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96|回复: 0

[第十章] 相对看问题——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人的意识要知“道性”之

[复制链接]
福琳同泰 该用户已被删除
福琳同泰 发表于 2007-12-13 19: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一章至关重要,因为这一章首先谈到了玄德。

说起来还好笑,有一些普通老百姓就问起来:他们在那里搞得什么东西啊?在搞气功。什么气功?三国刘备的那个气功(笑)。刘备就叫刘玄德。当然刘玄德也没什么不好,刘备还是一个比较真诚的人。他待朋友还是很真诚的,这一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他也有它狡猾的一面,但最起码有孔明这样的聪明人支持他,这说明天道并不欺心,最起码知道他忠厚,所以有人帮他。还有,这个人诚心愿意去求,这是他好的一面。实际上我们做人、修炼,也应该这样,你要有三顾茅庐的精神。你不要说师父不理你,今年不理你,明年不理你,后年不理你,你屁股一拍,我也不睬你了,我另寻高门。这个想法和刘玄德这个精神就不同了。实际上在古人的语言中,用“玄德”这样的字作名字的人多得很。再打个比方,比如蒋介石,“介石”两个字是易经中一种卦象的结果。

载营魄抱一,这种魄,那天讲了这个道理,藏在我们的肺里面,肺里面他就是阴性的。同样阴性里面也有一阴一阳,我们一定要慢慢建立人体结构的关系。比如魄,男同志一般最容易伤哪一边呢?如果你懂了,以后就知道,不论你用手也好还是动脑也好,这个时候,你的行为都容易产生对魄的一种影响。魄,是阴性的,那么营魄是什么东西呢?营,是阳性的意思。阳性的东西在对阴性的东西产生一种约束。因为你肯定要和阳性的东西打交道的。一打交道,营卫之气,实际上就是人外表的一种生存机制。比如,我们的消化系统是阳性的,也就是营卫的,这个东西对魄有没有影响呢?消化系统属于脾胃,脾胃藏意,意又作用魄,意为土,土生金,所以魄的作用肯定要通过脾来进行体现。既然是脾体现魄的作用,那就是脾载着魄。或者说,他们两者载着我们的主观意识。这时你能够抱一,并且不离开它吗?你能够老是注意的主观意识和你的潜在意识,并且一刻不离吗?这时就非常困难。实际上他们是散离的状态。散离,就是说自由。我们从来没有用心的去调它。

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古代丹经典籍中的问题。那就是守魄,他生怕这个东西影响到自己的丹,因为魄里面有很多杂质,它影响了丹,所以一定要有人去守着他。所以人打坐的时候,他身边的童男童女是不能睡觉的,那真是非常严。在炼丹的时候,也需要一对男女守着他的丹炉。炼外丹也好、炼内丹也好,都是这样。守着的目的是什么?是守魄,就是为了防他做祟。但是你能够不离开它么?你不能,那就不能叫守一了,那就容易出问题。所以古人在没有掌握道法之前,始终认为这些东西是可以单独的去观照的。实际上不需要去观照他,以后在讲修炼方法的时候再慢慢地讲这个道理。需要什么东西去约束他,就自然不会做祟。就像我们前天讲阴神的运动状态一样,最后是靠你悔的方式得到清洗的。在过去说要洗魄。你要想把魄洗得非常干净,不留杂质的话,你一定要经常去洗它。洗的时候,不是靠守的方法,而是靠悔的方法。首先让他来到空间中,不要让他储存在自己的体内。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我们炼气练了很长时间了,有的人喜欢打坐,你的气很专一,但是你能像婴儿那样吗?婴儿是什么样啊?我们大部分人肯定是不记得自己婴儿状态是怎么呼吸的了。这个地方为什么用婴儿当作比喻?就是你的气很柔和的时候,在后面有一章提到了这一个问题,就是婴儿虽然整日的哭,但他的喉咙不沙哑,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气和之至。他的气很柔和,不会把自己的嗓子哭坏。

