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36|回复: 16

神话小说《绿野仙踪》(部分章节连载)

[复制链接]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0-15 22: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尊道贵德 于 2010-10-16 11:11 编辑

记得九十年代老师曾经给大家推荐过两部小说,一部是《八仙得道传》,一部是《绿野仙踪》。小说《绿野仙踪》描写了冷于冰从小聪明过人,后因考场失意,官场失意,看破红尘,出家修道,终于得遇明师,得真传,还带了几位弟子,共同修炼。后经历了极为艰难的磨砺,最终修成正果。这部小说对于真正的修真者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故摘录一部分章节,供大家欣赏。[/color]
        绿野仙踪 第十回 冷于冰食秽吞丹药 火龙氏传法赐雷珠
词曰:踏遍西湖路,才得火龙相顾;食秽吸金丹,已入仙家门户,今宵邀恩露,此数谁能遇?苦尽甜来,方领得其中趣。 右调《伤春怨》
   且说冷于冰自被和尚劫骗后,下了石佛岩,他也心无定向,到处访问高明。盘费用尽,又生出一个法儿:买几张纸,写些诗歌,每到城乡内,与那铺户们送去。人见他的字甚好,三五十文,或七八十文,到没什么丁脸处。游行了五六年,神仙也没遇着半个。
   一日,想道:“我在这北五省,混到几时?闻得浙江西湖为天下名胜之地,况西湖又有葛洪真人的遗迹,不可不去瞻仰瞻仰。”遂一路饥餐渴饮。过了黄河,从淮安府搭了一只船,到了扬州,看了看平山堂、法海寺,逐家士女丝弦笙歌来往,非不繁华。但他是志在修行,以清高为主,觉得无甚趣味,倒是天宁寺有几百尊罗汉,塑的眉目口鼻无一个不神情飞动,倒要算个大观。至镇江府,见金山英华外露,焦山灵秀中藏,真堪悦目怡神。后到苏州,又见了虎丘,纯象人工杂砌,天机全无;不过有些买卖生意,游人来往而已。心中笑道:“北方人提起‘虎丘’二字,没一个不惊天动地。要皆是那些市井人与有钱的官户来往走动,他那里知道山水中滋味;正经有学问的人,不是家口缠绕,就是盘费拮据,反不能品题风月,笑傲烟霞,岂不令人可叹!”后见观音山奇石千层,范公坟梅花万株,又不禁欣羡道:“此苏州绝胜奇观也!”又闻江宁等处,还有许多仙境,只是他注意在西湖,也无心去游览。
    从苏州又坐船,日夜兼行,见山川风景,与北方大不相同。虽未到山阴道上,已令人接应不暇矣。到杭州城隍山游走了一遍,看了钱塘江的潮,随到西湖,不禁大赞道:“此天下第一江山也!”他便住在西湖僧舍。起先还是白天游走,晚间仍回庙内;后来游行的适意,要细细的领略那十景风味,每逢月色清朗时候,他便出了庙,随处游行。也有带壶酒,对景独酌的时候,困疲了或在庙门外暂歇,或在树林旁边歇足,他也不怕什么虫蛇鬼怪,做了个小布袋,装些点心在内,随便充饥。来住了五六十日,他把西湖山后人历来不敢去的地方,他也走了好些。见里面也有些静修之人,盘问起来,究竟一无知识。
     那一日晚间,正遇月色横空,碧天如洗,看素魄蟾光照映的西湖水中,如万道金蛇来回荡漾;又见游鱼戏跃于波中,宿鸟惊啼于树上,清风拂面,襟袖生凉;觉得一时万念俱虚,如步空凌虚之乐。将走到天竺寺门前,见旁有一人倚石而坐。于冰见他形貌腌臜,是个叫花子,也就过去了。走了数步,寻思道:“我来来往往,从来未见此辈在此歇卧;今晚月色绝佳,独行寂寞,就与他闲谈几句,何辱于我?”又一步步走回来。那花子见于冰回来,将于冰上下一观,随即将眼闭了。于冰也将花子一看,见他面色虽然焦枯,那两只眼睛神光灿烂,迥异凡俦。心中暗想道:“或者是个异人,亦未可定。”上前问道:“老兄昏夜在此何为?”那花子见于冰问他,将眼睛睁开道:“我两日夜水米未曾入口,在此苛延残喘。”于冰道:“老兄既缺饮食,幸我带得在此。”将小口袋取出,双手递与。那花子接来一看,见有十数个点心,满面都是笑容,念了声“阿弥陀佛!”连忙将点心向口中急塞,顷刻吃了个干净。笑向于冰道:“我承相公救命,又可再活两天。”将布袋交与于冰,口里说了声“得罪”,把身子往下一倒,就靠在石头上睡去了。于冰笑道:“饱了就睡,原也是快活事。”随叫道:“老兄且莫睡,我有话说!”那花子被叫不过,说道:“我身上疲困得了不得,有话再遇着说罢。”说着又睡倒。于冰道:“老兄不可如此拒人,我要问你的名姓。”
     那花子只不理。于冰用手推了他几推,只见那花子怒恨恨坐起来,说道:“我不过吃了你几个点心,身子未尝卖与你,你若此囗咶噪我,与你吐出来何如?”于冰道:“我见台驾气宇异常,必是希夷曼倩之流,愿拜求金丹大道,指引迷途。”那花子道:“晓得什么大道小道,你只立心求你的道去,那金丹大道自然会寻你来。”说罢,仍旧睡去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0-15 23: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尊道贵德 于 2010-10-16 22:09 编辑

