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章释读时间:2009-06-20 02:18来源:知音原创 作者:熊春锦 点击:536次
论德章释读 熊春锦 第一章 论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也;下德爲之,而有以爲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 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
“论德”章释读
熊春锦
第一章 论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也;下德爲之,而有以爲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
简释字义:
德:《說文》德,登升。桂馥《義證》:“古升、登、陟(zhì) 、得、德五字義皆同。”亦釋“德”為一心為眾生做到十種善行,遵守四项准則即是德。
仁:《說文》仁,親愛。由“人”、“二”會意。仁者兼愛,愛自己同時愛別人,故從二。忎,古文仁字,由“千”“心”會意。千心为仁,即取博爱之意。
義:《說文解字》义,自己的庄严的仪容举止。由“我”“羊”会意。
禮:《說文解字》禮,履行,是用來祭神求福的事。
智:《說文》智,表示聰慧的虛詞。由白、由亏、由知會意。亏炁。知為智。
之:《解字》之,长出。象草枝和茎渐渐长大了,有滋长而出的样子。
攘:推攘。此即推让之本字。揖让之让亦作此。攘臂,指捋起袖子,露出胳膊。
乃:通行本作“扔”。出詞很難。語氣出口困難的樣子。 忠:《說文》忠,肅敬,而盡心盡意。未有盡心而不敬者。
信:《說文》信,誠實。由人、由言會意。“亻囗”是古文信,從言省。“訁心”也是古文信。王筠《句讀》:言者,心之聲也。
泊:不厚也。有淺淡之義;亦通“薄”。通行本作“薄”。
首:通行本作“始”。首,既含有“始”之義,同時在性命之學中,心為神臟,腦為神腑。首含腦義,腦司意識,用腦不用心則愚。心主禮德火明,禮德喪失則陰意擅主腦中意識。故用“首”不用“始”較妥。
愚:《說文解字》:從心從禺。禺,猴屬,獸之愚者。 是:《說文》是,正直。。天下之物莫正以於日也。
居:象人曲脛蹲踞形。居住,處於,當,占等義。居,蹲也。見《說文》。尸,《說文》:陳也,象臥之形。古文中尸不僅有屍(今簡體同尸)體之義,亦有神像、神主之義;古時祭禮中亦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通行本作“處”。
華:(huā):《說文》崋,花朵。由艸,由“崋”會意。
實:《說文》:實,富裕。由宀、由貫會意。貫,表示貨貝。從宀從貫:貨貝充滿屋內之意。桂馥《義證》:“貫盈于內,實之義也。
皮:甲本缺,乙本爲“皮”。通行本作“彼”,作“皮”更接近原意的膚淺、表面、淺薄。
注音:攘:rǎng;乃:nǎi;泊:bó;愚:yú。
全章导读:
东方传统文化宝库中,老子的《道德经》是万经之王,是一部殊胜的“哲学诗”。它揭示出,道就是宇宙自然的本源,是天地人万物生化繁衍动力的源泉,是宇宙万物可分可合的结构模式和运行规律。道无形无相,不生不灭,无增无减。德是道的外显,是道的载体和表现形态,德是道光能量的表现形式。五德的仁义礼智信,就是道的木金火水土五种能量元素。
道德充满宇宙自然和万物的内外,无所不在。道光德能养育生息着天地人万物。一切物质和生命的生存与发展,都是道德能量物质的巨大作用力。德能蓄聚的厚薄浓淡,决定着万物和生命质量层次的高低,规范着物性的特征和物体的轻重大小,以及生存运化过程的长短久渐。
“德”,就像人类和万物分秒不可离开的阳光、空炁和水一样,德能就布分在我们体内;一旦离开道德,我们的生命也就必然终结。
这个认识论,是我们解读《德道经》的前提。
