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38|回复: 0

意象对话心理治疗--人格意象分解

[复制链接]
董兵 发表于 2007-12-17 20: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二章 人格意象分解

人格意象分解是意象对话体系中最有独创性的技术,因其内容多而复杂,故需要单独的一章来做简单介绍。
第一节  人格意象分解原理
人格是什么,它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样子的,对此并没有一个所有学者都公认的结论。从意象对话理论来看,这是一个必然,因为人格并不是一个物质现实中的实体。在物质世界中并没有“人格”这样的实体存在,人有躯体也有大脑,但是躯体的大脑并不是人格。对每一个人来说,人格都只是一个心理现实。而按照我们的理论,心理现实是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产物:一是有相应的心理经验,二是有对这心理经验的符号化认知过程。
作为人格基础的心理经验,是我们经验中对每一个人的行为的独特性和稳定性的觉察。我们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模式,我们也发现对每一个人来说,他的行为模式有一些基本稳定的规律。而作为符号化的过程,我们因此而假定有一种心理的结构存在,这个结构决定了每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我们把这个结构叫做人格。
既然人格的心理现实,那么,我们对它符号化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不会相同。符号化的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些人用逻辑思维去认知它,有些人用原始精神机构的原始认知去形成对它的认知。这两种认知必然会带来不同的人格理论。各种人格特质理论是前者的表现,而心理动力学特别是荣格心理学理论则和后一种认知关系更密切。人格意象分解是原始精神机构为工具,利用意象去观察并用逻辑思维总结而得到的人格理论。
用意象作为符号看,则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以及每一个人的独特性,都是因为每个人在原始精神机构中形成的各个意象不同。
在每个人心中,概括性不同的各个意象,并不是散乱分布的,而是有层次的,有结构的。概括性越高的在越深的层次。在浅层一组意象构成的结构主要是情结,在深层一组意象构成的结构是原型。所有这些结构相互都有联系,最后形成一个总结构。每个人的总结构都必然和其他人的结构不同,每个人的这个独特的总结构就是他的人格。
因为人心中的所有结构之间都有联系,一旦割断了这些联系,则每个结构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人格是整体的,不可以分割。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为了研究方便,把每个具体结构标示出来,把每个具体结构大致独立的看待。我们可以用类比的方式来说明这个道理:我们的社会也是一个整体,每一个人的存在实际上都和他所处的社会不可分割。如果把一个人从社会中完全分割出来,他将不能成为人。但是,如果有人说,因为社会不可分割,所以我们不能研究单个的人。这将是一种错误。社会固然不可分割,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把单个的人标示出来,单独进行研究,并研究他和这个社会的关系。同样,人格固然是整体,我们还是可以把人格中的次一级的结构标示出来单独研究。
我们的方法,是用意象的形式看构成人格的情结、原型等次级结构。我们将用意象形成展现出的这些次级结构称为子人格。
在我们看来,人格是由子人格构成的总体结构。每个子人格之间大致独立,不过各个子人格之间又是有关联的。把人格用意象分解为子人格的过程就叫做人格意象分解。
在心理治疗中,人格意象分解可以作为一种人格测量,使我们对来访者的人格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也可以从中引出多种治疗方法。
第二节 人格意象分解基本操作