于冰听了这几句,越发疑他不是等闲之人,于是双膝脆倒,极力用手推他,说道:“弟子撇家弃子五六年有余,今日好容易的遇着真仙,仰恳怜念痴愚,明示一条正路,弟子粉骨碎身也不敢忘老师的惠典!”那花子被缠不过,一蹶劣坐起来,大怒道:“这是那里的晦气!”用手在地下一指道:“拣起那个东西来!”于冰随指看去,是个大蛤蟆,拾在手里一看,已经破烂,里边有许多虫蚁在内;腥臭之气比屎也难闻,又不敢丢在地下,问那花子道:“拣起这物何用?”那花子大声道:“将他吃了便是金丹大道!”
    于冰听了,半晌说不出话来。心里打算道:“若真正是个神仙,借此物试我心诚不诚,但是终身造化;假若他借此物耍笑我,我就岂不白受一场秽污?”又想道:“世上那有个轻易渡人的神仙!就便是他耍笑我,我就吃了,上天也可以怜念我修道之诚。”随即闭住了气,口对着蛤蟆一咬,起初还有些气味,自一入口,觉得馨香无比;咽在肚内,无异玉液琼浆,觉得精神顿长,面目分外清明。吃完,只见那花子大喜道:“此子可教矣!”笑问道:“子非广平冷于冰,号不华者乎?”于冰连忙跪倒,顿首道:“弟子是。”花子道:“吾姓郑,名东阳,字晓晖。当战国时,避乱山东劳山,访求仙道,日食草根树皮八十余年,得遇吾师东华帝君,赐吾大丹一服,通体皆赤,须眉改易;又授吾丹经一卷,道书三十篇,吾朝夕捧读,极力研求,二年后始领得其妙旨。于是仗离地之精,吸太阳之火,复借本身三昧,修炼成道。上帝命仙官仙吏,召吾于通明殿下,奏对称旨,敕封我为火龙真人。我看你向道虽诚,苦无仙骨,适才死蛤蟆乃吾炉中所炼换骨丹也。四九之日,即可移骨换髓,体健身轻,抵三十六年出纳工夫。你才说金丹大道,微渺难言,你可坐在一旁,听吾指授。”
     于冰跪扒了半步,痛哭流涕道:“弟子尝念赋质成形,浮沉世界,荏苒光阴,即入长夜之室;轮回一坠,来生不知作何物类,恐求一人身而不得。因此割恩断爱,奔走江湖;奈茫茫沧海,竟不知何处是岸。今幸睹慈颜,跪听犹恐无地,尚敢坐领元机耶?”真人点首至再,因教谕道:“吾道至大,总不外‘性命’二字。佛家致虚守寂,止修性而不修命;吾道立竿见影,性命兼修。神即是性,气即是命。大抵人体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诚能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视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所无亦无,无无亦无,湛然常寂。盖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有动之动,出于不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无为则神归,神归则万物云寂。不动则气泯,气泯则万物无生;耳目心意俱忘,即象妙之门也。故对境忘境,不沉于六贼之魔;居尘出尘,不落于万缘之化。须知神是气之子,气是神之母;如鸡、卵不可须臾离也。你看草木根生,去土则死;鱼鳖水生,去水则死;人以形生,去气则死。故炼气之道,以开前后关为首务;二关既开,则水火时刻相见,而身无凝碍矣。当运气时,必先吐浊气三口,然后以鼻尖引清气一口,运至关元;由关元而气海分循两腿,下至足涌泉;由涌泉提气而上至督脉,由督脉而泥丸,由泥丸而仍归于鼻尖,此谓‘大周天’。上下流行,贯串如一,无子午卯酉,行之一时可,行之一昼夜可,行之百千万年无不可也。此中有口诀,至简至易,彼老死参同契等书者,究何益哉?”[/color][/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0-15 23: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尊道贵德 于 2010-10-16 11:03 编辑

随向于冰耳边授了几句话,于冰心领神会,顿首拜谢。又云:“金丹一道,仙家实有之。无如世俗烧炼之士,不务本原,每假黄白术坑人害己;天下安有内丹未成,而能成外丹飞升者?故修炼内丹,必须采二八两之药,结三百日之胎,全是心上工夫;坐中炼气,吞津咽液,皆末务也。只要照吾前所言行为,于无中养就婴儿,阴分添出阳气,使金公生擒活虎,姹女独驾赤龙;乾夫坤妇而媒嫁黄婆,离女坎男而结成赤子。一炉火焰炼虚空,化作半丝微尘,万顷水壶照世界,形如一粒黍米;神归四大,乃龟蛇交合之乡;气人四肢,正鸟兔郁罗之处;玉葫芦进出黄金液,红菡茗开成白玉花;际此时超凡入圣,而金丹大道成矣。然此时与你言,你也领不出来,必须躬行实践,进得一步,方能晓得一步也。虽如此说,而密窍亦不可不预知矣。”遂传与安胎采药,立炉下火之法,于冰一一存心苦记,领受仙言。真人从身边取出小葫芦一个,又木剑一口,付与于冰道:“此葫芦亦吾锻炼而成,虽出于火,却能藏至阴之气物。你可到明年八月间,去到湖南安仁县城外柳家庄,乃妖鬼张崇等作祟之地。”遂说与如何收法。又道:“你若得此,总不能未动先知,而数千里内外事,差伊等打探,亦可明如指掌。木剑一口,长不过八九寸,若迎风一晃,可长三尺四五。此剑乃吾用符咒喷囗噀,能大能小,非干将莫邪之类所能比其神化也。授你为异日拘神遣将逐邪之用。”
   于冰顿首收谢。真人又道:“我每知你山行野宿,固是出家人本等,奈学道浅,一遇妖魔、厉鬼、虎豹、狼虫,徒伤性命。”又从怀中取出一物,圆若彩球,红如烈火,大小与丸相似,托在掌内,旋转不已。真人道:“此宝名为雷火珠,系用雷屑研碎,加以符囗箓,调和为九。吾日日吸太阳真火,并离地枣木贮于丹炉之下焚烧,合此三火。锻炼一十二年,应小周天之数,方能完成。吾实大费辛勤。此宝不但山海岛洞妖魔经当不起,即八部正神、普天列宿被他打中,亦必重伤。用时手掷去,便烟火齐响,如同霹雳,以手招之即回,真仙家至宝也。汝须小心收藏!”于冰欢喜过望。真人又道:“昔吾东华初遇时,止授我火丹一丸,修道书十三篇,风火剑二曰;今我初遇你,即付以至宝,皆格外提拔。本拟再迟三五十年度你,因你以少年大富户能舍割妻子,又怕你山行野宿为异类伤了性命,故早度你几十年。吾门下还有几个弟子,有列大仙位者,有相随一二千年成地仙者,他们那一个能得我如此青目!”于冰连忙顿触有声。真人又道:“明年收伏张崇后,还有一事用你了决,临期我自遣人助你。你从今后,要步步向正路走,若一事涉邪,我定用神火焚汝皮,迅雷碎汝骨,决不轻恕!汝宜凛之,慎之!”说罢,将地一指,地裂开;一纵,真人身入缝中,其地复合。于冰欣羡道:“我将来有此神通,也就足矣。”于是对着那大石,诚诚敬敬拜了四拜,然后坐下,将真人秘授的口诀并修炼次第,从头暗诵,一字不差,方才起身。正是:

