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99|回复: 0

[第七章] 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效法于地天道就是进化

[复制链接]
福琳同泰 该用户已被删除
福琳同泰 发表于 2007-12-13 19: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从文字表面上看,讲的是一个大的方面和一个小的方面。前一整句讲的是大的方面,就是天地。后一整句讲的是小的方面,就是圣人。

大的方面,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就是因为它不自生,故能成生。而圣人,就是因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难道是因为他没有私吗?所以能够成其私。这句话的表面字义就是这样的。

从内在的含义上,我们可以把它推演一下。天地之间有很多事物。天地本身来说他作为万物之母,它是怎样生出来的?我想这个问题大家肯定也要问噢,天地是怎么生出来的?天地是由道生出来的。天和地可以这么说是阴和阳这两种气的分判。分判之前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浑沌的,分判以后就有了天和地。这就和后面章节里所说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这个说法就吻合在一块儿了。就是天地之生,并不是因为它自己造成的,也不是因为为自己而存在的。他的存在,他本身有自性运动的规律。道产生出混沌一气,这个混沌一气哪,然后产生出阴和阳这两种气。阳的哪,按过去盘古开天地的说法,阳气上升而为天,浊气下降而为地。这样就有了天地这种状态的存在。这种状态存在可以说是古代人对天地创生时候的一种可以这样说口头文学的模拟。是不是需要我们去追究他和天文学那种考证呢?我想没有必要。我们仅仅从我们自己的认识上去看一看这个问题。

当天地还在混沌一气时候,那么我们人还有没有混沌一气呢?我想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在大家谈到大的问题和接触到小的问题时,我们都要把他联系起来想。天和地以及和人的关系,要想透。那从什么地方想哪?就是我们人生下来以后,他有没有先天一气?我们的后天之气和先天之气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在这一章里没有谈,但是他却很形象地模拟了这个问题。从第二个小问题上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那么这个后其身是什么东西放在自己身体的后面呢?你的行为是在你思想的后面、或者说你的行为在你的思想前面?我简单概括的这样说:身,是有形的一面。意识,是无形的一面。如果我们想这个问题你要想透,古代的圣人他在修炼过程中或者在存在的过程中他保持一种方法,就是自己的意识到底是在身体的前面还是在身体的后面,他的行为是先有思,还是先有形。这是第七章里至关重要的基本概念。把这个概念了解清楚了,你就知道外其身则身存是什么意思了。

人是有了思想以后才有行,那么有没有没有思想的时候就有行呢?谁能回答?举个例子。(答:有人看见小孩落水,没想,就跳下去救人。)啊,这是一类,奋不顾身,没有想到自己的身体,这是一种境界,非常高尚。他只知道救人没去想这个问题。在我们的生存状态里面,有没有这样一种特殊现象,他没有思想,行为就产生了。(答:有时候不知道该说什么,行为就产生了,手脚自己就动起来了。)你是言不由衷啊,(笑)(答:但是他还能接上,接上的比自己想得还要好。)这就说明在思想的背后,还有一个东西在支撑。按我们的说法称为支撑点。这就是神的问题。人的精神到底是什么东西?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如果你没搞清楚,你以为你的思想是想出来的,那就错了,实际上人的思想他并不仅仅是在想,并不因为思。你看那个“思”字,一个田,一个是心,田是四方型的,四面八方,然后再去扩展它,在心上扩展。为什么要在心上扩展?因为在神的基础上再去接受四面八方的信息。然后囊括在口里面。这个口是你的脑壳也好、大脑也好、太极也好,囊括在里面进行运动,这个就叫思。这个思呢,是它因为在前面造成的。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实中非常普遍的。梦游,这是心理学上经常踫到的一个基本问题。,有很多人没有想,睡着了,人家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但是他偏偏在运动。他起来,可以运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这是因为它的抑制作用不健全就产生梦游,他的睡眠状态和他的小脑部分与人的心神有沟通的机会。他的心神就指挥人的小脑去运动。我们在做梦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情况。比方说有的人他做梦,做梦的时候他在想,就是梦中梦到了什么问题,他的手脚动不动哪?实际上也是动的。那就说明我们所指的思想,是指清醒状态时的一种理智,这是理性的东西。

