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94|回复: 16

转帖--所知障---黄国达

[复制链接]
灵通 发表于 2009-9-14 08: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般学佛的人很容易踏入想蕴的陷阱内。学佛的人在佛教里吸收了很多的知识和观念之后,都将它储存到想蕴里变成记忆和知识,但却无法对这些记忆和知识加以活用,于是这些学佛以后所得知识都变成了所知障,知道的愈多障碍愈多,譬如说:当这些知识经过推理分析以后,自己产生一套的见解,用这个见解去观察他人,而不是观察自己,然后就对他人下判断说:「你这人没修行」「你这个戒律没守」「你的知见不合乎中观」「不合乎禅观」「你这有执著」「你这是我执、那是法执」等等,这种知识都很丰富,却都在观察他人,就是没有在观察自己,这是其中的一种盲点,另外一种盲点是虽然在自我观察、自我反省,但是运用不得当,开始观察时就将一些佛教的名词套在自己的身上,碰上问题时不去思考它的原因,不去面对现实,就直接将佛教的知识搬过来用,于是说「我业障深重」「娑婆世界就是苦海」「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稍微有点境界就说我开悟了!就是很容易将一些境界、佛教的知识套上去,稍微有一点禅定就以为是解脱了,这些现象很普遍,却都是「所知障」。
 楼主| 灵通 发表于 2009-9-14 08: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厚音老师对知识与修炼一些论述:大家看古人的时候千万别上人家的套子,任何一个修道成功的人都是什么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好像都是这样的,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真正得道的人他都是凭着一股淳朴的感情,然后建立自己修道的伟业。如果没有这一点,那你仅仅是一个招牌,你仅仅是一个木偶而以。我说这话的意思当然够深刻了,当然我并不想评论历史上那些成功的人士,或者是那些有名的人士,至于有名和有实到底是什么关系,希望大家眼睛放的亮一点,不要从文化上取下功夫,而应该从哪个角度下功夫,从感觉上下功夫。这个世纪太缺乏情感了,这个真情实意的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09-9-14 0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修道的人也一样吧。

要不把他改编成修道的故事?弄个论坛上的人当做主角,弄个谁呢?,,,,,,,想一下,啊,好像是尼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灵通 发表于 2009-9-14 08: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道的确实也是如此,别的法门也是如此,所以不在什么法门而是看我们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潘 发表于 2009-9-14 09: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专业词汇中最是精彩的一个,一看就明白。

有“所知障”的人大多知道什么叫“所知障”,并且能把佛经背下来,满口专业术语,基本都不会说人话了。(语言又偏激了,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潘 发表于 2009-9-14 09: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我业障深重」

说者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业障,欠了人家多少钱,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玩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09-9-14 09: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上不说人话=就是基本上在重复神仙和经书上的话。按了重播键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潘 发表于 2009-9-14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啊?是黄国达写的?

怎么看都是抄袭灵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慧成 发表于 2009-9-14 09: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灵通这么说,可就厉害了。 那以后写篇文章都很必需的强调一下(本文是在“所不知障”状况下写的)

所知 是障所不知 仍然是障。反正就是有感而发,不想利益,过后就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灵通 发表于 2009-9-14 10: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小潘于2009-09-14 09:10发表的:
啊?是黄国达写的?

怎么看都是抄袭灵通的。
前两年就看过黄国达的很多文章,很是推崇,可以说黄国达也是我的一位老师,只是不认识而已。哈哈。我的思想受他的影响甚大。还有一个就是西藏医心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01:12 , Processed in 0.01917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