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63|回复: 15

从云雾山猪八界的一个梦开始的探讨

[复制链接]
箭凌 发表于 2015-8-27 09: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雾山猪八界:

                                              8月26日晚一梦:

      老师在一寺庙里给众道友讲每殿的功能(即每藏),重点在主殿(心藏)。
       然后在会客厅,主持请厚音老师讲法,只听见厚音老师在那里:叽里呱啦,叽里呱啦说了一通,众人(道友,同学,同事等)不知所云,然主持却说厚音老师讲得好,妙合佛意。

      然后主持与厚音老师分别给众人发香,和尚随缘发佛经,拿到香的就往外走。寺庙外下着大雨,众人在那聊天,有和尚说:大家根椐各自所请的香名去请佛经。

中中 发表于 2015-8-27 18: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中 于 2015-8-27 18:33 编辑

     老师在讲法,藏的问题,主要是主控意识与其他意识的关系。所谓识神与元神的关系。
      梦者的主观(主持)总能接受老师的讲法,无论老师怎样叽里呱啦,众人(道友,同学,同事等)等都不知不知所云,梦者总是坚定坚持说:好!好,讲得好。妙合佛意啊。这个梦提示梦者自己长期来形成的对修炼理论方面的自我能接受状态,以信息比喻的形式呈现到梦里来。
      一般人请香是有问题时才去请求佛与菩萨。请香代表有问题想请教,包括修炼问题的请教,虽然老师的意见得到了主持即自己的主控意识的大力称许,但是却有和尚(代表自己的潜意识)却跑出来说各人应该根据各人自己的问题去求解答案(佛经代表找到解决方案),提倡要加强自观自悟,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个梦代表了梦者平时的心态与环境的作用,形成信息驻留在身,没什么特别,当然也是一种善意的客观呈现,该不该反思随便各人自己,没有人会干涉,也不应当去干涉别人的自悟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中 发表于 2015-9-2 21: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中 于 2015-9-2 21:44 编辑

       老师们是站在历史与理论的双重高度上在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与人的进步。具有分水岭的作用。从历史的状况来讲,当一帮人从无知的底部慢慢向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最后爬到了这个山的顶部,我们感谢老师们的引导,但是随后我们也就停留在这个顶部而自豪。从理论上讲,从依赖主观意识到否定主观意识,也达到了理论的顶部。由于站在山顶上就不愿意下山,就不能重新去登上更高的山,不愿经历一次下的痛苦,就不会有再上的快乐。尽情地去彻底否定主观意识吧,你会觉得自己战无不胜,斗战胜佛。
        再重新审视一下主观意识是怎么被彻底否定的吧?由于当初的最早的领头人是以被给功的实质出现的,由于被给功,也就是被控性质,由于被控,所以主控一方不希望你多动脑筋,只希望你听话就行,所以大师虽然一方面提倡多做好事,另一方面又矛盾的提出,少用主观意识,多听被控的元神,这与大师本身的境界是有关系的。但其实道德是要把主观主体修的有道德。难道道德经苦口婆心的不是要把主观改造成一个有道德的对象,然道会是针对元神?思考一下吧。因此从滥用主观意识到不用主观意识再到有道德的运用主观意识,当然所谓的中间的识神要无的理论就是一个对于滥用主观意识的人类的一个理论引导高度,但其后的突破在于不断的引导人们下山走一条人们自己的实践之路,从而达到有道德的运用主观意识的新高度。而不是用最高来自诩或绑架人们。          经历了历史与理论的高度,不停留在历史与理论的高度,又勇敢的去经历历史与理论的深度,才能不断的创造属于人们自己的新高度。其中的痛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点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5-9-2 23: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会否定主观意识呢?即便是九十年代的书,也没有否定,只是从物质性质的特点上分析主观意识适宜干什么?不适宜于干什么?注意,是从物质的性质上分析意识的特征,而不仅仅是偏于主观的所谓道德分析,这是道家的丹道特色,但是将其原理抽象的运用而不是太具体的套用也通于道德经,因为人法地也,所以并不是两股道,象丹道里面就有把精神和身体的关系、主观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比喻成铅和汞、水和火、姹女和郎君,把意识也当做类似物质一样的东东,然后分析其类物质的特性用在什么方面合适。

       比如象存想需要人主观精神的主动,但存想的方式则要考虑意识的物质特性和身体的物质特性结合产生的效果。对身体的符合自然规律的一些刺激和锻炼如拉筋也需要主观意识的参与。


     《修德通真论》里面的参接、忆接、悟接,也需要主观意识的主动,进入两千年后的三重意识说依然是这种主动性的延伸。没有人主观的耐心和主动精神,人哪里会有进行这些主观意识在比较纯粹的意识层面上相对比较枯燥的运动的精神凝聚力?

