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非我非非我

生存 修炼 感悟 (三)

[复制链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3-9-18 11: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2019年4月27日—西游记第75讲
提问人:非我非非我
问题内容:

                                               请教老师问题

     曾经听一位女性法师开示时,看见她本人在黄光中渐渐显现为一位较为年长的男性形象,然后就消失在黄光中,再又显现出她本人的形象,同样的情形,在一小时内出现了三次,当时的我,以为大家都看到了,也没多问。
     上个月我参加内观禅修,遇到一位沈阳的中年女性,听别人说她会说宇宙语,她说一位参加禅修的女性有附体同修,因为这女的坐一坐就显现为另一短发的女性形象,并且她说附体是这位女性的妈妈或者姥姥,这位女性自己说,她说的应该是对的,可能她被借体修行了,因为她在床上坐着时,看见这样一位短发女性缓缓的飘进了自己的身体,她竟然当做了幻觉,并未多想,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附体即不是她妈也不是她姥姥。
     还有就是老师讲课中提到的“修行千万不要当做是自己的”,“自家的田不要让别人耕种了”,可不可以用来解释上面的现象。请教老师,我应该如何理解老师讲的这二句话和上面提到的二个现象?感恩老师!


答:


                            人能忘我了,生命的客观性自然性就体现在他的存在中而不可动摇


     从以上两例中我们看到了客观事物存在的两面性。明明是女法师在作开示,背后的黄光中却有另一个男性在作功。禅修女看到一个短发女飘进自己身体,她的生活与修行是哪一个为主哪一个为辅?这两例都是在告诉人们活着的真假问题。当人没有觉悟到根源上时,所发现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千万不要当做是自己的”,因为真我还未成立。生命的背景意识错踪复杂,你确定了,她就不确定,你不确定了,她就无法变改。当人的“我执”产生了以后,围绕着自我所作的诸多努力终将是梦幻泡影,人能忘我了,生命的客观性自然性就体现在他的存在中而不可动摇,真性的东西就越来越明显了,这就是修真的观念很难接受之处。你为自己耕耘没错,但是功德是他人的,因为有无数先贤的“法身”在与你共同作为。人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看起来是傻的,但功德却非你莫属,因为天道的运动法则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与天道的计账方式完全相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3-10-18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知三守是修炼的三个阶段,次序是递进式的: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常德的积累也是递进式的:常德不离,常德不忒,常德乃足。要想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常德的积累必须足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3-10-18 10: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非我非非我 于 2023-10-18 10:49 编辑

意识与存在的关系,意识是有频率的,不同频率的意识决定了不同的存在状态,通过改变观念来净化意识,提高意识的频率,心境也会跟着发生变化,而心境则是一种非常私人的感受,无法呈现给别人观看,但不可否认的是:心境也是一种存在。存在和意识涵盖了从物质到肉体到心智到灵魂再到灵性的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4-1-2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草庄不止一次的听老师讲过庄子中轮扁的故事,当时听的时候并没有听明白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后来理解了老师所要讲的就是:精髓的东西并不在书中,而在实践中。


古时候,马车或者战车都是木头造的,一个木匠要造一个车轮,使每一个尺寸都恰如其分,不松不紧,是从无数次的动手经验中累积出来的,而经验这个东西是一种感受,很难传给别人,哪怕是亲生儿子。


修行也是一样的道理,老师给自己讲再多的道理,如果不能落在实际行动上,则道理是道理,自己是自己,包容心出不来,就谈不上与他人合一,更不要说与道合一了。因为我对此是深有体会,我可以讲大道至简,讲老师讲过的认识自己,放松放下等等的话,可是别人一个很轻蔑的眼神或者一盆脏水,就让我怒从心起,嗔恨之心久久不能消失。所以,修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心的不容易,只能慢慢的积累,慢慢的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4-1-3 10: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非我非非我 于 2024-1-3 10:54 编辑

网上看到的一首诗,复制如下:
终日奔忙只为饥,  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  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  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  又虑出门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  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个,  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  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  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  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  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  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  上到天梯还嫌低!


这首诗道尽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没有满足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常常会指责一个人贪心不知足,其实,指责是没有用的,因为人的欲望就象一颗种子,在人体的机制里,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欲望是会繁衍的,是会繁殖的,进入到欲望场中,就会身不由已,追逐的心是很难停下来的,其实发心修道也是一种欲望,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所以只要发心正,不停止探索的脚步,老天同样会给自己想要的,所以,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才是重要的,才不会被外在各种各样的声音所搅扰,才不会随波逐流。

追逐外物,满足人阳性一面的需求,就会耗费人阴性的生命精华,去置换外在的华丽;
放下对外物的追逐,服务于众生,无私的奉献,老天就成就人阴性一面的精神生命,
所以老天是公平的,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什么,相对应的收获就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4-2-2 11: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3-5-15 21:33
《道德经》中不涉本性一语。只谈上与下,小与大,道与德的关系,也就是将性功的修炼内容包含到“道” ...

