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98|回复: 3

070317录音文字资料(2)

[复制链接]
灵通 发表于 2008-4-14 14: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无处不在,我怎么感觉不到,为道而损与日常知识积累有无矛盾,总觉得无法将修道融入到生活中,玄德未来走向是如何
哎呀,这个问题说得太具体,太具体了我也回答得太抽象。所以说听去听来可能是觉得好象不着边际。道无处不在,等你感觉得到存在的时候,就象我过年的时候给大家拜小年词里面说的这个意思一样,天地国亲师,我们现在记得的是什么东西呢?现在人们对天地国亲师这样几个我们自己崇敬的对象往往记得的只有自己亲人了。那么对于其它的就是说天地之情记得有多少呢?天地之恩又记得有多少呢?往往是微乎其微的。都想不到我们自己人生特别是我们人间的生命,和天地之间的那种内在关系。不然古人为什么说天人合一这个观念呢?这个观念是因为我们的古人对天地之间的一种观察,采取了有这种很自然的这种理性认识。那么我们今天的修炼应该从什么角度呢?就是说你感觉不到道的存在,但是道它是靠你的主观意识所感觉的吗?那肯定是你的主观意识所感觉不了的,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通过修炼然后从潜意识的角度去感觉道的存在呢?我想,有些事只有你自己实修到一定境界以后你才能够感觉到道的存在,才能够理解大的那种境界修道的境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前面的那个文字的意思我已经看不到了,所以说我就没办法再根据大家的意思呢继续###说再发一次,那么就谢谢了。
唯道日损与日常的知识积累有无矛盾?
那肯定是矛盾的了,但是这个矛盾的选择你只有从道的角度你才能去积累你的那种真性。如果要是你非要去积累知识,你的知识积累越多实际上你的表层意识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脑皮层的运动肯定就越来越复杂。那么它这个道性的一面它就会来得迟钝一些,或者是延迟一些,
或者是一辈子你都明白开悟不了,或者得不到这个道性。这个道性过去是开悟,我们所说的那个开悟,往往有很多境界有很多人他顿悟了,顿悟了以后他会慢慢的退回去,为什么退回去呢。就是因为你在唯道的过程中你与日常的这种交往慢慢的磨去你的道性。这个道性呢实际上它也是物质性的,它并不是说这个东西它是空洞的。比方说就象我们说道为体德为用一样。你既然是为用,那么这个用的这一面你肯定有个实体,你有肯定的实体就是说把握在你这个生命的状态之中,那么你这个实体那就有消耗的这一面了。当你在消耗的时候,那么你对那个道性的觉悟那你就会慢慢的降低。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个方面,真正的你要想修道而且修到一定境界的话,你这个有形的一面的积累千千万万要放到无为的过程中,而且心态一定不能把它当作自己的一种追求去处理。如果要是太执着了,那么你要想修道这个事情就不大好办了。
实际上作为我们修道的人明白道性的那种完整性,
你修到一定程度以后了,那么你的自己的信号就是你发出去的信号你可以成为每一个人的意识的那种种子。你发出去的任何一种信号都可以成为别人意识中的一种种子,哪怕是科学家哪怕是科学院院士他的思维他的可能是因为你这个种子而造成的。那么他人的积累知识实际上就是你的积累。你要知道这个人的社会存在的这种共性本身是存在的,它就是这个道性的这一面。当然你需要经过实践以后你才知道这个结果。这个实践就是我说你信不信,信不信由你,但是你有不信你有信不足,那我就没办法了。信不足,不信,所以最后呢那个道性的追求里面它分三种人也就是这个道理,就是你明白的人你就会勤而行之,你将信将疑的人你就会损啊得啊就掺半,还有一种人呢就是大笑之,不笑不足已为道。这就是两者对立的意识中间它还有一种形成意识。所以说我们在自己的修为过程中呢,千千万万不要把自己摆在三个方面在摇摆,你一生就那么几十年,你摆过去摆过来摆的几天你就一辈子就这样结束了。你为什么不花一点时间你去清净一下呢?你清净一下,你越清净多一天,那么你这个道性的状态它就要生长一天。当你在生长的过程中你再去感觉你的存在的时候,你这个个人的存在就融入到整体的存在中间去了。当然这个是说属于理性的说法,至于说大家信不信你去实践一下,实践一下以后然后再回来再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总觉得无法将修道融入到生活中。
修道融入到生活中其实就是说生活中每一件事情就是体现了你自己处理的那种意境。就是说你是站在善的角度还是不善的角度。这个善的角度实际上就是说对人有利,首先是对人有利然后才是对己有利。如果要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基本上算是修道了。那么你修道了你就有一定的情感,这个情感慢慢的积累过程中你就最后积累到一定状态了。就是你的德在积累的象江海一样了,那个时候你再去看你的成就你才会发现你修炼是实际的。
玄德未来的走向如何?
玄德还没有未来的走向,因为它本身就在道中,所以说它的体现它是对未来人们社会的状态一种比较高度的那种描述。就是在未来的世界中间,人们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种存在它是很普遍的,而不是象现在这样你说你要他无为他无论如何不敢无为,因为他要面对自己的现实。但是未来是什么样呢?未来就是在人们的思维的那种碰撞中慢慢的就明白了很多道理,还有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碰撞。碰撞到一定程度以后人类他整个意识他就会觉悟,但这个觉悟它是有一定前提的,这个前提我想大家都在研究这个前提,我就不强调这个问题了。
情在生活中修心修德过程中表现的作用和如何面对全面的理解情为道根?
