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3|回复: 0

《昆成》章学习体会

[复制链接]
空行 发表于 2012-11-2 17: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物昆成”,———现在所有讲解的版本中,都并没有从“昆”这个字的造字本义,要么直接讲他是同“混”的。请问什么是“混”呢?
因为中国人已经都把这个的状态,从古至今流通的版本,天地初生之前的状态,称之为“混沌",所以也无例外的,想当然将这里的”昆“字,用同”混“替代了。
这个有很大的误解性。
《道德经》流通的版本中讲这句,讲道,都有很大的误解性,以讹传讹,用一种望文生义的解释方法,甚至违背老子整部对道的立义的解释方法来讲解这个”有物昆成“及”道“的描述,当然同时就出现另一个误读———对”道法自然“的误读,这几处都集中体现在本章中了。
”昆“字成字本义是”日“下边的”众人“,汉字造字它是象形文字,是通过表象表义的,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
那么”日“下边的”众“,众生、万物,是指的什么呢?
可以为天地母,———万物由他而生。
这个形象指的是什么?
这一句其实不需要去辨别它的字面意思,就看这个图像就好了。
禅宗将”说空即心空,如日处当中“,原来是以日喻性的,原来它是世界万物的内在本来之性,如日一样光芒照射,这本是最好的形象表达啊,为何将它解释为诸多歧义呢?
”繡呵!繆呵!独立而不亥“,它仍是象形表达,五光十色交织在一起又绵延不断,———”繡呵!繆呵!“的象形本义,”独立而不亥“,”亥“是十月怀胎,即“生”的意思,就是说它不生,“不生”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它不生不灭,“无生”的,禅宗讲“无生”,是讲道的本质它是无生的。
这些都是对“道”的最准确描述。
为什么是五光十色又绵延不断的交织在一起?“无生法界”它就是这个样子的,只有各种交错的光芒,它不是对“昆”这个字的再一次形象描述吗?
所以说,唉,这个字的形象描述真是绝了!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不知其名,暂且给它一个字———“道”,所以说“道”这个字只是对这个“有物昆成”之名号表达,所以后世都用“道”来表达它,“强为之名曰大”,“大”这个字,中国古人不仅用来表述“道”,凡一切大而无边都用“大”来表述,如中国古人译佛经,“摩诃”二字,是讲心量广大如同虚空,也译作“大”,可见“大”这个字在古义中的意义,是讲“如同虚空”的,所以对“道”也用如同虚空般广大来表述。
“大曰筮,筮曰遠,遠曰反”。这里的“筮”就是“逝”字吗?我看不一定。
“筮”字是“巫”字最初的字,“巫”在古字中是部落中的先知的意思,代表灵性。就是说“道”它是先知的、灵性的。
“遠”是辽阔,它是形象表述,不是距离表述,如果是距离表述的话,这个“遠曰反”,你本身都极远了,又说极远即反,这讲得通吗?完全是讲不通的,你再怎么会讲,这个意义衔接不上。
“道”既不表时间、又不表空间,它是绵延不断而从未“生”过的,怎么可能讲的是时间与空间距离上的”逝“与”远“呢?又如何毫无障碍与”反“结合?
所以说这里是讲,”道“它是先知与灵性的,如虚空般辽阔而无又障碍,它是一种看上去相反的状态,就是说与我们所见的世界相比来说的话它看上去是相反的。
当然现在有科学家称宇宙存在”反物质“世界。
那么这个”反“它仅是一种抽象的想象、仅是一种抽象的表达吗?
并非仅仅如此。可以说”反“它是从具体到微观的。
也就是说它并非只是抽象到了无从体会、无法把握、无从进入的地步,它是可以从”有为“到”无为“的,正是”有为“到”无为“的桥梁。当然道法中把它称为”太极玄“,这个反的真实运动形式实际上它是”旋转“。
”旋转“是物质世界、也即所谓的”器世界“”复归“的奥秘。
所以老子讲它是先知、灵性等等,这个就是通过这种”旋转“的具体形式来”反“的。