  抛妻弃子几多年,风雨饥寒亦可怜;

  受尽苦中无限苦,今宵始得结良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0-16 11: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尊道贵德 于 2010-10-16 11:39 编辑

本章简要点评:《绿野仙踪》第十章,描写冷于冰流浪北五省苦苦寻师五六年后,去到杭州西湖,通过了非常难的考验,终于得遇明师火龙真人,得到真传。这也是他诚心向道之果。读此章,应明白天下明师难遇,真法难得,非恭敬诚心诚意不能得师之真传。现代社会,科学发达,交流方便,寻明师比古时容易得多,然如果得真传当作等闲看,不实修、不尊师重道、不尊道贵德,不认真修之于身,只玩嘴皮子道,便是得了真传也等于没得。知而不行,等于不知!或者修炼有点成就,便沾沾自喜,欺师忘祖,那样就可悲可怜了!读此章特别要学习冷于冰的那种“粉骨碎身也不敢忘老师惠典”的恭敬态度(尊道贵德)

本章下面这段内容最值得玩味:
于冰听了这几句,越发疑他不是等闲之人,于是双膝脆倒,极力用手推他,说道:“弟子撇家弃子五六年有余,今日好容易的遇着真仙,仰恳怜念痴愚,明示一条正路,弟子粉骨碎身也不敢忘老师的惠典!”那花子被缠不过,一蹶劣坐起来,大怒道:“这是那里的晦气!”用手在地下一指道:“拣起那个东西来!”于冰随指看去,是个大蛤蟆,拾在手里一看,已经破烂,里边有许多虫蚁在内;腥臭之气比屎也难闻,又不敢丢在地下,问那花子道:“拣起这物何用?”那花子大声道:“将他吃了便是金丹大道!”
    于冰听了,半晌说不出话来。心里打算道:“若真正是个神仙,借此物试我心诚不诚,但是终身造化;假若他借此物耍笑我,我就岂不白受一场秽污?”又想道:“世上那有个轻易渡人的神仙!就便是他耍笑我,我就吃了,上天也可以怜念我修道之诚。”随即闭住了气,口对着蛤蟆一咬,起初还有些气味,自一入口,觉得馨香无比;咽在肚内,无异玉液琼浆,觉得精神顿长,面目分外清明。吃完,只见那花子大喜道:“此子可教矣!”笑问道:“子非广平冷于冰,号不华者乎?”于冰连忙跪倒,顿首道:“弟子是。”花子道:“吾姓郑,名东阳,字晓晖。当战国时,避乱山东劳山,访求仙道,日食草根树皮八十余年,得遇吾师东华帝君,赐吾大丹一服,通体皆赤,须眉改易;又授吾丹经一卷,道书三十篇,吾朝夕捧读,极力研求,二年后始领得其妙旨。于是仗离地之精,吸太阳之火,复借本身三昧,修炼成道。上帝命仙官仙吏,召吾于通明殿下,奏对称旨,敕封我为火龙真人。我看你向道虽诚,苦无仙骨,适才死蛤蟆乃吾炉中所炼换骨丹也。四九之日,即可移骨换髓,体健身轻,抵三十六年出纳工夫。你才说金丹大道,微渺难言,你可坐在一旁,听吾指授。”[/color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城 发表于 2010-10-16 11: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冰猛悍!革命敬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0-16 13: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绿野仙踪 第十二回 桃仙客龙山烧恶怪 冷于冰玉洞炼神书
词曰:
园亭消遣,佛殿于斯天样远;陡遇妖氛,雷火双施次第焚。  
碧雷红日,踏遍长空无憩地;引入丹房,分得天章宝囗箓光。
右调《减字木兰花》
    话说冷于冰出了安仁县,买了十数个素点心,包在怀内,信步行去。见山冈环绕,碧水潺囗湲,皆因地方小;故无多来往人。约行了数里,见西南有一带树林,树林中有些墙垣露出。走至跟前瞧看,墙北有座门,门上加着一把大锁。于冰道:“这必是人家一处花院,空闲在这里,看来规模宏敞,我何不入去闲走一回。”说罢,将身一跃,已入门内。皆因他受火龙真人仙传,只一年便迥异凡夫身体;且莫说这等园墙,就是极高的城墙,他也可飞跃过去,皆易骨丹之力也。到门内放眼一看,但见:
    一座门楼,数间亭子,高而不峻,谓之台;长而不阔,谓之榭。奇峰怪石,軿軿补补堆做假山;小沼流泉,凿凿穿穿引成活水。
 数十株老树横枝,三五间雕窗映日;疏檐篱院,鱼吹池面之波。后几层待月轩,逶迤伫月;武陵桃放,渔人何处识迷津。庚领梅开,词客此中寻好句。
端的是天上蓬莱,莫认做人间阆苑。
于冰看罢,心里说道:“此地就要算上好的佳境了。”四下里游走了一会,见里面有些破桌椅、木凳之类;走到园子后面,隔墙一望,墙外远远的有三四家人家。复到园子中间,拣了一处小些的亭子坐下,将点心取出吃了几个,道:“这地方极其幽僻,我何不就在此处等候祖师示下?饥时去城买几个点心吃用,省得在舍利寺天天受那秃奴才的眉眼,吃那样炎凉茶饭。”说罢,便坐下行运内功。至二更左近,猛听得有嘻笑脚步之声。走出亭子外,将身一纵,已到亭子房上。只见七大八小,皆神头鬼脸之人,有二十余个,手里打着灯笼火把,拿着酒坛酒壶碟碗,并捧盒等类,一齐到正西庭上,将四五对灯笼悬挂起,吹灭火把,先在东西两张床上铺垫了毡褥,又在庭中间摆了一桌酒馔,左边照样儿摆放了一桌,每桌安放了一把椅儿,大家席地而坐,说说笑笑,象个等候主人公的样子。又待了一会,只见十几对纱灯走来,照耀如同白昼。为头一个人,穿大红蟒袍,乌皮靴头,戴束发冠,两道兰眉直插入鬓,面若囗噀血,刚牙海口,二目大似酒杯。后面一个道家装束,带龙虎扭丝金冠,穿杏黄袍,腰系丝绦,足踏皮靴,面若紫金,眉细鼻掀,头圆口方,两只眼闪闪烁烁,与灯火相似,却是纯黑的,并无一点白处。看二人相貌,甚是凶恶。两个人入庭中,彼此各不揖让,穿红的坐在正西,穿黄的坐在左边,小的儿们斟起酒来。于冰看的真切,却说话听不清楚;即忙跳下,走到大庭对面一亭子上,将身一纵,隐身在上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0-16 13: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听穿黄的道:“目今八月初旬,月色落的最早,若到十一二日,就着实光亮了,晚间饮酒又觉得分外高兴些,如今全凭着几支灯笼,未免油气熏人肠胃,大王以为是否?”穿红的道:“我也是这样说。屈指只用六七天,就有长久月光了。”又道:“我在此饮酒,两个美人还不知怎样想念你我哩!与其吃闷酒,就不如在洞中安逸,到此何干?”又听得穿黄的笑道:“待我来!”说罢,站将起来,手里拿了一杯酒,走出庭外,向东南念念有辞,将酒望空中洒去,只见一道黑气,飞向东南去了。穿黄的复入庭中坐下,那跟来的人不住的向东眺望,约有一顿饭时,猛听得风声大作,与雷鸣牛吼无异,刮得于冰毛骨悚然。风头过处,一朵乌云离地不过数丈高下,只见一条大板凳骑着两个妇人,那些眺望的乱嚷道:“来了!来了!”说话间,那板凳冉冉的落在庭子外面,两个妇人俱皆嬉笑入去,伺候的安放椅子不迭。只见一个妇人坐在穿红的旁边,一个与穿黄的并坐。于冰定睛细看,只见穿红衣的旁边那妇人,年纪不过十八九岁,骨格儿甚俊雅宜人,虽笑声不绝,却神气有些疯痴。左边穿黄的并坐妇人,年纪有二十六七岁,眉目也生得端正,态度极其风流,神气间与那妇人无异,大概都是被妖气邪法所迷。只见那穿红的不住的哈哈大笑,随将那妇人抱在怀中,口对口的吃酒;那穿黄的也搂抱在一处肉麻。于冰道:“可惜良人家两个女子,被他用妖术拘来,待我且下去鬼混一番,扫除他们的高兴。”说罢,从后檐跳下,将走到庭门外,先咳嗽了一声,众妖齐向外看,于冰已入庭来。那些小的儿们乱喊道:“有生人来了!”于冰向上举手道:“二位请了,少会之至!”只见那大王毫不畏惧,大声问道:“秀才何来?”于冰道:“我是游方到此,无地宿歇,误入园中,见二位吃酒甚乐,因此入来谈谈。”穿红的笑道:“你这光景羡慕我们,自然是个有滋昧的人了;且与他个座儿,教他坐了。”左右在下面放了椅子,于冰坐下,问道:“二位何姓何名?”穿黄的道:“我们也没有什么名姓,秀才不必多同。倒要问问你叫什么名字,是何处人?”于冰道:“我叫冷于冰,是北直隶人。”穿红的向穿黄的道:“他既然到此,也算有缘,吩咐左右,赏他一杯酒吃。”于冰道:“我不会吃酒。”穿红的道:“你可要吃肉么。”于冰道:“不会吃肉。”穿红的道:“你会什么?”于冰道:“会降妖。”穿黄的冷笑道:“秀才们真是不中抬举。”穿红的道:“你会降什么妖?”于冰道:“妖无穷尽,一体皆降。”穿黄的大怒道:“这奴才放肆!譬如我是妖怪,你有何法降我?”于冰道:“我有雷火珠降你。”说罢,用手掷去,大震一声,将穿黄的道人左臂打断,只见他身子晃了几晃,尚未跌倒,到把个妇人被烟烧死,倒在地下。于冰急将珠收回,正欲再发,不意被穿红的将口一张,喷出一口红气来,贯入于冰口中,于冰便眼昏头眩起来,说声:“不妥!”翻身便跑。又被众小妖拉住,于冰用力打开。记的园子东边一带,都是些假山,跑在山前,跳了过去,一阵昏迷,摔倒在假山背后。喜得火龙真人预遣弟子桃仙客,在半空中等候动静,今见于冰倒在地下,急将云头挫下,先用左手将于冰挝起,又用右手将一块大石一指,立即变成于冰形像。仙客提了于冰,到一极高山顶落下,忙取出金丹一粒,塞入于冰口内。那丹便滚入于冰喉中,化为精遗(液)而下,少刻腹内倾江倒峡的响动起来。于冰此时心上有些明白,却不知身在何地,只觉得内急得很,勉强扒起,蹲在石旁,大小便一齐俱下,始将毒气泻尽,立觉精神起来。低头看视,才知身在山上;将底衣拽起,正拟详看,猛听得背后雷鸣也似的说道:“贤弟,此刻好了么?”于冰回头一看,但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0-16 13: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尊道贵德 于 2010-10-16 13:16 编辑

