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43|回复: 3

从观想小孩形象开始的探讨

[复制链接]
箭凌 发表于 2013-11-18 16: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交流整理

A君:  
      为什么男同胞的肚子里也可以意念一个小孩??

B君:   
      因为你以前就是小孩

A君:   
      这个脑筋还是有点转不过来

C君: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阴阳俱全的,貌似男身,但自己生命里阴的一面依然存在。再说,观想小孩,那是虚态。在虚的一面,什么都可以产生和发展。

A君:   
      这个解释能接受,但是是从纯理论的角度来说的。如果从自然、现实的角度,该如何理解呢?

B君:  
     人可以回想自己过去的美妙的事情舒缓自己心境,比如去过的美好的风景区,愉悦的生活,小时候的玩耍,然后现在的思想、情感就有所改观,就是说,过去并不是过去,也是现在性的,其影响就在现在;这个回想小孩也是同理。

A君:  
      C兄,老师说曾经就这个问题和你还有一些道友交流过的,不知道你们当时是怎样最终得出这个可行性的结论的?

C君:
      这个本身就说明了可行性,这不是纯理论,这是是实践的基础。

A君:  
     这样解释推理一下后,B兄的解释,我有点觉得有道理了

C君:  
     是先有实践,其实不就是个虚实、阴阳、生化的原理嘛。

A君:  
      女同胞观想肚里有个小孩,这个每个人肯定都能接受,是因为女性天生具有孕育能力嘛,这是从现实、自然的角度上. 记得老师说,观想的东西一定是要符合自然的东西,才能具有自然的那种生化规律,大致意思是这样的啊。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3-11-18 16: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C君:  
      你所说的现实,其实只是一半,是只看到了女性显性生育能力的一面,没有看到男性隐性生育能力的一面。
      再说,我刚才说的,这个观想,并不是实的,而是虚的,在虚的一面,你阴阳俱全,可以生化。只是在实的一面,你的主观意识还在固执的以“怎么可能”来干扰。


A君:  
      这个道理肯定也是能接受的。只是本来就修为有限,对隐性的一面一无所知。那么在观想上,不就感觉有些束缚了。比如担心自己的随性观想到底有没有问题呢,在隐性的一面是否合理呢

B君:  
     不管任何丹道宗派,都是认为自身阴阳俱全,可以自我生化,都是在自己身体内部寻找阴阳,然后化合,然后生化。
      所以男性可以生化是无疑的,人外表虽男性,其实内部全息,现代科学尚且有分形理论、全息理论,从部分可以反映整体;所以人本身也是个小宇宙,什么都有,只要认识、理解、提取,就可以做到内外同一,外界有的内在也有,外界有内在暂时无的其实不是无,而是没有激发,处于隐藏状态,这个时候可以利用外界同类事物激发出来。


C君:  
     开始的时候,隐态一面是不了解的,那么怎么办?就是一个字:信。信什么?信明师的指引,信自己可以去了解。信佛道经典的真实不虚。
     要是以自我的有限认识去测度有无、对错,那是进不了门的。

A君:  
     嗯,感觉只能这样。不然可能又陷于胡思乱想。

C君:  
      再就是在实践中去慢慢理解其中的原理.比如,你认为“怎么可能?”从而产生疑惑,就干扰了你的认识进步。要是转化为“可以这样,但为什么能够这样?”就成了探索。加上很多人的实践证明的确是这样,就证明着它的正确性,下一步就是自己的实践和感悟了。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信还是不信?信就可以再进一步的去探索原理,不信,那就一句话:“吹牛”。也就阻断了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道路。
       在修行中,信德是很难真实建立的。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A君:   
    我对这些都信,可是却总是充满了担心。担心这,担心那。好像总是担心做不好,不知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说到这,觉得自己好像有点信别人,不信自己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3-11-18 16: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C君:  
      问题可能是自己自我意识过重,那得失、好坏、对错的分别心太重了吧?

B君:  
       观想一般不会出问题,往往出问题的都是专注气机的,专注身体感觉的,比如有人硬盘把膝盖盘坏,老年行走不良;有人意守上丹田搞出高血压,意守下丹田过重遗漏不止

A君:   
      比如,观想一个东西,出不来,就在想,怎么观想不出来呢,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对,还是。。。总是就乱想去了

C君:  
      种子刚种下去,有个人就站在地里想:“怎么不发芽?是不是假种子?是不是种的深了、浅了?是不是肥料不足?是不是没有地力?”等等,就是不去想万事要有个过程。

C君:   
      观想不出来,问题有多种:一,意念过重,而内心不清净;二内心不清净,三,自身孽障的干扰等等。

A君:  
      C兄的提醒,我也是反省到了的。但是我自己也发现自己,好像对细节的东西特别在意,有点挥之不去的味道.

C君:  
      心胸没有放置于天地之间,而只是在自我的感觉里打转。对修心修德认识不足,重点放在“练功成就”上,这也是问题的根源.  
       仙佛修出,大道悟出。哪个仙佛是练功练出来的?

A君:   
     可能跟自己的工作环境有关吧。比如在工作中,经常按操作步骤去做,但是后来没有出现最终的结果。一般后来发现,原因无非是,哪个细节做错了,或者文档写的有误之类的。所以,久而久之,造就了我可能对具体操作上特别患得患失吧.

C君:   
      慢慢来,不要着急,一切都是个积累

A君:  
      “对修心修德认识不足,重点放在“练功成就”上,这也是问题的根源。”,C兄这个提醒很有道理!

B君:   
      很多事情都是做了才有经验的,做了有思,思了有改,改了再做,这也叫做做了再想方是真想,实践总在前面,实践中产生的灵感才是不拘泥于既定观念的灵动之思。

A君:  
      嗯,我实践上的确很不够啊。现在慢慢想从修心入手。当然,自己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为人比较懒散。不知为什么,年轻读书时,倒是挺刻苦,做事有毅力的,现在判若两人了


B君:   
       放到工作上也是这样,来了工作,不管其它,先做再说,一做,手眼身物一配合,有时候思想就绵绵不断,把之前的听他人的、看书本的,以前经验的种种既定成见冲掉了,然后明白做之前成见与当下的差别。
       这样才明白哪个地方吻合,哪个地方不吻合,哪个地方理解错了,哪个地方是非重点自己却当做重点,哪个地方其实是重点但是因没做就忽略了,哪个地方我原来自己发明了,在大框框内但是却是人所未见之处,这样总结就和具体挂上钩,总是这样就比较好,属于无为的实践在先的颠倒模式

A君:
       能感觉得出,B兄说的都是实践出来的经验之谈啊! 也工作不少年了,就是从工作上,我多少也是和上面说的有些共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德善人间 发表于 2014-5-29 13: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箭凌师兄的整理,重新看了原来的语聊,从中又有新的感悟和理解,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20:51 , Processed in 0.01576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