我想这个问题呢对大家来说实际上很至关重要,我所说的情感就是说,你修道你最起码你要立志吧。过去就叫起誓立志,就是你面对你的受业恩师也好或者是信号的引导恩师也好,它都要发一个愿。你不发愿当然也可以,但是你如果现在是不发愿的话,那么你这个信号的引导呢你可能只是说在功里面转悠转悠而已。你要想进入到你那个道性里面去它就没信号去引导你了。所以这个时候你就没办法持续的进行下去。这个时候你就要发愿,这个愿呢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心的运动。作为我们的愿我们理解上面一个原下面一个心,就是你原来的心到底什么样子呢?就是我们生下来就有的这份心它是什么样子呢?这个就称为愿,实际上我们的愿呢就是想回到这个整体的生命中间去,这就是我们的基本意识,这也是我们的本性意识。但是这个本性意识,你要想去在你的现实中间,就是在我们现有的这种肉体的现实中间你要想真正的去体会它的话,你只有去理解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因为我们的肉体是我们人类的生命在性交往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呢它往往很多信号它又具备充足了。这个充足我的理解就是说人他之所以区别与动物就是因为他有后天意识,有了后天意识呢就是说阳性的意识和他的潜意识之间那就形成了一对阴阳。但是动物它没有这一对阴阳,它只有对环境的条件反射。所以说它没有这样一个主动的这个意识。这个主动的意识实际上在阴符经里就称为机。就是这个机它能按它的机动的变化,它没有那个实象。没有实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它随着环境这个缘分的改变而不断的生出的那种存在,这个就叫机。那么这个机如果让它任意发展的话,这个时候你要想进入到你的原来的那个心灵状态中间你就进入不了。所以这个时候只有把那一部分损掉,你回过头来回到你的原始的心态中来。这个原始的心态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在肉体未生下来之前它的所有的交汇。这个交汇当然除了肉体的交汇以外还有信息的交汇,我想这个东西就称为根。当然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称为道根呢?我说的这个东西还不是道根。我只是说引导大家一个思考的方向,就是你要知道你人只要活在世界上一天你就会发现你的情感左右了你的存在。
既然是这样我为什么不利用我这个消极的情感去进入到积极的追求中去呢?就是这句话情为道根的那种基本含义。当然这句话的意思呢特别是我们在修炼的时候对于情欲的处理啊这个问题不大好办。因为就象有个道友今天还跟我提到这个问题一样,就是练功啊原来有一段时间练功啊一练啊精气很足了,一精气很足了以后就要走阳,一走阳了以后修炼进步了又变成了退步,那么他就问我到底怎样处理这件事呢?我就说你这个时候的走阳就是因为你本身的思维停留在功中间,你根本都不知道你的情和你的功之间这种联系,这种联系它是必然的。就是你只要情感一动它就必然要朝你用功的方向联系,那么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你只有把你的情感和你的原来的那个心联系起来。你原来的心一旦联系起来以后这个就成为愿,这个愿实际上就是你的志向了。当你有了这个志向以后,你老是往那个志向的方向去想,你就会发现想多了同时身体力行的去想去做,时间长了以后,它的能量自动的就会往你的原始的方向凝聚。这个凝聚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性的方向了,因为象我们原始的方向就是说打个比较粗浅比方,假设我们都从天上来然后把这个作为我们原始的心理方向的话,那么你老往那个地方想,你的能量老往那个地方送,就象我们的能量来自于天地然后呢我们的思维我们又把它还到天地之间一样。你说它到底是消失的了还是凝聚起来了呢?我想这个道理就要体现在另外一句话上面,这样另外一句话就是天性人也。性在人的身上去体现,所以它说去说来说了一大圈它又回到你这个肉体上来了,回到你这个肉体上来那就看你肉体上这个机动的事物怎么去处理这件事。所以说我们的后天意识对我们的修炼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它也起着摧枯拉朽的釜底抽薪的作用。所以说大家千千万万在这个问题上呢一定要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情为道根的这种基本含义。当然我说的这种情为道根还没有说从方法上去给大家介绍怎么样去操作,那么大家有兴趣的话或者是单独的交换意见的时候呢或者是到草庄能够来修养或者是旅游旅游的时候了,我们可以交换一下具体的看法,我就希望大家能够有机会来的时候呢不要把它忘了,把这个问题再重新提起,暂且就把这个当作是我的一种工作内容吧。
翱翔天地说此情此愿就是为天地众生之情之愿,这个说法实际上就是老子所说的既已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如果说你没有这种精神境界,你没有这种境界的话,你老是在说我要练好功啊我要普渡众生啊,你说的好听,但是实际上你的情感你根本都很难牵动的。为什么普渡众生还不能牵动自己呢,因为那个话不是你自己发明的,我这句话可能已经说到问题的实质上去了,就是那是人家已经说烂的一句话你也拿过来说的话,你会觉得人家的话里面好象觉得是有道理、好象觉得是真理,但是那个真理不是你自己的真理。为什么不是自己的真理呢,因为你的情感实际上你是无相的,你无相你为什么不从无相中间伸出你一个有相的自我这个情感了呢?所以说有时候对有些问题的认识我希望就象我平常有时候在网上看到大家议论的非常热闹一样,大家议论、谈起道理来一个比一个会谈,但实际上做起来呢往往就是说距离好象很远。当然这个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大家自己回过头来再想一想自己的心理状态,可能就知道了。有时候有些事情的确要从实求实证就是说要从佛性的角度吧慢慢的去明白你现实中间以无怎样去生有这样一个过程。
小米说现在生活中有很多大事难调正好,但一些身体上的事小病。牙疼,牙晃动要治也不一定治的好,还是干脆拔了。作为修炼者坚持依靠自己来调理身体的程度如何把握,信号的调整又是很慢很长久,再到长生久视死若复生又是更长久的事儿,当前与长久究竟如何才能把握好?
象这个问题啊,作为小米这个说法上,身体中当你有些调整的时候你特别是比方说吧牙疼。过去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个要命它真要得了你的命吗?肯定要不了你的命的,它牙疼无非就是一个牙龈炎了,你就看看它牙齿是损坏了,龋齿了,还是牙龈发炎了。把这个问题看清楚。我想这个问题自己的问题自己最清楚。是因为牙齿坏了还是因为上火了,这个我想这是个非常容易判别的一个并不要医生参与进来判别的事儿。如果说你觉得这个疼实在是忍不了还是干脆拔了,我们说那你就上了当了。为什么拔了就上了当相反留着疼它没有上当呢?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说拔了疼它好象没有了,但是它却失去了一个给你一个全面展示你生命的机会。所以你这个牙齿不存在了,你说你拿什么东西来提醒你这个事物的存在性呢?所以你这个吃饭也不方便,同时你作为你修炼人来说,如果它真气运行的话或者是在剧烈运动的话,就是你真气剧烈运动走的那个地方,你就会觉得那个地方好象缺一点什么东西。既然是缺它就是无形中的最大的障碍。当然这是过来人说的过来话,至于说能不能理解那就是看个人去操作了。所以说对修炼者对有些痛苦那种承受程度是不是能够承受呢?我想到底是靠承受呢还是毅然解决问题把它割掉算了呢?就象有很多人有了阑尾发炎,阑尾痛的时候那怎么办呢?痛的时候还不是把它割了么。好象觉得西方医学都说了,有的人就说外部有个国家吧小孩一生下来就割阑尾,好象有这种说法,但是那割了阑尾以后有什么好处呢?我想它没有什么好处,那只不过是观念不同而已。
但是它是身上的一部分,希望不要随便去割身上的任何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到底起什么作用呢?我想有另外的作用,只不过是人类到了今天这个程度,对人体的研究就是你生理学家,或者是解剖学家他也不一定把这个问题能够讲到真实的那个程度上去。我说的真实那就是它从全面的角度去考虑这个存在。而不是从局部或者是相对的角度去考虑这个存在。那么当前与长久究竟如何才能把握好呢?当前就是当前你要通过你身体的调整然后才去明白长久它的意思。如果说你当前的调整你都没办法通过,
你老想在舒舒服服的过程中间获得长久,我想这个道理它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是说你没有苦你哪里找乐呢?你没有苦,你没有吃过苦,你哪里明白这个修道之乐呢?所以这个时候他就很难以去体会。有很多修炼者,这是我亲耳听师父说过好几次的。相当初他老人家练功的时候我跟你说那真是饿昏了,饿昏过不知道多少次。你说那是个什么概念,因为在上古时期人们根本都没有象现在的这种交通条件,饮食条件,还谈什么住房条件呢,根本都没有这些东西。穷乡僻壤里面或者是深山老林里面一坐都是多少个月。不是一天两天,象我们从佛教境界里面也看得出来,当时释迦牟尼不是也在打坐的时候也是饿昏过吗?我想这个道理大家应该体会,就是人他一旦有这个信念的时候,往往这个信念就跟他的潜意识就结合在一块了。那么这两者之间的作用就给这个人的生命有一个很长久的保障,你在这种保障之下你都有疑心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就是因为我们现在人的生活条件和现代人所接受的生存理念,以及包括我们的生理理念、养生理念都有关。因为这些东西实际上都很多东西都不是从那种相反相成的角度去考虑的,而老是想着我要好,然后继续好。就向我平常在跟大家提醒这个问题一样,就是你的饮食啊你不要太精了,你一精了以后你的免疫能力肯定要下降,你对食物的那种感觉你就会下降,你对万事万物的感情你也会下降。为什么呢?因为你老是吃好的嘛,好的不断的好,好到一定状态以后,你这个人就被万物所盗了。万物所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这个人的精华就被这些精华的东西所窃取了,这个窃取就是消耗你的真元。往往人他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主要从正向中间去获得自己的成就而不希望从负向中间去取得,但实际上很多事物都在反之者道之动中间产生的。
云潇潇说,为道日损,为学日益,两者既然矛盾,那在工作中是否反对不断求之或者说对修炼的研究是否也算为学日益?