头不冠,乱堆着绿发千缕;足有履,却露出绿腿两条;绿面绿鼻,嘴唇皮微有红意;绿项绿耳,盾目间略带青痕。面宽似锅,行走时反是骨肥肉瘦;目大如碗,顾盼际只见黑少白多。逢钟状元于深山,鬼未啖而必须远避;遇温司马于水底,犀未燃而定应潜逃。丈八身躯,允矣夜叉之祖;三尺手指,诚哉妖怪之爷。
      于冰一见大为惊慌,却待用珠打去,桃仙客笑道:“贤弟不必动手,我乃火龙真人弟子桃仙客也!某原是一株桃树,采日精月华千年,颇通人性;蒙真人收在门下又千余年矣!今奉师命特来救你。”于冰还有些迟疑,仙客道:“你可记得,去年八月在西湖,祖师吩咐你:湖广安仁县有一件事得你了决,临期我自遣人助你。怎么你忘怀了么?”于冰听罢,如梦初觉,连忙跪拜,仙客亦跪拜。仙客道:“适才贤弟中毒已深,苦非服祖师金丹,送入你腹内,已早无生矣!”于冰听了,方知系火龙差仙客来相救,又忙忙跪倒,望空叩拜。谢毕,仙客又将如何挝到山上,并指石假变等情说明,于冰感谢不尽,即请仙客降此二妖。仙客道:“天一明时,方好擒拿;此时动手,昏黑之际,则漏网者必多。此山顶极高,又且与安仁县不远,妖怪一动身,我即看见,跟他到巢穴中拿他,岂不一网打尽,自必断绝种类,庶不遗害人间。”于冰深以为然。两人并坐山头,各道修行始末。
     再说众小妖追赶于冰,见于冰跳过假山,一个个扒挠过去,发声喊,将石变的假于冰绑拴住,乱叫道:“大王,拿住了!拿住了!”二妖听得大喜,疾疾跑来,见于冰已被捆倒在地。穿红的大王道:“我这几天正口中淡到绝顶,可将他带回洞中,待我慢慢的咀嚼。秀才读书文人,他的肉必细润而甘甜。”穿黄的道人道:“这奴才罪通于天,不知用什么东西将我左臂打折?还不知几时才好,我且将他胳膊咬下一只来,报我打断胳膊之仇恨。”说罢,走上前,用右手将假于冰胳膊拉起,用口尽力一咬,便大声呵呀道:“好硬秀才!将我的门牙都扛吊了!快拿入庭中来,我用重刑罚处他!”众妖七手八脚,将假于冰抬到庭中,那穿红的大王问道:“你到底是个甚么人?为何手有烟火响如迅雷?”那假于冰瞪目不言。大王大怒,吩咐:“打!”众妖脚手乱下,一个个喊道:“这秀才比铁还硬,将我们的手脚都撞破了!”芽黄的道人道:“这秀才必有挪移替换之法,以我看来十有八九是个假的。”那假于冰随声便倒,仍是一块大石头。道人道:“如何?”那大王大惊道:“这秀才本领不小,他若再来,如何抵挡?不如大家去休。”道人道:“可惜我的美人也被他烧死,这一个美人也不用送他回家,不如带回洞中,我与大王公用罢!”大王道:“使得。使得。”于是各驾妖风,往东南行去。桃仙客正和于冰谈论,猛抬头见一股黑气起在空中,用手指向于冰道:“妖精去矣,你我安可放过!”说罢,扶住于冰右臂,喝声:“起!”顷刻云雾缠身,飘于天际。于冰初登云路,觉得两耳疾风猛雨之声不绝;低头下视,见山河城市影影绰绰,如水流电逝一般。都从脚下退去。顷刻间,追赶那般黑气,到一山内。只见黑气中,众妖到一极大山峰前,峰中间有二丈长,一丈宽一道大裂缝,众妖都钻了入去。仙客将云头落在峰下,问于冰道:“适在半空中,你怕不怕?”于冰道:“倒没什么怕处,只是上面冷得很,风大得了不得。”仙客道:“若非贤弟服易骨丹,我也不能带你到此;觉得身上冷,是阳气不头。道人道:“如何?”那大王大惊道:“这秀才本领不小,他若再来,如何抵挡?不如大家去休。”道人道:“可惜我的美人也被他烧死,这一个美人也不用送他回家,不如带回洞中,我与大王公用罢!”大王道:“使得。使得。”
      于是各驾妖风,往东南行去。桃仙客正和于冰谈论,猛抬头见一股黑气起在空中,用手指向于冰道:“妖精去矣,你我安可放过!”说罢,扶住于冰右臂,喝声:“起!”顷刻云雾缠身,飘于天际。于冰初登云路,觉得两耳疾风猛雨之声不绝;低头下视,见山河城市影影绰绰,如水流电逝一般。都从脚下退去。顷刻间,追赶那般黑气,到一山内。只见黑气中,众妖到一极大山峰前,峰中间有二丈长,一丈宽一道大裂缝,众妖都钻了入去。仙客将云头落在峰下,问于冰道:“适在半空中,你怕不怕?”于冰道:“倒没什么怕处,只是上面冷得很,风大得了不得。”仙客道:“若非贤弟服易骨丹,我也不能带你到此;觉得身上冷,是阳气不足,再修炼十数年,可以不冷矣。”于冰道:“已到巢穴,师兄也该动手。”仙客道:“此刻不过四鼓,夜正昏黑,总不如到天明为妙。”两人复行叙谈,直至日光出时,仙客站起,用右手掐剑诀,书符一道,召来雷部邓、辛、张、陶四天君,跟随着许多天丁力士,听候指使。仙客道:“此山何名?”天君道:“此山名龙山。”仙客用手指道:“这大裂缝内,有妖物毒害生民,种数亦极繁多,贫道理应替天行道,仰藉四圣威力,率天丁围绕此峰,不可放一妖物逃去。”四神遵命,分布在四面等候。仙客又向正南离地上,书符念咒,大声喝道:“火部司卒众速降!”须臾,火德真君带领着无数的龙马、火蛇,火鸦、火旙、火箭、火车之类,听候法旨。仙客照前话说了一遍,真君道:“法师请退远些,待吾歼除。”仙客又手扶住于冰,驾云起在山顶,往下观望。只见真君用剑向山峰裂缝中一指,剑上出了一股青烟,青烟内滚出十数个火球,俱钻入大裂缝中去了。那些火蛇、火鸦,亦相继而入。俄顷,风烟搅扰,只见一大蛇,身长数丈,头生红角,血口刚牙,满身尽是金甲,冒烟突火而去。驾风头欲从空逃去。
