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15|回复: 0

转:偈语集

[复制链接]
空行 发表于 2012-7-8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释万行

以前写了不少悟道偈,今天拿出来给大家作为笑料吧。首先提醒大家看禅诗的技巧,那就是关掉你的两只眼睛,打开你的另一只眼睛,否则真的当作笑话来看了。记得我小时候听见张大妈说她儿子死了,她痛苦得犹如撕肝裂肺,当时我说张大妈在骗人,我见她肝也未撕肺也未裂,后来才发现她真的撕肝裂肺了哦。时至今日,才发现佛祖从未欺骗过众生。
               寒冬百花闹,枯木梅花生。
               嫦娥伴天明,娇痴天未晓。(16)
               洞房夜夜春风起,今夜更比昨温柔。
               思之不来来不思,不冷不热是真爱。(17)
               花容月貌处处有,夜夜春情散不收。
               天堂招手不去睬,只顾当下我和她。(18)
               缠绵渗湿润,热烈易沉睡,
               销魂泪不出,瞬间铸永恒。(19)
               背后水腾腾,
               檐头浪涌涌。
               空中芦花摇曳,
               地上根杆一动不动。
               宇宙钟鼓齐奏,
               人间正是梦香。
               嫦娥驾着明月,
               不分昼夜偷偷来幽会。(20)
               到家无事蒙头睡,途中紧赶防天黑。
               佛祖罗汉吾杀尽,慈悲观音亦未留。(21)


名词解释

  所谓的开悟:也即开了智慧,明白了修道之理,对于解脱之途豁然通开,犹如黑夜中,忽然见到了前方的那盏明灯,从此以后再也不会迷失方向。
  所谓的解脱:由于智慧明灯已打开,在思想上超越以往的种种枷锁,其心态对于种种事物能来去无挂,生死轮回犹如水中月,梦中花,天堂地狱,无恋无畏。
  所谓的成佛:智慧之光照见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原本就是不生不灭,原本就是千百亿化身,原本就是功德圆满,原本就是与诸佛菩萨同一体。
  生命的本质就是一团光,六道众生皆是不同程度的光能量体。只要是保留个体的能量光体,就永远有轮回。若不想轮回,惟有通过修炼,提高自己的光能量体。当把自身的光能量体修炼到和宇宙之光的振动频率能够吻合时,自体之光便和宇宙之光合二为一,你将永远不再会轮回。佛和上帝都是不同程度的能量体,能量高的往上升,能量低的往下落。众生的本来面目也即是超越意识层次的一个光点,这个光点来自宇宙之光的一部分。宇宙之光是创造宇宙万物的原材料,在这个原材料之上还有一个无形无像,超越见闻觉知依无体为体的存在者。它什么也不成为,什么也不从它那里成为,它仅是一种存在,它永远依它现有的形象存在,它亘古及今,宇宙有成住坏空,它没有成住坏空,它既不主宰万物,万物也不依附与它,到此,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心领神会离它更远,见闻觉知乃是与它背道而驰。见闻觉知——心领神会——创造万物的光和音——无形无像。
  生命从哪里来的?从光音里面来的。为何从光音里面来的?因无明存在,如是有了妄念有了觉知,便从光音里面脱体出来。生命如何回归?反其道而行之。妄念本是振动,觉知也是振动,生命借助光流和音流的振动而下降——也即投胎。生命回归的时候也必须借助光流和音流的振动而上升,打破无明——也即复原。见闻觉知,心领神会,光和音皆会振动,皆不究竟,但要达到究竟的源头,唯一借助的还是这个不究竟,来,是靠它来,回,还是靠它回。


心法一:论明师

    大彻大悟的人就是一位彻底地平凡的人,正是因为平凡,才使其成为一位神秘莫测的人。平凡的人抛弃了所有不平凡的抱负,完全满足於现状,享受现有的生活,他没有什麽想达成,做任何事都没有动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於彻底平凡的人来讲,都是一种享受,他直接进入生活,面对生活,不加分别地生活,他不想知道何谓生活,只会去经验生活,让生活来充满他,他完全和生活同一体。