本章是《德道经》中“德经”的纲领,是德经的首篇,也是《德道经》全经的基础,是进入《德道经》宝库的一把钥匙。学习和实践《德道经》必须首先全面细致地掌握好本章,才能顺利进入整部《德道经》中深入学习和实践。
本章分为八个自然段进行解读和修习。解读和实践德,首先必须明白德。“德”是道的载体和表现形态,德是道的外在体现,是道的运化和应用,是大道的天然流露。德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客观存在的高能量物质。她充满宇宙太空和人体内外。她养育滋润着天地人万物,一切万有生命物质,都是道德能量的充分体现,只是人类暂时还不能揭示而已。人类享受着道德的恩惠,却不知自然道德的真谛,更不去修德行德,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忘本,也是一种愚昧无明的自我摧残。
只有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才是最符合自然本质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黄帝内经·本神》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宇宙大道的能量,在我们的心身中所表现的形态是由德来显现的;大地自然的能量,在我们心身中所表现的形态,是由气来显现的。道光德能在心身中的流动和自然大地之气在心身中的布输,才使我们的生命具有活力生机。生命的本质,就是这个炁。
由此可见,天德地慈之炁,就是生命的源动力,德就是人类生存和维持健康须臾不可离的最佳能量。同时,德对人类而言,又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就是德;德是道的外显,是道之可见、可观、可言、可触及的具体表现形式。道虽然无形无象,但是可以通过德来表现。道是不可见的精微物质,德就是道的基础物质元素。天德就是做人之本,立命之根。做一个真正的好人,做一个心身健康的人,寸步都离不开德。失德,就是人类痛苦的根源,就是健康丧失的祸首。
生命本身由性命两大系统构成,生命具有双重结构的特征。目前人类的科学暂时还只能研究这个双重结构中的“命体”形体系统,而对“性体”系统还暂时无法进入,不能进入并不能断言这个系统不存在。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深邃的慧观观察自然和人类,早已验证万物皆具阴阳双重结构的特性,是普遍规律,是客观存在。
谷养身形,德养精神。这是人类生命的真理。人类长期只是片面地注意“谷”对生命健康的作用,追求营养保健对形体的生理作用,却忽视、忘却了德能对体内性体系统,对体内众生这些生命真主人的营养支撑作用。人类还远远没有接受和认识生命的阴阳双重结构原理,不能“知白守黑”全面认识道德、尊道贵德,单纯在阳性肉体上努力,从而忽视了德能就是滋养、支撑我们性命中性体系统的精神食粮。
人类精神的食粮,就是德能。没有德能的滋养补充,就没有人类真正的心身健康。离开德能对生命全系统的支撑,人就是一具没有灵魂或者劣质灵魂的空身壳。德能的缺乏,不仅使人的品格下降,也必然导致身体健康的丧失,疾病的丛生。
德性的圆周、充实、淳厚,是人类心身两大系统真正健康的根本保证,是学习、工作、事业顺利的基础,是社会文明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
德能是道性的外显,她在以能量为表现形态时,分为五大形态元素,这就是木炁态的仁德、金炁态的义德、火炁态的礼德、水炁态的智德、土炁态的信德。木金火水土这五大光炁态元素,简称五行。五行之中又分阴阳:阳性的,称之为阳五行、五清阳正炁;阴性的,称之为阴五行、五浊阴邪(病)气。
五种德能元素能量,分别支撑着人体五脏系统的生理功能:阳木性的仁德,对应于肝脏;阳金性的义德,对应于肺脏;阳火性的礼德,对应于心脏;阳水性的智德,对应于肾脏;阳土性的信德,对应于脾脏。五种德能元素共同构成人体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掌握五德,对人体心理和体质的生理作用,对我们学习实践《德道经》,正确解读本章具有指导意义,必须首先掌握它们。