接下来这个地方谈到了六点对比,第一点,载营魄抱一;第二点,专气致柔,第三点是涤除玄览。涤除玄览是什么意思呢?这和我们修炼直接有关了。“玄览”,实际上是我们对信息的一种关注,是信息界的问题。“览”,是看的意思,“玄”,是阴性的部分,因为玄态一般人他看不见。到后来,阴性的一面被你看见了,就进入信息界。但是你是不是能看得很清楚呢?过去古人用铜镜去看像,这也叫览。铜镜,你再怎么把它擦得很亮,难道没有一点疵漏吗?就是能无疵乎?你做不到,你镜子做得再好也不可能没有疵点的。你既然有疵点,那么你看出的东西就必然有缺陷和走形的地方。既然走形了,那么你看到的玄界的东西就不可能全真。既然不可能全真,你说你的信息百分之百的准确,那就是你自己对事物的盲目结论了。实际上它是不可能做到全真的。既然不是全真,那么你就在修炼的过程中就要提高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然后在问题认识正确的基础上,再辅之以其他的思想去调整自己的疵点。这样就慢慢地得到弥补了。

这在我们现代的科学中,有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就是电子照相。电子照相和原来的光学照相不同,因为电子照相中有防抖和修补术,可修补所照物体边缘不平滑的小齿。用电子的方法把它弥补成非常光滑的曲线。电子照相有这个能力。拿到我们玄览概念中也是这样的,可以用修补的方法弥补不足的地方,弥补你的疵点。这在现代技术中已经很普通了,但是过去古人不知道这个东西。但是他知道把视觉上的缺欠,可以通过听、感或其他的一些觉来弥补。所以古人在你要修的时候就会说:你在炼丹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能受惊扰。受惊扰以后你神通就不全面。过去讲的六神通,炼丹的时候六神通一定要出全。全的目的就是为了无论听、感、嗅都能平衡的发展。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道德经》中“国”和“民”的概念用得比较多。我们理解的就是把国和民当作自己的身体来看待,不单纯是讲国家和人民这个关系。而是讲人的身体存在是相对于你的心神而言,他是你的国民。你在治理国民时,你爱你的身体,你爱你身体中的每一个存在,但是你能够做到无为吗?这时就非常难。你老想把自己鼓捣的健康一点、把自己提高到更长寿一点、更有能耐一点,但是你做不到。即使做到一点点,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有时还做到反面去了。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天门,就是百会,神可以从这地方出去。过去古人就叫它天门,因为它向上。两支脚的涌泉穴叫地门。会阴叫死门。这三个概念是不一样的。一般练功人都知道一练功,百会肯定要打开,要采气,而且是大量的气要进入这个地方,而且你的神也要通过百会出去。先是由人在采,然后由神在采,然后再人和神混而为一。当人、神、感觉三者混到一起共同采气的时候,天门才全部打开了。百会这个地方过去就叫囟,囟门,原来共有八块骨头,从前到后,分成左右两半,各四块。抚育过小孩的可能都知道,小孩儿一般都摸的很清楚。小孩的囟门一般长到1、2岁以后闭合,有的甚至5、6岁都没闭合。身体不好的孩子很久以后才闭。这个就叫天门。他为什么后闭呢?人身上还有膝盖,也是后天生长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看《动物世界》就知道,角马生下来就会跑。人为什么是这样呢?这是人的特点。这说明人不是进化过来的,人不是进化的结果。他和进化正相反,也就是说,原来的人更先进,现在的人还在慢慢的退化。原来的人是什么样子呢?等你了解了特异功能,你就知道了原来的人是什么样子。我现在只讲天门。天门开阖,能为雌乎?什么是“雌”?就像那天讲的玄牝的问题,当然到现在我也没说它到底是什么。