那非理性的东西算不算思想呢?它也是思想。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在我们说的思和行之间,理性思维产生以后,是放在行的前面还是放在行的后面,在我们的主观理念中有一个空间的,这个空间就叫“为”。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为”。这个为你可以想,可以不想,不想,你继续去做,它仍然有结果。比如你练功,理智非常清醒,但你的能量一上来,人的手脚就不停的动起来了。这在过去的鹤祥桩中是非常普遍的。他就讲究这一点。这是我们气功界不反对自发动的功法。这种自发动实际在古代人的气功理念中,修佛法也好,修丹道也好,都是反对的。这一点可以告诉大家,过去历史上一直反对这鹤祥功提出的自发动,但这个自发动为什么后来被人们很容易接受了呢?就是因为它有神奇的一面。比方说一个人在梦游的时候他跑了,家里人会担心,会认为他不正常,会作出很多消极的猜测或者担心。但如果这个人很正常,他能够在自己的理智下控制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并且它的动作不受自己的意识的控制,那么这种状态,人们就会感觉到很神奇。这个神奇来自于什么地方?来自于神的冲动。什么叫冲动?“冲”就是虚的意思。它在动。你不让他动就会出问题。这就是自发动的来源。
有了这种现象我们就要思考,你的身和你的意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被你的心所左右的。因为心里面有两类物质,一个阴,一个阳。阳的一面表现成为意识,阴的一面表现成为神。那么神的那一面就是被我们忽略的一面。因为你平常看不到他,你也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但这个东西的的确确在我们的身体中和思维中是存在的。不论你承不承认它,他都存在的。那么这个存在有什么意义?这个意义很重大。重大在他能够区别无为和有为的基本意思。

你明白了它,把你的身放在你的意识的前面去运动的话,这个时候你的意识、你的心仍然是很明白的。你就知道,这个东西就叫无为。如果你把你的心放在你的身的前面运动,你先想好了再去做,这个就叫有为。有为离这个东西就很远,为什么很远哪?刚才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讲的这个思,它是个田字,它把四面八方的信息被你收集好了以后,被你综合在你的心田里面,才有了这个所谓的理念。这个理念错的还是对的呢?到底是错还是对?无所谓。为什么?因为它既有对的一面,又有错的一面,因为你没有超越你身体的约束,这个身体约束肯定是存在的,这个身体的约束就叫命运。所以你看,当你的理念、你的思维产生以后,约束了你的身体,产生了你的命运曲线,这曲线是不可改变的,你要改变它只有一点,就是你把顺向的过程反过去。

先有神,当它阴性运动时,就指挥你的心灵,产生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直接作用于你的身,它就开始动了,动了以后是不是他不明白呢?他很明白。自发动的人他是很明白的。在这种很明白的情况下观察到的这种现象就叫做无为。

当有了无为后,他的运动规律与天地之间是有沟通的。他不是自生的。有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哪,基本概念很难建立。他是天地之间生出来的一个东西。他不是你自己的。很多人以为它是自己的——我的神,我的元神就是我的。实际上我的元神是不是我的呢?当然这个地方还没有讲到元神,但是在概念上你要知道,哦,有这样一个典故,有这样的存在。他的存在状态啊,可以有这些想法。当你的想法在你的身体后面,在你身体后边产生的想法,你观察到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许多微妙的东西,有很多奇妙的东西,还有很多玄妙的东西,还有很多神妙的东西,还有很多仙妙的东西。然后一层一层的,随着能量越来越大,进入妙的境界就越来越深。

你所看到的东西你就知道,实际上在玄界里面,一旦超过了这些,你就会发现它背后的那一切都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分割的。所以有时候你给它命名,你怎么命它都可以,你说它是佛也好,是神仙也好,是菩萨也好,是基督也好,或是其它的神也好,都可以,但它是统一的。没有必要去分别它。
而我们人,之所以有神,都来自于天地之间的规律。因为它不自生。而这个东西也是不自生的,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它的根源在什么地方。所以我们人就应该理解这一点。你让不自生的东西然后让它去操作,你让给它一定的空间,然后让它去指挥你自己的身,这时你就会发现你的精神状态得到了一种调整。这个调整就是领会了无为的那种妙处,什么妙?就是前面说的五个层次的妙。随着你的修炼,你就会知道这个妙是一层一层变化过来的。但是如果在一开始你就没有无为的心态,或者无为的状态,你说你要产生这种妙,你不可能。