我想这个道理刚才讲的过程中也已经表达的非常清楚了。就是说你在工作中你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你自己基本的情感。如果说你连工作都做不好,可以这样说你连你自己的饭碗你都不认真的去对待的话,我想那不能算是一个非常完整的那个人的意识。你在求知的过程中如果说你求一门知识,你把这一门知识钻精钻透,你成为一个专家,你看谁能把你怎么样,就是天地它都拿你没办法。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掌握了这一门技术的精华,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为什么这个地方要拿过来说这个问题呢?就是证明我们在不断的求知的过程中,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现状的需要的。那你这个现状在变化的时候你的思维也在移动,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人心在机。因为你机动的意识你老想这个也掌握,那个也掌握,最后结果像过去一句老话叫做艺多不养家,结果你把自己学的不知所以然了。人在基本的生活过程中你带着基本的感情,然后你做好基本的工作。其余你如果要是成为一个杂家的话什么样的东西都想学一点什么样的东西都想掌握一点,那就成了万金油了。万金油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一点好处都没有,所以说我反对的是那样。从道德经里面同样可以掌握一个基本理念,那就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呢实际上得一呢他也能够变成有灵气了,这个灵气实际上它就跟道它又就连带一块儿了。我想这就是为道日损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出的这个损,这个就叫什么?从阴符经里面它也能够说明这个道理,就是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你三反昼夜的话用师万倍,我想这个道理它尽管这个理论上它已经这样说了,是不是能够联系我们实际呢?它就是因为很难联系实际,因为它不愿意觉,人他学会的东西他肯定不愿意学的,他肯定总结得津津乐道。哪怕是人家在聊天的时候,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都甚至要跃跃欲试要尝试一下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人思维中非常可悲的地方。就是说人明明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东西,我说的知道是因为人的潜意识知道,但是他为什么放不下呢?就是因为这个社会它的阳性的一面不断的给人施加这个环境这个压力,这个环境压力造成人的这种机动意识不断的产生变化,我想这个存在是比较客观的。但是这个存在如果按我的思路去理解和去做的话,我想为道也好,为学也好,你都不会产生矛盾。
王俊峰提供这样一个信息,他就是说阑尾割了免疫能力降低,这是从医学中得到的一个结论。我想这个结论它并不是不无道理的,那就跟我刚才说的意思吧基本相通。就是这个完整的一部分你一旦把它切除以后,你一旦把它破坏以后,那么这个完整的东西你并不理解但是你把它盲目的切除了,那就很遗憾了。无为而至说:完了我拔了很多牙。什么完了,是拔完了还是什么东西完了。我想这个意思千万不能往那个方面去想,那只是说你的存在走到今天这一天的话尽管有很多让你很遗憾的事,但是你不要把这个遗憾 放在自己的心中,这也是我刚才所说的,情为道根的一个境界处理问题。因为你的心还是停留在自己的牙上面,那么你换一个意识又会发现,啊,这个姓熊的在这个地方谈的一个问题,原来是要我把心放在众生的身上,而不是应该放在自己的牙齿上。尽管我们的牙缺了,但是众生的牙它和我的牙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有一种联系方法。
无为而至说天人合一是修炼者所希望进入的一种境界和状态,要进入到这种境界和状态首先要对天也就是大环境要有所了解,那么当前总的趋势是怎样的,对修炼人的要求是什么?
这个要求和这种趋势,你看这个问题你看提的,他又想无为而至,他又想知道这个趋势和要求,那真是不好办。怎么不好办呢?因为他想法太多了,想法就非常复杂,那么怎么样一种状态才是最理想的呢?就是你该吃的时候吃,你该喝的时候喝,该睡的时候就睡,那么这个状态就是就象你做的时候,你该做的时候就做。是不是?做什么呢,就是你做好你自己的工作,你对上你要孝,你对下要慈,你对你的工作要敬业,那么也就是说你能够做到面对那个天地了。这个大的境界你无论它朝什么地方趋势,实际上你都在你的运动之中。我说的这个运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守住了本,然后你这个末怎么变化它都在你的这个框框内。
那么对人的要求是什么呢?对人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你的名字:无为而至。就是你不要先了解了然后再去做,而是做了以后慢慢的去觉悟,这就叫无为而至。如果说你认为无为而至是了解了以后,然后再去无为的话,那我就说那这个问题就不大好办了。因为你了解的是什么东西呢?很多人都已经了解了。我跟你说,很多人都已经了解了练功是怎么回事儿,而且知道修炼是怎么回事儿,但是他为什么做不到呢?就是因为他老是想了解的越多,然后再去做,(觉得这样)自己肯定能够做好。他不知道人了解的多,实际上也就是后天意识对先天存在,或者说是先天运做的这种干扰就增多。那么这种要求也就是回来了,就是你无为而至,就是你做了以后你再去了解,而不是了解了以后再去做。
小米说,做了再想与盲动的关系怎样区分,好象多少总要先想一下?
这个问题呢和刚才我们谈到的那个情为道根,这个情或者是那个善它就有关系的。就是人在存在中间到底是取利还是取用的问题。如果这个事物它只是在运用的话,而不是从利益的角度去区分它的话,那么我们怎么样想,怎么样去盲动那已经没有关系了。为什么没有关系呢?因为这个时候它不用区分,就是说你自己本身的善缘是好的,往往你做了以后哪怕是这个事情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祸事,但是它里面的福气已经本身就酝酿开来了。所以如果是再往下看的话,特别是当你年纪增长到一定情况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哦,人往往就在这个福和祸之间不断的摇摆。这个摇摆实际上就是说你想过了头而已。不想呢就是说你对这个事物的那种自然性或者自在性,你不愿意把它发挥的最高的那个境地里面去。所以说多多少少要先想一下那你就慢慢的培养了。培养一些小事情的时候,你就先做了,然后观察这个事情的结果会怎么样,这不就是在平常的积累么?
所以说道德经里面说,圣人在天下嘛就熙熙焉,就是说你慢慢的积累啊。所以你先不要判断这个事物的好坏,你慢慢的积累,你一天一天的积累。就象刚才大家对那个牙疼的问题的理解一样,有的人认为牙没有了是个坏事,我认为牙没有了也不要把它当作坏事去看,是不是?它有它的好处,好处好在什么地方呢?我想仔细的考虑了一下,这不是开玩笑的,真的,仔细的考虑了一下它绝对是有好处的。所以说世界上的事情它往往都是双重性的,不要从单重性的角度去考虑世界上的事儿。
NIKER说识障重,就是我后天意识重,严重的压抑先天,修德通真论中金光法二部中也说到观想内景不明是因为这种原因,特别严重如何省之又省?或者说如何解决改善解决?
金光法中没有具体的说。因为这个关系到理念的事儿,关系到观念的事儿。可以这样说我自己个人体会所谓的渡人之人他是不能,渡不了别人的,他只能渡自己。为什么只能渡自己呢?因为说的那些功法也好,操作的理念也好,实际上都是这一个对自己的一种验证。当我们这个有缘和这些功法相交往的时候,我们首先就要明白,我们自己能不能说服自己,按一种新的观念或者一种新的理念去改变自己。这个改变自己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能把这个改变自己当作好象是可有可无的,因为你改变了自己哪怕是微小的改变你就会得到这种微小改变的好处。
佛理由理入和行入,是不是理论就干扰先天?
