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尊道贵德

明道者处下不处高

[复制链接]
莲心水定 发表于 2009-8-31 14: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尊道贵德于2009-08-31 13:16发表的:

知是相对的,不知是绝对的。故言吾无知。
因此明师多谦虚。故“候王自谓孤寡”(老子语)。故白发的老人家还对后生“下跪”,难道说“山人”也是“谦虚反而有伪”?非也!不言之教也!

凡有言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修炼也好、交流也好有一定的针对性,如禅宗的一问一答都是对境解惑的方便说,并不能用于所有场合都能应用,所以有说佛是心,心是佛又说非心非佛,或说佛是干屎撅,难道真的是这样吗?交流本来就是有对题对人的意识反馈,好听点说启发,难听话可能是棍棒交加,这些无伤和气。至于说谦虚本来是大家很明白的事,小孩子都知道。难道这里说话都得这样来一下。。。就是学圣人行为了?你在社会上怎么说话这里也怎么说!这就是真话,这也是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09-8-31 17: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唯與訶,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望呵!其未央哉!

......

我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纍呵!似无所歸。

.....

......

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悝。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09-8-31 17: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道与德于2009-08-31 13:19发表的:

那大家这样说就更奇怪了,熊老师每周讲课,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你所引述的道大、天大、地大、王大是指,明道者(不是得道者)已经能够知道,天地所有的规律.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大家如果已经知道了天地间所有的规律,不妨大家都贴出来.一起来看看.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在亲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如果大家明白了大学的开篇,就不会再有自愚,愚人的文字了(如不讲的是最懂的,等等)

圣人行不言之教,而明道的关键就是要自明,明人,还是要出来说的.要把自己懂得,明白的都说出来,这样才会有更明者来指导你.教学相长,一起进步!.......
那大家这样说就更奇怪了,熊老师每周讲课,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老师讲课有何奇怪?谦虚谨慎不是不讲课,讲课之人不等于就是骄傲自满。

不讲的是最懂的?
哦,不知道谁这样说过?

圣人行不言之教,而明道的关键就是要自明,明人,还是要出来说的.要把自己懂得,明白的都说出来,这样才会有更明者来指导你.教学相长,一起进步!.......
自明,是不错!但自明不是自以为是,所以老子又说“不自是故明”!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玄德蓉林涛 发表于 2009-8-31 17: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事听哈录音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道与德 发表于 2009-8-31 18: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尊道贵德于2009-08-31 17:33发表的:

那大家这样说就更奇怪了,熊老师每周讲课,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老师讲课有何奇怪?谦虚谨慎不是不讲课,讲课之人不等于就是骄傲自满。

不讲的是最懂的?
.......

自己慢慢看贴子就明白了!

你引用的道德经非常好!

不自是故明.

这个论坛上是明的人多呢,还是不明的人多呢

为什么连找个好好理论的人都不容易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潘 发表于 2009-9-1 07: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识自己很困难,认识别人很容易。别人不会明着告诉你的,还是要靠自己去认识。

翘尾巴是人天生的习惯。翘起来了,也不是坏事,有发现才有改正。

先不论对错好坏,假的东西最讨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道与德 发表于 2009-9-1 09: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小潘于2009-09-01 07:53发表的:
认识自己很困难,认识别人很容易。别人不会明着告诉你的,还是要靠自己去认识。

翘尾巴是人天生的习惯。翘起来了,也不是坏事,有发现才有改正。

先不论对错好坏,假的东西最讨厌。

你还没有好好看丹书!我在本论坛引用的许多典籍你也没有好好看!

自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是正常的.

自知者明,绝大多数人是不明者,或者是明的层次较低.
识人者智,认识别人是要有智慧的.

翘尾巴是人天生的习惯。
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他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无限风光在险境的规律.他没有缘分看到高深精绝层次的东西,所以得到了一点东西就自以为了不起了.万般神通皆小术,但有几人得到了神通?问题还是回到原点:理不通,法不明,身未证.

修道中识人是最重要的.已将<西山群仙会真记>中的识人篇抄到本论坛,可以看看!