所以在这个地方要体会后其身而身先的道理。后其身,就是你把自己的思维摆在你身体的后面。这个身体,他有先的一面,这个先,对我们来说实际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我们人的生命是先产生的。然后才有了意识。这个意识肯定是在身体后面产生的。这符合于我们的生育之道。不是先有了意识然后有了你的生命,我们都是从这个状态过来的。但为什么生下来以后把它的规律反过来了呢?就是因为它分成了先天和后天这两种状态。先天的状态是先有身,后有心。后天的状态是先有心,后有身。一定要先想好了以后才敢做。要不然他就会担心,实际上他有什么担心的呢?他的命运如此,本来就定好了。但是,你想要超越自己的命运,要打破自己的命运,我不满足于这个现状,那只有什么办法哪?只有这种办法。把它打破,超越它。我无论是从形态上、文字上、理念上,我就做了这样的推论,不知道这个推论大家觉得是否能站住脚。有什么疑问?
……

不是身体而是命运、气运、运气,它是你的生命存在以后造成的,不是你的身体存在以后造成的,而是由你的心的运动方式造成的。就像我刚才分析的道理那样,人生下来之前,是一定先有身体,后有思维的。人在婴儿状态,他不可能有思维的,他只有反映,他只有条件反射。先有身体,后有思维,婴儿就是这样的。这是先天状态。什么是后天状态呢?人生下来以后,慢慢的有了思想了。这个思想慢慢的占到了主导地位,控制了身体。意识控制你的身体,意识在前面运动了,这个就叫后天的运动方,。这是我们生存中普遍的模式。你忽略了它,你没有观察到它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存在方式,这就是老子伟大的地方。他观察到了这个问题,他多处以婴儿为比喻,在道德经中不下三处。那么他观察问题时候他就是从人的生命的开始,或者没有开始之前去研究它。研究以后知道了,这个叫先天。
再举个例子。我们每个人的耳朵,像一个胎儿。胎儿就是先天。我们的耳朵一般就代表先天。你观察这个人,你看他的耳朵就知道一个人的先天丰不丰厚,什么叫先天丰不丰厚?就是他的物质内容,不是讲别的哦,不是讲他的根基深不深。什么叫物质?身体的构成就叫物质内容。一看你就知道这个人的先天丰不丰厚,物质内容饱不饱满,身体好不好,一看就知道,这就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先天和后天的区别。你后天无论怎么努力,你努力的那一面往往破坏了先天的状态。你不是对它有帮助,你是破坏了他的整体效应。什么叫整体效应?因为生命是整体性的,就是生命除了有身体的一面以外,还有神的一面。神是寄居在身体里面的,神是本原,它是统一的。它是整体性的。如果它被你利用了,那么你的命,你的运,就进入到大统一中去了。你不是小的个体存在。这就是那头一句所说的,天地之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如果你老想要让自己的身体健康啊,长寿啊,甚至要长生不老啊,或是要与日月同庚那,与天地同寿啊,你想千万种方法,你也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因为你违背了先和后的这种阴阳规律,这是个规律的东西,你不能突破它。

你突破的方法只有这一类,那就是打破有为,进入到无为里面去,你要把你的心放到你的身后面,就是你要先有行为,然后有思想。慢慢的你就会总结出这个妙的一面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生命的升华了。这个升华它的源头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本身尊重自己的神,尊重大统一,你和师傅来说,和众位的神仙,众位的佛以及众位的修炼之士就融合到一块儿了。这个时候,你说你境界不高,你说你没有智慧,我是不相信的。

我相信我对这个问题的推论上,尽管大家心里可能有点模糊,因为大家不敢提问。如果有人敢提问,那就证明这个问题就找到了它的弱点了,找到弱点的东西不是件坏事,也就是找到它的阴性的部分了。那么阳性的部分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进化。就是你进化到更进一步的能够把这个问题从新的角度去认识他。这就是我对事物理性的一种基本理念,任何事物都要质疑。没有质疑,那这个理性就更新不了。更新不了,这个东西就容易死,我们是不愿意死的。