一段話需要反覆看,無數次的看,看了十年,好像覺的自己看到了一點點縫隙。下面一段話是老師講的,再次複製再次解讀。

《道德经》中不涉本性一语。只谈上与下,小与大,道与德的关系,也就是将性功的修炼内容包含到“道”的展示中去了。而命功的修炼却集中在德的修证之中。

在历史的经典之中,命功的修炼主导意识都将其作为一种技术性的方法来总结。实际却相反,命功的修炼精髓正好是人的德行修持,而人们一直认为是心性修为的性功范畴,正好是富含技术性方法的一个过程。所以古人说“始于有作人不见”,性功在前靠有为来完成却存在于体内。“及至无为众始知”正好说明无为的修持在外作为德行的表现反映了修真人的心性特点。

  性功是虚的为阴性,如果不是有为的技术性方法与其相配,也就算不上是“反之则道之动”。命功是实的,为阳性,假如不是阴性的无为修持与其配合,即不在心性修为上下功夫,事物的推动就做不到“相反相成”。 
   
……熊厚音老师《双经合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4-2-3 08: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讲过:心静即性,心动即意识。即心即佛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所以,先修佛性也就是在心地上用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4-2-6 10: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非我非非我 于 2024-2-6 10:59 编辑

2012年春天,第一次去草庄,大概是第二天,飯桌上老师讲有关修煉的內容,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当时我虽然不懂什麼是修煉,但我听的非常開心,心里只有一個念头,回到房間,一定要把今天听到的內容写在本子上,記录下来,但是,到了晚上拿起紙和筆想記錄下來時,我竟然一句話都想不起來,使勁想也想不出來,当时自己覺得不可能听到的話全被遺忘了,因為听的時候我是用心听的,甚至覺得每一句話我都記在心里了,怎麼可能會出現一片空白?恰好这时有位年輕道友找我聊天,打了个岔,就把這茬記录之事給忘了。次日在地里干活休息時,老師很隨意的說了一句,修煉是要用心的,沒必要写在紙上,我还奇怪,难道老師知道我要写在紙上?但我覺得老師只是隨意的說了說,所以我也沒多想要写在紙上時脑子出現一片空白的事情。随着老师的话就想,用心誰不会,上學的時候,老師們經常強調要用心學習,所以,用心又不是什么难事,回家了認真學習《道德經》,一個字一個字的學,也不過五千多字,更何况还有重复的字。那個時候,我所理解的用心和老師所說的用心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所以我就在自己的认知里用心學習《道德經》,查字典,百度,从字意、詞意、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等学校学过的模式来學習《道德經》,一晃,四、五年就過去了,才发現老師所說的用心是:用心觉察,隨時知道自己处在怎樣的状态,并把這种用心融入到日常生活所做的每件事情上,把用心变成习惯,通过有意识的练习,让自己从分心散乱中走出來,形成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再回過頭來看老師,老師真的很不容易,既要言傳又要身教,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去启发道友們,讓道友們明白道理,又要教给道友們,如何把道理落实在日常生活的過程当中,點點滴滴的踐行、感悟、積累、深化、升華,由量变到质变,打破束縛,实现心的自由。

有过這樣的經驗後,我常常告訴自己:莫將容易得,当做等闲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4-2-20 14: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摘抄:
你眼中的自己不是自己,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自己,只有你眼中的别人,才是真正的你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4-10-24 13: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红色字体择录于老师的书中,是我认为对自己很有启发的几段话。
《道德经》中不涉本性一语。只谈上与下,小与大,道与德的关系,也就是将性功的修炼内容包含到“道”的展示中去了。而命功的修炼却集中在德的修证之中。

在历史的经典之中,命功的修炼主导意识都将其作为一种技术性的方法来总结。实际却相反,命功的修炼精髓正好是人的德行修持,而人们一直认为是心性修为的性功范畴,正好是富含技术性方法的一个过程。所以古人说“始于有作人不见”,性功在前靠有为来完成却存在于体内。“及至无为众始知”正好说明无为的修持在外作为德行的表现反映了修真人的心性特点。

  性功是虚的为阴性,如果不是有为的技术性方法与其相配,也就算不上是“反之则道之动”。命功是实的,为阳性,假如不是阴性的无为修持与其配合,即不在心性修为上下功夫,事物的推动就做不到“相反相成”。 
……熊厚音老师《双经合一》

老師的《修德通真論》摘錄:
心藏神,元神和識神在心中互为表里,互为阴阳,修好了识神,元神自然再現,修好了心,神也就自然丰满。(P74)

心藏神,神之根在于心,
有为无为皆由心,
心不动则为性,
心动则为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06:10 , Processed in 0.02298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