      这些操作并不需要什么元神的或者信息的明示暗示,也不是自发动功那样不由自主类似受控,就是一种基础工作,平凡、简单、在充分清醒状态下遵循渐变原则进行,主观意识难道没有主动参与?那是解释不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中 发表于 2015-9-3 17:38: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中 于 2015-9-3 18:36 编辑

主观意识不论你是放弃或是不放弃,它都在那。你举的那些例子恰说明这点啦,主观意识的主导或主控性,是生命发展过程中的进化形成的,是人不同于动物的极其优秀品质,不要轻言放弃,至于修炼仅仅谈主观意识的参与配合,而不谈主导与主控是远远不够的。就是这个意思。不能接受吧。当然主导主控是有规律的。同时也并不是主导和主控就不柔弱无为,这其实是两层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5-9-5 15: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观意识的主导或主控性?这个也没有否定,只是是从另一个方向阐述和理解的。

       如果把西游记这部奇书中的取经团队的外在历程看成人的身心整体求证大道的过程,那么主观意识相当于西游记中的唐僧,具体事物不干涉,为宾,但取经的决心和毅力却在他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没有这个角色,取经团队也就各自为阵了,不能形成一个整体。

       主观意识虽说为宾,先天潜意识虽说为主,但并不是主观意识就是完全的被动,实际上是主观意识还有可以引导先天的一面,正是从这一点上主观意识具有一定的主导或主控性,这就是唐僧的作用:团队核心。唐僧他没有什么能力,而且只要一具体参与就往往把事情搞砸。 但唐僧的决心和毅力和善心善愿却能够凝聚起整个取经团队向着大方向百折不挠的前进,并且获得身内外各种信息的支持。这就是后天之阳可以引导先天之真阴的一面,因后天之假中还有一点真,以真才能感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中 发表于 2015-9-6 20: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观意识相当于西游记中的唐僧,具体事物不干涉,为宾。”

     无论你是放弃或是不放弃,它都在那运动。无论你肯不肯定主观为主,它都在那为主,即便为宾,他也仍然是主为宾而已。如果这个主观为主这么万恶,当初就不应该让人类进化成这样。上天啊大地啊你怎么这么不慈悲。
     事实上在大的决心和毅力和善心善愿的宏愿上,施主是同意主观为主的,可以主导主控,但是在具体事情上就更应该有主观意识来安排了,比如你每天出门上班,怎么走,看信号灯,等,再如你买菜做饭,工作上安排,哪一件事不是你主观意识在动,在主控。再讲练功,据我身边练得好的人的讲,练功就是要有意识,甚至强意识坚持,否则就是偷懒,就不会有效果。所以你每天的情景你不为主也得为主,元神先天在哪里呢。你让它主动,它能主动吗,它能主控吗?讲到这里,似乎已经彻底否定了修炼以来的理论成果。已经完全等同于一个没有经过修炼的人。这个事情怎么挽回?
       这个事情的转折在于主导和主控可以把柔弱和无为作为导向,那种把柔弱无为就认为等同于非主导主控意识,或者认为主导主控就不柔弱无为的看法才是导致人们长期以来的修炼裹足不前,教条僵化的根源。比如你骑自行车,面前有几条路,有你喜欢的路,有你不喜欢的路,你走哪一条路呢?有时你能选择上你喜欢的路,有时你不能,这时候环境给你的选择,你要迅速接受骑上这条路,这条路就是你当前最合适的,环境为大,不要在那自暴自弃。就像有的年轻人找不到好工作一样,你适当挑选以后,顺你的意固然好,不顺的时候也要注意扭转反思自己,这就是按照环境的要求而动,环境比你更了解你,环境会给你回馈和响应,这就是无为,但是无为中却有面临选择不如意时需要发挥主导主控的强意识扭转自己的观念。其次柔弱就是你上了一条路以后,这条路是弯弯曲曲的,你要能按照这条路一起弯曲,这就是柔弱。你骑行车必须要用劲把握方向的,不能顺便它动,那自行车是骑不起来的,有强意识掌控方向然后弱意识滑行骑行,才能顺着道路方向前进的。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我们做什么事就要做好,这就是柔弱。多顺应环境,转化自己的欲望与情绪,以问题为导向,以身和客观为实践双载体。坚持柔弱无为导向下,对自己观念具有主导主控的强意识与顺应环境的弱意识相结合,如果不是柔弱和无为,或错解了柔弱和无为,这种强意识和弱意识当然是不行的。当然光有柔弱无为。没有强意识和弱意识的配合那也是不能贯彻执行的。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当我们回味老子这段话时,你看朴这个没有经过名所雕琢的原生本来意识,是王,天下莫能臣,侯王指修炼者,如能守,万物在这个原生本来的主观意识面前都将自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5-9-9 22: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写的内容涉及太多,就想到哪说到哪吧。

