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31|回复: 28

谈老师的两大修炼法则的连贯和系统性

  [复制链接]
溪水 发表于 2012-2-13 20: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师一直反复重视的不确定性法则和集约性法则,在老师的谈话讲课中出现的频率可能是很高的。我后来明白这两大法则一前一后的出现是在说明这是系统发展的必然性。不确定性法则实际就是对主观心的虚化,也就是无为。集约性法则也就是客观神的自然成长,也就是无不为。我们对主观的虚化和不确定,就是为客观的运动提供空间。所以不确定性的持续深化造就促成了集约性的成长成熟,主动在不确定性方向的发展则必然形成集约性自动的成长。这两大法则在构建修炼发展的必然性,因为系统的成长这是一个必然性的过程。我们要坐进此道,实践道德,就必须按照此两大法则确立方向。我是希望对老师的观点做出探讨和互动的。我且在此抛砖引玉,以求群中大德指教!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2-2-13 21: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确定性是因为事物的阴阳两面性的统一体,所以不能在单方面上给予肯定,也就是限制!集约性是因为道生万物,那么万物也就具备了集合里的相交叉的一部分,也就是共性部分,修炼却是退回,回归于原始,也就是融化在大的集合数里一样!个人理解仅参考!还望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太极道者 发表于 2012-2-13 21: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太极道者 于 2012-2-13 21:44 编辑

万事万物的不确定性是宇宙永恒的真理!大道自然就是指大道的自由属性,这两者是同一意思,也就是说宇宙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真理、规则、限制、法理、因果善恶之理等等,因为万事万物具有不确定性嘛!
这也充分说明万事万法由心生成的道理,心就是道,心就是法,心生道,心生法,心灭道,心灭法。
不确定性法则是指导我们打破身心限制的指路明灯,是打破一切理、法观念的束缚,让我们真正做个大自在、大自由、大自然的人。
不确定性的认识足以让人类打破当前既定的宗教、社会规则、宇宙人生观、修炼理念,甚至再造生命的巨大作用。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太极道者 发表于 2012-2-13 21: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太极道者 于 2012-2-13 21:49 编辑

为什么不确定性理论具有如此大的威力呢?因为它是宇宙的真相,是万事万物万理的运动法则!它推翻了我们之前所有的认识,让我们真正成为一个思想自由自然地人,你们说这个理论是不是很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翱翔天地 发表于 2012-2-14 13: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悟,简言之,不确定性就是不失灵性,集约性就是和(合)于统一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应该 发表于 2012-2-14 15: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几位道友的讨论可以确定一点,不确定那是确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厚音 发表于 2012-2-14 15: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法则是在第一个法则:"同一性法则"前提下的响应和互动,这样,我们的生命才显得如此的生动和没有穷尽,同时衬显出人生存的无奈和有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溪水 发表于 2012-2-14 15: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住相,不粘境,清静无为,模糊主观,把发展的空间作为留给下意识。就像社会上许多人强调智力开发,凡事讲究明细准确要眼见为实,凡事希望全面了解和提前预测把握,这都是确定。凡事确定的都要自欺欺人,免不了被造化捉弄,这是我的经验。就像四柱八字,即使人知道的再清楚,反而限定约束了自己的灵性的扩展和造化,这真是愚之始。以人心所谓的确定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也就是自己远离道性,否定道性之时。所以何如放下此心,放权与生命的下意识,立足本愿道根,让神来主导,不确定而反而生命有前途。不知道我这个想法对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溪水 发表于 2012-2-14 15: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确定性和集约性是阴阳不同状态的存在发展规律,都有所指。是不是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太极道者 发表于 2012-2-14 19: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只是从个人修炼的角度看待不确定性,这有失偏颇!这有点自私,大家忽视了不确定性作为宇宙定律关它乎宇宙众生的未来以及人类的幸福问题。也许我把不确定性法则延伸的太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9 18:11 , Processed in 0.01689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