雌就是受纳和生育。我们把“育”“化”一下,改成生化,就是即能受纳,也能生化,这样的物质就是雌的。从天门进来以后,它能够生化吗?就象你采气一样,你说这个地方空气好,我把它采进来它有雌性的效果吗?它在你的肚子里能生出新气来,不停地能够养育你的身体、让你健康,使新的健康到来,也就是让你越来越年轻了,它做得到这一点吗?它肯定做不到。也就是你天门开了,你也做不到生化的作用。为什么做不到?那是因为物质没有配对。他进来以后是单独的气,因为天地之间进入肉体的只是一种气,他不能化,他不能配对。配对在什么地方,靠什么配对呢?大家可以顺理成章的推论下去,就知道老子的思想为什么是一个系统,他不是讲的别的,就是讲人的修炼,他这个体系是怎样建立的。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说你明心见性了,通达四方,什么东西都知道,开悟了,你能够做到无知无欲吗?像我那天讲的徐教授一样。他开悟了,恍然以后,按他的第一意念法,持续了好几个月,有一天他开悟了,什么东西都看明白了。人家的骨头他都看得见,人家身上的病他看得很清楚了。这到底是好还是坏呢?他做不到无知、无欲。师父在这个地方说的能无知乎?就是你能做到无知无欲吗?你对待它只有无知无欲才算安全。你做不到,那就招来一些额外的祸。这些祸,对我们人来说,总以为在前面出现是好事,对坏的方面没有思想准备。当有了这个坏事,再想回头,就回不了了。回不了怎么办呢?对人来说这一辈子的生命很短暂的就过去了。但它肯定能找到一个出路,那就是死亡。死亡是不是他的终结呢?不是他的终结。因为他一旦在这一辈子的某一段时间激发了他的大脑以后,他的心神自动的就漂移到体外去了。这是什么道理?在我们修炼实践里面,我可以肯定地说,一般的人只要有了特异功能以后,他的思维很快的就飘移了。飘移出去,对人来说就形成了一种好的基础,就是我们所说的出神。但它不是绝对的基础。绝对基础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要知道天地之根到底是什么东西。你单纯地获得能量不行,你还要获得智慧。这个智慧实际上就是天之道到底是怎样在运动的。当你明白了以后,你的神带着这个信号,和你的肉体发生共振,这样的东西才可以长久。我们所说的性命双修也就是这个道理。

接下来师父说“生之,蓄之”你生了他,你积蓄它,积蓄的目地肯定是为了发展,发展肯定是为了让他更有前途,使你的选择更有生气,更有进化性。为了这样几个目标,如果要继续做到下面三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这是《道德经》里面第一个地方出现玄德这个观念。玄德的原则和特征就有这三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生之蓄之,他和你的生命、你的行为肯定是相关的。就像母亲一样,你生了它,但不要把它当作你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一点在我们的经典中,始终都是一个错误的描述。当然在这里我没有褒贬古人的意思。在经典中,始终都是违背老子的生之蓄之,生而不有这种说法的。在玄灵功的教材中,曾经就引用过古人的说法,叫“调神”。大家如果看过《大成捷要》或者《性命法诀明旨》或者《性命圭指》这些书就知道,这种说法在古人的书里面是比比皆是的。但这些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和老子的精神是不是大相庭径呢?我没有褒贬古人的意思,但是我可以这样说,古人在说调神的时候,实际上他的观念就错了。肯定不是调神,而是神调。就是你要随着神来调整你的思维,要随其变化,调整思维。这是个什么道理?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学”的问题。在我们常人的意识里,总认为是学而知之。这是孔圣人说的,你不学你怎么知呢?但唯一的遗憾是在我们的修炼里面它是不学而知的。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不窥牖,知天下。”就是窗户根本就不用打开,就知道天下的事了。他怎么知道的?这就是那“玄”在起作用。你通过玄态的一种观察,就可以学。这个学,当你神在学而人没有学的时候,你的思维如果怀疑:他在干什么呢?这是不是外面来的妖魔鬼怪在我的身体里面搞鬼啊?你这样一想就糟了,你就把它打到地狱里面去了。