理论干扰先天这个东西话说的比较绝对,我不能说是不是干扰。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说明白的,就是说你后天意识明白的越多,你修道并不是越能够积极的进步。那个NIKER甚至把修德通真论里面的原文都引进来了。不要单纯的去研究功法,应该从修心或者修德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事儿。十多年前呢师父就说了,先修佛性后证仙道。我想这个道理今天在这个地方再说一次呢无非就是提醒大家。你的佛性不觉悟那么你的这个仙道你就没办法进入。
佛性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实际上我的理解佛性就是说你对自己原来之心本来之心或者是天然之心的一种觉醒。这个觉醒在我们人的修炼过程中,我想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因素。所以说我这两年吧,说师父对我的提醒一直都是这样说的。人要通过自己不断反省的过程中去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要不断的在反省的过程中去明白这三重关系。你不要不反省,盲目的去找这三重关系。你越找它就越复杂,所以说我希望大家能够从现在的这种语言角度吧去理解这一番话。
那个NIKER说,老师的意思还是强调先修第二个原因消业。我没有提到消业这个话啊,哦,可能是在教材里面看了这个消业?如果说你把消业这个名词拿出来,它可能就是那一种执障,为什么是一种执障呢?实际上作为人的业来说,它肯定是存在的。作为一个环境的业来说,它也是存在的。那么既然这个业的存在,那么作为你人,你要想消掉这个业,你是在无形中消还是在有形中消呢?如果说你在有形中消,我就说你越消越多。为什么会越消越多?这就是(因为)我们后天意识本身就是业力的根源。所以说千千万万不要把有些概念停留在被动的接受这个状态中间。当然我原来就说了,我说大家有时候听我在谈这个修炼的这些经验的时候,或者交换这些看法的时候,最好的状态就是你什么东西都没听见,你打瞌睡了,我想那个效果是不是还好一些。你听的越明白说明这个效果不一定是积极的。这是我在那个实践中吧总结出来一个现象,我希望大家不要从主观上去掌握这些东西。当然我这个前提呢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说的呢?我就是说我,作为我来说,我不能渡任何的人,我只能渡得动自己。这就是我自己对我自己的一种主动思维。所以说对任何人我只是说我在和你进行思想的交换,交往或者是交流,希望大家明白我的心态。
万里天说,前阵子我妈身体生病,我就暗暗发愿,把病转到我身上吧,让妈好起来,而且我当时就感觉她的病会好,果然没几天病就好了,她自己也感觉很奇怪,但是我并没有生病啊,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你的愿力啊,过去就是说嘛,百善孝为先,就是说你的孝啊直接感动了你自己的潜意识。这个潜意识实际上它是个共性的这一面,就是它是人的一种本能意识。如果说把这种本能意识一旦启动以后,那么她这个病它就可以通过共性它转移出去了,这个信号它就可以通过这个信号转移出去了。我再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特别是女同志,特别是做妈妈的,当她们生孩子怀孕的整个过程一直到分娩的整个过程,实际上都是一个创造生命的整个过程。这个生命的整个过程既然已经创造完了,那么这个信号它能不能回去呢?它信号同样能够回去的,它同样还是能够回到自己原来就是没有怀上这个生命的这样一种状态里面去。这个就叫原始,就是回到自己原始状态里面去。那么既然这个信号能够回去,那么靠什么东西回去呢?作为人无非就是两个对象,一个就是妈妈,一个就是孩子。妈妈的思维当然肯定是停留在自己痛苦里面,她绝对没有想到我要把自己的病放到自己孩子身上去体现,她肯定不会这样去想的。因为她的爱心,她的真爱决定了她不会朝这个方向去想。但是孩子他却可以朝这个方向去想,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新生命,而妈是比较老一点的生命,作为新老之间的这种交换来说,实际上作为新生命对老生命的这种感觉,实际上就叫孝。那么这种孝实际上就能够移动很多的信息。这个信息只有感觉上,就是我们刚才谈的那句话:情为道根吧。就是你这个情感能够感动自己同时你也能够感动天地,你也能够感动妈和孩子之间的这种内在的。尽管好象表面上已经分离了这种联系,但是你却能够感动他再进行联系。所以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一种存在的共性,有了这种共性,那么这个什么悔过迁善啊,以及消除业力啊,这些它都已经不重要了。就是不用那些名词,你同样的能够处理好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你不要说母子之间,你就是朋友之间,或者其他的完全没有缘分这样人与人之间,就象解缘道根里面说的那个意思一样,你善念一动你就能够动天地,你信不信?你不信你就去实践一下。但是你实践肯定是行不通的,为什么呢?因为你不信嘛。你要全心全意的去信,然后你实践了,然后你再不停的实践,不停的验证,不停的在自己的喜悦中间提高你自己的功,自己的法,自己的道性。
老师我觉得您现在的说法和过去有很大的差别,有些觉得都相反了,那么对现在才起步的人来说该如何去把握自己修炼如何起步呢?
我想这个说法呢往往从字面的角度看好象觉得他这个说法成立,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找到任何实例,所以说不能说有很大的差别。只是说在过了这么多年没有和大家打交道了,应该说有所变化,往什么地方变呢?过去说强调修心修德,现在来说不能单纯的去提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修心修德这个主题肯定是不变的,那这个主题怎样融入我们的生活?就是把我们的修炼从比较现实的角度提高一点,我想这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从现实的角度上来说你比方说你对环境如何理解,你是把你自己看成是环境的一份子,还是把环境看成是一个整体呢?自己是其中的一部分,你自己这一部分随时你能感应到这个环境。每一个作为,每一个行为,每一个思想都会影响到这个环境。如果说你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的话,就从这一步开始修起,你就会发现你和整体之间的这种关系,也就是你和道之间的这种关系。这一点也是前年的时候师父再三的跟我强调的问题。就是说你不能从单纯的从传统的理念上,或者传统那些说法上去给人们予以修炼上的指导。好象觉得你修德怎么修比较容易说吧。但这首先要落实到行动上,怎么去处理这个问题呢?实际上就应该从这个角度多做一些工作。这个工作呢首先就是说希望我们大家能够把自己的起步放在这个统一和同一的这种兴致上。就是你要知道我们的道性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它实际就是我们的共性。如果说你不理解共性,那么你就去看看自然你就会发现,自然之间为什么春天一到往往是万物它要苏醒呢?这就是它们的共性。有很多生物他们的智慧都体现出了这种共性,我们作为人为什么不去运用这种共性呢?我们只不过是利用了我们人的这种本能的个性。因为人他是属于四大之一,他往往放弃了共性去滋长自己的个性,这样就造成整个世界它有很多问题和麻烦。这个麻烦大家实际上都在讨论也都在认识。我想我就不说这些麻烦这一步了。如何修炼无非就是从这个角度你去理解这个道,也就是从共性的角度去进入这个道。我想比任何途径它都要来得直截了当一些。