    圣人就象太阳一样,不会在意人们对她是好是坏,有人说她好,必然也会有人骂她坏,有人需要她,也有人不需要她,然而太阳并不会因为人们的谴责与赞叹而改变自己的行规。

    "一真法界":得道的人可以"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入一法中解众多法,众多法中解一法,法法相融,参而不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起必一切起,一落必一切落,万事万物皆是佛,皆是法,平等无二。

    没有众生就没有明师,明师的功德是以众生为基地培养起来的,众生是土壤,明师是大树,是大树需要土壤,而不是土壤需要大树,大树的叶子和果子最後又落在土壤上,众生的福报是以供养明师而来的。

    成道的人融入了整体之中,"我执"的空间消失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处在整体之中在做,他没有得的感受,也没有失的感受,生死的空间早已不复存在了,他虽说是活在当下,可是连当下的概念也不存在,他也会努力,也会发火,也会骂人,但这些却又都不存在於他里面。

    开悟的明师不追求任何东西,也不会畏惧任何东西,所做的一切都是随缘。她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她的眼中没有好也没有坏,她是一个善恶不分、男女不分天堂与地狱不分,生与死不分的圣人。在她的眼里没有一个是众生,个个都是佛。超越自我的人,进入道里面的人,哪里还会有善恶美丑好歹之分呢?她证得了无分别智,她不讲信用,也不会失去信用,她不会再造业障,也不会再消业障,她所做的一切,既合人道,也合天道。

    对於悟道者而言,爱和恨的心都已消失,他不爱某人,也不恨某人。然而你若来到他跟前却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爱散发着,那是一种单纯的品质在散发,你想他是什麽,他就是什麽,依你的根基而感受,而起反应,悟道者的心中始终是种单纯的存在,对他恨不值得,对他爱更不值得,但是你若想要爱,那麽,他就是全部的爱的化身。

    成道以後的身体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形象存在,而内在的存在已彻底改变了,我还是我,但又不是以前的我,过去的我死了,又生出一个新的我——无量劫以前就有的我——现在重新出现。因为现在的我头脑--心意识死了,无量劫以前的我不得不出现。

    不要认为修行人修到最後象个木头一样,什麽也不知,在修行的某个阶段固然象个木头,由於头脑不再向外追逐,这股力量返回来逐渐进入了内在的核心,完成了这个过程後,所有的力量,所有的技巧都变成了觉知,天空中飞的一只小鸟,犹如在你的心头飞过,别人在地上行走,犹如踩在你的心头。当然这种境界里是种难受的境界,你太敏感了,你太容易受到影响了。从另一面讲,此时的佛、菩萨、天堂、地狱都和你在一起,和你同一体,你已到了家,再也没有任何事让你可做的了,你的整个旅程已经完成,你的整个结果就是一个觉知,时时刻刻地觉知,梦和非梦都成了觉知。过去的一切,在你觉知的状态下都连接上了,都记忆上了。所有的方法都是一个提醒,提醒你内在的觉知,变成了觉知後,也就不需要方法了,过去的方法只能对後来者有用。明师什麽也不会做,只会叫醒你的"睡眠",然而由於你头脑的习惯势力,明师把你叫醒後,你还不愿"起床",仍然赖在床上,顷刻间又开始做你的梦。什麽时候头脑被明师打死了,觉知才会立即稳固,它不需要时间,瞬间的功夫就可完成,也许努力十年就是为了那一瞬间。明师只是掌握了如何切断你的头脑--心意识,,而能让你立即与内在的觉知连接上,让你变成觉知,错过了这个瞬间,也许一年、十年、好几世才会出现下一个瞬间,一旦达成一次瞬间,你将变成永恒的觉知,瞬间足以铸永恒。

    人类的痛苦几乎大半都是来自於比较,自己和周围的人事物比较,倘若能够进入内在使灵性开花,那麽也就不会和外面的事物比较了。诸佛、菩萨能够深入禅定,她喜悦、她宁静、她满足、她博爱,就是因为她内在的灵性花开放了。

