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箭凌

(转帖)多而一:现有的科学的定理定律,有哪一条是坐在树下悟出来的?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0-12-2 15: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灵感是这样的来的,来自突然,明白了。

那又有问题了?
为什么牛顿或者爱迪生没有灵感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道友 发表于 2010-12-2 16: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牛顿或者爱迪生没有灵感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呢?)

这个可能跟地球的地貌环境、地球经纬度、不同历史时空的气候温差有关吧:牛顿是慧能多元时空的一个化身;同理,慧能也是复合时空里牛顿的化身。由于所处时空的不同且一,造成了他们有相同且异的对大自然的领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箭凌 发表于 2010-12-2 17: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

那也就是说灵感内容也是有条件的,只是这个条件不是人定,而是天定。什么样的灵感在什么时候出现是有整体安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灵通 发表于 2010-12-2 19: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意思试图用科学解释一切,但在大自然的领域里面,永远有着一种科学的网所不能打尽的东西。这也是我们五四以来教育的结果,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是悲剧的教育,把自己的传统思想统统抛弃,没有了自己的信仰而去统统接受国外的形而上的哲学,可最终却没了自己的方向。通观中国哲学都是别人的,没有自己的。比我们更讲科学的欧美信仰的力量比我们大得多,到了我们这却只是学了人家的皮毛,而妄图用皮毛解释一切。佛学道学也是如此,很多都是超科学的,给人有一种神秘的、未知的感觉。可有些人恰恰想用已知的去套未知的,用物质的去找意识的,预期科学家们可以达到自我。可站在一个修行的角度来看正是与这种科学的认识论相反,科学的方式是站在外面看,如果想真正认识自我,必须反转科学所追寻的方向,从里面去感觉自我,而不是站在外面看。科学人眼里的事实,也许只是指与数量或统计数字相关的东西,因而它们有时是一种缺乏生命和血肉的抽象事理。而佛道所关注的是真实活泼的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灵通 发表于 2010-12-2 19: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从来不是内外分割的,物质与意识隔离的,如果单纯的较劲似的焦点问题,那只是个笑话,对人对己的方向都没有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灵通 发表于 2010-12-2 20: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灵通 于 2010-12-2 20:28 编辑

佛祖的开悟是对自我的真相的完全觉醒,而佛家说的禅也是发于本性的以应万事的智慧,儒家讲定静安虑得就是禅的步骤与效验,是和谐,平衡,安定,清净,无染,智慧,慈悲的总和,而我们每一个生活工作快乐成功的创造过程,无不体现着这个,你所说的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也都是如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可以解释楼主的树下之惑,非形式,同状态。如果非要科学的说法那你可以去实证,而不是向我这样逻辑说明,这不是禅也不是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半碗茶 发表于 2010-12-2 21: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科学家实验室探究过程是不是很像禅宗的参话头,他的思考他动手实验,导致他制心一处,乃至梦境也在实验,这种无处不在的思维集中是不是一种动态的“定”呢。这种定的状态和修道的定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半碗茶 发表于 2010-12-2 21: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定之中的灵感和修道中的灵感难道有本质的差别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晓风残月 发表于 2010-12-3 08: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看问题的出发点回到同一性的时候,这些矛盾看法就会烟消云散,这就是阴阳和合。天性在人,人的所有科学发现都在天性之内。太极本无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smos 发表于 2010-12-3 10: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用的现代产品,如电脑等,大多源于没有被佛教思想占领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04:43 , Processed in 0.01715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