就象刚才阳承之谈的这个问题,他说觉得玄德教材和一些讲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重新看一次就会有新的体悟。我是跟大家说一句很实在的话,我自己把我自己过去写的书拿起来再看一遍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非常惭愧。为什么非常惭愧呢,我说我自己写的书,我自己有时候都不能够完整的照着去做。这说明当时来说是怎么一回事呢?当时的确是师父的信息,师父的教育啊在起作用。从师父的引导,或者直截了当一点就是师父的功在起作用。我们为什么不这样去认识呢?所以我们有时候对自己的认识实际上是微乎其微的,并没有看到自己是不是主观意识所欠缺的这一面,并没有看到我们自己所欠缺的这一面。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师父的强调,为什么应该不断的反省人的三种关系的问题。你不断的反省实际上你就不断的建立你自己的系统意识。你不断建立系统意识就是你不断的在和这个道性保持同步。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个方面和我一起共同努力。大家想听故事无非是想多知道师父这个实,阳承之这个说法我想比较代表我想要说的话,就是这个实作为师父来说肯定想知道,但是这个实呢大家是想把它,抓在这个手里这种感觉,还是放在自己心理那种感觉?我想应该是放在心理那种感觉才比较理智一些。因为作为师父,他说师之为师,众人为师,万物为师。我想这个道理大家应该从我们这个道性的角度去认识,要不然的话你看那个雪涛评气功这个文章里面,在谈到玄德的时候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玄德最大的功劳就是把真师就在身边的这个玄理告诉了众多的修炼者。我想这个道理应该是能够被接受的,既然人家也不是一个修玄德的那个成员,但是为什么他能够认识到这个程度呢?那也就是说从信号的角度上来说提醒他怎样去认识玄德功。这并不是说是哪一个人的功劳,即不是元君老师的功劳,也不是厚音的功劳,而是师父这个共性的功劳在起作用。那么师父这个共性到底怎样在起作用呢?是把它当做是一个人格化的个人呢,还是当作一个共性的存在呢?这也是一种哲学理念,也是一种修炼的积极性的一个所需要得到的一个因素吧。如果这个因素你没得到,很可能你修到后来你还会掉到阳性的那个圈子里面去。
阳承之说知道的越清楚众人为师就越难,我想这个的确是这样的。就是你会被很多故事所限制了,总觉得自己要去找那个所谓的真师。但是往往这个真师可遇而不可求,就是说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只有徒弟找不到师父,没有师父找不到徒弟的。没有徒弟找得到师父而只有师父找得到徒弟的。因为他知道你这个人修得怎么样,这就象那个醒世恒言里面说的一个故事一样,当年汉种离在带吕洞宾的时候就这样说嘛,他说你要想知道谁修的怎么样的话,你站在那个高处往那个市井地方一看,或者往人多,或者往有人烟的地方一看,你就知道那个仙气直冲云霄的那样的人他肯定修得好。所以说师父要找徒弟他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我们徒弟在茫茫的人海中,后天意识很杂乱的情况下你要想找到真师,你的干扰意识就足以让你上当受骗。
玄牝与玄牝之窍的关系?
如果要是谈玄牝的话它就是一个事物了,玄牝之窍它就是一个系统的开关,当然这两个事物呢实际上是一个事物,它没有什么区别的。(有区别的话)这个区别在于它们的运用上,如果你要想运用玄牝的话那么你首先要建立一种系统意识,我今天所谈的整个过程包括情为道根,魔为真种这些话都是属于修炼的系统意识。系统意识就是说你要把它形成自己的这个完整的那个部分,就是你以后的思维,你根本都不用什么老师去指导你,你自己就知道应该怎么去处理,这个当然需要大家的经历达到一定的程度。大家对修炼的那种经验要很谦虚的去接受,这个谦虚的接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真正的做到众人为师了,你对每个人的行为,包括他的形体语言,或者形象语言你都能够理解的时候,那么你那个系统意识了就自然而然的能够从中间得到一种点化了。这就象我平常在跟有的朋友们在谈到修炼的问题时候一样,往往修炼中间有很多缘分,哪怕是上个街碰到一个人。这个人当然有很多人了,就是街上熙熙攘攘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你自己没办法也没心情去数它,但是你肯定有自己注意的对象,这个对象实际就是说师父他对你的点化。这个点化是发自于什么地方呢,发自于你自己的共性,这个共性里面还有个性在起作用。我说的共性那就是师父这个共性它无所不在的这种共性,和你自己本性里面这种亲师的,重师的,或者尊师的这样一种共性在起作用,和你这个个性它吻合起来,这就形成师父的一种效力。
   那个##说:老师,你的元神到了什么层次?
我这个问题我就不正面回答了,我就讲一个故事,大家刚才不是提到过要听故事吗。我就讲我和师父在打交道的过程中收到的一些点化吧。在那一年,我记得是92年的春节还是92年元月左右了,我和厚金老师,再就是武汉的那个杨老师,我们三个人呢就到成都,还有其它几个老师呢就一起去了。当时一起有五个人嘛,后来在青羊宫里面,另外两个女性的老师呢她们就上厕所去了。师父这个时候偏偏要让她们上厕所,不到近处上,就是说身边就有一个厕所,十多米就有一个厕所,但是师父的信息非要把她们指到那个青羊宫的最后面一个厕所,就是里面有两个厕所吧,就是靠近后面院墙地方的一个厕所。走那么远,其目的为了什么呢,其目的就是师父要在青羊宫第一个大殿的侧边要演一场戏。我,厚金老师以及杨老师三个人就站在那个地方等,等那两个女道友的到来了。就在等的时候师父就来了,师父来的时候就是穿得很整齐,但他偏偏要把自己打扮成为一个讨饭的样子,拄着一个拐杖然后还要一跛一跛的,来到跟前。以后他把手一伸,他也不说行行好,也不说叫你施舍,他就把手一伸,结果厚金老师的灵性就很好了。他说看来这个师父来取我们的信号来了,马上把手往口袋里面伸,捞出了两块钱就递过去了,师父这个时候就回过头来,因为师父把手伸出来的时候他是面没朝着这三个人,而是朝着这三个人所面对的另外一个方向。师父这个时候就把头扭过来,对着厚金老师就说了一句话,祝先生发财,说完以后他又把头又扭到后面去了。然后我这个时候也从口袋里面摸出了两块钱放在师父的手心,师父回过头来就把钱一看,把钱呢就捻起来,就放进了自己的那个表带里面。他当时穿的是一个中山装嘛,然后对着我说,对着我任何话都没说,但是眼睛呢却仔仔细细的看了我一眼,什么话都没说。下来呢就是杨老师,杨老师呢这个时候就从口袋里面抓出一大把零钱,其中有五块的,两块的,有一块的还有几毛的,一些零钱吧,这样他由于抓出来的钱太多,就是这个下意识的这个感觉给人当时一下子就是说很难以取舍,到底是怎样去处理这个问题。所以把那一把那个钱呢就在那个手里翻过去翻过来大概是花了好几秒钟,最后还是决定了捻了一个五毛钱,然后放在师父的手心里面。师父这个时候把手心里面的那个钱一看,然后对着杨老师就说了一句话,这个话就是,祝先生奇寿无比。接下来这话并没有完,接下来的话就变为喉语,喉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喉咙里面有一种话,有一种声音在运动。说了一阵,然后呢这个时候就把拐杖一丢,然后就大踏步的就走了。当然他这个丢拐杖,他一丢拐杖我们这个时候就马上就明白了,师父肯定是来取我们的信号的了。我就说看来今天的确是师父对我们一个难得的点化。但是厚金老师呢,他这个时候就自动就产生这样一种思想,哎呀,看来师父对你任何话都没说是最好的,我说那你怎么会这样去理解呢?他说师父没有说任何话的话也就是他不做任何的封顶,如果他说了,那么他这个顶就封了。我想这个道理拿过来作为这个故事的一种境界的话,我们倒是应该感谢厚金老师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种就是说这种悟性吧。往往任何时机都是这样,如果说你不给自己划定一个层次的话,那么你这个层次会上升到什么样的层次呢,我想你自己心理是最清楚的。
那么你既然想问我我上升到什么样的层次,我的元神到了什么样的层次了,我没有什么层次。我即不是象那些气功狂人那样把自己说得比任何人都大,也不会说把自己看得象豆腐渣一样一无是处,绝对不会是这样。只不过是说自己对自己的觉悟你要融到那个共性里面去,从这个融入的过程中间然后才去觉醒自己,然后才去发现自己所真正的作用。我想这个过程也就是人修炼的比较健康的一种状态,你只有在这种状态中间你才知道你不划层次也就是不跟天下去争先后。如果你想你一定要划,你一定要划出这个层次来,无非就是说你又想有一种结果,或者有一种目的了,或者是有一种愿望了,你这个愿望到底是为了什么东西呢?如果要是为了一个具体的形或者具体一种物的话,我想对修炼没有什么积极的效果。当然我这番话能够就是说能不能说明这个问题,这个只有自己慢慢的,就象小鱼儿说的那个一样,自性觉悟。
自性觉悟好象是虚的一面,在生活中如何由实的一面走向虚的觉悟的一面?
