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小潘

草庄道友缺礼节:中国人为什么设计了磕头、跪拜这个礼节?

  [复制链接]
 楼主| 小潘 发表于 2011-1-18 16: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我个人情况,因为从小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是个很不懂礼貌的孩子。具体来说,我到高中还不会喊“爸爸”,这2个字对我来说不知道有多难。
另外就是搞不清称呼,什么叔叔、伯父、姨丈等等。其实你是小孩,喊错了又怎么样呢?但是我太聪明了,就是怕搞错了出洋相,怕难为情。结果3次见面没招呼,后来知道应该喊什么也难了。
远远第看到老师,马上跑,可以避免打招呼。
现在见到领导,麻烦了,经常忘记人家姓什么,往往还是领导先跟你打招呼。
我是知道感恩的人,至今不习惯说“谢谢”
我的心里有什么,慢慢想。先从磕头做起。
有时候动一下是有好处的,
在一拜又一拜中,抖掉心中的自私、清高、贪欲、懒惰,找回心灵的健康,不经意还能磕出健康的身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有无相生 发表于 2011-1-18 16: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小潘

QQ群聊中,有位朋友说的好,好多的修炼Q群,宣讲的都是高僧大德的语录,呵呵!
基本上一参加修炼,就只能说修炼话了,显得自己有文化,修炼话就是经典语录,哈哈!   
礼节这个问题,小潘你可以自己实践了,去草庄了给老师跪拜,不必说草庄的道友缺礼节。
因为我们受传统教育,缺的不是礼节,是自醒!
记得中华民族受压迫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沉睡的雄狮醒来,中华民族不缺礼节,
反观西方民族没有我们这样的繁文礼节,人家一样进步很快,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
在西方父母和子女可以做朋友,我们可以吗,只能说说吧,作为家长谁都不愿意,
大多人会认为没有支撑点了,这是为什么呢?还是能控制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玄德蓉林涛 发表于 2011-1-18 17: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讨论礼节 是不是有搞个人崇拜的嫌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潘 发表于 2011-1-19 08: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我这个提发有点夸张了。
其实呢,应该说草庄道友讲礼节的也不少,不过我发现这些道友的礼节大多是从老子学院、净土宗那里带过来的。他们保留了其中的积极成分,带到草庄来了。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虽然好像是很小的事情。我们也应该补上这个小漏洞。
上周有事没来语聊,我就看看文字稿补上。一边就把学习体会写出来,同学们交流。
我继续学下面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1-1-19 08: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发达国家人基于等级观念产生的礼节不多,但是待人接物的修养、礼貌还是不错的。现在到过国外的人多得很,他们就观察到,即便是西方的几岁大的小孩在公共场所都是轻言细语的,对大人说话请、请、谢谢,谢谢,不绝于口。这也是一种民族基本的修养和礼貌的从小培养的结果,但这些并不妨碍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和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潘 发表于 2011-1-19 08: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蕴习何事耶?'
曰:‘念法华经,己及三千部。'
我查了一下法华经,一天能念一遍,已经不得了。如此这般,法达已经至少修了十年。
有人点评:小潘这人很谦虚。其实不是谦虚,是心虚。
真要在修炼上有些成就,也会“礼不投地”的,需要警惕需要被呵斥一下的。
我不是贬低草庄的道友,相反觉得草庄的道友到现在还在草庄的,有很多人修炼已经到很高境界了。现在学坛经,看六祖这么呵斥一下,很有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城 发表于 2011-1-19 09: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通过这种磕,通过这种跪,然后使自己的后天,就是后天的身体对先天的意识产生一种响应,这个响应呢,实际上对于我们的现实来说就叫感恩,就是你要尊敬所有的一切的话,尊重万事万物、尊重众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得到一种先天与后天的这种响应。老子的精神呢,他是比较讲究响应的.. .. .,

                                                                                                                                 摘自 厚音讲<<坛经>>20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城 发表于 2011-1-19 09: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我在《玉真通解》里面曾经写到过我第一次见到师父的玉身的时候,师父的玉身呢,就是带头跪下去了,对自己的状态,我想作为师父来说,可以这样说,老子天下第一,这个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老子天下第一,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老子天下第一,它到底哪个第一呢?就是上善若水第一,所以说他见到人以后他主动的跪下去,这样呢,因此而感动了在场的所有的修炼者。无论你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你都将被他所感动。这个当然大家如果有空的话,或者没看过这本书的人,或者对那个情景已经记忆不是很清晰的人可以再看一看那一章。我的感觉就是这样,自己被无形中感动了,无论是跪也好还是不跪也好,是笑也好还是哭也好,是唱也好还是跳也好,所有的人他都被这种非常谦下的行为所感动.. .. ..摘自厚音讲<<坛经>>20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淡泊悠然 发表于 2011-1-19 10: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扯远一点:
这番讨论之礼,我看除了心境情操的一面外,该是还包含着“克己复礼”之意?
由两仪还太极,由太极还无极。
记得前面我曾扯过“导线”一说,似听不妙,意为以汞投铅,顺成人?
而复听礼之导出,可有逆顺而以铅投汞?
诶,在下愚钝常致心性受苦,至昨夜一梦,似若存在冲撞上上之嫌,又或以老子所说之鱼不可脱于渊,
故尝试还虚,果然似获上上谅解,眉头得以舒展。
诶,处下,处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灵通 发表于 2011-1-19 11: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必单独提出来吧,老潘也许是在这个礼上有了些感触,所以单独提出来说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古人早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至于单独说到礼,这样说的,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表现。
古儒把仁义礼智信叫做五常之道,意思就是我们平常所修行的五种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至于我们如何去做,不是明白了就可以的,礼在于恭敬之心,可只是明白了就如同媳妇让我去刷碗,我说明白了,可明白了这个碗就干净了吗?还得去刷的。我们每个人确实都需要去认真地去行的。只是别把这个形式化,这个形式只是我们恭敬之心的外在表现,而不是把焦点只放在这个外在表现上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14:14 , Processed in 0.01578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