    大开悟的明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无不是教理,所说的所行的都是代表如来佛,供养明师就是供养三世诸佛,轻慢明师也即轻慢三世诸佛,明师是与三世诸佛心相通。

    得道的人不需要借助外界的任何事物,自己的内在也一样活得很充实,他不仅能和自己为伴,也能和万物为伴,他外在看上去是孤独的,而内在实是与万物同一体。同没有任何欲望,他从不显示自己,他能承受别人给他的是是非非,他从不认为自己很重要,他从不努力奋斗,他看上去象个傻瓜蛋,象个无用的人,象个软骨头,他没有原则,没有立场,你跟他合作一定会气死你,但他从不会气你,他只能做圣人,这个圣人的头衔还是别人给他的雅称,实际上他什麽都不是,千万别把他划分成是属于某一类型,否则你会失望,切记、切记 ……

    佛菩萨无所不在,没有来去之说,只是众生没有摆好自己的"频道",接收不到,所以不能和佛、菩萨沟通。悟道的明师正是懂得了架设频道的技巧,虽然众生皆有佛性,若不因明师的指导,终究不会悟道,一旦学会了频道的密码和技巧,立即和佛、菩萨沟通。

    开悟的人若没有感情,又如何了解众生的感情呢?又如何帮助众生呢?生在人间就有人的特性但又超出人的特性之上,犹如水中的莲花,生在水中,但又超出水面。

    明师总是最难当的。来到明师面前的每一位信徒都抱有一种成见:" 我心中的明师肯定是这样、这样 ……,只有这样才是我心中的明师,否则就不是明师。"来者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象在塑造明师,没有给明师一点自由,本来是向明师学习的,反而成了教导明师。如果你来到明师面前,不放弃以前所有的成见,那麽你什麽也学习不到。你能把自己交付给明师多少,那麽你便能从明师那里得到多少,交付并不意味着你交给明师什麽东西,而是要对明师信任和敞开,惟有你所有的成见空掉後,明师的力量才能进去。来到明师面前就是要学会死亡,把过去所有的思想概念全部死掉,明师所能教你的,也就是教你如何把头脑--心意识死掉,惟有这个复杂的头脑死掉侯,那个一尘未染的、亮晶晶的本来面目才会出现,否则就被你复杂的头脑给掩盖住了。由於我们轮回太多世,头脑里面收录生生世世的习气太多,把那个亮晶晶的东西给掩盖住了,那个亮晶晶的东西纵然掩盖得很深,但它始终不会变质。一旦把过去的概念粉碎,接受当下,本来面目也就出现了。

    怀疑别人就是在搜索别人的垃圾,信任别人是在给别人套枷锁。对於一个得道的人来讲,早已超越这二分性,既不怀疑,也不信任,而是实话实说,以真实的面目在表达这一切,惟有模糊的头脑才会留在二分性上,怀疑和信任、罪过和功德、成功和失败 ……,超越的头脑就是一个清晰透明的头脑——也即无分别的头脑——透明的镜子。万事万物在镜子面前都还给了他的本来面目,凡是所能够发生的,也该发生,发生归发生,不应该以头脑来给发生套上某种概念——是与非,善与恶。发生的事情既不能分辨也不能判定,依它本然的样子接受它,它有自己的属性。人为的就失去了自然的美。之所以给它套上某种概念,那是因为你有动机,有目的。面对脚下的泥土,谁会说它是好是坏呢?那是因为我们对泥土没有动机和目的啊!概念是人类欲望的投射,把欲望投射到事物身上,它也就变形了,分类了。记住:圣人是一面镜子,它没有分别,没有目的,没有欲望投射,所以在镜子面前永远能还给你本来面目。

    一位开悟的明师犹如一朵鲜花,也是有时间限制的,百年之内就会往生,然而他的加持力——也即能量场,三界以内的明师的能量场百年之内就消散了,超越三界的明师的能量场千年过後还不会消散,还有加持力。

