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天籁之音

我对“梦的启示”专栏的建议

[复制链接]
阿城 发表于 2012-1-14 09: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千梦万梦不如黄粱一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城 发表于 2012-1-14 09: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梦文化之乡

  “梦文化”是石竹山道教文化的一大特色,石竹山因此被世人誉为“中华梦乡”。石竹山祈梦习俗最迟在明代,最早在宋代就已经形成了。由于历史上不少名人都说石竹山神仙赐梦灵验,所以自明朝末期后,很多善男信女都慕名来到石竹山祈求神仙赐梦。   明代首辅叶向高年轻时到石竹山祈梦的故事最为著名。一年清明节,叶向高到石竹山抽签,“富贵无心想,功名两不成”的签谱令他大为不快。后来他请了一个老和尚解签。老和尚告诉他这是好签,并解释说:“富贵无心想,‘想’字去了‘心’不是‘相’字么?”功名两不成,‘戊戌’两字都不像‘成’,这不是预示公子将在‘戊戌’之年官居相位吗?”经老和尚一点拨,叶向高受到极大鼓舞,刻苦求学,最终官居宰相。叶向高功成名就后重游石竹山时,在“牛蹄洞”题写了一首意味深长的诗句:“嶙峋石竹插青霄,病起欢从胜友招。萝径曲穿云外洞,松门斜接涧边桥。苍崖月冷仙坛静,碧海天空鹤驭遥。一自名山传梦后,而今玉带愧横腰。”   此外,长乐状元马铎、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清末帝师陈宝琛、海军将领萨镇冰等名人也都与石竹山祈梦结缘。陈宝琛年少时在石竹山祈梦,日后还乡时特赴石竹山“九仙观”还愿,并撰写了一副对联:“虽痴人亦能说梦,惟至诚可与前知。”1986年,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在石竹山题写“石竹仙山,白日做梦”。

石竹山“梦文化”由祈梦、接春、九仙信仰等组成。一年一度民众自发的“接春”活动,使得梦文化浸润着深刻内涵,并广泛影响着八闽大地及海外华人华侨。所谓“接春”,就是迎接春神、春王。石竹山因其特殊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以及超强的地磁场时空点感应,使之成为“梦文化的传承地和发扬地”,很早就被封为“行春之治所”。“接春”的人们于每年立春当天或提前一天到石竹山“候春”。夜幕降临时,活动开始了,数以万计的人们在童男童女的灯火指引下,虔诚地捧着红斗跟随其后。此时,香烟升腾,烛光映天,“接春”队伍宛如龙腾蛇舞,煞是好看,形成一道非常壮观的人文景观。在“接春”活动中,“追春”、“燔柴迎春”、“装接春金斗”、“禳太岁道场”等内容都颇有意蕴。   2008年,福清市政府举行首届“石竹山梦文化节”,吸引众多海内外乡亲参与“接春”活动,场面壮观。今年1月,由台湾基隆市、福清市共同发起举办的“海峡两岸道教圆梦之旅暨第二届中华梦乡福清石竹山梦文化节活动”,被国台办列入对台重点规划交流项目,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群众参与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梦文化盛会。目前,包括“接春”活动在内的“石竹山梦文化”已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9年,福建省“仙游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梦文化之乡””,并建立“中国梦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梦文化,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追求。梦文化涵盖历史、心理、生理、民俗、宗教、文艺等领域,具有神秘的特性,对中国小说、戏剧、诗文的创作和旅游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仙游的九鲤湖梦文化是中国梦文化乃至中国文化这份珍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飞瀑天下奇的九鲤湖是我国汉族居信区乞梦(祈梦)风俗的发源地,为祈梦者所崇拜的何氏九仙是我国民间流传历史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司梦仙灵,也是历史上唯一被公认为全国性信奉的“梦神”。九鲤湖流传的一套乞梦民俗活动的程式是其他地方所未见的,这套习俗自唐宋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堪为我国祈梦文化的“活化石”。而供奉何氏九仙的九鲤湖寺是我国江南的名门古刹,历代达官显贵、骚人墨客来此朝圣、祈梦之风盛行,元朝太府卿郑露、宋代端明殿学士蔡襄、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状元罗伦、江南才子唐伯虎,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清代名宦李光地以及近现代一些政要都曾来这里游览、祈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7-9-20 14: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诚恳之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流水无声 发表于 2018-4-4 10: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梦与我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不真正明白这一点,众说纷纭是必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04:20 , Processed in 0.01293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