这个问题呢,作为师父来说他是的确希望我们大家往这个方向努力,做得怎么样呢,只有说慢慢的体会了。但是我是体会到虚性的好处的,所以说我鼓励大家从虚性的一面多多的去积累,不要积累在实性的一面。就象我们练功一样,如果说你练真气象我刚才举的那个例子。有个道友今天刚刚到草庄,他就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早年刚开始练功的时候就发现这个现象,一练真气,因为刚开始他练的真气运行法嘛,一练真气他就走阳。他就不知道这个道理怎么产生的,不知道这个原因是怎么产生的。实际上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说你阳性的一面你的积累,我在修真德通真论里面就这样说,你混身都是铁你也只能打一百来斤钉子,就是你非要在阳性的一面鼓捣出一个惊天动地的那种成就来,那怎么可能呢?你只有进入到虚性的空间里面去,你才知道你的能量是无穷的,你的智慧也是无穷的。
万里天说,他觉得交流中少点道气多点随意,因为老师的书已经看了不知道几遍了,就象生活中一样,说教多了反而体现不出好的效果,有时候随意的聊天交流中说的某一句话却令人如醍醐灌顶。我想这个话真是有见地,的确是这样,特别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时候相互间打交道,相互之间有时候还要生点气,还要不理解,还要争个先后的时候。你再去发现你的修炼你就会知道,人他在人群中相处的时候,如果说谈的现实一点,就是人你就是夫妻之间都不可能常,相信人常相真爱,更何况是那种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的这层关系呢?
就象我看到大家提出来的那种想法一样。就是说想了解一下情为道根的真实意义?
人在人世间他有三种真情,这三种真情就是夫妻相互之间的感情,再就是父母和儿女之间的父母儿女情,再就是人与道之间的这种道情。这三个情中间谁大呢,肯定是道情最大,而父母儿女情以及夫妻之间的感情,它就一层一层的显得次要一些,但这个次要一些毕竟还是这个事物的整体的一部分。所以说这三者之间它不能分开。既然不能分开,那么把它整体的去考虑的话,那么你夫妻之情以及父母儿女之情都要符合于这个道情的运动。这个时候你才知道天地之间它有哪一些是真实的,哪一些是虚妄的。这就象那个六祖慧能,在成道以后,他自己连自己的母亲都不能这样明确去相认,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就是说明他自己本身内在心态中他知道这种关系,这种情不能过度的去表达。你这个表达过头了,实际上你的情感很快就由道情就退到父母儿女之情里面来了,在往小的方向退不是往大的方向退,你既然境界小了,那么你的那种作用你就必然会变小。所以这就是我们要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的一个比较现实的一个角度吧。
NIKER说,我们是四川一个小地方的,道观少,近处的一个事物也只是算卦的多,佛家的大多是净土的,生活中没有什么修行很高的人,但是前一天突然有一个网友说,我们这是武则天的故乡,金刚经就是武则天写的。所以应该这儿佛烟重,说不定有高人。不过可能我们有眼无珠,认不得。
我想应该从我们今天讲的角度,从你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我刚才也说了就是你要从众人为师,万物为师的角度去培养你的真正的师父所要发现你的德行。我说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只有修到一定程度以后,你正儿八经的就是把众人为师,万物为师这句话的意思你都领会了,而且你照着去做了,我想你的德行也是自然而然就很高了。因为你对每一件事你都会从反省自己的角度去认识这个存在,那个时候师父他不找你才怪呢?所以说不要埋怨自己肉眼凡胎,有眼无珠,后天意识重啊,这些都是次要的问题。关键是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能够从每一件事情中间得到教育自己的一种启示点化,或者是叫开示吧。
就象我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就是你碰到的这种缘分中间,任何一种现象它都是有意义的。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就是我身边的一个,也是修炼者吧。他有一天上街去买东西,就碰到有一个象讨饭的,或者是叫神经病的。但这个人呢他很奇怪,因为他一走到这个神经病的跟前呢,他就有感觉。毕竟大家都是练功的,就是身体的感觉是非常敏感的,就是你主观意识尽管在阻拦这个事,但是你的潜意识却不会阻拦,它会吸收这个信号,所以他潜意识里知道有感觉来体现这个师父的成分。那么这个神经病他怎么样去体现的呢,就是他长着两个非常大的,非常夸张的门牙。这个门牙非常夸张,而且我们这个修炼的这个道友他还不能正面去看他,因为你前面一看他,他就显得很严肃,象什么事没发生一样。但是呢一回过头来,背对着这个神经病的时候,这个神经病就大笑。他就不理解了,真是奇怪了,为什么背对着我他就笑,当着我的面他很严肃呢。那说明他在点化我,后来我就说他在点化你什么东西呢?他说肯定就是说我肯定有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这种心理运动,这是他自己的一种反省。说明你这个道理。然后呢他就说另外一个现象,他说这个人呢他是很夸张,就是他的脚也很大,但他没有穿鞋。他就说,哎呀,你看他一双脚看不出很脏,就是他那一双脚很白也很嫩,但是却没有鞋。没有鞋那就是说光着脚走路。没有鞋呢,就是说鞋嘛实际上就是人是为了平衡这个刺激所需要的一个基本的物质,但是这个物质它又没有。那就是这个和谐的一面你是赤裸裸的去在进行这种交换了。这种交换可以这样说,自己实际上在承受着很多消极性的东西,而不是用一种非常简单的这样一双鞋去平衡这种刺激。他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问题,我想,你能够理解到这个程度,也就说明的的确确那个众人为师,或者是万物为师的角度一点都不假,那么实际上他自己是进步了。他就在这一段时间内的确进步的很快。这个进步的很快是什么意思呢?最起码来说证明他后来遇到的缘分中间的确师父在慢慢的接近他。就是说让他去体会就是你在万物为师,众人为师的这个角度,你就知道,哪怕他碰到的这个人是个神经病也好,他也会被这个整体信息的共性来做一种调整或者是一种思维的一种传递吧。要不然人家为什么说当着他的面就很严肃,背着他的面又能大笑呢?那就说明他的思维里面有很多的确需要得到点化的地方。你认真的对待了这个点化,那么你自己就进步了,你就被后面的事实所验证了。他后来遇到什么事呢,如果有机会的话大家碰到他或者大家来到草庄以后能够接受这个缘的时候,就问他自己可能这个故事它就得到延续了。
我就NIKER说的问题呢再给大家讲一个小小的修炼中的一些感悟,NIKER说,你说比如神经病当面严肃,背后笑这种事是靠自己悟,不过有时也会过敏,明明没有,会误解,看到草绳以为是蛇,就连我梦中看来非常明确的有时也会完全相反。错的有时又很正确,所以搞得不敢悟了。