守弱是老子的一种基本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出了一条积极的生存之道。这种生存之道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追求的目标。但是平时我们到底有几个人在想这些事呢?科学家他不会想、社会学家他也不会想、大部分的修炼家,他想的都是成功。只有极少数人他才去想这个道理。这个道中的理应该怎样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去建立,这个道中的理对老子来说,是一个终身的课题。他就讲了那么几句,我们人类到现在为止,还是要以他的精神为重。他的精神,无论是在商界,在科学界,或者你做一个普通的人,当你明白了他的道理以后,那么就明白了未来的世界,未来的世界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只有老子才考虑了这个问题。但几千年以来,人们都漠视他。都知道,他是大智慧,但是都很漠视他。为什么漠视他?其中有个原因,就是另外有个圣人——孔圣人。他说了一句话:三思而后行。从这一句话来看,我们上面的说法就错了,整个论点被这一句话他就否定了,所以大家找不出这个问题的弱点来。这个弱点就在这个地方,一般的人要想有把握,有保障,一般都采取这种方法,总觉得想好了,然后再去做,一般是错不了的。这种问题那么到底是谁对,谁错呢?我们到底是听孔圣人的,还是听老子的呢?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当然我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有点牵强,因为他说的这个后其身,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含义。我只不过是在有意的把这个中间的概念加以延伸。延伸了以后,大家的理念很容易被搅和了。他的后其身根本没有讲到思的问题,我为什么能够延伸出思的问题呢?我就是利用了人生存的基本面貌。你离开了生存状态,再去谈这个后其身里面的“思”,就谈不通了。能够谈得通,是因为你要知道在生存状态里面肯定是有身,然后有思。有身以后才有思。这个思是慢慢的,慢慢的,花了好多年的工夫才积累起来的一个东西,就叫后天。这个后天对你的命运状态有没有改变哪?实际要讲近路的话,三思而后行也有近路可言,要不然他为什么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呢?它没说修心哪,儒家为什么说修身哪?没有说修心?他只是要你修品德。“品”字三个口,这在我们的意识里面都是一种经常接触到的信息。这个信息再多不过了,但是忽略了他。不知道品德到底是怎么回事。道家讲究道德,儒家讲究品德,佛家讲究功德。在我们的现实中,就是这样展现的。道德,品德,功德,我们自己应该崇尚于那一种德呢?

我想,“道”这个东西太虚了。坐着坐着,就坐忘了,就忽略它了,就容易产生我们几千年以来所共同产生的效应:漠视他。对道德自动的就放弃了,就抓住了功德。这就是我们气功之所以风行一世,最后被打击下去的根本原因。因为它不符合于道,所以气功在世上不能长期的流行,其根本原因是它不符合于道。最终人们还是要修道德,才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才符合人类的运,大一统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我希望大家都不要忘了。尽管不清楚,但一定不要忘了它。要记得曾经有一个人,在某一天的晚上讲过这个概念,提醒我们不要忘了它。你忘了它,这一辈子中很多很多的事你就白搭了。白做了,就是你在这中间没有建树,没有境地。按修炼的说法就是境地,你进不去。就是你有了这个机缘,有人已经告诉你了,但你偏偏就是进不去,你进不去就没有你自己的境地,那么要谈后面的修炼,圣祖在后面各个章节里谈到深的修炼道理,就更难了。

后面一句话是谈的什么呢?外其身则身存。难道就是因为无私,所以它才能成其私。
我们在考虑这一章的时候,继续沿着我们的思维去推论。这个推论是很有好处的。现在有很多人讲实用,讲利益,讲名,讲财,我曾经和很多朋友都谈到过这个问题。我说你们都听说过一个唱歌的明星叫陈慧琳的吗?她长得很漂亮的,她现在也很有钱。她一场演唱赚几亿。她有钱了以后还想什么呢?她就这样直截了当地回答记者,她还想赚更多的钱。人的心是很怪的,她有名、有利、有财,还不满足,还要更多,她不满足的。这就是人心很怪的地方。这一切,到最后,对于她来说,能够成其私吗?最大的私是什么?对于她的生命来说,命是第一大,长久是第二大。这些对于她来说,能长久么?过不了几年,她就人老珠黄了,名也没有了,利也没有了,钱就越来越少了,因为她心里不满足嘛。就是有很多钱攒在这里,她也觉得不够用。她也感觉到恐慌,为什么?因为到后来保镖越请越少,院子越住越小。你说她能做到长久嘛?长久不了。

但实际上我很佩服她的,因为她敢说真话。她想的就是钱。她说“这是我们现代人普遍追求的一种趋势。”但是我很理解这种趋势。我并不是反对这些人去追求自己的钱。我从杂志上看到一条消息:你可以花钱请她去吃饭,一个饭局要多少钱呢?四十万港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说,两辈子也绰绰有余。但她一餐饭就用掉那么多。