因为他是”反“的,所以你回归肯定要”旋转“啊!
不仅仅物质,包括心性在内,它”复归“于灵性、复归于”道“的过程都是通过”旋转“或”旋绕“的”反“的这样一种方式过程完成的,
世界上所有的比如麦田怪圈、包括太极,它都是在表达这样一种”旋转“的”反“的过程。当然它实际上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
你说它是奥秘,是一种奇特的奥秘,这种讲法也不为过。
不过它并非只是具相方面的形式,也包括对事物的重新理解、反向态度,正的和负的在”旋转“下相融为一体。
它是一种全面性、全息性的表达。
所以我们何不”反向旋转“,重新将两种对立属性的事物相融为一呢?这时我们会发现我们原来的概念界限、概念障碍、包括身体内环境的障碍都去掉了。但这个过程有时令人难受。所以说我们要做的这个才是对整个修炼具有实际意义的,当然,也是对世界的意义。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有的通行本将”王亦大“改作”人亦大“。
我并不同意这种该法,觉得它改动的原因是牵强的。因为古汉语中”王“和”人“的表达意义它是不同的,”王“是”人“进行修真之后的产物,因为古人讲”三才参通谓之王“,所以”王“它是天、地、人想通的产物,和单纯的”人“是有区别的。
所以这句将”道“、”天“、”地“、”王“并称为”国中“之”四大“,也就是将”王“提升到了与道同体的高度。
”而王居一焉“,———大多数的通行本讲解中都”顺便“的将这句忽视了,认为是说”王“是”四大“之一。真的就是这个意思吗?
如果真的是这个意思的话何必多此一举讲这个重复的废话呢?
所以老子他讲的是不可能在一章之内、一段之内有重复累赘的话的,像咱们一样颠来倒去的引证。所以这句话是另有其意,就是又在这个”一“字上。
前边我们讲了,古人讲,当然也是不知道多少年中讲过多少遍,古人对这个”王“字讲”三才参同“,这个象形文字的表达本身就是”王“字的本义,”三“字中间一个”一“,所以这句实质是讲”王“的特殊性———”居一而通三“,它也是内身国之王的典型写照,就在这个”王居一焉“上。所以老子讲的”一“是”大通为一“,并非是局限的”一个“之”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我有一个重大的疑问,请问,这四者之间,它是等同互通的关系,还是就是说上下级的关系?
我认为它是等同的,而非上下级关系。
因为老子讲”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是说实际上它根本就是一个过程、一个道理。
所以这句是讲”人“、”地“、”天“、道”它是相通的。
而修真将其凭此概念分为四个地步、四个不同境界,这个扯得上关系吗?
如果它们是层进关系、上下级关系,那和这四个同”大“对的准吗?不是矛盾的吗?
所以这是严重的有相论。
你修真的过程本身就是等同天、地、人三才同修,怎么会有这种”人向地修、地向天修、天向道修、道向自然修“的这种”人工过程“呢?所以说宗教都是人自己创造的,上帝并没有创造宗教。
况且这种讲法也是不通的,”道“已经都是”先天地生“之”有物昆成“,怎么可能再出现一”自然“而比这四个还”大“呢?
所以这个理解是有问题的。
老子讲”自然“是万物自化、万物转化的状态,就好比燃烧一样,当然是指”化“这个状态,所以它最后讲这一句,实际上是归结为”万物之自化“,也就是人通地、地通天、天通道、道法体现在转化中。是大通为一的讲法。
所以这个一级一级的层进关系,明显是和前边的完整意义表达是对不上的,讲法不合本章讲述的这种关系。
修真过程的层进行它可能是有这种现象存在的。但是不一定是和这儿扯得上关系的。

这一章哪,回过头来体会,它是讲道的这种状态,以及和人的关系运化,讲的非常的具体而且完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05:59 , Processed in 0.01624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