我想这个敢不敢悟那就是你敢不敢面对自己了,因为有什么不敢悟的呢,又不是要你的命,这个不敢悟下去无非就是你怕掉自己的面子,掉自己的架子而已。所以说把这些东西都放下来的时候,有什么不敢悟呢,是不是?就象大家在草庄有时候就是相互之间交流的时候,提到自己修炼一些经过,或者是一些梦境,都是可以这样说对自己本性的一面比较赤裸裸的一种揭露吧。讲个例子吧,就是有位道友他就讲自己做了个梦,做的什么梦啊,就是梦中他上街去买菜,买菜呢就是哎呀,这个菜很好,但是又是两个人在争,就是剩下这一把菜了。他也想要人家也想要,结果呢他在梦里说,哎呀,算了算了,反正我修道的人不跟你争,然后呢这个菜我就让给你了。结果是他这样一想,在梦境这样一想,结果抬头一看,哦,跟他争的那个人呢是自己的小姨子,这样他才明白,哦,搞了半天不争了原来是自己的亲人。既然是这样,他自己又这个梦中他还又在想,既然是这样嘛,那就说明我的境界还不是很高了。回到家里以后呢,他发现自己这个家已经不是自己在城市里住的那个家,而是象农村的那个土房子一样,这个土房子里面就有三口灶。三口灶就是说在一个厨房里面有三口灶,你想那个就麻烦了,他想了半天了他想不通,他就说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结果他想不明白,在梦里面都想不明白他说算了我还是走回去算了。所以他就从自己家里面的这个厨房,他明明知道这是自己家,但是后又从后面的厨房门的后门呢就走出去了。一上了街以后在人行道上他眼睛就盯着前面有个戏院。他就想,哎呀,我今天一定要去看戏。他就往那个戏院那个方向走,这个时候呢。突然后面他就感觉到,尽管他自己没有回头,就发现后面有一头大黄牛,前面两个蹄子已经竖起来了,就象人一样站起来了,然后往他的后背就扑过来了。尽管他没有回头看,但是他这个相却在自己梦境中显得非常清晰,就象自己在旁边看到自己的身体要被这个黄牛所压倒一样。这个时候一惊吓就一下子突然醒过来了。后来他拿这个梦来问我,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后来就跟他解释,我说这个意思很清楚了,你这个梦呢条理性也很清晰,你在买菜的过程中你觉得你是谦让,实际上你这种谦让你只是在你自己的这种亲人的范围里谦让可以,真正你在社会上谦让你还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表现在什么方面,就是你有为的去谦让。实际上你是停留在你自己小的境界里面,所以说你还没超越,还没超越自己亲人以外的这种人的这种意识。说通俗点吧,你还做不到众人为师,这是一种状态。然后回到家里面为什么是一种老房子呢,老房子就是你这个房子是很陈旧的,尽管你住在城市,但是这个房子体现的是你自己住的那种境界,是一种非常陈旧的那种房屋结构,而不是一种非常现代的房屋结构,还说明在时空上来说你还停留在过去的老思想里面,这是一种解释。另外一种解释就是这个屋里面有三口灶,三口灶是什么,三口灶就是说你家里面肯定有三口人了,他说是的,家里面肯定是三口人,这一点逃不了的,三口之家很普遍嘛。然后呢我说这三个人你想你的,我想我的,是不是这样一回事呢,他说也的确是这样。你不要说在生活上,你是在修炼上,它也是这样,你想你的,我想我的,大家说起来都是修炼者,就包括孩子都是这样,都是修炼。但是却你想你的,我想我的想不到一块儿,这就是三口灶的基本含义。但是三口灶的基本含义为什么这样去表达呢?那就说明每个人的楼灶很难以统一在一个灶里面去,就是我们有时候外表看起来我们生活在一个环境里面,或者吃一口锅里面的饭,我们的心能够统一在一块儿吗?这在我们现实中间它是非常现实的,它是不能够随时,或者是随机的,或者是随时随地都能够统一的,它的矛盾就是一种必然的,很难以摆脱的一个结果。接下来他为什么走到街上的时候他要看见那个戏院呢?那个戏院实际上就是说他自己想去看戏,实际上自己从主观意识上或者在潜意识上得到一种对主观意识的一种暗示,就是你一定要去把人生这场戏啊要看清楚一点。也就象师父早年说的那个意思一样,一定要把人这个东西搞清楚,人到底是怎样一个东西,把他搞清楚。把他搞清楚以后这个戏也就基本上被你看透了,但是在走的过程中呢还没到戏院,这个问题已经被打破了。被谁打破了,被那个黄牛打破了,黄牛是什么?黄牛它尽管劲儿没有水牛大,但是它也是一种非常能够负重的一种生物,同时黄代表中土,中土代表意,那就是代表他的后天意识。我说你的后天意识肯定是很顽固的。尽管你表面上想愿意放弃自己的后天意识去修,但是它这个东西它是防不胜防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根本都没从你的正面偷袭你,而从你的后面偷袭你。从后面偷袭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让你看不到的情况下然后给你一个反向的作用力,这个就是他要打破你的学习的这条道路。所以说他后来一听到我这种解释觉得哎呀这种解释的确无可非议,就是没有办法再找到另外一种比较符合于他自己现状的这种解释吧。
万里天说,讲一件事情,有一天我去寺庙里面玩,但是到了寺庙进门买票的时候发现钱包不见了,摸遍口袋正好还有一点零钱就买了票进去,回家时乘公交车过渡船的钱也有。渡船回家的时候见到一个要饭的老者拦住我要钱,我一摸口袋只有一毛钱就给了他,他对我说,你怎么把全部的钱都给我了,我很奇怪,他怎么知道的呢?心有所悟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老师给说说?
我想这件事和我刚才讲的故事里面都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我们人的存在这个环境,只要你有缘分发生的时候,那么这个存在就是同一性的,就是它有共性在作用。我们重视这个共性就是在重视我们的道性。当你没有从这个共性中间去找到这个道性的时候,我就劝大家在这个方面一定要下下功夫。不要把很多事情都支离破碎的去理解,不要觉得人的想法人家感觉不到。人家感觉到了就是你的师父,即使说这个师父他跟你说了,就是这个要饭的老者他跟你说了你把所有的钱都给我了。为什么这样呢?我想这也是一种点化,那很多人肯定就会问了,那么这个老者是不是师父呢,我想肯定是师父了,这个师父是真实不虚的,那么你是从哪个角度去判断他是不是师父呢,这就是说他对你自己的灵性有了一种提醒,这就是真师。
小米说,我觉得应该给大家讲着重讲一下意识玄与功能玄的关系,技术与信号要么就理解成纯常态的东西要么被理解成纯功能性的东西,意识层面没理解就不好交流了,我们的玄和别人的玄是不同的。
小米这个说法大家自己应该讨论一下,实际上我们的玄和别人的玄怎么会不同呢,你要进入玄态里面它本身就是相同的,这就是我刚才讲的共性,也就是我们讲的就是说道性。要不然它怎么会成为玄呢?你既然谈玄,它肯定不是我们常态中所能够理解的一个事物。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个妙就体现在过去说的奇妙啊,玄妙啊,真妙啊,仙妙啊,神妙啊这样一些妙里面。我想这个妙既然体现了,那么实际上它就体现了你人所不能够控制的一面。不能控制是指的人的主观意识不能控制,而不是说人的潜意识它不能去接近,不能去阻越这个现实的这个玄的这一面。所以我们这个功能玄和意识玄实际上我们有意的这样去分别也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意识是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和我们的潜意识本身这一对阴阳,我们没有分清楚,你何谈去理解这个功能的这种阴阳关系呢?你首先你只有把你自己意识上的这种阴阳关系理解了以后再去理解功能上的关系,那么这个问题呢就比较好再往下修了。要不然的话以后也就是再往下修下去,你也很难以去把握。常态中间你应该怎么去操作你的修炼过程?因为你纯常态的这个状态不是被你移觉过来的,而是在你这实践过程中你自己已经觉醒了的。你就知道这个常态它才是最真实的,它已经囊括了你所需要知道的玄的所有的部分。只有从这个角度你才能够把功能性,或者是意识层面哪,全部的就放在真实性的这一面去进行交换。而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一种功能态是什么样一种功能态呢?就觉得就要象东北的跳大神的些人那样,一进功能态就要换一个人?那种状态可以这样说吧,就是比较消极的一种存在状态,不是积极的。你不要把功能态和意识层面把它绝对的对立起来,而应该把它统一起来去修,先修意识然后再去修功能。当你的意识层面你已经理解得非常深的时候,你的功能的层面你就会知道已经在调节它,你已经在发挥自己的功能。就象我们的这个存在一样,我们的生命,我们本身只要活着我们就对宇宙是一种贡献,我想这个理念大家都能接受。但是这个接受是不是能够运用到每一个事物中间的交换中呢?我想不一定能够做到,那么就要努力了,不知道我这个说法对不对。
万里天说,那个师父要点化我什么呢,从这个常态现象中我应该怎么去做呢?
