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311|回复: 33

聊天室读经课程设计(请大家多多建议)

[复制链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10-1-20 11: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使中华伟大的经典《老子 · 德道经》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响应10多年前我们的政协9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所倡议的“儿童读经活动”,以及党中央关于用传统经典加强青少年道德思想教育的决定,等等还有更加充分的理由,,,,建议在聊天室里开办经典诵读课程。

时间:每周五、周日19:30--21:00
地点:云雾草庄聊天室
课程:周六诵读《老子·德道经》。
每周日19:30--21:00请三水清老师、般若老师等在读经方面有一定经验的老师,交流读经经验,介绍读经方法。
诵读方式:排麦轮流诵读三章。间或播放诵读范文录音,提供学习参考。

参加人员:欢迎所有的草庄人员参加,强烈建议0--13岁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

请大家多建议建议,修改、补充、删减。
云雾山猪八界 发表于 2010-1-20 11: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风的传说 发表于 2010-1-20 11: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呸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潘 发表于 2010-1-20 11: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充分利用聊天室,全国各地读经爱好者聚在一起读,肯定是很有意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静如 发表于 2010-1-20 13: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经感觉很好的。中学时就喜欢朗诵之类的,还做过故事员呢。那时没有娱乐,除了唱样板戏外,就是没事拿着张报纸努力学广播员的腔调朗读。现在俺赞成读经,声情并茂地感情投入地读经,溶化于经中,其乐陶陶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潘 发表于 2010-1-20 14: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读经是练习口才的好办法。一举多得,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好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风的传说 发表于 2010-1-20 19: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咦,据练功的行家说,开口朗诵经文是件很消耗元气的事。

不知快乐大姐是否有心理准备,丹田之气储畜得怎样哄阿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法鑫 发表于 2010-1-20 20: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一个值得支持的事业。
《道德经》的版本有许多,读哪个版本呢?事先确定统一比较好,希望我也能收到一本统一的教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鱼儿 发表于 2010-1-20 23: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21 10: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风的传说于2010-01-20 19:28发表的:
咦,据练功的行家说,开口朗诵经文是件很消耗元气的事。

不知快乐大姐是否有心理准备,丹田之气储畜得怎样哄阿嗡

所谓行家的“开口朗诵经文”和“真正行家所说的“开口朗诵经文”是完全不同的,不懂这种区别,容易陷入读经的误区。请看熊老师的《经典诵读心诀》是如何说的:不論是我們自己在念誦,還是在跟讀的過程當中都要注意在記熟、念熟、誦熟、背熟了的基礎之上主動地去尋聲找音——衆妙之門的天音、音符。當然,這還是要大家重視“噭”。沒有“噭”,哪能抓住眇呢?有的人在那裏誦念了,誦念出名堂了沒有?沒有。所以不論是自己經典誦讀,還是跟讀誦,還是聽老師講經,都要想一下中國的古鍾,注意力不在鍾外的聲,而是要放在鍾內的空上,放在這個空中所産生的音上;把握住在你的腔子裏,在你的空心中所産生的“音”上。有了這個音,那才是經典誦讀、聽講經時的真正音聲相和。

聽講經時,如果講經的老師有道,所發出的聲音中必然有著光音,你在自己心中覓著了共振點,尋著了這個同頻的竅,自然也就容易拈花一笑了。不尋不覓,不敞開心身,不主動地使心中的音源諧振點與老師的音相合,也就容易昏沉。聽的都是後天的內容,無爲的光和音也就捕捉不住,當面錯過,效果也就不理想了。自己經典誦讀的原理也是同一道理。想一想,老師發出的聲和音,含有道光德能的音你都難以入心相和,那麽自己念時的低能量場,作用力當然也就更不容易顯現出來了。

