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15楼小潘于2009-09-28 08:59发表的:
道,可道,非常道。
道因万象而显,也要用万象阐述。人要想进道、得道,也只有从可以说得清楚的常道之中进入难以说明白的非常道中去。
比如,别人是要“树立”比较意识,你也不了解,就下结论说你们不要“放弃”比较。
发现错误后,又不敢承认,这是最基本的德。
.......
实际上,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是你自己没有看清!
我再说一遍,比较和分别是应该的,修真修道的重点在于,自己的"心"要把握得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自己要思量.拿济公来说,你说他有没有分别心,有没有比较意识,你好好去读读济公写的诗.
观点理论正确与否?都要去研究和印证,自己的修为没有达到,可以用历史的角度去看,用古往今来,人所共知的先圣的理论去核对.
偶象是客观的存在.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不尽相同.从小潘自己的文字中已经看到了偶象的存在,我也从来不反对别人对偶像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偶像们是公众人物,我们对他们评价,是可以的.
小潘让我看到偶像的影响力,这个时代是偶像的时代.我原来是一个没有偶像的人,反对偶像的人,但是几年前我才知道我错了.
引用第16楼网上人于2009-09-28 10:01发表的:
每一个人都是德的化身,这一点我不赞成。既然每一个人都是德的化身,那天下的人不个个都是有德之士?
身体是“私”字的万恶之源。名、利、得失及“我”字是身体在空间的延伸、放大。如果把身体放下了,把身体看成、当作与别人和万物同等的地位,也就没有“我”字了,“私”字就不存在了。这一点,我比较赞同。贵大患若身嘛。
万物及人类都是道德的化身,只是德的不同所以分为三六九等.所以历代先圣都强调了德的重要性.德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问题!修德就是修道的入手处.
重温道德经: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相信你的第一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德是一个道与物\无形与有形的联接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