这一切,对人不会长久,不长久,你追求它,那就不是真正的私。所以说,圣祖在这个地方所说的成其私,它要大的一面。不要小的一面,你千万不要小。那么大和小怎么区别呢?离你近的,是小的一面,因为近就偏于阳性。远呢?这个利益太远了,所以我为什么要大家立志一定要大而虚呢?就是根据这个思维推论出来的。你没有大而虚的志向,你要想接近不要阳性的这种私,你就接近不了它。
这个私,对于人来说,它很有必要。那么真正大的私是什么东西呢?就叫长生久视。这是个文字语言。按口头文学文艺方面的说法就叫长生不老。这个话说起来好像是很好听,但它不好听,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不相信长生不老的。大家都不相信的话我为什么要用它哪?我就不用!所以我用长生久视,活了一百多岁,就叫长生,久视呢?久久的去关注它,这就是长生久视。你如果能够久久的去关注这个人世、这个自然,长生不老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这两句话的内在关联。这就是老子他在智慧上所体现出来的一个基本点。

我们普通状态下很难以想到这些非常微妙的这些点子上。

我记得九五年,我看过钱学森先生写的一篇短文,唯相问题,唯相学,他主张仅从相的角度去研究气功,对神奇的一面不要轻易的去反对。他接着作了推论,他说道家修炼中的六神通,其中的五种他都是承认的,都可能做到,唯一一种他不承认——漏尽通。他对这一点持反对态度。为什么?他认为生命是运动的,既然是运动的,就必然有终点。如果它能超越时空的限制,没有终点,这在理论上站不住脚。这说明什么道理,他对老子的思想不能理解。第七章里面的第二句话不能理解:外其身。身体外面还有身吗?这是不好想象的。生命就是,人死如灯灭。人是一口气,树是一张皮,气一断,人就死了。死了以后生命还在不在呢?不在了。我们现代人的观点,生理学,医学,都是这样想的。没有哪一个人不是这样想。人死了不动了、长期没有呼吸了、没有心跳了,那么这个身体还在不在哪?

钱老,在漏尽通这个问题上,持反对态度是有他的道理的。因为从生命的推论来说,他是站得住脚的。但是从过去和现在所说到的生命现象,它的范围远远不止这些,这个范围是变动的。不是像我们所理解的这种范围一样,好像只有我们的形体,这个身体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扩大是由于你的信号体系的移动造成的。一般人,他移动非常困难。因为一般人的能量非常低,先天不丰厚,身体本身就不行,身体不行的人,他想像都成问题。他想问题成问题,一个想问题都感觉累的人。这种人怎么移动啊?很难移动。所以他的信号体系很难以和自然之间进行交换。

这种交换是玄界的事。这是玄学能解决的问题,不是我们科学所能解决的问题。因为现在谁也找不到这个交换的途径。我跟大家说的只是理论上的问题,就象我在《修德通真论》里面讲的五神的概念一样,那都是我们自己本身所建立的一种理性体系。这个信号体系,肯定是存在的。道理很简单,就象我前面说的那个婴儿,他的信号体系在不在呢?要是不在,那不是纯阳吗?他肯定是有,信号体系的伴随者形体的产生,就来了。纯阳的东西能存在吗?它只有和实体,和信号体系结合才全面。然后,随着生命慢慢的长大,长成一个人的时候,身体内部就有了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脏一旦建全了以后,他的意识就可以五行相生的推进,就是它有一个运动机制了。这个机制,就产生了人的后天意识,后天基础。整个过程就是这样。我们在虚的一面,我们在没有生下来之前,是纯阳的,但它同样也有一对实和虚的存在。只要是物质,就肯定有这一对物质存在。既然是这样,那他生下来以后,那么人的神就分出来了。