    上师只是一个手指,你顺着手指的方向可以看见明月,但你千万别摹仿上师,只需相信上师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摹仿上师则会忘记自己内在的佛性。上层记忆不是通过摹仿可以得到的,只有肤浅的表象才可以摹仿到,而内在的灵性惟有完全成为自己以後才会开花,摹仿则意味着是把自己划分为七零八散。不摹仿上师,并非不相信上师。实际上每一个开悟的人都是一个不同的方法,没有两个开悟的人是采用同一个方法的。在起步的时候,芸芸众生可以采用同一个方法,越往内在深入越产生分歧,越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进入内在的核心点里以後,又是同一个方法——没有方法。前几步可以有方法给你修,最後的那一步则是无法为法,无门为门。有方法——没方法——又有方法——又没方法。上师的思想只有一个思想——他达成的,也希望你达成。而他使用的手法则是千奇百怪,不要认为上师奇怪,因为你开悟的因缘适合这个奇怪的方法。只有在你觉得奇怪的情况下,这个奇怪的方法才有效用,明白时,也即你开悟时,也即奇怪不奇怪时,也即无法时。

    爱明师就是爱道,明师就是道的化身。明师虽然是有肉身存在,但他们的振动韵律和道是一样的,接近他,自己内在的振动也会变。为什麽那麽多妖精都想吃唐僧的肉呢?那是有道理的。明师的一根头发,乃至所用过的一切,都具有同明师一样的振动力。如果你的敏锐感很强,靠近明师完全可以感受到他的振动力穿透了你,你也会和明师具有同样的振动力。成道的力量如疾病一样也具有传染性,感冒会传染,肝炎会传染,成道的力量同样也会传染。明师成了海洋,什麽都不需要,什麽都能容纳,物质的、灵性的都能给,你敞开多少就能接收到多少,即便你不打开窗户,阳光也能照耀你的房屋,春风仍然经过你的窗前。母亲只能给你物质,不能给灵性,母亲给你身体健康,明师给你灵性成长;母亲给的是大树,明师给的是花果;见明师一眼就能使你沉睡已久的灵性苏醒,经明师灌顶後,过去世的业障永远消失,当下解脱。再造的新业由自己承担。

    是是非非无定论,也不能定论。人类往往总是受先入为主的观念去评价一切。如果是先学了佛教,便无法接受基督教的思想,反之,又无法接受佛教的思想,甚至互相攻击对方为歪理邪说。每一种宗教,都有自己特定的定义和固定的概念,凡是不符合自己的都视为外道。门户之见,约定俗成,决定了彼此格格不入。对於一个大彻大悟的人来讲,根本不存在正邪之分,一切言论皆是方便假说,无非都是使众生进入内在的核心。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没有语言)?如果说明师狂妄自大的话,那麽今天的明师,哪一个也没大过释佛,哪一个也没大过耶稣。悉达多一出生,便口出狂言:"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耶稣也说:"我和天父是同一体的,我就是真理,我就是道路。"明师并非是自大,而是实话实说。真理就是真理,真理是不能用谦虚和自大来衡量的。真理必须依它本然的样子被表达出来,必须依它本然的样子存在。对於一个常人来讲,谦虚和自大是同一种心态,都是"我执"的表现,是同一种能量的正负极。小智慧的人善搞"阴谋",大智慧的人善搞"阳谋",开悟的圣人总是依他本然的样子出现。阴谋阳谋与谦虚自大是同一种性质,皆是"我执"的再现,当我执消失的时候,明师所说的一切都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既不是自大,也不是谦虚,而是把那个东西原原本本地表述出来。佛陀与耶稣都是实话实说者。

    阿富前些世纵然做过观音菩萨和六祖惠能,但今世毕竟是阿富,和前世来世都没有关系,只要把今世生活好做好就行了。何必要印证我是谁转世呢?这个印证者又凭什麽印证你呢?

