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feisefeikong

怎么让婴儿继续保有其德呢?

  [复制链接]
箭凌 发表于 2011-1-28 11: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动植物而言,不仅幼小时,即便成体后都肯定是含德的,因为它们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自我意识才能任天地造化,而自我意识的增长是造成人的厚德削弱的原因。

论说到人的作为四大上,那就是人在这个宇宙中的位置是其它大多数动植物不能比的,就象一颗松树的种子和一颗小草的草籽将来的发展不一样。

但是一个松子成长为参天大松树比起小草来要经受多少风雨?这些风雨不应该产生或者应尽量避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灵通 发表于 2011-1-28 12: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灵通 于 2011-1-28 12:22 编辑

回复 4# feisefeikong


  三楼的话 我是回复你二楼猜测的话,你回过头来看看就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灵通 发表于 2011-1-28 12: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灵通 于 2011-1-28 12:23 编辑

一个婴儿本来无知无识,所以也就没有加于其上的知见分别,烦恼习气也就还没有障碍他的气血运行,你看两三岁以前的孩子睡觉的时候的呼吸是一直到腹部的,而我们大人呢,只到胸而已,就是丹田的功能已经被烦恼习气障碍了。你的意思是不让孩子有不德的发生,保其德。因为孩子从一出生,就从一个清真不二的先天本性进入后天杂染的后天之性,你却说让他保其性,除非他不和人接触,没有知识,可就算这样也不能恢复到未出生以前的先天本来的状态的,而世界上这样的状态也就只有精神病状态的了。所以你说的那个把赤子放在一个环境中的方法不可能的,这本身就是外求,以为外在的环境是决定因素。还有你隐藏的意思就是只要修心修到有一颗赤子之心就是成功了,也就是仙佛了,这本身也不现实,以前我写过一个帖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修心是首要之务,但不是修行的全部,后面还有返本还原的造化过程,但一切都是建立在这个修心的课题之上,反过来说修心就能返本还原是不行的。我的意思是这样的,至于你后面的回帖已经把你本来想表达的都偏离了就不讨论了。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1-1-28 12: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feisefeikong

    或许作为其监护人还是无为比较好,仍由其自然

我们虽然尊道贵德,但道德并不自尊自贵;所以我也不认为非要失去之后又得才珍贵,我们没必要“尚”珍贵/尊贵;“自其然也”是最好的选择——俗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 .

-----------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需要思考:道德的确“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终不自为大”,但是为何又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sefeikong 发表于 2011-1-28 12: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eisefeikong 于 2011-1-28 14:18 编辑

我猜测的是在大禹到的终北之国、黄帝神游的华胥氏之国、黄帝后来无为而治的国这些“民以自化”、“民曰我自然”之国,或“同于道、同于德”的环境中生长。这种环境中接触的是自然之人。

失道而后德,保有其厚德,不可返于先天吗?不晓得终北之国、华胥氏之国中的那些民众是否都返于先天了。

我原本没“修心修到有一颗赤子之心就是成功了,也就是仙佛了”的意思。但我认为修心还真重要。赤子之心应该就是无机心
诗云: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静业.
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sefeikong 发表于 2011-1-28 13: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把赤子放在一个环境中的方法不可能的,这本身就是外求”

确实是外求,这在第1楼,我就说了是“有为”;但求的人是其监护人,而不是婴儿本身,他是无求、无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sefeikong 发表于 2011-1-28 13: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它们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自我意识才能任天地造化,而自我意识的增长是造成人的厚德削弱的原因。”

动物应该是有“自我意识”的,他们一样趋利避害;至于植物,几乎没“自我意识”(生存与修炼:“所以一般要是一个地方出现了上千年以上的树的话,你就应该尊敬它。不要说上千年,就是超过一百年的树,你都应该给它磕个头,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树,我给你说它经验很足的,最起码来说,它体现了在生命的中间,对一种干扰和破坏的挣扎。........最起码来说,你比方说,空气啊、再就是阳光啊、再就是人的那种有为的干扰啊,是不是,每个人就是去摸一下,我给你说,它都不知道要感染多少是不是,它所不愿意接受的信息。但是我们人怎么样呢,我们人知道它厌烦什么,高兴什么吗,根本都不知道。但实际上作为植物来说,它的的确确是存在这些感情的噢,也存在这些智慧的。”)

所以,我就猜测是否可以让婴儿在一定环境中尽量少产生自我意识,如终北之国、华胥氏之国这样类似的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sefeikong 发表于 2011-1-28 13: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箭凌

我的意思是 道德本就尊贵,这不需要我们有为的彰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慧明 发表于 2011-1-28 13: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小孩就发展出面具人格和创伤人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潘 发表于 2011-1-28 13: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可能就在于:这种猜测、构想本身是我们成人很重的修炼意识。
修炼意识太重了是非常危险的,结果往往在那个《生存与修炼》的生存问题上出了问题,从而也没有了后面修炼的基础。这个是很可惜、很悲壮的。
非空非色的问题很有意义。
人是要在社会中长大的,童心是可以长保的。并没有非常的方式可以修,只能在常道中修,只有这条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14:16 , Processed in 0.01312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