人格意象分解的操作步骤符合意象对话的一般方式。首先简单介绍一些人格意象分解,引起来访者的兴趣。告诉来访者我们引出的子人格将表现为一个想象出的形象,比如一个人的形象,这个形象也许是男、也许是女,也许是老,也许是少。如果来访者有一些担心和疑问,可以适当做一些解释,消除他的顾虑。
让来访者舒适地坐好,有时也可以让他们躺在床上。周围的环境最好比较安静,光线不要太强烈,这样来访者不容易分心或被干扰。随即引导来访者放松。
然后,就是引导他们去寻找子人格。一种指导语是:“每个人都有内心冲突、内心矛盾的体验。有时你会觉得你好象有几个不同的‘我’,他们经常会有冲突、矛盾。这些互相矛盾的成分我们称它作‘子人格’,只要放松地去体验,每个人都会有许多的‘子人格’。好,现在你舒适的坐好,闭上眼睛,放松,轻声地问自己‘我有什么子人格’。然后,你只是安静的等待,不要刻意去想,放松你的意识,等待他们的形象在你眼前自然的出现。对出现的人格成分你也不要评判,他们都是你人格中的一部分,没有好坏、优劣。”(此指导语为和我合作开创人格意象分解技术的孙新兰博士所用)
我们也可以把结合一个起始意象进行引导,例如,从房子意象开始,或者从一个草地意象开始。指导语做少许的调整。如果从草地意象开始,则指导语可以是:“每个人性格都有许多不同的侧面,现在你舒适的坐好,闭上眼睛,放松,我们去发现这些不同的你。先想象你现在来到了一片草地。看到草地了吗?看看草是什么颜色?密不密?好,现在你呼唤你的子人格,说我希望认识你们,然后安静的等待,不要刻意去想,放松你的意识,等待他们的形象在你眼前自然的出现。当你面前出现了形象后,请告诉我。对出现的子人格你也不要评判,他们都是你人格中的一部分,没有好坏、优劣。”
这样等待着,来访者的各个子人格的形象会先后出现在他眼前。
在做人格意象分解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规律。一开始出现的子人格往往是人的形象。出现一些人的形象后,就会自发出现一些动物的形象,或者鬼神菩萨的形象,在个别时候还会出现作为人格一部分的植物甚至矿物的形象。
动物植物以及鬼神的形象都不是我们有意诱发的,而是自发的。我们一般事先不会告诉来访者人格意象分解中会出现这些形象。几乎所有的来访者都会出现这个情况,在几个或十几个人物出现之后,来访者突然说“哎,怎么我现在眼前出现的不是人的形象,是个动物,这是怎么回事?”
在这个时候,心理学家的回答是“是的,都会出现动物的,你出现的是什么动物?”
来访者想象中出现的动物、鬼神菩萨,都是“拟人化”的,也就是说,都有人的某种性格,会说人的语言,甚至形象也类似人。植物或者矿物或者其他东西,有时只是在背景中出现;比如,想象美女时,头上有花朵;手里有宝石戒指。这时的它们不是人格的一部分。而在另外的一些时候,来访者明确地感觉到,这植物或者矿物是人格的一部分,是有生命的。
某个子人格充分表达时,来访者的表情、声调、身体姿势都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变得和这个子人格的性格一致。如果来访者说到的子人格是一个宁静的少女,她(他)的表情就会象少女一样恬静,声调也比较温和。如果是男性,他说话的声音还是男性的声音,但是会很柔和。身体的姿势也比较收敛。如果来访者正在说的人格性格暴烈,他(她)的声音也比较宏亮,表情张扬,身体姿势也会很开放。有经验的心理学家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来访者表情、声调和姿势的变化,看出来子人格的交替。不仅表情、声调或身体姿势这些会变化,不同子人格在场时,写字的笔迹、画画的风格、说话的用词、穿衣服的爱好等都会有很大的不同。
在这些人物被想象出来以后,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记录他的特点。就仿佛追星族为自己的明星建立的小档案。我们习惯的是记录这几个方面:
姓名:我们告诉来访者,每的子人格都要为自己起一个名字。让我们以后可以分辨他,单独和他交流。我们要求来访者把自己“投入到这个子人格中”,想象自己就是这个子人格,然后,我问他“请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然后,让来访者等待这脑子中浮现出来的名字,说出来。
在“取名字”这一步要注意,如果来访者没有把自己“投入子人格中”,则出现在脑海中的名字往往是另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子人格或其他子人格为这个子人格取的名字。这个名字并不能代表这个子人格。只有来访者在投入的把自己认同与这个子人格的情况下,才是这个子人格自己为自己取名。我们要记录的是这个名字。