      仙客看得明白,指向于冰道:“贤弟,快放雷火珠!”于冰急忙将珠掷去,响一声,打在那大蛇腰间。那大蛇落将下去,又复挣命上来;于冰又欲发珠,猛见山峰左边电光一瞬,半空中飞一霹雳来,大振一声,打在大蛇头上,方夭夭折折,落在山峰之下。瞬目间,又见一绝大蜈蚣,一丈余长,二尺宽阔,头大如轮,绿色莹然,遍身黄光,蜿蜒如飞,见之令人毛骨俱悚。只见几条火龙和此物缠搅在一处,烧得他四下乱挺,少刻皮肉化为灰烬。那些小蛇、小蜈蚣,或长四五尺,或长二三尺,也有死在裂缝内的,也有死在裂缝外的,也有逃出火外,被雷诛的,也有潜藏石下,被神将搜斩的,端的没有跑脱了一个。那妇人不消说,也死在缝内。只见满山里烈焰飞腾,云蒸雾涌,腥臭之气触鼻。仙客忍受不得这般滋味,将云又起有百余丈高,看众神搜山。于冰此时才晓得那大蛇就是穿红的大王,那大蜈蚣就是穿黄的大王。搜山毕,众神到仙客前复命,仙客一一退送。将云头向本山正南上一按,去此地约有六十余里,落在一山坡下。仙客道:“我要去回复师命,不敢久停。适见贤弟骨格轻松,血肉之躯,已去十分之三,固祖师易骨丹神验,亦贤弟到底有仙根人也。我与你虽先后异时,总属同盟哥弟,祖师既以雷火珠授你,吾亦当传云行之法。”随即将起、落、收停、催、按口诀一一指教。于冰大喜,顿首叩谢。仙客道:“东北上有一永顺县,县外有一崇化里,祖师曾吩咐,贤弟不可不一去。”说罢,向于冰拱手,凌虚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0-16 13: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冰依命,顺着山路缓缓行去。出了山,逢人访问,不想只二十余里,便到崇化里地方。原来是个大镇,约有二三千人家。正在街上走着,忽见一家门内,抬出一个和尚来,看的人都嬉笑谈论其事,于冰也不介意。须臾,将那和尚从面前抬过去,但见:
    秃帽已无,惟余秃首;秃履己失,惟见秃足。面如槁木,依稀存呼吸之声;身若僵尸,仿佛胜转侧之力。腰间剑鞘谁人打开,臂上法衣若个扯破?侍者空手随跟,不见偷饼、偷馍、偷卷;沙弥含泪护送,惟闻哭师、哭傅、哭爷。抬送通衢,实不解[口主]吱喇别噶何;欣逢陌路,莫不是呵罗受想行识。
    于冰看罢,见街旁有一小饭馆,里面也不见有人吃用;入去坐下,走堂的过来问讯。于冰要了一壶酒,一盘素菜,几个馒首,问道:“适才抬过去这和尚,是甚么缘故?”走堂的笑而不言。于冰再四问他,走堂的方说道:“路东斜对过几那家姓谢,外号叫谢二混,手里很弄下几个钱。他止生一个闺女,也十八九岁了;从三四年前,就招上个邪物,起初不过是梦寐相交,明去夜来;这二年竟白天里也有在他家的时候,只是听得妖物说话,却不见他的形象;前后请过几次法师,也降服不下。这和尚是我们本地三官庙中,会奉持金刚咒的人,说他念起咒来,轮杆皆转。二混久要请他,只为谢礼讲不停妥,耽延到如今;昨晚才议定,约他在家等候邪魔,方才抬去那个形象,想是吃了大亏,性命还不知怎么。”说罢,又笑了。于冰吃完酒饭,算还了钱,就烦这走堂的去说,要与他家降邪,并不要一分谢礼。走堂的大笑道,“相公不看那和尚的样子么?即或有本领,象谢二混那样人,也不可家中无此等事,相公不必管他。”竟入厨下去了。于冰倒觉得无意思起来。
    出了饭铺,正学毛遂自荐,忽见那抬和尚的门内,吹出一股风来,飞土扬沙,从于冰迎面过街南去了。于冰觉得怪异,急忙赶出崇化里,见那股风去有三四百步远,仍是沙土弥漫。随手用雷火珠打去,金光到处,将那妖打倒,现为一只苍白老猿猴;高五尺上下,又见他急忙扒起去。驾云雾在空中。于冰笑道:“今日初出学的武艺,不可不藉此试演试演。”就无人扶掖也怕不了许多,于是口诵仙诀,觉云雾顿生,飘入天际;又复试摧云法,掣雷电般赶来;从北至南,过了十数个山峰,见那妖落在一洞口,潜身入去。正欲关门,于冰已到,将木剑一晃,大喝道:“妖怪那里走?”那猴子知道洞后无出路,只得跪倒,叩恳饶命。于冰道:“淫污谢姓之女就是你么?”那猴道:“小畜焉敢胡为!只因谢女原是猴属,谢女不寿,为异类殒命两次;小畜已修炼几千余年,此女前后己转生四世,小畜皆随地访察,配合夫妇。不意他于数年前,又为虎伤,前岁始访知他转生人身,与谢二混为女,因此旧缘不断,时去时来,敢求法师原谅。”说罢,叩头不已。于冰道:“这洞内还有多少怪物?”猿猴道:“此洞系紫阳真人炼丹之所,真人驾住在福建玉峰洞。四百年前,见真人在此洞内,小畜跪求渡脱,真人大笑道:‘你尘心不断,且又与我无缘;既入此洞,我即将此洞交你收管,你可不时扫除荆棘,勿招异类,将来再看何如?’又过百余年,真人同火龙真人复来此洞,坐谈竟日,小畜又跪求二真人渡脱。二真人皆大笑。今年正月,紫阳真人复来,小畜又跪陈前意,真人笑道:‘你近年行为乖戾,非前可比,我教下难容你。’又言:‘洞内丹房中有一小石匣,你可用心看守,等候火龙真人弟子冷于冰到来,将此匣交与他。他若肯收你,你就与他做徒弟罢了。’”于冰大喜道:“我就是冷于冰,你快去领我一看!猿猴领入洞来,见前洞有大院一处,内多异树奇葩,正中大白石堂一座,上镌“玉屋洞”三字。猿猴又领到后洞,正面也有小百堂一座,摆着石桌、石椅、石床,两傍是丹房,内贮鼎炉、盆罐等物。猿猴于两丹房内,取出石匣,双手捧献。于冰见四面无点缝隙,正欲讯问,那猿猴从石炉内取出一封书来,上写着紫阳封寄,冷于冰收拆。于冰打开一看,上写道:

  神书遥寄冷于冰,为是东华一脉情;

  藉此济人兼利物,慎藏休做等闲经。

  下写着开匣咒语。于冰将匣捧至石堂桌上,大拜了四拜,依真人符咒作用,石匣自开。内有一寸多厚、六寸长书一本,通是朱书蝇头小字,名为《宝囗箓天章》。篇篇俱是符咒,下注用法。于冰看毕,归放匣内,坐在正面石床上。猿猴跪禀道:“紫阳真人已许小畜做法师门徒,今法师到此,即系天缘,恳求收录。”说罢,叩头不已。于冰道:“真人既有法旨,我即收你为徒,此洞清洁幽秀,堪可炼习神书,我从今即不吃烟火食水,每天要你献果物一次,供我日用;更要遵吾法度,速斩淫根,永归正道。一二年后,我授你养神御气口诀。总不名登仙府,亦可以永保身躯,免失足于意外。”猿猴一一恭听,拜了于冰四大拜。于冰与他起一名叫猿不邪,亦以谢女事为鉴戒意也。此后通以师徒弟子相呼。于冰又问紫阳真人出处,并火龙真人同来原山,猿不邪道:“二位真人根脚,弟子那里晓得?记得同火龙真人来的那一年,在洞中坐了多半日,弟子曾献果食二次,听二位真人话头,大约都是东华帝君门徒,象个师兄、师弟光景,于冰才知书内有“为是东华一脉情”之句,不禁点头道:“你所言是也。”又问了二真人眼色、容貌,益知西湖所见,乃真人变相,从此共修元中妙道。后来于冰游行大下,到处里除妖斩祟,济困扶危,都是在这玉屋洞修炼的根基。正是:
诛尽群魔又遇魔,魔来魔去机缘多;
今朝捧读神书日,但是他年应诏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1-15 19: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尊道贵德 于 2010-11-15 19:16 编辑