仁德能量充沛的人,必然仁慈柔容,至善无恶,宽容忍辱,柔和畅达,举止端正,慈怀虚心,博爱万物,主意合德,能立万物。体证表现必然:双目有神,慈眉善目,筋柔形舒。
而仁德能量缺失、不足、败丧的人,阳甲木的仁德不足,必然导致阴乙木的浊炁过盛,仁德缺失的人易過喜生悲,魂易游出体外,缺乏善良同情心,魂性易荡,元性蒙尘,貌无和炁,与人不善,学习、事业、工作等常败于狂燥,易于遭受各种磨难。在做人行事上常常无端呛人,自傲抗上,不服人管,怒气常生,白眼冷对。由于怒气内生,损己伤人。由于怒气伤肝,仁德缺失的人易造成体内气滞血瘀,头晕眼花,四肢麻木,胸闷腹胀,耳鸣牙痛,瘫痪中风等病变。
礼德能量充沛的人,必然明理识法,礼德明亮,光明圆通,秉规持范,明白道理,不争不躁,不惑不迷,知时达物,能化万物,不为物拘。体证表现必然:印堂明亮,神足少疲,行为端正。
而礼德能量缺失、不足、败丧的人,丙阳火的礼德能量不足,必然导致丁阴火的浊炁过盛,礼德缺失的人易過于乐逸而损心,阴我心神的意识主宰内境,阳我心的正觉思识难有立锥之地,贪欲追求心盛,魄易外游,元神狂傲,贪视邪物,学习、事业、工作上常败于忧豫,易遭受各种心灵的痛苦。在做人行事上常常无端仇恨别人,性情急躁,无理争胜,虚荣爱美,贪求华饰,逐美虚荣。记恨憎人,由于恨人伤心,礼德缺失的人易造成神志紊乱,失眠颠狂,五心烦热,忡悸健忘,上焦气滞,音哑疔疮等疾病。
信德能量充沛的人,必然诚信因果,信德无疑,忠信诚实,稳重厚道,宽宏敦实,笃信不疑,忠一不二,重视因果,能容能化,能生万物。体证表现必然:齿坚唇红,形无赘肉,身轻体健。
而信德能量缺失、不足、败丧的人,阳土的信德能量不足,阴土的己土浊炁过盛,信德不足使私心贪欲过盛,头脑中妄意贪念频生,神易狂,元炁不足,意邪想,易被外表现象所蒙蔽,学习、事业、工作常败于乱作为,自寻受累。在做人行事上心无诚信,常欺骗别人,妄语生业。心理上猜忌多疑,蠢笨蛮横,疑神疑鬼,埋怨人非,责备他人。由于怨人伤脾胃,信德缺失的人容易造成消化系统的病变,胸闷腹胀,嗳气吞酸,胃肠溃疡,腹痛吐泻,虚弱气短。
义德能量充沛的人,必然善待万物,义德道情,济安拔危,助人为乐,处善聚缘,助弱扶危,果断有力,利生舍己,排忧解难,扶生万物。体证表现必然:气无促喘,中岳黄明,肤泽柔润。
而义德能量缺失、不足、败丧的人,阳庚金的义德不足,阴辛金浊炁必然过盛,这种人易生无名怒炁,鬼魄困绕,容易犯下恶行胡为,志向容易退转,元情缺乏,待人常言不衷,僭越犯过失,学习、工作、事业常败于恶行。易终生受贫困制约。义德缺乏的人常伤人于无形,心理上常表现为残忍妒忌,虚伪好辩,口舌是非,恼人自贡,吝啬小气,贪占便宜。由于恼人伤肺,义德缺乏的人常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口舌溃疡,咽喉疾病,气喘咳嗽,肺痨咳血,皮肤毛发等疾病。
智德能量充沛的人,必然谦恭处下,智德变通,虚怀若谷,处下不争,声色不迷,欲淡不贪,谦虚柔和,不凝不滞,通达调变,能养万物。体证表现必然:精足无淫,骨筋强壮,耳聪血清。
而智德能量缺失、不足、败丧的人,由于阳壬水的智德能量不足,必然导致阴癸水的浊炁过盛,这种人易于哀伤自悲,贪恋吃喝,追逐口欲,乱性败气,浊精败丧,听信妄言,痴迷自困,意志易衰,元精耗失。学习、工作、事业常败于急燥失误,常受气生怨,常厌烦别人。心理上常表现为愚鲁迟钝,多愁善感,忧虑自生,自寻烦恼。由于烦人伤肾,智德能量缺失的人容易患泌尿系统疾病,生殖障碍,骨质病变,腰腿病痛,阳萎遗精,耳聋耳鸣等等病患。
我们掌握好道光德能的以上基本原理以后,再来解读德篇的第一章,也就易于掌握和理解老子的思想慧智,在自我实践道德修养的全过程中,也就更容易有的放矢地全面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