动物或者鬼神不一定需要另外有一个名字,狗就叫狗、虎就叫虎也是可以的。但是,有时候它们也可以有一个名字,比如小狗“贝贝”、小猫“咪咪”。
性别:子人格有男有女,要记录下性别。
年龄:来访者可以估计这个形象的大概年龄,也可以直接问这个子人格的具体的年龄。
外表和服饰:这一点很重要。特别是要记录下服饰的样式、颜色。服装的颜色是很关键的资料。假如出现的是动物,也要问这个动物的颜色。有时,动物的颜色和自然中这个动物的颜色不符合,比如,出现了红色的猫,这也没有关系。记下来就是了。
性格:这是最重要的。不妨让来访者多说说。记录的时候务必注意,要原封不动地使用来访者所说的词汇,不要有所改变。比如,来访者用了“温和”这个词,千万不要记录为“温柔”。因为用词的微小差异可能就会导致理解的错误。
喜欢什么:这是为了更深入了解这个子人格的性格。
讨厌什么:也是为了加深对子人格的理解。
其他:在最后,记录其他有用的资料。
对每个子人格,都做这样的记录,我们就有了一个对子人格的基本了解。当动物等都出过了,我们估计不再有新的子人格会出现时,就可以结束了。
结束方法:在结束前,我们可以做一次提示“再过5分钟我们就结束,你问一问,还有别人(指别的子人格)吗?”这样的催促,可以把那些潜藏的子人格唤起。甚至我们可以这样对那些还没有出现的子人格说“只有5分钟了,如果你不出现,就没有机会了。”这样,那些子人格也会急忙“登场”。
因为一个人的子人格很多,做一次完整的人格意象分解,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大致是有2—4个小时。有的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分子人格的这次心理治疗中可以延长时间,把一次咨询的时间延长到2—3小时。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连贯地做完整个人格的分裂。但是,这样做也有一些不利之处。有时,来访者和心理学家都会感到疲劳。我们也可以不一次做完。一次找到部分子人格后,就先停止。以后,在接着找其他子人格。有时,找到部分子人格,解决了这部分子人格的矛盾,来访者的心理障碍的症状就消除了。这样,我们也就不需要再分析寻找他的其他子人格了。
下面是一位女性的人格意象分析的记录:
姓名  年龄  性别  外貌  喜欢  不喜欢  性格  备注
傻瓜  24、5岁  男  个子不太高,蓝色休闲衣服,冲我笑  看女孩(漂亮的、长头发的、高高的  被别人管着  快乐、懒散  与小猪是爱人
小猪  20岁  女  个子矮矮的,脑袋大大的,黑色小裙子  做梦,做成熟的梦(长大的梦)  被人欺负  不合群、不随和  与傻瓜是爱人
爸爸  40多岁  男  蓝色破衣,邋遢  喝酒  玩  颓废  不认识别人
烦人妈妈  40多岁  女  一脸的劳累,无精打采,枣红色夹克衣服  没什么喜欢的  平淡的生活  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叹气)  不认识别人
小心心  20岁  女  漂亮,长头发,高高的,大大的眼睛,黑色紧身连衣裙、性感  玩  孤单  爱笑,开朗  
静静  24、5岁  女  胖胖的,爱笑,粉色宽松衣服,长头发  玩  失败  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  
自信爷爷    男  白白的头发,严肃,绷着脸,破破的天蓝色中山装,但干净  大自然  被人管着  很坚强,很冷漠,不满意他的生活,周围有很多坏人  自己坐着,谁也不理
伤心奶奶    女  瘦瘦的,老是哭,特别破的衣服,烂七八糟,脏了吧唧的  孩子们都看她,  被人欺负  因为自己不好,自己没本事,自己不成,无可奈何  儿子欺负她
坏人(儿子)  40多岁  男  瘦瘦的,蓝色衣服  老婆  自己的爸妈(奶奶、爷爷)  很坏,对老婆唯唯诺诺  
讨厌(老婆)  40、50岁  女  特丑,乱七八糟脏衣服  打人、骂人  别人反对她天天那样生活,做这个,做那个,天天在那儿待着,想所好的生活,富裕的生活,  特厉害,不讲理,有疯人病  认识小猪但关系不好,小猪怕她,她怕爷爷
胜利(哥哥)  27、8岁  男  个子高,帅,绿色警服  让别人怕他  乱七八糟的闲事  很自负(坏人欺负奶奶时,躲开,不想管闲事0  奶奶的孩子,关系好,与坏人是朋友
高傲  30多  男  高大,棕色休闲西服  弹钢琴,喜欢自己  干活  冷漠,自私,古怪,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爱搭不理别人  不认识别人