要做一个智者,才能识得人.聪明是智慧的外显之一.

建议大家看<七真因果传>,看看对孙不二的评价.就知道识人的重要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09-9-1 10: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道与德于2009-08-31 18:02发表的:


自己慢慢看贴子就明白了!

你引用的道德经非常好!

不自是故明.

这个论坛上是明的人多呢,还是不明的人多呢

为什么连找个好好理论的人都不容易呢?......

呵呵!您的疑问,我很理解。这个论坛上是明的人多呢,还是不明的人多呢?您这样问,可能没有明确回答您。因为就我所知,这个论坛上的人一般都“不自是、不自明”。而喜欢自称“小”,比如有称“小潘”,不知道还以为真的是个小青年呢,呵呵!实际上人家可是位高大的汉子哦!还有“小星星”,不知道还以为他是“幼儿园小朋友”呢?呵呵,当然并不是的。想想吧?他们为什么这样自称?
要不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老子的几段话:“道之出言也,淡呵,其无味,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也就是说,谈真正的道,好象没有什么味哦!要看也看不到,想听也听不到,对不对?
再看这一段:戴營魂抱一,能毋離乎? 摶氣至柔,能嬰兒乎?

脩除玄藍,能毋疵乎?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

天門啓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老子他老人家还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在这里我们只说,为什么说下士闻道,大笑之?当然主要是因为道是非常朴素的:“道之出言也,淡呵,其无味,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所以难免有人会笑了。我们不妨回忆一下1999年之前那些说的“天花乱坠”的东东,闭起眼睛想一下什么“东北红太阳”、*******的几天成什么什么仙,还有那个比“什么什么祖”高多少万倍的东东。然后再来想想老子他老人家的话:“洼
则盈”!只不过是再朴素不过的三个字!看起来谁都理解这三个字,但是真明白的人可能还真不多!可是如果真明白了这三个字,就可以避免上述的错误了。如此说来,老子的这三个字简直是非常伟大的一句话哦!
为什么连找个好好理论的人都不容易呢?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呢。我本人是没有能力回答了。

我在这里写一篇短小说,供大家玩:
有一帮人在山下做工种地,一个高大威武的人在山项上大喊:“山下的人听着,你们这样种地不行的!我种地的水平很高!”。
山下的人侧耳细听,终于听到了。
来而无往非礼也!于是有几个人抬起头,对山上人说:“您下来,我们靠近点好说话。”可是山上人他不下来。但是山上人还是不停地喊。
于是山下有人就问啦:“既然您那个种地的方法好,能告诉我们吗?”
山上人说:“不行!这是秘密!”
山下人说:“哈哈!那就算啦。”“多言数穷”!所以多数人都沉默不语,默默地努力干活。因为大家都学习过过许多种地的经典著作,知“天道无亲,恒与善人!”还有老师的几句话“法的一是无我,理的一是无为,心的一是无事,命的一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道与德 发表于 2009-9-1 10: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尊道贵德于2009-09-01 10:29发表的:


呵呵!您的疑问,我很理解。这个论坛上是明的人多呢,还是不明的人多呢?您这样问,可能没有明确回答您。因为就我所知,这个论坛上的人一般都“不自是、不自明”。而喜欢自称“小”,比如有称“小潘”,不知道还以为真的是个小青年呢,呵呵!实际上人家可是位高大的汉子哦!
........
再看这一段:戴營魂抱一,能毋離乎? 摶氣至柔,能嬰兒乎?

脩除玄藍,能毋疵乎?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

天門啓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

这些话,你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说出来了有什么用?

问题在于你明不明,问题的关键是在这里!

再看这一段:戴營魂抱一,能毋離乎? 摶氣至柔,能嬰兒乎?

脩除玄藍,能毋疵乎?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

天門啓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你知道上面的意思吗?你达到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09-9-1 10: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话,你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说出来了有什么用?
问题在于你明不明,问题的关键是在这里!
你知道上面的意思吗?

呵呵!这三句话,真有意思!

老子爷爷呀,您的《道德经》怎么这么难懂呀!白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9 17:03 , Processed in 0.02040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