绿野仙踪 第九十三回 守仙炉六友烧丹药 入幻境四子走傍门
词曰:
烟浓宝鼎宇宙睛,一扇助丹成。。无端镜里发光明,此境最怡情。
且疑且信且游行,幸此日道岸同登。声声呼唤莫消停,携手入蓬瀛。
右调《月中行》
    且说冷于冰在福建九功山朱崖洞运用内功,修养了整三十个年头。时届万历二十八年六月十五日,早间将袁不邪叫来,吩咐道:“你此刻可到泰山琼岩洞,说与温如玉,将洞门封锁,带超尘、逐电二鬼,限明日午时到我洞中。再以次到虎牙山骊珠洞,传知锦屏、翠黛姊妹二人,并玉屋洞连城璧、金不换,通限明日午时至洞,不得有误。”不邪领命去了。到本夜四鼓时分,不邪回来覆命。

  至次日辰牌时候,温如玉带二鬼早到,不敢擅入。于冰已知,令不邪领他进见。不邪将如玉和二鬼唤入,见于冰端坐在凝霞殿石床上。如玉拜了四大拜,叩首请候毕,同不邪分立两傍。次后二鬼叩头,于冰俱慰劳了几句,着二鬼在洞外,等候众弟子到时通报。二鬼去讫。于冰将如玉上下一看,笑说道:“你面目上也竟有三四分道气,固藉口诀之力,到底有仙骨者,迥异凡夫。将来可望有成。”又问了些内功话。如玉自叙三十年来造就。于冰点头道好。

  少刻,超尘禀道:“骊珠洞二女弟子到。”于冰道:“着他们入来。”须臾,锦屏、翠黛二女士叩拜床下。如玉从未见过,竟不知是何人。只见一中年妇人,年约三十许,生得修眉凤目,丰韵多姿。又见一少年妇人,年纪不过二十上下,面庞儿更是俏丽绝伦,视之足令人动惊鸿游龙之慕。如玉心里说道:“此广寒、瑶池之绝色也。”又想起当日的金钟儿,梦中配合的兰芽公主,与此女比较,真同粪土矣。再看二妇人衣服,俱是道姑装束,丝绦宝剑,玉佩霞棠,云髻上飘拂珠冠,香裙下款蹙风履。又见二妇人启朱唇,露皓齿,呖呖莺声,说道:“锦屏、翠黛叩谒,愿吾师万寿无疆。”于冰将二女士上下一看,道:“好了,你们将原形脱尽,已成不磨人体,我可以对汝父雪山矣。”二女士起来,于冰也问了些内功话,指着如玉道:“此温如玉也。与你们系同门师弟兄,可各以礼见。”二女士向如玉一拂,如玉作揖相还。二女士见如玉儒冠布服,看年纪不过二十多岁,骨格儿甚是秀雅,眉目间大有风情。锦屏不过一目而已,那翠黛便心里说道:“这人不知几时到吾师教下,我若不是改邪归正,他到算个可儿。”只见于冰道:“修仙之人,与圣贤功夫相表里,‘正心诚意’四字,是第一要务。你二人此刻念头,与凡夫俗子何异!”如玉、翠黛听了,各内愧之至。一个个止色低头,不敢仰视。于冰瞑目危坐,一句话也不说。

  至交午时,逐电禀报:“玉屋洞连城璧、金不换到。”于冰吩咐入来。二人叩拜床下。拜毕,城璧道:“别吾师三十载,道德一无进益,惟此心想念吾师。”于冰道:“你想念我,便是你道念不坚处。”着二人起来,与同门见礼。大家各侍立两傍。二女士又心里鬼念道:“这长须大汉是连城璧,曾到过我们洞中。那瘦小道人,却未见过,想就是金不换了。”于冰先将城璧一看,见面上大有道气,心下大悦,笑问道:“你龙虎降了么?”城璧道:“龙虎何敢言降?觉得三十年来,气行正路,较前调顺些。”于冰又道:“姹女可嫁过黄公么?”城璧道:“也觉得配合矣。但近年来丹田中忽起忽伏,似隐似现,若常有一物在内。无如冷热不一,虚实莫定,弟子甚为惶惑。

  正要请问师尊,指示得失。”于冰笑道:“好,足徵你修炼真诚。汝言冷热虚实莫定、起伏隐现不一,此正结胎时也。胎不成,则四体百骸,气随欲所至,如珠滚荷盘,如烟含柳缕,无不可到之处也。”语讫,又将不换细看。见他造就和如玉不相上下,也问了几句内功话。

  复将男女弟子普行一看,惟袁不邪面若寒玉,体若疏松,二目光耀如电,炼就自然人形,早将皮毛脱荆知他内丹已成八九,不但城璧等远不能及,即骊珠洞二女,亦不及也。一畜类修炼至此,可见仙道原不限人,均系人有限耳。这个猴子将来欲做天仙,还须年岁,而此时已入神仙列矣。看罢,不禁点头再三。

  城璧道:“师尊点头何意?”于冰道:“吾细看众弟子修为身分,无一如袁不邪者。使人人皆能似他,也不枉我渡脱你们一番。”城璧道:“骊珠洞姊妹。与不邪何如?”于冰道:“他三人修炼年岁,各不差上下。内丹锻炼,尚欠不邪十分之三。至于心地纯一,锦屏欠其二,翠黛欠其四。你用心纯一,到不在袁不邪下,而年岁甚浅。若温如玉、金不换,则不足与之较论矣。”

  又道:“你们今日同门相会,我与你们排定次序。列吾门者,不得目无长幼。”众弟子各鞠躬道:“愿闻吾师法旨。”

  于冰道:“万物之中人为贵。连城璧理合为大弟子,奈功行甚浅,今着袁不邪为大弟子,城璧为二,锦屏第三,翠黛第四。

  因你二人修炼已久,故如此分派。但你姊妹在洞中有公主之称,岂修道人所宜?况汝父非帝非王,这‘公主’二字从何处叫起?这还是外教妖魔名号,有志天仙神仙者如此耶?从今后,或自称女道士,或女羽师,或称某山某洞锦屏、翠黛氏皆可也。”