利利(老师)  40岁  女  胖,白,老在笑,红颜色衣服  学生很棒  烦人的事家庭的事做饭,炒菜  快乐,大大咧咧  
胖胖(朋友)  24、5岁  女  胖,老爱笑,黑色衣服,宽松(因为胖)  平淡的生活  别人给的压力  傻傻地,每天都特高兴  认识小猪,好朋友
努力  24、5岁  男  有点胖,白色休闲服,  钱  没钱的生活  古怪,拼命学,不和别人在一起,觉得人家都不如他  认识傻瓜,曾经是朋友,现在瞧不起傻瓜,他生活太平淡
安静(哥哥)  27、8岁  男  白胖,戴眼镜,很土,蓝色衣服  读书  管闲事  平静,不爱管闲事,不卑不亢  谁也不认识
随便  23岁  女  个矮,卷发,蓝色牛仔裤,绿色毛衣  随便的生活  别人管着  挺自信,爱和别人来往,合群  认识小猪,关系不好,没时间在一起,忙着过随意的生活,觉得小猪生活单调
垃圾            大家打扫,但扫不干净  
第三节 人格意象分解与治疗
利用子人格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很多,简单总结如下:
一、子人格替代
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用某个子人格替代另一个子人格,这个方法就是子人格替代。
一些心理困难产生的原因,是来访者在某个情境中所主要用的子人格不适合这个情境。而来访者自己的子人格中有适合这个情境的子人格存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子人格替代方法。
子人格替代的基本操作方法很简单,就是呼唤这个子人格的名字,让他“出场”,同时体会这个子人格的感受,想象他的样子。随即你就会“成为”这个子人格。
例如,某人在工作中表现不好,老板批评她:“不认真,孩子气,行为不得体”。我们发现她工作中用的子人格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这显然是不适合工作环境的,但是她有另一个子人格则是刚好是一个白领形象,于是我们让她每当工作时,有意识地调出白领子人格,则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运用子人格替代的方法,必须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任何一个子人格都必须有自己的出场机会”。如果我们不断使用某些我们认为好的子人格,不允许我们不喜欢的其他子人格出场,则时间久了,那些不能出场的子人格将越来越有破坏性,我们的总体心理健康反而会有所减弱。
二、子人格相互认识
让相互不认识的子人格之间能相互认识,也是一种治疗。这种方法对那些隔离程度比较高的人会格外有帮助。
子人格相互认识,最大的作用是增加一个人的自知,使他对自己原来不了解的部分自我能有一个了解。
在相互认识之后,这些子人格之间就会出现或者相互喜欢,或者相互不喜欢的关系。假如是前者,这些子人格之间的相互认识和喜欢会立刻带来某些有益的效果。比如,两个新认识的子人格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使两个人都有进步。如果是后者,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调节这两个子人格的关系,让他们从不喜欢变为喜欢。在实际心理治疗中,后一种情况要远多于前一种情况。甚至有些子人格之间之所以不认识的原因,就是以前他们之间关系不好,不愿意交往,时间长了就互不认识了。调节他们之间的矛盾固然有一定困难,但是一旦成功后,来访者的改进也将会很明显。
三、子人格关系调解
相互不喜欢的、有敌意的子人格,需要心理治疗师进行关系的调节,使他们之间的矛盾得到发现和解决,从而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得到改进。
同一个人的两个子人格之间,敌意可能达到非常惊人的程度。有可能一个子人格一旦看到另一个子人格就火冒三丈,恨不得立刻把这个子人格置之死地而后快。在意象对话中,也常常发生一个子人格去虐杀另一个子人格的事情。刀砍、枪击、投毒、设陷阱无所不为,目的就是让另一个子人格去死。这两个子人格之所以不能共容,往往是因为双方所象征的事物之间有冲突和矛盾,而来访者有不能解决这个矛盾。从而造成两个子人格各执一端,互不相让的局面。常见的一种情况是:一个子人格有一种过分保守不近人情的性观念,而另一个子人格则有一种放荡不羁性态度。实际上,人不能没有性,也不能放纵性,最好的状态是有一种均衡。但是,当一个子人格过分偏向一个极端的时候,另一个子人格就会矫枉过正的走向另一个极端,结果就是双方冲突愈演愈烈。
