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34|回复: 15

思想和感觉和行为的关系

[复制链接]
箭凌 发表于 2010-12-8 10: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题从小潘推崇的武术基本功——拉筋谈起,拉筋有助于我们感觉身体的协调能力,每天拉筋能培养全身的一个整体的感觉。

那么身体感觉是怎么一回事呢?我觉得身体的感觉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个美好礼物。
要养成对感觉的熟悉和信赖,感觉丢了或者不重视,人就容易飘起来不着地。形成思想是思想,感觉是感觉,搞成两张皮,各行其事甚至相互抵消.。
思想有一个特点,总想甩开感觉向目的地猛冲。

相对思想来说,感觉更贴近自然的变化,思想总是难于转弯,而感觉则很容易转弯:天冷知道加衣,眼皮打架要睡。
而一个思想,一年四季不变、多少年不变自己也觉得没什么问题。甚至洋洋自得:我成熟了,有知识了,有主见了,有指引了,有坚定的的方向了……。
观察一下,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哪些思想就不变了?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0-12-8 10: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的问题已经谈得够多了,感觉谈得比较少。
那么感觉是什么呢?感觉范围其实很广,有肉体的感觉,有情绪的感觉,有思想的感觉。
感觉是不是一律呢、统一呢?也不一定。
如肉体的感觉,吃好吃的东西,肚子饱了就行,嘴巴还在求爽,要食物咀嚼。这是我们常有的体会,两种感觉有矛盾,那么整体的感觉在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潘 发表于 2010-12-8 11: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有一个特点,总想甩开感觉向目的地猛冲。
——这个我举例:有人病了,那么应该有康复的目的。可是,经常偏离目的。本来想调病的,也应该放弃无关疾病康复的事情。可经常为了其他事情,忘记当初的目的。这种事情还不少,这是为什么呢?我感到很可惜,又很可恨。
能向目的猛冲倒是好咧,结果往往是偏离目的猛冲,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潘 发表于 2010-12-8 11: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可变,感觉在变,立志不变。
讲小的,目标,愿望实现前不变。向着目的猛冲。这样对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0-12-8 11: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有什么特点呢?感觉不介意目的,它没有目的。感觉在感觉自身就是目的。而思想则总在围绕目的转动,过程往往被忽略、漠视或者当作是一种达到目的的被迫的、无奈的忍耐,该受的折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道友 发表于 2010-12-8 11: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是感觉的部分存在。感觉为主;思想为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0-12-8 11: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和思想的语言、模式、思维方式往往不一样,好像处在不同维的时空中,这可以用男人和女人类比一下。

有个比喻,男人上街是直达目的地,买了就走,女人逛街是享受过程,一物不买逛遍整条街上所有铺面也是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道友 发表于 2010-12-8 11: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学界,总结出一个规律:男人修慧容易,修定困难;女人则修定容易,修慧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0-12-8 11: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谈外在的男人和女人,那是既成事实,操他人空心。多谈谈内在的男人或者女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0-12-8 11: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小潘


   人容易被思想所驱使,所奴役,而忽略感觉的需求,人一成年,差不多都是这样,杯具。

所以庄子说: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土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这个应该是指孔儒之有为圣人,奔走天下君国之中,孜孜以救世为是)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译文: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没有谁不借助于外物来改变自身的本性。平民百姓为了私利而牺牲,士人为了名声而牺牲,大夫为了家族而牺牲,圣人则为了天下而牺牲。所以这四种人,所从事的事业不同,名声也有各自的称谓,而他们用生命作出牺牲以损害人的本性,却是同一样的。臧与谷两个家奴一块儿放羊却都让羊跑了。问臧在做什么,说是在拿着书简读书;问谷在做什么,说是在玩投骰子的游戏。这两个人所做的事不一样,不过他们丢失了羊却是同样的。伯夷为了贤名死在首阳山下,盗跖为了私利死在东陵山上,这两个人,致死的原因不同,而他们在残害生命、损伤本性方面却是同样的。为什么一定要赞誉伯夷而指责盗跖呢!天下的人们都在为某种目的而献身:那些为仁义而牺牲的,世俗称他为君子;那些为财货而牺牲的,世俗称他为小人。他们为了某一目的而牺牲是同样的,而有的叫做君子,有的叫做小人。倘若就残害生命、损伤本性而言,那么盗跖也就是伯夷了,又怎么能在他们中间区分君子和小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13:50 , Processed in 0.0130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