思,因为实际上抽象的东西呢他永远是基础,永远是道母。既然是道母吗,那么就能够生出德子来。这个德子就是说,各种各样的存在方式,或者各种各样的得道方式,他都可以存在。如果要是有意地从主观上去了解呢,恐怕你就是读完了,是不是,你也只是记得中间的几句话,或者是几个意思,或者某个片段,或者某个支离破碎的理解,这样呢对人的修炼他肯定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有很多东西要从自己的感觉上去把握,不能从那个知识上去把握。说的感觉就是说,你要知道老子的思想的体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然后呢再去看一看,老子分析问题的习惯、采取的基本的方式是什么,然后呢再去看他整个内容啊讲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说历史上以来修道的人,他都要以道德经为蓝本呢。那他这个东西他又没有指导人们去炼,怎么炼,所以说这个方面呢就希望大家能够动动脑筋。

这一章我在讲的时候呢基本上就把有些炼方面的一些要点、要素啊就基本上就说啦,但是呢能不能变为大家的现实或者实践,这个就要看个人的那种缘分呢。第一是缘分,第二呢就要看大家那种觉悟的深浅啦,这和我的那种觉悟好象有一种联系,但是不是绝对的联系,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个事,我只是在这个地方充当一个放大机,或者传话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05:26 , Processed in 0.0211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