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道与德

大家来谈谈益生曰祥

 火.. [复制链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11-6-20 09: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灵通大叔,你说说什么是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smos 发表于 2011-6-20 10: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不少人将"益生曰祥"的"祥"就成了妖祥、灾殃。在古文中,祥确有吉凶双关含义。但《老子》一书,一般不以"祥"表示凶祥、灾祥的,而直接使用"不祥",如:"受国不祥","兵者,不祥之器也 "。 因此,"益生曰祥"不是养生过度就有灾殃,而应是有益于生命,才叫做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灵通 发表于 2011-6-20 11: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cosmos


    所以这里我们正是用道德经的理念来说明这个意思,我想道与德的意思也是这个,就是益要从两个方面来说的,一个是增益。一个是增益的背后隐藏着缺乏,祥也是如此。正所谓取反。我们要阴阳具胜的看问题与指导自己的行动。不能太过与不及。所以古人提出养。
现在提倡养成教育,什么是养呢?慢慢的培育,渐渐的形成,不硬性的去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既不揠苗助长,也不放任漠视。这就涉及到玄德观念的形成了,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整体上得来看,方能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smos 发表于 2011-6-20 15: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皋,全国著名的长寿之乡,人口145万,其中百岁以上老人195位,90岁以上老人4000多位,80岁以上老人超过4万人。

如皋人总结长寿秘诀是“三吃”——吃苦、吃素和吃亏。吃苦,就是要多劳作,多活动;吃素,就是以豆制品和蔬菜为主;吃亏,就是要有良好的心态。104岁的韩秀芳老人告诉我,每天早晨活动筋骨,晚上少吃一些,是她“个人的意见”。老人与儿子在一起,据说“四世同堂”也是如皋作为长寿之乡的一大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与德 发表于 2011-6-21 10: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皋,全国著名的长寿之乡,人口145万,其中百岁以上老人195位,90岁以上老人4000多位,80岁以上老人超过4万 ...
cosmos 发表于 2011-6-20 15:21


你的这些肯定是看书得来的了。

1、如皋人长寿的因素非常多,饮食也只是其中之一。我以前出差的目的地就是如皋,那里的气息非常好,小城市,有一次12点到的,那里饭店已关门休息了,吃不到饭。流动人口少,属于安居型的城市。也是一个花木盆景的著名产地,空气也不错。生活节秦非常慢的,每天起来,许多人会到小面馆要一碟姜丝,一碗光面,坐下来吃上半小时。
2、饮食方面,基本上那里的人是不吃肥肉的,外来的肉夹馍到了那里也只能是瘦肉型的,搞的肉都是柴柴的、干干的。苏北大米也称得上大米里好的品种了,苏北的豆制品也是一流的,货真价实,吃口极好。想着都流口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与德 发表于 2011-6-21 10: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不少人将"益生曰祥"的"祥"就成了妖祥、灾殃。在古文中,祥确有吉凶双关含义。但《老子》一书,一般不以"祥 ...
cosmos 发表于 2011-6-20 10:52



现代的“养生”如果一定要在《道德经》找个名词来对应,那么应该是“摄生”,相当于生命自控,当然健康也可以自控了。

益生的反面就是摄生,摄生的反面就是益生。

有些东西,还是要联系着看,不可断章取义的。   

《道德经》: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这一章讲了:就人类的生命而言,长寿的占十分之三,短寿的占十分之三,还有十分之三的人应该长寿但却最后成了短寿的,为什么呢?太注重增益延长寿命。。。。。。。。。。。。。。。。。。。。

当然老人家对于摄生的要求和观点可能太高层次了,所以大多数人是不敢想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与德 发表于 2011-6-21 10: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osmos


    所以这里我们正是用道德经的理念来说明这个意思,我想道与德的意思也是这个,就是益 ...这就涉及到玄德观念的形成了。。。。。。
灵通 发表于 2011-6-20 11:29



玄德观念的形成这种说法,我不认同。玄德是先天无为的境界,本来就存在,不存在养成的。

要培养的是什么?《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培养的不是玄德,而是常德。 要知玄德境,首从常德起。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与德 发表于 2011-6-21 10: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健康?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11-6-20 09:52


普通人的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圣人的健康就是超越生死。《道德经》: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只有以德养生,以道养生,才能达到健康的理想程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灵通 发表于 2011-6-21 14: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道与德


    解释一下,其实不必解释的,观念要形成,与玄德的先天本有不矛盾。我说的养也是这个道理,说的意思就是不必要去苛求,顺其自然,顺自己的本能本质,顺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而做。就像我们认为自己都很幸福,这个观念的形成,需要慢慢的渐进的区形成,既要能看清觉察到自己哪里不幸福,然后才能明白什么是自己找的幸福,这样才可以建立幸福的概念,不然只是被人,书籍,经典,社会等暗示,而自己没有一个确定的观念,这样慢慢的形成,再需要在自己生活中去寻找能奠定自己的观念的基础理由,才慢慢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观念系统。可幸福呢,只是个名词,总是在那,幸福就是幸福而已。人人都幸福,每个人的定义不一样而已。这里的养成有益,也有无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与德 发表于 2011-6-21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道与德


    解释一下,其实不必解释的,观念要形成,与玄德的先天本有不矛盾。我说的养也是这个 ...
灵通 发表于 2011-6-21 14:19



还是有区别的!有时人有灵感,这一瞬间的就是先天的。

不容易经常达到灵感状态,非常不容易。

有些是有标准概念的,不能用幸福感受来比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20:40 , Processed in 0.03127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