  你已经做了,你还需要做什么呢?师父也已经做了,还需要去理解什么呢?我想无非就是理解一点,你要理解师父他是无所不在的,就是你所接触的任何人点化,哪怕人家任何形体动作都可以成为一种点化现象。就是按我刚才讲的一个故事一样,那也是人们经历过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也是我们修炼者在正常的心态中间所经历的一个过程,我想这个东西大家都能够理解。理解到什么样程度呢?你知道你的整体性它任何一个存在都对自己是一个提醒。因为你人的思维,它不可能在某一个层面涉及到所有的层面。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主观意识这种能量状态是不可能涉及到潜意识所能够接受的所有层面去的。大家以后练神就知道,我们练到后来,我们自己的神在不断的分化。不断分化的意思是什么呢,作用又是什么呢 ?它不断的分化和作用它就是要去接受所有的信息,然后把它当作是一个实体来运做,实体的运做是什么意思?就是因为它分化的越多,它所接受的事物就越多。那么所有的存在里面都有它的那个行为结果,都有它的功德,这个就叫玄德。当然这个话讲过头了一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就小米刚才提出的一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小米说他讲的就是很多人没在生活中意识到玄,而一提到玄就皱眉,功态中的东西我们不是通过修炼功后看玄知玄,而是常态中就能够在心意中有无通玄。但我们的玄德最后也是能够见功态玄境的,但并不是象有的功法苦练激发能量后见玄吧?但是我也不是很懂,我周围有一个人,玄境无所不见,不听,立即感必有声音,可我们讲的是真情真意,他并不认同,而强调苦练,我讲的不同,是这个意思,请析正
这个从理念上来说就是他能够见玄境,就是小米身边的这个人他能够见玄境,能够听,无所不见,无所不听,立即感必有声音,他这现象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想大家如果要读过道德经的话就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前识者道之华,愚之始,就是这个东西它本身就是你看到了,你看到的是什么呢?你看到的是道的精华,但是呢却是你修炼者愚蠢的开始。这是什么道理?当然从表面字意上来看,它就是这么样一种解释,就是这个东西你到底是用还是不用呢,是见还是不见呢?当然你见了但是不一定就是说你见了以后把这个东西当成是自己的目的。这个时候你才是一个比较明智的,如果说你把它当成是目的,你拼命的去练,练了之后呢你又不会转化。这个东西它往什么地方转化呢?你积累多了你并不知道你的神是怎么在运动的。然后呢你的主观意识上呢又拼命的在追求这个目标,你说你的潜意识这个时候它做的负担它会朝什么地方运动呢?就象我们有很多人,练功的时候容易入魔一样,为什么容易入魔?就是因为人在修炼的时候他主观意识他参与的太多,然后呢后天意识它自我的保护,把你主观意识搞得乱七八糟。这个主观意识靠什么东西搞得乱七八糟?是靠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过去我们道家丹道的研究里面就称这个东西为药。这个药它一旦上升到大脑去以后呢它会给你洗脑子,就是把你的大脑里的很多信号它给你抹掉。这个时候人就体现出一种入魔的现象。实际上这从物质的角度上来说它能够讲得出一种非常明显的道理来的。我们既然知道这个道理,我们为什么不保留自己合理的后天意识呢?而去遗忘那些后天意识中间那些不圆满的东西,这就是我对这个玄德修炼的一种认识。就是你要想修好,你从修炼的角度上来说,你要知道玄同时又不单纯的运用一种方向。我说的这个一种方向就是生活中意识的方向,以及从玄态的,功态中的这个方向。从这两个方向你都可以获得一种信息。就象有很多人练功,对于信号来说,他有一种感觉,有的人呢他却是一种视觉,到底是视觉好呢,还是感觉好呢?我想感觉肯定是比较好,而视觉呢它就比较麻烦一些,为什么麻烦呢,因为视觉所要消耗的能量就大,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窍。这个窍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窍意思就是说你的九窍之中你有一窍你肯定要打开,你打开它消耗比你的感觉上的消耗它要大的多。但是感觉上的消耗毕竟是一种虚性的东西,所以它可以积累,虚性的东西它可以积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要是从修炼的正途上来说,就是正正当当的途径上来说我们就应该从感觉上首先进入到我们所认识的这个玄中间去,然后再合理的去运用自己的视觉听觉,这样比较安全一些。这个安全呢,是从自己的物质体系这个角度出发的。因为你这个生命体系毕竟是可贵的,而人呢他往往不知道这个道理。我记得原来有个功法了,这可能原来象和我们缘分比较深的人都知道了。原来有个功法里面就有一个比较厉害的大师兄,这个大师兄最后死在重庆了,他为什么死在重庆,就是因为他的功能太强了。他功太强以后呢,。同时呢他也很勤苦的去练,他练了之后他并没有注意自己的那种心态啊和环境之间的这种平等关系,而把它当作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关系。所以说这种见玄,或者是用玄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所以刚才说的道之华,愚之始吧,就是你要用错了那么你就是一个傻瓜。你用对了那么你就是一个长生久视的那种种子。那么这个人他到底为什么最后会死去了,为什么会死在重庆呢?无非就是说他的心太狂,同时呢他认为所有的功能都是自己所能够驾御的一个事物。你驾驭了它,那么它就驾御你,到底是谁驾御谁呢?我想最后实际上是信息驾御了人的生命。这个是本来就存在的一个现象,我们为什么不觉醒过来呢,我们还要在自己的后天意识中间去驾御所有的存在,你说那到底危不危险呢?我想再危险不过了。所以有必要的时候要提醒那些执着于练功的人要注意自己那种就是和环境之间的这种信息交往吧,把自己的心态呢放在很平常的那种角度去修。
福琳同泰 该用户已被删除
福琳同泰 发表于 2008-4-14 14: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灵通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0-7-22 17: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灵通道友!辛苦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淡泊悠然 发表于 2010-7-23 10: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被顶了起来,那就好好地重温了一遍。

无非是气、或炁、或情、或魔等的当下状态吧?

从太极起跑线出发,到如今该是不用放大镜也能看出位置这个“存在”的不同了。

谢谢提醒了,再次感谢厚音老师,也感谢灵通道友,以及众道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01:19 , Processed in 0.01926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