不喜欢也不一定都是仇恨和敌意,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某一个子人格轻视另一个子人格。骄傲的子人格一定会有某个长处,比如强大、美丽、聪明或幸运,而他所轻视的另一个子人格则弱小、丑陋、愚蠢或倒霉并且很自卑。骄傲的一方也往往希望另一方最好不存在。但是,实际上这双方是并存的。自卑的一方越是自卑,出于一种补偿的功能,这个人心中就会出现一个越骄傲的子人格。骄傲的子人格越是骄傲,则原来自卑的子人格就会更加自卑。最后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没有良好的相互关系。
虽然一方的子人格很想除去另一方,但是,我们知道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带有心理能量的意象都不可能任意消失。除去对方的努力只是起到了压抑作用,使心理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更增加而已。
在一方严重压抑另一方的时候,来访者有可能会不承认被压抑的那个“坏的”、“弱小的”、“丑陋的”、“愚蠢的”、或“倒霉的”子人格意象是自己的一部分,而宁愿把这个意象说成是别人,把这个意象投射到身边的亲友、同事、老师或夙敌身上。这个做法必然把内部的心理冲突转化为和别人的人际冲突,而在人际关系中想解决自己内部的心理冲突是几乎完全不可能的。也许你把讨厌的子人格形象投射到一个员工身上,有一天你可以开除掉一个他,但是只要你心里的子人格不改变,你随后还会把这个形象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于是你发现身边又出现了一个讨厌的人。讨厌的人一个接一个,永远也赶不走。
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在承认这些子人格都是自己一部分的前提下,调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当子人格之间的关系好转了,心理矛盾就得到了解决。当然,如何调解则要根据具体的子人格矛盾的性质和子人格的性格来分析处理。
四、子人格互相补充
我们心理治疗的经验表明,每一个人都具备自我实现的潜质,这个潜质的表现之一就是:如果某个子人格缺乏某种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心理要素,则同一个人身上必定会有另一个子人格具备这个心理要素。
例如,某意象对话的学员主导的子人格是一只虎,在现实中,她的表现也是非常勇敢、坚定、有控制力,她在身边的人中间很有威信。但是,她缺乏弹性和柔韧性,因此经常把自己弄得很疲劳,或者引起人际冲突。
做了一段时间的意象对话后,她出现了一个“白兔子”子人格。这个子人格性格温和但是比较弱小。而且这个子人格出现后,她开始生很严重的病。她不是很能接受这个子人格。但是实际上,这个子人格身上恰恰包含着对她人格完善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容纳性。如果她能接受自己的白兔子,她也就更多的接受了自我,接受了自我身上看似软弱的部分。这样,她也将更容易接受别人的软弱,理解别人和接纳别人,这将对她的人际交往大有好处。
因此,“虎”和“白兔子”就是一对相互能补充的子人格,虎补充兔子缺少的创劲等,兔子补充虎缺少的细腻温和。
当然,正如这个例子中也表现出来的,有时互相本可以补充的子人格往往在来访者那里恰恰是敌对或者一方轻视另一方的子人格,所以我们需要先做一些调解,然后才谈得上相互补充。也有的时候,这对互相可以补充的子人格原来不认识、或者互相不理睬,我们也需要先让他们认识和理睬后,再让他们互相补充。也有的时候,当调解或认识的工作做完了,来访者的不同子人格之间的补充就自发出现了,不需要特别去做。
子人格互相补充的方法,一般是让子人格互相有“身体接触”,包括拉手、手挽手、拥抱等,通过这个方式,他们就可以交换互相缺少的心理要素。
五、子人格定位治疗
在意象对话心理治疗中,不一定总需要做全面的人格意象分解,也不一定总有时间去做全面的人格意象分解。实际做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时,常用的方式只是用子人格来定位某心理问题或障碍并解决它。
