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39|回复: 3

通心与道教的练丹 --心理学家许金声

[复制链接]
董兵 发表于 2013-2-26 16: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心与道教的练丹   

——天台山感悟之二



      张伯瑞(987—1082),字平叔,号紫阳。浙江天台人。中国道教南宗创始人。

     他说:“但于—念妄生之际,思平日心不得静者,此为便耳。急舍之,久久纯熟,则自静矣。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中知抑,则不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岂独坐时?然平日提百万强兵,但事至则理,退则休,亦可为静之本。以此静心应接事物,谁云误事?实自灵耳。故日,以事炼心,情无他用。镜能察形,不差毫发,形去而镜自镜。盖事至而应之,事去而心自心也。”(张伯瑞《口诀》)

     咋一看,与佛教所说“历事练心”很接近。其实,他的这话是从庄子来的:“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至人的用心如同镜子一般,对人处事如同镜子照人,不加入任何主观的东西,客观、妥善地对待,做完后不在心里留下阴影。所以,他能够善待事物而没有任何伤害。这里说的正是通心。

    通心就是练心,练心就是练丹。所谓道教的“内丹”,就是我们的身心灵健康统一后,那个与“道”连接的“东西”、“地方”、“稳固的状态”。

    与圣人的心相反,一般人的心,如果说也是镜子,但这镜子的表面有不少污渍,这里突出,那里凹陷,反映的外界是扭曲的,带着很多自己的东西。尤其是,我们与人交往,有愤怒、怨恨、委屈、无奈、恐惧等。有这些,我们就不能够通心。

    能够去除这些障碍,就能够通心。

    能够通心,就是在炼丹了。通心多了,丹就开始形成,直到养成习惯。

    不能够通心者是小我,没有根,甚至失去了灵魂。或者说,没有结丹。丹大则我大,丹大者之我是大我。

    在现实生活中,做通心者就是练内丹。

    做通心者,亦可以与先知、真人、大德通心。他们乃是全人,内丹炼就者。他们的内丹,对于您来说“外丹”。向他们学习,就是服用外丹,转化为您的内丹。

    丹就是我们的身心灵与道连接的地方,也就是存道气的地方。炼丹,就是练出吸取“道气”的通道。

    通心法门是现代社会科学的炼丹术。

    如果说,在古代,由于社会不平等,炼丹者的生存状态被迫更多独处。现代社会已经更平等、自由,且法制开始走向建立。炼丹者,可以更多交往了。

 楼主| 董兵 发表于 2013-2-26 16: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二晚上,在全人心理学爱好者QQ群(114609169)有一次非常好的讨论,一直到十一点多。我走了之后,网友还在提问。我把以前的记录看了看,把思考发表在这里。
     有一位朋友问:“什么是通心?跟彻悟有何不同?”

     这个问题,引发我很多思考。

    “通心”与“彻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它们的相同和区别,可以分成状态和行为两方面来比较。

     另外,通心的概念也要区分。通心分狭义和广义。狭义是指一个活人与另外一个活人的通心。广义的通心,是指人与自己以外的活人的通心,包括人与已经去世的人,与古人的通心,与其他生物的通心,与大自然的通心,与自己的通心等。

     如果是指状态,“彻悟”与“通心”的关系有:人在彻悟后,应该更能够通心。反过来,通心,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都利于走向彻悟。

    相同点:我理解的彻悟应该是一种非常、非常高的通心之后的状态。我一连用了两个“非常”,是指人是通透了,无论是狭义的通心,还是广义的通心,都做到了。或者说,“天人合一”了吧。

    至于区别,有非常深刻的区别。

    我前一段时间,刚刚思考过这一问题。

    这一问题,牵涉到对佛教成佛,道教成仙的理解,甚至包括对耶稣的理解。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博客《关于佛陀拉肚子》等数篇与佛陀通心的文章,已经初步做了一些探索。

    去年年底,与天台山桐柏宫合作,搞了“心理学与道教论坛”,后来又挂牌成立“道教心理学研究中心”。那一段时间,又继续探索了这方面的问题。

    天台山桐柏宫是中国道教南宗祖庭。在学习南宗祖师张伯端(即紫阳真人)的生平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他在开悟、得道后“三传非人”这一经历。据多种文献记载,张伯端在开悟后,写出《悟真篇》。之后却曾经三次把道法传给不该传的人,并且惹来牢狱、流放之苦。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思考,开悟、彻悟,并不等于活在世界上不出任何问题。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开悟、彻悟只是一种主体性的现象。而活在世界上,是主体间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您还需要与千奇百怪、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一不通心,就会出问题。您自己感觉通了,是您自己的感觉,它还没有经受大千世界的考验。大千世界的复杂性,是我们个体远远难以穷尽的。尤其是,“每个人都是一个小世界”,个体哪里能够全部吃透呢?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就是说,人算不如天算。人可以体道,但不能够成为“道”本身。人可以与上帝同在,但不能够成为上帝。一切具体的东西,都是有局限的。老子大智慧:“道可道,非常道。”——您说的那个“道”,您走的那个“道”,永远不可能是“道”本身。

     耶稣成道后,收了十二个门徒,其中犹大成了出卖他的叛徒。这说明,耶稣也有判断失误的地方。犹大可是一个“大非人”,因为他直接导致耶稣被抓,钉十字架。

     说到这里,我们也可以解释佛陀拉肚子,应该是对食物和自己的消化能力判断失误。

    先知们离我们已经很远,就拿现在正火的大师肯·威尔伯吧。他梳理万法简史,纵横世界文明,整合所有宗教,整个一位千年一遇的天才。可是,他自己也在自传披露,他控制不住愤怒情绪,殴打了最亲爱的伴侣崔娅。

    我越来越相信,“神性”与“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可以开发出神性,但永远不能够成为神。

    所谓“通心”是主体间性,这意味着,要像上帝一样永远地爱人,意味着生生不息,永不执着。因为,这世界不光是您一个人存在,还有其他人以及万事万物……

    我不同意把彻悟,进一步也包括成佛、成仙、得救等看成是一种一劳永逸的状态。它们都是一种没有最后完成的过程。

    最后回到“通心”与“彻悟”的区别。如果是从行为看,狭义的“通心”是指一个人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通心的“黄金三要件”与另外一个人沟通的行为。“彻悟”是指个体在某些情况下,对世界,宇宙,对自己,对万事万物彻底通透的情况。它很像马斯洛的“高峰体验”概念。也许是持续世界较长的高峰体验或者“高原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枯梦道人 发表于 2013-2-26 21: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够复杂,懂得知识也够丰富。通心之通在于性之不通自通,故无迷失之虞,所谓心通。其性人神同归之本,然后有清浊;人为器,冲神气为和,虚实一体也,可以无穷。心退,于是相通,久则必还,始有天人合一。陋见,请大伙不吝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3-2-27 15: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彻悟”是指个体在某些情况下,对世界,宇宙,对自己,对万事万物彻底通透的情况。它很像马斯洛的“高峰体验”概念。也许是持续世界较长的高峰体验或者“高原体验”。

------高峰体验是啥东东?感觉是种情绪上的亢奋状态,有亢奋必然有衰退期,难道需要不断地得到兴奋?任何状态的特殊化,包括情感上的特别突显化,都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因为不符合自然。
     平常状态中的平淡和高峰体验的兴奋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如果说有选择,希望用一种涵盖另一种,就不是全然。只能说,两者之下还有更深的底层构建,你在这个基础上看两者,就是一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9 03:29 , Processed in 0.01583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