  二妇满面羞愧道:“今叨明喻,始知前非。”于冰又道:“金不换在第五,温如玉第六。以后照此次序,师弟兄妹相呼。”

  众弟子俱齐声应道:“谨遵法旨。”

  于冰向不邪道:“温如玉已修道三十年,仍穿儒服,非玄门气象。中层洞内,有莫月鼎真人留下道衣道冠、丝绦草履数件,你可领他去穿戴见我。”须臾,如玉穿戴停妥,到前殿叩谢。于冰道:“看你这仪表,到也像个仙人。只是世情尚深,道心未定,须坚守志气,勇往向前,方不负我提携。”如玉顿首道:“弟子承师尊教训,敢不革面革心!”于冰:“如此方好。”又将超尘、逐电叫来,吩咐道:“你两个封闭洞门,在洞内轮流看守,不得怠忽。”二鬼领命。

  说罢,下床向众弟子道:“你们都随我来。”众弟子跟随到后洞,见万山环绕,中间有一大峰,高可参天,直同斧削,和一支笔管相似。于冰道:“此名文笔峰,高出众山之上。”

  说着,将双足一顿,早飞上山顶。袁不邪也是如此。众男女或驾云借遁,次序俱到峰顶。见此峰在下面看着,与一支笔管相似,即到上面,甚是宽平,竟有二三亩大校俯视众山,流青积翠,无异儿孙。

  又见南面立着一座丹炉,高二丈四尺,按二十四气,色若淡金。四面有八十一个孔窍,按九九归一之数。炉顶上列二十八宿分野,炉座下排惊、伤、景、杜八卦诸门。门内又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火道循还通气,四面接风。丹炉前,立一绝大木架,架上悬大镜一圆。估计周围有一丈五六大小,光如满月,色若秋霜,泳泳溶溶,夺睛耀日。视之若身临沧海,有汪洋千顷之势。

  北面并列着六座丹炉,形式与南面丹炉一般,只是大小不等。六座丹炉,各相去一丈远近,也不知是几时摆列在上面的。

  于冰向众弟子道:“吾于数十年前,即着不邪于四海、五岳、八极九州采取药料,贮玉屋洞中。月前始从丹房内取来,城璧等不知也。其药草木配合,金石并用,内有极难得物,皆大弟子奔走勤劳,始获凑足七炉使用。

  随用手指着南面大丹炉道:“此绝阴丹炉也。天有三十六丈罡气,仙家若有一线阴气未尽,逢此罡气,即行羽化。汝辈虽云来雾去,离此罡气,尚有几千百万丈远。我今内丹虽成,亦不过游行气下,相去丈数可耳,未敢犯其锋也。若汝辈于十丈内外,早化之矣。此丹一成,可使阴气尽净,统归纯阳。虽有万丈罡气,吾复何惧!此丹炉吾自守之。”

  又指北面第一座丹炉道:“此返魂丹炉也。昔太上老君出函关,点二十年已死枯骨复归生路,真可夺天地造化生物之功。

  大弟子不邪可以守之。”不邪听了,即立在第一座丹炉下。

  于冰又指着第二座丹炉道:“此易骨丹炉也。人有一出母胎即具仙骨者,外传记载,汉之钟离权,唐之李林甫是也。此亦前世修为,非关造物私厚其人。其有成无成,在乎本人自勉,不过较凡夫修炼省三四分功耳。汝六人中,惟温如玉有之,他又不肯纯一精进。昔吾师在西湖初遇,因我无仙骨,恐修炼费力,令吾食死虾蟆一个,即此炉内物也。此丹一成,汝等皆可走捷径矣,足抵三十余年呼吸功夫,非同等闲。二弟子城璧道力尚浅,锦屏坚持道念守之。”锦屏即立在第二座丹炉下。

  又指着第三座丹炉道:“此固形丹炉也。汝辈带皮毛者三人,今借吾口诀,虽将皮毛脱尽,炼就人形。然欺人则可,难会三界诸仙神圣,朝拜上帝。此丹一成,则始终如一,永成大罗林仙体。任他普天列宿,山海群真,谁能辨出你们根底?翠黛可坚持道心守之。不但与你姊妹大有益,即于袁不邪,亦大有益也。慎之,勉之!毋负吾言。”翠黛即站在第三座丹炉下。

  又指第四座丹炉道:“此隐身易形丹炉也。此丹一成,可隐身使仙凡不见,兼可易己形作人形。此修道人游戏三昧之物也。二弟子城璧守之。”城璧立在第四座丹炉下。

  又指第五座丹炉道:“此靖魔丹炉了。此丹若成,可分千粒,则丁甲并日夜游神,皆可立降。驱逐群邪,可代书符诵咒之劳。亦汝辈积功累行,救济众生之一助。金不换守之。”不换即立在第五座丹炉下。

  又指第六座丹炉道:“此辟谷丹炉也。此丹一成,服之可千日不饥,免二便走泄元气,实深山修道人不可少之物。温如玉守之。切记坚持初志,毋为情欲所夺。七座丹炉,前曾说过,聚山海之至宝,合万国之珍奇,非一朝一夕容易得来。今令汝等各守一炉,一则验汝等操守,二则补诸弟子所不足。其丹之成败,总在汝等一心。一心正,则百邪远去,一心不正,则百感丛生。丹之成就,都无定日。有日期已足,而丹未成;亦有日期不足,而丹即成者。我这丹炉,即岛洞诸仙得此术者,十五一二。此系《天罡总枢》内密方。汝等果能心诚功到,何难立办?至于邪魔外道、妖神野仙,见汝等丹成,或力夺,或盗取,吾自有法制之,无关汝等道力深浅。”

  说罢,从怀内取出一水晶小碟,周围约三尺大小,向空一掷,比蜂头高起有七丈余。须臾,化为数亩大小,光辉皎洁,恍若身在冰壶境界。于冰道:“有此物一罩,则日不能透,雨不能漏矣。”众弟子亦不敢问,究不知为何宝,由三寸便至于数亩大也。又从袖中取出茶杯大小扇子七把,形式极圆,分授六人,自己留了一把。说道:“此扇虽小,煽之可使烈焰冲天。
“言讫,回身坐在南面大丹炉下。众弟子见于冰坐了,一个个各守自己丹炉,在北面一带坐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9 02:03 , Processed in 0.0182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