具体方法,是在来访者出现强烈的消极情绪的时候,或表现出某种很有特征性的行为模式的时候,要求来访者:“看一看现在出情绪的‘人’是谁,这个子人格长什么样子?叫什么名字?……”。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来访者已经知道什么是子人格了。如果来访者做过意象对话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子人格,我们的指导语可以是:“你放松地去想象一下,假如说现在出现强烈情绪的不是你,是另一个人,这个人应该长什么样子?叫什么名字……”。
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和心理问题或障碍有关的子人格找出来,而不用去管那些和心理问题或障碍关系不大的其他子人格,这样,我们不需要在不需要处理的子人格上花费太多时间,在时间上就会比较的节约。
找到相关子人格,最大的治疗优势是可以“定位心理处理”。来访者心中的子人格,常常会互相刚好有相反的性格。我们不用意象对话而用平常的方式做治疗时,我们不能知道我们所说的某句话是被哪个子人格听到了的。同一句话这个子人格听是有益处的,另一个听却可能会有害。这样,我们的干预效果会被抵消很多。举一个例子,来访者有一个非常自卑的子人格,这个子人格非常需要得到鼓励和赞扬。来访者在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傲慢的子人格,对这个子人格不能鼓励,否则他会更加不可一世。如果没有意象对话,对这个来访者,我们是不是应该鼓励呢?鼓励,则很有可能你的鼓励都被傲慢子人格接受了,而自卑子人格并不能获益。不鼓励,则自卑子人格得不到急需的支持。我们可以把这个情境做个比喻:仿佛专制暴君的国家中有很多急需援助的穷人,但是如果外国把资金送到了这个国家,则这个国家的暴君会得到这笔钱,而穷人却不能获益。甚至暴君可能会有这钱去买武器,更凶狠地压迫穷人。
而有了意象对话中的子人格定位,我们就可以对某个子人格专说某种话。我们可以呼唤出来访者的自卑子人格,鼓励他,而当傲慢子人格出来想听这些赞扬的话的时候,叫着傲慢者的名字告诉他,“你不需要听这些,你需要的是学会谦虚”。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某种心理干预专门给某一个子人格,使其效果格外的显著。
六、子人格扑克分析
子人格扑克分析是左辉发明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展示人际交往,辅助人际交往的心理调节。
首先,设计一种“子人格档案袋”。为每一个子人格建一张档案袋,档案袋正面是这个子人格的名字(最好有一个画像),背面是这个子人格的各方面的信息,并为每一个子人格编一个号码。袋子中放一些卡片,上面写着子人格的姓名和编码。
在分析一段社交的情景时,把两个人的子人格档案拿出来。一个人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或有什么内心活动,我们就看一看这是那个子人格。然后,从相应子人格的袋子中取出一张卡片放在桌子上,代表这个子人格出场了一次。
然后,看一看另一个人的回应,分析这个回应来源于哪个子人格,从相应的子人格袋子中取出一张卡片放在桌子上,对方子人格卡片对面偏左或右的位置。然后在看第一个人的回应,取出卡片放在对方子人格卡片对面偏左或右的位置。这样一直下去,我们就可以最后横向排列出两排子人格卡片,都是向一个方向排列成排,代表的是这次交往中子人格的出场情况。
如果一个人同时有几个子人格出场,可以把这几个子人格纵向排成一串,主要出场的子人格在上方,背后出主意的子人格在下面。
根据这些卡片的排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在交往的时候,哪些子人格用的最多,什么情况下哪个子人格出场,哪些子人格和对方的哪些子人格关系好,哪些子人格和对方的哪些最容易发生冲突,自己的几个子人格在这个情境下如何配合或相互干扰……。我们也就可以做相应的调节,通过自己的子人格的替代,自己的子人格之间以及和对方子人格之间的关系的调解等多种方式来改善交往过程了。
总之,人格意象分解中的各个方法,在实际治疗中可以共同使用、互相结合、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04:24 , Processed in 0.0208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