    圣人是从来不发愿的,发愿的人都是凡夫。今生发愿所求的,未必来生还喜欢它;所以有许多人抱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事情,那是因为你前世发的愿,今世才满你的愿,不是吗?你可以看身边的许多人,都在烧香求鬼,给"我"鬼通,给"我"某某,今世不能满你的愿,来世一定能满你的愿——鬼怪附体。

    现在的一切,如疾病、灾难等等,都是过去遗留下来的,要想未来没有,除非现在消除掉。未来的生活方式,完全犹今世的自己决定,上帝从不为你制定。

    只要是你愿意保留这团独立的个体的光团,就会有轮回。根据自身的这种光团的质量,可处在不同的时空里,或天堂、或人间、或地狱。若把这个光团修溶化入宇宙里面,你再也不会有生有灭,而是不生不灭。

    佛菩萨、罗汉、凡夫、鬼,都是不同的能量体,是的的确确的存在。整个宇宙就象个乒乓球似的圆体,六道众生犹如六种能量处在宇宙的不同角度上。本觉中的佛、菩萨,是无形无象的。来三界内度众生,可有形有像,可无形无像。

    轮回也都是自愿的,因为太留恋红尘嘛,明师也没办法带你进入天堂,只有经过轮回时也许能满你的愿,之後才愿意返回天堂。

    所谓的业障就是以往的自己的习气太多留下的结果而已,或自己的愿望太多也会留下业障,没有业障就没有理由返回人间。明师下凡也需借助众生的业障才能留在人间,正是因为有业障未完才轮回。

    轮回是因为找不到解脱之门,才被无始以来的业习所包围,所以才在这间屋里来来回回,一旦经明师指点就找到了大门,如是就解脱了,而且自己也可以当明师。

    只要是有愿望存在就必然有轮回。轮回和下凡有本质上的区别,轮回是不能做主,随着业力的牵引而轮转;下凡则可以作主,清醒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对於一个大开悟的人来说,轮回和下凡是没有区别的,都是借助这一生命阶段,做人生游戏,因为开悟的人,其思想概念已彻底转变,并没认为自己在做什麽,也没认为自己不做什麽,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也没认为自己存在或不存在。

    死亡只是自身的这一团光和宇宙的这一大型整体光团融入一体。所不能融入的,只有你的习气。由习气促使你轮回。

    无论你做任何事,上帝都允许。最後惩罚你的不是上帝,而是你自己。不信,你等着瞧,很快你自己就惩罚你自己。除非你开悟,因为只有开悟的人才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种种事物,不受因果谴责。

    心态就象一个多功能的磁铁,你想什麽就吸引什麽。甚至一个念头就形成一个愿力,将来必有愿果。来此世间,一是来还愿,二是来收获前世的愿果。

    宇宙中的四大类,飞潜动植,乃至石头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佛性"就是本来面目。石头这一类型的佛性很细微、很细微,最深沉、最深沉,它们的佛性处在冬眠之中,几乎象死亡似的,惟有处在三摩地中才能察觉到石头这一类型的佛性。石头进化为草木,进化为飞潜动植,再进化为人,最後才能成佛。

    祈祷佛和上帝,实际上也包括了祈祷自己,因为佛和上帝不是孤立的,是和众生同体的,整个宇宙都是一体的。一人修行,众生皆受益,一人做坏事会影响整个宇宙。当一个个体死亡时,除了他的业力和习气不能融入宇宙整体,其余的会自动融入。剩余的业力将会寻找适合它的频率,这个频率唯有尘世间才会有,如是也就产生了轮回。

    不了解命运的人才想去改变命运,一旦了解命运之後也就不想去改变啦!


心法二:论行者

    功夫深的人没有德性便是道里的魔鬼,有功夫有德性才能为民所用。德是功夫的体,功夫是德性的用,功德二字不能偏修。

    生命的价值在於奉献,人品的堕落在於追求。

    真正的教徒应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拥护政府,团结一致,为国为民献身。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要时时刻刻记住众生,六道中的每一个众生都曾经是我的父母,我们本是同一体,只因他们未曾超越三界,故不能脱离轮回。六道中惟有佛道才不会轮回,余者皆难逃脱地狱、恶鬼、畜生之苦,即便是修炼成仙也还是属於三界之内的果位,终难免除轮回之苦。

