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尊道贵德

熊春锦《科学识水知圣言》(转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1-29 22: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我看过书,很浅显,因为大部分都是插图,很美很强大,但说这是个科学研究我觉得不够严谨,文章的内容没 ...理论是不错,但实验却是不严谨的,作者的好意有了,但却会引来更多的诟病
寻因 发表于 2010-11-29 22:03

引来什么样的诟病呢?请您用数据说明一下,好吗?
六祖坛经之类的经典好象也没有什么数据之类的,在“科学人”的眼里也不严谨的。不过六祖肉身一千多年不朽,好象也算一个数据了,就不知道算不算严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寻因 发表于 2010-11-29 23: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诟病指诸如用这个图像骗大家来相信宗教的因果,既然要引用“科学”的字眼,就应该遵循科学的实验方式,否则让谁相信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1-30 11: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诟病指诸如用这个图像骗大家来相信宗教的因果,既然要引用“科学”的字眼,就应该遵循科学的实验方式,否则 ...
寻因 发表于 2010-11-29 23:15

你认为这个图是骗人的吗?也请您用科学的数据来说明。
另外你认为宗教的因果论是错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寻因 发表于 2010-11-30 12: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您这是把这个科学任务推到我身上啊,然而我没有办法去做,但是科学实验所应该有的东西,比如双盲三盲的实验法,里面有体现么?既然现在这本书要说“科学”,指的就是现代的科学可以验证的意思,而不是未来的可能的科学,既然要现代科学验证,就要遵循现代科学实验的规范,没有规范谁会承认呢?
对于宗教的因果论,我更想把它看为一种能量变化的概念,看作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简单诠释,但正因为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宗教的因果论指的就是因为这个,直接就变成那个和肯定变成那个,这就造成有人跳出来:只要我有信念就可以让水变成油,这就荒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1-30 17: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尊道贵德 于 2010-11-30 17:44 编辑

科学的大棒要用对地方,否则,就是自寻复杂。中国的民间用符水治病已经有几千年了。你说是不是一种数据?人病的时候,能治好就治,治好就好。谁不信也就算了,不信也别忙着下结论说别人是骗的。在此我不想说别人的事,只说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例子:是十多年前伯母脚伤,经科学部门(医院》治了,外伤是没有了,可是一年多了就是没有消肿,还痛。清明节我回老家,看其脚又肿又红,当时因为自己不太懂事,刚学过一个符水的用法,就随便叫堂哥拿一碗清水来,对水进行祝告处理,然后画符入水。嘱其将水擦伤处。一个星期后,堂哥从老家来,给我送点礼物,说其母脚伤全好了----肿消了,不痛了。
据说佛祖说:我所言的很多,但是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因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寻因 发表于 2010-11-30 18: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科学的大棒,看来您同我一样是讨厌方舟子这样的人物。但是这个大棒不是我拿的,而是这本书自己拿出来的,我只是指出这个书拿的棒不结实,想打人棒喝也不给力。
瑜伽腾空,肉身虹化我相信是却有其事的,符水治病的法术也是有用的,因为我小时候也是有靠类似的方法被治好过病的。这些里面都有气功的东西,就是种能量。
我要说明的是既然这本书想把自己放到科学范畴,就必须拿出科学需要的东西,不然科学界是很难接受的,诚如那位法国科学家!气功界要真本事拿出来晾,不管周围怎么着都能拿出来的本事才是真本事,科学界要求科学的步骤、数据、可重复性,都有自己的行规,才不是谁说算就算的!
佛祖有说过这个?我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2-1 09: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尊道贵德 于 2010-12-1 09:46 编辑