下面我们单纯从文字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信号体系移动的问题。这个信号体系移动的问题我们只能借助于别人的经验。就是人家炼过的人,比如北京香河县的周凤臣老人,她生前就说过,她要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让全世界人都知道人所存在的神奇的一面。她既不用棺材,也不用缸葬,但她的存在是生动的。什么意思哪?就是到现在为止,她的身体里面还有液体。我看电视后很有感触,她身体里的液体近似于牛奶一样。有关数据大家可以自己找来看一看。或者到网上查阅一下。我一点都没有夸张,只有简略的地方。那么她的生命到底死亡了没有呢?死亡了没有?对,这就是老子的原话——死而不亡。死而不亡的意思就是我所说的这个例子,她已经颠扑不破了。科学家也没办法颠覆它。老子为什么在几千年以前就能对今天的事说得那么清楚?他从道理上已经参透了这个问题。然后,他的后人们,道家们,实际上周凤臣老人是个道家弟子,她修的是佛家,但她一直对道家文化、一些技术比较爱好。他(老子)的后人,就慢慢的把这个思想落实到行动中去了。这个生命既然是这样,那么就说明这个生命当它还存在的时候,你看起来,她是死了,实际上她还有另外一套我们所说的信号体系在外面运动。这是人存在的一种特殊方式。跟我们现在的方式是不同的。她有他特殊的一面,你不能说她已经死了。要是按正常人所说的死亡,他要符合于氧化效应的。肉体要分解,在空气中他不可能不分解,不信的话可以做个实验,你把一万个人死了后放在那里,你看有哪一个能做到她那个样!个个都要臭、都要烂,最后要氧化还原到自然。但她就不还原于自然,因为她死了但没亡。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我们用这个例子就能够解释第七章里的第二句话:难道不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他能成其私。

为什么要保留这个私呢?为什么要理解这个私呢?最大的私是什么东西?我想这个私在道理上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你一定要做到不为私。这就是我们前一段谈到的有为和无为的问题。不为私,就是无,如果有私,有意的去做它,你想把自己的命保下来,为保持自己的寿命做各种各样的努力,行吗?做不到。

这种方法,在这两句话中是非常完整的,是符合于它自身的逻辑的。这就是第七章。我们再回过头来从文字上去看看,元君老师和我在十多年前,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元君老师说:“人人都想长寿,但不敢与天地比。因为人有欲望,欲望必伤精气,损筋骨,天地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它做的事从不要报酬,万物敬仰他。不断地给他良性的信息能量支持,使它能够靠新的能量调整其系统,因此常以健康而生存。不知自己有多大的寿。也不知自己有多大的功德。”

我是这样说的:“过去谚语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说的是人与人之间互利的道理。人与万物之间互利的道理又应该怎么去建立呢?人与天地之间的互利道理又是怎样的呢?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自己所应该思考的主题。这些也都是修真的至要之处,不可忽视。人文好讲慈爱,我们讲慈悲,讲博爱,就叫慈爱。为的是维护人的尊严俨然的位置。可是圣人呢?确视百姓如雏狗,因为万物同贵,所以爱万物者,必爱众人。爱百姓者,却并非普慈众生。”这句话不知对不对。我在十年以前是这样写的。我这样去解释。你如果爱万物,你肯定是爱人的,如果你仅仅对老百姓有普慈的一面,就是你有慈悲。那你是不是能够普慈众生呢?这可能就有点问题了。因为人很容易以人为主。把人摆到绝对的位置上去考虑。而没有考虑人同万事万物本身是同根的,是平等的。人对这一点很难拐过弯来。一下子拐不过来。那就慢慢的拐吧。以后终究会明白的。天地至贵,为万物之母。人,不解其心,因其无心可辨。因为天地之心就是人。所以人又怎么能够容易去体谅天地的运转呢?天地之动,无所适从,所以有无常。何不见人之所动而明天心的?从大的环境上来说,人类,要想明白天地之心,就要维护宇宙的生态平衡。第二点,人类要想自救的话,就一定要先爱众生。人类的利益放下来,去尊重生态平衡、去尊重自然平衡,这样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开发就不会盲目了。它就有个整体的意念在里面。这点好像和《与神对话》很相近。这就说明我们的思想在十年以前已经和与神对话里面的很多观点是相通的。既然是相通的,那就说明宇宙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发出了一个相通的理念呢?当初我写这书的时候,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没有进行特殊的酝酿或推理、考证。就说明当时传递的信号是很顺理成章的,条件成熟了。那就说明宇宙间的信号它是统一的。这个统一和我们刚才说的那个大统一不谋而合。

大家一定要知道,对大的方面要心里有数。你如果只有小的,你再怎么努力,没有大的支撑你,你能够成功么?成功不了。所以我建议大家,把这一章作为主要实修的一面去理解,这样对以后自己怎么修,肯定会有所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03:42 , Processed in 0.0183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