在以后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这个道理。在学的整个过程中,你的身体里有多少个细胞,特别是脑细胞一旦被激活以后,大脑深层次的细胞全部都要运动。深层次里有些特定的东西他主动地就要去学习,你不明白的很多知识它都要去学。他靠什么东西学呢?他靠他的神,他自动地进入空间中去学。很多师父要教他,教他各种各样的技术和法术,包括文化知识。就像我们原来谈过的一样,我跟殷老师坐在家里,她说你拿只笔、拿个本子。她说我看到很多书,漫空都是书。一开始是很小的,象芝麻一样,看不清楚。后来意念集中再注意看,这些点子就越来越大,表现成为书的样子,都是些古代线装书。有一本书就主动地在她面前停了下来,书名是《本草纲目》。按我们的说法,这本书肯定是李时珍写的了,但她那里面这本书是药王孙思邈写的。药王活了140岁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他比李时珍活的要长。他是唐朝人,李时珍是明朝人。那么孙的信号能不能指挥李写本草呢?或者是孙转世转到李的身上写的本草呢?最后的功绩还是孙思邈的,就是原著是孙思邈。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当时我想她这个错误到底是真实的错误还是虚假的错误呢?实际上这就是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就是你再怎么看?你难道上面能没有疵点吗?这个就是疵点。说起来是疵点实际上他不叫疵点,但他能够说明问题。这个事物是矛盾的。明明是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但他标成孙思邈写的,然后里面的内容又和本草纲目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因为这本书很有意思,你只要想到什么人,比如你想到张三,那本书就把张三的那一页就打开了。那一页就对张三的出生年月日时、地点、方位,甚至他的头落下来朝什么方向都标得很清楚,那就说明这本书是一本全息性的信号书。人一般的所有信息在这之前都已经确定了。然后根据确定的东西,你再在心里一问:这个人有什么病啊?他病的那一页打开了,然后,他有什么什么病,他以后可能是什么病,都写得很清楚。然后有什么治疗的方法呢?也写得很清楚。那天我就记了20多个人的状态、药方。只可惜这个资料没有保存下来。但在我的经历中,我认为他是事实。我说的目的是:信息一旦产生了之后,你不疑吗?你不产生疑问吗?一有疑问就破坏了你的学。它一旦被破坏,你就伤神。一伤神,那你以后的进步就非常困难了。因为你有一个思维体系是阳性的,阳性的对阴性的有制约性,我把这个过程叫做釜底抽薪。为什么叫釜底抽薪?本来这一锅热汤,都是由你的意识、心,燃起来的。当这个东西煮的就要熟的时候,你一下把柴火撤跑了,这一锅汤就夹生了,凉了。这就像煮红芍一样,生芍甜,熟芍粉,夹生苕就没有整。

所以理解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三句话,他有一种非常基础的含义。老子就说,你不要给自己所有的成就定一个你自己所有权的问题,你不要去调它。但古人非要调,你只要想调,他就让你去调,因为它分一个内容给你调。你想调,无非用你的心态去调那个你能调的那一部分,那就是阴中之阳你能调,阴中之阴你调不了的。阴中之阳,过去就叫阳神。所以阳神一般刚出来的时候的确可以调。调好象和你的意念有关,但实际上是因为意念里边有元神的信息,它才听你的。

为而不恃,为嘛,有作为,但不要有依靠。我前面已经讲过了这个概念,你不要依据于什么标准哪,或者是规律啊,或者要求啊,去有所作为。你那样作为,你就会知道,你的结果达不到最高境界。因为你的心态里面,肯定要受到历史、社会、文化、宗教等等这些传统东西对你的一种影响。像我们谈到吃斋一样,人就会想:吃素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说肯定是好。那能不能吃肉呢?吃肉对我们修炼有没有影响啊?这个问题就不大好说了。如果你说吃肉以后对信息有影响,或者古人所说的,这个是八戒之一,不要沾这个荤腥,这个就叫有恃了,就是你有依靠,你有一个标准,把古人那些思想拿过来当作标准。但是有一天,如果需要你吃点肉,因为你的身体和你的特殊环境需要你吃点肉的时候你又不吃,是不是也会影响到你修炼哪?我想也会影响的。当然这个就像各取所需一样。当你需要这个东西的时候,应该是没有原则可言的。这就像济公传里面说的一样,说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他既然是罗汉,是个出家人,应该是不吃肉的,结果他吃的肉比人家都多,他还喝烧酒。这说明有很多东西是有特殊性的。没有特殊性,单纯的去追求共性,共性里面有很多约束性的思维就影响你。你到底是放下这些思维,还是抓住这些思维不放呢?中间这一点,为而不恃,就告诉你了:这个时候你不要有任何的想法,带着这种想法和要求去修炼,你对大道不可能达到非常高的理解。

