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77|回复: 0

大道有门---道家养生文化与命运前途的关系(节选二)

[复制链接]
道与德 发表于 2009-7-20 09: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道家养生文化的起源。

道家养生文化起源于老子,老子生于公元前571年,他总结人类养生修命的文化,创编了《道德经》。在《道德经》的10章、16章、47章、48章、50章、51章、54章等等章节里都提出了养生文化的具体内容。如54章里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从老子这一段话来理解,道家养生文化,不光是修身、锻炼身体、跑跑步、打太极拳等肢体运动这么简单,而是锻炼身体与学习文化、修养道德、思想、理念是一致的。是文化、思想、言行与身体同时修养。道家养生文化的含义是人生命、生活、职业、道德情操全方位的共同修养。一个共同体,不可分而论之。

战国初期的鬼谷先生是继老子之后道家、道教养生文化的宗师。他的著作《修为经》“本经阴符七篇”是天道养生的专著,在《道德经》的基础上更细化、具体化,具体操作性更强了。养生学的静功、动功、性命双修之说就起源于鬼谷子的养生修真学,同时又以仿生学作为养生学的对象,并首先提倡心养、神养、德养、道养文化的四养学说。

为什么道家文化提倡“性命”双修呢?

1、性命关系即人的思想、理念、道德修养称为“性”。性为性情。人的身体是受人的思想、精神、道德品质支配的。

命,指身体。人的思想、观念、人的心灵来源于身体,同时又起着支配身体、形体的作用。思想、心灵又依靠身体供给营养。如思想、精神离开了身体,作为载体又会失去存在,没有精气,神也就不灵了。

2、人的思想、精神来源于知识、学识、见识、经历。有什么样的学识、见识、经历、知识,必然产生什么样的思想、精神和行为。归结一句话,人们的思想、精神行为来源于其文化知识的结构成份和其结构成份的深度、细度、精密度。

3、性命双修的具体操作方法:


4、人类文化有三种文化组成:

(1)道德文化。此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母文化。就是天道文化、地道文化而决定了人类文化。因为人来源于地球,地球来源于天道。

(2)生命、生活文化。人失去生命、生活也就谈不到什么文化了。失去道德为主的根本的文化,人的生命、生活将失去航向,失去生命力。养生文化首先应以养德为主导。

(3)科学技术、技艺,职业文化。简言之,谋求生存的文化。

以上三种文化,道,天道文化又称道德文化,起着支配决定作用。

社会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道为尊。尊道贵德。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进步很大,变化很大,由牛、马拉车到汽车、火车、飞机。但道德不变。道德一变天下大乱,历朝历代兴亡就是道德兴亡的历史。

人在社会中的沉浮首先是道德水平的不平衡、失控造成的。

现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实质上是道德危机。首先是美国的道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

5、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脉文化。这一家、那一家文化都是道德文化在社会上的延伸。如儒教孔圣人提出的忠、孝、仁、义、礼、智、信,是道德文化的细化。天道、地道、人道三道之一的人道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9 18:04 , Processed in 0.01443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