有的人跟我彙報說:“老師,我念了一百零八遍了,※※經典我已經念了半年了,不知道我的情況怎麽樣?”他反而問我不知道自己怎麽樣,不知道效果如何。爲什麽要問我呢,爲什麽不問自己呢?爲什麽有的同學只念了一個來月,甚至從學習了《老子·德道經》以後只念了幾天就找著了天音,找著了心音,進入了衆妙之門。差距在哪里,思悟了沒有?光是羡慕人家是不行的。《老子·德道經》的實踐就是要落實到每個人的心裏、每個人的身中。看到人家的進步,看到人家的神奇,那是別人,那是別人的道、別人的德,不是我們自己的。

我們自己的德,要自己放下心來在身內環境當中去務實求證。光睜著眼睛看外邊不行,光豎著耳朵聽外面也不行。要用你的心不外想,你的垂簾內觀,你的閉耳內聽,去掌握自己的聲,尋自己的音,這樣才能與別的進步快的人相媲美,這不就近了嗎?找著了你就相近了,這是技術,是方法,必須要掌握。掌握了這些技術和方法,要思索,要有悟性,而不要僅僅執著於我誦讀了多少遍。
告訴你們,真正具有心音的人,哪怕一句經典之文,哪怕一聲經咒之字,就足以産生神奇的功效,勝過一般普通的人誦一萬遍經典!爲什麽呢?他通過他的音,他的真聲、真音開啓的是高維空間的場,調動的是高維空間的能量,道光德能産生的作用遠勝於我們“無恭無敬”、不“熟”狀態下,沒有找到“真聲真音”狀態下轉來轉去誦多少日子誦的效果。誦的遍數多其實也只是一種督促,是一種自我鞭策。在沒有進入那種狀態之前必須要遵循這個遍數,用這個遍數去敲開你尋找“真聲”、“真音”的門戶。但是你老抱著遍數不放,而不主動地去“尋聲找音”,難道一輩子就老死在念誦經典的遍數之中嗎?這種狀態也就太可憐了,也就是跟世俗中盲修瞎煉的人無異。與某些道觀、佛廟裏面那種狀態沒有什麽差別了。不要忘記我們這是在實踐《老子·德道經》,進行德慧智教育的自我道德完善和提升,而不是單純表面的模仿!這是進行性命再造的大工程。

爲什麽要舍本求末?爲什麽總只是抱著樹枝不肯放棄,而不能登上樹幹?爲什麽不去探根尋祖?從某些人執著地誦念經典的情況,也可以看到很多的同學是理不通!道理還沒有搞通,主次都還沒有掌握,太執著了。執著於一點不及其餘,陷在陰陽“二”裏面跳不出來。講心修無極講了多少年了,這個心就是陷在“陽”裏面或者陷在“陰”裏面出不來。因爲他不認識陰陽,不認得爲無爲,不能具體實踐,不能具體對每一件事在心裏面分析。這個知白守黑停留在嘴上,而沒有在實踐當中付諸於行動,所以他的心始終不是白就是黑,不是黑就是白,他無法達到無極的狀態,無法達到無爲的心態。蹉跎的是什麽?蹉跎的是在太極陰陽當中,迷失在黑白兩相之中,在這樣的轉悠之中浪費時間。
“心無欲”我也強調了多少年了,這不就是“衆妙之門”嗎?從經典誦讀反饋過來的情況來看都是這種狀態,都陷在黑白裏面沒有出來。我還沒有接到哪一個說在年初佈置了化因方法以後能誦出名堂來的。相反還只是在這個網上道德課堂打開以後,才出來不少人真的找准了音,讀到了聲,通過這個誦讀達到了“衆妙之門”的,這倒是非常可喜的。從這個事裏鑒別、驗證出了,我們學習、實踐、掌握的《老子·德道經》,的確是一部萬經之王,是我們打開任何經典寶庫大門的重要鑰匙。有了這個鑰匙,那麽我們再來誦念經典,特別是在掌握了具體的技術和方法,在“恭”、“熟”的前提下,在這個基礎之上,找准了“音”,尋准了“聲”,那麽這個大門對每一個同學都是敞開的。希望大家先把這兩點掌握好。

详细理论需要看空净师的系列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23:37 , Processed in 0.02508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