长而不宰。当这个事物越来越神奇、越来越有灵气、越来越大了,他在生长的过程中,你老想去接近他,老想去利用他。你既然想利用他你就想控制他,即然想控制那就想主宰他。但实际上你能主宰他么?你主宰他,实际上你主宰的都是自己的性命,你主宰的是你性命的前途。所以,在这种前提下,你如果要想修玄德,那只有一种方法,就是你自己真正的进入到无为中。

这个生之蓄之,就是你生他,你在你造化的中间,把他成就出来了,然后,在积累的过程中你让他壮大。整个过程,你不要带着任何成见和任何既有的观念去对待他,你就会发现新事物、新问题,新的奇妙,或者神妙,或者仙妙,他就会不停的在你面前展现。然后你的境界就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大。这时你就会发现,你的成就和你的觉悟就在这个中间顺理成章的出现了。

我今天写了几句话,是我备课的时候,有感而发的。“历史发展到今天,修成功的人,也越来越多。”就象我刚才说的,历史上有很多人都在修,他们成功了,也不知他们跑什么地方去了。如来佛、观音菩萨都到哪里去了?这些原来都是实有其人的,包括济公也是这样。“历史的散离”,就是历史的状态比较分散,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文化,也有他们各自的矛盾,“这历史的这种分散性和矛盾性就越来越体现出集约性和被化性”。说通俗点就是:你观察就会发现,整个人类的思想越来越在一个模式里表现,就是大家表现的模式越来越相近了,这就叫集约化了。这集约化里又有被动性,就是你不要看这些人都在鼓捣自己的历史,但实际上在鼓捣的过程中,这些人都是被动的被教化出来的。这个教化是无为的教化。就是修炼人的信号越来越多,就像我们现在参加修炼一样。我们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当我们消失了以后,我们的思维还在运动,你还在影响整个社会,这就是我们的神。这个神的作用他肯定是必然的。比如过去有预测,过去的古人为什么能预测到今天的状态啊?“推背图”他为什么能预测到今天的状态?他的语言很抽象,它进入了那种虚的状态以后,就能够觉察到这种被动的生化。他知道,有很多在隐功状态的人对这个有形的社会在作用。这个作用肯定是不会让你明白的,因为人肯定是由思维产生行为,再去左右自己的世界,所以你总以为世界是被自己做出来的,实际在这个做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效应都是被动的做出来的。我们人继续修练下去,也会让自己进入到另一种空间中去。在那种空间里面,你的生命根本没有结束,你只是在这个世界里的形体消亡了,但你在另外的世界里面你可以左右很多事物。这就是修炼者和不修炼者的区别。不修炼者,他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以后,没有能量,这就像佛教里面发明的因果学说一样,如果这一辈子做了坏事,下一辈子就到地狱里去受刀砍斧剁、火燎烧、铁链穿鼻等等很恐怖的一些事。这只能说明了一个道理,说明了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后会很被动,受人宰割,没办法主宰自己。

讲的方法是不是需要改革?讲的大家老是没有问题提,思想很被动。
  
提问:什么叫功成?我们没有觉得自己功成时,怎么退呢?
  
所谓的功成,标准不一样,什么叫成?很难说。只有师父心里有数。人要经常地反省自己,我从去年讲到今年都是这样说的,你对自己的情况最了解,你到底成功了多少?比方我在衡量自己的时候,认为我没有成功,还须努力。努力就要小心啊!未来的路肯定不是不让你走,但是你走就一定要小心,要按原则去走。你不要求名。比如后面的章节和前面的章节前后肯定要呼应了,他讲到生之蓄之,你生了他,你积蓄能量去支持他,你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不要把它当作是你自己的,你就会发现这个做功的过程中你的功态越来越强,你肯定有成功的那种表现了。你越来越强,你看到了这个强,你明明知道是自己做的,但是你不要把它当作是你自己的。比方说我偶然想到有一件事成功了,我想的过程也完完整整的表现出来了,我明知道那是我的成就,但是我绝对不会说这是我的。如果谁突然有一天发烧了,他以为自己了不起了,你看我的功能多大啊,那么大的事我都做成功了。完了,那就违背了这个原则,这个就叫隐功。因为隐态发生的一些事只有你自己心里明白,很多事情是没有必要张扬的东西。你明白了之后最起码知道你修炼到什么程度了。
  