哈,你喜欢用科学的眼光看事物,依你看日本的江本胜博士所做的科学实验是不科学的,理由是不合于双盲法,还有说“文章的内容没有涉及到实验的数据处理,甚至实验环境都不是固定的,有时候去学校,有时候去实验室,网上也有争议”如此看来,你认为科学的东西他必须有数据,必须有固定的实验环境,还有不能在网上有争议。哎呀呀,科学在你眼里原来是这样。那么请看一下人们是如何理解科学的概念的,然后再考虑一下你那种眼光和思维是否科学。
科学
(一)科学一词的来源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为什么这么称呼呢?science的本来含义是系统知识,我想也许这样,科学在十九世纪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细了,即分成许多许多专业,而这些专业知识又不象其它知识那样是互不联系的。除了专业概念外,基础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样的,“科”的意思是分类或层次条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认为science 对应“科学”还是比较合适的。
    中国古代的关于科学的起源,比如各类经典的经书都是关于科学规律的探索的信息记录!古代的祖冲之的数学圆周率、张衡的地动仪、汉朝的指南车和指南针等,黄帝内经就是典型的医学大成!是中国上古社会的科学巨著!但是就科学这个字眼来说,也许还是舶来品!
    中国的成语“名不见经传”,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说所有的经和传等都是关于中国古代人类社会的科学探索纪录!自司马迁开始,根据历史经传编著史记,记录了汉朝以前的所有的可识别的文字信息历史纪录!这些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巨著!

(二)科学的基本定义

     基本定义——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永远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通俗地说,科学是一种态度、观点、方法!同时,科学的东西本身具有悖论!也就是说,不同的专业学科的东西很容易被混淆和认为是矛盾的!其实,它反映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不同的多个复杂方面!

     只要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同志都十分清楚,开始的概念的建立和假说以及假定非常艰难!所以,对于科学本身的原始概念来说,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位顶尖的科学家来说,都是很困难的!所以,给出科学的基本定义需要胆量!需要胆识!还需要深深关注人类命运的高度境界!

     实际上,在此以前,由于科学一词从来就没有严格定义过,所以会引起一系列的混乱和无谓的争论。比如: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中医是否是科学?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是什么?科学与宗教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而这些问题又是非常非常吸引人的问题。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尽早地给出恰当的定义以解决这些争议。

双盲法指的是什么
双盲法(double-blind method)是用于检验药物效果的试验方法。它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其中一种是研制出来的药物,一种是对人体没有任何好处或者坏处的仿制品.比如纯淀粉制造的药片。两种药物从外观上完全相同,病人不知道自己吃的是真正的药还是仿制品,同样医生也不知道。这样做出的结果更加准确,最大限度的排除人为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2-1 10: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尊道贵德 于 2010-12-1 10:06 编辑

厚音老师近段刚讲《六祖坛经》。大家听了各有感想。
六祖慧能有名的禅诗: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我从前给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教材中将六祖慧能列为最典型的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并且认定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其中证据之一便是这首诗。证据之二是就是他们坐船过河时风吹旗动,有的人说风动、有的人说旗动,六祖他却说是心动。在科学人的眼里,他说的这些是最不科学的。在科学人的眼里:菩提本有树 ,明镜当然不是台,本来都有物, 哪能无尘埃?无理无理!唯心唯心!
可是呢,我就说:大家想想,为什么这个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他的肉身一千多年了,到现在还不腐朽?而那些所谓伟大的唯物主义者,他们的肉身却不能存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0-12-1 10: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祖所说不是科学的思路,而近似于哲学的思路,如果从哲学上讲,勉强可以归于认识论或者心理学的范畴。

比如说: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柏克莱主教,否认在人类的心灵之外存在着一个物质世界,提出了:
“他能确知的,只有经过感知和头脑所创造的观念”、
“不能说实际上存在着,独立于人的头脑之外的事物或实体”。
“存在就是被感知”等等哲学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0-12-1 11: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六祖和这些被归类于唯心主义哲学家或者哲学观点的西方哲学家还是有所不同,西方哲学家是从探寻真理的角度出发,以此获得智慧的提升,而真理,是被总结为一个认识问题或者思想问题,是用理性可以解决或者探寻边界的问题。
   而六祖,重视的是对身心的实用性,那些类似哲理的语句,都服从着指向人心,止息烦恼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21:11 , Processed in 0.01790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