    空有不住业才空,若住还须还宿债。法执不尽,悟迹不除,宿业仍如影随身,此须亲证,非理悟即可。

    达摩老祖讲:"若不见性,能说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不懂我说之意,宣我说之法,即是谤佛。"整个十二部经教尽是先祖们的修行体验记录,单从字面理解,三世诸佛都喊冤枉,唯有深入禅定才能理解诸佛妙心。

    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心性因此提升不上去,故不能和高层次的众生沟通,在思想方面突破得越多,放下的越多,心性方面提升得也就越快。要先把自己头脑里面装的一些不好的概念倒乾净後,佛菩萨的力量才会进来。否则佛菩萨的力量也被你那复杂的头脑抵触在门外。

    每层空间里都有它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倘若你超越了这层空间,就不会被这一层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於你,所谓的超越三界,也就是超越每一层天的空间和时间。超越了时空,也就超越了三界,超越了因果。超越後没有因果报应,是针对超越者而言。但没有超越的人,犹如还在大海中(因果的层次)作业,仍然还是受因果制约,所做的一切都还是要受果报,除非你跳到岸上,才不会沾上水。

    人越是使用头脑,越是依赖物质,也就越离不开这层空间,而内在的功能也就越退化,倘若不及时醒悟修炼,最後也就完全消失,不仅不能返回上去,而且还会往下一层空间堕落为畜生或鬼,它们醒悟後修炼为人体,最少也得千年以上,而人体这一世直接就可以修炼到超越三界成为佛。

    修炼的人要存正念,不可贪小神通,否则无形众生就会附体,隐态中的精灵鬼怪不会无缘无故地附体,也即所谓的不请不会来,来了以後,它给你鬼通来换取你的阳气,把你的阳气盗尽,人死为鬼,他有了阳气便可为人。

    常人所讲的悟并非是彻悟,而是在道理上的一些知解,还是头脑的范围。彻悟者乃是指的在事理上穷到了源头,得到了根本智,犹如得到水的源头,从此再也不会饥渴,心灵中有了深沉的满足。倘若是理论上的顿悟,也即古人讲的,大悟十八回,小悟无数次,还得从功夫上老老实实地做起。

    真修禅的人,世人根本无法理解,外忘世界,内忘身心,行无伴侣,人情断绝,泯灭人我,若能如是身能安闲,心能入道,故此禅者给世人的感觉则是冷酷无情,心无众生。殊不知,不如是又怎能入道成道返回人间度众生呢?

    修要真修,悟要彻悟,不可做一个知解的修行人,要解行和一,更要把修行融入生活中、工作中,佛法离开生活也就无立锥之地,也就没有意义了。

    顺其自然是大悟後的行径,凡夫顺其自然必然堕落。初修者一定是逆流才有希望成功,悟後的圣人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圣人无心即是佛,凡夫无心则是落在空上,死後沦为畜生。

    一个修行人平时若能尽力做到不把空和有、是与非、好与坏、成与败、苦与乐、解脱与束缚看得那麽重,分得那麽清的话,在修行上也就象个样子了,太在意这些就是给自己设置一道无形的枷锁,制造一些额外的痛苦。

    远离世上的财色名利固然是有修行,但是能和财色名利打成一片而又不被财色名利所转,那才是真正的有修行有功夫。小果罗汉是远离红尘修炼,大菩萨则是融入红尘中去修炼,是利用红尘修炼,红尘为我所用,前者是片面的,後者才是圆满的,惟有处在圆满之中,才能修成圆满。

    多数修行人整天都在追求——有神通、有境界、有智慧,你那个"我执"没有消除掉,又如何会有神通、有智慧呢?惟有透过我执的消失,才会有某种"在"的出现,有是"真空"後的有,往往当"空"出现时,几乎每一个人都不敢面对它,人从无始以来,都是被有支撑着,一旦有消失,人就会发疯,空的境界比有的境界更可怕,空是种死亡,死去你的我执,死去你的存在。试问:你都不存在了,你还愿意活吗?人最渴望的便是我、我、我 ……,希望别人心中有我,重视我。"无我"就是"真我"的存在,也即是另外一个原本的我开始出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05:41 , Processed in 0.0229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