明功有什么坏处呢?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嘛。你一修明功,他肯定就要朝小的方向发展。修隐,肯定向大的方向发展。因为明是阳性的,隐是阴性的,他就朝阳性的方向发展,他越修越大,到后来你简直不敢想象,天地之间你只要想到的事,他都随你的意念动。这个就叫隐功。
  
谁不愿意修隐功呢?象前面那些修法术的,有很多人他喜欢那样,他喜欢在自己的小环境里面鼓捣,只有那么大的志向,心中没有天下众生。他只能修个小小的境界,但条件是孤、贫、夭。你做得到么?你如果做得到,就给你。你如果做不到,就不给你。天地之间的规律就是这样。今天这两章讲的都是规律性的东西。你必须按着规律做,或者你今后即使在判断别人的说法和做法的时候也要有这种境界。不带着这种境界,你要想把天下功夫界看得很清楚的话,你看不清楚的。你眼前是模糊的,很容易产生杂念。你再想回头,这只能说明你没有掌握道德经的精髓。
  
问题:道可不可以用一个常数去界定它?

常数,是一个基准,是不变的。你认为道是个常数,就把他看死了。阴阳合起来怎么是个常数呢?你根本就不知道它的深浅的,它没有底。我现在写的书涉及什么内容呢?……这个物质世界的真的面貌,这个面貌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现在人类所发明的科学理念和面貌的表现,它是交叉性运动的,它不是并行的运动。你往这边走,他就往那边走,当你往那边走的时候,它又往这边走了,这就是规律。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呢?就像那天我讲的反物质的例子,我们现在所有的物理界研究的都是正物质,一谈到反物质,科学家都头疼。最开始是理论物理学发现的反物质,到后来人类发明了粒子对撞机。后来对撞的能量越来越大,从几十万电子伏特到现在已经发展到几十亿电子伏特。这么高的能量去加速电子,然后攻击电子靶,再产生新的粒子,然后对新的粒子进行检测,就发现产生了反粒子。所谓的反粒子从理论物理学上说他是反向的,他的性质是反向的。那既然有反粒子,因为他是被撞出来的,他的电子和他的原子核已经分裂了,分裂了以后他是反粒子。既然是反粒子,他这个东西存在,他的性质和正粒子是相反的,在绝对高的能量下他出现了,那就出现了一个保存的问题。这个东西在现实中到底能不能够存在呢?这只能用理论物理去模拟,在这个过程中,就发现一个非常矛盾的事,它不是用上亿的电子伏特去保存它,按理论推算,是-1010伏特下保存。这是不是矛盾啊?他在绝对高的情况下才出现,但是要在负的状态下保存。人类完不成。2002年时,华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丁肇中联系欧洲用火箭把中国的一台反粒子质谱仪送到了太空,工作了半年,毫无所获,没有捕捉到任何反粒子。这说明发明的这个仪器存在着理念上的错误。

实际上你要想用一个常数去界定道,你是界定不了的。你对它的性质完全不知道,他是个相反的东西,他没有常数。你要是用常数去界定他,那人类的发展、进化就非常困难了。
  
提问:严新修的是明功还是隐功?
  
(严新)他肯定是修隐功了。他作为一面旗帜,他肯定要张扬出来,一张扬就和隐功有矛盾的地方了。道在办事时,无所不为,其表现没有格式。当需要你隐的时候,你就能够隐。当不需要你隐的时候,无论是做旗帜、做明星、做榜样,就像雷锋一样,他练的不就是明功吗?他作为一个榜样,既然已经被推出来了。你说他是不是一个练功人啊?肯定是。只不过是你站的角度不同,你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就像我们人,如果老念叨一个人,就象那天有人问我:烧香磕头到底是不是迷信?我说是啊,因为那里面有形式肯定是迷信了。实际上迷信的的这一面,不用迷信的形式,也可以做到。象一个人一样,他心里老念叨那一个人,那一个人他即使死了,他也死不了。他没有死,他是活在活着的人的心里。有很多人支持它,心里老想着他,这就是明和隐的一种区别。《阴符经》中讲到“天性在人,人心在机。”天的性质在人身上去体现,然后人的心又是机动变化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03:57 , Processed in 0.0184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