       关于元神,元神似乎虚无缥缈,在日常中不显形,其实不是。元神是通过感觉展示其存在。人的语言思维能力最起码需要三四岁之后才能成熟。而感觉是出生就有的,不需要通过语言诱导,所以可以称之为来自先天。人在思考决定行动之前,总有感觉产生,感觉对事物的掌握不一定细化量化,但是有整体的笼罩。在这个意义上,主观意识为宾就是响应感觉而动,感觉主动产生,主观意识被动响应,所以称为不为主而为宾。
       比如,人常说某人有数学感,某人有音乐感。有数学感的人对数学公式敏锐,一个看起来很复杂的算式,往往略微一瞥就知道结果的大致范围。有音乐感的一首长调,几个音节出来就知道其旋律和节奏的展开方式和想表达些什么?这就是感觉的全息性和整体性,超越了在三维时空中的实体化对象的显现。数学感、音乐感,还有什么语感、预感、手感、距离感、分寸感、方向感、时间感……这感那感,实际上都是通感的分化。这种通感就是来自于道的分化的元神(深层潜意识)的存在展现。不学而知,不仅知道怎么回事,而且知道怎么处理(《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
       但是要成就一种具体项目,比如计算出数学算式结果,光靠通感也不行,整体需要细化量化,需要在时空中展开,所以主观意识就登场了,根据感觉层层推进,在实体化的角度显化细化量化感觉。这其中,通感依然时刻存在着并与主观意识互动着,主观意识根据通感(元神的语言)产生着响应(意识的明晰化表达,配合着身体动作的协调到位)。
         总之,在主观安排之前已经有通感(元神)安排在先了,通感需要主观配合的事情其实不多,血液循环不需要、食物消化不需要,皮肤头发生长不需要,在人百亿细胞、几十个器官的几乎无限层面展开的活动中,只有不多的层面需要主观意识进行被动性的主动才能身心情融成整体。这种关系可比喻成一对双人舞者,主动领舞的是元神通感,配合的是主观意识,领悟元神的各种暗示并且作出恰当的姿势、言语、思考、情感配合就是修德,所以有前辈老师说修德是一项高技术性的工作之说。诚然不虚。

       在人醒来的日常状态中,人的主观意识的确占主导比例的存在着,但用所谓的主观意识的主控性和柔弱性的结合说我觉得不是很恰当。道德经里面也没有这种说法,看看道德经的两两比较抉择的说法:“知白守黑,知荣守辱、虚其心实其腹,去此取彼,勇于不敢”,守和去和勇肯定是有坚持有毅力有努力才行的事情,所以用主观意识调动身体和心态反向占位说比较妥当。存在从时空中显现的时候总是有两个方位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有德的主观意识注意到的是那个常人忽略的位置,占位柔弱不能说其本身柔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中 发表于 2015-9-10 22: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完整的讲解道德经是不太合适的。
       元神不是道德经的概念,是后期道家人们的土创,其因皆由于不了解道德经的意境,而产生的曲曲弯弯。
      道德经其实就是一部丹经,并不是我们已经接受的好像道德经只是一部供修的作品。其后的各种丹经,包括各种写的很牛x的什么篇。都是不能和其等观的,关键不在一个层面上,要死命的是理解这点。道德经高度统一了道丹一体,内外合成的理念。
     “ 所谓的主观意识的主控性和柔弱性的结合说我觉得不是很恰当。道德经里面也没有这种说法,”道德经里正是这样说的,所以要么是你没好好看,要么是受其他一些堂皇理论的影响。
      最经工作很忙,有点疲惫,这也说明修炼的还差。对您的通感理论还没能琢磨出来,还需要再理解,暂不好品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5-9-11 09: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这个帖子也不放这里了,转其它栏目,有空继续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22:25 , Processed in 0.01685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